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节
怎么办?
皇太孙左右为难,冥思苦想。
看到大孙子的挣扎,洪武帝心中暗叹:孙子还是有些优柔寡断啊。
其实要是洪武帝处理这件事,他会秘密处死给皇太孙拖后腿的太子妃——这种又蠢又毒的女人,将来必定是祸患。洪武帝对自己儿女尚且有情,对儿媳妇们则辣手无情,否则也不会作出剥了蓝玉的皮送给亲爹蜀王妃,逼蜀王妃自尽的事情。
但是,皇太孙即将大婚,倘若太子妃一死,又要守近三年的孝期,到时候洪武帝都七十一岁了,还不知道能否活到那个年纪呢。
皇太孙顺利大婚生个儿子,成家立业,形象上趋于成熟,有助于储位巩固。
洪武帝觉得为打老鼠,伤了玉瓶,不值得,对大局不利。纵然要弄死太子妃,也要等皇太孙结婚生了孩子,再秘密处死不迟。
皇太孙终于做出了决定,告诉了洪武帝。
洪武帝点点头,“朕说话算话,你去办吧。”
皇太孙拿着口供去了东宫。
太子妃还在因抱琴自戕而惊吓伤心“病”着呢,听说儿子在百忙之中过来看她,连忙拖着“病躯”起来
了,“皇太孙公务繁忙,还挂念着我,我过几日就好了,你不用担心。”
过几日等抱琴的家人都死绝了,烧了家书,锦衣卫扑个空,她就没有心事,可以正式“病愈”了。
谁知皇太孙却对老母亲说道:“母妃因思恋懿文太子,抑郁成疾,从即日起,东宫闭门谢客,不再举行宴会,母妃在东宫好好静养吧。”
“什么?”太子妃难以置信的看着引以为傲的长子。
皇长孙将太监的口供递给母亲,“收手吧,母亲已经是太子妃了,以后您的前程,由我来给您挣。
您在东宫好好养病,不要把手伸到后宫其他地方,后宫无论是胡尚宫还是崔淑妃,都是厉害的人物,您的心思她们一眼看透,您钻入她们的圈套都不自知,皇上要我处置此事,来考验我的能力。可是您是我的母亲,我总要给您留一点脸面,以养病的名义禁足东宫,已经我能做出最宽容的决定。”
“养病?我没病!”太子妃气得当场病愈,将太监的口供随手一撕,“马上要选秀,你要大婚,难道我要养病错过你的婚礼?东宫的脸面何在!更何况,锦衣卫刑讯逼供我手下的太监,一个阉人忍不住痛苦,信口雌黄,把脏水往我身上泼,皇上也信不成?别人也就罢了,为何连你也不信我?仅仅凭着老太监一面之词,你就将亲娘禁足?”
皇太孙看着飘到满地的碎纸片,依然保持着平静,“别人信不信,我信不信,证据是否充足,其实都没有关系——只要皇上相信,这事就是母亲指使的,翻不了案。皇上的脾气和手段想必母亲很清楚,儿子做错事,尚可原谅。儿媳妇做错事,皇上会下狠手,毫不留情。”
“以前秦王和邓侧妃在西安藩王府作恶多端,皇上原谅了秦王,命毛骧秘密勒死邓侧妃,做出自杀的假象。母亲,前车之鉴,您一定要保持警醒啊,不要以为当了太子妃,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别说是您,就连皇上也不能凡事都顺着自己的意思去做,都有无奈和拘束。所以,我将母亲禁足东宫,其实是保护母亲,都是为了母亲好。母亲在东宫好好思过,现在外头的情况不一样了,您不能像以前那样行事,这宫里做主的毕竟还是皇上。”
冷静的说服比激烈的吵闹有用,皇太孙就是这种性格,看起来有些温吞水,一切都听洪武帝的,乖顺无比,其实他内心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场。
虽然母亲犯了错,扯了他的后退,但是若没有母亲在东宫那些年的手段,凭他的出身,是绝对无缘储位的。母亲和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原来儿子还是站在我这边的!
太子妃心中狂喜,面上却流泪了,“这三年来,我们母子之间渐渐生分了,我不放心你啊,所以一时糊涂,把抱琴当成了耳目,你就是我的命,我一生的依靠,我一时恼怒胡善围利用区区小事大做文章,害得我们母子变得疏离,就造了谣言,想要给她略施惩戒,没想到一步错,步步错,母亲没本事,反而被胡善围给算计了去,捅到皇上那里,逼你罚我。”
言罢,太子妃呜呜直哭,她晓得事已至此,否认是没有用的,皇上也会因此厌恶她,她现在唯一能够抓住的,就是儿子的心。
所以干脆坦白是她做的——但是一切都是出自一个母亲对儿子最淳朴的爱,而非自己的私欲。
皇上已经老了,儿子是储君,只要熬到儿子登基,她就赢了!
