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节
这样的境遇差别,也难怪许多人都向往着权利富贵,期盼着有朝一日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她的未婚夫更有野心一些,他甚至不要一人之下。
他就要至高无上。
“这就是珩哥儿说的那个小宜臻是不是?”
御史夫人把她招到身侧,笑呵呵道,“果真跟面团儿似的,又白净又软和,真真叫人爱不过来了。”
御史夫人如今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打扮富贵,面容慈祥,拉着宜臻的手说话儿,亲近之意溢于言表。
整个厅堂里,十之**都是有眼力见的机灵人儿,一瞧御史夫人这态度,好话自然就跟不要钱似的往宜臻身上堆,只捧得祝二太太喜笑颜开。
祝宜臻垂下眼眸,面上羞羞怯怯,似是被众人的夸赞说的不好意思了。
但其实内心百无聊赖,只想着快些散了宴,她好回府去把那本游记给读完。
然后,天不遂人愿,寒暄了好半天后,好容易开了席面,筷子都还没拿起,就有丫鬟匆匆掀帘而来,在御史夫人耳侧低语了几句。
宜臻因为离得近,无意间听了几耳朵,但也没听太清楚,只晓得是“一位极了不得的大人”“百忙之中被二公子请来”“和老太太您请个安”。
她收回视线,继续神游天外,对这位了不得的大人物并不是很感兴趣。
但御史夫人显然看重的很,呵呵一笑,就与众人分享起这个好消息:“是我家老二,今日下衙时正巧遇上了与他同届的一位举子。那举子是从京城来办案的,听说下月尾是我老婆子的生辰,怕赶不及祝寿,就想着今日来请个安,如今,正在门外等着呢。”
都说了,黎州风气开明,男女之防并不重,所以两个年轻公子哥儿进到满是妇孺的内宅厅堂里,与当家夫人祝寿一事——其实稀疏平常。
御史夫人话音刚落,就有人笑着符合说还不快些把人请了来,让他们也瞧瞧京城的世面、
报信的丫鬟抿唇一笑,行了礼便快步掀帘出去了。
有年轻的妇人调笑道:“这丫头莫不是瞧上了我们二公子的同窗不成?瞧那急匆匆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赶着去嫁人的呢。”
堂间立马响起一阵哄笑。
但是喧哗了不过片刻,这笑声就夏然而止。
——因为门帘又被掀开了。
率先进来的是一个紫衫青年男子,国字脸,身材高大,抿着的唇和蹙着的眉无一不透着一种肃穆。
正是御史府的二公子谢建修。
但让宾客们屏声静气的却并非谢二公子,而是他身后的那位男子。
有诗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又有诗云: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如果说,当年杏花春雨,糕香扑鼻,街巷摊面前,少年静静站立,惊艳的只是祝宜臻一个人。
那么今日,他在万众瞩目下缓步踏入堂内,眉目清朗,君子风姿,惊艳的就是满屋子的闺阁少女。
宜臻坐在主桌,用茶盖抚平水面上的茶沫,视线却一直落在卫珩身上。
眼里带几分犹豫和心虚。
只不过因为全厅堂的少女们都在偷偷瞧着这陌生的俊朗少年,是以满室瞩目中,她的目光并不十分招摇。
但让宜臻觉得不可置信的是,面对自己的注视,卫珩居然没有给她回过一个眼神。
他规规矩矩给御史夫人请了安,又随意寒暄了几句,就起身打算告辞离开。
仿佛真的只是过来祝寿走个过场而已。
从头至尾,他目不斜视,连一个眼神交集也未有,就像压根儿没瞧见祝宜臻这个人。
让祝宜臻有些震惊,又有些气恼。
她本来就是个心思多,想的深的姑娘,才一会儿的功夫,脑子里的念头已经从“他之前为何不愿与我说行踪”到“他是不是已经厌烦我了,想退婚了?”
