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
她面色沉静,默然不语,看似平和,却掩不住眼底细微的不甘与薄怒,君瑶自以为自己掩饰得很好,却没想被他一眼看穿。轻叹一声,说:“没有,我毕竟是御史的人,赵家人不会给我难看。只是带走花灯一事,他们打算赖下来,不愿交代原因。”
明长昱面色稍霁:“他们没为难你就好。你也不必气闷,河安赵家,如今也是强弩之末,临危而不自知。”
在他看来,自韩愫将县衙的账目呈文递上去那一刻起,这个掌握了河安半壁的赵家,就如岌岌可危即将颠覆的巢穴,只需一夜风雨,就会倾巢颠覆。若想加速赵家的覆灭,只需再搅起一阵风,而这阵风,不需要他明长昱去搅弄,赵家人自己就会闹出事端来。
一个庞大的世家,通常是从内里生乱,才会颠覆得更快更彻底。
“方才明昭说,赵家人已经去过苏德顺家了。”明长昱低声道。
君瑶心头一惊:“他们想如何?”
明长昱依旧坦然平静,温言说:“你留了人看着苏德顺,本意是防着他逃走。可也正好将赵家人阻了下来,赵家人再如何,也不敢公然与御史作对,所以苏德顺没被赵家带走。”
君瑶暗暗松了一口气,心里依旧担心赵家会生出其他事来。
“侯爷,你手上已经有了赵家的把柄,为何不就此将赵家拿下?”
马车拐了弯,明长昱身体稍稍倾斜,自然而然地向君瑶倾了半分,他顺势看着她的眼睛,说:“就韩愫的呈文,以及我在黄册库查到的账目,还有与赵家有关联的商人、官吏来看,我手中赵家的把柄的确不少。行贿、贪墨、官商勾结、欺上瞒下、私开税目,这桩桩件件加起来,就如火堆里的柴火,越多火就越旺。可是赵家人在朝中的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有这些罪名,还不能完全将河安赵家一网打尽,最多只让他们受个重创。”
“若要彻底击溃河安赵家,该如何?”君瑶问。
“需要等一个契机,逐一瓦解,”他歪了歪头,轻轻压住她的肩膀,趁她避开之前,轻轻蹭了蹭,说道:“赵无非的死,就是一个契机,韩愫的死,也是一个契机,若查明真相,牵扯在这桩案子中的人,一个都别想脱罪。这些人大可能是与赵家关联紧密的,除去他们,就如除去赵家的臂膀,届时在连根带起,赵家的势力,就会慢慢松弛。”
君瑶瞬身似触了电,僵持着避开了些,“这些世家把控着地方,就如地头蛇一样。河安赵家一瓦解,朝廷就会另外派人来接手吧。”
“是,”明长昱颔首,“这里大半税收,都入了赵家人和世家的私库。若朝中的人来接手,至少那些本应属于朝廷的钱,不会被人贪墨私吞,这里的百姓也少吃些苦头。我伪装成商人,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查清赵无非在官商之间的黑幕,查探他据此敛财的方法。”
“那你查到了什么?”君瑶问。
“有几个人,”明长昱冷不防捉住君瑶的手,在她微弱的抗拒中,将她的手心展开,慢条斯理地在她手心写下几个名字。
