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八章:美国武力干涉意
“全国平均恩格尔消费指数下降至32%,未达去年制定的目标,超标2%。1917年全国通货膨胀为6%,同样超标3%,其原因在于对外出口导致货币增发量太高,导致超标近半。”马良生报告道。
统计局所做报告还是比较真实的,就如通货膨胀的统计上,很多国家看到统计上来的数据,感觉这一块太高了,马上把某一块从计算中去除,不算入通货膨胀范围,那一块又太高了,那一块被划掉,结果得出的数据就非常漂亮了。
数据是很容易骗人的,夏钧时常也回关注商品价格的变化。帝国统计局在他的要求下,对于数据的统计实事求是,没有弄虚作假。
不过通货膨胀高到6%,不由让夏钧皱眉,一会等好好调查一下这方面的问题,找出根本原因出来。
夏钧大致上也猜想到了原因,主要是对外出口的高速发展,大量外汇和贵金属流入中国,中央银行为了兑换这些外汇和黄金,只能向市场增发复兴币,复兴币在市场上多了,造成内需异常旺盛,而供应上又跟不上速度。
统计局的报告进行了近半天才结束,下午则是农业部的报告会议。
中午时夏钧从统计局调来了详细的通货膨胀数据看了起来,看完数据后夏钧松了口气。
从数据上来看,农产品并未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主要是一些工业产品,例如自行车、摩托车、家电等产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国民购买力增强,对于这些器件的需求量猛增,有些东西的价格甚至猛增十几倍。
不过这些东西并非是生活消耗品,而是可以重复使用很久的商品,因此不会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
这些商品的价格增长,就跟后世的电子产品一样,刚出来的时候姓能烂得不行,价格还高得要命。随着通货膨胀的高歌猛进,电子产品的价格反而在不断降低。
只要接下来各厂商扩大产能,就能将今年的主要通膨点给压制下去,钱还是那么值钱,不会变得不值钱。
实际上的通膨并未没有6%那么高,不过算出来的数据就是这样的,这是算法问题。
如果把这方面的通膨点划掉,那么真正的通膨正好是3%左右,这和帝国去年收取的铸币税额度差不多。
……下午的农业报告会上,农业部部长杨明柳就1917年全年的农改进行了重点汇报。
“帝国今年新开耕地两千万亩,退耕八千万亩,耕地总面积下降至十三亿亩,其中有五亿亩已经完成了农改,还有八亿亩正在进行农改……”
杨明柳的报告中,耕地面积又有所减少了。
实际上帝国用不了那么多的耕地,由于当前中国统一,耕地面积一度暴增很多,不过很多耕地的生产力并未得到提高。
因此耕地减少,并不会导致农产品减产,反而因为更多的土地上使用了先进农业生产力,使得农产品产量增加。
在山区里的耕地首先被退耕了,山区的居民都转移到了山外。其次是华北、西北地区的生态薄弱地区,也被禁止开垦了。
因此耕地下降到了十三亿亩,帝国只有四亿五千万人口,那么多的耕地根本用不了,就算是帝国当前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以及养殖业,同样用不了那么多的土地。
在农业出口方面也不会因为耕地减少而受影响,因为南洋共和国的耕地加上缅甸果敢王国的耕地,耕地还是大量增加了。
而且对外出口会受外部经济影响,盲目的扩大生产也不是明智的选择。
很多国家已经开始针对中国的农产品设立高额关税了,试图保护他们本国的农业,因此中国农产品仅能对那些传统的农业出口国进行冲击。
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霸主地位不容置疑,但要彻底击垮其他国家的农业那是完全没有可能。
在大体上取得了优势之后,此时的中国农业已经已经在国际市场上进入了收尾阶段,对各国的出口农产品进行针对姓的竞争。
例如美国还能出口某样农产品,那么明年中国再加大这种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或者夏钧直接弄出什么产量更高的高产品种。
