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除恶难尽】第49章 涧水悠悠流年长
生活,像豹凹沟里的泉水一般悠悠地流着………
杨伟过年后从大连回到沁山没过几天,北京的陆文青把一摞办好的手续全部交给了杨伟,虽然林国庆已经方方面面打了招呼,但手续依然是办了几个月,这小姑娘在云城和沁山县城长住,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把这个一万亩的土地山林承包手续办下来了,承包期限是五十年,正式成立的公司名字就叫做“杨家湾生态农业开发股份公司”,一切都按照杨伟设计来的,林国庆这破嘴也帮了不少忙,手续办下来居然挂着“绿色农业”的牌子免除了十年的税费,而且划到自己名下的只有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不知道是为了送杨伟一个大人情还是其他意思,但杨伟知道林国庆的虽然和自己共同投资,但他的目的和自己却根本不相同,他的目的也许就是在于用这个牧场能套多少拔款多少补贴,对于牧场本身并不感兴趣。就像他说的,他总不会开着加长版的林肯来给杨伟抢放羊的地方吧?
不感觉兴趣正好,杨伟还怕他感兴趣呢!
至于他挣多少,杨伟也不感兴趣,蛇有蛇路,龟有龟道,各人有各人的挣钱门道,这眼红不得也学不来。而杨伟最感兴趣的是,这场子最终将全部是自己的,或者可以说,这个牧场,是自己永远的家。是杨家湾、是舜王村是河湾乡老少爷们共同的家。
一个冬春季节,依然是天当房、地当床,帐篷群里挤着垦荒的老少爷们。荒场里依然是冻土的时候,大型的挖掘机械就开进来了,一个月的机械施工加上三百多名施工人员的日夜奋战,平整出了五百多亩地空地,这是要用作种粮的土地。主要的作物就是玉米。既能提供粮食也能提供一部分大牧畜的饲料。这是生存之本。工作量并不大,就是在原来旧牧场的地上平整了一下。原来牧场要说经营的也不错,但都是雇佣地人,最后这帮没有归属感的牧场职工回城的回城、自己做生意的做生意,走的时候,还不忘在场子里捞点东西。三捞两捞把个牧场掏空了!这是公有制永远无法解决地痛!
清明时节,十辆大卡车昼夜不停地拉着树苗运进了牧场,足足用了半个多月时间,杨伟指挥着村民沿着牧场坡地山梁种树,油松、苹果树、桃树、核桃树和山脊的杏树。以栽一棵树五块钱的价格,栽下了五万株树苗,有了钱不再是义务植树,用不着乡长发动,以前植树造林并不积极的乡民。这次足足在两千人参加了植树活动,云城十二个县以及相领的几个市地苗圃。所有的树苗被抢购一空。这些,在杨伟眼里是将来地发展之本,三年五年之后,这些树苗都会成为摇钱树。
在杨伟看来,所有义务的事都扯蛋玩意,没有利益别说村民,连自己都不会主动去种树!而村民们的要求并不高,一天十块二十块钱就可以雇到一个壮劳力,如果管饭。这个价格会更低,这么低的生活水平再要求大家义务,这事就不是人办的事了!
地有了、树生根发芽了,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在这里扎根了!
五月到了,地上已经长出了青青的草,沿着牧场近二十公里长的坡地,全部撒下了苜蓿籽,说是承包一万亩。其实杨伟算算自己赚大了。光坡地就要达到一万多亩,不带林地不带滩涂。如果全算上的话,足足要有近5万亩地山地、坡地和最肥沃的平地,接近20公里的山坳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牧场。而这里,除了自己根本不会有人再来,严格意义上说,多吃多占了,杨伟感觉沾了很大的便宜。
沾了便宜杨伟这私下里很高兴,而且,这个便宜肯定不会有人来跟自己抢!
六月份,从省农科院引种的五十只小尾寒羊运抵河湾乡,路上颠簸死了八只种羊,杨伟心疼的差点直骂司机,一只种羊一千多块呀?……从沁山本地购得了一百多只本地羊也先期进了牧场。羊群有了……村长的俩人个壮儿子,大憨二憨带着河湾乡的毛蛋黑蛋加上杨伟这个铁蛋,成了专业地羊倌,杨伟现在最乐意地事就是赶着羊群,自己骑着一匹浑身杂毛地大马在牧场里飞奔,这速度和颠簸起来的感觉,比开着大脚吉普车还让人感到刺激。
更刺激地是,这个月回了趟大连,把老婆丢了………
丢了大连一个家,有了沁山一个家。
七月份,新落成的场区建成了,牧场的人终于告别了十个多月的帐篷生活。为了修这个场区,乡里专为牧场建了几座砖窑,修成了场区占地十五亩,青砖预制板平顶,被刷成了蓝白相间的颜色,这是部队营区的标准建筑,也许在杨伟的心里,这是唯一的标准。而杨伟只会做这样的设计。三座两层楼房,一座是单身职工区、两座是生活区,还外带一个500多平米的简易房做成了食堂。………也许说出来不相信,这个占地十五亩的场区和房子基本没有花什么钱,就砖钱和运费,墙是大伙自己垒的,乡里最不缺少这种泥瓦匠;石灰是自己烧的;沙土是自己运来的;连场区里的地面都是场区人自己拿着大石礅夯好的,经历了几个月的帐篷生活,大家都想有个家;建房的时候杨伟的发号召,参加建房的牧场职工,每人分一套!说是建场就是为自己建家,村民们都豁出的死力气来干活。这次,人工还真全成了义务的。
杨伟,名至实归地成了大家眼里的场长,或者年纪大点的,还是亲切地叫铁蛋。
七婶,名至实归地当了事务长。做饭的锅,更大了!七婶。更胖了。
七叔,把舜王村的家搬到这里来了,当了一辈子村长,现在当副场长兼会计了,小日子过得更滋润了。
场区建成的时候,杨伟想了良久。在场区地白墙上,自己刷下了八个大字:自给自足、自立自强!
