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研讨会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如一缕金线般射进屋内,床上的人此时正因这些微有些刺目的阳光轻轻眨动着长而卷翘的睫毛,慢慢从睡梦中清醒过来。
轻轻转动眼眸,没想到竟是一个如此的好天!没等到闹钟响,就因那耀眼的阳光而自然醒来,还有些迷蒙的莫怡琳心情愉悦地期待着这阳光明媚的星期一。
顺手拿起床头柜上的手机,把闹钟关掉,看到有一条新信息,是她的秘书李珊发来的,提醒她今天上午九点要去参加市里举办的扶持小微企业经济研讨会。
对这种政府机构举办的研讨会,莫怡琳还是第一次参加,也不知是个什么规模和形式,反正,她对这个会议也没有太多期待,她曾经特别研究过中小企业的经济问题,只不过国内这方面的政策一直比国外落后许多,尚无良方,又岂是一次研讨会就能解决的。
吃了一个自制的金枪鱼三明治,喝了一杯热牛奶,随便收拾了一下常用的文件包,便下楼取车,向今天的会议地点--五星级的丽城酒店开去。
夏末秋初即将进入西滨这个城市最好的季节,少雨,天气也不再象盛夏那般炎热。此时正值八月下旬,虽然还没有到九月,但天气已经渐渐褪去了浓烈的暑热,有了丝丝的凉爽。
莫怡琳特意中速开车走湖滨路,这条路围绕着西滨市内最著名的东湖而建,道路两旁是高大、整齐的法国梧桐。历尽沧桑的大树因两侧树枝同时向道路中间伸展,从而形成了遮天蔽日的树阴,即使酷暑中依然会有丝丝凉爽。此时打开天窗,清风拂面,四周鸟语啾啾,莫怡琳的心情也随之无比惬意。
回国已经五个多月了,莫怡琳已经十分适应这个长三角上的南方省会城市。这里不像她原来居住的北京那么大,是个秀雅的江南城市,交通成本没有那么大,污染也不严重,离上海很近,但城市节奏却明显没有那么快。整个城市就像这里人们口中的吴侬软语一样,温婉比较柔和,让她感觉自己已经渐渐融入了这个新的环境。
八点半,莫怡琳就到了酒店,酒店特别为会议划分出了停车区,并且到处都是会议的指示牌,看来市里还是很重视这次研讨的。签到后领了会议资料,按照指示进入了提前已经安排好的坐席区。
会议室已经有不少人到了,能够容纳三百人左右的会议室,已有一大半坐上了人,莫怡琳的座位在前边。也不知是按什么安排的座位,她按着工作人员的指示在前面三至六排找座位,她挑了第六排一个靠边、与立式讲台斜吊角儿,靠主席台这边的位置。选这个位置不为别的,只因离出口较近,实在无聊坚持不住了也好开溜。
这些年她所做的工作与政府机构基本没有交集,她对这种会议实在没有把握,不知道会不会只讲空话、味如嚼蜡。
会议准时在九点钟开始,前面固定模式的是领导讲话。没想到这个会议省、市还都非常重视,先是主管经济的高官致开幕辞,接着是市长讲话,再接下来就是主抓经济的副市长主持会议。
还好,现在的官员素质都很高,尤其以经济为先导的江南城市,领导也都比较务实,套话很少,很快就进入了正式的研讨会环节。莫怡琳看了一下日程,今天上午发言的几位专家还很有分量,国内知名的经济专家、学者、评论家,还有亚欧银行驻中国的经济专员。这让她想起了大学的课堂,尤其是哈佛(harvard)的课堂。想到这儿,莫怡琳一阵放松,这四年一直未在国内,今天这一场研讨不仅可以为她恶补一下国内的经济形势,还能助她开阔思路,于是便专注地听起了专家的演讲。
既然是研讨会,那么在主讲专家发言后,自然就会有讨论和提问的环节。前面几位国内专家都在业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所讨论的话题也比较热门,下面的提问自然十分踊跃,每个题目所留下的五个提问额度,远远不够,一般都要额外再加一至两个机会。
不过,会议的主持人副市长俞振轩把节奏把握的很好,既兼顾了提问者的热情,同时也没有导致发言时间延误。也不知大会是如何安排座位的,好巧不巧,几乎所有的提问者,都是来自前六排。后排即使有人举手想提问,但俞振轩只给了很少的机会,其余都选择了前面的人。