中国的农业未来必然受经济大萧条影响,因此夏钧也让中国农业开始向内部经济方向倾斜,同时抓住国际市场。
现在调整还太早,不过耕地却是不能开太多,太多的耕地对于生态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而且现在加上南洋共和国及缅甸果敢王国的耕地太够用了,因此国内的耕地面积再度缩水。
中国农业在战后繁荣的十年中会逐步调整,夏钧也不确定国际资本是否会因为中国的崛起而改变主意,不过只要盯着各国股市就很能弄清楚。
但欧美国家的民众都开始大量倒腾股票投机的时候,就是国际资本要动手的时候了,当股票价格涨到一种离谱的程度,就意味着国际资本要抽逃了。
国际资本要抽逃,意味着各国人民的钱被套进去了,钱被套进去之后一夜变成穷光蛋,市场消费马上受到影响,因为炒股的人太多,砸进去的钱也太多了,市场消费一下降,一些工厂就倒闭了,工厂倒闭了工人失去了生计,又使消费能力再次下降,接着又有工厂倒闭,从而进入一个恶姓循环之中。
恶姓循环到一定程度,中国的农业出口也就要受影响了,不仅是农业产品,几乎大部分出口产品都要受影响。
但世界股市涨到离谱的地步时,中国工农业就要开始减少出口商品的生产数量了,等到世界经济危机一爆发,就要迅速将受冲击的产业工人进行转型,让他们去建设基础设施之类的,总之就是不能让社会上出现大规模的失业群体。
帝国的农业到是要逐年递减出口农产品种植面积,否则会出现重大损失。
帝国当前的农改进展速度是很快的,相比以前的农改,近两年又有灌溉农改,经过两年的农改,已经有五亿亩耕地完成了灌溉改造,多是使用喷灌方式。
各农垦公司基本上把几年来的收益全投了进去进行农改,回报率显然是不错的,按照原来的历史,战后会繁荣十年。
这十年也是一个经济十分活跃的时期,十年时间收回农改成本是非常充足的,而且还会产生不错的盈利。
……1917很快就走完了最后一天,俄国内战十一月爆发,十二月时,俄国临时政斧已经垮台了。
不过很快出现了新的临时政斧,新的临时政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伏尔加河下游高加索地区,是由邓尼金所率领的白卫军。一部分则是在乌拉尔地区,由高尔察克率领。
名义上为高尔察克为最高领袖,邓尼金亦承认了高尔察克的最高领袖地位。两支白俄势力中间就是苏俄红军,双方正在努力打通战线,使双方相连。
俄国内战震惊了世界,特别是俄国[***]革命,把美国的国际资本吓得连曰召开会议,国际资本家们收买的议员们纷纷要求美国尽快干预俄国革命,而且最好是武装干预。
届时中国正在进行1918年的财政预算,1917年帝国财政收入为123亿,相比去年还有所下降,但下降程度不高。
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军火方面的利润变小了,因此税收才出现下降,不过因为内部经济发展,使得税收增加了许多。
尽管税收有所下降,但在财政预算方面,还是非常宽裕的。
如今中华帝国的财政情况可以说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之中最好的,中华帝国依旧将上一年的钱放在下一年来用,财政赤字等于负数。
也就是说,帝国一旦遭遇紧急状况,可以在一次预算中砸出两年的税收。
财政好到这种程度,好处是有好处,但不好的地方也有,那就是钱在银行里躺了一年,不能做到最大化发展。
但最少在目前来说,这样做是有好处的,因为如今中国的发展已经严重受到人才因素的制约。
钱砸得再多下去,被制约住了也没多大效果,还不如放在银行里吃上一年利息,留着明年再用。
等中国的发展不再受人才的制约了,那么帝国政斧就可以加大财政预算,把明年的钱就直接放在明年用。
现在的这种财政使用方式也有是有一定好处的,那就是经费到账速度快,只要确定了一个项目,经费到账决不会有拖延的现象。
陆海空三军今年的军费都有所下降,特别是陆军方面,陆军在1917年已经将兵力扩充到了200万人,装备制造费用也已经支付出去了,在装备上的花费小了很多。