八个直径一米多的字看上去颇为雄壮,杨伟完成这项工作时候看得是筹躇满志,不过,在看的那一刻。他莫名其妙地想起了,曾经经常耳熟成详的八个大字: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这是一个新的牧场,是一个新的家,也许,更是一个新地杨伟!
从北京来的陆文青。办完了相关的手续,杨伟连着到云城请了四次。才把陆文青从云城请到了杨家湾园区,成了营区里唯一的高学历人才,被杨伟唆导着开始给一帮子大老粗上课,学国际贸易出身的陆文青,不得不从头开始学习,看得第一本书就是《如何发展农村庭院式经济》。不过,这并不影响陆文青用浅显地语言给大家讲解,后来杨伟才知道,陆文青是陕西人。要说起来离沁山也不远,而且,这是一位从小县城出来的姑娘,不像个城里人,一身娇惯的那些个毛病!
杨伟,请牧场请了个老师,捎带着也给自己请了个老师!
生活开始越来越稳定了,让人觉得有点不解的是,杨伟从建场后开始。在场区实行军事化管理。要求第一期五十名在编人员每天出操、定时上工、吃饭大灶、统一学习,对卫生、个人内务、言行举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特别禁止打架、赌博、开小差、酗酒、偷拿牧场财产地一些极端恶劣行为。这个混混出身的场长,恐怕对这些事地危害比谁都知道的更清楚,比谁也有过更深刻的教训,要根绝这些,对部队生活无比熟悉的杨伟也许只会按照这样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团队。
经验是财富、教训同样是财富。这次,他是要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做主了!
五十名来自舜王村、老杨家湾和河湾乡的都是当地的青年农民,都是从修路开始就已经加入到这个团队地人,一年的共同生活早对彼此之间和这个带头人已经是熟悉不已,而且佩服不已,尽管牧场最后给大家定下了每月五百块钱工资不高,但吃穿用住都是统一分配,在这个有钱没地儿花的地方还真能都攒下来,和以前一年攒不下一分钱的生活相比,和离乡背井的打工生活相比,这里已经是不啻于天堂了,慢慢地,和新兵入伍一般,都开始渐渐融入到这个新的团队里了。
家便是场、场便是家,除了在编人员,陆续有来牧场落户的原杨家湾和舜王村村民,每户都得到了五千块的安家费,这笔钱,足够在穷乡僻壤里修一座单门独户的小院,而这里丰富地地、草、水源,正是乡下人地最爱,陆陆续续迁到这里的住户到年底已经达到了40多户,杨小孬一家全来了。住户区是单另划出地一片,与场区相隔不过500米,一场一区,相映成趣,甚至于有的在编场工直接就是落户的农民,对这样的生活有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晚上在床上出操、早上在场上出操、上下午在地里出操………一天从早操到晚。
不过,不管是那操,个个的干劲却是十足!
场区在建的时候,在谷乡长的幄旋下,邻近四个乡的农技指导人员进驻的杨家湾牧场,帮着牧场在四周的坡地上套种花生,花生一种就是近一千亩,这些贫脊的坡地,正适合种这些对土地质量要求不高的经济作物………这些农技人员进牧场指导了一个月,有两个人干脆留了下来,在这里建了一个百头猪场,在建猪场的时候,下层直接修成了沼气池、上层是温室和猪场,这种建法可以充分地利用光线资源,而且有效地把污水和排泄物转化成热能……温室养猪,最快三个月就能出栏,事实上,在牧场,丰富的牧草养猪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三个月后。牧场人就吃到了自己喂养的猪…………过年的时候,第一批喂养的猪就销到了沁山和云城。
一部分年纪较大的落户村民也有事干了:喂猪!
青贮着羊群吃不完的牧草现在有地儿处理了:喂猪!
杨伟,很快乐,是那种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地快乐,是那种价值得到大家认可时候的快乐。
多少有点文化的杨小孬和黑蛋俩娃,专心致志地学起了养鱼。二十多亩的水库水面成了他们的工作场所,在县农技人员的帮助下,这里建起了全县第一个红鳟鱼养殖基地,红鳟鱼以肉质细嫩和刺少、易成活出名,但对温度和水质地要求高。这种鱼市价卖到三十多块钱一斤。项目到县里已经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合适的地方和投资,现在,终于在杨家湾牧场生根落户了。四个月后,红鳟鱼已然上了云城人的餐桌。这种鱼的产量不大但销量大,直到两年后还是供不应求。
第一年冬天来的时候。第一组试验大棚也在这里落户了,十亩大棚区和猪场连为一体,在陆文青地建议下,杨伟采取了公司加农户的方式,从其他乡聘请了两名有经验的农民种大棚菜,带动本场职工也开始着手学习种植,前期投资由公司垫付百分之七十,个人出百分之三十,而产出的产品由牧场统一销售。利润除按比例逐步归还投资成本外,农户占百分之七十、公司拿百分之三十。这办法很好的调动了村民地积极性,第二年春天大棚菜发展到了三十亩,整整一冬一春,云城市和凤城市的菜贩子甚至开着车等在这里拉新鲜蔬菜!而菜贩子也愿意来这儿,虽然路远,但管吃管住价格公道,最重要地是,只要在沁山出车只是拉得是杨家湾的蔬菜。一路畅通无阻。连交警也给几分面子!
