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新城
“主公,鞠义来迟,还请主公恕罪!”
看着这个跪在自己面前的汉子,苏辰心中大慰,心说这一次出行总算没有白费功夫,虽然能够招募到鞠义,典韦,闫忠三人都是英雄楼的关系,但不管怎么说,基本的班底是有了,尤其是闫忠的加入,代表着苏辰集团终于有了一个拿得出手的谋士。
“鞠壮士快快请起,既然都是一家人了,这些俗礼不要也罢,不知鞠壮士表字为何?也方便你我称呼。”
说到表字,鞠义似乎有些迟疑,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似乎都没有记载过鞠义的表字,鞠义出身遍地,虽说不上时书香世家,但到底也是名镇一方的大家族,不可能没有取表字。
可出乎他的预料,鞠义似乎对此有什么难言之影,只听他说道:“过去的终究过去了,自鞠义投靠主公之日起,心中再无二主,犹如生父,请主公为鞠义赐字。”
“嗯!”他没有深究别人的过去,沉思半晌,说道:“不如表字先登如何?先登者,每临战事,希望先登能够身先士卒,为三军表率,是以取字先登。”
“先登?”鞠义喃喃地念叨几声这个表字,欣喜地答道:“多谢主公赐字,鞠义誓不负主公期望,以这五尺之躯,回报主公大恩。”
“好,好,好!”
众人还未启程,典韦又追上了队伍,他手里拿着一封王越的书信,没有二话,径直接过了苏辰的护卫之责,成为了亲卫队统领,这也是师父王越的意思,他如今功力未成,有典韦这个超级保镖在身边保护,以后去哪里就放心多了。
和关羽徐晃不同,典韦沉默寡言,属于那种勇将,尤其适合冲锋陷阵,或者护卫主帅,至于练兵统兵,确实有些难为他,毕竟以他的性格,带领几百护卫还好,若真是统帅成千上万的士兵,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对于典韦,苏辰也有他的考量,他素来主张因材施用,目睹了典韦的实力,他决定暂时让他组建一支精锐的卫队,主要招募游侠儿,仿照历史上曹操的卫队,取名虎卫,千人左右,主要依靠英雄楼的游侠为班底,再整个大汉招募游侠,并辅以家族勇猛壮士,组建一支真正的卫队。
至于徐晃,关羽,鞠义,都是可以坐镇一方的大将,将会负责统帅他麾下的其它军队。
回到九原后,他就将移民的事情交给了闫忠去处理,让他有任何需要都可以去找五原商会和五原郡太守郭文,至于他自己,则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军队的训练之中。
首先,他准备从苏寔当初招募的士兵中,选出一万,交由关羽统帅,这一万军队全是骑兵,是将来他手中的王牌力量,他准备花重金打造这一支骑兵军队,今后负责断粮道,劫营,夜袭,骚扰敌后等等,作为轻骑兵使用,取名为“云影”。
其次,他准备选出三万步兵,组建刀斧营,弓箭营,长矛营三营将士,每营一万人,由徐晃负责训练并担任统帅,取名为“背嵬”。
背嵬,嵬,山高大的样子。诗经唱: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一说是大将帐前的骁勇人。一说嵬本指酒瓶,将帅的酒瓶必亲信拿,故喻为亲信。
《云麓漫钞》记载:“韩、岳兵尤精,常时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一入背嵬,诸军统制而下,与之亢礼,犒赏异常,勇健无比,凡有坚敌,遣背嵬军,无有不破者。”
苏辰对这三军队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作为今后的五军中军的设想,这中军显得尤为重要。
至于鞠义,苏辰则是让他在俘虏的鲜卑士兵和投降的各族士兵中挑选勇猛之士一万,逐渐淘汰,最后只需要留下千人即可,这千人便是他心目中的先登死士,先登死士乃是重步兵,每遇战事,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无往不利。
前军千人重骑兵,中军三万精锐步兵,后军则是一万轻骑兵,至于六健将,依旧负责训练狼骑,目前狼骑只有五百人,远远不够,他让六健将在汉人和鲜卑人乃至羌人乌桓人,匈奴人中挑选勇猛之士,用剩下的三年时间,必须训练出一千狼骑,个个都要有练皮境界的修为,这是他之前的设想,也只有六健将能够让他彻底放心。
