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济度大获全胜,意气风发。自从济尔哈朗被囚禁以来,他这个以往的世子早就吃够了人情冷暖的苦头,现今终于能吐一口气,让他觉得此行不虚。赫哲族人就差把几门佛郎机炮当做神仙拜了,大张旗鼓的庆贺胜利,将济度等人奉为上宾。
消息传到京城,福临很是高兴,传令让济度带兵在宁古塔再多驻扎半年,又给他加封为多罗贝子。济度喜极而泣。一个小小的多罗贝子,以前根本就不被他放在眼里的,可现在却是如同天大的喜信——这证明了,皇帝已经搁下了对济尔哈朗的心结,开始任用他了,只要自己好好的努力,为父平反也不是不可能的!这样想着,济度的劲头更足了。反正闲着没事,他无师自通的发展了民兵这个兵种,用当年在硕塞营里受到的训练统统转加到当地精壮村民的身上。经此一战,那些村民们对清军大为信服,也知道靠人不如靠己,反正地还被冰封着,正好练练兵,以后沙俄毛子来了,拼他娘的!
佛郎机炮初战告捷,朝中一片赞誉之声,也没有人去非议火炮伤害太大了,不然那是妥妥的找死的节奏。福临这下光明正大的开始大力发展佛郎机,开花弹已经做出了一个雏形,能在空中炸出一百多片,当然和前明的五百不好比,可这也是一个质的飞跃。
同时,太后的身体在众人精心的照料下复原了。福临大大的松了口气,看着皇后连同几个格格都明显憔悴了的脸,又赏了一堆东西下去表示奖励。
不料,这么一来,某人不乐意了。多尔衮直截了当的找皇帝,要赏赐,理由也很现成:太后病的时候,他也很担心很着急的。
叔父,你别闹了!福临无力的扶额:“好吧,叔父,你是看中了新做的火枪吧。”直接要就成了嘛,朕又不可能不给你!
多尔衮此时反而别扭起来,笑嘻嘻的:“哪里,皇帝的赏赐,什么都是好的。”
托高塞的福,洋人的那种短筒火枪被弄来了好几把,福临统统交给工部,让他们拆了研究去。前几天刚刚做出成品,居然青出于蓝,个头更小了,威力却一点都不减。博果尔看得眼都直了,恨不得每天都要入宫,想把枪给磨一把过来。
现在连叔父都在打这个枪的主意了吗?福临很无奈的吩咐小华子拿来了一个锦匣,道:“就出来了这一对,朕早就留了一把给叔父了。”
多尔衮喜极,接过火枪,爱不释手的摩挲着。福临又道:“这玩意儿危险,叔父还是要小心一些。”
“我知道。若是我八旗骑兵人人能配备上这个火枪,岂不是战无不胜?”多尔衮冲着院子比划了两下,将枪揣入怀中,开始感叹,“只可惜,费用太高。”
“朕准备今春发放玉米种子,收税也可以收玉米,鼓励百姓播种。”福临道,“此物虽然是外洋传来的,不过好种,又顶饱,味道也不错,总能让百姓填饱肚子。”
多尔衮点点头。他的眼光还是长远的,这种民生问题早就在他的考虑之中。想了想,他又道:“单单这样,百姓可能也不是愿意种,不如传令,凡是愿意种植玉米者,赋税可以减少一成。”
对农民来说,一成赋税已经很多了,这样下去难道不会众人都只种玉米不种稻米了吗?多尔衮仿佛读出了福临的心思,接着道:“百姓还是谨慎淳朴的多,若是没有利益驱使,怕是没有人敢做这出头的鸟。就算官府肯收玉米,也要防着那些仗势欺人没有眼界的奴才,只肯收稻米,那么种玉米的岂不是一无所获?”
“没错,还是叔父想得周到。”福临受教,立时传金之俊和满达海等人入宫,商讨此事。多尔衮适时退下,表示自己已经不沾政事很久了,刚才只是过来拿把枪而已。
说实话,这么一个识时务又能干的叔父更能让福临放心。于是,多尔衮到了府上没有多久,小华子便来送赏赐了,都是些平实不扎眼的东西,说实话,若是金银珠宝,多尔衮根本就不放在眼里,反而是这种吃食衣物,才让他心里暖洋洋的,觉得这个侄子没有翻脸不认人,是个好的,不愧是玉儿的儿子。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上,也是有这个松花江口战役的。清军请了朝鲜帮忙,杀了沙俄二百多人,自己死了三百多,结果顺治高兴昏了,觉得自己是个大大的明君,还大肆封赏,还当做了清朝抗击沙俄的大胜利,呸!
