第295节
  剩下的一百多份,则由三院六部抽出来的人进行批阅,再排出名次。这个名次就是最后进士们的名次,不会再更改。
  为防止在这天晚上试卷被人有意无意销毁篡改,阅卷官不能等到明日上衙才来批改,只能熬夜,等明日批改完方可回家歇息。
  为显严肃性,也为了保证公平公正,不被其他人影响,阅卷官基本上都不闲聊,能不说话就尽量不说话。
  前十名试卷送到三院六部的头头手上,基本上就人手一张进行批阅,然后轮换
  第一个拿到赵如熙试卷的官员是刑部尚书厉鸿宾,看到试卷上那手漂亮的字时,他顿时眼前一亮。
  他自己的书法虽不精湛,但也是打小练过的,也不算差,基本的鉴赏能力是有的。他怎么觉得,这试卷上的字比起秦喆的字来也不差,甚至能与明苍大师的字比肩了,且风格迥异。从内心来说,他更喜欢眼前的字。
  他不由将目光移到试卷写名字的地方,上面写着“赵如熙”三个字。
  他惊讶得差点叫出声来。
  这位赵如熙赵知微他知道,这位以才华出名的女子最近可是风头极盛。厉鸿宾即便公事繁忙,从不知道京城八卦,也知道枯木先生这位高徒的事迹。
  如果赵如熙只是在绘画上有成就,那倒也罢了。女子在这方面有才华的人也不是没有,庆阳县主就是其中一个。朝中大臣们尽管觉得这女娃子不错,却也不会有多佩服。
  书画,毕竟属于才艺,与治国和政治无关,于他们而言只是小道。
  可赵如熙在科举考试上敢于真刀真木仓地跟男人拼,而且还以解元、会试第二名的成绩傲视于众位考生之上。朝中原先并不把她看在眼里的大臣们,也慢慢地关注到她,并且开始正视她,尊重她,把她放在了跟他们同等的位置上。
  如果是别的比试,他们可能还会以为有内幕。可科举考试是最公平、公正的比试,对于赵如熙的成绩,谁也不能再否认。她站在了跟所有男考生同一起跑线上,她还取得了成功。这异于一般女子的勇气,这比所有男子都出色的才华,获得这些也曾经寒窗苦读、知道科举之路有多艰辛的大臣们的尊重。
  现在,看到眼前这漂亮的书法,以及一气呵成、有着气吞山河之势、跟赵知微的山水画气势如出一辙的文章,厉鸿宾不禁想站起来拍案叫绝,叫大家都来一起欣赏这样的书法与文章。
  可惜不能。
  他只得强压下心头的激动,仔仔细细地看起文章来。待看完后,他又想一拍案几高声叫好了。
  这文章,真的写得太好了。
  厉鸿宾的爹,出身寒门;而到了厉鸿宾这一代,已成了官二代。他自己现在也五十几岁了,儿子、孙子也算是出身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对于世家贵族与寒门之间的矛盾,他们家再有体会不过。
  所以他既不赞成把世家贵族一刀切,完全扶持寒门子;也不赞成放任世家贵族、让他们的权柄太大,侵占国家和百姓利益。这其中如何平衡,是一门很深的帝王学问。
  而赵如熙在文章里就阐述了这个问题。
  大概是顾忌忌讳问题,她用的都是历史上的例子,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利用大量的数据及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她的观点,跟厉鸿宾不谋而合。
  将赵如熙的三篇文章看完,厉鸿宾心潮澎湃,画圈与写评语的笔尖都有微微的颤动。他在评语里,给了赵如熙这三篇文章极尽赞誉之辞。
  坐在他旁边的吴怀寺早已把手里的文章看完并点评过了。见得厉鸿宾将笔架到了笔架上,看样子已把手里的文章评完了,他便将自己手里的文章递过来,要跟厉鸿宾换一篇来批阅。
  厉鸿宾心里一乐,接过他递过来的文章,并把手里的递过去,然后佯装看文章,用余光看着吴怀寺,想看看他看到自家小师妹的文章和书法时是个什么反应。
  结果吴怀寺看着上面的字,眼眸里全是惊艳,显然也是被那一手宗师级别的书法给震住了。旋即他抬起眼来,看向写名字的地方,继而神色一愣,显然没想到这竟然是小师妹的字。
  他又看看文章,再看看名字,然后转过头来,似乎在向厉鸿宾求证。
  厉鸿宾担心别人说他们徇私,尤其是吴怀寺跟赵如熙的关系匪浅。他是佩服赵如熙的,跟吴怀寺的关系也很好,并不想给他们惹麻烦。他朝吴怀寺点点头,快速地竖了个大拇指,旋即就低下头来看自己手里的文章,不再朝吴怀寺那边张望。