魏续暂时统帅五队狼骑,其余五人各自领兵一百,并且负责训练出一百合格的将士,他特别下令让张辽进入狼骑的训练之中。
即使三军齐备,加上他的护卫在内也不到五万人,可想而知,他施行的事精兵之策,并贵在精不在多,尤其是当初攻破弹汉山一站让他彻底意识到,军队的多寡并不一定能决定战争的胜利,最后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最主要的力量,与其花大量的资金去组建数量巨大的军队,不如把这些资金用来训练真正的精锐。
至于剩下的士兵,除了充实五原商会的实力和维持正常的郡兵数量之外,全部用来屯田,为三年之后的打乱积蓄力量。
在闫忠操持移民的同时,军队的训练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开,苏辰亲自护送着第一批移民来到了宁城,宁城作为护乌桓校尉的治所,城池不小,而且这里的边贸比起九原来说还要繁华,可等他进入城中之后,入眼所见,却又令他忧心忡忡。
来到府衙,却有早就得到消息的一班属僚在此等候,他新官上任,只带了两只眼睛和一对耳朵,其余不发一言。整个治所给他的印象就是纪律涣散,军备松弛,别说管理乌桓人,恐怕就靠治所内的士兵,不被乌桓人欺负上门就不错了,由此可见,乌桓人在这里的实力很强,反倒是汉人被压了一头,这从街道上汉人的数量就能看出来,若他只是一个到此游览的士子,没准都以为自己到了什么异族的城市呢,诺大的一个宁城,竟然没有多少汉人,城中往来商贩大多都是乌桓人,匈奴人等等,这里真的是大汉的城市?
作为后世的他,可是深深知道群众基础对于官府统治的重要性,他要想真正在此地立足,势必会和乌桓人发生摩擦,此前他想将鲜卑老弱移民至此不过是为了充实治下人口,现在却不这么想了,让鲜卑人在这里生活,对于乌桓人来说是一个牵制,这里的民族情况越复杂,越有利于他的统治,若真的只有乌桓人,那才是一个大麻烦呢。
随他到此地的闫忠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两人讨论之后,闫忠进而说道:“主公,属下建议在宁城之北重新建立一座新城,这一座新城主要用来安置移民至此的鲜卑人和汉人,新城的建立除了可以牵制乌桓人意外,更可以带来足够的税赋,一举两得,还请主公决断。”
“建立新城?”这个提议让他眼前一亮,还别说这一步棋着实了得,建立一座新城,抛开沉重的枷锁,另起炉灶,未尝不是一条活路。
只不过想到一座新城建立需要的资金,他又有些迟疑,毕竟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动辄就是数十亿上百亿的资金,饶是苏家家财万贯,也是杯水车薪。
似乎是察觉到他的担忧,闫忠继续说道:“主公可是在担忧资金和人力?”
见苏辰点了点头,闫忠心中有数,回答道:“主公大可不必如此,资金的问题先不谈,只说人力,主公莫非忘了,几十万鲜卑老弱和俘虏可是现成的人力,主公是否想过,若是任由这些鲜卑人继续过着游牧的生活,那对于我们而言,没有任何好处,反而是养虎遗患,反之则不然,我们要想真正统治这些鲜卑人,就得移风易俗,改变他们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其中定居便是第一步。”
“嗯,有些道理,你继续说。”
得到他的肯定,闫忠继续补充道:“此外,要想真正让这些鲜卑人称为’汉人’,除了移风易俗之外,还必须要让他们用汉字,穿汉服,说汉话,让他们的后代接受汉人大儒的教育,如此一来,不出三代,鲜卑不亡而亡,汉人不战而胜,边地民族矛盾彻底瓦解,那些游牧的鲜卑人看到他们的同伴日子过好了,岂有不思慕的道理,所以这也是一个示范工程。”
苏辰听了闫忠的话,十分激动,赞道:“先生此言甚得我心,所谓圣人之教化莫过于此,只要我们改变了这些异族的生活方式,就是从根子上灭了他们的生存土壤,不知是鲜卑人,今后乌桓人,匈奴人,羌人等等,我们都可以以此办理,如此一来,大汉哪里还会有边乱一说呢,此举若是成功,先生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主公谬赞了。”得到他的认可,闫忠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继而神秘地说道:“至于主公担忧的资金,某有一策,可叫主公不费一丝一毫,便能凭空建起一座新城。”
“哦?竟有此等方法,先生快快请讲!”
