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钱塘苏小小墓
苏家小小,江南一代名妓,但卖艺不卖身,这是众所周知的。关于苏小的故事,我早年也听说过,如“助鲍仁赴京赶考”等,耳熟能详。说句实话,我倒挺希望有这么一个佳人伴侣,因为像她那样观察细致入微的红尘女子,定是善解人意的人。不过,我是无福消受了。
原非为她沦为娼家,而是她早已灰飞湮灭。纵是在当世,也未必有缘幸遇。闲话休提,言归正传。我去年七月就曾到过杭州,那时行程匆匆,虽知“钱塘苏小家住西泠,由姨娘收养,自幼沦为娼家,身入风尘,至死葬西泠桥侧。”,但未能前往参访,不得不说是一件憾事。
今年暑期,又到杭州见习,此时总算如愿以偿了。7月29日下午,抵达杭州的第一天,未等他们安排,我就迫不及待地前往西湖拜访钱塘苏小小。乘上省委轿车,行进在去西湖的路上,两边建筑物都在给我飞速让道,路边无数佳丽都从眼底匆匆消失。顺沿城西路来到了西湖景区,下车徒步徐行,在佳人陪同下烂漫游赏。
我们沿着北山路一路走马观花缓缓而行,其实我很想走快点,只是多少有点无可奈何。故而,既来之,且安之。走在西湖边上,看到前来游赏西湖名胜的男男女女络绎不绝,有的是莫名而来,有的是为度假而来,有的是为过七夕而来。原因很简单,杭州是个爱情休闲都市,又是梁山泊与祝英台故事发生地,而西湖断桥(别称爱情桥)也是传说许仙与白娘子相会之处,所以许多人喜欢选择来此过七夕,体验浪漫爱情。因此,这几天来游玩的人特多。可是她说:“还有一个原因,是西博会刚开幕不久,且持续将近一月。”的确,这事,她不提,我还忘了呢。
边走边看,一路嬉戏,不知不觉地已逼近西泠,远远就望见一个亭子,在西泠桥右侧。该亭为后人所加盖,号慕才亭,以表苏家小小生前渴慕与有真才实学之人在一起的夙愿。亭下便是钱塘名妓苏小小的坟墓。苏小之墓,貌呈圆形,坟背上拱,像个蒙古包,就是小点罢了。即近看时,在墓前碑上写着“钱塘苏小小之墓”,几个大字赫然入目,据说是受她资助过的鲍仁所题。看来苏卿不仅天生丽质,还独具慧眼,而鲍仁也算知恩图报。
走得累了,就在墓边小歇,她却拉着我要往别处玩。偏偏巧的很,上天特别垂顾我,下起了雨。我们没带雨伞,只好继续为苏卿守灵了。在亭下倚柱坐着,看远处天水一色的朦胧情景,茫茫一片白雾笼罩般,看不到对面的建筑,湖心的游船也是若隐若现。正如东坡笔下的西湖一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回我可真是大饱眼福了。
雨打莲蓬,风吹荷叶,翩翩起舞,仿佛青楼女子正在群舞群歌,个个妩媚妖艳。看,她们像是在招呼谁的到来。乍细听时,似乎听到了苏卿正唱着青楼中惯唱的曲子:“手纤纤眼波转转,长夜伴你你莫愁;娇嘀嘀舞影翩翩,月与灯依旧。心思思你笑笑痴,楼上有笙吹奏;今夜勿再归去,共听更漏。……又爱又狂三杯暖酒,不必细问你是谁;欲拒还迎几番醉醒,月下人已陈旧。大江东去朝花已萎,不必去问我是谁;管他伤春悲秋鸳蝶点解要怀旧……”音质柔美,令人心动。倘是真境,人非草木,生而有欲,谁不动容?此时正在闲听荷雨,幻游人生。
突然乍雨还晴,灯枯音绝,苏卿已走进遥远的时空。虽然苏卿已不再,但耳边似乎还响着她弥留之际说的话:“情是江前月,潜落江河逐情浪,半沉半起……人独留在江上看,未语先垂泪,这生这刻,盼望爱……”言罢,即无声无影。幻境也随之破灭,这时才开始注意周围的事。
没想到下雨时,有喏多佳丽进亭避雨。雨停后,一一离开。她们个个音容可掬,身材窈窕,着装时尚而养眼,妩媚又性感。看了就感觉舒坦,毕竟人都是爱美的嘛!不禁感叹杭城真不愧是自古出美女之地——东南第一名州。
起身欲离开,回头乍见慕才亭柱上悬挂着几副楹联,也便引起了我的注意。“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金粉六朝香车何处;才华一代青冢犹存。”“灯火疏帘尽有佳人居北里;笙歌画舫独教芳冢占西泠。”“几辈英雄拜倒石榴群下;六朝金粉尚留土垄中。”“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玉骨冰肌未肯枯;花光月影宜相照。”“花须柳眼浑无赖;落絮游丝亦有情。”一一看完这些名家题联,对苏卿的精神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明白了苏小小之所以与文人结下不解之缘的原因在于她写过一首令千百年来所有文人骚客佩服不已的诗章:“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亲眼看。”在这首诗里表现了许多文人所没有的骨气,所以她赢得千载芳名。
这时我想起了大唐李长吉写的一首《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嘀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该诗将鬼魂与真情融为一体,描写了苏小墓凄风苦雨的境地,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凄惨的画卷。李贺所作真乃千古乐府,鬼才鬼诗。把苏卿的芳魂写的淋漓尽致,像是她就在幽冥世界幽怨的诉说生前浪漫。幻景迷离飘摇,诗境冷艳凄凉。使人悲悯之心油然而生。
将近六点,方回。
苏小墓右边置有石刻,道:苏小小,六朝时南齐钱塘人,479-502年间在世,留有出名的“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诗句。