  不过隔了一会儿,他还是忍不住抬起头来看向吴怀寺,便见吴怀寺对着那张试卷发了一会儿呆,这才敛了敛心神,读起文章来。
  厉鸿宾微微一笑,也敛了心神,看起文章来。
  虽说阅卷的人里,吴怀寺和康延年跟赵如熙的关系匪浅,但也有阅卷官跟别的考生有血缘关系、有意打压别人的;或者纯粹就是对赵如熙这个女考生有偏见的
  比如光禄寺卿申文涌,他今年有六十五岁了,跟康时霖有些矛盾,且思想十分古板,非常看不惯赵如熙,觉得一个女子不好好在家里相夫教子,非得跑到这里来显摆自己的聪明才智,跟男人们一起争资源,十分地的不守妇道。
  要是照他的想法,必然要给赵如熙打个最低分,还要写上一堆不好的评语,才能让他老人家心情舒畅。
  第608章 书法宗师
  可是大家的评语都要写在试卷上给其他大人传阅的,这十张试卷还要呈到皇上面前的给皇上批阅。大家稍微有点偏颇或是不公证评价,其他众位大人和皇上就能一眼看穿其隐藏在背后的恩怨与小心思。
  这样做,最后不光帮不了自家亲戚或晚辈,或打压不了某人,还会在皇上和众大臣面前落得个公私不分、挟私以报、心胸狭窄的恶劣印象。
  而且,在场的吴怀寺、康延年跟赵如熙关系匪浅,张常慎、齐虚谷对赵如熙多有维护,九个内阁有四个偏向她的。再加上皇上对赵知微的画技追捧之极,尚德长公主也不是个好惹的主儿,申文涌根本不敢在评语上显露自己那点重男轻女的小心思。
  他认认真真地阅读了赵如熙的三篇文章,企图鸡蛋里挑骨头。只要找出毛病,他也不算是挟私以报了。他就不相信一个女娃子会了解国家政事,还能对此提出建议和主张,写出有深度的好文章来。
  可他看了半天,每一句话都要琢磨个两三遍,却发现实在找不出什么毛病。这三篇文章不光没有毛病,优点还很突出。
  最后,他不得不秉公打上了“甲甲”的评分,还得洋洋洒洒地写了几十个字的赞扬之辞。
  他觉得自己很是心累,急需再找一张比赵如熙写得更好的试卷来安慰安慰自己受伤的心灵。结果看了会元的文章,发现写得虽然也还不错,但只能说平分秋色,风格不同,并没办法明显实力碾压赵如熙。其他考生的文章则离他俩的差得挺远。
  他更加心累了。
  兵部尚书跟申文涌的关系不错,就坐在他旁边,一直在等他手上的试卷。
  这会儿见他终于把试卷看完,接过试卷时忍不住用打趣的语气道:“我说,什么文章需要你看这么久?老夫虽老眼昏花,但看文章的速度是你的两倍。我三张试卷都看完了,你这一张还没批阅完。申大人,你这速度不行啊。”
  虽然阅卷有规矩,但大家都是批阅这些试卷的老人了,气氛就不那么紧张。偶尔说一两句话,只要不涉及试卷和文章内容,都不打紧。
  申文涌面无表情地看了兵部尚书一眼,拿起桌上另一张试卷,低下头去继续批阅,没有理他。
  他们是酉时拿到试卷的,即晚上差不多七点的样子;到亥时九点多的时候便将试卷全都批阅完毕了。将试卷交给礼部尚书,大家便离宫回去睡觉。
  第二天是沐休日,并不需要上早朝。他们的属下还要批阅一百多份试卷,估计要忙到晚上才能回家歇息了。
  沐休日,萧圪也好好歇息了一回。
  直到下午,他才到了处理政事的大殿,问谢公公道:“殿试的试卷批改得如何了?”
  “前十名的试卷昨晚就已送过来;其他人的试卷,大人们刚刚才批改完,正在讨论名次。”谢公公禀道。
  萧圪点点头,让谢公公把前十的试卷拿来,他批阅一遍。
  殿试的试卷,做皇帝的要是懒一点,批阅完前十名就差不多了;勤政一点的,会把前二十名前三十名的看一看,后面就不看了。
  谢公公把试卷放到了桌上,便退到了一边,大殿内安静下来,只有萧圪翻阅试卷的声音。
  “啊呀,好字,好字。”
  没一会儿,谢公公就听到了皇上的叫好声。他连忙抬起眼看去,就见皇上正对着他招手。
  “你过来看,这是赵知微的字,依朕看,写得不比秦喆差,跟明苍大师的字都有得一比,只是风格不同。朕更喜欢她这字。”
  谢公公一听好奇了。
  赵知微的字他原先也见过,就是在赵知微的画上。那字虽然还不错,有几分明苍大师的味道,但远远不到与明苍大师比肩的地步。虽说现在离那时又过了半年,但半年的时间,总不能让一个人的字有质的飞跃吧?
  他走过去伸头往桌上看了一眼,就“啊”了一声,眼睛一下子睁大了。
  萧圪笑了起来,道:“朕说的没错吧?”
