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杏儿缓过劲,小嘴说个不停,说她在回来的路上见到一辆多么华贵的马车,老远都能闻见香味,跟着几十号的丫头和侍从,好大的阵势,路上的人都说是尚府的马车。
  “该不会是大长公主的车驾?”杏儿瞪圆了眼睛相问。
  罗大婶往女儿碗里挟几筷子菜,眼皮都不带抬,轻嗤一声:“什么大长公主,只不过是个寄养在国公府的表小姐,没爹没妈,老国公把她当成亲孙女养。”
  杏儿嘴张得老大,一脸惊愕。早上见到的那队车马阵势大的不得了,同样是小丫头,身上穿的比自家姑娘都要强十倍,发髻上珠花闪亮发光。
  小丫头都这样,表小姐还不得装扮成天仙,还有尚府的大长公主、长公主......
  杏儿彻底失去了想像力,无精打彩站到忆君身后伺候着。
  罗大婶有几分得意尚府的势大,又觉得小丫头实在是没见识,她也吃了七分饱,放下碗筷清了清喉咙:“我跟你们说,大长公主、长公主出门身边少说也跟着两三百号人,全副的仪驾要摆足。”
  听罗大婶又要开始讲尚府的辉煌,忆君适时打岔道:“阿娘,等用过饭,我再到阿兄房里去一趟,看有没有遗漏的地方。”
  与别人家的荣华比起来,还是自家的儿子重要,罗大婶收了谈兴,满腔的心思又投入到迎接子君回家的事上,撇下忆君风风火火去了前院张罗。
  杏儿来罗家不到一年,还没听够罗大婶显摆尚府,别人可就不同了,忆君少说也听了百八十遍,差点都能背出尚氏的族谱。
  尚家老国公爷娶的是今上的嫡亲姑母晋阳大长公主,两人只生下一子即现任定国公。皇家又把今上的同母妹静安长公主下嫁给尚家,姑表兄妹结亲膝下也只有两子。
  长子尚均便为世子爷,聘了淮安王的女儿做正妻;次子尚坤就是武英侯,年过二十还未娶妻,至于原因京中各种说法都有,不听也罢。
  用过饭,忆君回屋补觉,睡得迷迷糊糊间,被一阵爽朗的笑声给吵醒。不用问,肯定是罗家的顶梁柱罗子君回来了。
  人还在大门外,声音早都飘进家门,要怪就怪罗家实在太小。小三进的宅院外院咳嗽声大一点,后宅厨房里都能听得到;后院的丫头擦个香粉,站在青鱼巷也能闻得到。
  随着笑声愈来愈近,忆君睁开迷瞪的眼,头顶上一张从半大小子褪变成阳光青年的脸,和她有五分相似,笑起来满室似亮堂许多。
  若说以前的忆君带着病态的娇弱,子君就是太阳底下最茁壮的小苗,永远敞着一口白牙笑得开心,那只是他的表像。
  忆君最清楚真正的子君是什么样子,在她刚穿越来半死不活时,常常夜半有人在她耳边轻轻啜泣,温暖的大手一遍遍为她擦洗头脸手臂。
  “阿圆,你一定要活着,阿娘她只剩下我们两个了。只要你能下地走,活蹦乱跳,阿兄什么都答应你。”
  经历了祖父母的去世,又与父辈打官司,后来和母亲撒破脸。忆君觉得她被整个世界都抛弃了,有时在想若是把房子一分为二分给父母,会不会换来他们的真心疼爱?
  也就想一下,那是不可能的事。以前想和父母吃顿饭都是奢望,他们永远都没空,一套房子换不来亲情却能割断亲情。
  躺在病床上怀疑着人生,忆君真是头一次见这样的哥哥,如果上天能让她好好活下去,她绝不辜负自己和身边的亲人。
  第3章 贵客登门
  忆君还在愣神,都忘了张口叫阿兄。
  那厢子君毫不客气,一把捞起才睡醒的妹妹,不忘在她脸蛋上掐两下,完了搓着手指满有成就感道:“不错,阿圆终于长出点肉。来,快叫阿兄,我有好东西给你。”
  那口气就像对小狗、小猫说话,或者像是对四五岁的小小孩说话的态度。
  忆君不满,怪声怪气喊了一声阿兄。
  子君这才满意地放下妹妹,半蹲下身子在她对面仔细端详,星眼亮晶晶,皮肤也晒得黝黑,整个人同两年前大不相同。
  罗大婶偷偷抹着泪在儿子身后为他拍打衣襟上的土,门外有个婆子探了探头,大概是想喊子君洗澡换衣裳,见罗大婶摆了摆手,婆子又把头缩了回去。
  过了好久,子君笑吟吟直起腰,声音朗朗道:“阿娘,儿子给你和阿圆囤了一些好东西,等明天再出城一趟取来。有上好的丝绸,好几样珠花,还有些香料,把咱们的阿圆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边说着话,他又掐了两把妹妹那嫩得能掐出水来的脸蛋。
  忆君捂着脸惊呼一声,惹得子君又笑了,扶着罗大婶坐在床边,他也搬了把椅子坐在对面,神情庄重问道:“阿娘,你还好罢?”