杨家湾牧场村民的桌上,渐渐地开始和城里人一样了。有鱼有肉、四季有新鲜菜,连口袋也不觉得囊中羞涩了,一年之中,差不多有十对成家的落户在这里。其实就解决了村长那大憨的婚事。娶回来媳妇在杨伟看来,就像山上的树一般,要在这里生根发芽,长叶开花最后结一串丰硕的果实!
杨家湾,越来越有生气、越来越有人气了。
九月份,杨伟带着五十名非兵非农,一身迷彩装的场工队伍在四个乡大收山货,药材、木耳、核桃、杏仁、松籽、羊皮、牛皮、蜂蜜,林林总总把牧场的仓库堆满了,为了卖出去这些东西,杨伟不得不又在沁山县城里建了一个农副产品销售商店。五十多人地收购队伍形成了一个规模效应,收购回来的量也成了一个规模效应。这其中和县城一帮子坐地为王的贩运户发生了冲突,杨伟这流氓手段频施,在抬高收购价格的同时,又发动河湾乡的村民围堵这些外地的收购贩子,把县城经营山货一商加痞子跑了,自己坐起了大庄,几乎对河湾一片形成了垄断。
流氓依然是流氓,不过是为了生意和利益,为了给村民讨一个公道的流氓,虽然手段不齿,但也得到了大家的拥护。效益虽然一般,但整体的收购金额接近一百多万,采山货地村民,基本都赚了。杨伟也赚了,第一年秋天赚了十二万,而且从建店后生意不断,一直到第二年,杨伟才发现,这是一个最赚钱地买卖,每年的山货都被领县地大户雇着小贩收购跑了,如果这些东西都到自己手里,那是个天文数字,算算几个乡的核桃,差价就能赚三十万。而蜂蜜一项,三个月就能赚二十万!
发现了这个天机的杨伟雄心勃勃地制订好了第二年的收购计划!而这个收购计划从第一冬天就开始了,杨家湾场区的名声在四邻八乡格外地好,有些村民甚至把一些存货直接送到了场区或者县城的收购点!
这个世界,哪里都有机会,缺乏的只是发现机会的眼光和抓住机会的胆量,杨伟,虽然笨点,但从来不缺乏这种眼光和胆量。
场区里路有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是牧场人从土地里筛出石头铺成了小路……
车有了。是牧场人自己养的大骡子大马套辕的车,整整十大辆……………
住户有了,原杨家湾陆陆续续迁进来地住户一直增长着,农场的人数达到了四百人,无形中为牧场提供了劳动力资源。而且只要农忙时节,派人出乡里一嗓子一喊。能招来几百名临时人员。
沿着牧场向南走十公里,到处都是一片青青的草场,羊群正慢慢扩大,肥美的水草,把羊群喂得个个膘肥体壮………
土地。对于辛勤的人和尊敬它的人,回报同样是惊人地。这年秋天,地里收成二十八万斤玉米,十八万斤花生、三千斤油菜籽、玉米秸杆青贮了一部分,养了五十多只大牲畜。如果单论种树的平整土地。基本都是当地投资,当年全部收益。
沉甸甸的果实。让杨伟觉得欣喜若狂!尽管在七叔的眼里,这仍然是个赔钱的买卖!
时间,像豹凹沟里地泉水悠悠的流着,一天天一月月,转眼间又是一个新年,这年有了一更大的喜事,豹凹沟,通电了!
早就想通电了,杨伟半年前就和乡长商量。这谷乡长又和变电所商量、变电所又和县电业局商量,不过扯来扯去,电业局非要四十万的架线费用,而且得等一年。这自然条件太够呛,谁也不想往这里投资。这事搁住了,杨伟不得不买了两台发电机凑和着抽水。
不过,这次可有了意外和转机。十一月份邻近大尖山森林失火,牧场男女老少组织了三百人的队伍上山救火,早有类似经验地杨伟指挥着五十名已经有训练经验的场工冲进火场。用四台手提电锯和人工斧放倒了火场边上地一片幼林。隔断了火势,牧场里用灭火器的、用镐挖土、用锹洒土的配合的毫无间隙。这架势比一窝蜂上山救火的村民要有效得多。成为当时救火的中坚力量…………这事被县委一位管林业的县长看在眼里,这群打扮的不伦不类的人还以为是县武装部临时组织地民兵,后来一问才知道,居然是牧场的人。心下感激之下,在县里树了这么个典型,大报小报和电视台足足吹嘘了一个月。跟着县武装部参加救火的也对这群纪律严明、进退有序的人感兴趣,也以为是消防中队训练出来的人,一问才知道不是兵,是民,彻头彻尾的农民!