见母亲落泪,皇太孙递过帕子,安慰母亲,“母亲好好在东宫思过,越是紧要关头,母亲就越要警醒,这事若被有心人利用,会对儿子的储位不利,儿子若不能顺利继承皇位,母亲就没有机会从东宫出来,母亲就当是为了儿子和您的前途,在东宫耐心些,做出悔过的态度,或许皇上会心软,提前放您出来也未可知。”
皇太孙温言相劝,句句在理,而且放出修复母子关系的姿态,太子妃终于答应以养病的名义禁足了。
太子妃“病了”,之前接连举办桃花会等宴会的热闹一下子烟消云散,皇太孙每天无论有多忙,都会抽时间来东宫给太子妃请安,朝野内外都说皇太孙孝顺。
搞定了母亲,皇太孙在自己宫中摆了酒,请胡善围和纪纲入席,替母亲赔罪,赔不是。
皇太孙拱手一拜,“请胡尚宫和纪大人原谅太子妃的过错,我已经将太子妃禁足思过,太子妃已经知错了,身为人子,我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事件。”
储君如此放低姿态,两人相视一眼,纪纲忙过去扶起皇太孙,“殿下折杀我们了,我们担不起殿下这一拜,起码折寿十年啊。微臣一个大男人,其实传出风流韵事也没什么,顶多被人说风流。但是胡尚宫是女官,秽乱宫廷这种事情,胡尚宫全家性命不保,微臣也要砍头。人固有一死,微臣不怕死,若战死沙场,是微臣的荣耀,但是无辜被冤,还要扯上胡尚宫,微臣实在意难平。”
胡善围说道:“名誉对女官而言意味着什么,想必皇太孙很清楚。皇太孙身为人子,替人道歉,微臣能够领会皇太孙真挚的歉意,只是太子妃那边……请恕微臣现在无法原谅太子妃所作所为,不过,佛祖也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倘若以后太子妃确实真心悔过,身体力行,克制私欲,做各种善事弥补,微臣自会原谅太子妃。”
皇太孙少不得指天发誓,“我一定会好好和母亲交代,不会再有下次,请两人相信我。”
都到了这个地步,总要让皇太孙下台。胡善围和纪纲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算是接受了道歉,齐齐说道:“我们相信皇太孙。”
太子妃禁足东宫没几天,各地去藩王府参与选秀的女官纷纷带着各府的佼佼者到了京城,安置在储秀宫等空闲的宫殿里,选秀开始。
第152章 真是个磨人的老妖精
胡善围看着宫廷里突然多出来的一群群莺莺燕燕,被太子妃恶心到了的心情无端好起来。
能选到京城参加复选的秀女们相貌都在中人之姿以上,此时已经到了四月,爱美的姑娘们都脱了夹衣,只穿着单薄的衣裙,一个个列队站着跟着尚仪局的女官们学宫廷礼仪,秀女们年龄都在十三和十六岁之间,半稚嫩半成熟,穿着藕荷色的袄裙,梳着可爱的双鬟髻,眼神尚且清澈,简直赏心悦目。
一群群来自全国各地的秀女,给日复一日忙着宫务的宫人们以新鲜感,得空便去旁观,胡善围并不拘束宫人去围观秀女学礼仪:
“你们只管去看,只是不能弄出动静影响她们学规矩、不准收受秀女钱财、不准攀亲认什么干女儿金兰姐妹。当然,如果确实有亲人在列,就不拘于以上三条规矩,可以在有宫人陪同的情况下探视亲人,除了自身和问候家人,不可泄露宫中密事。规矩说在前头,若有违反者,交由宫正司按照宫规处置。”
胡善围当尚宫,比以前的曹尚宫更人性化一些,她效仿孝慈皇后,先立规矩,约法三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讲明白了,如果明知故犯,就要接受惩罚。
宫里的女官除了宫女考试选拔的以外,都是有书香底蕴的人家出来的,这些人和部分秀女的家族重合,有些人是亲戚。
于是乎几个女官把自家侄女或者外甥从储秀宫接了出去,叙一叙家事、逛一逛宫里的景致,十四五岁的豆蔻少女初入宫廷,就像一只胆小又好奇的小白兔,在园子里穿花拂柳,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途中偶遇洪武帝,少女们用尚且生疏的礼仪行礼,洪武帝只是微微颔首,说句“免礼平身”,少女们退下,和羞走,却把青梅嗅。
此情此景,洪武帝历尽沧桑的一颗老心诈尸般的为之一荡。
