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1006苏联后方
就在德国的工厂内,为前线加班加点的生产武器装备的时候,在苏联的腹地车里雅宾斯克,疲倦的工人同样在加班加点的为自己的国家军队添砖加瓦。不过他们的工作环境和德国那边可没法相比,毕竟他们的国家正在挨打,而德国军队却在境外作战。
如果德国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不用运输,直接可以到达前线的话,那么可能苏联已经输掉了这场至关重要的战争。幸运的是他们那坑爹的交通环境还有基础建设挽救了国家,战争打到现在,德军因为资源和运输停止进攻的时间,似乎比因为苏军阻击停下来的还要多。
有的时候,地大物博也是一种优势,是德国这种地域强国永远羡慕不来的。钢铁还有石油,苏联一直到现在都可以自给自足,虽然巴库油田已经被切断了供应,可是储备的燃油依旧可以让苏联人放心大胆的制造自己的坦克。
唯独让苏联指挥官们诟病的,就是斯大林坦克的产量,还有t-34坦克在性能上的逐渐平凡了。早期的军队内部为了加速生产,t-34坦克都是采用比较简单数量也多的76毫米口径炮,可是实战中这种火炮的威力及其有限,所以t-34坦克也在实战中分配给斯大林坦克,用作协同作战的炮灰使用。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中,作为设计成功的t-34坦克被太过神话了,大多数时候这种坦克都是在欺负德军步兵,它们之所以在战争中表现优秀,原因其实就是德国装甲部队的太过稀少了。
这些坦克拥有强大的续航能力,所以可以撕开德军的防线然后快速的迂回包抄——尽管在进攻的过程中,经常遭到德军精锐装甲部队的迎头痛击,可是千百次的尝试即便是失败了也并不要紧,因为他们只要成功一次就足以让德军防线崩溃了。
典型的苏联打法就是用t-34坦克撕扯德军步兵防线,然后突破迂回……如果被德国装甲部队顶回来,那就换个地方继续尝试。只要突破迂回的时候成功一次,接下来就是利用t-34坦克的续航能力,包围德军步兵,歼灭其有生力量。
不过,在目前的战局中,德国装甲部队的力量太过庞大了,庞大到已经在拖累德国宝贵的原油储备的程度了,那么廉价的t-34坦克也就不足为患了。
与另一个时空中德军步兵不同,现在的德国步兵集群拥有大量独立的反坦克营和突击炮营,这些步兵装甲营平时的作用是支援步兵进攻,防御的时候却被当成自行反坦克炮来使用——这些武器给苏联的坦克造成了大量的杀伤,也让德国步兵的阵地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只要拖延上几十分钟,附近的德国装甲部队就会赶到,大量精锐的豹式虎式虎王坦克会从两翼切入并且歼灭试图突破德军阵地的苏军——于是交换变得让苏联人难以承受:德军用少量廉价的豹式底盘的突击炮,换掉了苏联大量的新式t-34坦克。
而在阿卡多的一个统计部门提供的资料中显示,德军每损失1辆突击炮,苏军就要损失2到3辆t-34或者kv-1坦克。而按照建造工时和产能来换算,一辆突击炮只大约等于一辆t-34坦克。
于是一个让所有苏联高层恐慌的事情终于摆在了他们的台面上,这个问题另一个时空中的德军指挥官们也同样面对过:对方的装甲力量越打越多!而且越打质量越高,性能越好!
