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甩掉追兵
  赵匡胤与石守信十分谨慎地在外等待着,足足过了一顿饭的时间,进入密林的士兵这才返回来报告,树林里什么也没有,至于鸟雀为什么会在林子上空盘旋,士兵们也不清楚。
  赵匡胤和石守信对视了一眼,都带着疑惑,两人低声商议了半响,决定还是进兵,树林里虽然有异常,但士兵已经去查看过,想来没有什么问题。接下来只要小心一些,就不会上当。
  两人带兵继续前行,一百多名骑兵在前面开道,四处巡视,警惕着可能出现的伏兵,跑过了一段密林之后,是极为平整的路面,汉军加快了速度,这时,唐军已经把他们甩开了一段距离,只能看见为数不多的骑兵正在逃窜。
  赵匡胤很是谨慎地继续前行,前方不断有斥候把消息传回来,方圆两三里内,都没有发现唐军的伏兵,几个消息传回来,都没有发现唐军有什么诡计,赵匡胤和石守信放了心,加快了速度追击。
  运河两岸的树林子很多,跑个几百米就有树林,赵匡胤时不时得停下来,派兵查看有没有唐军的埋伏,这极大地影响他的行军速度,所以奔跑了好几里,他一直看见唐军逃窜的骑兵,却始终追赶不上。
  汉军的情绪有些焦虑起来,就连赵匡胤也焦急了起来,刘承祐是从他手上被夺走的,如果追不回来,被抢到了大唐,日后追究起来,他的责任最大,带着这样的心情,赵匡胤的战马速度越来越快。
  石守信觉察出赵匡胤这种焦急的心态,高声喊道:“元朗,莫要焦急,中了唐人的诡计。”
  赵匡胤一边跑,一边高声回答,这一路行来,唐军可能埋伏的地方无非是在密林附近,每一次他都停下来,派兵去查看究竟,但事实告诉他,唐军并没有埋伏。一次两次没有,赵匡胤不会掉以轻心,多次如此,大多数的人都会放松警惕,赵匡胤也不例外。
  石守信知道赵匡胤说的也是事实,他让赵匡胤小心。
  赵匡胤点头,继续策马狂奔,这时,前方又有密林出现,不过这里的密林与前面的密林不同,密林上空并没有鸟雀盘旋,这就意味着,密林里根本不可能有唐军埋伏。
  赵匡胤看了看前方,百余名先锋已经杀了过去,当下也不迟疑,率兵冲了过去,进入密林约有一百步,前方的百余骑兵已经快要追上唐军的后军,赵匡胤大喜,一边催促士兵快行,一边从马鞍上取出了长棍,准备厮杀。
  就在这时,忽然密林边上,有人敲响了铜锣,下一刻,密林边上无数个人站了起来,几乎是在同一时间,一扬手,道路中央,一根根绳子突然从地面上弹了起来,事出突然,汉军战马根本反应不过来,顿时人仰马翻,一片混乱。不少骑士跌落战马,跌的鼻青脸肿。
  赵匡胤刚取出长棍,并没有注意到异变,绳子弹起来的一瞬间,赵匡胤战马的后蹄被绳子绊倒,前蹄还在向前奔跑,战马前倾,跌落在地,赵匡胤被甩了出去,匆忙间,他举起了长棍想要撑起身子,长棍发出一声脆响,断成了两截,赵匡胤跌到在地,脸先着地,鼻梁差点被摔断,他挣扎着坐起来,伸手一摸,口鼻里全是鲜血。
  石守信也好不到哪里去,他也受了伤,只是看起来没有赵匡胤那般狼狈罢了。前排的骑士倒下,后排的赶来,也被绊倒在地,官道上,一片混乱,哀叫遍野。
  赵匡胤来不及多思考,立刻站起身来,鹰目四顾,警惕地看着四方,他原本以为唐军会冲上来,但事实上并没有,他们反而迅速消失在密林里。
  赵匡胤心中稍安,从袖口擦了擦口鼻的鲜血,奔到石守信身边,问道:“守信,你怎么样?”