越想越低落,越想越难过,少女垂下眼眸,连喝茶的兴致都没有了。
她不知晓姑娘家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方才,半个时辰前,她还在想着,要如何才能与卫珩相忘于江湖,好免了日后更深的仇怨。
结果此时此刻,正主刚出现在眼前,她就开始因为对方的无视和冷落而感到惆怅。
甚至还有些不忿。
有时候,宜臻觉得自己真是个自私的姑娘。
一生一世一双人这样的话,对她来说还远远不够,她甚至不愿意卫珩多瞧别的姑娘一眼,与别的姑娘多说一句话。
思慕,试探,**,勾引。
一点儿都不要有。
若是她的未婚夫,就只是她一个人的未婚夫。
就像小时候的锁头、大熊、木头鸭一样。
只是她一个人的。
就在少女垂眸盯着自己袖口蹙眉沉思之时,耳畔忽然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一只玉佩滚到了她的脚边。
宜臻很少见到这种样式的玉佩,弯弯的,如一轮上弦月,中间雕着花叶,镂空的形状极为精致。
脑袋上方落下一道阴影。
她抬起眼眸,望见了那张熟悉的俊朗面容。
“我的玉佩不小心落失了。”
男子立在桌案的那端,语气平静,“可否麻烦祝五姑娘帮忙一捡?”
宜臻怔了片刻。
因为太过意外,竟然也忘了回答,下意识就伸手捡起那只玉佩,仰头递给他。
卫珩没有立即接。
她就开了口,语气很稳:“喏,卫公子,你的玉佩。”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们身上。
灯影幢幢,杯盏静谧,万众瞩目。
卫公子伸手接过,指尖不经意触到了她的掌心,划过一道温热的战栗感。
他扬扬唇,目光清明,语气极温柔:“多谢了,祝姑娘。”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第51章
御史夫人的赏花宴,结束在日头渐落的午后。
其实宴会也不算全散,还有许多年轻的姑娘和媳妇子们,在花园凑做一堆,又增设了一场作诗宴。
吟的正是今日这满园的牡丹。
宜臻虽然聪慧,托了卫珩的福也算是博览群书,但她和卫珩一样,都天生缺些诗才,更不爱吟诗作对。
更何况今日的她,心里还存着许多事儿。
是以这场诗宴,她提前告了歉,离了席,就和母亲一块儿回府去了。
也不管那些年轻的姑娘们在背后如何议论她。
马车轮滚滚,穿过喧哗的街道和僻静的小巷,最终停在了祝府的偏门处。
回府的路上,少女一直心不在焉,心事重重,眉目还凝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母亲一直在耳畔叨叨絮絮地说话,可宜臻全然没听进耳朵里。
直到马车在门口停下了,她顺着力势猛地往前一倾,才回过神来,正巧听见了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
“这卫珩也真是,突然就跑了黎州来,也不写信来知会一声,也不登门拜访,今日反倒先在御史家见着了,若不是有御史夫人圆了过去,别人还不定怎么想咱们这亲家呢。”
祝二太太揉揉眉心,似疑似叹道,“也不知他怎的就到黎州来了,这么偏远的地儿,便是从京城快马加鞭连夜赶了过来,也要好几日的功夫,他方才说是有要事才接了圣旨来的,我倒奇怪了,这究竟是什么要事,值得圣上这样大费周折?”
都说卫珩很得圣上信重。
虽然她远离了京城,不晓得这传言可信度有几分,但升迁的官职做不了假,得到的赏赐也做不了假。
倘若卫珩这样的升官速度还算不上是深受圣眷,那满朝堂之上,真是再也没有得圣心的人了。
祝二太太又是自满又是忧愁。
自满自然是因为这卫珩是她的女婿。
如今能有这出息,谁不羡慕她,谁不赞一句她的夕夕福气好。
但忧愁,也是因为这卫珩是她的女婿。
如此有本事,祝二太太只怕小女儿这个软面团子,降不住他。
软面团子宜臻暂时还没有往这处儿想的太深。
只是顺着母亲的话,心里不免多了几分思量。
亭钰说了,卫珩此番来黎州,是来查探西南几州私贩精盐一事儿的,但宜臻知晓这不会是真正的缘由。
毕竟精盐都是卫珩自己造的,私贩精盐的大商户,十有**都是他手底下的人。
再有便是,自打宜臻从京城启程的那一日,卫珩就把黎州的生意都交付与她了。
离京前的那几日,母亲说父亲病重,怕是很难好了,来信希望她能赶上瞧父亲最后一眼,亲自送他走完最后一程。
宜臻如遭雷劈,正震惊悲痛之时,卫珩忽然托鹰来了信。
一说让她宽心,莫要听风就是雨。
二说让她把该带的东西都带上,不要轻易便宜了京城这帮只会吸血的穷亲戚。
三说她之后去了黎州,便帮他打理一下在黎州的生意,他每年都可支三成半的利给她。
</div>
</div>
而她的未婚夫更有野心一些,他甚至不要一人之下。
他就要至高无上。
“这就是珩哥儿说的那个小宜臻是不是?”
