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买果子赠药方
俗话说的好: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
两相这般一弄,便熟稔了起来,原来这人乃是从南浔镇上来的,这南浔镇靠着罗刹海的边缘,村里的人都以捕鱼为业。
南浔镇上有一码头,专供南来北往的客商们停留休息。
这张逸轩上次便是从南浔镇的码头回来的。
那汉子摸了摸脑袋道:“咱们镇子上的人吃鱼都吃厌烦了,所以便想着拿邻镇上来卖,你们呢?”
苏凝笑着道:“我们是从陈家村来的,家里头粮食才刚种下,这才去山里头摘了果子卖些钱。”
“日子都不容易啊!”那大汉道。
姚杏花附和着叹了一口气,“谁说不是。”
不一会儿,集市上的人渐渐的便多了起来,他们旁边的摊位也都被霸占了,不过大多数都是卖的寻常的青菜。
“萝卜,水嫩的萝卜,五文钱一斤!”
“白菜,新鲜的小白菜,刚从地里冒出来的,八文钱一斤!”
南来北往的吆喝声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姚杏花便有些着急了。
“苏妹子,咱们这价格咋定?要不咱们也吆喝两句?”
苏凝低声道:“这枇杷咱们卖八文一斤,鲜笋咱们卖十三文。”
“八文会不会太贵了?”姚杏花小声道。
村里的人过日子恨不得一文钱掰碎了分成两文钱用,八文对姚杏花来说有些贵。
苏凝笑着解释:“姐,这萝卜都卖五文了,咱们这可是果子,您瞧瞧这集市上哪里有新鲜的果子卖,咱们这卖八文钱一斤不贵。”
陈永生站在一边道:“徐掌柜的给我笋子的价格是五文,咱们卖十三文恐怕不妥。”
“酒楼是大批量买,自然是便宜些,咱们这般卖若是没人买,到时候再降价便是。”苏凝说罢,也不管众人是不是同意,直接扯开了嗓子也跟着吆喝,“枇杷,鲜笋,便宜卖了。”
“生津止渴的枇杷,新鲜野生的春笋,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瞧一瞧看一看啊!”苏凝第一次喊,见众人都盯着自己,哪管的了旁的,脸皮加厚继续喊。
姚杏花瞧着她这般卖力,也跟在她的后面吆喝着。
不一会儿,他们的摊位上便聚集了一些人,有看热闹的,有闲聊的,当然也有不少跃跃欲试想要买的。
“你这是什么果子,怎么毛乎乎的,能吃吗?”这枇杷他们从未见过,所以大多数人都只是观望。
苏凝立刻笑着剥了一个枇杷递了过去,“大哥,您尝尝,这枇杷生津止渴,可甜了,不甜不要您钱。”
“不甜真的不要钱?”那人将信将疑的接过她手里剥好的枇杷,咬了一口。
“怎么样,甜不甜,甜不甜?”围着的众人不停的询问着那人。
那人咬了一口,哪里还管的了旁人问什么,直接冲着苏凝道,“怎么卖的,给我来一斤!”
“八文钱一斤,十五文两斤!”苏凝道。
一听这话,围观的人七嘴八舌道:“你这什么果子这般贵?”
“大姐,这是枇杷果,能生津止咳,家里的孩子若是咳嗽,熬点川贝枇杷水喝便能好,再说了,您瞧瞧这萝卜都要五文一斤,这果子八文一斤已经算便宜了,您若是要,我再给您送半斤,觉得好吃,给我多吆喝吆喝,怎么样?”
这半买半送的法子可是让人心动不已。
只见方才那吃了果子的人立马从兜里摸了八文钱,“我要一斤,能给我送半斤不?”
苏凝立马点头:“今儿个前三名买一斤都送半斤,错过这个机会可就没有了。”
“给我来一斤!”
“我也来一斤!”
这一下子,围着的人立马都开始要了起来。
哪怕这果子不怎么甜,光是买一斤送半斤也划算了。
苏凝还没开口朝着旁边卖鱼的汉子借秤,那汉子便已然将秤杆递给了姚杏花。
“苏妹子,你收钱,我和我当家的来装果子。”姚杏花立刻将果子过了称,足足一斤半,只多不少。
苏凝接过钱,一枚枚的数了,让陈永生将早早就准备好的钱袋子给打开,收一个人的便丢进去,然后那人便去问姚杏花取果子。
眼看着前三名的名额没了,众人不由得惋惜。
“小娘子,我买的多可否便宜些?”有人问道。
苏凝望着那空了一半的筐子,笑着道:“可以,您要多少?”