如果是个队伍倒不稀罕,这么训练有素的农民可让军旅出身的县武装部一干人员奇怪了。县武装的一位姓白地政委不解之下,专程去了趟杨家湾,前后一问,在武装部干了二十年地政委不但认出了舜王村这老村长,而且知道了这带头的,居然在十多年前就是自己手下地民兵,还是自己把这个人送进了队伍。
一番拉扯之下,这关系还越来越近乎,白政委看着一群儿精壮的大小伙是越看越喜欢,越看越像自己手下的兵;不愧是当政委当成老油条了,白政委拉上了关系就极力说服杨伟场长在此地建一个民兵训练基地,毕竟现在和平时期,经济挂帅,真正的地方武装力量已经名存实亡,不但基地不好找、连人都没有,年老一点的不像样,年纪轻一点的都出门打工了,全县的民兵力量形同虚设,怎么着也交不了差,一有上头检查这政委就得到学校借学生充数!………而杨家湾现在,都是现成的,那场区比军营还整齐!人就更不用说了,一拉出来就是两个连的兵力!
杨伟这眼骨碌一转,知道这老家伙想在这儿捡便宜,营区是现成的,人是现成的,只要穿上衣服就是队伍,有没有战斗力不说,拉出去绝对唬人…………老政委的面子不能不给,杨伟提了一个条件,你给我通电,你爱怎么整怎么整,别说打扮成民兵,打扮成土匪都行!
这事把杨伟难得直挠脑袋瓜,送上门的大头,不宰都对不起自己!
政委一下子笑了,没想到这事如此简单。组织民兵在他眼里难如登天,但要说通电还真是小事一件。两人一拍即合………不多久县政府县人武部联合向半政半企的电业局发文,要求给河湾乡杨家湾牧场通电,要在这里建设全县民兵训练基地!
电,终于通了,行政命令,没花一分钱。
场区挂了一个新牌:沁山县民兵役应急救援独立连。县林业站在牧场最高的豹头峰上。设了一个火情观测点,也直属独立连管理。说是管理,其实是让场区管饭。要不这鬼地方,还真没人来。
本来是设基地,这政委棋高一着。这么来一下子,等于是连场地带人都收编了!挂牌的时候连乡长带主管林业的县长都请来捧场了,还真让牧场的人拒绝不得,一下子扣了这么一顶大帽子,杨伟糊里糊涂成了连长。做了有生以来最大地官!一分饷钱都没有的大官。虽然没有什么经费,不过杨伟并不介意。但每年不伦不类的几身迷彩服还是要发的,多少能省俩钱;何况自己人微言轻,也需要这么个帮手,快过年的时候,这白政委打了个招呼,库存的十几万斤玉米和花生还卖了个好价钱!这事更坚定了杨伟当连长地心思。况且给独立连的任务就是救火,有没有这个任务牧场的人都会去救火,四周的山不管是那一座着火了,一旦蔓延过来。烧得是自己的经济林,不救都不行!
救人者自救!这与道德无关、与义务无关、与报酬无关………杨伟经常给场工强调这句话,在自然条件恶劣地情况下,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只有抱成团,只有互帮互助才能够过得更好!救得了大家就是救自己!如果不去救火,烧起来,烧得我们的自己的家!
这话不用很强调,其实乡下人心眼最朴实。特别是住在山区地乡下人。救火本身就是一种自觉和觉悟。
那一年冬天到春天,河湾乡出现了三次火情。这个不伦不类的独立连每次都有几百人参加救火、每次都反应最快、冲在最前,每次都漂漂亮亮地完成了县人武部所谓地上级交给的任务,每次都能够在县林业局的光荣榜上、县电视台的采访上露个脸,第二年春季,几个征兵的专程参观了民兵独立连营区和他们的训练,大为叹服,破例多给了河湾乡几个名额………连白政委也觉得,这个白捡来的民兵独立连,很给自己长脸。高兴之余,送给独立连一辆军车,一辆已经超期服役、县人武部谁也不坐的军车,军车的牌照是:庚e0250!国产地北京吉普车,杨伟试了试车居然车况还不错,高兴地接受了。
杨伟开着去了一趟县城才知道,这是白政委坐了好几年的专车,沁山县的人都认识这辆车,因为姓白,和车号的缘故,背地里都叫白政委二百五!这车一直在人武部闲置着,现在白政委终于把这个帽子扣到了继任者的头上了!
知道了这情况杨伟还是乐呵呵的接受了,虽然这年头开着这车确实有点二百五,不过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进武装部进县委大院到那里都是畅通无阻,特别是县二级路那收费站,看着这辆车,远远地就把拦杆放起来了,跟县长书记是一般的待遇。除了耗油稍多点、除了外观难看点,除了车号呵碜点,这车实在是挑不出其他毛病,虽然服役十年了,但依然结实耐用。就像杨家湾村民那磁实地性格,经得起时间考验!
沟凹沟里地涧水,依然是悠悠地流着,不知道流到多少年;豹凹沟的山,依然是那矗立着,不知道已经经历了多少雨雪风霜,但这一年,因为有了这群垦荒人地缘故,山与水,好似格外地有了灵气!
从喧嚣中走来,大城市返乡的杨伟,如鱼得水一般地,安静地生活下来,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也许,他会一直这样安静的生活下去,这是一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喝着清凌凌的沁河水、吃着黄澄澄的小米,不仅仅是果腹,也许更是心灵上的安宁!
这年春节,杨伟是在场区过得年,过完年他在自己房间里的墙上写下了一副很漂亮的魏碑书法字:
一个人,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才会有怒涛波澜,慰为壮观!
一个人,就像一颗石,垒到了大山才会有壁立千仞,仰为观止!