  谢公公和张公公两人之所以能当上正副总管,时刻跟在萧圪身边,就是因为除了忠心之外,他们还有别的本事。
  谢公公在书画文学上的造诣极高,又有过目不忘之资,能在政务处理上给萧圪极大的帮助;张公公则是个执行力极强的人,吩咐他做的事基本都能做得令萧圪满意。
  这也是为什么谢公公能替萧圪去参加拍卖会的原因。
  谢公公素知皇上有听他点评的习惯。
  他定了定神,偏头想了想,客观地点评起来:“原先知微姑娘的字虽然不错,有七、八分明苍大师的神韵,但练到这种程度的人也有那么些;而且临摹他人的字,没有自己的风骨和个性,不足以让人惊艳。就如同笼中的老鹰,即便品种不凡,却折了羽翼、被禁锢了自由,没有了神采,不会让人惊叹。”
  “可现如今知微姑娘的字,就如同老鹰一下子从桎梏中挣脱了出来,展翅翱翔,临空高飞,睥睨四方,气势逼人,让人禁不住战栗。它在构架上有明苍大师的影子,却又与明苍大师那种天高云淡、朗日晴空的风格完全不同。这不由让老奴想起了知微居士和枯木先生的画。这书与画的区别,何等相似。”
  谢公公说到这里,对萧圪深深一揖:“恭喜皇上,又得一书法宗师。”
  萧圪不由“哈哈”大笑起来,指着谢公公道:“果然不愧是谢神目,这番点评恰如其份,深得我心。”
  谢公公一双眼睛,在书画鉴赏上明察秋毫,又过目不忘,凡是他看过一眼的人或书写内容,都能记住,秋毫不差,用现代的话说,就是照相机记忆。因此他得了“神目”这个绰号。
  笑完,萧圪又感慨道:“赵知微天赋之高,朕平生仅见。书、画、念书,无一样不出色,实在是难得。”
  谢公公便知道皇上有了点赵如熙为一甲进士之意。
  她的书法,实在是太占分了。
  而且能在会试里取得第二名,文章还不比会元差,由此可见赵知微的文章也是好的。点她为一甲进士,完全没有问题。
  第609章 转达
  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可最后还是咽了回去。只道:“不知知微姑娘的文章写得如何,能不能跟她的书法匹配。”
  萧圪知道谢公公这是建议他先批阅了文章再说。遂点点头,拿起试卷看了起来。
  谢公公轻轻后退几步,悄悄地回到了他原先站着的位置。
  没一会儿,他就见萧圪又拍了桌子:“好文章,好文章。”
  拍完,萧圪就提笔蘸了朱墨,开始在试卷上批字。看他写字的速度及力度,谢公公就知道皇上此时情绪十分激动,笔下龙飞凤舞,足足写了差不多上百字,他这才停了下来,轻舒了一口气。
  谢公公见此情景,不由轻叹一声。
  萧圪批阅这些试卷用了半个时辰。
  有些文章有新意,给的建议是能让人耳目一新和有深意的,他会细细品味,斟酌文中意思;有的文章虽然文辞很好,写得气吞山河,但没有什么新意。这种文章萧圪扫一眼就放下了。
  批阅完,他端起茶饮了一口,放下茶盏时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苦笑道:“为难的时候到了。依朕的喜好,无论是文章还是书法,自然是赵知微最好,这个状元她当之无愧,比其他所有的贡士都强。可朕要是点了她做状元,不知有多少人不满。不满倒罢了,朕也不是害怕臣下不满的皇帝。只是……”
  他摇摇头,满是唏嘘:“朕点了她做状元,她就得做官了,而且还得把这个官好好地做下去,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要被士大夫所诟病。”
  他抬起眼来看向谢公公:“赵知微,也该谈婚论嫁了吧?”
  “是。”谢公公道,“知微姑娘还差几个月就满十六岁,正是谈婚论嫁的年纪。”
  萧圪好奇在问道:“她定亲了吗?”
  因为赵知微才学出众,皇上对她极为关注,因此谢公公对此也是做了功课的。
  他摇头道:“没有。京里不少人家上门提亲,绥平伯府都给拒了。”
  萧圪一愣,旋即点了点道:“赵知微如此惊才绝艳,天下能配得上她的男儿还真没几个。而且这样的女子,让她囿于后宅生儿育女,于咱们大晋是一种损失。她的亲事,还真不能随便许。”
  谢公公忽然上前,跪下对萧圪行了一个大礼:“殿试之前枯木先生进了宫一次,离开时老奴去送他,他老人家托老奴带几句话给皇上。他老人家特意叮嘱老奴,一定要在殿试过后,皇上批阅完试卷、欲钦点一甲进士之前说。”
  “哦?”萧圪坐直身体,“什么话?你说。”
  “枯木先生说,知微姑娘今生最大的愿意,是去外地做一回官,看看大晋的大好山河,了解、体验一下民生疾生,为下面的小老百姓做点事。枯木先生说,如果知微姑娘的文章入不得皇上的眼,没机会做一甲进士,此话就不必对皇上说了。”
  萧圪一时之间,神色怔愣。
  良久,他才道:“你且平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