上午最后一个发言的是亚欧银行驻华的经济专员印度人杜赛尔,会议没有选择同声传译设备,而是在发言人讲完一段后由翻译译出一段,这样虽然有点麻烦,但整个会议只有这一个外国专家发言,不用高昂的传译设备可以大大节省开支。看来会议的组织者还是非常务实的。
杜赛尔演讲的题目是有关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以及银行对此的创新业务,他的英文带有浓重的印度口音,但对在哈佛拥有印度同班同学的莫怡琳来说并没有太大难度,只不过是苦了这位翻译,虽然提前有发言稿,但其中有几处却没有翻译准确,但也无关全局。
莫怡琳本人对杜赛尔的发言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曾经是金融从业者,所以她对金融政策走向的话题也就十分关注。金融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参会的又大多数是小微企业的代表,所以杜赛尔发言之后,反响并不强烈。前排有人提了两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后,还有三四个提问机会,却分配不出去了,这与前面讨论热烈的发言形成了尴尬的对比。
莫怡琳坐在第六排,心想是不是主要的提问任务都应该由这六排完成啊。自己不知为什么会被排在前排,看来还真有义务分担一下会议组织者的重担,而且她刚好对杜赛尔的题目有兴趣,正有一些关心的问题想要探讨,于是便在一片尴尬的沉默中举高了手。
坐在主席台上的俞振轩刚想开口打破沉默,宣布休会,却看到有人举手提问,眉头微不可见地松了松。
莫怡琳问了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杜赛尔先生,印度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同为金砖五国成员,请问印度政府在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票据贴现的再担保中如何发挥作用?您认为这对中国制定扶持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有何借鉴意义?”
莫怡琳的问题实际上是对杜赛尔刚刚发言中未具体阐明部分的一个补充,这个问题问得恰到好处。
俞振轩听到这个清脆悦耳的声音,禁不住抬头看了一下这个站起来发言的女生,这是一位看起来刚刚二十岁出头,皮肤白晰、身材高挑的女孩子,五官精致,面容清丽,嘴角微勾似是挂着一抹浅笑,但却无端地让人有一种清冷的距离感。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非常职业化的女性,虽然年纪轻轻,但头发精心地盘别在脑后,上身穿着一件简单修身的白色纯棉衬衫,虽然简洁但却可以看出质地精良,在考究的领扣与袖扣点缀下显得非常精致。腰上一条精美低调的黑色宽腰带,下身一件垂感十足的纯黑丝质绢格长裤,一条簿簿的淡紫色丝质长披帛横披后背并在胸前松松打了一个结,虽然面容看起来很年轻,但整体给人的感觉却既不失优雅、知性,又十分干练。
由于莫怡琳的发言中涉及到了几个非常专业的金融用语,翻译虽在经济领域工作但并不是搞金融专业的,所以并没有翻译准确。莫怡琳只能拿起话筒在翻译说完英文后,直接用英文插话道,“excuseme.exactly,imeanthat......”(抱歉,打断一下,准确地讲,我的问题是......)她直接用英文向杜赛尔准确说明了她的提问。
杜赛尔显然比较欣赏这位对他的演讲理解深刻的提问者,愉快认真地回答了莫怡琳的问题,这时主席台上的俞振轩适时地开口说道:“由于这位女士您的问题来自比较专业的金融领域,不知可否由您自己直接翻译,以确保准确?”