这话,绝对不是他这水平能想得出的,是那位临时老师陆文青教的!杨伟最喜欢这句话,挂到了床头。
杨伟过年后从大连回到沁山没过几天,北京的陆文青把一摞办好的手续全部交给了杨伟,虽然林国庆已经方方面面打了招呼,但手续依然是办了几个月,这小姑娘在云城和沁山县城长住,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把这个一万亩的土地山林承包手续办下来了,承包期限是五十年,正式成立的公司名字就叫做“杨家湾生态农业开发股份公司”,一切都按照杨伟设计来的,林国庆这破嘴也帮了不少忙,手续办下来居然挂着“绿色农业”的牌子免除了十年的税费,而且划到自己名下的只有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不知道是为了送杨伟一个大人情还是其他意思,但杨伟知道林国庆的虽然和自己共同投资,但他的目的和自己却根本不相同,他的目的也许就是在于用这个牧场能套多少拔款多少补贴,对于牧场本身并不感兴趣。就像他说的,他总不会开着加长版的林肯来给杨伟抢放羊的地方吧?
不感觉兴趣正好,杨伟还怕他感兴趣呢!
至于他挣多少,杨伟也不感兴趣,蛇有蛇路,龟有龟道,各人有各人的挣钱门道,这眼红不得也学不来。而杨伟最感兴趣的是,这场子最终将全部是自己的,或者可以说,这个牧场,是自己永远的家。是杨家湾、是舜王村是河湾乡老少爷们共同的家。
一个冬春季节,依然是天当房、地当床,帐篷群里挤着垦荒的老少爷们。荒场里依然是冻土的时候,大型的挖掘机械就开进来了,一个月的机械施工加上三百多名施工人员的日夜奋战,平整出了五百多亩地空地,这是要用作种粮的土地。主要的作物就是玉米。既能提供粮食也能提供一部分大牧畜的饲料。这是生存之本。工作量并不大,就是在原来旧牧场的地上平整了一下。原来牧场要说经营的也不错,但都是雇佣地人,最后这帮没有归属感的牧场职工回城的回城、自己做生意的做生意,走的时候,还不忘在场子里捞点东西。三捞两捞把个牧场掏空了!这是公有制永远无法解决地痛!
清明时节,十辆大卡车昼夜不停地拉着树苗运进了牧场,足足用了半个多月时间,杨伟指挥着村民沿着牧场坡地山梁种树,油松、苹果树、桃树、核桃树和山脊的杏树。以栽一棵树五块钱的价格,栽下了五万株树苗,有了钱不再是义务植树,用不着乡长发动,以前植树造林并不积极的乡民。这次足足在两千人参加了植树活动,云城十二个县以及相领的几个市地苗圃。所有的树苗被抢购一空。这些,在杨伟眼里是将来地发展之本,三年五年之后,这些树苗都会成为摇钱树。
在杨伟看来,所有义务的事都扯蛋玩意,没有利益别说村民,连自己都不会主动去种树!而村民们的要求并不高,一天十块二十块钱就可以雇到一个壮劳力,如果管饭。这个价格会更低,这么低的生活水平再要求大家义务,这事就不是人办的事了!
地有了、树生根发芽了,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在这里扎根了!
五月到了,地上已经长出了青青的草,沿着牧场近二十公里长的坡地,全部撒下了苜蓿籽,说是承包一万亩。其实杨伟算算自己赚大了。光坡地就要达到一万多亩,不带林地不带滩涂。如果全算上的话,足足要有近5万亩地山地、坡地和最肥沃的平地,接近20公里的山坳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牧场。而这里,除了自己根本不会有人再来,严格意义上说,多吃多占了,杨伟感觉沾了很大的便宜。
沾了便宜杨伟这私下里很高兴,而且,这个便宜肯定不会有人来跟自己抢!
六月份,从省农科院引种的五十只小尾寒羊运抵河湾乡,路上颠簸死了八只种羊,杨伟心疼的差点直骂司机,一只种羊一千多块呀?……从沁山本地购得了一百多只本地羊也先期进了牧场。羊群有了……村长的俩人个壮儿子,大憨二憨带着河湾乡的毛蛋黑蛋加上杨伟这个铁蛋,成了专业地羊倌,杨伟现在最乐意地事就是赶着羊群,自己骑着一匹浑身杂毛地大马在牧场里飞奔,这速度和颠簸起来的感觉,比开着大脚吉普车还让人感到刺激。
更刺激地是,这个月回了趟大连,把老婆丢了………
丢了大连一个家,有了沁山一个家。
七月份,新落成的场区建成了,牧场的人终于告别了十个多月的帐篷生活。为了修这个场区,乡里专为牧场建了几座砖窑,修成了场区占地十五亩,青砖预制板平顶,被刷成了蓝白相间的颜色,这是部队营区的标准建筑,也许在杨伟的心里,这是唯一的标准。而杨伟只会做这样的设计。三座两层楼房,一座是单身职工区、两座是生活区,还外带一个500多平米的简易房做成了食堂。………也许说出来不相信,这个占地十五亩的场区和房子基本没有花什么钱,就砖钱和运费,墙是大伙自己垒的,乡里最不缺少这种泥瓦匠;石灰是自己烧的;沙土是自己运来的;连场区里的地面都是场区人自己拿着大石礅夯好的,经历了几个月的帐篷生活,大家都想有个家;建房的时候杨伟的发号召,参加建房的牧场职工,每人分一套!说是建场就是为自己建家,村民们都豁出的死力气来干活。这次,人工还真全成了义务的。
杨伟,名至实归地成了大家眼里的场长,或者年纪大点的,还是亲切地叫铁蛋。
七婶,名至实归地当了事务长。做饭的锅,更大了!七婶。更胖了。
七叔,把舜王村的家搬到这里来了,当了一辈子村长,现在当副场长兼会计了,小日子过得更滋润了。
场区建成的时候,杨伟想了良久。在场区地白墙上,自己刷下了八个大字:自给自足、自立自强!