过了半个时辰,秀女们逛罢园子,回到储秀宫,就有洪武帝身边太监捧来彩帛金银等物,赐给园中偶遇的秀女们,其中有三个秀女格外多了一副金嵌宝石的全套头面首饰,珠光宝气,宝石硕大剔透,由皇宫内造局最熟练的工匠制作而成,自有外头没有的皇家气派。
秀女们霎时看花了眼,不禁露出艳羡的表情。
一看这个,得到额外赠物的三个秀女尚且懵懂,但是教授宫廷礼仪的女官们心里明镜似的:
皇上不会无缘无故赐首饰,尤其是钗环之类的东西。何况洪武帝是个节俭(抠门)的帝王,一般只在侍寝前后赐给宫妃们礼物,并由彤史女官记录在册,将来宫妃一旦有孕,这些钗环就是证据,保证皇室血统的纯净,也防止皇帝睡了人却不认账,保证了皇嗣的权利。
女官对三个秀女进行了紧急“特训”,之后命她们好生梳洗,到了夜间,乾清宫果然派了三台轿子来到储秀宫抬人。
当晚,洪武帝老夫聊发少年狂,将三个豆蔻少女都临幸了,并都封了美人。
一枝梨花压海棠算什么?洪武帝这个老梨花一压就是三朵海棠……
次日,三个美人羞羞答答去了崔淑妃所在的延禧宫里请安——崔淑妃统领后宫,是副后,每天各宫嫔妃都要来延禧宫给她请安,各诰命夫人进宫拜见的也是她。
各嫔妃侍寝之后,崔淑妃也要赐给礼物,表示“姐妹们辛苦了”,彤史女官记录成册,也要到延禧宫里将彤史给崔淑妃观看,并且要盖上淑妃的大印,“签字画押”,就像公证局似的,表示官方认可这次侍寝合法有效,这才走完了整个侍寝的流程。
崔淑妃将三个美人分别安置在景仁宫、长春宫和翊坤宫,要她们为皇室开枝散叶,说道:“张美人刚刚生下小公主,皇上十分欢喜,你们要努力啊。”
洪武帝今年六十八岁高龄,喜得小公主,很是高兴,盘了六十八年的种子还能生根发芽,证明他身体还不错,人越老,就越怕生病、怕死,越喜欢年轻的身体。
三个美人顿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崔淑妃看着三个美人按捺不住的野心,心中一叹,眼前的富贵迷人眼,失去了更好的前途,将来有的是寂寞的时候。
崔淑妃说道:“你们下去吧,好好和各宫的嬷嬷们学宫规,这宫里头一桩事,就是要守规矩,若触
犯宫规,凭你是谁、多么受宠,都会按照宫规惩罚。”
胡善围得知洪武帝叼走了储秀宫三只小绵羊,顿时气急:真是日防夜防,家贼难防,都是当爷爷的人了,居然和孙子们在一个锅里抡勺子抢粥喝,这次选秀又不是给皇帝准备的!
真是个磨人的老妖精!
胡善围决定把篱笆扎得牢一些,墙垒得高一些,下令所有秀女不得踏出储秀宫半步,若有来探视家人的,就去储秀宫,不能带秀女出来。
免得洪武帝看见了,又起了歪心思。
三项纪律,八项注意下来,后宫终于清静了,洪武帝晓得胡善围就是为了防自己,没说什么,只是笑了笑,喝着尚食局送来的十全大补汤,招了新封的美人侍寝。
这就是帝王的心胸了,只要不涉及底线和原则问题,基本都能容下,不会斤斤计较,那像太子妃,针眼大的事情都要记恨,喊打喊杀。
储秀宫秀女们的礼仪学得差不多了,选秀即将开始,胡善围设了宴席,诸位去藩王府的女官坐下吃酒,笑道,“有劳各位,我乍一看那些秀女,顿时看花了眼,觉得个个都好,可是选秀就是为了分出个高低,就像科举似的,高个里头挑最高的。她们是你们一手选出来的,和我说说几个令你们眼前一亮的秀女,挑选的时候,我心里大概有个底。”
作为胡善围亲手带出来的徒弟,如今已经是尚宝局六品司宝女官的黄惟德首先开口,为师傅捧场,这次选秀她去了位于河南开封的周王府,和周王妃等人负责河南一带的选秀,带到京城的有六十余人。
黄惟德说道:“我亲手选出来的秀女,也觉得个个都好,否则也不敢带到京城来献丑。倒是来京城的路上有个趣闻,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我们晚上下榻的驿站里发现一条蛇,秀女个个惊得花容失色,纷纷跑到楼下,唯有一个秀女镇定自若,拿着一根烧火棍子,硬是把那条碗口粗的蛇给打死了。”
言罢,众人皆笑,纷纷说道:“这个秀女浑身都是胆,倒有些像胡尚宫当年的风采。”
胡善围当年用一根门栓守护藏,严防死守胡贵妃的人捣乱,一娘当关,万娘莫开。
胡善围笑道:“这个秀女莫非是军户出身?”
