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1章 建奴打倭寇
鞑子给“战神”当附庸军,不仅仅自己日子过得滋润,还会挣不少银币带回家,他们家马上会走向富裕。
“南明”紧接着会在大草原修建城池、堡垒吸引游牧民族定居,让他们服王化,对他们进行汉化,采取保甲联防的模式管理农牧民。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茫茫草原也不能放任自流,设立屯堡、镇城、县城、府城,使得中央集权可以指挥到一个屯堡的几十户牧民。
把原始状态的蒙古部落重新管理,渐渐地聚居的蒙古人就会觉得银币太重要,因为琳琅满目的商品会让他们流口水。
随着时间推移,一个蒙古家庭如果没有男人在为“南明”工作,他们家里的经济水平一定会被邻居比下去。
现在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跟随“战神”鏖战辽东的鞑子大多数人都得到了大米和银币,家里已经初步摆脱了饿肚子的窘境。
有了觉悟的鞑子决定继续追随“战神”,争取脱贫致富奔小康。
没多久,通过选拔的鞑子加上建奴骑兵集结了八万来到了釜山。
李国助、郑一官的马船运送他们登陆九州岛,获得“南明造”装备的八万异民族铁骑在“江阴营”和“华夏营”的督战下开始了消灭倭国的大战。
跨海征东的主将是石换金,副将阎应元、陈明遇、总镇抚官是冯厚敦。
东征联军采取稳扎稳打逐步蚕食的战略,因为这个国土由诸多岛屿组成的国家有短板,在海军损失殆尽的情况下无法集中兵力,各自为战的结果当然是被各个击破。
石换金、阎应元等等将领带领大军拿下一个岛屿会清空一个岛屿,当然不是完全杀光岛上的居民,只要选择不抵抗的倭国人都可以留下性命。
如同汉化东南亚土著般,先把他们运送到“南明”给他们为奴的机会,然后根据工作表现和汉化程度决定几年后给予自由民身份。
当然,对于冥顽不灵者不会仁慈,直接砍下脑袋或者强制劳动改造一辈子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带领鞑子、建奴跨海征东?为什么不集中使用人马去围歼闯贼人马?
是因为闯贼的军队绝大多数是汉人组建,岂能带鞑子、建奴入关杀戮汉人?
这许多异民族骑兵留在辽东、朝鲜黄胜不太放心,于是干脆挑选出强悍之人派出比较放心的两营“战神”军人驱使他们去为祸倭国。
大战过后百废待兴,需要的男女劳动力不知凡几,征服倭国会获得不低于五六百万劳动力,让这些人平均为奴十年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会低于八亿银币。
倭人吃苦耐劳有纪律性,属于当今世界难得的优等劳动力,比东南亚土著聪明勤劳多了,汉化他们是不二选择。
由于李国助忙着治理刚刚到手的北海道没有给予天草时贞及时援助,幻想拿下整个九州岛自立的天草时贞带着发展到五万的教徒军在进军久留米时被优势兵力的幕府军团团包围。
这里远离大海,教徒军根本得不到炮火支援,虽然他们视死如归,人人奋勇作战,可惜力量悬殊被斩杀殆尽,天草时贞很不辛死于乱军之中,少量突围的教徒军遁入山林。
刚刚获得大胜的幕府军还没有来得及庆贺,东征联军就成功登陆九州岛,鞑子、建奴的骑兵发现这里人口多,地盘不小油水不少一个个激情似火。
异族骑兵被告知消灭幕府军后这里再也不会有像模像样的抵抗,那时会解除军纪一个月。
解除军纪意味着什么?所有的鞑子和建奴都懂,为了能够无所顾忌的抢金银财宝睡女人,鞑子和建奴疯狂了,他们把战斗技能发挥出极致。
得到了缠绕钢甲和全钢胸甲装备的鞑子和建奴战斗力直线飙升,贫穷的倭国幕府军铁甲装备还不到一成,装备皮甲的武士也达不到三成。