所以自然而然的,苏联人也在想办法,去解决前线部队遇到的各种难题,比方说为步兵部队大规模的配给大口径的反坦克枪,比方说加固斯大林坦克的护甲,变成更结实但是速度更慢的斯大林2型坦克。
事实证明了并非只有德国人拥有庞大的脑洞,危机来临之后,苏联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也有自己异想天开的发明创造:他们加固斯大林坦克,并且将履带加宽,使用更低矮的炮塔,创造出了斯大林4型坦克。只不过这种坦克目前还在图纸上,根本不能立即生产。
同时诞生的还有苏联的火箭防空歼击机,一款仿制德军腓特烈火箭炮的武器,改良的一种类似mp-44突击步枪的单兵枪械,装备更新发动机的伊尔2型攻击机等等,可惜因为工业能力趋于崩溃,这些完全可以让后世称为经典的武器,大多数都没有真正投产。
可是加固了护甲,完全用于防御的斯大林2型坦克,却实实在在可以直接投产。苏联工业部门拼了命的开始生产类似德国突击炮的固定炮塔坦克,用来担任前线的反坦克武器。没有炮塔的斯大林坦克被命名为su-122型歼击车,而没有炮塔的t-34坦克被命名为su-76型歼击车。
显而易见的是,这些武器都是按主炮口径命名的,虽然它们被简化了很多东西,可是依旧受到了前线部队的欢迎。当然它们也受到了后方工人的欢迎——监督部门只要求生产多少辆斯大林坦克或者多少辆t-34,可是他们不过问究竟是什么样的坦克。
第一批300辆su-122和su-76被送到了前线,试图稳住濒临崩溃的伏尔加河防线。那里的苏联守军随时都有可能被突破,所以生产的大部分武器都被丢到了那里。遗憾的是最近莫斯科方向吃紧,所以生产出来的100多辆坦克,又都被送到了北部的前线。
想一想就够让人绝望的了:德军在后方工厂里生产的是先进强大的虎王2型坦克,可苏联工人加班生产的却是简化版的斯大林坦克和t-34坦克,这真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了。
“为什么这个月只生产了90门152毫米口径的火炮?同志们就不能为了祖国再多生产10门么?”一名负责分配生产出来的武器的苏联军官,看着面有菜色的工厂厂长。这个月大口径火炮的产量没有一点点的增加,这在战时是非常奇怪的现象。
主要原因其实是原材料分配方面出了问题,大批钢材被调到了坦克生产部门,大炮这边就停工休息了2天——工人们也确实需要休息,从1月以来,他们没有放过一天的假期,夜以继日的为前线生产了400多门152榴弹炮。
可惜他们的生产速度还是没有满足前线丢失火炮的速度:记录显示前线的苏军有150门榴弹炮被德军缴获,300多门被轰炸机摧毁或者自己撤退的时候炸掉,有50多门炸膛或者其他故障损毁待维修。
“将军同志,工人同志们需要休息,他们最多的已经2个月没有回家看看了……”这名厂长看着后勤部门的将军,无奈的张开干涩的嘴唇,哀声说道:“大家每天只能吃两顿饭,这么下去,迟早要出事情的啊!”
眼看着6月份了,苏军丢失了大片原来的产粮地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现在已经在德军手里了。现在储备的粮食已经被消耗了一大部分,原本不可能发生的粮荒,现在也要随着战争的进行爆发了。
后方大部分地区都开始实行配给制度,为了防止动乱出现,所有的粮食都被军队接管,平民每人每天只发放两顿饭的粮食。
“能出什么乱子?你这是危言耸听!同志!注意你的言行!”那将领冷着声音提醒眼前的这位厂长一句,然后就高声继续斥责道:“德国人已经接近了莫斯科,伟大的领袖斯大林同志正在为我们做出表率,死守莫斯科!这种时刻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快生产出武器来,支援前线的士兵们!明白了吗?”
