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帝国圣殿
进行初步的检查后,几名守在钢制大门前的警戒士兵将最后一节装运枪械弹药的车厢与前部车厢的连接阀打开,站在车头后部的国防军军官和齐格恩克少校很平静地看着这一切,想来也是上级的要求。在这之后,卸去了第三节车厢的小火车重新启动,带着初来乍到的德军官兵们穿过洞口进入了另一个洞库。这里虽然不像码头那样开着明亮的白炽灯,可设于高处的警戒岗哨用探照灯来回扫动巡视,肉眼仍能看出洞库的大致情况:这里的仿佛是巨人的住所,仅占地就有六、七个足球场大,洞库顶部也有二十米高,既然码头高出了海平面,这洞库显然是位于山峦底部的。以齐格恩克先前所透露的只言片语,林恩猜想德军顶多是在发现这些空间后进行了相应的扩建和修整。很难想象,寒冷的北方居然会有这样惊人的地下世界存在。更叫人吃惊的是,修葺平整的洞库中停放着数十辆崭新的豹式坦克和上百辆不同型号的装甲车,此外还有大量同样油光发亮的反坦克炮、榴弹炮、步兵炮以及成堆的武器弹药箱——因为是相对松散地停放,武器装备看起来很多,但如果将它们彼此之间的摆放间距缩小一些,也仅够填满这洞库的一个角落,若是再进行分层停放,这洞库内的储物量该是多么的惊人!
沿着铁轨穿过了装备仓库,小火车紧接着驶过第二个门廊式的洞口,周围的光线迅速减弱,到最后只剩下了火车头前部的车灯还亮着。名为夜战兵,林恩的眼睛可没有什么特殊的夜视能力,只能循着车头灯所照的地方一看究竟。这洞库的规模似乎要比前面的小一些,铁轨左侧设有许多座位的像是演兵场的观礼台,此时虽空无一人,可前后左右都插满了红底白圈万字的第三帝国旗帜和旗枪,让人得以想象它投入使用时的盛况。铁轨右侧是一大片开阔平坦的空地,若是紧凑列队,少说也能站下几万名官兵加上一些坦克战车,这会是“雅利安方舟”计划预定安置的军人总数么?
林恩正琢磨着,这小火车已然进入了第三个洞口。从码头到这里算算也走了七八公里,若是徒步,少说也要走上一个半小时吧!
感谢瓦特,感谢斯蒂芬森,更要感谢修造这些铁轨以及将火车头、火车皮运至此地的人。想到这些,林恩对这浩大的工程充满惊奇。先前听齐格恩克说这里是两年前才被发现的,那意味着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码头、轨道、电气线路等等工程都要完工——这还不包括自己尚未看到的内容。在前线兵力捉襟见肘、国内生产力严重缺乏的状况下,德国人从哪弄来那么多的劳动力?
就像是进入了地铁隧道,小火车开始在一条深邃漫长且弯弯曲曲的通道内平缓前行,到了窄处,车厢内的人伸手几乎就能碰到顶,这里每隔十几米就有一盏吊灯,且绝大部分都是亮着的。看这些设施的精良配置,似乎又不像是普通战俘能够胜任的,难道说德军直到战争中后期还在挪威保留着大量部队,为的就是这个秘密设施的工程施工?可是,这种未雨绸缪、预留后路的思路也太不符合阿道夫.希特勒的姓格了吧!
十来分钟之后,小火车驶出隧道并最终停靠在了一座与大型地铁站类似的月台旁。这里所有的一切仍是位于不见天曰的洞穴之中,依靠大量白炽灯提供照明,而月台的规模堪比柏林的腓特烈车站,只是没有多条铁轨并行。车停之后,齐格恩克和那名国防军军官率先下车,在他们的注视下,党卫军和海军潜艇部队的士兵们重新在火车旁列队集结。按照军官的要求,莫特奇格和魏斯特又各自清点了士兵人数,确定无误后,才在不携带任何武器装备的情况下徒步前行。
离开月台后,队伍穿过了一条足以供两辆卡车并行的宽敞通道,然后在一个三岔路口选择了最右边的那条,往前走了大约两百米,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开始迅速增加,在一道普通的双开式隔门前,走在齐格恩克旁边的那名国防军军官停住脚步,转身对众人说:“士兵们,这将使你们进入‘避难所’享受到的第一项福利:热水澡!痛快的洗吧,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头发理短,胡须刮净,然后换上干净的新衣服!别担心时间,这里的热水无限量供应!”
听到军官这话,士兵们个个摩拳擦掌,伤号们就要担心自己的伤口能否碰水了。这时候,林恩却将顾虑抛在了脑后,而是满脑袋的疑惑:热水无限量供应,那意味着这里有温泉之类的地热资源咯?既有地下空间,又有地下热源,难怪说是绝妙的避世之所,可第三帝国的精英们准备在这里安安稳稳地躲上一辈子么?
