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秘密交易
多尔衮听说还要交付抵押物,便冲黄胜两手一摊,苦笑道:“先生看我大清还有甚值得抵押的,但请开口便是!”话虽如此说,但多尔衮是有底线的,如果提土地要求,他宁可饿死,仅仅搞出个租借地就已经焦头烂额了,再闹出新的幺蛾子,这摄政王的位置只怕便要易主了。
黄胜却呵呵一笑:“摄政王不要忧虑,黄某不会狮子大开口。黄某所需焉知不是摄政王之所需呢?”
多尔衮只能敷衍笑道:“如此甚好,本王悉听尊便就是!”
同样是如此说,他心中已经不抱什么希望。
“伐明!”
黄胜陡然正色,一字一顿的说出了两个字。
多尔衮犹自不信,直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本王可没听错?”这个要求在多尔衮看来简直可笑到不可思议,明朝人要求大清勇士去打他们自家人,真真是头一次见到。
“摄政王没听错,就是伐明!”
但只要略一思忖,便不难理解了,多尔衮叹了口气,“唉!本王纵然有心,然则却无力矣!”
黄胜双掌交击,“摄政王无非是缺钱缺粮,需要多少开口就是,黄某定然鼎力相助!”
听了黄胜的话,多尔衮彻底被惊呆了,要钱出钱,要粮出粮,这还是一个商人的口气吗?在多尔衮的印象里,这些晋商都是一副唯唯诺诺,卑躬屈膝的德行,怎么几年不见,竟大气到如此程度?
多尔衮甚至怀疑,这个当初还一副低声下气模样的黄胜,而今是不是在故意消遣自己?迟疑间,他便不肯立下决断。
黄胜哈哈大笑,只说道:“摄政王实在怀疑黄某大言相欺?如此请稍待旬日。”
过了仅仅五天,黄胜再度来到盛京摄政王府,而他带来的,还有五十万两白银以及十万石粮食。当然,银子与粮食都在金州卫刚刚登陆。
这些粮食本来是江南贸易公司要运往朝鲜国的,也是凑巧经过金州卫运送一批物资,便被黄胜临时征用了。
货单一应摆在了多尔衮的案头,“这是清单,摄政王如不肯相信,可责令金州卫当地的官府查验便是。五十万两白银和十万石粮食,算是黄某的信用保证,摄政王需要多少,列出个单子来,后续会源源不断的运抵金州!”
黄胜的话底气十足,多尔衮至此也不在怀疑黄胜的诚意,却换了一副面孔语气,似笑非笑的反问道:“难道先生就不怕本王反口,吞了你所有的本钱,血本无归吗?”
岂料黄胜大笑道:“江南贸易公司背后有三卫军的火枪大炮,不怕摄政王赖账,大不了费些功夫自己来取便是!”说着黄胜又露出一丝揶揄的神色,“再说,贵国政府中乐意代摄政王还钱的可大有人在呀,不要怪黄某没出言提醒。”
这时赤.裸裸的威胁,一个贩夫走卒竟敢如此说话,多尔衮当即就想发怒,却又生生的忍了回去。毕竟现在得罪不起这个江南贸易公司,黄胜所说的也都是实情。如果江南贸易公司果真动手脚给他在背后使绊子,那又何苦来哉?再说,若果真伐明成功,他多尔衮的威望势必会大大得到提升。
因为三次战败而受损的权威当也会得到挽回。
有了这些计较之后,多尔衮自认为能屈能伸,半晌后也呵呵笑了起来,只是脸上的笑容却生硬极了。
“如此,本王便答应了,只要先生鼎力相助,民年开春就起兵,伐明!”
黄胜却摇摇头,说道:“元日过后,立即伐明!”
多尔衮大讶道:“如何?数九寒冬,此时动兵靡费颇巨啊!”
黄胜坚持道:“不计代价,伐明,多少损失,江南贸易公司出!”
这回多尔衮又不由得怀疑起黄胜的能力和动机了,动辄数百万两银子的出入,就连明朝都未必能如此轻易的做到,区区一个民间商社怎么能富可敌国?
这时,黄胜有些皱眉,不耐烦的问道:“摄政王耳目众多,可曾听过江南贸易公司在美洲发现了金矿,每日从地里刨出来的黄金都有上万两,试想想,支付一次战争的费用,又何足挂齿!”
关于这个民间商社在一个叫美洲的地方挖出来黄金,多尔衮的确多有听说,但这种日进数万两的说法,却只当是道听途说,哪曾想今日竟在黄胜口中亲自说出。
多尔衮沉吟了一阵方才说道:“五十万石粮食,本王元日之后发兵明朝!”