那个那个,某溪又感冒了,这两天可能更得少点,大家包涵啊。
第七十六章
顺治十五年三月,又是接近科考的日子,各地的举子们纷纷上京,京城越发的繁华起来。客栈酒楼就不用说了,就连京城附近的小户人家,都想方设法的挤一挤,挪出一间屋子来租给举子们,赚点外快。
在这个时候,常舒回来了,还是狼狈不堪的回来的,只带了几个随从,衣衫褴褛,满脸油泥,浑身酸臭,不知道有多久没有洗澡。守宫门的侍卫确定了几遍腰牌,又特地让华公公华孟安出来辨认,才把常舒放了进去。
华孟安小声道:“辅国公,要不要先梳洗一番?”这种仪表,见皇帝可就太失礼了。
常舒咬牙摇头:“不必,爷我就要让皇上看看,洋人是怎么欺负我的!”
其实,这也要怪他们自己。在好望角,他们见过了荷兰总督,提出了要去荷兰的意思。总督吓坏了,看大清这个阵势,再加上听说过的东方土地的神秘繁荣,难道他们在打荷兰的主意吗?总督连忙开始推脱,说荷兰不过是弹丸之地,根本不值一提,而且路途遥远,千里迢迢的过去太辛苦了,不过,自己可以将国书送给本国的国王,还请大清的贵客放心。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荷兰驻好望角的总督特意免了他们做生意的赋税,拍着胸脯表示大家都是好朋友。
说实话,在海上飘了这么久,大家都累坏了。不要说高塞和常舒两个娇生惯养的,就连那些一直在海上奔波的商人都累得不行。要知道,之前他们就算是做生意,也不会跑这么远的,这简直就是玩命!听说可以免赋税,商人们高兴极了,纷纷向两个皇子建议,就在这里做生意算了,也能赚好大一笔了。
高塞实地考察了一下,发现好望角货物齐全,唯独缺少大清的瓷器、绸缎和茶叶之类,都能卖出天价,当即拍板答应了。于是,满满几商船的货被洋人们一抢而空,他们又买了许多八音盒小座钟这些在大清卖得很贵的东西,重新装了满满几船。
高塞和常舒带着商船以及赚得满满的腰包,豪气万丈的回航了。他们这么大的目标,自然惹人眼红,一路上也遇到了好几拨海盗。他们是装备着火炮出来的,当然对这种小打小闹的海盗不放在眼里,直接几炮轰出来,海盗就望风而逃了。高塞两人毕竟年轻,骨子里流着的还是游牧民族的热血,顿时意气风发,一时间就忘记了收敛,在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时候,就出了问题。
此时的马六甲控制权在葡萄牙手上,每艘经过马六甲的商船都必须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这是约定俗成的事情,在去的时候,高塞等人也乖乖的交了过路费,因此也没有太在意,让人拿了与来时同样的银子送了过去。
不料,葡萄牙人不干了。这次大清赚了许多的钱,这个消息早就传到马六甲来了,他们心里正不爽着呢:同样是买卖,干嘛不跟他们做,跑去跟荷兰人做?要知道,大清的这些东西在葡萄牙是相当有市场的,他们想要得不行。这摆明了是看不起他们嘛,葡萄牙人决定:让你们目中无人,我要增加你们的过路费!
如果只有商船在,商人们估计就忍气吞声的认了。可高塞和常舒不一样。再不受宠,他们也是皇子出身,颐指气使惯了的,葡萄牙人跟他们耍赖皮,耍错了对象。
一语不合,打吧!