门开之后,温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哗哗的水声更是清晰可闻。毛巾、肥皂、热水池、淋浴,除了没有美女伺候沐浴更衣,洗澡所能够享受的一切都能够在这里享受到。可惜在手下们的提醒下,林恩终于意识到自己还处于养伤阶段,只好跟着坦泽以及其他伤员一起转入近处的后勤医院进行另类的清洗。在这里,专职的医护兵用药水帮他们清理伤口并更换药棉纱布——相隔不远的两个地方,传出的喊叫声却是既然不同的意味。
一个多小时后,士兵们满目红光地在通道里集合,林恩虽然也洗了头、理了发,还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党卫军士官制服,但简单的擦拭身体哪有泡热水澡舒服,于是万分怨愤地咒骂起那射伤自己的俄国佬,且在心里念叨起戈培尔:这两枪可是替你们家妮子所挡,今后有好处可不能忘了咱啊!
待所有人都到齐了,齐格恩克带着队伍重新返回之前那个三岔口,国防军军官居然很有耐心地等在那里,然后领着他们从中间一条路走。走到底是一扇巨大的钢制重门,在这里,每一位士兵都必须接受警卫人员的严格检查,一支手枪、一把匕首甚至一粒子弹都不得带入。全部审查无误后,警卫方才拿起电话,向很可能位于大门另一边的控制处报告了情况。待对方核实之后,这沉重的大门才由下往上缓缓升起。在看到门后的场景之前,门下的光线就使得视觉环境开始发生变化,里面甚至还有股淡淡的暖流涌出,这可勾起了士兵们的好奇心。总算等到大门完全开启,位于队伍末尾的林恩悄悄往旁边挪了小半个身位,前方一片明亮,洞口对面似乎是一排整齐的楼房。跟着队伍步行向前,很快就听到了前排士兵们口中所发出的啧啧赞叹声,等自己也走到了洞口处,林恩却有种置身于巨型蜂巢的错觉:这洞库比先前看到的潜艇码头、武器装备库以及演兵场中的任何一处都要大,正对面的石壁从地面到顶部有三四十米高,那些“楼房”并非突兀地拔地而起,乃是“镶嵌”在石壁之上的。这些方形的房间充分利用了竖壁的整体空间,上一排与下一排之间交替错开,远远看去就像是六边形的蜂巢。在这里,提供明亮光线的光源不是通向外界的洞口,而是位于这个洞库正上方的一盏大灯,确切的说,是一个由许多盏小灯以及晶体、镜面组成的超大号水晶吊灯。仰头看着这简直比太阳光还要炫目的吊灯,林恩顿时瞠目结舌:德国人有心造出这么复杂的灯具来,何不在军火生产上多费些功夫?
让人吃惊的还远不止这些,看前面的士兵都在朝左边看,他顺势转过头,一个神殿式的庞大建筑让他脑子差点断路。乖乖,他们居然仿照帝国总理府的正面轮廓在这里重建了一个“帝国圣殿”,二十米高的圆形门柱就像是希腊神庙的柱石,它们各自垂下了一面巨幅的万字旗幅,门廊顶上站着一只巨大的雄鹰石雕,它锐利的目光俯瞰前方,而门廊下方的石阶每一个都有五六十米宽,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宛若梦幻的震撼奇景!
林恩此刻可不是站在金字塔前无限感慨的游客,稍一走神,跟在后面的沃夫鲁姆便小声提醒他“注意”。跟着队伍沿着在石壁中开凿出的笔直走廊,他们在这巨大洞库中逆时针环形,这洞库中的另外两壁也已经相应开凿出了许多孔洞,只是大部分还没有修建封闭的房间构造,因而看上去更像是真正的昆虫巢穴。数百名穿着灰色制服的人正对它们进行施工,脚手架、起重机以及推车之类和普通建筑工地非常类似,难道就是这区区几百个工程人员用这些普通的设备建造出了这些“蜂巢”和“帝国圣殿”?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队伍走进了“蜂巢”的底层,数名穿着制服短裙的女兵当即拿出文件表格给士兵们登记。离开了残酷的战场又经历了漫长枯燥的航程,加之刚才的热水澡充分舒展了筋骨,队伍里的年轻小伙子们虽不像美国大兵那样胡乱吹口哨,但也忍不住相互挤眉弄眼、谄媚坏笑。见这情形,站在队伍前方的莫特奇格上尉倒没什么,齐格恩克少校可就板着一张臭脸,若不是这些士兵皆非自己麾下直属,恐怕早就蹦起来骂人了。
登记信息、安排住宿,这样的过程就像是大学新生入学,可林恩无心重温,也无暇关注这些年轻的女兵是否俊俏,他的目光和思维一直都停留在明净的落地窗外。“帝国圣殿”就矗立在不远处,这绝非幻觉或者画布上的虚景,而是真实存在的宏大建筑——想当初阿尔伯特.施佩勒以4500名工人在一年之内完成了德意志帝国总理府的修建,当时被誉为德国建筑界的奇迹,也不知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建筑是否仍出自那位大名鼎鼎的帝国建筑师之手。在巨大吊灯的正下方,一座至少三十米高的方碑正在施工建造当中,从周围堆积的材料来看,工程人员只是以混凝土、钢筋和沙石作为原料,难道这就是复杂问题的简单答案?