“给我来六斤,你不是说这果子可以生津止咳,正好我那小孙子近日里有些咳嗽不爱吃药!”只见一位精神抖擞的老太太挎着篮子挤在了众人前道。
苏凝一听这话,立马对着那老太解释:“这枇杷得和川贝一起熬了效果才最佳,您家中如果有川贝,我可以将这法子告诉您,您回去熬了给您孙子喝。”
“哎哟,你这娘子心眼好,居然将这药方子告诉我老婆子,多谢多谢!”那老太立马拱手。
苏凝便将那方子告诉了老太,又让姚杏花给她称了足足六斤的枇杷。
“大娘,就收您四十五文钱。”
那老太从兜里摸了五十文递了过去,“不了不了,你都将药方子告诉我了,哪里还能再让你便宜,若是我孙儿好了,定要再来你这买!”
“那多谢大娘了!”
送走了那位老太,旁人都一拥而上,纷纷挤着要买那枇杷,方才苏凝说的药方子,他们可全都听见了。
眼瞧着三筐枇杷都卖完了,不少人都有些失落。
“小娘子,你们这剩下的半筐枇杷不卖吗?”
“抱歉,这是要拿去送给同济堂张大夫的,等过两日,过两日,我们不仅卖枇杷,还卖枇杷膏和川贝枇杷水。”苏凝朝着众人道。
众人一听这话只能作罢。
“那你这春笋怎么卖?”没了枇杷众人的目光这才看向旁处。
“鲜笋十三文一斤,这笋是雨后春笋,若是和鱼一起熬,那汤的味道会更加鲜美。”
“小娘子,你这可真会做生意啊,行,就听你的,给我来一斤!”那人从兜里掏出了十三文钱,买了一斤春笋,又同旁边的汉子买了三斤的草鱼,这才离开。
临走时,还不忘同苏凝确认,两日后是否还在这儿。
苏凝自然是点头应了。
两相这般一弄,便熟稔了起来,原来这人乃是从南浔镇上来的,这南浔镇靠着罗刹海的边缘,村里的人都以捕鱼为业。
南浔镇上有一码头,专供南来北往的客商们停留休息。
这张逸轩上次便是从南浔镇的码头回来的。
那汉子摸了摸脑袋道:“咱们镇子上的人吃鱼都吃厌烦了,所以便想着拿邻镇上来卖,你们呢?”
苏凝笑着道:“我们是从陈家村来的,家里头粮食才刚种下,这才去山里头摘了果子卖些钱。”
“日子都不容易啊!”那大汉道。
姚杏花附和着叹了一口气,“谁说不是。”
不一会儿,集市上的人渐渐的便多了起来,他们旁边的摊位也都被霸占了,不过大多数都是卖的寻常的青菜。
“萝卜,水嫩的萝卜,五文钱一斤!”
“白菜,新鲜的小白菜,刚从地里冒出来的,八文钱一斤!”
南来北往的吆喝声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姚杏花便有些着急了。
“苏妹子,咱们这价格咋定?要不咱们也吆喝两句?”
苏凝低声道:“这枇杷咱们卖八文一斤,鲜笋咱们卖十三文。”
“八文会不会太贵了?”姚杏花小声道。
村里的人过日子恨不得一文钱掰碎了分成两文钱用,八文对姚杏花来说有些贵。
苏凝笑着解释:“姐,这萝卜都卖五文了,咱们这可是果子,您瞧瞧这集市上哪里有新鲜的果子卖,咱们这卖八文钱一斤不贵。”
陈永生站在一边道:“徐掌柜的给我笋子的价格是五文,咱们卖十三文恐怕不妥。”
“酒楼是大批量买,自然是便宜些,咱们这般卖若是没人买,到时候再降价便是。”苏凝说罢,也不管众人是不是同意,直接扯开了嗓子也跟着吆喝,“枇杷,鲜笋,便宜卖了。”
“生津止渴的枇杷,新鲜野生的春笋,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瞧一瞧看一看啊!”苏凝第一次喊,见众人都盯着自己,哪管的了旁的,脸皮加厚继续喊。
姚杏花瞧着她这般卖力,也跟在她的后面吆喝着。
不一会儿,他们的摊位上便聚集了一些人,有看热闹的,有闲聊的,当然也有不少跃跃欲试想要买的。
“你这是什么果子,怎么毛乎乎的,能吃吗?”这枇杷他们从未见过,所以大多数人都只是观望。
苏凝立刻笑着剥了一个枇杷递了过去,“大哥,您尝尝,这枇杷生津止渴,可甜了,不甜不要您钱。”
“不甜真的不要钱?”那人将信将疑的接过她手里剥好的枇杷,咬了一口。
“怎么样,甜不甜,甜不甜?”围着的众人不停的询问着那人。
那人咬了一口,哪里还管的了旁人问什么,直接冲着苏凝道,“怎么卖的,给我来一斤!”
