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一路看下来,与他所料差不离,李曦年长,腕力足积累深,一手小楷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如其人秀丽稳重。
三娘习得是草书,婉转绵延,形体甚美,神韵尚浅,不过思其年龄,已算小有所成。
余者差强人意。
徐先生移步李昭,目光一动,略诧异地看她一眼,软软糯糯,漂亮可爱的小家伙,字可不像她这个人。
李昭写字很慢,此时还在聚精会神地徐徐写着,落笔有力,收笔处隐隐有金钩铁划之势。
李昭悬肘将最后一笔逆锋入纸,徐先生便问道,“你描谁的字帖?何时始学书法?”
李昭肃身回道,“五岁初临摹吾家大兄。”上辈子当然不能告诉你。
徐先生一笑,既有了然又有惊讶,李湛一手草行剑拔弩张,气势磅礴,李昭临他的字体怪不得有此气势,只想不到她舍其姐选其兄。至多两年竟还能学到其兄几分精气神,这一笔字远胜旁人。
“平日如何练字?”
李昭不禁面露苦色,“将纸张悬挂于墙上。”说起来都是泪,她一时鬼迷心窍说要跟李湛习字,从此走上不归路。李湛这个虐待狂,就喜欢看她小小一只,苦哈哈地练字。李昭表示,学了小二十年书法,就数这两年最累。
徐先生捋须淡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你可明白?”
李昭恭敬道,“学生明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谢先生教诲!”
徐先生一琢磨,深觉此句精妙,“这是你自己悟出来的?”
“不是”李昭飞快摇头,中国人都知道啊!原作者是谁我就不清楚了。“我忘了哪里看到的了,挺好记的就记住了。”没点人生阅历,这话根本说不出来,她一小孩子可没这觉悟。
徐先生点了点头,背着手走了,开始正式授课。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徐先生也不一概而论,令其他人就他所指出地问题重新练字。择了一文章问李昭可学过,李昭摇头,便令她朗诵,等她读完又问其意,有何领悟。然后徐先生就侧目了,感慨到底是首屈一指的世家,家学渊源。他在李家区区三年,所见天资卓越的李氏子弟便有十数人,就连李家女公子中也很有几个天赋上佳者。好天赋再加上得天独厚的资源,本人又上进刻苦可不就把别人远远甩在后头了,无怪乎李氏能屹立于雍州数百年不倒,连君王都要顾忌三分。
李昭要是知道徐先生怎么想的,只会说,新瓶装旧酒,要是还做不到如此她可以去死一死了。
一开始她是藏拙想装正常小孩的,结果有一天李曦和李湛以为她睡着了,就开始互相唉声叹气,内容是:妹妹以前挺聪明,怎么退烧之后,不仅人和事都忘了,人也笨了,之前明明一教就会的啊!
李昭当时的心情犹如一千头草泥马在脑中呼啸而过,她又犯蠢了!!自此李昭便稍微放开了手脚学习,但是也不敢过分,小孩再聪明那也不能和成人一样,对吧!
不用真的像个小孩子一样学习,李昭还是挺乐意的,谁愿意掰着手指头算数啦,谁愿意写错字背错句然后多来几遍啦,兄姐高兴,自己省事何乐而不为呢。且学得快一些就能多学一些,兄姐都很聪明,原主貌似也很机灵的样子,她怎么着也不能太令人失望,可要是她把老本吃完之后泯灭众人怎么办!?于是李昭一面吐槽这种给幼儿园小朋友布置中考生学习任务的行径,一面勤勤恳恳的汲取新知识,在吃老本的同时攒本钱,起码得做到收支平衡。
第14章 恃才傲物戏弄人
徐先生指点了李昭几处便去考校五娘,发现一个天赋上佳的苗子,固然让他喜出望外,但是也不至于忘乎所以,本职工作还是得做的。
有李昭珠玉在前,五娘更是苦逼,一篇文章不明句读,读得磕磕巴巴,根本不解其意。徐先生便亲自读了一遍又为五娘解释文意,只五娘许是第一次正经上课,又有姐妹们在旁,心中紧张状态难寻。徐先生无法便让她反复朗诵,书读百遍,其意自明。
李昭在旁听五娘诵读文章,三遍下来发现五娘犯了老毛病,又不会断句了,把刚学的全还给了徐先生。这也怪不得五娘,眼下虽有句读之说,一些书中也会用到各种奇奇怪怪的符号来断句,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体系,连符号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李昭曾专门对一些书研究过,某些该停顿的地方会出现三角形、圆圈、点、顿号、横线、竖线等符号现,只是出现哪种符号非常随意,并且很少出现,一些文章中甚至通篇未必使用。