黄惟德说道:“她的父亲只是一个小旗,八品武官,若不是皇上下令选秀民间,联姻畎亩,凭她的出身,只够当宫女,那里有机会一步登天啊。”
胡善围顿时有了兴趣,“这个秀女叫什么名字。”
黄惟德说道:“张秀春,河南永城县选出来的秀女。”
爱屋及乌,因心上人沐春,胡善围对名字带有春字的格外敏感,一下子记住了这个名字。
女官江全去的是山西太原的晋王府,江全说道:“我这里没有敢拿着烧火棍子打蛇的秀女,但是有个姑娘出身比较特殊,父亲是个屡试不中的秀才,给人当师爷为生,相貌中等,不过文采了得——当然,和沈尚仪这种天才不能比的,她姓马,还是孝慈皇后出了五服的远亲。”
胡善围心头一动,真是巧了,洪武帝和皇太孙都想找个类似孝慈皇后这样的贤德人,于是问江全:“果真是孝慈皇后远亲?可有证据?”
江全说道:“我核对过马家的户籍和家谱,和孝慈皇后的族人是联宗的,马家在山西的一个分支。”
其余女官各有举荐,胡善围皆记在心里,大概有谱了。
末了,黄惟德问道:“我瞧着储秀宫还有一些京城的名门贵女,其中有一人看起来挺面善的,有些端敬贵妃的品格,打听之后,才晓得是端敬贵妃的亲侄女、永嘉公主的小姑子、武定侯郭英之女郭氏,她要是选上了……八成贵不可言呐。”
京城经历了洪武帝的大清洗之后,只有三家老牌家族幸存,首当其中的当然是长兴侯耿炳文为首的耿氏家族,懿文太子的长女江都郡主下嫁耿家长子,妥妥的皇太孙党,耿家是皇太孙和洪武帝都信任的家族。
其次,就是端敬贵妃的娘家武定侯郭家,郭家除了有永嘉公主这个儿媳妇当靠山,还有辽郢王妃郭氏这个王妃,现在入选秀女的郭氏是二女儿,辽郢王妃的亲妹妹——皇家结亲,不拘辈分,姐妹两个分别嫁给叔侄,这也正常。须知论辈分,燕王还是燕王妃的表叔呢。
提到旧主端敬贵妃,胡善围不禁有些心酸难过,“外甥像舅,侄女随姑,这个郭二姑娘相貌和端敬贵妃年轻的时候有五分相似。”
诸位女官都晓得胡善围和端敬贵妃郭氏之间情谊深厚,并不亚于和孝慈皇后。孝慈皇后亲手调教出了胡尚宫,胡尚宫又鞠躬尽瘁,几乎是手把手的将差点凉凉的郭宁妃调教了成准继后,可惜郭氏无福,即将封后时因独子鲁荒王暴亡而抑郁成疾,不久便病逝了。
端敬贵妃郭氏虽然最终没有封继后,但是在后宫,端敬贵妃郭氏知过能改,善良大度,直爽痛快的性格还是很得众人的爱戴和尊敬。
毕竟,像孝慈皇后那样天赋异禀、几乎是贤后国母范本的人是极其罕见的,令人敬而远之。
而端敬贵妃这种看似粗粗笨笨,莽撞冒失、有些小私心小气的性格,以及很多人性弱点的人最接地气,就像个普通的妇人。人们从她身上可以投射自己,故对端敬贵妃有些移情,后宫的人时常追思她,并为之遗憾。
黄惟德也叹道:“若这位郭二姑娘性格也有端敬贵妃的一半,这品格也足够担当皇太孙妃之位了。”
笨人有笨人的好处,殊不知这后宫,最先死、死的最惨的往往是最聪明的那个。
胡善围心道:这不太可能,懿文太子毒死了鲁荒王,端敬贵妃毒死了懿文太子,双重复仇,这两家要结了亲……要么是一对怨偶,要么是虐恋情深,总之都不会安宁。
不过,这种皇室秘闻,只有胡善围等知道核心机密的人才知晓。
江全说道:“现在说这些都还早,明日开始大选,几轮淘汰之后,如何配对,最终要看皇上的意思。”
按照洪武帝的想法,目前当务之急是皇室孙辈的开枝散叶,也就是抱重孙。所以,无论皇太孙还是藩王世子,预期配比是一个正妃和一个侧妃,如果秀女的确出色,一口气配两个侧妃也可。
对于应该给孙子几个女人,洪武帝很矛盾,难得露出了当爷爷对孙子们的关心:“男人要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男人,朕希望他们多生几个孩子,横竖朕都养得起。论理,一妻一妾,贤妻美妾,他们坐享齐人之福最好。但是要想快点抱孙子,还是多一个女人,多一项保障,东方不亮西方亮。”
</div>
</div>
皇太孙左右为难,冥思苦想。
看到大孙子的挣扎,洪武帝心中暗叹:孙子还是有些优柔寡断啊。