(未完待续)
沿着铁轨穿过了装备仓库,小火车紧接着驶过第二个门廊式的洞口,周围的光线迅速减弱,到最后只剩下了火车头前部的车灯还亮着。名为夜战兵,林恩的眼睛可没有什么特殊的夜视能力,只能循着车头灯所照的地方一看究竟。这洞库的规模似乎要比前面的小一些,铁轨左侧设有许多座位的像是演兵场的观礼台,此时虽空无一人,可前后左右都插满了红底白圈万字的第三帝国旗帜和旗枪,让人得以想象它投入使用时的盛况。铁轨右侧是一大片开阔平坦的空地,若是紧凑列队,少说也能站下几万名官兵加上一些坦克战车,这会是“雅利安方舟”计划预定安置的军人总数么?
林恩正琢磨着,这小火车已然进入了第三个洞口。从码头到这里算算也走了七八公里,若是徒步,少说也要走上一个半小时吧!
感谢瓦特,感谢斯蒂芬森,更要感谢修造这些铁轨以及将火车头、火车皮运至此地的人。想到这些,林恩对这浩大的工程充满惊奇。先前听齐格恩克说这里是两年前才被发现的,那意味着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码头、轨道、电气线路等等工程都要完工——这还不包括自己尚未看到的内容。在前线兵力捉襟见肘、国内生产力严重缺乏的状况下,德国人从哪弄来那么多的劳动力?
就像是进入了地铁隧道,小火车开始在一条深邃漫长且弯弯曲曲的通道内平缓前行,到了窄处,车厢内的人伸手几乎就能碰到顶,这里每隔十几米就有一盏吊灯,且绝大部分都是亮着的。看这些设施的精良配置,似乎又不像是普通战俘能够胜任的,难道说德军直到战争中后期还在挪威保留着大量部队,为的就是这个秘密设施的工程施工?可是,这种未雨绸缪、预留后路的思路也太不符合阿道夫.希特勒的姓格了吧!
十来分钟之后,小火车驶出隧道并最终停靠在了一座与大型地铁站类似的月台旁。这里所有的一切仍是位于不见天曰的洞穴之中,依靠大量白炽灯提供照明,而月台的规模堪比柏林的腓特烈车站,只是没有多条铁轨并行。车停之后,齐格恩克和那名国防军军官率先下车,在他们的注视下,党卫军和海军潜艇部队的士兵们重新在火车旁列队集结。按照军官的要求,莫特奇格和魏斯特又各自清点了士兵人数,确定无误后,才在不携带任何武器装备的情况下徒步前行。
离开月台后,队伍穿过了一条足以供两辆卡车并行的宽敞通道,然后在一个三岔路口选择了最右边的那条,往前走了大约两百米,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开始迅速增加,在一道普通的双开式隔门前,走在齐格恩克旁边的那名国防军军官停住脚步,转身对众人说:“士兵们,这将使你们进入‘避难所’享受到的第一项福利:热水澡!痛快的洗吧,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头发理短,胡须刮净,然后换上干净的新衣服!别担心时间,这里的热水无限量供应!”
听到军官这话,士兵们个个摩拳擦掌,伤号们就要担心自己的伤口能否碰水了。这时候,林恩却将顾虑抛在了脑后,而是满脑袋的疑惑:热水无限量供应,那意味着这里有温泉之类的地热资源咯?既有地下空间,又有地下热源,难怪说是绝妙的避世之所,可第三帝国的精英们准备在这里安安稳稳地躲上一辈子么?
门开之后,温润的水汽扑面而来,哗哗的水声更是清晰可闻。毛巾、肥皂、热水池、淋浴,除了没有美女伺候沐浴更衣,洗澡所能够享受的一切都能够在这里享受到。可惜在手下们的提醒下,林恩终于意识到自己还处于养伤阶段,只好跟着坦泽以及其他伤员一起转入近处的后勤医院进行另类的清洗。在这里,专职的医护兵用药水帮他们清理伤口并更换药棉纱布——相隔不远的两个地方,传出的喊叫声却是既然不同的意味。
一个多小时后,士兵们满目红光地在通道里集合,林恩虽然也洗了头、理了发,还换上了一身崭新的党卫军士官制服,但简单的擦拭身体哪有泡热水澡舒服,于是万分怨愤地咒骂起那射伤自己的俄国佬,且在心里念叨起戈培尔:这两枪可是替你们家妮子所挡,今后有好处可不能忘了咱啊!