“八文钱一斤,十五文两斤!”苏凝道。
一听这话,围观的人七嘴八舌道:“你这什么果子这般贵?”
“大姐,这是枇杷果,能生津止咳,家里的孩子若是咳嗽,熬点川贝枇杷水喝便能好,再说了,您瞧瞧这萝卜都要五文一斤,这果子八文一斤已经算便宜了,您若是要,我再给您送半斤,觉得好吃,给我多吆喝吆喝,怎么样?”
这半买半送的法子可是让人心动不已。
只见方才那吃了果子的人立马从兜里摸了八文钱,“我要一斤,能给我送半斤不?”
苏凝立马点头:“今儿个前三名买一斤都送半斤,错过这个机会可就没有了。”
“给我来一斤!”
“我也来一斤!”
这一下子,围着的人立马都开始要了起来。
哪怕这果子不怎么甜,光是买一斤送半斤也划算了。
苏凝还没开口朝着旁边卖鱼的汉子借秤,那汉子便已然将秤杆递给了姚杏花。
“苏妹子,你收钱,我和我当家的来装果子。”姚杏花立刻将果子过了称,足足一斤半,只多不少。
苏凝接过钱,一枚枚的数了,让陈永生将早早就准备好的钱袋子给打开,收一个人的便丢进去,然后那人便去问姚杏花取果子。
眼看着前三名的名额没了,众人不由得惋惜。
“小娘子,我买的多可否便宜些?”有人问道。
苏凝望着那空了一半的筐子,笑着道:“可以,您要多少?”
“给我来六斤,你不是说这果子可以生津止咳,正好我那小孙子近日里有些咳嗽不爱吃药!”只见一位精神抖擞的老太太挎着篮子挤在了众人前道。
苏凝一听这话,立马对着那老太解释:“这枇杷得和川贝一起熬了效果才最佳,您家中如果有川贝,我可以将这法子告诉您,您回去熬了给您孙子喝。”
“哎哟,你这娘子心眼好,居然将这药方子告诉我老婆子,多谢多谢!”那老太立马拱手。
苏凝便将那方子告诉了老太,又让姚杏花给她称了足足六斤的枇杷。
“大娘,就收您四十五文钱。”
那老太从兜里摸了五十文递了过去,“不了不了,你都将药方子告诉我了,哪里还能再让你便宜,若是我孙儿好了,定要再来你这买!”
“那多谢大娘了!”
送走了那位老太,旁人都一拥而上,纷纷挤着要买那枇杷,方才苏凝说的药方子,他们可全都听见了。
眼瞧着三筐枇杷都卖完了,不少人都有些失落。
“小娘子,你们这剩下的半筐枇杷不卖吗?”
“抱歉,这是要拿去送给同济堂张大夫的,等过两日,过两日,我们不仅卖枇杷,还卖枇杷膏和川贝枇杷水。”苏凝朝着众人道。
众人一听这话只能作罢。
“那你这春笋怎么卖?”没了枇杷众人的目光这才看向旁处。
“鲜笋十三文一斤,这笋是雨后春笋,若是和鱼一起熬,那汤的味道会更加鲜美。”
“小娘子,你这可真会做生意啊,行,就听你的,给我来一斤!”那人从兜里掏出了十三文钱,买了一斤春笋,又同旁边的汉子买了三斤的草鱼,这才离开。
临走时,还不忘同苏凝确认,两日后是否还在这儿。
苏凝自然是点头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