温软的指尖轻轻扫过,酥酥麻麻撩得人心尖轻颤,君瑶木讷地垂眸看着,脑海如缭绕的雾气,混沌一片,竟悸然得认不出他写了什么。
他专注而珍重,写完后轻轻将她的手握住:“赵无非有朝廷官职,却暗地里从商,借身份便利揽了不少财路。但他竟敢贩卖朝廷严苛把控的货物,从中谋取暴利。这其中,没人给他方便,他是办不到的。”
君瑶皱眉:“除非有当地的官吏与他勾结,并在他行商公验上盖章。这章,应是县衙知县的官印……”
难道与赵家勾结的是知县严韬?可看严韬的为人,也不似那样的人,难道人不可貌相,严韬其实是个两面三刀的人。
但知县的官印,也不是时时都在严韬手里,偶尔也会交给县丞或其他户房的人,这些都需要知县本人授意才行。
君瑶轻叹一声。
明长昱趁机摸了摸她柔软的手心,没想到她人看着清瘦,手心的肉倒是又嫩又软,虽有些伤痕,但她手骨匀净,手感很好,“派去查问韩愫姐姐的人也与韩愫张姐会过面了,并将韩愫死亡一事告知了她本人。”
韩愫家贫,韩愫的姐姐远嫁,实则为了还算可观的聘礼,二则是为了逃离韩家苦寒的境地。韩愫的姐姐远嫁时,最不放心的人就是韩愫。姐弟两人分隔多年,感情依旧深厚。得知韩愫死讯,其姐悲痛万分,自责不已。在明长昱的人劝说之下,她自然悉数将韩愫的情况告知,并交出了韩愫与她往来的信件,希望从中得查出线索,还韩愫一个清白。
“韩愫的姐姐要将家中的事打理好之后才会来河安,我派出的人不出三五日就会回来。”明长昱说道。
君瑶点点头,她也不知韩愫的姐姐远嫁到了何处,能为查一个真相,远赴各地奔波千里,也不怕真相不会水落石出。
城中的雾气越来越浓,街面的行人也绰约不清,车夫只好驾车缓行。不久后,天空落下濛濛细雨,夹着雾气,视线越发模糊。
不知何处传来飘渺的琴声,低回婉转,似青燕掠影飞舞。这琴声有些滞瑟,比出云苑的嫣儿所奏要差了些。
明长昱想到什么,说:“今日下午,风雅社的人会于襄河船舫之中商议解散的事。出云苑的嫣儿与燕绮娘也会前往,你可以去凑个热闹。”
风雅社集会时,通常会让出云苑的艺女歌舞琴乐作陪,这次相约解散,也是最后一次相聚,虽因赵无非的死不能大肆行欢,但社中的人却不想失了雅社的本真。何况,一行人相聚,总要有人在旁侍候,燕绮娘也算是看着风雅社一步步走来的人,让她相伴也比较合适。
浓雾弥漫,最终不得不就近去了明长昱的宅子。
明长昱让人为君瑶拿了一套干净的衣裳换上,君瑶穿上时觉着上衣合身,下裳略短了些。
“你长高了些,”明长昱摸了摸她的头,比了比身高,“看着快过我的肩膀了。”
君瑶自己没察觉,不过她在长身体,也是不可争议的。最近穿衣让她最烦恼的是胸,以往穿宽松些稍微一裹还能应付过去,这段日子穿贴身的衣裳,都觉得有些勒了。
明长昱略略往她身上一扫,轻声道:“不用裹胸,如今也看不出来。”
君瑶脸上泛红,耳根有些烫:“对,过些日子再裹。”
“哦?是吗?”明长昱轻笑,“我拭目以待。”
君瑶抿唇咬牙,腹诽若他当真敢拭目,就要他好看!
明长昱笑而不语,优哉游哉地倚在窗前,吩咐人去为君瑶量身,好多裁几身衣裳。君瑶仔细听了尺寸,问:“怎么还要做女装?”