其实要是洪武帝处理这件事,他会秘密处死给皇太孙拖后腿的太子妃——这种又蠢又毒的女人,将来必定是祸患。洪武帝对自己儿女尚且有情,对儿媳妇们则辣手无情,否则也不会作出剥了蓝玉的皮送给亲爹蜀王妃,逼蜀王妃自尽的事情。
但是,皇太孙即将大婚,倘若太子妃一死,又要守近三年的孝期,到时候洪武帝都七十一岁了,还不知道能否活到那个年纪呢。
皇太孙顺利大婚生个儿子,成家立业,形象上趋于成熟,有助于储位巩固。
洪武帝觉得为打老鼠,伤了玉瓶,不值得,对大局不利。纵然要弄死太子妃,也要等皇太孙结婚生了孩子,再秘密处死不迟。
皇太孙终于做出了决定,告诉了洪武帝。
洪武帝点点头,“朕说话算话,你去办吧。”
皇太孙拿着口供去了东宫。
太子妃还在因抱琴自戕而惊吓伤心“病”着呢,听说儿子在百忙之中过来看她,连忙拖着“病躯”起来
了,“皇太孙公务繁忙,还挂念着我,我过几日就好了,你不用担心。”
过几日等抱琴的家人都死绝了,烧了家书,锦衣卫扑个空,她就没有心事,可以正式“病愈”了。
谁知皇太孙却对老母亲说道:“母妃因思恋懿文太子,抑郁成疾,从即日起,东宫闭门谢客,不再举行宴会,母妃在东宫好好静养吧。”
“什么?”太子妃难以置信的看着引以为傲的长子。
皇长孙将太监的口供递给母亲,“收手吧,母亲已经是太子妃了,以后您的前程,由我来给您挣。
您在东宫好好养病,不要把手伸到后宫其他地方,后宫无论是胡尚宫还是崔淑妃,都是厉害的人物,您的心思她们一眼看透,您钻入她们的圈套都不自知,皇上要我处置此事,来考验我的能力。可是您是我的母亲,我总要给您留一点脸面,以养病的名义禁足东宫,已经我能做出最宽容的决定。”
“养病?我没病!”太子妃气得当场病愈,将太监的口供随手一撕,“马上要选秀,你要大婚,难道我要养病错过你的婚礼?东宫的脸面何在!更何况,锦衣卫刑讯逼供我手下的太监,一个阉人忍不住痛苦,信口雌黄,把脏水往我身上泼,皇上也信不成?别人也就罢了,为何连你也不信我?仅仅凭着老太监一面之词,你就将亲娘禁足?”
皇太孙看着飘到满地的碎纸片,依然保持着平静,“别人信不信,我信不信,证据是否充足,其实都没有关系——只要皇上相信,这事就是母亲指使的,翻不了案。皇上的脾气和手段想必母亲很清楚,儿子做错事,尚可原谅。儿媳妇做错事,皇上会下狠手,毫不留情。”
“以前秦王和邓侧妃在西安藩王府作恶多端,皇上原谅了秦王,命毛骧秘密勒死邓侧妃,做出自杀的假象。母亲,前车之鉴,您一定要保持警醒啊,不要以为当了太子妃,就可以为所欲为了,别说是您,就连皇上也不能凡事都顺着自己的意思去做,都有无奈和拘束。所以,我将母亲禁足东宫,其实是保护母亲,都是为了母亲好。母亲在东宫好好思过,现在外头的情况不一样了,您不能像以前那样行事,这宫里做主的毕竟还是皇上。”
冷静的说服比激烈的吵闹有用,皇太孙就是这种性格,看起来有些温吞水,一切都听洪武帝的,乖顺无比,其实他内心也有自己的想法和立场。
虽然母亲犯了错,扯了他的后退,但是若没有母亲在东宫那些年的手段,凭他的出身,是绝对无缘储位的。母亲和他,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原来儿子还是站在我这边的!
太子妃心中狂喜,面上却流泪了,“这三年来,我们母子之间渐渐生分了,我不放心你啊,所以一时糊涂,把抱琴当成了耳目,你就是我的命,我一生的依靠,我一时恼怒胡善围利用区区小事大做文章,害得我们母子变得疏离,就造了谣言,想要给她略施惩戒,没想到一步错,步步错,母亲没本事,反而被胡善围给算计了去,捅到皇上那里,逼你罚我。”
言罢,太子妃呜呜直哭,她晓得事已至此,否认是没有用的,皇上也会因此厌恶她,她现在唯一能够抓住的,就是儿子的心。
所以干脆坦白是她做的——但是一切都是出自一个母亲对儿子最淳朴的爱,而非自己的私欲。
皇上已经老了,儿子是储君,只要熬到儿子登基,她就赢了!