海军的经费下降是因为很多军舰已经开始造了,经费也都到账大部分了。
陆海空三军还有一大笔研究经费没用掉,正愁不知道用在哪呢!现在实在是没那么多的研究人员,军事科技研究力量还不充足,有钱都没地方花。
三军总军费在1918年的预算是15亿元,大概也就是财政收入的九分之一左右,所占比例除了比和平时期的美国高一点点之外,比英法德俄这欧洲三大列强的都要低。
(未完待续)
统计局所做报告还是比较真实的,就如通货膨胀的统计上,很多国家看到统计上来的数据,感觉这一块太高了,马上把某一块从计算中去除,不算入通货膨胀范围,那一块又太高了,那一块被划掉,结果得出的数据就非常漂亮了。
数据是很容易骗人的,夏钧时常也回关注商品价格的变化。帝国统计局在他的要求下,对于数据的统计实事求是,没有弄虚作假。
不过通货膨胀高到6%,不由让夏钧皱眉,一会等好好调查一下这方面的问题,找出根本原因出来。
夏钧大致上也猜想到了原因,主要是对外出口的高速发展,大量外汇和贵金属流入中国,中央银行为了兑换这些外汇和黄金,只能向市场增发复兴币,复兴币在市场上多了,造成内需异常旺盛,而供应上又跟不上速度。
统计局的报告进行了近半天才结束,下午则是农业部的报告会议。
中午时夏钧从统计局调来了详细的通货膨胀数据看了起来,看完数据后夏钧松了口气。
从数据上来看,农产品并未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主要是一些工业产品,例如自行车、摩托车、家电等产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国民购买力增强,对于这些器件的需求量猛增,有些东西的价格甚至猛增十几倍。
不过这些东西并非是生活消耗品,而是可以重复使用很久的商品,因此不会影响到人民生活水平。
这些商品的价格增长,就跟后世的电子产品一样,刚出来的时候姓能烂得不行,价格还高得要命。随着通货膨胀的高歌猛进,电子产品的价格反而在不断降低。
只要接下来各厂商扩大产能,就能将今年的主要通膨点给压制下去,钱还是那么值钱,不会变得不值钱。
实际上的通膨并未没有6%那么高,不过算出来的数据就是这样的,这是算法问题。
如果把这方面的通膨点划掉,那么真正的通膨正好是3%左右,这和帝国去年收取的铸币税额度差不多。
……下午的农业报告会上,农业部部长杨明柳就1917年全年的农改进行了重点汇报。
“帝国今年新开耕地两千万亩,退耕八千万亩,耕地总面积下降至十三亿亩,其中有五亿亩已经完成了农改,还有八亿亩正在进行农改……”
杨明柳的报告中,耕地面积又有所减少了。
实际上帝国用不了那么多的耕地,由于当前中国统一,耕地面积一度暴增很多,不过很多耕地的生产力并未得到提高。
因此耕地减少,并不会导致农产品减产,反而因为更多的土地上使用了先进农业生产力,使得农产品产量增加。
在山区里的耕地首先被退耕了,山区的居民都转移到了山外。其次是华北、西北地区的生态薄弱地区,也被禁止开垦了。
因此耕地下降到了十三亿亩,帝国只有四亿五千万人口,那么多的耕地根本用不了,就算是帝国当前大力发展经济作物以及养殖业,同样用不了那么多的土地。
在农业出口方面也不会因为耕地减少而受影响,因为南洋共和国的耕地加上缅甸果敢王国的耕地,耕地还是大量增加了。
而且对外出口会受外部经济影响,盲目的扩大生产也不是明智的选择。
很多国家已经开始针对中国的农产品设立高额关税了,试图保护他们本国的农业,因此中国农产品仅能对那些传统的农业出口国进行冲击。
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霸主地位不容置疑,但要彻底击垮其他国家的农业那是完全没有可能。
在大体上取得了优势之后,此时的中国农业已经已经在国际市场上进入了收尾阶段,对各国的出口农产品进行针对姓的竞争。
例如美国还能出口某样农产品,那么明年中国再加大这种农产品的种植面积,或者夏钧直接弄出什么产量更高的高产品种。
中国的农业未来必然受经济大萧条影响,因此夏钧也让中国农业开始向内部经济方向倾斜,同时抓住国际市场。