看着这个跪在自己面前的汉子,苏辰心中大慰,心说这一次出行总算没有白费功夫,虽然能够招募到鞠义,典韦,闫忠三人都是英雄楼的关系,但不管怎么说,基本的班底是有了,尤其是闫忠的加入,代表着苏辰集团终于有了一个拿得出手的谋士。
“鞠壮士快快请起,既然都是一家人了,这些俗礼不要也罢,不知鞠壮士表字为何?也方便你我称呼。”
说到表字,鞠义似乎有些迟疑,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似乎都没有记载过鞠义的表字,鞠义出身遍地,虽说不上时书香世家,但到底也是名镇一方的大家族,不可能没有取表字。
可出乎他的预料,鞠义似乎对此有什么难言之影,只听他说道:“过去的终究过去了,自鞠义投靠主公之日起,心中再无二主,犹如生父,请主公为鞠义赐字。”
“嗯!”他没有深究别人的过去,沉思半晌,说道:“不如表字先登如何?先登者,每临战事,希望先登能够身先士卒,为三军表率,是以取字先登。”
“先登?”鞠义喃喃地念叨几声这个表字,欣喜地答道:“多谢主公赐字,鞠义誓不负主公期望,以这五尺之躯,回报主公大恩。”
“好,好,好!”
众人还未启程,典韦又追上了队伍,他手里拿着一封王越的书信,没有二话,径直接过了苏辰的护卫之责,成为了亲卫队统领,这也是师父王越的意思,他如今功力未成,有典韦这个超级保镖在身边保护,以后去哪里就放心多了。
和关羽徐晃不同,典韦沉默寡言,属于那种勇将,尤其适合冲锋陷阵,或者护卫主帅,至于练兵统兵,确实有些难为他,毕竟以他的性格,带领几百护卫还好,若真是统帅成千上万的士兵,就有些不合时宜了。
对于典韦,苏辰也有他的考量,他素来主张因材施用,目睹了典韦的实力,他决定暂时让他组建一支精锐的卫队,主要招募游侠儿,仿照历史上曹操的卫队,取名虎卫,千人左右,主要依靠英雄楼的游侠为班底,再整个大汉招募游侠,并辅以家族勇猛壮士,组建一支真正的卫队。
至于徐晃,关羽,鞠义,都是可以坐镇一方的大将,将会负责统帅他麾下的其它军队。
回到九原后,他就将移民的事情交给了闫忠去处理,让他有任何需要都可以去找五原商会和五原郡太守郭文,至于他自己,则是全身心地投入到军队的训练之中。
首先,他准备从苏寔当初招募的士兵中,选出一万,交由关羽统帅,这一万军队全是骑兵,是将来他手中的王牌力量,他准备花重金打造这一支骑兵军队,今后负责断粮道,劫营,夜袭,骚扰敌后等等,作为轻骑兵使用,取名为“云影”。
其次,他准备选出三万步兵,组建刀斧营,弓箭营,长矛营三营将士,每营一万人,由徐晃负责训练并担任统帅,取名为“背嵬”。
背嵬,嵬,山高大的样子。诗经唱:习习谷风,维山崔嵬。无草不死,无木不萎。一说是大将帐前的骁勇人。一说嵬本指酒瓶,将帅的酒瓶必亲信拿,故喻为亲信。
《云麓漫钞》记载:“韩、岳兵尤精,常时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一入背嵬,诸军统制而下,与之亢礼,犒赏异常,勇健无比,凡有坚敌,遣背嵬军,无有不破者。”
苏辰对这三军队给予了很高的期望,作为今后的五军中军的设想,这中军显得尤为重要。
至于鞠义,苏辰则是让他在俘虏的鲜卑士兵和投降的各族士兵中挑选勇猛之士一万,逐渐淘汰,最后只需要留下千人即可,这千人便是他心目中的先登死士,先登死士乃是重步兵,每遇战事,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无往不利。
前军千人重骑兵,中军三万精锐步兵,后军则是一万轻骑兵,至于六健将,依旧负责训练狼骑,目前狼骑只有五百人,远远不够,他让六健将在汉人和鲜卑人乃至羌人乌桓人,匈奴人中挑选勇猛之士,用剩下的三年时间,必须训练出一千狼骑,个个都要有练皮境界的修为,这是他之前的设想,也只有六健将能够让他彻底放心。
魏续暂时统帅五队狼骑,其余五人各自领兵一百,并且负责训练出一百合格的将士,他特别下令让张辽进入狼骑的训练之中。
