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狱卒的智慧
随后扭头就走,却听地“哐当”一声,周王朱橚将这些饭菜全都打倒了,口中不住的叫骂道:“这他妈是人吃的饭吗?本王家里的牲口吃的都比这好,你们去给本王弄山珍海味过来,快去!”
那名狱卒也是年轻气盛,并且早就听说他们这些藩王在地方上多行不法,为非作歹,今天被皇帝惩罚了,真可谓是报应,现在又听他来到了大理寺还一口一个本王,还那么多要求,当即动了怒气,冷冷地说道:“我说王爷,我们吃的就是这种饭菜,大理寺已经没有比这更好的饭了。这还是看着你是王爷的份上特意给你准备的,你要是嫌难吃我也没办法,那就只能饿着了。”
说罢,转身就走。周王朱橚的肺都要被气炸了,他平日里养尊处优,为非作歹惯了,哪里受过这种鸟气,登时怒火攻心,目眦欲裂,大声喝骂道:“你个婊子养的王八羔子,你他妈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居然敢跟本王这么说话,等本王出去,一定扒你的皮,抽你的筋!”
那名狱卒冷哼一声,转身就走没有理睬他,转而来到了专供狱卒吃饭的地方,这里先前就有三个人,加上他一共四个,正好围了一桌,好酒好菜的吃了起来。
然而那位王爷的骂声还没有消失,他显然是气坏了,骂的声嘶力竭,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把这名狱卒的祖宗八代全都问候了一遍。
那名狱卒到底是年轻,经他这么一骂,实在是忍不住了,霍地一声从凳子上站起来,抄起家伙就往里面走,嘴里也骂骂咧咧地说道:“还真他妈邪了门了,从来没有人敢在这里撒野,我倒要看看这凤子龙孙的皮肉是什么做的?到底硬不硬?”
刚走两步,突然听到身后一个浑厚有力的声音喝道:“回来!你给老子坐下!”
说话的是这几个狱卒中年纪最大的人,大概四十多岁,一脸大胡子,看着十分凶悍。那名年轻的狱卒显然很害怕这个人,立即收住了脚步,但是还是十分委屈地说道:“师父,不是我不听你的话,你看他那副德行,骂成那样谁受得了?”
那名中年狱卒还是不依不饶地虎着脸喝道:“让你坐下你就坐下,老子这是在救你的命,你知道吗?他骂两句怎么了?你身上能少块肉吗?人活在世上,谁还能不挨几句骂呢?”
那名年轻的狱卒满脸的不情愿,但还是不敢违背自己的师父的命令,嘟着嘴,满脸委屈地坐了下来。
那名中年狱卒给他倒了一碗酒,然后谆谆教导道:“有句话叫疏不间亲,你听说过吗?他们几个人闹得再凶,那也是人家老朱家的家事,跟你没有半点屁关系?你去瞎掺合什么?你就算把里面那位爷打一顿皇帝就会念你的情,给你升官了?别做梦了,那可是人家的亲叔叔?你算哪根葱?皇帝能记住你姓甚名谁?”
那名年轻的狱卒还是不服气,道:“他这么口无遮拦的骂咱们,咱们就这么忍着?那岂不是太窝囊了?”
“窝囊什么窝囊?窝囊什么窝囊?”那名中年狱卒气得将手上的筷子扔到了那名年轻狱卒的头上,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骂道:“人家可是凤子龙孙,这辈子骂过的人少吗?你是没听说过还是咋地?当年先帝在位的时候,就算是朝廷派去的大官,这些藩王们也照样肆意辱骂,骂骂你怎么了?一般人想挨骂还够不着呢?我可告诉你,这个世界上的事都是说不准的,你别看他现在得罪了皇帝落难了,但人家到底是凤子龙孙,说不定哪天就和皇帝和好了,重新出去做藩王。你今天要是打了他,他能不记恨你吗?到时候出去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整死你你知道吗?”