2006年8月25日于政苑小区
原非为她沦为娼家,而是她早已灰飞湮灭。纵是在当世,也未必有缘幸遇。闲话休提,言归正传。我去年七月就曾到过杭州,那时行程匆匆,虽知“钱塘苏小家住西泠,由姨娘收养,自幼沦为娼家,身入风尘,至死葬西泠桥侧。”,但未能前往参访,不得不说是一件憾事。
今年暑期,又到杭州见习,此时总算如愿以偿了。7月29日下午,抵达杭州的第一天,未等他们安排,我就迫不及待地前往西湖拜访钱塘苏小小。乘上省委轿车,行进在去西湖的路上,两边建筑物都在给我飞速让道,路边无数佳丽都从眼底匆匆消失。顺沿城西路来到了西湖景区,下车徒步徐行,在佳人陪同下烂漫游赏。
我们沿着北山路一路走马观花缓缓而行,其实我很想走快点,只是多少有点无可奈何。故而,既来之,且安之。走在西湖边上,看到前来游赏西湖名胜的男男女女络绎不绝,有的是莫名而来,有的是为度假而来,有的是为过七夕而来。原因很简单,杭州是个爱情休闲都市,又是梁山泊与祝英台故事发生地,而西湖断桥(别称爱情桥)也是传说许仙与白娘子相会之处,所以许多人喜欢选择来此过七夕,体验浪漫爱情。因此,这几天来游玩的人特多。可是她说:“还有一个原因,是西博会刚开幕不久,且持续将近一月。”的确,这事,她不提,我还忘了呢。
边走边看,一路嬉戏,不知不觉地已逼近西泠,远远就望见一个亭子,在西泠桥右侧。该亭为后人所加盖,号慕才亭,以表苏家小小生前渴慕与有真才实学之人在一起的夙愿。亭下便是钱塘名妓苏小小的坟墓。苏小之墓,貌呈圆形,坟背上拱,像个蒙古包,就是小点罢了。即近看时,在墓前碑上写着“钱塘苏小小之墓”,几个大字赫然入目,据说是受她资助过的鲍仁所题。看来苏卿不仅天生丽质,还独具慧眼,而鲍仁也算知恩图报。
走得累了,就在墓边小歇,她却拉着我要往别处玩。偏偏巧的很,上天特别垂顾我,下起了雨。我们没带雨伞,只好继续为苏卿守灵了。在亭下倚柱坐着,看远处天水一色的朦胧情景,茫茫一片白雾笼罩般,看不到对面的建筑,湖心的游船也是若隐若现。正如东坡笔下的西湖一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这回我可真是大饱眼福了。
雨打莲蓬,风吹荷叶,翩翩起舞,仿佛青楼女子正在群舞群歌,个个妩媚妖艳。看,她们像是在招呼谁的到来。乍细听时,似乎听到了苏卿正唱着青楼中惯唱的曲子:“手纤纤眼波转转,长夜伴你你莫愁;娇嘀嘀舞影翩翩,月与灯依旧。心思思你笑笑痴,楼上有笙吹奏;今夜勿再归去,共听更漏。……又爱又狂三杯暖酒,不必细问你是谁;欲拒还迎几番醉醒,月下人已陈旧。大江东去朝花已萎,不必去问我是谁;管他伤春悲秋鸳蝶点解要怀旧……”音质柔美,令人心动。倘是真境,人非草木,生而有欲,谁不动容?此时正在闲听荷雨,幻游人生。
突然乍雨还晴,灯枯音绝,苏卿已走进遥远的时空。虽然苏卿已不再,但耳边似乎还响着她弥留之际说的话:“情是江前月,潜落江河逐情浪,半沉半起……人独留在江上看,未语先垂泪,这生这刻,盼望爱……”言罢,即无声无影。幻境也随之破灭,这时才开始注意周围的事。
没想到下雨时,有喏多佳丽进亭避雨。雨停后,一一离开。她们个个音容可掬,身材窈窕,着装时尚而养眼,妩媚又性感。看了就感觉舒坦,毕竟人都是爱美的嘛!不禁感叹杭城真不愧是自古出美女之地——东南第一名州。
起身欲离开,回头乍见慕才亭柱上悬挂着几副楹联,也便引起了我的注意。“桃花流水杳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金粉六朝香车何处;才华一代青冢犹存。”“灯火疏帘尽有佳人居北里;笙歌画舫独教芳冢占西泠。”“几辈英雄拜倒石榴群下;六朝金粉尚留土垄中。”“湖山此地曾埋玉;花月其人可铸金。”“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玉骨冰肌未肯枯;花光月影宜相照。”“花须柳眼浑无赖;落絮游丝亦有情。”一一看完这些名家题联,对苏卿的精神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明白了苏小小之所以与文人结下不解之缘的原因在于她写过一首令千百年来所有文人骚客佩服不已的诗章:“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亲眼看。”在这首诗里表现了许多文人所没有的骨气,所以她赢得千载芳名。
这时我想起了大唐李长吉写的一首《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嘀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该诗将鬼魂与真情融为一体,描写了苏小墓凄风苦雨的境地,让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凄惨的画卷。李贺所作真乃千古乐府,鬼才鬼诗。把苏卿的芳魂写的淋漓尽致,像是她就在幽冥世界幽怨的诉说生前浪漫。幻景迷离飘摇,诗境冷艳凄凉。使人悲悯之心油然而生。
将近六点,方回。
苏小墓右边置有石刻,道:苏小小,六朝时南齐钱塘人,479-502年间在世,留有出名的“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诗句。
2006年8月25日于政苑小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