双方都有火炮,互相轰了一阵后,葡萄牙人落了下风。可他们占据地利人和啊,当即派战船将马六甲给封了,声明如果不把清船打下来,就不放任何商船通过。
这么一来,高塞的对手就不仅仅是葡萄牙人了,而是所有想要通过马六甲的商船。这年头的商船配备都很先进,再加上高塞等人无法上岸补充淡水粮食,想要绕路,路又被堵上了,一下子进退不得,被葡萄牙人连人带货带船,统统俘虏了去。
常舒是弟弟,高塞逼他换了衣服,又命一些人拼死护着,脸上涂黑,发辫打散,戴上帽子装成土人,趁乱逃了出去。他们也不敢正大光明的瞎逛了,只是跟着一艘货船,说是去金门寻亲,千辛万苦的才踏上了祖国的国土。
不料,南方还在打仗!从金门到京城,怎么着都要路过南明朱由榔的地盘。常舒心一横,扮作流民吧!若是身份挑明,这不是送上门的质子吗?他可不认为,他的皇帝弟弟会为了他跟朱由榔谈条件。
就这样,一路辛苦到了江浙一带,常舒也破罐子破摔了:他这么艰辛,怎么着也要让皇帝看看啊。何况,他身上也没有多少钱,他拉不下这个脸去找当地官员表明身份,就这样,省吃俭用的到了京城,常舒很坏心眼的决定立刻进宫,找皇帝诉苦。
不得不说,爱新觉罗家最大的特点就是护短。福临见自己的哥哥这副蓬头垢面的模样,又听了他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苦,就算知道常舒是自己作的,也怒火冲天:葡萄牙人也太欺负人了,居然敢抓朕的哥哥做俘虏,找死!
第二天上朝,福临立刻就表示了出兵马六甲的愿望,遭到一致反对。原因很简单:朱由榔还在蹦跶呢,而且又要科举了,国家有这么多大事,就被再跟洋人计较了吧。什么?辅国公高塞还在洋人的手里?这个简单啊,出点钱,把他赎回来呗。我们大清是泱泱大国,不在乎这么一星半点的,就让着洋人一点呗,当做施舍了。
靠之!福临的脸越来越黑,都快在朝廷上骂脏话了,对常舒使了一个眼色,常舒会意,跳了出来,开始第二次苦难历史的回顾,把洋人说得嚣张无比,把自己的那段路程说得比小白菜都苦。
“奴才也曾大声告知,奴才乃是大清的辅国公,可那些洋人却不以为然,对我们大清和皇上大声谩骂,极尽侮辱之能事,那些言语奴才都不敢说出来,怕污了皇上的耳朵!皇上,奴才此生一无所长,只是一心为国分忧,不料洋人们如此不将大清和皇上放在眼里,奴才和六哥自然气结,接过洋人人多势众,活生生的欺负了奴才和六哥去啊,还请皇上为奴才和六哥报仇,让那些洋人知道,我大清不是好欺的!”
常舒一行泪一行说,文武百官们面面相觑。那拉豸塞第一个站了出来表示支持出兵,他是常舒的老丈人,自然要向着自家女婿一点,可其他人照样不怎么买账。常舒生母地位低下,到现在不过混了个辅国公,那拉豸塞职务又不高,很没有什么号召力。
大学士王永吉也站了出来,表示不妥。现在朝廷的重点必须在南明身上,要知道,想要对抗洋人,必须要有个安稳的国内环境才可以啊!而且,在他眼里,洋人就是蛮夷,如果正式发兵去和洋人打仗,那也太看得起他们了。不就是个马六甲海峡么,我们不从那里走不行吗,我大清地大物博,自产自销,没有那些洋人的东西也无所谓,不跟他们做生意了。
他的话得到一片拥护,福临心里发凉。天朝大国的思想在这些人心里根深蒂固,他们却不知道,一直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固步自封,最后导致的结果只是挨打。
福临仿佛看到了圆明园的熊熊大火,看到了八国联军的枪炮,一时有些眩晕。当满朝文武都和自己抱反对意见的时候,就算是皇帝,他也不得不妥协。终于,他决定采用王永吉的法子,用钱将高塞等人赎回来,接着,平定朱由榔!
迁怒也一向是爱新觉罗家的特长。福临一腔怒火统统烧到了朱由榔头上:都是南明不好,若不是他们起来造反,也不至于不能出兵打马六甲!
工部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加班加点没日没夜的打造佛郎机,连火枪什么的都先放在一边,将那种小型的可在马上使用的佛郎机做出来就好。而这几十上百驾各种规格的佛郎机送到前线,朱由榔遭到了灭顶之灾。
顺治十五年四月,皇帝亲自举行殿试,以与洋人的关系为题。这个题目太过怪异,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皇帝对洋人的讨厌,默契的不多说甚么,只是苦了新科进士们。大家都是读四书五经做八股文章长大的,谁闲着没事干去关心洋人?几乎就没有人的答卷可以合乎皇帝的心意。还好,另外还有一题,是中规中矩的治国之题,举子们才齐齐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当一个人的思想,领先于一个时代的时候,他能做什么?看着举子们的文章,福临感叹了。看来,他大力发展商业,大力发展火器,走得还是过快了。举子们是未来的国之栋梁,却没有一个人能看到未来洋人们的威胁,反而是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股子沾沾自喜的大国味道。
消息传到京城,福临很是高兴,传令让济度带兵在宁古塔再多驻扎半年,又给他加封为多罗贝子。济度喜极而泣。一个小小的多罗贝子,以前根本就不被他放在眼里的,可现在却是如同天大的喜信——这证明了,皇帝已经搁下了对济尔哈朗的心结,开始任用他了,只要自己好好的努力,为父平反也不是不可能的!这样想着,济度的劲头更足了。反正闲着没事,他无师自通的发展了民兵这个兵种,用当年在硕塞营里受到的训练统统转加到当地精壮村民的身上。经此一战,那些村民们对清军大为信服,也知道靠人不如靠己,反正地还被冰封着,正好练练兵,以后沙俄毛子来了,拼他娘的!