“不管皇帝也好,藩王也罢。这些人对咱们来说都是高高在上的神仙,他们神仙打架,关你屁事?你这个无名小卒,不管帮了谁,人家都不会记住你,相反不管你得罪了谁,人家都会把你记得死死的,说你狗仗人势,落井下石。这些个神仙随便出口气,都能让你死十次,你说你参合他们的事情干什么?”
“所以说,你就听你师傅的,收起你的骄傲之心,平息你自己的怒火,该怎样喝酒就怎样喝酒,该怎样当差就怎样当差。到时候,不管他们谁输输赢,你都立于不败之地,反正不管谁当皇帝,他总是需要当差的不是?”
这名年轻的狱卒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道:“师父,我懂了。多谢师父指点,这才使得我免于灾祸。”
“懂了就好,懂了就好。来来来,咱们继续喝,里面那位爷咱们也别得罪,等他气消了,再给他买点好吃的送进去。”那名中年狱卒见徒弟开了窍,十分得意地抿嘴一笑,继续招呼着手下吃肉喝酒。
这个狱卒的心态是靖难之役时,建文帝这边的将领的普遍心态,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抱着事不关己,谁也不愿意得罪的态度去打仗,再加上建文帝继位之后,一味地提高文臣的地位,压制武将的地位,导致了许多武将纷纷对他不满,打仗的时候就出工不出力,只是站在后面吆喝,并不真打,甚至有的人就直接投降了朱棣。
典型的代表就是武定侯郭英,这位仁兄也算是个悍将了,当年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大小经历七十余战,总计擒斩人马壹拾柒万多人,身被七十余创,这才封了个侯爵,然而靖难之役时,朱允炆派他去打朱棣,他却是无功而返,水准突然降低这么多,不得不令人怀疑。
朱元璋一生雄才大略,屌丝逆袭很是了不起,其实他也就两点:第一是最大限制的控制住所有的资源来对抗强敌,第二就是任用那些给他卖命干活的人,并且制定了高额的赏赐和严厉的刑罚来威逼利诱手下的将士们给他出死力,榨干他们的每一滴价值,这才有了大明朝。
朱元璋不相信一个人可以改变历史,更加轻视那些所谓的文臣谋士的作用,对方又不是没长脑子的傻瓜,你随便唱一出空城计就可以把人吓跑?随便来个诱敌深入人家就会上当?要是这样就能得天下,那天下也太便宜了。
他所喜欢的是那种卖命干活的实在人,只要你肯出力,笨一点儿没关系,笨一点儿就多干一会儿,总能将活干完,但你就算再聪明,干活偷奸耍滑,出工不出力,那也是干不完的。从这一点上来看,朱元璋和一个地主老财并没有多大区别。
历史书上记载的朱元璋打天下可谓是一路平推,基本上就是开挂的节奏,其实我们只要用脑袋想一下就会知道,肯定没有那么容易,前面说的郭英,那么大的官,还是朱元璋的小舅子,尚且受了七十多处伤,可见当年的大战有多么艰难了。只是这些大战没有被史书记载下来罢了,文人写的史书当然要突出他们的作用,所以他们只会记载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这种靠着一定的运气和文人谋士的智慧投机取巧而取胜的战例。而这样的战例又是很少的,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开挂的朱元璋,和一个不知道为什么被奉为神人的刘伯温,而没有看到在他的背后呕心沥血地给他筹集粮草,编练军队的李善长;更加没有看到在战场上为他浴血拼杀,血染疆场的大小将校,这些人都被他们一笔带过。
朱允炆继承了朱元璋的皇位,但是朱元璋的手段他却是一点都没有继承,他偏信儒家那一套害人的鸡汤,讲究虚无缥缈的德政,首先盲目削藩得罪了所有的藩王,丧失了帝国的一大部分资源,导致本来可以围殴朱棣的局面,变成了他和朱棣单挑。
但即便是这样,他也未必会输,因为他是皇帝,占据着大统之位,手里的兵马也是很多的,可是他继位之后重用那群只会耍嘴皮子的文官,而轻视为他卖命干活的武将,导致这些人不想给他干活,很多人都出工不出力,甚至是直接投降燕王,使得朱棣越打越强,他这边却是败多胜少。
最后,再加上被他一直虐待的太监的告密,使得他终于丢掉了天下。
话说周王朱橚在昏暗的牢房里骂了老半天,终于没有力气了,无力坐在了墙脚里,想起了之前的种种奢侈腐败的生活,在看看现在这昏暗的牢房,人生的境遇竟然真的可以有云泥之别,想到这一层竟不自觉地呜呜地哭了起来。
片刻之后,又放声大叫道:“允炆,允炆。你真的要这么对我吗?我可是你的亲叔叔啊!”