明长昱遥遥注视着她,“回京后,你需与我一同入宫。”
“为何?”君瑶不解。
明长昱正色敛容,沉声道:“你需以我未婚妻的身份去见见京中的那些人。”
君瑶欲言又止,轻轻点头:“好。”
第142章 画舫命案
夏日河安多雨多雾,雾霭稍散时,君瑶估计着时辰,前往襄河之畔与隋程汇合。
隋程同知县一行人沿河巡视水利,谁知半途起了浓雾,河面看不清,无法再行船,只好将船靠岸,商讨一番后,决定改日再巡,眼下先且下船。他慢慢悠悠回了关家院子,好吃好喝休憩足够,换了一身清爽干净的衣裳,才不紧不慢地往约定的地点而去。
眼下雾气也未散尽,雾里看物朦胧绰约,往日熙攘的街道依旧热闹,不过薄雾朦胧里,缭绕而起的房屋,隐约掩映的绿树及水墨淡然的江水,俨然成了另一番风致。
隋程拉着马缰慢慢地走,睁大了眼在隐隐约约的人群中搜索,终于发现了君瑶的身影。出门之前,就有人给他留了话,说是君瑶也要随他一同去船舫,并先行前往,在襄河街入口处等他。这样正合隋程的意,风雅社那些人他不熟,吟诗作文也不是他所长,若有君瑶相伴,他也许不会那么无聊。
一见到君瑶,他双眼一亮,将马缰扔给随侍就朝她跑过去,一凑近,他便将今日巡视水利的情况吐苦水般倒给了君瑶。
在来河安之前,他一直以为巡视水利,不过就是乘着船在水面上查看查看,哪儿知道不仅如此,还要测看水深、流速、甚至要严苛检查水上的桥梁和堤坝等建筑,不仅劳心劳力,还要跑断腿。若非半途起了大雾,他现在仍旧在水上吹着冷风。
“难怪赵大人以病躯混到今天的地位,”隋程忍不住感慨,“他可真是亲力亲为啊,河水那么凉,他也敢乘小船探水,堤坝那么高,离水面可有些深远,他也要亲自查实。这两日县衙安排了修筑堤坝的人去修缮,本觉得我与他年轻好糊弄,谁知赵大人三言两就将堤坝的情况查得一清二楚。严知县得知那些人有心欺瞒,动了怒,趁机让人去查了堤坝的猫腻。”
这河安,表面看似一派升平,内里却既黑又乱。严韬初来两年,的确为河安上下做了不少实事,但许多疏漏与问题,不是一两年就能彻底填补纠正的。何况这其中关系复杂,处处有所掣肘,他也不能大刀阔斧的施展。
“有关堤坝的账目,在前些日子都被雨水泡过了,赵大人趁此机会亲自监督做账,那些人想在他眼皮子底下作假,只怕难。”隋程说道。
君瑶默然不语。明长昱曾对她说过,河安县年年都向朝廷要钱维修重筑,这些钱到底用了多少,用在了何处,趁现在那些人手忙脚乱时一一比对,就能知晓结果。
隋程见她一言不发,悻悻地收了声,又忍不住问:“你今日可帮我照顾小狸猫吗?我走后它吃得好吗?”
君瑶无语,那只小狸猫,刚被送来时,也不过是一只比巴掌大些的精致小可爱,如今快被隋程喂成小猪了,成天吃了睡睡了吃,连见了老鼠都怕。见了人除了要吃的,还是要吃的,怎么会吃不好?
她随口说:“好,我让人给它喂了肉。”
隋程拍了拍她的肩膀:“多谢,喂猫之恩我一定会报答的。”
君瑶失笑,喂只猫需要报答什么?
这时忽而听到有人恭敬地喊了一声:“御史大人。”
循声看过去,见有人身着青色长衫,从雾中缓缓出现,此人气质清儒,步履有些急,走近之后,君瑶才认出他是县丞顾恒子。
“没想到竟能在此与御史大人相遇,当真是巧。”顾恒子拱手行礼说道。
隋程不冷不淡,君瑶拱手行礼。
顾恒子依旧维持着谦和的态度,客气地在前方带路,此处离襄河之畔也不远了,缓步而行约半盏茶时间,就到了约定的地方。
说来也新奇,风雅社最后一聚,没有与往常一样在出云苑,而是安排在出云苑的船舫上。近日出云苑是非多生,赵无非又在那里出事,社中的人有意无意都有些避讳。
可让君瑶惊疑的是,雾气层层的水面,没有见到什么船舫。倒是有几叶扁舟,在水面时隐时现。这里并非襄河最繁华之处,也不是祭河画舫靠岸的地方,但出云苑的画舫本就该停靠在这里,为何此时却没见着船和人?
