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大战西藩(十一)
标准如下:如果用脚蹬开弩机,射到八十步以外即可,不管中不中,或者是射中四十步以外的目标。
如果是用车弩,射到一百五十步以外即可,不管中不中,或者是射中六十步外的目标。
用枪的标准是以进退习熟为合格。不讲究花式套路,也不会让人只攻不守。
卫所军每年都要抽调一部分人来京城考核,成绩好的升官,成绩差的降级。如果你是一个军官,那光你自己成绩好也不行,手下的人成绩都要好,如果有一半的士兵不及格,那你的武艺再好也要被降级。
正是因为有着一套严格的训练体系,所以洪武永乐年间的明军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横扫千军如卷席。
哈密军的骑兵冲到了两百步以内,朱楧手按重剑,面色凝重的大喝一声:“开炮!”一门门神铳车炮和攻戎炮开始居高临下的发出一阵阵怒吼,将一枚枚带着仇恨火焰的铅弹射向了敌军的骑兵阵营中。哈密王也不是富得流油的土财主,没有财力给他的每一个骑兵都配上重甲,只能给少数军官装备。哈密的骑兵基本都是穿的皮甲,对火炮的防御力有限,因此在朱楧的密集火力打击之下,迅速伤亡了数十骑。
由于大将军炮这样的火器实在是太沉重了,携带十分不便,所以朱楧这次没有带来,否则场面更加壮观。
剩下的骑兵不顾伤亡,依然大呼大叫地冲向朱楧的阵地,冲到一百步时,朱楧的抬枪开始发挥威力了。
抬枪是古代杀死力很强的一种兵器,俗称九头鸟,需要两个人才能操作,一人将抬枪固定在三脚架子上,另一人瞄准射击,同样报销了不少哈密骑兵。
朱楧的人虽然少,但是胜在占尽地利,在一个小山坡上居高临下的射击,杀人如点名,十分方便。前面的骑兵虽然躲过了神铳车炮和攻戎炮的火力范围,但他们还可以攻击后续的敌军,形成覆盖火力,让哈密的骑兵每前进一步都会付出血的代价。
哈密王纳忽里想要赶在明军的救援部队到达之前拿下朱楧,因此心急了一点,没有考虑骑兵攻击山坡上的明军是仰攻,十分难受,而且目标太大,容易变成活靶子,就都派了出去,这下子尝到了苦头。还没摸到敌人的边,就在朱楧一千多门火炮抬枪的轮番打击之下,伤亡了数百人。
按照老朱的部队编制,朱楧的一万人中是没有这么多火炮的,只不过是因为瞿能害怕王爷殿下有闪失,就多留了一些火器兵给朱楧。
安克帖木儿见己方损失严重,气的嗷嗷大叫,他本来想着靠着这一仗来树立自己的威信,以便为将来的事情做准备,没想到打成这个样子,这让他脸上颇为无光,挥舞着马刀大喊道:“勇士们,都给我冲,他们的火炮射速很慢,只要冲过去我们就赢了!”