见多尔衮松口,黄胜双掌交击,笑道:“摄政王好魄力,如此便定下了。口说无凭,立字据为证!”说着,黄胜由随身携带的锦囊中取出了一卷皮纸,又拿出了一管制作精美的镶银短管。
多尔衮饶有兴致的看着,只见黄胜将那短管双手轻轻一抽,竟拉出一节空心的帽端,余下那一截则露出了尖尖头来,右手执住便在皮纸上龙飞凤舞的写了起来。
那尖尖的管头与皮纸接触后,留下一道道细细的墨迹,竟是一支样式的奇怪的笔!多尔衮这时才恍然大悟,黄胜拿出的这根金属短管竟是一支笔!
片刻之后,皮纸上写满了字迹,黄胜将其端起仔细检查了一遍自顾自点点头,便又交给了多尔衮。
“请摄政王过目,可有疏漏!”
多尔衮接过那张皮纸,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不禁心下佩服。这商人心思转的好快,一条条一款款无懈可击,竟似一早就打好了腹稿一般。
不过,就这内容本身而言,对他多尔衮竟也是有利的,尽管他本能的反感面前这嚣张商人的意见,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了。
换言之,黄胜所提出的建议,于江南贸易公司的幕后之主和多尔衮之间是双赢的。
多尔衮自然一眼就洞穿了黄胜欲让大清国伐明的意图,无非是那镇虏侯李信已经露出了反意,此子不肯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却要借着八旗勇士来敲打明朝那位可怜的天子朱由检。
“摄政王于借款借粮一事,须得保密,于任何人都不得提及,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黄胜突然提醒道。
多尔衮呵呵一笑,直说“明白明白!”
心照不宣之下,两个人的密约很快就达成了,又扯了两句闲话,黄胜起身告辞。
出了盛京后,黄胜便直奔金州而去,到了金州正好有江南贸易公司的商船靠岸。只见其中一艘大船上竟然下来了一队荷枪实弹的新军,众人护卫中,程铭九的身影赫然其间。
黄胜紧走几步迎了上去,“黄某正打算到汉城去,军门何以身履险地?”
程铭九笑道:“俺是个急性子,等不来先生,便亲自来寻上一寻,不想果真寻到了!”
“唉!说来也是因为一件要紧事耽搁了!”
黄胜先叹了口气,便将多尔衮借款,以及他要求清政府用出兵伐明作为借款抵押诚意的条款和盘托出。
程铭九听后,先是盛赞了黄胜的机智,然后面色一转又担忧的说道:“俺在朝鲜和建奴私自签订合约,镇虏侯已经十分不悦,如果再挑唆他伐明,只怕,只怕镇虏侯知道了,更会震怒!”
黄胜却道:“镇虏侯心慈面软,有些事做不来,咱们便多替他担待担待,这些事他永远不知道才好呢!”
顿了顿,黄胜才又道:“就算知道了又能如何?木已成舟!”
程铭九思忖一阵,点头称是,“多尔衮需要的粮食不能从江南调运,否则镇虏侯势必将会知晓,可惜朝鲜国刚刚闹了乱子,能拿出来的粮食能有二十万石就不错了!”
程铭九担心粮食不够用,这一点却难不倒黄胜,只见黄胜神秘一笑道:“程军门如何就一叶障目了?如何看不到朝鲜国对岸的倭国?”
程铭九一拍大腿,“是啊,倭国也产稻米,可去倭国购买!”
黄胜摇头摆手,“非也非也,程军门想马放南山么?是时候去倭国抢一把了!”
程铭九这才惊讶的看着黄胜,这厮竟是存了去倭国抢一把的心思。
“倭国生产白银,想必他们银库中的白银已经堆积到发霉发烂,正好一并都抢来。还有,来年开春以后,租借地建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顺便先掠来一批倭奴再说!”
黄胜的思维很是跳跃,引得程铭九啧啧赞叹,以前只知道此人是为商旅中翘楚,今日深交之下才发现竟也是位深藏不露的宰辅之才啊。
“先生宰辅之才,俺佩服的紧!”
黄胜竟罕见的赧然了,摆摆手道:“军门谬奖了,天下间行事,莫不遵从商道。凡事以利而合,只要参通此理,自然无往不利!”
程铭九听罢却若有所思,半晌后才道:“如此说来,宰辅当出自商贾大家才是,尽选写只会笔墨文章的书呆子,却是误国误民了!”