顾恒子眉头紧蹙,正欲让人去问问到底怎么回事,就见一小厮模样的人匆匆跑了过来,说道:“大人,因方才雾气太大,船只停在此处视线不足恐有其他船只相撞,所以燕姑娘让人将船划到下游河面宽敞些的地方去了,那里有风,雾也淡些。”
雾雨天气,将船只停靠在更安全的地方也无可厚非,君瑶一行人只好再往下游走了一段。大约走了一盏茶光景,终于见到了那艘船舫。
这船舫相对小些,船身长而宽,玲珑流畅,船舫只有一层,但细数之下发现客舱并不少,船篷如坡度稍缓,华美轻盈。
划船掌舵的人见人近了岸,及时将跳板放下来,君瑶与隋程踩着跳板依次上船。
风雅社的主要人物都已聚集,都在靠近船头的最大客舱中相聚。见顾恒子与御史到来,七八人纷纷起立相迎,其中还有在接风宴上见过的刘坚。这其中有几人是没见过隋程与君瑶的,顾恒子便亲自介绍。
得知隋程身份,几人纷纷起敬,一个个上前来敬茶,隋程与他们年纪相仿,也端不起架子,三四句话之后,气氛就随和起来,相谈之间也不那么拘谨。
既是风雅社最后一次相聚,难免有人感慨,轻叹道:“赵公子去世,风雅社今后若再聚,也难免伤感。”
“听闻御史大人在查此案,不知可有线索了?”有人好奇地问。
隋程入座,顺手捻起果脯吃,正色道:“自然是有进展了,不过事关案情机密,不能随意透露。”
“听闻御史大人出身隋家,自幼得大司空教导,又与明府侯爷交好,定然有非凡的断案之才,赵公子一案的真相,恐怕指日可待。”有人附和。
隋程难为情地低头喝茶,羞赧地笑了笑。
君瑶随意选了个临窗的位置坐下,环视一周观察周围的人。这间客舱之中,除了风雅社的公子们外,还有一人临窗而坐,侧对淡淡水雾轻抚琴弦。
此人衣袂轻盈飘举,身姿颀秀风流,容貌逸美,宛若谪仙,就算不露正脸,君瑶也知他是出云苑正当红的清倌——嫣儿。他似有心事,又心无旁骛,信手拨弦,琴音似流水,潺潺流畅,低婉悠扬。
这时候有人端茶走近,递到君瑶跟前。她目光依旧若有似无地睇着嫣儿,也没看递茶人是谁,信手端起来轻抿一口。
茶香清淡,还没怎么入口,就有人提醒说:“小心烫。”
君瑶一怔,循声抬眸,顿时将茶放回去。
给她端茶的人不是出云苑的侍女,而是李青林。
李青林身着草青色常服,衣袂轻垂,肩上披着披风,周身不佩任何装饰,清爽温润,似一株秀然温柔的树木。虽说他救过君瑶,君瑶也给他煮过鱼、煮过梨,但身份不同,且相识较晚,君瑶对他,总有难明的萍水相逢之感。
她作势起身,李青林轻轻敛衽坐在她身侧,轻笑道:“茶如何?”
“回味悠长,清香甘甜,是好茶。”君瑶见他已坐好,只好重新坐回去。
“方才在床尾站了会儿,隐约看见你上了船,便去端了这盏茶过来,”李青林说,泛白的手轻轻摸了摸杯盏,“温度刚好。”
这茶并非清茶,而是花茶,清淡中氤氲着花香,水淡而甘甜,许是加了蜜。
君瑶道了谢,又问:“你的病可好些了?”她看了他一眼,见他脸色苍白,薄唇也没有血色,气息轻弱,衣着较厚,似有些畏寒,也不知为何还来这船舫里凑热闹。
李青林缓缓道:“无妨,那日是因通宵熬夜劳累了,也不是什么大事。”
那日何三叔见李青林吐了血,险些失了方寸,可见病情不轻,并不如他说得这样清淡描写。
“今日这风雅社相约解散,你为何会来?”君瑶好奇。
李青林说:“顾县丞有心相邀,我又怎好推辞?”