  罗大婶想笑又笑不出来,想落泪又不敢哭出声,嘴皮轻抖点头道:“好,能吃能睡还有什么不好的。阿圆也好,你看她现在活蹦乱跳,又学会了绣花,能做出两样针线活计,谁不夸她懂事。”
  忆君很配合地点点头。
  子君静静的看着母亲和妹妹许久,露齿一笑:“那就好。”
  话头说开,罗大婶的啰嗦劲又上来,絮絮叨叨问了许多,又说起京里头的人和事,“你这回出去多亏了你十九姨在那边府里照应,抽空了去谢谢人家。”
  罗大婶未出阁时在族中排行十七娘,起先与几个族姐妹也处得好,当中就有一个十九娘自小进了宫,在静安长公主身边服侍,后来又跟着公主出宫到了尚府,平时对罗家也是多有照顾。
  子君当然应下,受人恩惠不敢轻言忘记,后面罗大婶说出的话差点让他跳脚。
  “儿啊,你也不小了,趁着机会赶紧把亲事定下。赶明儿咱们到你冯姨妈家走一遭,你嘴甜点,哄得你姨妈高兴,这事就有八成准。”
  罗大婶谈兴正盛,全然没看到儿子变了脸色。
  一旁的忆君可看得清楚,出声为兄长解围:“阿娘,冯家表姐同阿兄脾气也不合,两人一见面就吵嘴。光姨妈同意有什么用,表姐心里不情愿,将来可怎么过好日子。”
  罗大婶沉下脸,眼神严厉扫向一双儿女,“你们的阿爹去得早,罗家就你一棵独苗,子嗣为大这个理你也该知道。你阿爹在时,两家就约好了结为儿女亲家,咱们不能做出失信的事。”
  子君原本笑着的脸板得方正,站起来恭谨应声好。
  忆君很是同情地看向兄长,以孝为大,罗大婶带大两个孩子不容易,子君看似没心没肺,实际上最孝顺,可近亲结婚让人心里总不爽。
  罗大婶与冯姨妈可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妹,冯家家境比罗家要稍好一些,家里头有个做着七品官的姨父,也是一儿一女,住在离青鱼巷不远的紫桐街。
  罗大婶动怒发了话,再是不情愿,子君也要走一遭。总归不甘心,他滴溜着眼珠子拖延时间,又是拉出他家将军也没娶妻,又说他身上受了伤要在家养几天,最后扯出妹妹也该嫁人,不如把机会先留给她。
  听说儿子受了伤,罗大婶要立刻检查,她边解着子君身上的甲衣,压低噪门骂道:“你家将军做侯爷,你怎么不做去。他不成亲,京里头多少人家想把女儿往尚府送找不到大门,你呢?”
  “少扯你妹妹,她才养好身子,我还想多留两年。”罗大婶骂骂咧咧的话嘎然而止,她看见儿子肩背上的刀剑伤疤,足有三四道,这下她真的落了泪,搂着儿子轻声啜泣。
  方才见子君一副严防死守的样子,忆君还觉得可笑,等罗大婶硬扒下他上身的衣衫,伤疤落入她眼,也湿了眼眶。
  子君本来想诳得母亲改主意,不曾想被扒了个现形,他有些手足无措,手忙脚乱束好衣衫,拿出好话哄道:“阿娘,不碍事,只被轻轻划了一下,两天就养好。您再别哭,看都吓着阿圆了。”
  忆君从小体弱多病,一直是家里的重点保护对象。子君这招果然管用,罗大婶抹了泪,先去看女儿,又打发儿子回屋漱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