他手下的哈密骑兵也持相同的观点,在他们的认识里,步兵完全就是骑兵的下酒菜,只要骑兵冲过去,突破他们的阵型,那这些步兵就会立即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因此不顾伤亡,口中“乌拉乌拉”地喊着各种口号,拍着马向前冲去。
冲到五十步的时候,朱楧的弓箭手和弓弩手开始发威了,按照老朱的编制,弓箭手和弓弩手占全军的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说朱楧的一万人中,有三千名弓箭手和弓弩手。朱楧在正面部署了一千五百名弓箭手和弓弩手。
他们躲在战车和盾牌的后面,齐刷刷地向敌军射出了一排排弓箭,弓箭的射速要比火炮快的多了,顷刻间就给哈密的骑兵造成了数百的伤亡。
骑兵骑在马上,无法使用步兵常备的大弓,只能使用骑射专用的角弓,这些角弓的威力很弱,要在三十步以内才有杀伤力,因此哈密的骑兵们还需要再加一把劲儿。
在付出了一成的伤亡之后,哈密的前排骑兵终于杀到了距离朱楧三十步之内,他们开始愤怒地大叫着,弯弓搭箭,将复仇的弓箭射入明军的阵中,好让对方也吃吃苦头。
然而,接下来他们就发现,这并没有什么卵用,首先他们是仰攻,从下往上射箭,十分不方便,很多箭矢都被明军的战车和盾牌挡住了。
其次,他们的骑兵虽然有一万骑,但冲到三十步以内的也就是最前面那一排,所以箭矢并不是很密集。
最后,明军的身上是有盔甲的,根据《明会典》记载,老朱规定自洪武十一年起,全国的兵工厂每年都要给他生产一万三千四百六十五套盔甲,这个数据一直持续到景泰二年。
依照这个速度算下来,到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一共生产了二十多万副盔甲,加上之前明军就有的,就算扣除折旧,明军的披甲率还是不低的。
这些盔甲肯定是首先装备了为大明防御蒙古的八十万边防军,而作为朱楧的护卫亲军,他们的装备肯定是要比一般的卫所军还要豪华。
由于没有查到有关于明初藩王护卫军的披甲率的史料,因此笔者在这里杜撰一下朱楧的护卫军的披甲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如果有哪位大神查到了准确的数字,请一定给我留言,谢谢。
百分之五十的披甲率,再加上战车和盾牌的保护,以及地形的优势,使得明军对哈密骑兵用角弓射出的箭矢的防御力大大增强。哈密骑兵一排箭射下来,并没有对明军造成多大的伤亡。
反观他们,骑马爬坡本来就十分不便,使骑兵的速度大大降低,再加上暴露在野外,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使他们不得不以血肉之躯硬顶明军的火器和弓箭,在如此近距离的情况下,明军的火铳手也能对他们造成很强的杀伤力,因此哈密骑兵的伤亡率陡然增加。
安克帖木儿十分不甘心,依然挥舞着大刀督促着骑兵猛冲,势要以雷霆万钧之势图破明军的阵型。
如果是用车弩,射到一百五十步以外即可,不管中不中,或者是射中六十步外的目标。
用枪的标准是以进退习熟为合格。不讲究花式套路,也不会让人只攻不守。
卫所军每年都要抽调一部分人来京城考核,成绩好的升官,成绩差的降级。如果你是一个军官,那光你自己成绩好也不行,手下的人成绩都要好,如果有一半的士兵不及格,那你的武艺再好也要被降级。
正是因为有着一套严格的训练体系,所以洪武永乐年间的明军一直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横扫千军如卷席。
哈密军的骑兵冲到了两百步以内,朱楧手按重剑,面色凝重的大喝一声:“开炮!”一门门神铳车炮和攻戎炮开始居高临下的发出一阵阵怒吼,将一枚枚带着仇恨火焰的铅弹射向了敌军的骑兵阵营中。哈密王也不是富得流油的土财主,没有财力给他的每一个骑兵都配上重甲,只能给少数军官装备。哈密的骑兵基本都是穿的皮甲,对火炮的防御力有限,因此在朱楧的密集火力打击之下,迅速伤亡了数十骑。
由于大将军炮这样的火器实在是太沉重了,携带十分不便,所以朱楧这次没有带来,否则场面更加壮观。
剩下的骑兵不顾伤亡,依然大呼大叫地冲向朱楧的阵地,冲到一百步时,朱楧的抬枪开始发挥威力了。
抬枪是古代杀死力很强的一种兵器,俗称九头鸟,需要两个人才能操作,一人将抬枪固定在三脚架子上,另一人瞄准射击,同样报销了不少哈密骑兵。
朱楧的人虽然少,但是胜在占尽地利,在一个小山坡上居高临下的射击,杀人如点名,十分方便。前面的骑兵虽然躲过了神铳车炮和攻戎炮的火力范围,但他们还可以攻击后续的敌军,形成覆盖火力,让哈密的骑兵每前进一步都会付出血的代价。
哈密王纳忽里想要赶在明军的救援部队到达之前拿下朱楧,因此心急了一点,没有考虑骑兵攻击山坡上的明军是仰攻,十分难受,而且目标太大,容易变成活靶子,就都派了出去,这下子尝到了苦头。还没摸到敌人的边,就在朱楧一千多门火炮抬枪的轮番打击之下,伤亡了数百人。
按照老朱的部队编制,朱楧的一万人中是没有这么多火炮的,只不过是因为瞿能害怕王爷殿下有闪失,就多留了一些火器兵给朱楧。
安克帖木儿见己方损失严重,气的嗷嗷大叫,他本来想着靠着这一仗来树立自己的威信,以便为将来的事情做准备,没想到打成这个样子,这让他脸上颇为无光,挥舞着马刀大喊道:“勇士们,都给我冲,他们的火炮射速很慢,只要冲过去我们就赢了!”