佛郎机炮初战告捷,朝中一片赞誉之声,也没有人去非议火炮伤害太大了,不然那是妥妥的找死的节奏。福临这下光明正大的开始大力发展佛郎机,开花弹已经做出了一个雏形,能在空中炸出一百多片,当然和前明的五百不好比,可这也是一个质的飞跃。
同时,太后的身体在众人精心的照料下复原了。福临大大的松了口气,看着皇后连同几个格格都明显憔悴了的脸,又赏了一堆东西下去表示奖励。
不料,这么一来,某人不乐意了。多尔衮直截了当的找皇帝,要赏赐,理由也很现成:太后病的时候,他也很担心很着急的。
叔父,你别闹了!福临无力的扶额:“好吧,叔父,你是看中了新做的火枪吧。”直接要就成了嘛,朕又不可能不给你!
多尔衮此时反而别扭起来,笑嘻嘻的:“哪里,皇帝的赏赐,什么都是好的。”
托高塞的福,洋人的那种短筒火枪被弄来了好几把,福临统统交给工部,让他们拆了研究去。前几天刚刚做出成品,居然青出于蓝,个头更小了,威力却一点都不减。博果尔看得眼都直了,恨不得每天都要入宫,想把枪给磨一把过来。
现在连叔父都在打这个枪的主意了吗?福临很无奈的吩咐小华子拿来了一个锦匣,道:“就出来了这一对,朕早就留了一把给叔父了。”
多尔衮喜极,接过火枪,爱不释手的摩挲着。福临又道:“这玩意儿危险,叔父还是要小心一些。”
“我知道。若是我八旗骑兵人人能配备上这个火枪,岂不是战无不胜?”多尔衮冲着院子比划了两下,将枪揣入怀中,开始感叹,“只可惜,费用太高。”
“朕准备今春发放玉米种子,收税也可以收玉米,鼓励百姓播种。”福临道,“此物虽然是外洋传来的,不过好种,又顶饱,味道也不错,总能让百姓填饱肚子。”
多尔衮点点头。他的眼光还是长远的,这种民生问题早就在他的考虑之中。想了想,他又道:“单单这样,百姓可能也不是愿意种,不如传令,凡是愿意种植玉米者,赋税可以减少一成。”
对农民来说,一成赋税已经很多了,这样下去难道不会众人都只种玉米不种稻米了吗?多尔衮仿佛读出了福临的心思,接着道:“百姓还是谨慎淳朴的多,若是没有利益驱使,怕是没有人敢做这出头的鸟。就算官府肯收玉米,也要防着那些仗势欺人没有眼界的奴才,只肯收稻米,那么种玉米的岂不是一无所获?”
“没错,还是叔父想得周到。”福临受教,立时传金之俊和满达海等人入宫,商讨此事。多尔衮适时退下,表示自己已经不沾政事很久了,刚才只是过来拿把枪而已。
说实话,这么一个识时务又能干的叔父更能让福临放心。于是,多尔衮到了府上没有多久,小华子便来送赏赐了,都是些平实不扎眼的东西,说实话,若是金银珠宝,多尔衮根本就不放在眼里,反而是这种吃食衣物,才让他心里暖洋洋的,觉得这个侄子没有翻脸不认人,是个好的,不愧是玉儿的儿子。
作者有话要说:
历史上,也是有这个松花江口战役的。清军请了朝鲜帮忙,杀了沙俄二百多人,自己死了三百多,结果顺治高兴昏了,觉得自己是个大大的明君,还大肆封赏,还当做了清朝抗击沙俄的大胜利,呸!