莫怡琳笑着点头,直接翻译了杜赛尔的回答,这让刚刚的翻译大大地松了口气,这个杜赛尔本身就口音重,再加上这么多专业词汇,他还真是吃不消。
莫怡琳加入杜塞尔的话题之后,成功扭转了因其发言过于冷僻带来的冷场,在莫怡琳的引导之下,随后又有几位听众向杜塞尔问了一些印度小微企业发展制度的内容,讨论逐渐热烈起来,而莫怡琳欣然地为谈兴渐浓的杜塞尔当起了专职翻译。
自己的发言有了共鸣,杜赛尔谈兴大起,就这个话题与台下观众互动频繁,反而一跃而成为上午反响最热烈的发言者。原本设定的提问名额远远不够,足足加了一倍,才在讲者与听众的意犹未尽中圆满结束。
轻轻转动眼眸,没想到竟是一个如此的好天!没等到闹钟响,就因那耀眼的阳光而自然醒来,还有些迷蒙的莫怡琳心情愉悦地期待着这阳光明媚的星期一。
顺手拿起床头柜上的手机,把闹钟关掉,看到有一条新信息,是她的秘书李珊发来的,提醒她今天上午九点要去参加市里举办的扶持小微企业经济研讨会。
对这种政府机构举办的研讨会,莫怡琳还是第一次参加,也不知是个什么规模和形式,反正,她对这个会议也没有太多期待,她曾经特别研究过中小企业的经济问题,只不过国内这方面的政策一直比国外落后许多,尚无良方,又岂是一次研讨会就能解决的。
吃了一个自制的金枪鱼三明治,喝了一杯热牛奶,随便收拾了一下常用的文件包,便下楼取车,向今天的会议地点--五星级的丽城酒店开去。
夏末秋初即将进入西滨这个城市最好的季节,少雨,天气也不再象盛夏那般炎热。此时正值八月下旬,虽然还没有到九月,但天气已经渐渐褪去了浓烈的暑热,有了丝丝的凉爽。
莫怡琳特意中速开车走湖滨路,这条路围绕着西滨市内最著名的东湖而建,道路两旁是高大、整齐的法国梧桐。历尽沧桑的大树因两侧树枝同时向道路中间伸展,从而形成了遮天蔽日的树阴,即使酷暑中依然会有丝丝凉爽。此时打开天窗,清风拂面,四周鸟语啾啾,莫怡琳的心情也随之无比惬意。
回国已经五个多月了,莫怡琳已经十分适应这个长三角上的南方省会城市。这里不像她原来居住的北京那么大,是个秀雅的江南城市,交通成本没有那么大,污染也不严重,离上海很近,但城市节奏却明显没有那么快。整个城市就像这里人们口中的吴侬软语一样,温婉比较柔和,让她感觉自己已经渐渐融入了这个新的环境。
八点半,莫怡琳就到了酒店,酒店特别为会议划分出了停车区,并且到处都是会议的指示牌,看来市里还是很重视这次研讨的。签到后领了会议资料,按照指示进入了提前已经安排好的坐席区。
会议室已经有不少人到了,能够容纳三百人左右的会议室,已有一大半坐上了人,莫怡琳的座位在前边。也不知是按什么安排的座位,她按着工作人员的指示在前面三至六排找座位,她挑了第六排一个靠边、与立式讲台斜吊角儿,靠主席台这边的位置。选这个位置不为别的,只因离出口较近,实在无聊坚持不住了也好开溜。
这些年她所做的工作与政府机构基本没有交集,她对这种会议实在没有把握,不知道会不会只讲空话、味如嚼蜡。
会议准时在九点钟开始,前面固定模式的是领导讲话。没想到这个会议省、市还都非常重视,先是主管经济的高官致开幕辞,接着是市长讲话,再接下来就是主抓经济的副市长主持会议。
还好,现在的官员素质都很高,尤其以经济为先导的江南城市,领导也都比较务实,套话很少,很快就进入了正式的研讨会环节。莫怡琳看了一下日程,今天上午发言的几位专家还很有分量,国内知名的经济专家、学者、评论家,还有亚欧银行驻中国的经济专员。这让她想起了大学的课堂,尤其是哈佛(harvard)的课堂。想到这儿,莫怡琳一阵放松,这四年一直未在国内,今天这一场研讨不仅可以为她恶补一下国内的经济形势,还能助她开阔思路,于是便专注地听起了专家的演讲。
既然是研讨会,那么在主讲专家发言后,自然就会有讨论和提问的环节。前面几位国内专家都在业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所讨论的话题也比较热门,下面的提问自然十分踊跃,每个题目所留下的五个提问额度,远远不够,一般都要额外再加一至两个机会。
不过,会议的主持人副市长俞振轩把节奏把握的很好,既兼顾了提问者的热情,同时也没有导致发言时间延误。也不知大会是如何安排座位的,好巧不巧,几乎所有的提问者,都是来自前六排。后排即使有人举手想提问,但俞振轩只给了很少的机会,其余都选择了前面的人。