有经验的人还好,根据之、乎、者、也、焉、哉、邪、耳等词汇及其上下语境可以理解,但是对小孩子而言就是一团乱麻。
李昭拍拍五娘的肩膀,五娘哭丧着脸转过头来,可怜兮兮道,“阿昭~我头晕~”
李昭忍俊不禁,指了指几案上的纸,那文章她背过,遂李昭已经默好。这是她的习惯,凡学文章就重新抄一遍然后加上注释和标点符号,这样理一遍就好理解多了。
五娘不解地看着李昭,李昭指着其中一句道,“我听你是‘年十五,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这么读的,可是你想六艺经传是必学的,其内容如此庞杂,一十五的少年会每一样都喜欢吗,遂应是‘年十五,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断句时,你不能觉得通顺即可,还得结合前后语句和世情世理。你再看这句……”如此李昭给五娘慢慢注解下去,一篇文章被也她添满了标点符号。
五娘再读,顿觉拨开云雾见青天。如获至宝的抱着那张纸,满脸欣喜地看着李昭,“这样就明白了。”
“…墨没干!”李昭慢悠悠提醒。
五娘惨叫一声,可已经为时过晚,鹅黄色的裙衫上已经沾上乌黑的墨迹,“新做的衣裳!”特意今天穿来的。
早就注意到这边情况的徐先生忍俊不禁,活泼天真的小娘子总是令人愉悦的。复又板着脸道,“吃一堑长一智,切记日后不可如此莽撞,你暂且离去更衣吧!”
五娘苦着脸称是,然后眼睁睁看着徐先生抽走了她手上的纸,一步一回头地走了。
越往下看,徐先生脸上的惊讶之色越浓,断句断的十分精确,但令他惊讶的并非这个,而是各种规律出现的符号。‘、。’他在一些书中见过,自己偶尔也会使用,只不过随着年纪越大,积累越深,越发不喜标记,这是时下常态,越是初学者越喜欢圈点,可也只限于为了断句。
如此文这般,疑问之处尽是‘?’感慨激烈处皆是‘!’言必有‘:“”’这些带着某种意义的符号徐先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你何处学来这些符号?”
“书中看来的。”
“哪本书?”
李昭皱眉苦思片刻,遗憾道,“忘了。”
徐先生惋惜,“这些你倒就记住了,怎么出处就忘了呢?”
“嘿嘿,家中书太多太杂了。”
“小小年纪看的书倒不少。”徐先生倒也不疑,他愿意留在李家,一半原因是崔氏允他可借阅李家藏书。名门李氏,五百多年的历史,藏书之丰令人瞠目。从藏书的多寡与稀缺与否也能间接看出一个家族的兴旺。大齐立国近百年还好,之前三百多年间,朝代嬗变频繁,胡人大举入主中原建立政权,为了稳固统治地位,数次焚书,没能耐的家族根本保全不了。
李氏祖上多次与胡族王室贵族联姻,甚至建立过一个王朝,有再多稀缺典籍也不为过。所以无论李昭说什么做什么往家中藏书上一推,徐先生也觉得理所当然。
徐先生拉着李昭细问她各种符号含义,很有不耻下问的风范。李昭也只能硬着头皮向他解释了一遍。
半响之后,徐先生评价道,“初学者用之,事半功倍。”目光在四娘和李昭身上滑过,重点是李昭。这些符号对李曦等基础扎实的作用就不大了。“只不可就此生出依赖之心,基础扎实,无须外物自然而然也就会明句读。”
显然徐先生只当个新鲜玩意儿来看,李昭颇有种世人有眼不识金镶玉的郁闷。
虽则三字经里也说了要详训诂、明句读,可明明很早就有人使用符号断句,比起文字的飞速发展,标点符号依旧难登大雅之堂,发展的可谓步履维艰。
她曾经看到过一种戏说,古代文人多傲娇,别人能明白,你不明白,因为你lw啊!怪谁咯!文章这么高雅的东西,不需要笨蛋明白,所以他们才不会费心思去研究标点符号呢。
即使标点符号可提高学习效率,更加确切的表达思想感情,自古以来,因为断句不明惹出的笑话还少了,什么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
三娘习得是草书,婉转绵延,形体甚美,神韵尚浅,不过思其年龄,已算小有所成。
余者差强人意。
徐先生移步李昭,目光一动,略诧异地看她一眼,软软糯糯,漂亮可爱的小家伙,字可不像她这个人。
李昭写字很慢,此时还在聚精会神地徐徐写着,落笔有力,收笔处隐隐有金钩铁划之势。
李昭悬肘将最后一笔逆锋入纸,徐先生便问道,“你描谁的字帖?何时始学书法?”