那个那个,某溪又感冒了,这两天可能更得少点,大家包涵啊。
第七十六章
顺治十五年三月,又是接近科考的日子,各地的举子们纷纷上京,京城越发的繁华起来。客栈酒楼就不用说了,就连京城附近的小户人家,都想方设法的挤一挤,挪出一间屋子来租给举子们,赚点外快。
在这个时候,常舒回来了,还是狼狈不堪的回来的,只带了几个随从,衣衫褴褛,满脸油泥,浑身酸臭,不知道有多久没有洗澡。守宫门的侍卫确定了几遍腰牌,又特地让华公公华孟安出来辨认,才把常舒放了进去。
华孟安小声道:“辅国公,要不要先梳洗一番?”这种仪表,见皇帝可就太失礼了。
常舒咬牙摇头:“不必,爷我就要让皇上看看,洋人是怎么欺负我的!”
其实,这也要怪他们自己。在好望角,他们见过了荷兰总督,提出了要去荷兰的意思。总督吓坏了,看大清这个阵势,再加上听说过的东方土地的神秘繁荣,难道他们在打荷兰的主意吗?总督连忙开始推脱,说荷兰不过是弹丸之地,根本不值一提,而且路途遥远,千里迢迢的过去太辛苦了,不过,自己可以将国书送给本国的国王,还请大清的贵客放心。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荷兰驻好望角的总督特意免了他们做生意的赋税,拍着胸脯表示大家都是好朋友。
说实话,在海上飘了这么久,大家都累坏了。不要说高塞和常舒两个娇生惯养的,就连那些一直在海上奔波的商人都累得不行。要知道,之前他们就算是做生意,也不会跑这么远的,这简直就是玩命!听说可以免赋税,商人们高兴极了,纷纷向两个皇子建议,就在这里做生意算了,也能赚好大一笔了。
高塞实地考察了一下,发现好望角货物齐全,唯独缺少大清的瓷器、绸缎和茶叶之类,都能卖出天价,当即拍板答应了。于是,满满几商船的货被洋人们一抢而空,他们又买了许多八音盒小座钟这些在大清卖得很贵的东西,重新装了满满几船。
高塞和常舒带着商船以及赚得满满的腰包,豪气万丈的回航了。他们这么大的目标,自然惹人眼红,一路上也遇到了好几拨海盗。他们是装备着火炮出来的,当然对这种小打小闹的海盗不放在眼里,直接几炮轰出来,海盗就望风而逃了。高塞两人毕竟年轻,骨子里流着的还是游牧民族的热血,顿时意气风发,一时间就忘记了收敛,在经过马六甲海峡的时候,就出了问题。
此时的马六甲控制权在葡萄牙手上,每艘经过马六甲的商船都必须要缴纳一定的费用,这是约定俗成的事情,在去的时候,高塞等人也乖乖的交了过路费,因此也没有太在意,让人拿了与来时同样的银子送了过去。
不料,葡萄牙人不干了。这次大清赚了许多的钱,这个消息早就传到马六甲来了,他们心里正不爽着呢:同样是买卖,干嘛不跟他们做,跑去跟荷兰人做?要知道,大清的这些东西在葡萄牙是相当有市场的,他们想要得不行。这摆明了是看不起他们嘛,葡萄牙人决定:让你们目中无人,我要增加你们的过路费!
如果只有商船在,商人们估计就忍气吞声的认了。可高塞和常舒不一样。再不受宠,他们也是皇子出身,颐指气使惯了的,葡萄牙人跟他们耍赖皮,耍错了对象。
一语不合,打吧!
双方都有火炮,互相轰了一阵后,葡萄牙人落了下风。可他们占据地利人和啊,当即派战船将马六甲给封了,声明如果不把清船打下来,就不放任何商船通过。
这么一来,高塞的对手就不仅仅是葡萄牙人了,而是所有想要通过马六甲的商船。这年头的商船配备都很先进,再加上高塞等人无法上岸补充淡水粮食,想要绕路,路又被堵上了,一下子进退不得,被葡萄牙人连人带货带船,统统俘虏了去。
常舒是弟弟,高塞逼他换了衣服,又命一些人拼死护着,脸上涂黑,发辫打散,戴上帽子装成土人,趁乱逃了出去。他们也不敢正大光明的瞎逛了,只是跟着一艘货船,说是去金门寻亲,千辛万苦的才踏上了祖国的国土。
不料,南方还在打仗!从金门到京城,怎么着都要路过南明朱由榔的地盘。常舒心一横,扮作流民吧!若是身份挑明,这不是送上门的质子吗?他可不认为,他的皇帝弟弟会为了他跟朱由榔谈条件。
就这样,一路辛苦到了江浙一带,常舒也破罐子破摔了:他这么艰辛,怎么着也要让皇帝看看啊。何况,他身上也没有多少钱,他拉不下这个脸去找当地官员表明身份,就这样,省吃俭用的到了京城,常舒很坏心眼的决定立刻进宫,找皇帝诉苦。
不得不说,爱新觉罗家最大的特点就是护短。福临见自己的哥哥这副蓬头垢面的模样,又听了他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诉苦,就算知道常舒是自己作的,也怒火冲天:葡萄牙人也太欺负人了,居然敢抓朕的哥哥做俘虏,找死!