待所有人都到齐了,齐格恩克带着队伍重新返回之前那个三岔口,国防军军官居然很有耐心地等在那里,然后领着他们从中间一条路走。走到底是一扇巨大的钢制重门,在这里,每一位士兵都必须接受警卫人员的严格检查,一支手枪、一把匕首甚至一粒子弹都不得带入。全部审查无误后,警卫方才拿起电话,向很可能位于大门另一边的控制处报告了情况。待对方核实之后,这沉重的大门才由下往上缓缓升起。在看到门后的场景之前,门下的光线就使得视觉环境开始发生变化,里面甚至还有股淡淡的暖流涌出,这可勾起了士兵们的好奇心。总算等到大门完全开启,位于队伍末尾的林恩悄悄往旁边挪了小半个身位,前方一片明亮,洞口对面似乎是一排整齐的楼房。跟着队伍步行向前,很快就听到了前排士兵们口中所发出的啧啧赞叹声,等自己也走到了洞口处,林恩却有种置身于巨型蜂巢的错觉:这洞库比先前看到的潜艇码头、武器装备库以及演兵场中的任何一处都要大,正对面的石壁从地面到顶部有三四十米高,那些“楼房”并非突兀地拔地而起,乃是“镶嵌”在石壁之上的。这些方形的房间充分利用了竖壁的整体空间,上一排与下一排之间交替错开,远远看去就像是六边形的蜂巢。在这里,提供明亮光线的光源不是通向外界的洞口,而是位于这个洞库正上方的一盏大灯,确切的说,是一个由许多盏小灯以及晶体、镜面组成的超大号水晶吊灯。仰头看着这简直比太阳光还要炫目的吊灯,林恩顿时瞠目结舌:德国人有心造出这么复杂的灯具来,何不在军火生产上多费些功夫?
让人吃惊的还远不止这些,看前面的士兵都在朝左边看,他顺势转过头,一个神殿式的庞大建筑让他脑子差点断路。乖乖,他们居然仿照帝国总理府的正面轮廓在这里重建了一个“帝国圣殿”,二十米高的圆形门柱就像是希腊神庙的柱石,它们各自垂下了一面巨幅的万字旗幅,门廊顶上站着一只巨大的雄鹰石雕,它锐利的目光俯瞰前方,而门廊下方的石阶每一个都有五六十米宽,这些元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宛若梦幻的震撼奇景!
林恩此刻可不是站在金字塔前无限感慨的游客,稍一走神,跟在后面的沃夫鲁姆便小声提醒他“注意”。跟着队伍沿着在石壁中开凿出的笔直走廊,他们在这巨大洞库中逆时针环形,这洞库中的另外两壁也已经相应开凿出了许多孔洞,只是大部分还没有修建封闭的房间构造,因而看上去更像是真正的昆虫巢穴。数百名穿着灰色制服的人正对它们进行施工,脚手架、起重机以及推车之类和普通建筑工地非常类似,难道就是这区区几百个工程人员用这些普通的设备建造出了这些“蜂巢”和“帝国圣殿”?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队伍走进了“蜂巢”的底层,数名穿着制服短裙的女兵当即拿出文件表格给士兵们登记。离开了残酷的战场又经历了漫长枯燥的航程,加之刚才的热水澡充分舒展了筋骨,队伍里的年轻小伙子们虽不像美国大兵那样胡乱吹口哨,但也忍不住相互挤眉弄眼、谄媚坏笑。见这情形,站在队伍前方的莫特奇格上尉倒没什么,齐格恩克少校可就板着一张臭脸,若不是这些士兵皆非自己麾下直属,恐怕早就蹦起来骂人了。
登记信息、安排住宿,这样的过程就像是大学新生入学,可林恩无心重温,也无暇关注这些年轻的女兵是否俊俏,他的目光和思维一直都停留在明净的落地窗外。“帝国圣殿”就矗立在不远处,这绝非幻觉或者画布上的虚景,而是真实存在的宏大建筑——想当初阿尔伯特.施佩勒以4500名工人在一年之内完成了德意志帝国总理府的修建,当时被誉为德国建筑界的奇迹,也不知这样令人瞠目结舌的建筑是否仍出自那位大名鼎鼎的帝国建筑师之手。在巨大吊灯的正下方,一座至少三十米高的方碑正在施工建造当中,从周围堆积的材料来看,工程人员只是以混凝土、钢筋和沙石作为原料,难道这就是复杂问题的简单答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