八个直径一米多的字看上去颇为雄壮,杨伟完成这项工作时候看得是筹躇满志,不过,在看的那一刻。他莫名其妙地想起了,曾经经常耳熟成详的八个大字: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这是一个新的牧场,是一个新的家,也许,更是一个新地杨伟!
从北京来的陆文青。办完了相关的手续,杨伟连着到云城请了四次。才把陆文青从云城请到了杨家湾园区,成了营区里唯一的高学历人才,被杨伟唆导着开始给一帮子大老粗上课,学国际贸易出身的陆文青,不得不从头开始学习,看得第一本书就是《如何发展农村庭院式经济》。不过,这并不影响陆文青用浅显地语言给大家讲解,后来杨伟才知道,陆文青是陕西人。要说起来离沁山也不远,而且,这是一位从小县城出来的姑娘,不像个城里人,一身娇惯的那些个毛病!
杨伟,请牧场请了个老师,捎带着也给自己请了个老师!
生活开始越来越稳定了,让人觉得有点不解的是,杨伟从建场后开始。在场区实行军事化管理。要求第一期五十名在编人员每天出操、定时上工、吃饭大灶、统一学习,对卫生、个人内务、言行举止进行了严格的规定。特别禁止打架、赌博、开小差、酗酒、偷拿牧场财产地一些极端恶劣行为。这个混混出身的场长,恐怕对这些事地危害比谁都知道的更清楚,比谁也有过更深刻的教训,要根绝这些,对部队生活无比熟悉的杨伟也许只会按照这样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团队。
经验是财富、教训同样是财富。这次,他是要自己对自己的生活做主了!
五十名来自舜王村、老杨家湾和河湾乡的都是当地的青年农民,都是从修路开始就已经加入到这个团队地人,一年的共同生活早对彼此之间和这个带头人已经是熟悉不已,而且佩服不已,尽管牧场最后给大家定下了每月五百块钱工资不高,但吃穿用住都是统一分配,在这个有钱没地儿花的地方还真能都攒下来,和以前一年攒不下一分钱的生活相比,和离乡背井的打工生活相比,这里已经是不啻于天堂了,慢慢地,和新兵入伍一般,都开始渐渐融入到这个新的团队里了。
家便是场、场便是家,除了在编人员,陆续有来牧场落户的原杨家湾和舜王村村民,每户都得到了五千块的安家费,这笔钱,足够在穷乡僻壤里修一座单门独户的小院,而这里丰富地地、草、水源,正是乡下人地最爱,陆陆续续迁到这里的住户到年底已经达到了40多户,杨小孬一家全来了。住户区是单另划出地一片,与场区相隔不过500米,一场一区,相映成趣,甚至于有的在编场工直接就是落户的农民,对这样的生活有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晚上在床上出操、早上在场上出操、上下午在地里出操………一天从早操到晚。
不过,不管是那操,个个的干劲却是十足!
场区在建的时候,在谷乡长的幄旋下,邻近四个乡的农技指导人员进驻的杨家湾牧场,帮着牧场在四周的坡地上套种花生,花生一种就是近一千亩,这些贫脊的坡地,正适合种这些对土地质量要求不高的经济作物………这些农技人员进牧场指导了一个月,有两个人干脆留了下来,在这里建了一个百头猪场,在建猪场的时候,下层直接修成了沼气池、上层是温室和猪场,这种建法可以充分地利用光线资源,而且有效地把污水和排泄物转化成热能……温室养猪,最快三个月就能出栏,事实上,在牧场,丰富的牧草养猪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三个月后。牧场人就吃到了自己喂养的猪…………过年的时候,第一批喂养的猪就销到了沁山和云城。
一部分年纪较大的落户村民也有事干了:喂猪!
青贮着羊群吃不完的牧草现在有地儿处理了:喂猪!
杨伟,很快乐,是那种英雄有了用武之地地快乐,是那种价值得到大家认可时候的快乐。
多少有点文化的杨小孬和黑蛋俩娃,专心致志地学起了养鱼。二十多亩的水库水面成了他们的工作场所,在县农技人员的帮助下,这里建起了全县第一个红鳟鱼养殖基地,红鳟鱼以肉质细嫩和刺少、易成活出名,但对温度和水质地要求高。这种鱼市价卖到三十多块钱一斤。项目到县里已经由来已久,但一直没有合适的地方和投资,现在,终于在杨家湾牧场生根落户了。四个月后,红鳟鱼已然上了云城人的餐桌。这种鱼的产量不大但销量大,直到两年后还是供不应求。
第一年冬天来的时候。第一组试验大棚也在这里落户了,十亩大棚区和猪场连为一体,在陆文青地建议下,杨伟采取了公司加农户的方式,从其他乡聘请了两名有经验的农民种大棚菜,带动本场职工也开始着手学习种植,前期投资由公司垫付百分之七十,个人出百分之三十,而产出的产品由牧场统一销售。利润除按比例逐步归还投资成本外,农户占百分之七十、公司拿百分之三十。这办法很好的调动了村民地积极性,第二年春天大棚菜发展到了三十亩,整整一冬一春,云城市和凤城市的菜贩子甚至开着车等在这里拉新鲜蔬菜!而菜贩子也愿意来这儿,虽然路远,但管吃管住价格公道,最重要地是,只要在沁山出车只是拉得是杨家湾的蔬菜。一路畅通无阻。连交警也给几分面子!