御史夫人把她招到身侧,笑呵呵道,“果真跟面团儿似的,又白净又软和,真真叫人爱不过来了。”
御史夫人如今也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打扮富贵,面容慈祥,拉着宜臻的手说话儿,亲近之意溢于言表。
整个厅堂里,十之**都是有眼力见的机灵人儿,一瞧御史夫人这态度,好话自然就跟不要钱似的往宜臻身上堆,只捧得祝二太太喜笑颜开。
祝宜臻垂下眼眸,面上羞羞怯怯,似是被众人的夸赞说的不好意思了。
但其实内心百无聊赖,只想着快些散了宴,她好回府去把那本游记给读完。
然后,天不遂人愿,寒暄了好半天后,好容易开了席面,筷子都还没拿起,就有丫鬟匆匆掀帘而来,在御史夫人耳侧低语了几句。
宜臻因为离得近,无意间听了几耳朵,但也没听太清楚,只晓得是“一位极了不得的大人”“百忙之中被二公子请来”“和老太太您请个安”。
她收回视线,继续神游天外,对这位了不得的大人物并不是很感兴趣。
但御史夫人显然看重的很,呵呵一笑,就与众人分享起这个好消息:“是我家老二,今日下衙时正巧遇上了与他同届的一位举子。那举子是从京城来办案的,听说下月尾是我老婆子的生辰,怕赶不及祝寿,就想着今日来请个安,如今,正在门外等着呢。”
都说了,黎州风气开明,男女之防并不重,所以两个年轻公子哥儿进到满是妇孺的内宅厅堂里,与当家夫人祝寿一事——其实稀疏平常。
御史夫人话音刚落,就有人笑着符合说还不快些把人请了来,让他们也瞧瞧京城的世面、
报信的丫鬟抿唇一笑,行了礼便快步掀帘出去了。
有年轻的妇人调笑道:“这丫头莫不是瞧上了我们二公子的同窗不成?瞧那急匆匆的模样,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赶着去嫁人的呢。”
堂间立马响起一阵哄笑。
但是喧哗了不过片刻,这笑声就夏然而止。
——因为门帘又被掀开了。
率先进来的是一个紫衫青年男子,国字脸,身材高大,抿着的唇和蹙着的眉无一不透着一种肃穆。
正是御史府的二公子谢建修。
但让宾客们屏声静气的却并非谢二公子,而是他身后的那位男子。
有诗云: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又有诗云:积石如玉,列松如翠。郎艳独绝,世无其二。
如果说,当年杏花春雨,糕香扑鼻,街巷摊面前,少年静静站立,惊艳的只是祝宜臻一个人。
那么今日,他在万众瞩目下缓步踏入堂内,眉目清朗,君子风姿,惊艳的就是满屋子的闺阁少女。
宜臻坐在主桌,用茶盖抚平水面上的茶沫,视线却一直落在卫珩身上。
眼里带几分犹豫和心虚。
只不过因为全厅堂的少女们都在偷偷瞧着这陌生的俊朗少年,是以满室瞩目中,她的目光并不十分招摇。
但让宜臻觉得不可置信的是,面对自己的注视,卫珩居然没有给她回过一个眼神。
他规规矩矩给御史夫人请了安,又随意寒暄了几句,就起身打算告辞离开。
仿佛真的只是过来祝寿走个过场而已。
从头至尾,他目不斜视,连一个眼神交集也未有,就像压根儿没瞧见祝宜臻这个人。
让祝宜臻有些震惊,又有些气恼。
她本来就是个心思多,想的深的姑娘,才一会儿的功夫,脑子里的念头已经从“他之前为何不愿与我说行踪”到“他是不是已经厌烦我了,想退婚了?”