第二天上朝,福临立刻就表示了出兵马六甲的愿望,遭到一致反对。原因很简单:朱由榔还在蹦跶呢,而且又要科举了,国家有这么多大事,就被再跟洋人计较了吧。什么?辅国公高塞还在洋人的手里?这个简单啊,出点钱,把他赎回来呗。我们大清是泱泱大国,不在乎这么一星半点的,就让着洋人一点呗,当做施舍了。
靠之!福临的脸越来越黑,都快在朝廷上骂脏话了,对常舒使了一个眼色,常舒会意,跳了出来,开始第二次苦难历史的回顾,把洋人说得嚣张无比,把自己的那段路程说得比小白菜都苦。
“奴才也曾大声告知,奴才乃是大清的辅国公,可那些洋人却不以为然,对我们大清和皇上大声谩骂,极尽侮辱之能事,那些言语奴才都不敢说出来,怕污了皇上的耳朵!皇上,奴才此生一无所长,只是一心为国分忧,不料洋人们如此不将大清和皇上放在眼里,奴才和六哥自然气结,接过洋人人多势众,活生生的欺负了奴才和六哥去啊,还请皇上为奴才和六哥报仇,让那些洋人知道,我大清不是好欺的!”
常舒一行泪一行说,文武百官们面面相觑。那拉豸塞第一个站了出来表示支持出兵,他是常舒的老丈人,自然要向着自家女婿一点,可其他人照样不怎么买账。常舒生母地位低下,到现在不过混了个辅国公,那拉豸塞职务又不高,很没有什么号召力。
大学士王永吉也站了出来,表示不妥。现在朝廷的重点必须在南明身上,要知道,想要对抗洋人,必须要有个安稳的国内环境才可以啊!而且,在他眼里,洋人就是蛮夷,如果正式发兵去和洋人打仗,那也太看得起他们了。不就是个马六甲海峡么,我们不从那里走不行吗,我大清地大物博,自产自销,没有那些洋人的东西也无所谓,不跟他们做生意了。
他的话得到一片拥护,福临心里发凉。天朝大国的思想在这些人心里根深蒂固,他们却不知道,一直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固步自封,最后导致的结果只是挨打。
福临仿佛看到了圆明园的熊熊大火,看到了八国联军的枪炮,一时有些眩晕。当满朝文武都和自己抱反对意见的时候,就算是皇帝,他也不得不妥协。终于,他决定采用王永吉的法子,用钱将高塞等人赎回来,接着,平定朱由榔!
迁怒也一向是爱新觉罗家的特长。福临一腔怒火统统烧到了朱由榔头上:都是南明不好,若不是他们起来造反,也不至于不能出兵打马六甲!
工部受到了空前的压力,加班加点没日没夜的打造佛郎机,连火枪什么的都先放在一边,将那种小型的可在马上使用的佛郎机做出来就好。而这几十上百驾各种规格的佛郎机送到前线,朱由榔遭到了灭顶之灾。
顺治十五年四月,皇帝亲自举行殿试,以与洋人的关系为题。这个题目太过怪异,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皇帝对洋人的讨厌,默契的不多说甚么,只是苦了新科进士们。大家都是读四书五经做八股文章长大的,谁闲着没事干去关心洋人?几乎就没有人的答卷可以合乎皇帝的心意。还好,另外还有一题,是中规中矩的治国之题,举子们才齐齐在心里松了一口气。
当一个人的思想,领先于一个时代的时候,他能做什么?看着举子们的文章,福临感叹了。看来,他大力发展商业,大力发展火器,走得还是过快了。举子们是未来的国之栋梁,却没有一个人能看到未来洋人们的威胁,反而是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一股子沾沾自喜的大国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