说话间,又隐约听见有人低声谈论,说是这风雅社解散,最不舍的人应是顾恒子。他之所以得以成名于河安,大半是因风雅社,他在风雅社中留下的诗文著作,让河安世家的人赏识到了他的才学,他于风雅社的经营上也是最上心的。谁会想打,风雅社解散,也是由他来主持的。
不过对于其他世家子弟来说,风雅社也算是一个聚会玩乐结交的团体,哪怕解散了,也一样可以再起名目继续,所以也没有多少伤感。
那几人谈笑风生之时,燕绮娘与两位侍女端着茶水入了客舱,端茶送水的事情自由侍女来做,她吩咐好事宜,便向临窗的琴台而来。路过君瑶身边时,轻笑着敛衽行礼,恰好君瑶端起茶盏,手中一滑,眼瞧着茶盏就要落到燕绮娘身上。
事发突然,令人猝不及防,君瑶本也想接住茶盏,李青林担心茶水过烫,出手将她拦下。
</div>
</div>
明长昱面色稍霁:“他们没为难你就好。你也不必气闷,河安赵家,如今也是强弩之末,临危而不自知。”
在他看来,自韩愫将县衙的账目呈文递上去那一刻起,这个掌握了河安半壁的赵家,就如岌岌可危即将颠覆的巢穴,只需一夜风雨,就会倾巢颠覆。若想加速赵家的覆灭,只需再搅起一阵风,而这阵风,不需要他明长昱去搅弄,赵家人自己就会闹出事端来。
一个庞大的世家,通常是从内里生乱,才会颠覆得更快更彻底。
“方才明昭说,赵家人已经去过苏德顺家了。”明长昱低声道。
君瑶心头一惊:“他们想如何?”
明长昱依旧坦然平静,温言说:“你留了人看着苏德顺,本意是防着他逃走。可也正好将赵家人阻了下来,赵家人再如何,也不敢公然与御史作对,所以苏德顺没被赵家带走。”
君瑶暗暗松了一口气,心里依旧担心赵家会生出其他事来。
“侯爷,你手上已经有了赵家的把柄,为何不就此将赵家拿下?”
马车拐了弯,明长昱身体稍稍倾斜,自然而然地向君瑶倾了半分,他顺势看着她的眼睛,说:“就韩愫的呈文,以及我在黄册库查到的账目,还有与赵家有关联的商人、官吏来看,我手中赵家的把柄的确不少。行贿、贪墨、官商勾结、欺上瞒下、私开税目,这桩桩件件加起来,就如火堆里的柴火,越多火就越旺。可是赵家人在朝中的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有这些罪名,还不能完全将河安赵家一网打尽,最多只让他们受个重创。”
“若要彻底击溃河安赵家,该如何?”君瑶问。
“需要等一个契机,逐一瓦解,”他歪了歪头,轻轻压住她的肩膀,趁她避开之前,轻轻蹭了蹭,说道:“赵无非的死,就是一个契机,韩愫的死,也是一个契机,若查明真相,牵扯在这桩案子中的人,一个都别想脱罪。这些人大可能是与赵家关联紧密的,除去他们,就如除去赵家的臂膀,届时在连根带起,赵家的势力,就会慢慢松弛。”
君瑶瞬身似触了电,僵持着避开了些,“这些世家把控着地方,就如地头蛇一样。河安赵家一瓦解,朝廷就会另外派人来接手吧。”
“是,”明长昱颔首,“这里大半税收,都入了赵家人和世家的私库。若朝中的人来接手,至少那些本应属于朝廷的钱,不会被人贪墨私吞,这里的百姓也少吃些苦头。我伪装成商人,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查清赵无非在官商之间的黑幕,查探他据此敛财的方法。”
“那你查到了什么?”君瑶问。
“有几个人,”明长昱冷不防捉住君瑶的手,在她微弱的抗拒中,将她的手心展开,慢条斯理地在她手心写下几个名字。