“我要面圣,我要面圣。这里面一定有误会,允炆是个乖孩子,怎么可能会这么对我!”
对着牢房叫骂了半天,始终不见一个人影过来,他这才接受现实,明白自己是彻彻底底地被他这个大侄子抛弃了,从此之后,他怕是要与皇家无缘了,只能做一个人人都可以欺辱的贩夫走卒了,一念至此,不觉悲从中来,一个几十岁的大老男人竟然哇哇地大哭起来,边哭边大声地叫道:“允炆,允炆!你当真这么狠心吗?我可是你的亲叔叔啊,一家人有什么话不可以说?有什么疙瘩不可以解开?非要如此不可吗?”
“你小时候,我可是抱过你,亲过你的啊。你还记不记得,我和你五婶子每次从开封进京城看望你爹的时候,都不忘给你和允熥买不少好玩意儿,那时候你还小,对这些小玩意儿可喜欢了,你都忘了吗?都忘了吗?都忘了……呜呜呜。”
监狱外面的那四个狱卒听他说得如此悲凉,都不由得停下了酒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何必如此呢?
几天之后,朱允炆颁下圣旨,将周王朱橚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这件事在当时的天下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毕竟是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藩王被一撸到底,成了光头百姓,这件事不管谁都谁错,都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成了人们茶前饭后的最大谈资。
对于周王被废这件事,社会上普遍存在两种看法,一种普通百姓的看法,他们对于这种事是拍手称快,周王以及其他藩王的种种不法行为早就传遍了整个大明朝,他们对于当朝皇帝这种大义灭亲的举动十分称赞,个别不地道的竟然放鞭炮庆祝。由此可见,朱元璋的这些个儿子们在地方上有多么嚣张跋扈,为非作歹,对地方上的危害有多大。
据说之前晋王朱棡路过一个小村子的时候,竟然仅仅是因为心情不好而将这个村子里的二百多人全部杀死,为此,他也只是受到了朱元璋的一点点训斥。
摊上这么个藩王管着自己,换成是谁也吃不下,睡不着啊,现在朝廷开始收拾他们了,这些深受其害的老百姓们又怎么会不拍手称快呢?
只可惜的是,他们对将来的战局走向起不到任何帮助。
另一种就是诸位王爷们的看法,他们的看法也分为两类,一类是认为周王之所以被废完全是他自己的原因,一方面他是燕王的同母弟,跟早有异志的燕王早就串通一气,再加上他也不老实,这才被皇帝拿掉,属于个类事件。
另一类则是阴谋论者,认为朝廷要对藩王下手了,朱允炆早就对他们这些手握重兵的叔叔们颇为忌惮,这次终于要拿他们开刀了。
总而言之,此时的藩王还在为朱允炆的目的猜测不休,并没有完全对朝廷绝望,他们当中还是有不少人是对朝廷心存幻想的。
北平的燕王府内,燕王第一时间知道了周王朱橚被抓的消息,老朱废除锦衣卫之后,原本安插在大明朝各地的锦衣卫无处可去,一些有远虑的王爷就开始花钱养着他们,朱楧是这样,朱棣也是这样。
他通过自己安插在京城的耳目,虽然远在北平,但还是比其他人先得到了这个消息,知道之后,整日整夜都坐立不安。
那名狱卒也是年轻气盛,并且早就听说他们这些藩王在地方上多行不法,为非作歹,今天被皇帝惩罚了,真可谓是报应,现在又听他来到了大理寺还一口一个本王,还那么多要求,当即动了怒气,冷冷地说道:“我说王爷,我们吃的就是这种饭菜,大理寺已经没有比这更好的饭了。这还是看着你是王爷的份上特意给你准备的,你要是嫌难吃我也没办法,那就只能饿着了。”
说罢,转身就走。周王朱橚的肺都要被气炸了,他平日里养尊处优,为非作歹惯了,哪里受过这种鸟气,登时怒火攻心,目眦欲裂,大声喝骂道:“你个婊子养的王八羔子,你他妈是不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居然敢跟本王这么说话,等本王出去,一定扒你的皮,抽你的筋!”