能出什么乱子?你也不看看现在整个后方有多少人还有心思加班加点的工作……我们这边拼死拼活的生产武器装备,结果前线战斗就没听说什么像样的胜仗。朱可夫南下收复了几个破城,现在广播里还在每天重复表彰,可是德国人打到了莫斯科,却没有人说。
没有理会这边厂长闷声不说话的事情,因为这个后勤分配的将军已经为别的事情焦头烂额了。他这里堆放了大约30辆坦克还有100多门重炮,可是这些武器却因为没有合适的交通工具,根本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送到前线去。
火车车皮大部分运载的都是人还有粮食,挤出一些来送的也都是弹药,前线什么都缺,所以铁路有限的运力根本无法满足前线补充损失的需要。用汽车运更是一个玩笑话,公路条件糟糕这苏联人自己心知肚明,可是汽车产量也确实跟不上前线的损失……
这个苏联的将军无奈之下对那名厂长挥了挥手,示意他出去,然后等这个厂长出去了之后,才抓起了面前的电话:“美国那边的汽车援助还没有到么?我们这边等着用呢!对!催促一下吧,至少要300辆……恩……300辆或者400辆,最好有500辆。”
说完之后,他挂掉了电话,看着刚刚那名厂长留下的货物送达清单,苦笑了一声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如果德国生产出来的武器装备不用运输,直接可以到达前线的话,那么可能苏联已经输掉了这场至关重要的战争。幸运的是他们那坑爹的交通环境还有基础建设挽救了国家,战争打到现在,德军因为资源和运输停止进攻的时间,似乎比因为苏军阻击停下来的还要多。
有的时候,地大物博也是一种优势,是德国这种地域强国永远羡慕不来的。钢铁还有石油,苏联一直到现在都可以自给自足,虽然巴库油田已经被切断了供应,可是储备的燃油依旧可以让苏联人放心大胆的制造自己的坦克。
唯独让苏联指挥官们诟病的,就是斯大林坦克的产量,还有t-34坦克在性能上的逐渐平凡了。早期的军队内部为了加速生产,t-34坦克都是采用比较简单数量也多的76毫米口径炮,可是实战中这种火炮的威力及其有限,所以t-34坦克也在实战中分配给斯大林坦克,用作协同作战的炮灰使用。
其实在原本的历史中,作为设计成功的t-34坦克被太过神话了,大多数时候这种坦克都是在欺负德军步兵,它们之所以在战争中表现优秀,原因其实就是德国装甲部队的太过稀少了。
这些坦克拥有强大的续航能力,所以可以撕开德军的防线然后快速的迂回包抄——尽管在进攻的过程中,经常遭到德军精锐装甲部队的迎头痛击,可是千百次的尝试即便是失败了也并不要紧,因为他们只要成功一次就足以让德军防线崩溃了。
典型的苏联打法就是用t-34坦克撕扯德军步兵防线,然后突破迂回……如果被德国装甲部队顶回来,那就换个地方继续尝试。只要突破迂回的时候成功一次,接下来就是利用t-34坦克的续航能力,包围德军步兵,歼灭其有生力量。
不过,在目前的战局中,德国装甲部队的力量太过庞大了,庞大到已经在拖累德国宝贵的原油储备的程度了,那么廉价的t-34坦克也就不足为患了。
与另一个时空中德军步兵不同,现在的德国步兵集群拥有大量独立的反坦克营和突击炮营,这些步兵装甲营平时的作用是支援步兵进攻,防御的时候却被当成自行反坦克炮来使用——这些武器给苏联的坦克造成了大量的杀伤,也让德国步兵的阵地变得更加坚不可摧。
只要拖延上几十分钟,附近的德国装甲部队就会赶到,大量精锐的豹式虎式虎王坦克会从两翼切入并且歼灭试图突破德军阵地的苏军——于是交换变得让苏联人难以承受:德军用少量廉价的豹式底盘的突击炮,换掉了苏联大量的新式t-34坦克。
而在阿卡多的一个统计部门提供的资料中显示,德军每损失1辆突击炮,苏军就要损失2到3辆t-34或者kv-1坦克。而按照建造工时和产能来换算,一辆突击炮只大约等于一辆t-34坦克。
于是一个让所有苏联高层恐慌的事情终于摆在了他们的台面上,这个问题另一个时空中的德军指挥官们也同样面对过:对方的装甲力量越打越多!而且越打质量越高,性能越好!