温软的指尖轻轻扫过,酥酥麻麻撩得人心尖轻颤,君瑶木讷地垂眸看着,脑海如缭绕的雾气,混沌一片,竟悸然得认不出他写了什么。
他专注而珍重,写完后轻轻将她的手握住:“赵无非有朝廷官职,却暗地里从商,借身份便利揽了不少财路。但他竟敢贩卖朝廷严苛把控的货物,从中谋取暴利。这其中,没人给他方便,他是办不到的。”
君瑶皱眉:“除非有当地的官吏与他勾结,并在他行商公验上盖章。这章,应是县衙知县的官印……”
难道与赵家勾结的是知县严韬?可看严韬的为人,也不似那样的人,难道人不可貌相,严韬其实是个两面三刀的人。
但知县的官印,也不是时时都在严韬手里,偶尔也会交给县丞或其他户房的人,这些都需要知县本人授意才行。
君瑶轻叹一声。
明长昱趁机摸了摸她柔软的手心,没想到她人看着清瘦,手心的肉倒是又嫩又软,虽有些伤痕,但她手骨匀净,手感很好,“派去查问韩愫姐姐的人也与韩愫张姐会过面了,并将韩愫死亡一事告知了她本人。”
韩愫家贫,韩愫的姐姐远嫁,实则为了还算可观的聘礼,二则是为了逃离韩家苦寒的境地。韩愫的姐姐远嫁时,最不放心的人就是韩愫。姐弟两人分隔多年,感情依旧深厚。得知韩愫死讯,其姐悲痛万分,自责不已。在明长昱的人劝说之下,她自然悉数将韩愫的情况告知,并交出了韩愫与她往来的信件,希望从中得查出线索,还韩愫一个清白。
“韩愫的姐姐要将家中的事打理好之后才会来河安,我派出的人不出三五日就会回来。”明长昱说道。
君瑶点点头,她也不知韩愫的姐姐远嫁到了何处,能为查一个真相,远赴各地奔波千里,也不怕真相不会水落石出。
城中的雾气越来越浓,街面的行人也绰约不清,车夫只好驾车缓行。不久后,天空落下濛濛细雨,夹着雾气,视线越发模糊。
不知何处传来飘渺的琴声,低回婉转,似青燕掠影飞舞。这琴声有些滞瑟,比出云苑的嫣儿所奏要差了些。
明长昱想到什么,说:“今日下午,风雅社的人会于襄河船舫之中商议解散的事。出云苑的嫣儿与燕绮娘也会前往,你可以去凑个热闹。”
风雅社集会时,通常会让出云苑的艺女歌舞琴乐作陪,这次相约解散,也是最后一次相聚,虽因赵无非的死不能大肆行欢,但社中的人却不想失了雅社的本真。何况,一行人相聚,总要有人在旁侍候,燕绮娘也算是看着风雅社一步步走来的人,让她相伴也比较合适。
浓雾弥漫,最终不得不就近去了明长昱的宅子。
明长昱让人为君瑶拿了一套干净的衣裳换上,君瑶穿上时觉着上衣合身,下裳略短了些。
“你长高了些,”明长昱摸了摸她的头,比了比身高,“看着快过我的肩膀了。”
君瑶自己没察觉,不过她在长身体,也是不可争议的。最近穿衣让她最烦恼的是胸,以往穿宽松些稍微一裹还能应付过去,这段日子穿贴身的衣裳,都觉得有些勒了。
明长昱略略往她身上一扫,轻声道:“不用裹胸,如今也看不出来。”
君瑶脸上泛红,耳根有些烫:“对,过些日子再裹。”
“哦?是吗?”明长昱轻笑,“我拭目以待。”
君瑶抿唇咬牙,腹诽若他当真敢拭目,就要他好看!
明长昱笑而不语,优哉游哉地倚在窗前,吩咐人去为君瑶量身,好多裁几身衣裳。君瑶仔细听了尺寸,问:“怎么还要做女装?”
明长昱遥遥注视着她,“回京后,你需与我一同入宫。”
“为何?”君瑶不解。
明长昱正色敛容,沉声道:“你需以我未婚妻的身份去见见京中的那些人。”
君瑶欲言又止,轻轻点头:“好。”
第142章 画舫命案
夏日河安多雨多雾,雾霭稍散时,君瑶估计着时辰,前往襄河之畔与隋程汇合。