八万骑兵的突袭幕府军没有见识过也根本没有想到,这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较量,幕府军虽然有十余万之多,可惜在建奴、鞑子铁骑的狂虐下溃不成军。
东征联军虽然在敌国作战,但是他们不是孤立无援,被大屠杀后幸存的教徒军和他们的家属都主动加入东征联军参加袭击幕府军。
海上有李国助、郑森率领的舰队提供炮火支援,不仅如此,近两万已经换装线膛枪的海盗火枪手会不时登陆在幕府军意想不到的方向突然出现。
这仗没法打了,幕府军的速度、防护力跟鞑子、建奴没法比,火力又拿李、郑两家的海盗火枪手差了一大截,对地形的熟悉程度跟教徒军相比又没有优势。
被压着打的滋味不好受,李国助、郑森不断派遣麾下的浪人劝降被分割的幕府军,不断有各路大名的武士选择投降。
鞑子、建奴怕麻烦,他们语言不通也没办法和倭人交流,只要发现敌情就穷追不舍,最后割下那些花脑壳领赏,一颗武士的脑袋,“战神”出价银币五块。
虽然“战神”子弟兵只出动了两个营,但是丝毫不影响效率,石换金、阎应元带着人马会同李、郑联军、八万异族骑兵没多久就完全消灭了九州岛所有的抵抗,九州宣告拿下。
崇祯十七年的春天,北伐联军完全夺取了辽东和朝鲜半岛又组建东征联军把战火燃烧到了倭国本岛。
现如今北海道、九州全部被“战神”占领,完全夺取倭国所有领地只剩下时间问题。
而这个时刻闯贼拿下了难啃的宁武关,气势汹汹杀奔大明京畿之地,宣府、大同皆相继失守,贼兵离京城已经不到八百里距离。
宁武关失守,周遇吉战死麾下将士全军覆没的噩耗传报京师,京城顿时风声鹤唳,选择留在京城没有去“新杭州”参加婚礼的文武百官肠子都悔青了。
皇帝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最后大家一致要求陛下颁旨号令天下兵马入京畿勤王。随后又有噩耗传来,闯贼东进途中在山西斩杀大明秦王、韩王、庆王等王爵。
“南明”紧接着会在大草原修建城池、堡垒吸引游牧民族定居,让他们服王化,对他们进行汉化,采取保甲联防的模式管理农牧民。
率土之滨莫非王土,茫茫草原也不能放任自流,设立屯堡、镇城、县城、府城,使得中央集权可以指挥到一个屯堡的几十户牧民。
把原始状态的蒙古部落重新管理,渐渐地聚居的蒙古人就会觉得银币太重要,因为琳琅满目的商品会让他们流口水。
随着时间推移,一个蒙古家庭如果没有男人在为“南明”工作,他们家里的经济水平一定会被邻居比下去。
现在已经出现了这种情况,跟随“战神”鏖战辽东的鞑子大多数人都得到了大米和银币,家里已经初步摆脱了饿肚子的窘境。
有了觉悟的鞑子决定继续追随“战神”,争取脱贫致富奔小康。
没多久,通过选拔的鞑子加上建奴骑兵集结了八万来到了釜山。
李国助、郑一官的马船运送他们登陆九州岛,获得“南明造”装备的八万异民族铁骑在“江阴营”和“华夏营”的督战下开始了消灭倭国的大战。
跨海征东的主将是石换金,副将阎应元、陈明遇、总镇抚官是冯厚敦。
东征联军采取稳扎稳打逐步蚕食的战略,因为这个国土由诸多岛屿组成的国家有短板,在海军损失殆尽的情况下无法集中兵力,各自为战的结果当然是被各个击破。
石换金、阎应元等等将领带领大军拿下一个岛屿会清空一个岛屿,当然不是完全杀光岛上的居民,只要选择不抵抗的倭国人都可以留下性命。
如同汉化东南亚土著般,先把他们运送到“南明”给他们为奴的机会,然后根据工作表现和汉化程度决定几年后给予自由民身份。
当然,对于冥顽不灵者不会仁慈,直接砍下脑袋或者强制劳动改造一辈子是个不错的选择。
为什么带领鞑子、建奴跨海征东?为什么不集中使用人马去围歼闯贼人马?