即使三军齐备,加上他的护卫在内也不到五万人,可想而知,他施行的事精兵之策,并贵在精不在多,尤其是当初攻破弹汉山一站让他彻底意识到,军队的多寡并不一定能决定战争的胜利,最后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最主要的力量,与其花大量的资金去组建数量巨大的军队,不如把这些资金用来训练真正的精锐。
至于剩下的士兵,除了充实五原商会的实力和维持正常的郡兵数量之外,全部用来屯田,为三年之后的打乱积蓄力量。
在闫忠操持移民的同时,军队的训练工作也如火如荼地展开,苏辰亲自护送着第一批移民来到了宁城,宁城作为护乌桓校尉的治所,城池不小,而且这里的边贸比起九原来说还要繁华,可等他进入城中之后,入眼所见,却又令他忧心忡忡。
来到府衙,却有早就得到消息的一班属僚在此等候,他新官上任,只带了两只眼睛和一对耳朵,其余不发一言。整个治所给他的印象就是纪律涣散,军备松弛,别说管理乌桓人,恐怕就靠治所内的士兵,不被乌桓人欺负上门就不错了,由此可见,乌桓人在这里的实力很强,反倒是汉人被压了一头,这从街道上汉人的数量就能看出来,若他只是一个到此游览的士子,没准都以为自己到了什么异族的城市呢,诺大的一个宁城,竟然没有多少汉人,城中往来商贩大多都是乌桓人,匈奴人等等,这里真的是大汉的城市?
作为后世的他,可是深深知道群众基础对于官府统治的重要性,他要想真正在此地立足,势必会和乌桓人发生摩擦,此前他想将鲜卑老弱移民至此不过是为了充实治下人口,现在却不这么想了,让鲜卑人在这里生活,对于乌桓人来说是一个牵制,这里的民族情况越复杂,越有利于他的统治,若真的只有乌桓人,那才是一个大麻烦呢。
随他到此地的闫忠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两人讨论之后,闫忠进而说道:“主公,属下建议在宁城之北重新建立一座新城,这一座新城主要用来安置移民至此的鲜卑人和汉人,新城的建立除了可以牵制乌桓人意外,更可以带来足够的税赋,一举两得,还请主公决断。”
“建立新城?”这个提议让他眼前一亮,还别说这一步棋着实了得,建立一座新城,抛开沉重的枷锁,另起炉灶,未尝不是一条活路。
只不过想到一座新城建立需要的资金,他又有些迟疑,毕竟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动辄就是数十亿上百亿的资金,饶是苏家家财万贯,也是杯水车薪。
似乎是察觉到他的担忧,闫忠继续说道:“主公可是在担忧资金和人力?”
见苏辰点了点头,闫忠心中有数,回答道:“主公大可不必如此,资金的问题先不谈,只说人力,主公莫非忘了,几十万鲜卑老弱和俘虏可是现成的人力,主公是否想过,若是任由这些鲜卑人继续过着游牧的生活,那对于我们而言,没有任何好处,反而是养虎遗患,反之则不然,我们要想真正统治这些鲜卑人,就得移风易俗,改变他们祖祖辈辈的生活方式,其中定居便是第一步。”
“嗯,有些道理,你继续说。”
得到他的肯定,闫忠继续补充道:“此外,要想真正让这些鲜卑人称为’汉人’,除了移风易俗之外,还必须要让他们用汉字,穿汉服,说汉话,让他们的后代接受汉人大儒的教育,如此一来,不出三代,鲜卑不亡而亡,汉人不战而胜,边地民族矛盾彻底瓦解,那些游牧的鲜卑人看到他们的同伴日子过好了,岂有不思慕的道理,所以这也是一个示范工程。”
苏辰听了闫忠的话,十分激动,赞道:“先生此言甚得我心,所谓圣人之教化莫过于此,只要我们改变了这些异族的生活方式,就是从根子上灭了他们的生存土壤,不知是鲜卑人,今后乌桓人,匈奴人,羌人等等,我们都可以以此办理,如此一来,大汉哪里还会有边乱一说呢,此举若是成功,先生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主公谬赞了。”得到他的认可,闫忠脸上也露出了笑容,继而神秘地说道:“至于主公担忧的资金,某有一策,可叫主公不费一丝一毫,便能凭空建起一座新城。”
“哦?竟有此等方法,先生快快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