越想越低落,越想越难过,少女垂下眼眸,连喝茶的兴致都没有了。
她不知晓姑娘家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方才,半个时辰前,她还在想着,要如何才能与卫珩相忘于江湖,好免了日后更深的仇怨。
结果此时此刻,正主刚出现在眼前,她就开始因为对方的无视和冷落而感到惆怅。
甚至还有些不忿。
有时候,宜臻觉得自己真是个自私的姑娘。
一生一世一双人这样的话,对她来说还远远不够,她甚至不愿意卫珩多瞧别的姑娘一眼,与别的姑娘多说一句话。
思慕,试探,**,勾引。
一点儿都不要有。
若是她的未婚夫,就只是她一个人的未婚夫。
就像小时候的锁头、大熊、木头鸭一样。
只是她一个人的。
就在少女垂眸盯着自己袖口蹙眉沉思之时,耳畔忽然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一只玉佩滚到了她的脚边。
宜臻很少见到这种样式的玉佩,弯弯的,如一轮上弦月,中间雕着花叶,镂空的形状极为精致。
脑袋上方落下一道阴影。
她抬起眼眸,望见了那张熟悉的俊朗面容。
“我的玉佩不小心落失了。”
男子立在桌案的那端,语气平静,“可否麻烦祝五姑娘帮忙一捡?”
宜臻怔了片刻。
因为太过意外,竟然也忘了回答,下意识就伸手捡起那只玉佩,仰头递给他。
卫珩没有立即接。
她就开了口,语气很稳:“喏,卫公子,你的玉佩。”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他们身上。
灯影幢幢,杯盏静谧,万众瞩目。
卫公子伸手接过,指尖不经意触到了她的掌心,划过一道温热的战栗感。
他扬扬唇,目光清明,语气极温柔:“多谢了,祝姑娘。”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第51章
御史夫人的赏花宴,结束在日头渐落的午后。
其实宴会也不算全散,还有许多年轻的姑娘和媳妇子们,在花园凑做一堆,又增设了一场作诗宴。
吟的正是今日这满园的牡丹。
宜臻虽然聪慧,托了卫珩的福也算是博览群书,但她和卫珩一样,都天生缺些诗才,更不爱吟诗作对。
更何况今日的她,心里还存着许多事儿。
是以这场诗宴,她提前告了歉,离了席,就和母亲一块儿回府去了。
也不管那些年轻的姑娘们在背后如何议论她。
马车轮滚滚,穿过喧哗的街道和僻静的小巷,最终停在了祝府的偏门处。
回府的路上,少女一直心不在焉,心事重重,眉目还凝着,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母亲一直在耳畔叨叨絮絮地说话,可宜臻全然没听进耳朵里。
直到马车在门口停下了,她顺着力势猛地往前一倾,才回过神来,正巧听见了母亲说的最后一句话。
“这卫珩也真是,突然就跑了黎州来,也不写信来知会一声,也不登门拜访,今日反倒先在御史家见着了,若不是有御史夫人圆了过去,别人还不定怎么想咱们这亲家呢。”
祝二太太揉揉眉心,似疑似叹道,“也不知他怎的就到黎州来了,这么偏远的地儿,便是从京城快马加鞭连夜赶了过来,也要好几日的功夫,他方才说是有要事才接了圣旨来的,我倒奇怪了,这究竟是什么要事,值得圣上这样大费周折?”
都说卫珩很得圣上信重。
虽然她远离了京城,不晓得这传言可信度有几分,但升迁的官职做不了假,得到的赏赐也做不了假。
倘若卫珩这样的升官速度还算不上是深受圣眷,那满朝堂之上,真是再也没有得圣心的人了。
祝二太太又是自满又是忧愁。
自满自然是因为这卫珩是她的女婿。
如今能有这出息,谁不羡慕她,谁不赞一句她的夕夕福气好。
但忧愁,也是因为这卫珩是她的女婿。
如此有本事,祝二太太只怕小女儿这个软面团子,降不住他。
软面团子宜臻暂时还没有往这处儿想的太深。
只是顺着母亲的话,心里不免多了几分思量。
亭钰说了,卫珩此番来黎州,是来查探西南几州私贩精盐一事儿的,但宜臻知晓这不会是真正的缘由。
毕竟精盐都是卫珩自己造的,私贩精盐的大商户,十有**都是他手底下的人。
再有便是,自打宜臻从京城启程的那一日,卫珩就把黎州的生意都交付与她了。
离京前的那几日,母亲说父亲病重,怕是很难好了,来信希望她能赶上瞧父亲最后一眼,亲自送他走完最后一程。
宜臻如遭雷劈,正震惊悲痛之时,卫珩忽然托鹰来了信。
一说让她宽心,莫要听风就是雨。
二说让她把该带的东西都带上,不要轻易便宜了京城这帮只会吸血的穷亲戚。
三说她之后去了黎州,便帮他打理一下在黎州的生意,他每年都可支三成半的利给她。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