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黑名单
  为了阻止《甲午风云》的放映,在随后的几天,日本人使用了各种手段。
  比如让日本浪人到戏院捣乱,发动舆论攻势,甚至指使公共租界的巡捕查封戏院等等。
  此时的日本人还没有强势到让日本军舰上的士兵进入租界的地步。
  相对应的,经过报纸的热炒,旅顺大屠杀的消息传播开来。
  首先发出声音的是学生,以复旦大学为首的学生组织游行示威,要求调查旅顺大屠杀的真相,为遇难同胞举行吊唁活动。
  这个倒不是林子轩的安排。
  复旦大学戏剧社的学生参与了电影演出,感触颇深,这才举行了游行活动。
  林子轩呼吁上海各界人士支持重启对旅顺事件的调查,还原历史真相。
  不少爱国的进步团体纷纷声援,造成极大的声势,形成了一股舆论风潮。
  1月4日,他接到了美国大使馆和法租界当局的正式公文,要求在租界禁止放映《甲午风云》,理由是那段旅顺大屠杀的情节与事实不符。
  看来日本人和西方人私下里达成了协议。
  林子轩懒得辩解,他早有准备,拿出删节版的《甲午风云》继续放映。
  你说那段内容不行,我删掉就是了,绝对配合。
  但只要这部电影继续在影院放映,观众看到《甲午风云》就会想到报纸上的报道,即便电影中没有了旅顺大屠杀的情节,他们还是会联想起来。
  而且,他会在片头加上一段说明。
  “由于日方的强烈抗议,本片内容有所删节,如给您的观影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看到这段话,就算是不了解前因后果的观众,也会产生好奇心。
  日本人为什么要抗议?未删节版是什么样子?
  就好像是禁书一样,有时候,越是看不到,观众越会好奇,如此反而能起到宣传的效果。
  日本人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没想到还是阻止不了消息的扩散,舆论风潮已经形成,他们只能在报纸上混淆视听。
  这一次,他们没有状告林子轩的电影公司。
  这和《津门大侠霍元甲》不同,日本医生害死霍元甲没有真凭实据,日本人不担心闹出什么大事来,这次他们只想着尽快平息舆论,把事情压下去。
  如果他们状告明星电影公司,势必引起更大的风波。
  日本方面绝不希望重新对旅顺大屠杀进行调查,他们只想着掩盖真相,歪曲事实。
  租界内的西方势力冷眼旁观,上海华界的政府因为北伐军自顾不暇。
  这就成了林子轩和日本一方的博弈。
  正因为如此,林子轩才发现日本人在上海经营出来的一张巨大的关系网。
  短短几日,为日本人做说客的社会名流就有几十人,涵盖了上海的各行各业,更别说其他不太出名的人物了。
  这些人不一定都倾向于日本人,但两者要么有利益关系,要么有人情关系。
  这些上海的名流非常不理解林子轩的所作所为。
  在他们眼里,旅顺大屠杀是三十年前的旧事了,是清政府的罪责,如今早已改朝换代,还翻这些旧账做什么。
  难道还要日本人赔偿不成?
  不说事情的真假,实在没必要因为三十年前的往事和日本人闹翻,完全不值得。
  所以,他们认为林子轩有病,和苏联人闹,和日本人闹,就不能消停会。
  你真以为这两大强国不敢动你么?
  林子轩倒没有这么自信,他虽然有名望,不过日本人要真想刺杀他并非难事。
  在民国时期,遇刺的名人有不少。
  1913年,宋教任在上海北站检票口突遭枪击,随后不治身亡。
  1931年,宋子闻在上海北站遇刺,他的秘书被打死,他侥幸逃过一劫。
  1934年,《申报》总经理史量材从杭州回上海的途中遇刺身亡。
  这都是颇为有名的人物,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在这个混乱的年代,没有人绝对安全。
  日本方面之所以没有刺杀林子轩,一来的确是顾忌他在上海的声望,包括和各方的关系,第二个就是林子轩以往没有触及到日本人的底线。
  林子轩的确有反日的倾向,却还没有造成恶劣的影响。
  日本方面更为关注的是中国政商两届的人物,政界有权势,商界有资本,政商两届的人物才是影响中国的势力。
  文化界的名人当然也有影响力,只是没办法对中国局势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所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
  说的就是文化界的知识分子不满现状,有所抗争,但又软弱胆小,摇摆不定。
  说白了,文化人只会耍嘴皮子,不会干实事。
  所以,日本人对中国文化界的名人一直采取拉拢收买的态度。
  这一次,林子轩的做法让日本方面感觉到了不安,他们把林子轩放入了黑名单之中。
  这份黑名单是日本在上海的情报机关根据搜集的情报做出的判断。
  黑名单上的人员都是具有反日倾向的中国名人,按照对日本危害的大小排序。
  林子轩暂时排在名单的后半段,从此进入了日本情报机构重点监控的范围,不过还没到日本人孤注一掷进行刺杀的阶段。
  林子轩对此毫不知情,只是他并不傻,明白这次把日本人得罪狠了,非常注重安全。
  他准备借着这股舆论风潮成立旅顺大屠杀的调查团,搜集更多的证据。
  相对于《甲午风云》在上海滩掀起的舆论风潮,张时川拍摄的《中日海战》颇为尴尬,如果《甲午风云》的剧情是真的,那么张时川的电影就是为日本人的罪行翻案。
  如今,上海市民都知道所谓的中华电影股份公司的后台是日本人。
  不少爱国学生和市民发起抵制华影和《中日海战》的游行活动。
  张时川陷入被动之中,他有两条路可走。
  一条是脱离华影,自谋生路,另一条是继续跟着日本人干下去,有了日本人的资金,他不信拍摄不出好电影来。
  他实在是不甘心就这么输给林子轩。
  事实上,林子轩已经不把张时川当成对手了,他正在看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
  影片的内容很简单,讲述了一位画家正在案头作画,忽然墨水瓶里的墨汁变成了一个小纸人跳出来,不停地给画家捣乱。
  画家没有办法作画,便起来捉小纸人,最后在床底下捉住了纸人,又把它塞进墨水瓶里。
  这部电影叫做《纸人捣乱记》,之所以说它有意思,是因为这是中国第一部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