杨家湾牧场村民的桌上,渐渐地开始和城里人一样了。有鱼有肉、四季有新鲜菜,连口袋也不觉得囊中羞涩了,一年之中,差不多有十对成家的落户在这里。其实就解决了村长那大憨的婚事。娶回来媳妇在杨伟看来,就像山上的树一般,要在这里生根发芽,长叶开花最后结一串丰硕的果实!
杨家湾,越来越有生气、越来越有人气了。
九月份,杨伟带着五十名非兵非农,一身迷彩装的场工队伍在四个乡大收山货,药材、木耳、核桃、杏仁、松籽、羊皮、牛皮、蜂蜜,林林总总把牧场的仓库堆满了,为了卖出去这些东西,杨伟不得不又在沁山县城里建了一个农副产品销售商店。五十多人地收购队伍形成了一个规模效应,收购回来的量也成了一个规模效应。这其中和县城一帮子坐地为王的贩运户发生了冲突,杨伟这流氓手段频施,在抬高收购价格的同时,又发动河湾乡的村民围堵这些外地的收购贩子,把县城经营山货一商加痞子跑了,自己坐起了大庄,几乎对河湾一片形成了垄断。
流氓依然是流氓,不过是为了生意和利益,为了给村民讨一个公道的流氓,虽然手段不齿,但也得到了大家的拥护。效益虽然一般,但整体的收购金额接近一百多万,采山货地村民,基本都赚了。杨伟也赚了,第一年秋天赚了十二万,而且从建店后生意不断,一直到第二年,杨伟才发现,这是一个最赚钱地买卖,每年的山货都被领县地大户雇着小贩收购跑了,如果这些东西都到自己手里,那是个天文数字,算算几个乡的核桃,差价就能赚三十万。而蜂蜜一项,三个月就能赚二十万!
发现了这个天机的杨伟雄心勃勃地制订好了第二年的收购计划!而这个收购计划从第一冬天就开始了,杨家湾场区的名声在四邻八乡格外地好,有些村民甚至把一些存货直接送到了场区或者县城的收购点!
这个世界,哪里都有机会,缺乏的只是发现机会的眼光和抓住机会的胆量,杨伟,虽然笨点,但从来不缺乏这种眼光和胆量。
场区里路有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是牧场人从土地里筛出石头铺成了小路……
车有了。是牧场人自己养的大骡子大马套辕的车,整整十大辆……………
住户有了,原杨家湾陆陆续续迁进来地住户一直增长着,农场的人数达到了四百人,无形中为牧场提供了劳动力资源。而且只要农忙时节,派人出乡里一嗓子一喊。能招来几百名临时人员。
沿着牧场向南走十公里,到处都是一片青青的草场,羊群正慢慢扩大,肥美的水草,把羊群喂得个个膘肥体壮………
土地。对于辛勤的人和尊敬它的人,回报同样是惊人地。这年秋天,地里收成二十八万斤玉米,十八万斤花生、三千斤油菜籽、玉米秸杆青贮了一部分,养了五十多只大牲畜。如果单论种树的平整土地。基本都是当地投资,当年全部收益。
沉甸甸的果实。让杨伟觉得欣喜若狂!尽管在七叔的眼里,这仍然是个赔钱的买卖!
时间,像豹凹沟里地泉水悠悠的流着,一天天一月月,转眼间又是一个新年,这年有了一更大的喜事,豹凹沟,通电了!
早就想通电了,杨伟半年前就和乡长商量。这谷乡长又和变电所商量、变电所又和县电业局商量,不过扯来扯去,电业局非要四十万的架线费用,而且得等一年。这自然条件太够呛,谁也不想往这里投资。这事搁住了,杨伟不得不买了两台发电机凑和着抽水。
不过,这次可有了意外和转机。十一月份邻近大尖山森林失火,牧场男女老少组织了三百人的队伍上山救火,早有类似经验地杨伟指挥着五十名已经有训练经验的场工冲进火场。用四台手提电锯和人工斧放倒了火场边上地一片幼林。隔断了火势,牧场里用灭火器的、用镐挖土、用锹洒土的配合的毫无间隙。这架势比一窝蜂上山救火的村民要有效得多。成为当时救火的中坚力量…………这事被县委一位管林业的县长看在眼里,这群打扮的不伦不类的人还以为是县武装部临时组织地民兵,后来一问才知道,居然是牧场的人。心下感激之下,在县里树了这么个典型,大报小报和电视台足足吹嘘了一个月。跟着县武装部参加救火的也对这群纪律严明、进退有序的人感兴趣,也以为是消防中队训练出来的人,一问才知道不是兵,是民,彻头彻尾的农民!
