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黄金家族
  “饶他这一次吧,若是再犯,死不足惜!”
  有不少士兵们随着第五横队的队官齐声求情,这其中有很多人也是跟着开溜过的逃兵,大家同为逃兵,只是因为分了先后,便区分出了生与死,若是杨大义不死,他们至少会在良心上好过不少。
  李信默不作声,镇虏新军成军之时,第一铁律便是为首逃跑者斩,若是心软饶那杨大义一死,今后镇虏军的军纪还能如何彰显,岂不是成了朝令可夕改的笑话?此时此刻,他才真正体会到何谓“慈不掌兵”。这个“不慈”针对的并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人。
  “哼!今日你可饶了那杨大义不死,但那些已经战死的兄弟又有谁来饶他?”
  陆九冷冷的反问,他怕十三哥在这种关键时候又犯了妇人之仁的毛病,于是赶紧替他封堵众人之口。刚刚还齐声求情的士兵们立即便没了声息,是啊,因为他们的不战而逃,第一横队与第二横队因此而承受了更大的压力,伤亡也相应的提升。一战之下,出来时的五百人,已经少了五十余人。
  与这些当场战死的兄弟们相比,杨大义又如何能有活在这世上的理由?
  曾经开溜过的士兵们深深埋下了头颅,他们似乎能清晰的感受到上百道目光对他们的炙烤,这种炙烤让他们恨不得钻进地缝里面去。第五横队的队官也被责问的哑口无言,出现逃兵最多的便是他的横队,指挥五方的罪名肯定也跑不掉,又有什么资格去为逃兵首犯杨大义求情呢?
  一向牙尖嘴利语带刻薄的顾十四并没有在这种时候落井下石,他知道这个姓陆的骑兵队官乃是总兵大人的心腹,此人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就等于总兵大人的表态。
  纵士兵们虽然不再言声,但一双双眸子里,都还残存着一丝希望,希望总兵大人特赦于他,不为别的,兔死狐悲之感乃人之天性。
  李信仍旧默不作声,各队队官仍旧默不作声,该说的陆九都已经说过,他自认为已经没有必要再多做置喙,如果十三哥想放了那杨大义,自己说再多的话也没有用。
  这种希望随着众人的沉默在持续发酵,可是一句,轻轻的话语彻底将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敲打的粉碎。
  “军令如山,各队队官兼行刑官,还在等什么?”
  第五横队的队官身子一颤,他立即明白,杨大义今日难逃一死,而且亲自送他上路的人就是自己。
  “来呀,将杨大义拿下……”
  话音未落,只听一个带着些许哭腔的声音喊道:“用不着队官动手,大不了就是一死,因为俺杨大义的胆怯,害了兄弟们的性命,咋还能有面目苟活在这世上。”说着他神情复杂的看了一眼此前曾并肩战斗的兄弟们,“兄弟们定要以俺杨大义为鉴啊,不要走了俺的错路!俺这条命是鞑子害的,兄弟们若是念着俺的好,就多杀几个鞑子为俺报仇啊……”
  说罢,唰的一声长刀出鞘挥向自己的颈子,顿时鲜血四溅,喷的丈把范围内一片血红,杨大义精瘦的身躯直直向后倒了下去,气绝身亡。
  镇虏军士兵们心有戚戚,顾十四突然脖子上青筋暴起,喝道:“杀鞑子,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
  “对,杀鞑子,报仇!”
  “杀鞑子!”
  很快稀稀拉拉的附和之声响彻整个瓦窑口堡上空。这些人里喊的最卖力的是顾十四,此前一战伤亡最惨重的就是他的第一横队,那可都是从左千户所带来的从小玩到大的兄弟,几下报仇之声的呼喝,让他声泪俱下!
  海森堡完全听不懂这些东方人在争论什么,好像东方将军对他们是去了控制?还是这些人要闹兵变?他刚刚脱离险地,心态上还恍若惊弓之鸟,这种并不友好的气氛,让他既害怕又感到无能为力。谁知东方将军说了一句话之后,这些东方人争论的焦点人物竟然挥刀自杀了。
  难道是东方将军凭借滔滔雄辩之才,将那试图兵变的叛徒说的羞愤而死?随着东方士兵的阵阵齐喝之声响彻瓦窑口堡上空,海森堡更加确信自己的这点猜想。听不懂这些东方人的语言实在是一件苦恼之极的事,他暗暗下了决心,等得了时间,一定要好好的跟那东方将军学说东方语言。
  此间事了,李信带着镇虏军方阵随那报讯的军卒,急往新平堡方向而去。新平堡距离瓦窑口堡不过三十里地,即便是在雪地里,急行军之下两个时辰也堪堪赶到了。
  由于忧心新平堡的安危,李信不计任何体力,镇虏军甩开了膀子一路急进。谁知到了新平堡之后,眼前却是一片安静祥和,仿佛根本就不曾发生过战斗一般。
  李信和镇虏军诸军卒奇怪,南下报讯的军卒也奇怪,明明蒙古鞑子声势咄咄逼人而来,怎么前后不过多半天的功夫就变得如此平静了?