  石守信颇有些感动,赵匡胤出事,第一时间却问他,足见赵匡胤对他的关心。他站起身来,点点头,道:“元朗,唐人诡计多端,依我看,暂时不能追击,要等大帅的主力。”
  赵匡胤抿着嘴,这个机会他不想放弃,可是他又拿不定什么地方会有唐人的埋伏,唐人虽然没有趁机杀出来,但光是这下,骑兵们也损失不小,至少有数十人受伤,不少战马被跌断了腿,情况看起来非常糟糕,赵匡胤环顾了一眼四周,骑兵们都在地上哀叫着,士气很是低迷,赵匡胤想了想,同意石守信的看法,他们一边派人通知郭威,一边派斥候跟踪唐兵。
  赵匡胤驻地以东五里,唐军主力在这里安歇,毕竟是步卒,速度根本无法和骑兵相比,奔波了一夜,这时又已经天明,士兵的体力出现了大幅度的衰竭,可是,这时候他们又不能停留下来,不然,被汉军的骑兵缠上,情况就变得更加危急。
  趁着士兵休息的间歇,杨琏、李金全、陈铁在分析着局势,这一带地势比较平坦,没有山阻挡,只有少部分的密林可以隐藏,在一马平川的地势下,唐军很吃亏。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不然士兵的体力衰竭,骑兵一旦追上,面临的只有一场屠杀。
  陈铁的意见是就地驻扎下来,以逸待劳,同时通知在徐州的皇甫晖,及其驻守在宋州的朱琦,令他们派船只前来接应,只要大军上了船,汉军想要阻挡,就十分困难。
  李金全摇头,这个想法是好的,但关键在于,去哪里弄这么多的船只?唐军大部分的船只都焚烧在陈留一带,徐州虽然还有船,多半是粮船,而且数量不多,根本无法运输这么多的士兵——除非把一部分人抛弃。
  三人商议的时候,士兵赶来禀告,追兵受到打击,已经暂时停留。
  这是一个好消息,但是这个消息对于杨琏来说,只是暂时的,一日没有逃离汉国境内,就不算安全。杨琏不止要为刘承祐的安全负责,更要为他他带领的这群士兵负责。
  杨琏手指在地图上移动,很快,他就做出了决定,五百多名士兵带着工具去砍伐树木,在砍伐树木的同时,杨琏令斥候四处打探汉军的消息,若是遇见汉军斥候,杀无赦。
  半个时辰后,巨大的树木被砍了下来,简单地削成两半,在中间开了槽,木头与木头之间能够契合在一起,同时,契合的地方用绳子加固。
  做成了简易的浮桥,唐军迅速离开了南岸,进入北岸,杨琏留人将浮桥拖回北岸烧毁,到了北岸,暂时不受骑兵威胁,杨琏又让斥候沿着运河寻找桥梁,如果发现就将其损坏,令汉军不能过河。
  渡河之后,杨琏派李金全带着本部人马朝着南方而行,自己却率领主力朝着东北方向走去。李金全一路向东南而行,一路上烧杀抢劫,吸引汉军注意力。
  就在唐军渡过运河之际,郭威率领大军赶来,听到赵匡胤的消息,皱起了眉头,遇伏是很常见的事情,他也想到了唐军肯定胡设伏,但他想不到赵匡胤还是中计了,正在迟疑间,探马回报,说唐军已经渡过了运河,到北岸去了。
  郭威亲率赵匡胤、石守信等人赶去查看,果然,在南岸还留下渡河的痕迹。郭威皱起了眉头,他仔细在唐军驻地看了半响,发现唐军驻地留下了不少干粮的残渣,这就是说,唐军的食物是干粮,而且想必带了不少。
  郭威自然不肯放弃,可是他知道,唐人既然是做了浮桥过河,那就证明这附近没有桥梁,他一边令人赶制浮桥,一边派少数人设法过河,刺探唐军的消息,以作下一步的行动。
  郭威的大军不比唐军,他们过河更加不易,因为战马比较笨重,好不容易赶制了浮桥,时间已经是响午,郭威只得先让士兵吃饭,再设法过河。郭威吃着干冷的胡饼的时候,探子回报,说唐军过了河之后,兵分两路,其中一路南下,兵力不详,但他们已经烧毁了两个村庄,夺取了不少粮食。而另一路朝着东北方向,兵力同样不详,不过这一路的唐军只是一路急行,已经渡过了白沟。
