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粮票制度
经历了数十个日日夜夜的生生死死,刘称金的想法已经和从前大不相同,他的婆娘孩子一家十几口人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到如今,什么升官发财通通抛在脑后,他现在唯一的期望就是在这个过了今天不知明天在何处的乱世中活下来,当然,还有这一干信得过他的父老乡亲们。
郭师爷一连说了两个有趣,却又不继续解释下去,憋的刘称金直着急。
“到底李将军打的什么主意,郭师爷你倒是给俺捋捋啊!”
往往事情在最不确定的时候,当事人最容易患得患失,现在的刘称金就是如此,李信既然答应了收留他们,为何还不派人来管理他们,反而说什么让他们自理。这自理又是什么意思?是不想管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还是怎么的。现在他的心里就像打吊桶一样,七上八下的。
而且有这种看法的不止他一个人,难民中一股不安的情绪已经在隐隐的发酵。
郭师爷还是闷头捋着他的山羊胡子,刘称金急了。
“郭师爷,再捋,胡子都捋光了……”
“我老人家也想不明白,瞅着那李将军做的事,他也不像是个糊涂蛋,应该不会蠢到自己给自己挖坑下绊子吧。”
他看刘金城满脸都写着失望,又赶紧补充道:“话又说回来,只要他给咱粮食,自理岂不更好?什么都是咱们自己说了算!”
刘金城咂咂嘴,想想也是,自家人管自家人,自是最方便,最得劲的了。
郭师爷突然想到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李将军既然将近两万的难民分成了两个万人营,那么这些万夫长千夫长可有了人选?他将这个因为说出来以后,刘称金摇摇头,“那日来的是个青袍官,瞅着品级不低,只说章程马上便会定下,可一连几日下来也没个动静,眼看着分发下来的粮食都吃的差不多了,大伙心里现在都七上八下呢。”
刘称金显然是将郭师爷当成了商议心腹之事的人物,将很多心里的隐忧都说了出来,而郭师爷则是立即换上了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不出所料的话,万夫长当由总兵府下派,这下派的万夫长两眼一抹黑,想要将这一干民众管理的服帖了,还不得依靠咱们这些熟悉情况的人,刘捕头你好歹在咱们这波人里也有些人望,他不来找你还能去找谁,到时候总要为咱们大伙争取些好处啊!”
刘称金心里还是七上八下,总觉得不会这么简单,胡乱点点头,表示如果他能得万夫长倚重无论如何也会给大伙尽力争取。现在虽然是有了落脚之地,粮食上三卫也有所供应,但生活条件还是极为恶劣的。
他们住的都是临时搭建起来的军帐,昼夜冷暖差距极大,一到晚间能冻死人。而且在粮食供应上总兵府也没给出明确的配给份额的量,倒像是随心所欲一般,今儿多点,明儿少点。
郭师爷继续头头是道的分析着。
“以刘捕头的人望怎么也会得个千夫长,咱们这一帮子人也好有个指望。”
刘称金摇摇头,“总兵府不是有布告下来,让咱们自理么,听说是让大家伙推举!”
听了刘称金推举的猜想,郭师爷嗤之以鼻。
“怎么可能,让大家伙自己推举就等于将刀柄授之以人,所谓自理顶多是让咱们自行屯田,自给自足!”