见母亲落泪,皇太孙递过帕子,安慰母亲,“母亲好好在东宫思过,越是紧要关头,母亲就越要警醒,这事若被有心人利用,会对儿子的储位不利,儿子若不能顺利继承皇位,母亲就没有机会从东宫出来,母亲就当是为了儿子和您的前途,在东宫耐心些,做出悔过的态度,或许皇上会心软,提前放您出来也未可知。”
皇太孙温言相劝,句句在理,而且放出修复母子关系的姿态,太子妃终于答应以养病的名义禁足了。
太子妃“病了”,之前接连举办桃花会等宴会的热闹一下子烟消云散,皇太孙每天无论有多忙,都会抽时间来东宫给太子妃请安,朝野内外都说皇太孙孝顺。
搞定了母亲,皇太孙在自己宫中摆了酒,请胡善围和纪纲入席,替母亲赔罪,赔不是。
皇太孙拱手一拜,“请胡尚宫和纪大人原谅太子妃的过错,我已经将太子妃禁足思过,太子妃已经知错了,身为人子,我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现类似事件。”
储君如此放低姿态,两人相视一眼,纪纲忙过去扶起皇太孙,“殿下折杀我们了,我们担不起殿下这一拜,起码折寿十年啊。微臣一个大男人,其实传出风流韵事也没什么,顶多被人说风流。但是胡尚宫是女官,秽乱宫廷这种事情,胡尚宫全家性命不保,微臣也要砍头。人固有一死,微臣不怕死,若战死沙场,是微臣的荣耀,但是无辜被冤,还要扯上胡尚宫,微臣实在意难平。”
胡善围说道:“名誉对女官而言意味着什么,想必皇太孙很清楚。皇太孙身为人子,替人道歉,微臣能够领会皇太孙真挚的歉意,只是太子妃那边……请恕微臣现在无法原谅太子妃所作所为,不过,佛祖也有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倘若以后太子妃确实真心悔过,身体力行,克制私欲,做各种善事弥补,微臣自会原谅太子妃。”
皇太孙少不得指天发誓,“我一定会好好和母亲交代,不会再有下次,请两人相信我。”
都到了这个地步,总要让皇太孙下台。胡善围和纪纲举起酒杯,一饮而尽,算是接受了道歉,齐齐说道:“我们相信皇太孙。”
太子妃禁足东宫没几天,各地去藩王府参与选秀的女官纷纷带着各府的佼佼者到了京城,安置在储秀宫等空闲的宫殿里,选秀开始。
第152章 真是个磨人的老妖精
胡善围看着宫廷里突然多出来的一群群莺莺燕燕,被太子妃恶心到了的心情无端好起来。
能选到京城参加复选的秀女们相貌都在中人之姿以上,此时已经到了四月,爱美的姑娘们都脱了夹衣,只穿着单薄的衣裙,一个个列队站着跟着尚仪局的女官们学宫廷礼仪,秀女们年龄都在十三和十六岁之间,半稚嫩半成熟,穿着藕荷色的袄裙,梳着可爱的双鬟髻,眼神尚且清澈,简直赏心悦目。
一群群来自全国各地的秀女,给日复一日忙着宫务的宫人们以新鲜感,得空便去旁观,胡善围并不拘束宫人去围观秀女学礼仪:
“你们只管去看,只是不能弄出动静影响她们学规矩、不准收受秀女钱财、不准攀亲认什么干女儿金兰姐妹。当然,如果确实有亲人在列,就不拘于以上三条规矩,可以在有宫人陪同的情况下探视亲人,除了自身和问候家人,不可泄露宫中密事。规矩说在前头,若有违反者,交由宫正司按照宫规处置。”
胡善围当尚宫,比以前的曹尚宫更人性化一些,她效仿孝慈皇后,先立规矩,约法三章,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都讲明白了,如果明知故犯,就要接受惩罚。
宫里的女官除了宫女考试选拔的以外,都是有书香底蕴的人家出来的,这些人和部分秀女的家族重合,有些人是亲戚。
于是乎几个女官把自家侄女或者外甥从储秀宫接了出去,叙一叙家事、逛一逛宫里的景致,十四五岁的豆蔻少女初入宫廷,就像一只胆小又好奇的小白兔,在园子里穿花拂柳,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途中偶遇洪武帝,少女们用尚且生疏的礼仪行礼,洪武帝只是微微颔首,说句“免礼平身”,少女们退下,和羞走,却把青梅嗅。
此情此景,洪武帝历尽沧桑的一颗老心诈尸般的为之一荡。