上午最后一个发言的是亚欧银行驻华的经济专员印度人杜赛尔,会议没有选择同声传译设备,而是在发言人讲完一段后由翻译译出一段,这样虽然有点麻烦,但整个会议只有这一个外国专家发言,不用高昂的传译设备可以大大节省开支。看来会议的组织者还是非常务实的。
杜赛尔演讲的题目是有关国外中小企业融资政策以及银行对此的创新业务,他的英文带有浓重的印度口音,但对在哈佛拥有印度同班同学的莫怡琳来说并没有太大难度,只不过是苦了这位翻译,虽然提前有发言稿,但其中有几处却没有翻译准确,但也无关全局。
莫怡琳本人对杜赛尔的发言是非常感兴趣的,因为曾经是金融从业者,所以她对金融政策走向的话题也就十分关注。金融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领域,参会的又大多数是小微企业的代表,所以杜赛尔发言之后,反响并不强烈。前排有人提了两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后,还有三四个提问机会,却分配不出去了,这与前面讨论热烈的发言形成了尴尬的对比。
莫怡琳坐在第六排,心想是不是主要的提问任务都应该由这六排完成啊。自己不知为什么会被排在前排,看来还真有义务分担一下会议组织者的重担,而且她刚好对杜赛尔的题目有兴趣,正有一些关心的问题想要探讨,于是便在一片尴尬的沉默中举高了手。
坐在主席台上的俞振轩刚想开口打破沉默,宣布休会,却看到有人举手提问,眉头微不可见地松了松。
莫怡琳问了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杜赛尔先生,印度与中国同为发展中国家,同为金砖五国成员,请问印度政府在中小企业债券融资、票据贴现的再担保中如何发挥作用?您认为这对中国制定扶持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有何借鉴意义?”
莫怡琳的问题实际上是对杜赛尔刚刚发言中未具体阐明部分的一个补充,这个问题问得恰到好处。
俞振轩听到这个清脆悦耳的声音,禁不住抬头看了一下这个站起来发言的女生,这是一位看起来刚刚二十岁出头,皮肤白晰、身材高挑的女孩子,五官精致,面容清丽,嘴角微勾似是挂着一抹浅笑,但却无端地让人有一种清冷的距离感。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非常职业化的女性,虽然年纪轻轻,但头发精心地盘别在脑后,上身穿着一件简单修身的白色纯棉衬衫,虽然简洁但却可以看出质地精良,在考究的领扣与袖扣点缀下显得非常精致。腰上一条精美低调的黑色宽腰带,下身一件垂感十足的纯黑丝质绢格长裤,一条簿簿的淡紫色丝质长披帛横披后背并在胸前松松打了一个结,虽然面容看起来很年轻,但整体给人的感觉却既不失优雅、知性,又十分干练。
由于莫怡琳的发言中涉及到了几个非常专业的金融用语,翻译虽在经济领域工作但并不是搞金融专业的,所以并没有翻译准确。莫怡琳只能拿起话筒在翻译说完英文后,直接用英文插话道,“excuseme.exactly,imeanthat......”(抱歉,打断一下,准确地讲,我的问题是......)她直接用英文向杜赛尔准确说明了她的提问。
杜赛尔显然比较欣赏这位对他的演讲理解深刻的提问者,愉快认真地回答了莫怡琳的问题,这时主席台上的俞振轩适时地开口说道:“由于这位女士您的问题来自比较专业的金融领域,不知可否由您自己直接翻译,以确保准确?”
莫怡琳笑着点头,直接翻译了杜赛尔的回答,这让刚刚的翻译大大地松了口气,这个杜赛尔本身就口音重,再加上这么多专业词汇,他还真是吃不消。
莫怡琳加入杜塞尔的话题之后,成功扭转了因其发言过于冷僻带来的冷场,在莫怡琳的引导之下,随后又有几位听众向杜塞尔问了一些印度小微企业发展制度的内容,讨论逐渐热烈起来,而莫怡琳欣然地为谈兴渐浓的杜塞尔当起了专职翻译。
自己的发言有了共鸣,杜赛尔谈兴大起,就这个话题与台下观众互动频繁,反而一跃而成为上午反响最热烈的发言者。原本设定的提问名额远远不够,足足加了一倍,才在讲者与听众的意犹未尽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