程铭九的话初听似有讥讽当今朝廷的意思,但黄胜细细琢磨,却发觉其间不无道理,笔墨文章做的花团锦簇,岂能顶的过实干二字?
黄胜却呵呵一笑:“摄政王不要忧虑,黄某不会狮子大开口。黄某所需焉知不是摄政王之所需呢?”
多尔衮只能敷衍笑道:“如此甚好,本王悉听尊便就是!”
同样是如此说,他心中已经不抱什么希望。
“伐明!”
黄胜陡然正色,一字一顿的说出了两个字。
多尔衮犹自不信,直以为自己听错了,“什么?本王可没听错?”这个要求在多尔衮看来简直可笑到不可思议,明朝人要求大清勇士去打他们自家人,真真是头一次见到。
“摄政王没听错,就是伐明!”
但只要略一思忖,便不难理解了,多尔衮叹了口气,“唉!本王纵然有心,然则却无力矣!”
黄胜双掌交击,“摄政王无非是缺钱缺粮,需要多少开口就是,黄某定然鼎力相助!”
听了黄胜的话,多尔衮彻底被惊呆了,要钱出钱,要粮出粮,这还是一个商人的口气吗?在多尔衮的印象里,这些晋商都是一副唯唯诺诺,卑躬屈膝的德行,怎么几年不见,竟大气到如此程度?
多尔衮甚至怀疑,这个当初还一副低声下气模样的黄胜,而今是不是在故意消遣自己?迟疑间,他便不肯立下决断。
黄胜哈哈大笑,只说道:“摄政王实在怀疑黄某大言相欺?如此请稍待旬日。”
过了仅仅五天,黄胜再度来到盛京摄政王府,而他带来的,还有五十万两白银以及十万石粮食。当然,银子与粮食都在金州卫刚刚登陆。
这些粮食本来是江南贸易公司要运往朝鲜国的,也是凑巧经过金州卫运送一批物资,便被黄胜临时征用了。
货单一应摆在了多尔衮的案头,“这是清单,摄政王如不肯相信,可责令金州卫当地的官府查验便是。五十万两白银和十万石粮食,算是黄某的信用保证,摄政王需要多少,列出个单子来,后续会源源不断的运抵金州!”
黄胜的话底气十足,多尔衮至此也不在怀疑黄胜的诚意,却换了一副面孔语气,似笑非笑的反问道:“难道先生就不怕本王反口,吞了你所有的本钱,血本无归吗?”
岂料黄胜大笑道:“江南贸易公司背后有三卫军的火枪大炮,不怕摄政王赖账,大不了费些功夫自己来取便是!”说着黄胜又露出一丝揶揄的神色,“再说,贵国政府中乐意代摄政王还钱的可大有人在呀,不要怪黄某没出言提醒。”
这时赤.裸裸的威胁,一个贩夫走卒竟敢如此说话,多尔衮当即就想发怒,却又生生的忍了回去。毕竟现在得罪不起这个江南贸易公司,黄胜所说的也都是实情。如果江南贸易公司果真动手脚给他在背后使绊子,那又何苦来哉?再说,若果真伐明成功,他多尔衮的威望势必会大大得到提升。
因为三次战败而受损的权威当也会得到挽回。
有了这些计较之后,多尔衮自认为能屈能伸,半晌后也呵呵笑了起来,只是脸上的笑容却生硬极了。
“如此,本王便答应了,只要先生鼎力相助,民年开春就起兵,伐明!”
黄胜却摇摇头,说道:“元日过后,立即伐明!”
多尔衮大讶道:“如何?数九寒冬,此时动兵靡费颇巨啊!”
黄胜坚持道:“不计代价,伐明,多少损失,江南贸易公司出!”
这回多尔衮又不由得怀疑起黄胜的能力和动机了,动辄数百万两银子的出入,就连明朝都未必能如此轻易的做到,区区一个民间商社怎么能富可敌国?
这时,黄胜有些皱眉,不耐烦的问道:“摄政王耳目众多,可曾听过江南贸易公司在美洲发现了金矿,每日从地里刨出来的黄金都有上万两,试想想,支付一次战争的费用,又何足挂齿!”
关于这个民间商社在一个叫美洲的地方挖出来黄金,多尔衮的确多有听说,但这种日进数万两的说法,却只当是道听途说,哪曾想今日竟在黄胜口中亲自说出。
多尔衮沉吟了一阵方才说道:“五十万石粮食,本王元日之后发兵明朝!”