是因为闯贼的军队绝大多数是汉人组建,岂能带鞑子、建奴入关杀戮汉人?
这许多异民族骑兵留在辽东、朝鲜黄胜不太放心,于是干脆挑选出强悍之人派出比较放心的两营“战神”军人驱使他们去为祸倭国。
大战过后百废待兴,需要的男女劳动力不知凡几,征服倭国会获得不低于五六百万劳动力,让这些人平均为奴十年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会低于八亿银币。
倭人吃苦耐劳有纪律性,属于当今世界难得的优等劳动力,比东南亚土著聪明勤劳多了,汉化他们是不二选择。
由于李国助忙着治理刚刚到手的北海道没有给予天草时贞及时援助,幻想拿下整个九州岛自立的天草时贞带着发展到五万的教徒军在进军久留米时被优势兵力的幕府军团团包围。
这里远离大海,教徒军根本得不到炮火支援,虽然他们视死如归,人人奋勇作战,可惜力量悬殊被斩杀殆尽,天草时贞很不辛死于乱军之中,少量突围的教徒军遁入山林。
刚刚获得大胜的幕府军还没有来得及庆贺,东征联军就成功登陆九州岛,鞑子、建奴的骑兵发现这里人口多,地盘不小油水不少一个个激情似火。
异族骑兵被告知消灭幕府军后这里再也不会有像模像样的抵抗,那时会解除军纪一个月。
解除军纪意味着什么?所有的鞑子和建奴都懂,为了能够无所顾忌的抢金银财宝睡女人,鞑子和建奴疯狂了,他们把战斗技能发挥出极致。
得到了缠绕钢甲和全钢胸甲装备的鞑子和建奴战斗力直线飙升,贫穷的倭国幕府军铁甲装备还不到一成,装备皮甲的武士也达不到三成。
八万骑兵的突袭幕府军没有见识过也根本没有想到,这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较量,幕府军虽然有十余万之多,可惜在建奴、鞑子铁骑的狂虐下溃不成军。
东征联军虽然在敌国作战,但是他们不是孤立无援,被大屠杀后幸存的教徒军和他们的家属都主动加入东征联军参加袭击幕府军。
海上有李国助、郑森率领的舰队提供炮火支援,不仅如此,近两万已经换装线膛枪的海盗火枪手会不时登陆在幕府军意想不到的方向突然出现。
这仗没法打了,幕府军的速度、防护力跟鞑子、建奴没法比,火力又拿李、郑两家的海盗火枪手差了一大截,对地形的熟悉程度跟教徒军相比又没有优势。
被压着打的滋味不好受,李国助、郑森不断派遣麾下的浪人劝降被分割的幕府军,不断有各路大名的武士选择投降。
鞑子、建奴怕麻烦,他们语言不通也没办法和倭人交流,只要发现敌情就穷追不舍,最后割下那些花脑壳领赏,一颗武士的脑袋,“战神”出价银币五块。
虽然“战神”子弟兵只出动了两个营,但是丝毫不影响效率,石换金、阎应元带着人马会同李、郑联军、八万异族骑兵没多久就完全消灭了九州岛所有的抵抗,九州宣告拿下。
崇祯十七年的春天,北伐联军完全夺取了辽东和朝鲜半岛又组建东征联军把战火燃烧到了倭国本岛。
现如今北海道、九州全部被“战神”占领,完全夺取倭国所有领地只剩下时间问题。
而这个时刻闯贼拿下了难啃的宁武关,气势汹汹杀奔大明京畿之地,宣府、大同皆相继失守,贼兵离京城已经不到八百里距离。
宁武关失守,周遇吉战死麾下将士全军覆没的噩耗传报京师,京城顿时风声鹤唳,选择留在京城没有去“新杭州”参加婚礼的文武百官肠子都悔青了。
皇帝召集群臣商议对策,最后大家一致要求陛下颁旨号令天下兵马入京畿勤王。随后又有噩耗传来,闯贼东进途中在山西斩杀大明秦王、韩王、庆王等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