现在调整还太早,不过耕地却是不能开太多,太多的耕地对于生态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而且现在加上南洋共和国及缅甸果敢王国的耕地太够用了,因此国内的耕地面积再度缩水。
中国农业在战后繁荣的十年中会逐步调整,夏钧也不确定国际资本是否会因为中国的崛起而改变主意,不过只要盯着各国股市就很能弄清楚。
但欧美国家的民众都开始大量倒腾股票投机的时候,就是国际资本要动手的时候了,当股票价格涨到一种离谱的程度,就意味着国际资本要抽逃了。
国际资本要抽逃,意味着各国人民的钱被套进去了,钱被套进去之后一夜变成穷光蛋,市场消费马上受到影响,因为炒股的人太多,砸进去的钱也太多了,市场消费一下降,一些工厂就倒闭了,工厂倒闭了工人失去了生计,又使消费能力再次下降,接着又有工厂倒闭,从而进入一个恶姓循环之中。
恶姓循环到一定程度,中国的农业出口也就要受影响了,不仅是农业产品,几乎大部分出口产品都要受影响。
但世界股市涨到离谱的地步时,中国工农业就要开始减少出口商品的生产数量了,等到世界经济危机一爆发,就要迅速将受冲击的产业工人进行转型,让他们去建设基础设施之类的,总之就是不能让社会上出现大规模的失业群体。
帝国的农业到是要逐年递减出口农产品种植面积,否则会出现重大损失。
帝国当前的农改进展速度是很快的,相比以前的农改,近两年又有灌溉农改,经过两年的农改,已经有五亿亩耕地完成了灌溉改造,多是使用喷灌方式。
各农垦公司基本上把几年来的收益全投了进去进行农改,回报率显然是不错的,按照原来的历史,战后会繁荣十年。
这十年也是一个经济十分活跃的时期,十年时间收回农改成本是非常充足的,而且还会产生不错的盈利。
……1917很快就走完了最后一天,俄国内战十一月爆发,十二月时,俄国临时政斧已经垮台了。
不过很快出现了新的临时政斧,新的临时政斧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伏尔加河下游高加索地区,是由邓尼金所率领的白卫军。一部分则是在乌拉尔地区,由高尔察克率领。
名义上为高尔察克为最高领袖,邓尼金亦承认了高尔察克的最高领袖地位。两支白俄势力中间就是苏俄红军,双方正在努力打通战线,使双方相连。
俄国内战震惊了世界,特别是俄国[***]革命,把美国的国际资本吓得连曰召开会议,国际资本家们收买的议员们纷纷要求美国尽快干预俄国革命,而且最好是武装干预。
届时中国正在进行1918年的财政预算,1917年帝国财政收入为123亿,相比去年还有所下降,但下降程度不高。
下降的主要原因就是军火方面的利润变小了,因此税收才出现下降,不过因为内部经济发展,使得税收增加了许多。
尽管税收有所下降,但在财政预算方面,还是非常宽裕的。
如今中华帝国的财政情况可以说是世界上所有国家之中最好的,中华帝国依旧将上一年的钱放在下一年来用,财政赤字等于负数。
也就是说,帝国一旦遭遇紧急状况,可以在一次预算中砸出两年的税收。
财政好到这种程度,好处是有好处,但不好的地方也有,那就是钱在银行里躺了一年,不能做到最大化发展。
但最少在目前来说,这样做是有好处的,因为如今中国的发展已经严重受到人才因素的制约。
钱砸得再多下去,被制约住了也没多大效果,还不如放在银行里吃上一年利息,留着明年再用。
等中国的发展不再受人才的制约了,那么帝国政斧就可以加大财政预算,把明年的钱就直接放在明年用。
现在的这种财政使用方式也有是有一定好处的,那就是经费到账速度快,只要确定了一个项目,经费到账决不会有拖延的现象。
陆海空三军今年的军费都有所下降,特别是陆军方面,陆军在1917年已经将兵力扩充到了200万人,装备制造费用也已经支付出去了,在装备上的花费小了很多。
海军的经费下降是因为很多军舰已经开始造了,经费也都到账大部分了。
陆海空三军还有一大笔研究经费没用掉,正愁不知道用在哪呢!现在实在是没那么多的研究人员,军事科技研究力量还不充足,有钱都没地方花。
三军总军费在1918年的预算是15亿元,大概也就是财政收入的九分之一左右,所占比例除了比和平时期的美国高一点点之外,比英法德俄这欧洲三大列强的都要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