他手下的哈密骑兵也持相同的观点,在他们的认识里,步兵完全就是骑兵的下酒菜,只要骑兵冲过去,突破他们的阵型,那这些步兵就会立即变成任人宰割的羔羊,因此不顾伤亡,口中“乌拉乌拉”地喊着各种口号,拍着马向前冲去。
冲到五十步的时候,朱楧的弓箭手和弓弩手开始发威了,按照老朱的编制,弓箭手和弓弩手占全军的百分之三十,也就是说朱楧的一万人中,有三千名弓箭手和弓弩手。朱楧在正面部署了一千五百名弓箭手和弓弩手。
他们躲在战车和盾牌的后面,齐刷刷地向敌军射出了一排排弓箭,弓箭的射速要比火炮快的多了,顷刻间就给哈密的骑兵造成了数百的伤亡。
骑兵骑在马上,无法使用步兵常备的大弓,只能使用骑射专用的角弓,这些角弓的威力很弱,要在三十步以内才有杀伤力,因此哈密的骑兵们还需要再加一把劲儿。
在付出了一成的伤亡之后,哈密的前排骑兵终于杀到了距离朱楧三十步之内,他们开始愤怒地大叫着,弯弓搭箭,将复仇的弓箭射入明军的阵中,好让对方也吃吃苦头。
然而,接下来他们就发现,这并没有什么卵用,首先他们是仰攻,从下往上射箭,十分不方便,很多箭矢都被明军的战车和盾牌挡住了。
其次,他们的骑兵虽然有一万骑,但冲到三十步以内的也就是最前面那一排,所以箭矢并不是很密集。
最后,明军的身上是有盔甲的,根据《明会典》记载,老朱规定自洪武十一年起,全国的兵工厂每年都要给他生产一万三千四百六十五套盔甲,这个数据一直持续到景泰二年。
依照这个速度算下来,到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一共生产了二十多万副盔甲,加上之前明军就有的,就算扣除折旧,明军的披甲率还是不低的。
这些盔甲肯定是首先装备了为大明防御蒙古的八十万边防军,而作为朱楧的护卫亲军,他们的装备肯定是要比一般的卫所军还要豪华。
由于没有查到有关于明初藩王护卫军的披甲率的史料,因此笔者在这里杜撰一下朱楧的护卫军的披甲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如果有哪位大神查到了准确的数字,请一定给我留言,谢谢。
百分之五十的披甲率,再加上战车和盾牌的保护,以及地形的优势,使得明军对哈密骑兵用角弓射出的箭矢的防御力大大增强。哈密骑兵一排箭射下来,并没有对明军造成多大的伤亡。
反观他们,骑马爬坡本来就十分不便,使骑兵的速度大大降低,再加上暴露在野外,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使他们不得不以血肉之躯硬顶明军的火器和弓箭,在如此近距离的情况下,明军的火铳手也能对他们造成很强的杀伤力,因此哈密骑兵的伤亡率陡然增加。
安克帖木儿十分不甘心,依然挥舞着大刀督促着骑兵猛冲,势要以雷霆万钧之势图破明军的阵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