这个说法也很靠谱,刘称金觉得不无道理,如今已经是二月底,河水开化,土地解冻,眼看着就要到了万物复苏的时候,转过月去就得准备春耕了,正是屯田的大好时候啊。
想到这里刘称金不由得隐隐有些激动,终于要结束此前那种颠沛流离的日子了,只有开垦了土地,将种子播下去,他才会在心底里产生一种安全感。
过去的日子他回不去了,那个小县城早就成了他的伤心之地,也许在里这过完后半辈子是个不错的选择呢。
“发粮了,发粮了……”
外面忽然一阵骚乱,是人们兴奋的吵嚷之声。
郭师爷和刘称金对粮这个字眼都格外敏感,一听外边吵吵着发粮了都是噌的一下蹿了起来,就往帐篷外边跑。
他们这处难民营在雁河南岸,镇虏卫城之西,与其东北方的雁河检查站只隔着一条汇入雁河的支流。只见人头攒动都在往雁河检查站方向挤。
附近的难民都是刘称金的乡亲,一看刘称金出来,似乎不紧不慢,便都问他:
“刘捕头,发粮食了,怎么还不紧不慢的,去晚了抢不到粮食要饿肚子了。”
那人可不是乱说,第一次发粮的时候的确出现了这种情况,去晚的那一部分人是在大伙的接济下才勉强果腹度日。说实在的,刘称金对于总兵府这种赈济的方式是很不以为然的。
难民之中,很多人没有规划,将粮食分到手几天功夫就挥霍一空,若是由官府做熟,到了饭口统一发放,如此才会最大限度的防止浪费,才会持久。
但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说不定总兵府有自己的打算呢,他一个仰人施舍的灾民哪有置喙的资格。
费了好大的力气,刘称金拉着郭师爷总算挤到了人群的最前边,果真是总兵府来人了,只见长条的桌案已经摆了一溜,上面摞着一沓沓厚厚的纸笺,粮食却没看到半袋。
当众讲话的正是那日来的青袍官,两个人刚刚挤到前边,讲话已经进行到尾声,只见他一挥手,立即有衙门中的皂隶上前来,捧着一沓沓的纸笺在桌案上码放齐整了。
“发粮了!”
随着吆喝之声,人们被军卒们驱赶着排成了十几队一一准备领取。刘称金被安排到了左手第三排的第一个位置,被要求出示此前发放的身份木牌,然后领到手的纸笺竟是四张上好的桑皮纸,他识得几个字,只见上面写有配给粮五斤字样,再翻看另外三张则同为十斤。
他刚想仔细问问是怎么一回事,却被不耐烦的军卒驱赶,离开了队首。倒是那青袍官似乎发现了刘称金一副满脸茫然的样子,亲自着人将他叫了过来。
“这位兄弟,可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刘称金知道他是管事的官,也不客气,直言道:“小人不明白,几张桑皮纸如何地得了三十五斤粮食?”
青袍官正是阳和卫镇抚毛维张,他被李信委以安抚灾民的重任,听他识得粮票为桑皮纸写就不禁略微惊讶。桑皮纸乃是大明宝钞的印刷用纸,只是大明宝钞早在正德年间便被废止了,可这桑皮纸却是上好的信用凭据的用纸。能识得桑皮纸,说明此人当有些见识。
“本官适才已经讲的很清楚了,自今日起两万户营按月供应粮食,每口每月按总兵府登记分发口粮三十五斤,你手中这四张桑皮纸乃是兑换口粮的粮票,过了这条河,去那检查站当即便可兑现。”
刘称金将信将疑,“现在去就可以么?”
毛维张笑道:“凭此两票不限时间,见票及兑!”
刘称金发现这所谓的两票还是不计名的,便又问道:“此票不计名,若是有人收了去集中兑换,又当如何?”
这话听的毛维张一愣,随即又是呵呵一笑:“粮票制现在是试行阶段,每口每月有五十斤上限,至于兑现与否,则只认票不认人。”
附近不少人都支着耳朵听两人之间的对话,百姓们都怕官没几个人敢如刘称金这般肆无忌惮的发问,是以都希望他多问问。可谁知道刘称金问了这几个问题之后,便冲那青袍官行了一礼,返回到了人群之中。
排在后边的郭师爷亦是一脸茫然的捧着四张桑皮纸,找到刘称金商议此事,他可没刘称金的胆子当众与那青袍官对话。
“如何?”说着他将几张纸在手里作势掂量了一番。
“还能如何,走,兑粮食去!”
刘称金此言一出,立即便得到了已经领到粮票的众人响应。于是一干人拥着刘称金,便纷纷准备过河去兑换粮食。领头的事他们不敢干,但既然刘称金出面挑头,大伙自然一力支持。
“走喽!领粮食去!领粮食去!”
有人兴奋的高呼了几声,便有更多的人知道大家伙要求领粮食,数百人热热闹闹的涉水过河,直奔检查站仓库而去。雁河检查站自成立以来,没收晋商财货不计其数,多为粮食生铁和食盐,为了节省运输成本,李信特地下令在雁河检查站修建了仓库,所截留财货均囤积于此。
毛维张很快便注意到了领头的刘称金,这人之前所问的几句话令他印象深刻,当初指定粮票制度的时候,李信就曾专门针对这种问题设置了五十斤上限,以及不计名的方式。他吩咐身边的皂隶:“去查查刚才与本官对话的灾民姓甚名谁。”
不多时,皂隶便捧了名簿来,翻了几页便指着一行字道:“此人叫刘称金,曾是洪洞县的捕快,家人在瘟疫中都死光了……”
郭师爷一连说了两个有趣,却又不继续解释下去,憋的刘称金直着急。
“到底李将军打的什么主意,郭师爷你倒是给俺捋捋啊!”