所以自然而然的,苏联人也在想办法,去解决前线部队遇到的各种难题,比方说为步兵部队大规模的配给大口径的反坦克枪,比方说加固斯大林坦克的护甲,变成更结实但是速度更慢的斯大林2型坦克。
事实证明了并非只有德国人拥有庞大的脑洞,危机来临之后,苏联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也有自己异想天开的发明创造:他们加固斯大林坦克,并且将履带加宽,使用更低矮的炮塔,创造出了斯大林4型坦克。只不过这种坦克目前还在图纸上,根本不能立即生产。
同时诞生的还有苏联的火箭防空歼击机,一款仿制德军腓特烈火箭炮的武器,改良的一种类似mp-44突击步枪的单兵枪械,装备更新发动机的伊尔2型攻击机等等,可惜因为工业能力趋于崩溃,这些完全可以让后世称为经典的武器,大多数都没有真正投产。
可是加固了护甲,完全用于防御的斯大林2型坦克,却实实在在可以直接投产。苏联工业部门拼了命的开始生产类似德国突击炮的固定炮塔坦克,用来担任前线的反坦克武器。没有炮塔的斯大林坦克被命名为su-122型歼击车,而没有炮塔的t-34坦克被命名为su-76型歼击车。
显而易见的是,这些武器都是按主炮口径命名的,虽然它们被简化了很多东西,可是依旧受到了前线部队的欢迎。当然它们也受到了后方工人的欢迎——监督部门只要求生产多少辆斯大林坦克或者多少辆t-34,可是他们不过问究竟是什么样的坦克。
第一批300辆su-122和su-76被送到了前线,试图稳住濒临崩溃的伏尔加河防线。那里的苏联守军随时都有可能被突破,所以生产的大部分武器都被丢到了那里。遗憾的是最近莫斯科方向吃紧,所以生产出来的100多辆坦克,又都被送到了北部的前线。
想一想就够让人绝望的了:德军在后方工厂里生产的是先进强大的虎王2型坦克,可苏联工人加班生产的却是简化版的斯大林坦克和t-34坦克,这真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了。
“为什么这个月只生产了90门152毫米口径的火炮?同志们就不能为了祖国再多生产10门么?”一名负责分配生产出来的武器的苏联军官,看着面有菜色的工厂厂长。这个月大口径火炮的产量没有一点点的增加,这在战时是非常奇怪的现象。
主要原因其实是原材料分配方面出了问题,大批钢材被调到了坦克生产部门,大炮这边就停工休息了2天——工人们也确实需要休息,从1月以来,他们没有放过一天的假期,夜以继日的为前线生产了400多门152榴弹炮。
可惜他们的生产速度还是没有满足前线丢失火炮的速度:记录显示前线的苏军有150门榴弹炮被德军缴获,300多门被轰炸机摧毁或者自己撤退的时候炸掉,有50多门炸膛或者其他故障损毁待维修。
“将军同志,工人同志们需要休息,他们最多的已经2个月没有回家看看了……”这名厂长看着后勤部门的将军,无奈的张开干涩的嘴唇,哀声说道:“大家每天只能吃两顿饭,这么下去,迟早要出事情的啊!”
眼看着6月份了,苏军丢失了大片原来的产粮地区: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现在已经在德军手里了。现在储备的粮食已经被消耗了一大部分,原本不可能发生的粮荒,现在也要随着战争的进行爆发了。
后方大部分地区都开始实行配给制度,为了防止动乱出现,所有的粮食都被军队接管,平民每人每天只发放两顿饭的粮食。
“能出什么乱子?你这是危言耸听!同志!注意你的言行!”那将领冷着声音提醒眼前的这位厂长一句,然后就高声继续斥责道:“德国人已经接近了莫斯科,伟大的领袖斯大林同志正在为我们做出表率,死守莫斯科!这种时刻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快生产出武器来,支援前线的士兵们!明白了吗?”
能出什么乱子?你也不看看现在整个后方有多少人还有心思加班加点的工作……我们这边拼死拼活的生产武器装备,结果前线战斗就没听说什么像样的胜仗。朱可夫南下收复了几个破城,现在广播里还在每天重复表彰,可是德国人打到了莫斯科,却没有人说。
没有理会这边厂长闷声不说话的事情,因为这个后勤分配的将军已经为别的事情焦头烂额了。他这里堆放了大约30辆坦克还有100多门重炮,可是这些武器却因为没有合适的交通工具,根本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送到前线去。
火车车皮大部分运载的都是人还有粮食,挤出一些来送的也都是弹药,前线什么都缺,所以铁路有限的运力根本无法满足前线补充损失的需要。用汽车运更是一个玩笑话,公路条件糟糕这苏联人自己心知肚明,可是汽车产量也确实跟不上前线的损失……
这个苏联的将军无奈之下对那名厂长挥了挥手,示意他出去,然后等这个厂长出去了之后,才抓起了面前的电话:“美国那边的汽车援助还没有到么?我们这边等着用呢!对!催促一下吧,至少要300辆……恩……300辆或者400辆,最好有500辆。”
说完之后,他挂掉了电话,看着刚刚那名厂长留下的货物送达清单,苦笑了一声在上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