过了半个时辰,秀女们逛罢园子,回到储秀宫,就有洪武帝身边太监捧来彩帛金银等物,赐给园中偶遇的秀女们,其中有三个秀女格外多了一副金嵌宝石的全套头面首饰,珠光宝气,宝石硕大剔透,由皇宫内造局最熟练的工匠制作而成,自有外头没有的皇家气派。
秀女们霎时看花了眼,不禁露出艳羡的表情。
一看这个,得到额外赠物的三个秀女尚且懵懂,但是教授宫廷礼仪的女官们心里明镜似的:
皇上不会无缘无故赐首饰,尤其是钗环之类的东西。何况洪武帝是个节俭(抠门)的帝王,一般只在侍寝前后赐给宫妃们礼物,并由彤史女官记录在册,将来宫妃一旦有孕,这些钗环就是证据,保证皇室血统的纯净,也防止皇帝睡了人却不认账,保证了皇嗣的权利。
女官对三个秀女进行了紧急“特训”,之后命她们好生梳洗,到了夜间,乾清宫果然派了三台轿子来到储秀宫抬人。
当晚,洪武帝老夫聊发少年狂,将三个豆蔻少女都临幸了,并都封了美人。
一枝梨花压海棠算什么?洪武帝这个老梨花一压就是三朵海棠……
次日,三个美人羞羞答答去了崔淑妃所在的延禧宫里请安——崔淑妃统领后宫,是副后,每天各宫嫔妃都要来延禧宫给她请安,各诰命夫人进宫拜见的也是她。
各嫔妃侍寝之后,崔淑妃也要赐给礼物,表示“姐妹们辛苦了”,彤史女官记录成册,也要到延禧宫里将彤史给崔淑妃观看,并且要盖上淑妃的大印,“签字画押”,就像公证局似的,表示官方认可这次侍寝合法有效,这才走完了整个侍寝的流程。
崔淑妃将三个美人分别安置在景仁宫、长春宫和翊坤宫,要她们为皇室开枝散叶,说道:“张美人刚刚生下小公主,皇上十分欢喜,你们要努力啊。”
洪武帝今年六十八岁高龄,喜得小公主,很是高兴,盘了六十八年的种子还能生根发芽,证明他身体还不错,人越老,就越怕生病、怕死,越喜欢年轻的身体。
三个美人顿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崔淑妃看着三个美人按捺不住的野心,心中一叹,眼前的富贵迷人眼,失去了更好的前途,将来有的是寂寞的时候。
崔淑妃说道:“你们下去吧,好好和各宫的嬷嬷们学宫规,这宫里头一桩事,就是要守规矩,若触
犯宫规,凭你是谁、多么受宠,都会按照宫规惩罚。”
胡善围得知洪武帝叼走了储秀宫三只小绵羊,顿时气急:真是日防夜防,家贼难防,都是当爷爷的人了,居然和孙子们在一个锅里抡勺子抢粥喝,这次选秀又不是给皇帝准备的!
真是个磨人的老妖精!
胡善围决定把篱笆扎得牢一些,墙垒得高一些,下令所有秀女不得踏出储秀宫半步,若有来探视家人的,就去储秀宫,不能带秀女出来。
免得洪武帝看见了,又起了歪心思。
三项纪律,八项注意下来,后宫终于清静了,洪武帝晓得胡善围就是为了防自己,没说什么,只是笑了笑,喝着尚食局送来的十全大补汤,招了新封的美人侍寝。
这就是帝王的心胸了,只要不涉及底线和原则问题,基本都能容下,不会斤斤计较,那像太子妃,针眼大的事情都要记恨,喊打喊杀。
储秀宫秀女们的礼仪学得差不多了,选秀即将开始,胡善围设了宴席,诸位去藩王府的女官坐下吃酒,笑道,“有劳各位,我乍一看那些秀女,顿时看花了眼,觉得个个都好,可是选秀就是为了分出个高低,就像科举似的,高个里头挑最高的。她们是你们一手选出来的,和我说说几个令你们眼前一亮的秀女,挑选的时候,我心里大概有个底。”
作为胡善围亲手带出来的徒弟,如今已经是尚宝局六品司宝女官的黄惟德首先开口,为师傅捧场,这次选秀她去了位于河南开封的周王府,和周王妃等人负责河南一带的选秀,带到京城的有六十余人。
黄惟德说道:“我亲手选出来的秀女,也觉得个个都好,否则也不敢带到京城来献丑。倒是来京城的路上有个趣闻,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我们晚上下榻的驿站里发现一条蛇,秀女个个惊得花容失色,纷纷跑到楼下,唯有一个秀女镇定自若,拿着一根烧火棍子,硬是把那条碗口粗的蛇给打死了。”
言罢,众人皆笑,纷纷说道:“这个秀女浑身都是胆,倒有些像胡尚宫当年的风采。”
胡善围当年用一根门栓守护藏,严防死守胡贵妃的人捣乱,一娘当关,万娘莫开。
胡善围笑道:“这个秀女莫非是军户出身?”