那名狱卒冷哼一声,转身就走没有理睬他,转而来到了专供狱卒吃饭的地方,这里先前就有三个人,加上他一共四个,正好围了一桌,好酒好菜的吃了起来。
然而那位王爷的骂声还没有消失,他显然是气坏了,骂的声嘶力竭,要多难听就有多难听,把这名狱卒的祖宗八代全都问候了一遍。
那名狱卒到底是年轻,经他这么一骂,实在是忍不住了,霍地一声从凳子上站起来,抄起家伙就往里面走,嘴里也骂骂咧咧地说道:“还真他妈邪了门了,从来没有人敢在这里撒野,我倒要看看这凤子龙孙的皮肉是什么做的?到底硬不硬?”
刚走两步,突然听到身后一个浑厚有力的声音喝道:“回来!你给老子坐下!”
说话的是这几个狱卒中年纪最大的人,大概四十多岁,一脸大胡子,看着十分凶悍。那名年轻的狱卒显然很害怕这个人,立即收住了脚步,但是还是十分委屈地说道:“师父,不是我不听你的话,你看他那副德行,骂成那样谁受得了?”
那名中年狱卒还是不依不饶地虎着脸喝道:“让你坐下你就坐下,老子这是在救你的命,你知道吗?他骂两句怎么了?你身上能少块肉吗?人活在世上,谁还能不挨几句骂呢?”
那名年轻的狱卒满脸的不情愿,但还是不敢违背自己的师父的命令,嘟着嘴,满脸委屈地坐了下来。
那名中年狱卒给他倒了一碗酒,然后谆谆教导道:“有句话叫疏不间亲,你听说过吗?他们几个人闹得再凶,那也是人家老朱家的家事,跟你没有半点屁关系?你去瞎掺合什么?你就算把里面那位爷打一顿皇帝就会念你的情,给你升官了?别做梦了,那可是人家的亲叔叔?你算哪根葱?皇帝能记住你姓甚名谁?”
那名年轻的狱卒还是不服气,道:“他这么口无遮拦的骂咱们,咱们就这么忍着?那岂不是太窝囊了?”
“窝囊什么窝囊?窝囊什么窝囊?”那名中年狱卒气得将手上的筷子扔到了那名年轻狱卒的头上,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骂道:“人家可是凤子龙孙,这辈子骂过的人少吗?你是没听说过还是咋地?当年先帝在位的时候,就算是朝廷派去的大官,这些藩王们也照样肆意辱骂,骂骂你怎么了?一般人想挨骂还够不着呢?我可告诉你,这个世界上的事都是说不准的,你别看他现在得罪了皇帝落难了,但人家到底是凤子龙孙,说不定哪天就和皇帝和好了,重新出去做藩王。你今天要是打了他,他能不记恨你吗?到时候出去随便找个理由就可以整死你你知道吗?”
“不管皇帝也好,藩王也罢。这些人对咱们来说都是高高在上的神仙,他们神仙打架,关你屁事?你这个无名小卒,不管帮了谁,人家都不会记住你,相反不管你得罪了谁,人家都会把你记得死死的,说你狗仗人势,落井下石。这些个神仙随便出口气,都能让你死十次,你说你参合他们的事情干什么?”