往往事情在最不确定的时候,当事人最容易患得患失,现在的刘称金就是如此,李信既然答应了收留他们,为何还不派人来管理他们,反而说什么让他们自理。这自理又是什么意思?是不想管他们,让他们自生自灭还是怎么的。现在他的心里就像打吊桶一样,七上八下的。
而且有这种看法的不止他一个人,难民中一股不安的情绪已经在隐隐的发酵。
郭师爷还是闷头捋着他的山羊胡子,刘称金急了。
“郭师爷,再捋,胡子都捋光了……”
“我老人家也想不明白,瞅着那李将军做的事,他也不像是个糊涂蛋,应该不会蠢到自己给自己挖坑下绊子吧。”
他看刘金城满脸都写着失望,又赶紧补充道:“话又说回来,只要他给咱粮食,自理岂不更好?什么都是咱们自己说了算!”
刘金城咂咂嘴,想想也是,自家人管自家人,自是最方便,最得劲的了。
郭师爷突然想到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李将军既然将近两万的难民分成了两个万人营,那么这些万夫长千夫长可有了人选?他将这个因为说出来以后,刘称金摇摇头,“那日来的是个青袍官,瞅着品级不低,只说章程马上便会定下,可一连几日下来也没个动静,眼看着分发下来的粮食都吃的差不多了,大伙心里现在都七上八下呢。”
刘称金显然是将郭师爷当成了商议心腹之事的人物,将很多心里的隐忧都说了出来,而郭师爷则是立即换上了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不出所料的话,万夫长当由总兵府下派,这下派的万夫长两眼一抹黑,想要将这一干民众管理的服帖了,还不得依靠咱们这些熟悉情况的人,刘捕头你好歹在咱们这波人里也有些人望,他不来找你还能去找谁,到时候总要为咱们大伙争取些好处啊!”
刘称金心里还是七上八下,总觉得不会这么简单,胡乱点点头,表示如果他能得万夫长倚重无论如何也会给大伙尽力争取。现在虽然是有了落脚之地,粮食上三卫也有所供应,但生活条件还是极为恶劣的。
他们住的都是临时搭建起来的军帐,昼夜冷暖差距极大,一到晚间能冻死人。而且在粮食供应上总兵府也没给出明确的配给份额的量,倒像是随心所欲一般,今儿多点,明儿少点。
郭师爷继续头头是道的分析着。
“以刘捕头的人望怎么也会得个千夫长,咱们这一帮子人也好有个指望。”
刘称金摇摇头,“总兵府不是有布告下来,让咱们自理么,听说是让大家伙推举!”
听了刘称金推举的猜想,郭师爷嗤之以鼻。
“怎么可能,让大家伙自己推举就等于将刀柄授之以人,所谓自理顶多是让咱们自行屯田,自给自足!”
这个说法也很靠谱,刘称金觉得不无道理,如今已经是二月底,河水开化,土地解冻,眼看着就要到了万物复苏的时候,转过月去就得准备春耕了,正是屯田的大好时候啊。
想到这里刘称金不由得隐隐有些激动,终于要结束此前那种颠沛流离的日子了,只有开垦了土地,将种子播下去,他才会在心底里产生一种安全感。
过去的日子他回不去了,那个小县城早就成了他的伤心之地,也许在里这过完后半辈子是个不错的选择呢。
“发粮了,发粮了……”
外面忽然一阵骚乱,是人们兴奋的吵嚷之声。
郭师爷和刘称金对粮这个字眼都格外敏感,一听外边吵吵着发粮了都是噌的一下蹿了起来,就往帐篷外边跑。
他们这处难民营在雁河南岸,镇虏卫城之西,与其东北方的雁河检查站只隔着一条汇入雁河的支流。只见人头攒动都在往雁河检查站方向挤。
附近的难民都是刘称金的乡亲,一看刘称金出来,似乎不紧不慢,便都问他:
“刘捕头,发粮食了,怎么还不紧不慢的,去晚了抢不到粮食要饿肚子了。”
那人可不是乱说,第一次发粮的时候的确出现了这种情况,去晚的那一部分人是在大伙的接济下才勉强果腹度日。说实在的,刘称金对于总兵府这种赈济的方式是很不以为然的。
难民之中,很多人没有规划,将粮食分到手几天功夫就挥霍一空,若是由官府做熟,到了饭口统一发放,如此才会最大限度的防止浪费,才会持久。
但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说不定总兵府有自己的打算呢,他一个仰人施舍的灾民哪有置喙的资格。
费了好大的力气,刘称金拉着郭师爷总算挤到了人群的最前边,果真是总兵府来人了,只见长条的桌案已经摆了一溜,上面摞着一沓沓厚厚的纸笺,粮食却没看到半袋。
当众讲话的正是那日来的青袍官,两个人刚刚挤到前边,讲话已经进行到尾声,只见他一挥手,立即有衙门中的皂隶上前来,捧着一沓沓的纸笺在桌案上码放齐整了。
“发粮了!”