黄惟德说道:“她的父亲只是一个小旗,八品武官,若不是皇上下令选秀民间,联姻畎亩,凭她的出身,只够当宫女,那里有机会一步登天啊。”
胡善围顿时有了兴趣,“这个秀女叫什么名字。”
黄惟德说道:“张秀春,河南永城县选出来的秀女。”
爱屋及乌,因心上人沐春,胡善围对名字带有春字的格外敏感,一下子记住了这个名字。
女官江全去的是山西太原的晋王府,江全说道:“我这里没有敢拿着烧火棍子打蛇的秀女,但是有个姑娘出身比较特殊,父亲是个屡试不中的秀才,给人当师爷为生,相貌中等,不过文采了得——当然,和沈尚仪这种天才不能比的,她姓马,还是孝慈皇后出了五服的远亲。”
胡善围心头一动,真是巧了,洪武帝和皇太孙都想找个类似孝慈皇后这样的贤德人,于是问江全:“果真是孝慈皇后远亲?可有证据?”
江全说道:“我核对过马家的户籍和家谱,和孝慈皇后的族人是联宗的,马家在山西的一个分支。”
其余女官各有举荐,胡善围皆记在心里,大概有谱了。
末了,黄惟德问道:“我瞧着储秀宫还有一些京城的名门贵女,其中有一人看起来挺面善的,有些端敬贵妃的品格,打听之后,才晓得是端敬贵妃的亲侄女、永嘉公主的小姑子、武定侯郭英之女郭氏,她要是选上了……八成贵不可言呐。”
京城经历了洪武帝的大清洗之后,只有三家老牌家族幸存,首当其中的当然是长兴侯耿炳文为首的耿氏家族,懿文太子的长女江都郡主下嫁耿家长子,妥妥的皇太孙党,耿家是皇太孙和洪武帝都信任的家族。
其次,就是端敬贵妃的娘家武定侯郭家,郭家除了有永嘉公主这个儿媳妇当靠山,还有辽郢王妃郭氏这个王妃,现在入选秀女的郭氏是二女儿,辽郢王妃的亲妹妹——皇家结亲,不拘辈分,姐妹两个分别嫁给叔侄,这也正常。须知论辈分,燕王还是燕王妃的表叔呢。
提到旧主端敬贵妃,胡善围不禁有些心酸难过,“外甥像舅,侄女随姑,这个郭二姑娘相貌和端敬贵妃年轻的时候有五分相似。”
诸位女官都晓得胡善围和端敬贵妃郭氏之间情谊深厚,并不亚于和孝慈皇后。孝慈皇后亲手调教出了胡尚宫,胡尚宫又鞠躬尽瘁,几乎是手把手的将差点凉凉的郭宁妃调教了成准继后,可惜郭氏无福,即将封后时因独子鲁荒王暴亡而抑郁成疾,不久便病逝了。
端敬贵妃郭氏虽然最终没有封继后,但是在后宫,端敬贵妃郭氏知过能改,善良大度,直爽痛快的性格还是很得众人的爱戴和尊敬。
毕竟,像孝慈皇后那样天赋异禀、几乎是贤后国母范本的人是极其罕见的,令人敬而远之。
而端敬贵妃这种看似粗粗笨笨,莽撞冒失、有些小私心小气的性格,以及很多人性弱点的人最接地气,就像个普通的妇人。人们从她身上可以投射自己,故对端敬贵妃有些移情,后宫的人时常追思她,并为之遗憾。
黄惟德也叹道:“若这位郭二姑娘性格也有端敬贵妃的一半,这品格也足够担当皇太孙妃之位了。”
笨人有笨人的好处,殊不知这后宫,最先死、死的最惨的往往是最聪明的那个。
胡善围心道:这不太可能,懿文太子毒死了鲁荒王,端敬贵妃毒死了懿文太子,双重复仇,这两家要结了亲……要么是一对怨偶,要么是虐恋情深,总之都不会安宁。
不过,这种皇室秘闻,只有胡善围等知道核心机密的人才知晓。
江全说道:“现在说这些都还早,明日开始大选,几轮淘汰之后,如何配对,最终要看皇上的意思。”
按照洪武帝的想法,目前当务之急是皇室孙辈的开枝散叶,也就是抱重孙。所以,无论皇太孙还是藩王世子,预期配比是一个正妃和一个侧妃,如果秀女的确出色,一口气配两个侧妃也可。
对于应该给孙子几个女人,洪武帝很矛盾,难得露出了当爷爷对孙子们的关心:“男人要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男人,朕希望他们多生几个孩子,横竖朕都养得起。论理,一妻一妾,贤妻美妾,他们坐享齐人之福最好。但是要想快点抱孙子,还是多一个女人,多一项保障,东方不亮西方亮。”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