见多尔衮松口,黄胜双掌交击,笑道:“摄政王好魄力,如此便定下了。口说无凭,立字据为证!”说着,黄胜由随身携带的锦囊中取出了一卷皮纸,又拿出了一管制作精美的镶银短管。
多尔衮饶有兴致的看着,只见黄胜将那短管双手轻轻一抽,竟拉出一节空心的帽端,余下那一截则露出了尖尖头来,右手执住便在皮纸上龙飞凤舞的写了起来。
那尖尖的管头与皮纸接触后,留下一道道细细的墨迹,竟是一支样式的奇怪的笔!多尔衮这时才恍然大悟,黄胜拿出的这根金属短管竟是一支笔!
片刻之后,皮纸上写满了字迹,黄胜将其端起仔细检查了一遍自顾自点点头,便又交给了多尔衮。
“请摄政王过目,可有疏漏!”
多尔衮接过那张皮纸,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不禁心下佩服。这商人心思转的好快,一条条一款款无懈可击,竟似一早就打好了腹稿一般。
不过,就这内容本身而言,对他多尔衮竟也是有利的,尽管他本能的反感面前这嚣张商人的意见,但是也不得不承认,没有比这更好的选择了。
换言之,黄胜所提出的建议,于江南贸易公司的幕后之主和多尔衮之间是双赢的。
多尔衮自然一眼就洞穿了黄胜欲让大清国伐明的意图,无非是那镇虏侯李信已经露出了反意,此子不肯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却要借着八旗勇士来敲打明朝那位可怜的天子朱由检。
“摄政王于借款借粮一事,须得保密,于任何人都不得提及,所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黄胜突然提醒道。
多尔衮呵呵一笑,直说“明白明白!”
心照不宣之下,两个人的密约很快就达成了,又扯了两句闲话,黄胜起身告辞。
出了盛京后,黄胜便直奔金州而去,到了金州正好有江南贸易公司的商船靠岸。只见其中一艘大船上竟然下来了一队荷枪实弹的新军,众人护卫中,程铭九的身影赫然其间。
黄胜紧走几步迎了上去,“黄某正打算到汉城去,军门何以身履险地?”
程铭九笑道:“俺是个急性子,等不来先生,便亲自来寻上一寻,不想果真寻到了!”
“唉!说来也是因为一件要紧事耽搁了!”
黄胜先叹了口气,便将多尔衮借款,以及他要求清政府用出兵伐明作为借款抵押诚意的条款和盘托出。
程铭九听后,先是盛赞了黄胜的机智,然后面色一转又担忧的说道:“俺在朝鲜和建奴私自签订合约,镇虏侯已经十分不悦,如果再挑唆他伐明,只怕,只怕镇虏侯知道了,更会震怒!”
黄胜却道:“镇虏侯心慈面软,有些事做不来,咱们便多替他担待担待,这些事他永远不知道才好呢!”
顿了顿,黄胜才又道:“就算知道了又能如何?木已成舟!”
程铭九思忖一阵,点头称是,“多尔衮需要的粮食不能从江南调运,否则镇虏侯势必将会知晓,可惜朝鲜国刚刚闹了乱子,能拿出来的粮食能有二十万石就不错了!”
程铭九担心粮食不够用,这一点却难不倒黄胜,只见黄胜神秘一笑道:“程军门如何就一叶障目了?如何看不到朝鲜国对岸的倭国?”
程铭九一拍大腿,“是啊,倭国也产稻米,可去倭国购买!”
黄胜摇头摆手,“非也非也,程军门想马放南山么?是时候去倭国抢一把了!”
程铭九这才惊讶的看着黄胜,这厮竟是存了去倭国抢一把的心思。
“倭国生产白银,想必他们银库中的白银已经堆积到发霉发烂,正好一并都抢来。还有,来年开春以后,租借地建城,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顺便先掠来一批倭奴再说!”
黄胜的思维很是跳跃,引得程铭九啧啧赞叹,以前只知道此人是为商旅中翘楚,今日深交之下才发现竟也是位深藏不露的宰辅之才啊。
“先生宰辅之才,俺佩服的紧!”
黄胜竟罕见的赧然了,摆摆手道:“军门谬奖了,天下间行事,莫不遵从商道。凡事以利而合,只要参通此理,自然无往不利!”
程铭九听罢却若有所思,半晌后才道:“如此说来,宰辅当出自商贾大家才是,尽选写只会笔墨文章的书呆子,却是误国误民了!”
程铭九的话初听似有讥讽当今朝廷的意思,但黄胜细细琢磨,却发觉其间不无道理,笔墨文章做的花团锦簇,岂能顶的过实干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