随着吆喝之声,人们被军卒们驱赶着排成了十几队一一准备领取。刘称金被安排到了左手第三排的第一个位置,被要求出示此前发放的身份木牌,然后领到手的纸笺竟是四张上好的桑皮纸,他识得几个字,只见上面写有配给粮五斤字样,再翻看另外三张则同为十斤。
他刚想仔细问问是怎么一回事,却被不耐烦的军卒驱赶,离开了队首。倒是那青袍官似乎发现了刘称金一副满脸茫然的样子,亲自着人将他叫了过来。
“这位兄弟,可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刘称金知道他是管事的官,也不客气,直言道:“小人不明白,几张桑皮纸如何地得了三十五斤粮食?”
青袍官正是阳和卫镇抚毛维张,他被李信委以安抚灾民的重任,听他识得粮票为桑皮纸写就不禁略微惊讶。桑皮纸乃是大明宝钞的印刷用纸,只是大明宝钞早在正德年间便被废止了,可这桑皮纸却是上好的信用凭据的用纸。能识得桑皮纸,说明此人当有些见识。
“本官适才已经讲的很清楚了,自今日起两万户营按月供应粮食,每口每月按总兵府登记分发口粮三十五斤,你手中这四张桑皮纸乃是兑换口粮的粮票,过了这条河,去那检查站当即便可兑现。”
刘称金将信将疑,“现在去就可以么?”
毛维张笑道:“凭此两票不限时间,见票及兑!”
刘称金发现这所谓的两票还是不计名的,便又问道:“此票不计名,若是有人收了去集中兑换,又当如何?”
这话听的毛维张一愣,随即又是呵呵一笑:“粮票制现在是试行阶段,每口每月有五十斤上限,至于兑现与否,则只认票不认人。”
附近不少人都支着耳朵听两人之间的对话,百姓们都怕官没几个人敢如刘称金这般肆无忌惮的发问,是以都希望他多问问。可谁知道刘称金问了这几个问题之后,便冲那青袍官行了一礼,返回到了人群之中。
排在后边的郭师爷亦是一脸茫然的捧着四张桑皮纸,找到刘称金商议此事,他可没刘称金的胆子当众与那青袍官对话。
“如何?”说着他将几张纸在手里作势掂量了一番。
“还能如何,走,兑粮食去!”
刘称金此言一出,立即便得到了已经领到粮票的众人响应。于是一干人拥着刘称金,便纷纷准备过河去兑换粮食。领头的事他们不敢干,但既然刘称金出面挑头,大伙自然一力支持。
“走喽!领粮食去!领粮食去!”
有人兴奋的高呼了几声,便有更多的人知道大家伙要求领粮食,数百人热热闹闹的涉水过河,直奔检查站仓库而去。雁河检查站自成立以来,没收晋商财货不计其数,多为粮食生铁和食盐,为了节省运输成本,李信特地下令在雁河检查站修建了仓库,所截留财货均囤积于此。
毛维张很快便注意到了领头的刘称金,这人之前所问的几句话令他印象深刻,当初指定粮票制度的时候,李信就曾专门针对这种问题设置了五十斤上限,以及不计名的方式。他吩咐身边的皂隶:“去查查刚才与本官对话的灾民姓甚名谁。”
不多时,皂隶便捧了名簿来,翻了几页便指着一行字道:“此人叫刘称金,曾是洪洞县的捕快,家人在瘟疫中都死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