隋程同知县一行人沿河巡视水利,谁知半途起了浓雾,河面看不清,无法再行船,只好将船靠岸,商讨一番后,决定改日再巡,眼下先且下船。他慢慢悠悠回了关家院子,好吃好喝休憩足够,换了一身清爽干净的衣裳,才不紧不慢地往约定的地点而去。
眼下雾气也未散尽,雾里看物朦胧绰约,往日熙攘的街道依旧热闹,不过薄雾朦胧里,缭绕而起的房屋,隐约掩映的绿树及水墨淡然的江水,俨然成了另一番风致。
隋程拉着马缰慢慢地走,睁大了眼在隐隐约约的人群中搜索,终于发现了君瑶的身影。出门之前,就有人给他留了话,说是君瑶也要随他一同去船舫,并先行前往,在襄河街入口处等他。这样正合隋程的意,风雅社那些人他不熟,吟诗作文也不是他所长,若有君瑶相伴,他也许不会那么无聊。
一见到君瑶,他双眼一亮,将马缰扔给随侍就朝她跑过去,一凑近,他便将今日巡视水利的情况吐苦水般倒给了君瑶。
在来河安之前,他一直以为巡视水利,不过就是乘着船在水面上查看查看,哪儿知道不仅如此,还要测看水深、流速、甚至要严苛检查水上的桥梁和堤坝等建筑,不仅劳心劳力,还要跑断腿。若非半途起了大雾,他现在仍旧在水上吹着冷风。
“难怪赵大人以病躯混到今天的地位,”隋程忍不住感慨,“他可真是亲力亲为啊,河水那么凉,他也敢乘小船探水,堤坝那么高,离水面可有些深远,他也要亲自查实。这两日县衙安排了修筑堤坝的人去修缮,本觉得我与他年轻好糊弄,谁知赵大人三言两就将堤坝的情况查得一清二楚。严知县得知那些人有心欺瞒,动了怒,趁机让人去查了堤坝的猫腻。”
这河安,表面看似一派升平,内里却既黑又乱。严韬初来两年,的确为河安上下做了不少实事,但许多疏漏与问题,不是一两年就能彻底填补纠正的。何况这其中关系复杂,处处有所掣肘,他也不能大刀阔斧的施展。
“有关堤坝的账目,在前些日子都被雨水泡过了,赵大人趁此机会亲自监督做账,那些人想在他眼皮子底下作假,只怕难。”隋程说道。
君瑶默然不语。明长昱曾对她说过,河安县年年都向朝廷要钱维修重筑,这些钱到底用了多少,用在了何处,趁现在那些人手忙脚乱时一一比对,就能知晓结果。
隋程见她一言不发,悻悻地收了声,又忍不住问:“你今日可帮我照顾小狸猫吗?我走后它吃得好吗?”
君瑶无语,那只小狸猫,刚被送来时,也不过是一只比巴掌大些的精致小可爱,如今快被隋程喂成小猪了,成天吃了睡睡了吃,连见了老鼠都怕。见了人除了要吃的,还是要吃的,怎么会吃不好?
她随口说:“好,我让人给它喂了肉。”
隋程拍了拍她的肩膀:“多谢,喂猫之恩我一定会报答的。”
君瑶失笑,喂只猫需要报答什么?
这时忽而听到有人恭敬地喊了一声:“御史大人。”
循声看过去,见有人身着青色长衫,从雾中缓缓出现,此人气质清儒,步履有些急,走近之后,君瑶才认出他是县丞顾恒子。
“没想到竟能在此与御史大人相遇,当真是巧。”顾恒子拱手行礼说道。
隋程不冷不淡,君瑶拱手行礼。
顾恒子依旧维持着谦和的态度,客气地在前方带路,此处离襄河之畔也不远了,缓步而行约半盏茶时间,就到了约定的地方。
说来也新奇,风雅社最后一聚,没有与往常一样在出云苑,而是安排在出云苑的船舫上。近日出云苑是非多生,赵无非又在那里出事,社中的人有意无意都有些避讳。
可让君瑶惊疑的是,雾气层层的水面,没有见到什么船舫。倒是有几叶扁舟,在水面时隐时现。这里并非襄河最繁华之处,也不是祭河画舫靠岸的地方,但出云苑的画舫本就该停靠在这里,为何此时却没见着船和人?