“所以说,你就听你师傅的,收起你的骄傲之心,平息你自己的怒火,该怎样喝酒就怎样喝酒,该怎样当差就怎样当差。到时候,不管他们谁输输赢,你都立于不败之地,反正不管谁当皇帝,他总是需要当差的不是?”
这名年轻的狱卒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道:“师父,我懂了。多谢师父指点,这才使得我免于灾祸。”
“懂了就好,懂了就好。来来来,咱们继续喝,里面那位爷咱们也别得罪,等他气消了,再给他买点好吃的送进去。”那名中年狱卒见徒弟开了窍,十分得意地抿嘴一笑,继续招呼着手下吃肉喝酒。
这个狱卒的心态是靖难之役时,建文帝这边的将领的普遍心态,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抱着事不关己,谁也不愿意得罪的态度去打仗,再加上建文帝继位之后,一味地提高文臣的地位,压制武将的地位,导致了许多武将纷纷对他不满,打仗的时候就出工不出力,只是站在后面吆喝,并不真打,甚至有的人就直接投降了朱棣。
典型的代表就是武定侯郭英,这位仁兄也算是个悍将了,当年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时候大小经历七十余战,总计擒斩人马壹拾柒万多人,身被七十余创,这才封了个侯爵,然而靖难之役时,朱允炆派他去打朱棣,他却是无功而返,水准突然降低这么多,不得不令人怀疑。
朱元璋一生雄才大略,屌丝逆袭很是了不起,其实他也就两点:第一是最大限制的控制住所有的资源来对抗强敌,第二就是任用那些给他卖命干活的人,并且制定了高额的赏赐和严厉的刑罚来威逼利诱手下的将士们给他出死力,榨干他们的每一滴价值,这才有了大明朝。
朱元璋不相信一个人可以改变历史,更加轻视那些所谓的文臣谋士的作用,对方又不是没长脑子的傻瓜,你随便唱一出空城计就可以把人吓跑?随便来个诱敌深入人家就会上当?要是这样就能得天下,那天下也太便宜了。
他所喜欢的是那种卖命干活的实在人,只要你肯出力,笨一点儿没关系,笨一点儿就多干一会儿,总能将活干完,但你就算再聪明,干活偷奸耍滑,出工不出力,那也是干不完的。从这一点上来看,朱元璋和一个地主老财并没有多大区别。
历史书上记载的朱元璋打天下可谓是一路平推,基本上就是开挂的节奏,其实我们只要用脑袋想一下就会知道,肯定没有那么容易,前面说的郭英,那么大的官,还是朱元璋的小舅子,尚且受了七十多处伤,可见当年的大战有多么艰难了。只是这些大战没有被史书记载下来罢了,文人写的史书当然要突出他们的作用,所以他们只会记载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这种靠着一定的运气和文人谋士的智慧投机取巧而取胜的战例。而这样的战例又是很少的,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开挂的朱元璋,和一个不知道为什么被奉为神人的刘伯温,而没有看到在他的背后呕心沥血地给他筹集粮草,编练军队的李善长;更加没有看到在战场上为他浴血拼杀,血染疆场的大小将校,这些人都被他们一笔带过。
朱允炆继承了朱元璋的皇位,但是朱元璋的手段他却是一点都没有继承,他偏信儒家那一套害人的鸡汤,讲究虚无缥缈的德政,首先盲目削藩得罪了所有的藩王,丧失了帝国的一大部分资源,导致本来可以围殴朱棣的局面,变成了他和朱棣单挑。
但即便是这样,他也未必会输,因为他是皇帝,占据着大统之位,手里的兵马也是很多的,可是他继位之后重用那群只会耍嘴皮子的文官,而轻视为他卖命干活的武将,导致这些人不想给他干活,很多人都出工不出力,甚至是直接投降燕王,使得朱棣越打越强,他这边却是败多胜少。
最后,再加上被他一直虐待的太监的告密,使得他终于丢掉了天下。
话说周王朱橚在昏暗的牢房里骂了老半天,终于没有力气了,无力坐在了墙脚里,想起了之前的种种奢侈腐败的生活,在看看现在这昏暗的牢房,人生的境遇竟然真的可以有云泥之别,想到这一层竟不自觉地呜呜地哭了起来。
片刻之后,又放声大叫道:“允炆,允炆。你真的要这么对我吗?我可是你的亲叔叔啊!”