如果是个队伍倒不稀罕,这么训练有素的农民可让军旅出身的县武装部一干人员奇怪了。县武装的一位姓白地政委不解之下,专程去了趟杨家湾,前后一问,在武装部干了二十年地政委不但认出了舜王村这老村长,而且知道了这带头的,居然在十多年前就是自己手下地民兵,还是自己把这个人送进了队伍。
一番拉扯之下,这关系还越来越近乎,白政委看着一群儿精壮的大小伙是越看越喜欢,越看越像自己手下的兵;不愧是当政委当成老油条了,白政委拉上了关系就极力说服杨伟场长在此地建一个民兵训练基地,毕竟现在和平时期,经济挂帅,真正的地方武装力量已经名存实亡,不但基地不好找、连人都没有,年老一点的不像样,年纪轻一点的都出门打工了,全县的民兵力量形同虚设,怎么着也交不了差,一有上头检查这政委就得到学校借学生充数!………而杨家湾现在,都是现成的,那场区比军营还整齐!人就更不用说了,一拉出来就是两个连的兵力!
杨伟这眼骨碌一转,知道这老家伙想在这儿捡便宜,营区是现成的,人是现成的,只要穿上衣服就是队伍,有没有战斗力不说,拉出去绝对唬人…………老政委的面子不能不给,杨伟提了一个条件,你给我通电,你爱怎么整怎么整,别说打扮成民兵,打扮成土匪都行!
这事把杨伟难得直挠脑袋瓜,送上门的大头,不宰都对不起自己!
政委一下子笑了,没想到这事如此简单。组织民兵在他眼里难如登天,但要说通电还真是小事一件。两人一拍即合………不多久县政府县人武部联合向半政半企的电业局发文,要求给河湾乡杨家湾牧场通电,要在这里建设全县民兵训练基地!
电,终于通了,行政命令,没花一分钱。
场区挂了一个新牌:沁山县民兵役应急救援独立连。县林业站在牧场最高的豹头峰上。设了一个火情观测点,也直属独立连管理。说是管理,其实是让场区管饭。要不这鬼地方,还真没人来。
本来是设基地,这政委棋高一着。这么来一下子,等于是连场地带人都收编了!挂牌的时候连乡长带主管林业的县长都请来捧场了,还真让牧场的人拒绝不得,一下子扣了这么一顶大帽子,杨伟糊里糊涂成了连长。做了有生以来最大地官!一分饷钱都没有的大官。虽然没有什么经费,不过杨伟并不介意。但每年不伦不类的几身迷彩服还是要发的,多少能省俩钱;何况自己人微言轻,也需要这么个帮手,快过年的时候,这白政委打了个招呼,库存的十几万斤玉米和花生还卖了个好价钱!这事更坚定了杨伟当连长地心思。况且给独立连的任务就是救火,有没有这个任务牧场的人都会去救火,四周的山不管是那一座着火了,一旦蔓延过来。烧得是自己的经济林,不救都不行!
救人者自救!这与道德无关、与义务无关、与报酬无关………杨伟经常给场工强调这句话,在自然条件恶劣地情况下,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只有抱成团,只有互帮互助才能够过得更好!救得了大家就是救自己!如果不去救火,烧起来,烧得我们的自己的家!
这话不用很强调,其实乡下人心眼最朴实。特别是住在山区地乡下人。救火本身就是一种自觉和觉悟。
那一年冬天到春天,河湾乡出现了三次火情。这个不伦不类的独立连每次都有几百人参加救火、每次都反应最快、冲在最前,每次都漂漂亮亮地完成了县人武部所谓地上级交给的任务,每次都能够在县林业局的光荣榜上、县电视台的采访上露个脸,第二年春季,几个征兵的专程参观了民兵独立连营区和他们的训练,大为叹服,破例多给了河湾乡几个名额………连白政委也觉得,这个白捡来的民兵独立连,很给自己长脸。高兴之余,送给独立连一辆军车,一辆已经超期服役、县人武部谁也不坐的军车,军车的牌照是:庚e0250!国产地北京吉普车,杨伟试了试车居然车况还不错,高兴地接受了。
杨伟开着去了一趟县城才知道,这是白政委坐了好几年的专车,沁山县的人都认识这辆车,因为姓白,和车号的缘故,背地里都叫白政委二百五!这车一直在人武部闲置着,现在白政委终于把这个帽子扣到了继任者的头上了!
知道了这情况杨伟还是乐呵呵的接受了,虽然这年头开着这车确实有点二百五,不过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进武装部进县委大院到那里都是畅通无阻,特别是县二级路那收费站,看着这辆车,远远地就把拦杆放起来了,跟县长书记是一般的待遇。除了耗油稍多点、除了外观难看点,除了车号呵碜点,这车实在是挑不出其他毛病,虽然服役十年了,但依然结实耐用。就像杨家湾村民那磁实地性格,经得起时间考验!
沟凹沟里地涧水,依然是悠悠地流着,不知道流到多少年;豹凹沟的山,依然是那矗立着,不知道已经经历了多少雨雪风霜,但这一年,因为有了这群垦荒人地缘故,山与水,好似格外地有了灵气!
从喧嚣中走来,大城市返乡的杨伟,如鱼得水一般地,安静地生活下来,如果没有意外的话,也许,他会一直这样安静的生活下去,这是一片生他养他的土地,喝着清凌凌的沁河水、吃着黄澄澄的小米,不仅仅是果腹,也许更是心灵上的安宁!
这年春节,杨伟是在场区过得年,过完年他在自己房间里的墙上写下了一副很漂亮的魏碑书法字:
一个人,就像一滴水,融入了大海才会有怒涛波澜,慰为壮观!
一个人,就像一颗石,垒到了大山才会有壁立千仞,仰为观止!
这话,绝对不是他这水平能想得出的,是那位临时老师陆文青教的!杨伟最喜欢这句话,挂到了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