  李信心中突然咯噔一下子,莫不是蒙古鞑子已经破城了吧?但看城头一杆残破的明军战旗还在迎风猎猎,说明新平堡还牢牢的掌控在大明手中,一颗心略略放了下来。
  “去叫城吧,进城休整,不回镇虏卫了!”
  李信率领镇虏军的出现让新平堡夯土墙上的戍卒们好一阵紧张,待弄清了城下来人是三卫总兵之后,顿时便爆起了一阵阵的欢呼。
  “总兵大人亲自提兵来,咱们新平堡没事了……”
  “那蒙古鞑子肯定是闻到总兵大人的味了,夹着尾巴开溜……”
  随着城上的欢呼与议论,李信率军进城,镇虏军人数虽然不多,但随着有节奏的口号之声,踏着齐整的步子,鱼贯而入,气势竟是连皇帝亲军都不输。
  这就是此前队列训练与强调几率所带来的附加效果,区区数百人却能给人带来远超寻常的安全感。镇虏军从创军之初,便被打上了这种军容整齐,精神饱满的印记。
  进城之后,李信能明显感觉出这些守城戍卒们精神萎靡,神情不对劲,细问之下才得知,就在刚刚一战,新平堡中的千总中流矢不治身亡。若不是鞑子突然莫名其妙的退却,恐怕新平堡此刻已经落入蒙古鞑子之手了。
  新平堡中现在的情形是群龙无首,把总们各自为战,谁也不服谁,好在李信来了,而且是携三卫总兵之威势而来。经过初步了解,堡寨内虽然名为千总镇守,实际兵力也仅仅五百余人,与镇虏军的步兵方阵相当。
  这些堡寨的守御最初归山西行都司下属卫所管辖,兵员亦是由当地军户充任。但明朝中叶以后卫所糜烂战斗力每况愈下,事宜在万历朝以后便将这些边墙堡寨直接划归大同总兵府,兵员亦是总兵府募兵所出,战斗力比卫所兵强了不是一点半点。如今崇祯皇帝封李信为三卫总兵,三卫辖地内,包括这些堡寨自然而然便都被李信划归到自己的麾下。
  实际上,大同镇总兵府和三卫总兵府在事权划分上还是有重合不清的地方,譬如这些边墙堡寨。但是皇帝不明示,内阁装糊涂,根子还在内阁反对李信的势力太过强大,皇帝既能让李信任三卫总兵便以自觉达到目的,不会进一步为了一个武臣而与股肱之臣针尖麦芒的对抗。
  至于三卫总兵府和大同镇总兵府,究竟是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方那就只能看李信自己的道行了。当然,皇帝也不是全然不顾被当做钉子钉在大同镇的李信,至少他在大同镇总兵府新任总兵的人选上便拖了几日,等于变相给李信创造了机会。但是,国事不是儿戏,大同镇总兵之位自然不能也不会久悬,留给李信的时间不多了。
  李信接管了新平堡的指挥权后并没有打乱原来的防御部署,一切都萧规曹随,他虽然在守城上取得过一些战绩,但却对古代真正的守城之术一窍不通,所以一切照旧以不变应万变是目前最好的办法,其后再伺机而动。
  与此同时,他在新平堡中详细了解此前来袭的插汉部具体规模,能战之兵总应在千人以上,据说插汉部在蒙古各部落中是出了名的能打,虽然如今日薄西山,但终究是受死的骆驼比马大。
  新平堡中的一个老书办将插汉部描绘的云山雾罩,李信频频纳闷,怎么还扯上瘦死的骆驼了,不就是个战兵千于人的小部落么,怎么听他的意思好像这插汉部曾经很辉煌一般,那为何自己从来都没听说过呢?
  李信终于忍不住动问那插汉部的来历,老书办仿佛是被正好挠在痒处一般,摇头晃脑的解释着:“插汉部的子孙不肖啊,他们便是那蒙元铁木真的直系后人,号称黄金家族的中央部落后人……”
  “林丹汗?”
  李信脱口道。
  老书办点点头,“林丹汗死了好几年了,现在是他的儿子额哲继承了衣钵,只可惜做了建奴的鹰犬。咱们新平堡外来袭的是林丹汗的胞弟粆图,如今也是建奴的郡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