  唐军的速度太快,让郭威一时有些弄不明白唐军为何要兵分两路,难道只是为了迷惑自己,让自己不知道天子刘承祐究竟在那一支部队里?郭威在兵力充足的情况下,显然会兵分两路,他立刻做出部署,大将郭崇威自领一军,骑兵三千,追击南下的唐兵,而他率领主力,去追朝着东北方向的那支。
  吃过午饭之后,大军立刻行动起来,郭威先带一部分兵马过河,赵匡胤、石守信作为先锋,先去追击,余下的兵马继续渡河。这一次的追击赵匡胤谨慎了许多,到了白沟,沿途寻找了一番,发现唐军渡河的踪迹。
  唐军依旧渡河之后,将渡河的东西毁坏了,赵匡胤原本想寻找可以渡河的地方,以节约时间,但这个天气,河水虽然没有结冰,却也冷的厉害,战马被驱赶下去,刚以接触河水,任凭怎么打骂,也不肯下河,无奈之下,赵匡胤只得令人制作浮桥,尽快渡过白沟。
  等到士兵渡过了白沟,天色已经黑了下来,不利于士兵赶路,赵匡胤只得下令士兵休息,等待着郭威的到来。
  白沟以北十几里,是古汴河,杨琏率领本部人马五千人驻扎在此地,由于是嫡系,这些士兵虽然奔波了一日,情绪还算稳定,简单吃过了干粮,杨琏留下一部分士兵巡逻大营,余下的士兵抓紧时间休息。
  唐军大营外,已经撒下了铁蒺藜,布满了鹿角等物,以防止汉军偷营,杨琏还令人在栅栏上挂满了铃铛。
  杨琏与陈铁在泡着热水脚,同时在商议着事情,他的部下只有五千,又深入汉国境内,不可能久战,杨琏需要尽快寻找到回大唐的路径,杨琏本来有一个想法,可是他无法确定林仁肇在何处,所以只能放弃了这个可能。
  两人正在商议的时候,几名士兵押着一个人进来了,那人一进来,头昂的高高的,一副很是倨傲的模样。
  “你是何人?”杨琏问道,这个人看起来是商人打扮,但他的一双眸子出卖了他,绝对不是一般人。
  这人却不说话,陈铁冷哼了一声,一名士兵朝着这人膝盖就是一脚。“噗通”一声,这人吃痛,跪在地上,但很快就有站起身来。
  杨琏慢慢擦了脚,道:“你倒是硬气,我看你不是商人,你究竟是什么身份,早说出来,也少受一些苦。”
  这人还是不吭声。杨琏站起身来,冷笑了一声,挥手正要示意,刘承祐睡意朦胧地走了过来。奔波了一天,刘承祐很想睡觉,可是郭威的军队死死跟着,令他不敢睡觉,因此来寻杨琏,想要问他,有什么良策?
  刘承祐一进来,与这人大眼瞪小眼,两人对视了几眼,刘承祐失声道:“慕容爱卿,你怎么会在这里?”
  慕容彦超脸色红了又青,青了又红,他失败之后,带着残兵逃窜,可是说来运气也差,半路上遇见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军队,把他身边的百余人几乎杀了一个精光,只剩下区区数人,为了逃命,慕容彦超假扮成商人,却不料被唐军巡逻的斥候抓住,成了俘虏。
  慕容彦超看见刘承祐,虽然有些惭愧,但见天子与这些人很是熟悉,不免松了一口气,能活命了。他急忙跪下,冲着刘承祐施礼,道:“微臣慕容彦超见过陛下。”
  刘承祐叹息了一声,摆摆手,如今他忙着逃命,哪里还有天子的威风?郭威派兵紧追不舍,他只能仰仗唐人,才能活命。刘承祐见他打扮奇特,便问道:“慕容爱卿,你这是要去何处?”
  “微臣是要去兖州。”慕容彦超回答。
  “兖州?”同一时间,杨琏与刘承祐低声念了起来。
  杨琏忽然眼前一亮,他迅速取过了地图,看着兖州,从杨琏这里去兖州,距离不短,但有一个好处,他一路向东北,郭威或许会心生疑惑,而且这一路上,离黄河比较近。
  刘承祐这时点点头,道:“慕容爱卿,你掌管兖州,如今还有多少兵马?”
  慕容彦超道:“兖州兵马大约有七千人。”
  “七千人就足够了!”杨琏这时说话,他指着兖州,道:“为今之计,我等就去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