顾恒子眉头紧蹙,正欲让人去问问到底怎么回事,就见一小厮模样的人匆匆跑了过来,说道:“大人,因方才雾气太大,船只停在此处视线不足恐有其他船只相撞,所以燕姑娘让人将船划到下游河面宽敞些的地方去了,那里有风,雾也淡些。”
雾雨天气,将船只停靠在更安全的地方也无可厚非,君瑶一行人只好再往下游走了一段。大约走了一盏茶光景,终于见到了那艘船舫。
这船舫相对小些,船身长而宽,玲珑流畅,船舫只有一层,但细数之下发现客舱并不少,船篷如坡度稍缓,华美轻盈。
划船掌舵的人见人近了岸,及时将跳板放下来,君瑶与隋程踩着跳板依次上船。
风雅社的主要人物都已聚集,都在靠近船头的最大客舱中相聚。见顾恒子与御史到来,七八人纷纷起立相迎,其中还有在接风宴上见过的刘坚。这其中有几人是没见过隋程与君瑶的,顾恒子便亲自介绍。
得知隋程身份,几人纷纷起敬,一个个上前来敬茶,隋程与他们年纪相仿,也端不起架子,三四句话之后,气氛就随和起来,相谈之间也不那么拘谨。
既是风雅社最后一次相聚,难免有人感慨,轻叹道:“赵公子去世,风雅社今后若再聚,也难免伤感。”
“听闻御史大人在查此案,不知可有线索了?”有人好奇地问。
隋程入座,顺手捻起果脯吃,正色道:“自然是有进展了,不过事关案情机密,不能随意透露。”
“听闻御史大人出身隋家,自幼得大司空教导,又与明府侯爷交好,定然有非凡的断案之才,赵公子一案的真相,恐怕指日可待。”有人附和。
隋程难为情地低头喝茶,羞赧地笑了笑。
君瑶随意选了个临窗的位置坐下,环视一周观察周围的人。这间客舱之中,除了风雅社的公子们外,还有一人临窗而坐,侧对淡淡水雾轻抚琴弦。
此人衣袂轻盈飘举,身姿颀秀风流,容貌逸美,宛若谪仙,就算不露正脸,君瑶也知他是出云苑正当红的清倌——嫣儿。他似有心事,又心无旁骛,信手拨弦,琴音似流水,潺潺流畅,低婉悠扬。
这时候有人端茶走近,递到君瑶跟前。她目光依旧若有似无地睇着嫣儿,也没看递茶人是谁,信手端起来轻抿一口。
茶香清淡,还没怎么入口,就有人提醒说:“小心烫。”
君瑶一怔,循声抬眸,顿时将茶放回去。
给她端茶的人不是出云苑的侍女,而是李青林。
李青林身着草青色常服,衣袂轻垂,肩上披着披风,周身不佩任何装饰,清爽温润,似一株秀然温柔的树木。虽说他救过君瑶,君瑶也给他煮过鱼、煮过梨,但身份不同,且相识较晚,君瑶对他,总有难明的萍水相逢之感。
她作势起身,李青林轻轻敛衽坐在她身侧,轻笑道:“茶如何?”
“回味悠长,清香甘甜,是好茶。”君瑶见他已坐好,只好重新坐回去。
“方才在床尾站了会儿,隐约看见你上了船,便去端了这盏茶过来,”李青林说,泛白的手轻轻摸了摸杯盏,“温度刚好。”
这茶并非清茶,而是花茶,清淡中氤氲着花香,水淡而甘甜,许是加了蜜。
君瑶道了谢,又问:“你的病可好些了?”她看了他一眼,见他脸色苍白,薄唇也没有血色,气息轻弱,衣着较厚,似有些畏寒,也不知为何还来这船舫里凑热闹。
李青林缓缓道:“无妨,那日是因通宵熬夜劳累了,也不是什么大事。”
那日何三叔见李青林吐了血,险些失了方寸,可见病情不轻,并不如他说得这样清淡描写。
“今日这风雅社相约解散,你为何会来?”君瑶好奇。
李青林说:“顾县丞有心相邀,我又怎好推辞?”
说话间,又隐约听见有人低声谈论,说是这风雅社解散,最不舍的人应是顾恒子。他之所以得以成名于河安,大半是因风雅社,他在风雅社中留下的诗文著作,让河安世家的人赏识到了他的才学,他于风雅社的经营上也是最上心的。谁会想打,风雅社解散,也是由他来主持的。
不过对于其他世家子弟来说,风雅社也算是一个聚会玩乐结交的团体,哪怕解散了,也一样可以再起名目继续,所以也没有多少伤感。
那几人谈笑风生之时,燕绮娘与两位侍女端着茶水入了客舱,端茶送水的事情自由侍女来做,她吩咐好事宜,便向临窗的琴台而来。路过君瑶身边时,轻笑着敛衽行礼,恰好君瑶端起茶盏,手中一滑,眼瞧着茶盏就要落到燕绮娘身上。
事发突然,令人猝不及防,君瑶本也想接住茶盏,李青林担心茶水过烫,出手将她拦下。
</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