“我要面圣,我要面圣。这里面一定有误会,允炆是个乖孩子,怎么可能会这么对我!”
对着牢房叫骂了半天,始终不见一个人影过来,他这才接受现实,明白自己是彻彻底底地被他这个大侄子抛弃了,从此之后,他怕是要与皇家无缘了,只能做一个人人都可以欺辱的贩夫走卒了,一念至此,不觉悲从中来,一个几十岁的大老男人竟然哇哇地大哭起来,边哭边大声地叫道:“允炆,允炆!你当真这么狠心吗?我可是你的亲叔叔啊,一家人有什么话不可以说?有什么疙瘩不可以解开?非要如此不可吗?”
“你小时候,我可是抱过你,亲过你的啊。你还记不记得,我和你五婶子每次从开封进京城看望你爹的时候,都不忘给你和允熥买不少好玩意儿,那时候你还小,对这些小玩意儿可喜欢了,你都忘了吗?都忘了吗?都忘了……呜呜呜。”
监狱外面的那四个狱卒听他说得如此悲凉,都不由得停下了酒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何必如此呢?
几天之后,朱允炆颁下圣旨,将周王朱橚废为庶人,迁往云南蒙化,这件事在当时的天下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毕竟是一个曾经叱咤风云的藩王被一撸到底,成了光头百姓,这件事不管谁都谁错,都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关注,成了人们茶前饭后的最大谈资。
对于周王被废这件事,社会上普遍存在两种看法,一种普通百姓的看法,他们对于这种事是拍手称快,周王以及其他藩王的种种不法行为早就传遍了整个大明朝,他们对于当朝皇帝这种大义灭亲的举动十分称赞,个别不地道的竟然放鞭炮庆祝。由此可见,朱元璋的这些个儿子们在地方上有多么嚣张跋扈,为非作歹,对地方上的危害有多大。
据说之前晋王朱棡路过一个小村子的时候,竟然仅仅是因为心情不好而将这个村子里的二百多人全部杀死,为此,他也只是受到了朱元璋的一点点训斥。
摊上这么个藩王管着自己,换成是谁也吃不下,睡不着啊,现在朝廷开始收拾他们了,这些深受其害的老百姓们又怎么会不拍手称快呢?
只可惜的是,他们对将来的战局走向起不到任何帮助。
另一种就是诸位王爷们的看法,他们的看法也分为两类,一类是认为周王之所以被废完全是他自己的原因,一方面他是燕王的同母弟,跟早有异志的燕王早就串通一气,再加上他也不老实,这才被皇帝拿掉,属于个类事件。
另一类则是阴谋论者,认为朝廷要对藩王下手了,朱允炆早就对他们这些手握重兵的叔叔们颇为忌惮,这次终于要拿他们开刀了。
总而言之,此时的藩王还在为朱允炆的目的猜测不休,并没有完全对朝廷绝望,他们当中还是有不少人是对朝廷心存幻想的。
北平的燕王府内,燕王第一时间知道了周王朱橚被抓的消息,老朱废除锦衣卫之后,原本安插在大明朝各地的锦衣卫无处可去,一些有远虑的王爷就开始花钱养着他们,朱楧是这样,朱棣也是这样。
他通过自己安插在京城的耳目,虽然远在北平,但还是比其他人先得到了这个消息,知道之后,整日整夜都坐立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