李昭肃身回道,“五岁初临摹吾家大兄。”上辈子当然不能告诉你。
徐先生一笑,既有了然又有惊讶,李湛一手草行剑拔弩张,气势磅礴,李昭临他的字体怪不得有此气势,只想不到她舍其姐选其兄。至多两年竟还能学到其兄几分精气神,这一笔字远胜旁人。
“平日如何练字?”
李昭不禁面露苦色,“将纸张悬挂于墙上。”说起来都是泪,她一时鬼迷心窍说要跟李湛习字,从此走上不归路。李湛这个虐待狂,就喜欢看她小小一只,苦哈哈地练字。李昭表示,学了小二十年书法,就数这两年最累。
徐先生捋须淡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你可明白?”
李昭恭敬道,“学生明白,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谢先生教诲!”
徐先生一琢磨,深觉此句精妙,“这是你自己悟出来的?”
“不是”李昭飞快摇头,中国人都知道啊!原作者是谁我就不清楚了。“我忘了哪里看到的了,挺好记的就记住了。”没点人生阅历,这话根本说不出来,她一小孩子可没这觉悟。
徐先生点了点头,背着手走了,开始正式授课。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徐先生也不一概而论,令其他人就他所指出地问题重新练字。择了一文章问李昭可学过,李昭摇头,便令她朗诵,等她读完又问其意,有何领悟。然后徐先生就侧目了,感慨到底是首屈一指的世家,家学渊源。他在李家区区三年,所见天资卓越的李氏子弟便有十数人,就连李家女公子中也很有几个天赋上佳者。好天赋再加上得天独厚的资源,本人又上进刻苦可不就把别人远远甩在后头了,无怪乎李氏能屹立于雍州数百年不倒,连君王都要顾忌三分。
李昭要是知道徐先生怎么想的,只会说,新瓶装旧酒,要是还做不到如此她可以去死一死了。
一开始她是藏拙想装正常小孩的,结果有一天李曦和李湛以为她睡着了,就开始互相唉声叹气,内容是:妹妹以前挺聪明,怎么退烧之后,不仅人和事都忘了,人也笨了,之前明明一教就会的啊!
李昭当时的心情犹如一千头草泥马在脑中呼啸而过,她又犯蠢了!!自此李昭便稍微放开了手脚学习,但是也不敢过分,小孩再聪明那也不能和成人一样,对吧!
不用真的像个小孩子一样学习,李昭还是挺乐意的,谁愿意掰着手指头算数啦,谁愿意写错字背错句然后多来几遍啦,兄姐高兴,自己省事何乐而不为呢。且学得快一些就能多学一些,兄姐都很聪明,原主貌似也很机灵的样子,她怎么着也不能太令人失望,可要是她把老本吃完之后泯灭众人怎么办!?于是李昭一面吐槽这种给幼儿园小朋友布置中考生学习任务的行径,一面勤勤恳恳的汲取新知识,在吃老本的同时攒本钱,起码得做到收支平衡。
第14章 恃才傲物戏弄人
徐先生指点了李昭几处便去考校五娘,发现一个天赋上佳的苗子,固然让他喜出望外,但是也不至于忘乎所以,本职工作还是得做的。
有李昭珠玉在前,五娘更是苦逼,一篇文章不明句读,读得磕磕巴巴,根本不解其意。徐先生便亲自读了一遍又为五娘解释文意,只五娘许是第一次正经上课,又有姐妹们在旁,心中紧张状态难寻。徐先生无法便让她反复朗诵,书读百遍,其意自明。
李昭在旁听五娘诵读文章,三遍下来发现五娘犯了老毛病,又不会断句了,把刚学的全还给了徐先生。这也怪不得五娘,眼下虽有句读之说,一些书中也会用到各种奇奇怪怪的符号来断句,但是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规范的体系,连符号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李昭曾专门对一些书研究过,某些该停顿的地方会出现三角形、圆圈、点、顿号、横线、竖线等符号现,只是出现哪种符号非常随意,并且很少出现,一些文章中甚至通篇未必使用。
有经验的人还好,根据之、乎、者、也、焉、哉、邪、耳等词汇及其上下语境可以理解,但是对小孩子而言就是一团乱麻。
李昭拍拍五娘的肩膀,五娘哭丧着脸转过头来,可怜兮兮道,“阿昭~我头晕~”
李昭忍俊不禁,指了指几案上的纸,那文章她背过,遂李昭已经默好。这是她的习惯,凡学文章就重新抄一遍然后加上注释和标点符号,这样理一遍就好理解多了。
五娘不解地看着李昭,李昭指着其中一句道,“我听你是‘年十五,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这么读的,可是你想六艺经传是必学的,其内容如此庞杂,一十五的少年会每一样都喜欢吗,遂应是‘年十五,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断句时,你不能觉得通顺即可,还得结合前后语句和世情世理。你再看这句……”如此李昭给五娘慢慢注解下去,一篇文章被也她添满了标点符号。
五娘再读,顿觉拨开云雾见青天。如获至宝的抱着那张纸,满脸欣喜地看着李昭,“这样就明白了。”
“…墨没干!”李昭慢悠悠提醒。
五娘惨叫一声,可已经为时过晚,鹅黄色的裙衫上已经沾上乌黑的墨迹,“新做的衣裳!”特意今天穿来的。
早就注意到这边情况的徐先生忍俊不禁,活泼天真的小娘子总是令人愉悦的。复又板着脸道,“吃一堑长一智,切记日后不可如此莽撞,你暂且离去更衣吧!”
五娘苦着脸称是,然后眼睁睁看着徐先生抽走了她手上的纸,一步一回头地走了。
越往下看,徐先生脸上的惊讶之色越浓,断句断的十分精确,但令他惊讶的并非这个,而是各种规律出现的符号。‘、。’他在一些书中见过,自己偶尔也会使用,只不过随着年纪越大,积累越深,越发不喜标记,这是时下常态,越是初学者越喜欢圈点,可也只限于为了断句。
如此文这般,疑问之处尽是‘?’感慨激烈处皆是‘!’言必有‘:“”’这些带着某种意义的符号徐先生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
“你何处学来这些符号?”
“书中看来的。”
“哪本书?”
李昭皱眉苦思片刻,遗憾道,“忘了。”
徐先生惋惜,“这些你倒就记住了,怎么出处就忘了呢?”
“嘿嘿,家中书太多太杂了。”
“小小年纪看的书倒不少。”徐先生倒也不疑,他愿意留在李家,一半原因是崔氏允他可借阅李家藏书。名门李氏,五百多年的历史,藏书之丰令人瞠目。从藏书的多寡与稀缺与否也能间接看出一个家族的兴旺。大齐立国近百年还好,之前三百多年间,朝代嬗变频繁,胡人大举入主中原建立政权,为了稳固统治地位,数次焚书,没能耐的家族根本保全不了。
李氏祖上多次与胡族王室贵族联姻,甚至建立过一个王朝,有再多稀缺典籍也不为过。所以无论李昭说什么做什么往家中藏书上一推,徐先生也觉得理所当然。
徐先生拉着李昭细问她各种符号含义,很有不耻下问的风范。李昭也只能硬着头皮向他解释了一遍。
半响之后,徐先生评价道,“初学者用之,事半功倍。”目光在四娘和李昭身上滑过,重点是李昭。这些符号对李曦等基础扎实的作用就不大了。“只不可就此生出依赖之心,基础扎实,无须外物自然而然也就会明句读。”
显然徐先生只当个新鲜玩意儿来看,李昭颇有种世人有眼不识金镶玉的郁闷。
虽则三字经里也说了要详训诂、明句读,可明明很早就有人使用符号断句,比起文字的飞速发展,标点符号依旧难登大雅之堂,发展的可谓步履维艰。
她曾经看到过一种戏说,古代文人多傲娇,别人能明白,你不明白,因为你lw啊!怪谁咯!文章这么高雅的东西,不需要笨蛋明白,所以他们才不会费心思去研究标点符号呢。
即使标点符号可提高学习效率,更加确切的表达思想感情,自古以来,因为断句不明惹出的笑话还少了,什么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无鸡鸭亦可无鱼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