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只可惜,宁芳到底没用上。
离家前,她悄悄把沉甸甸的樟木匣子藏到大娘搁针线的壁橱里,也不知她有没有发现。
如今,大娘该得知她的死讯了吧?也不知会怎样伤心。
唔……也不知官差会不会送她的尸首回乡安葬,就算她是朝廷从民间挑选的秀女,又说要指给个什么王爷的正妻,但毕竟还没成婚,应该还算是娘家人吧?
宁芳还是想叶落归根的。
她虽早早没了爹娘,可她有疼她的大伯大娘,还有一帮子从小就护着她的堂哥堂姐们,倒也不怕死后凄凉。
脑子里正如走马灯般乱七八糟闪过各种画面,忽地听到屋外小丫头低声说话的声音。
“……那太太怎么说?”
“还能怎么说?大夫也说二奶奶确实伤了脑子,如今她说什么都不记得了,不也只得由着她?”
“那还能休了她吗?”
“谁知道呢?我只可怜咱们太太,这些年撑着这个家有多不容易?尤其自从老爷去后,太太脸上的笑就越发少了,偏还接了个油瓶子倒了都不会扶的儿媳妇……盼了十年,好容易盼来一个哥儿还弄得死活不知。还有屋里二姐儿,都昏过去三天了。听老人说,要再这么下去,就勉强留住,也多半跟李家那小儿子似的。”
“若要变成傻子,那我倒情愿死了。否则成天给人欺负,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谁说不是呢?若真有个脑子坏掉的大小姐,还不知要被金陵那边怎么笑话呢!”
“到底都姓宁,不至于这么无情吧?”
“你不是家生子,不知道这里头的情形。咱家这一支,原是正经长房嫡出来着。只可惜时运不济,太太头先几个兄弟,都没留住。等老太爷和老太太一走,便只剩下太太孤零零一个,差点就给其他几房的老太爷们逼着断了香火。亏得太太硬气,才十四五岁的姐儿,守完孝便自己作主,招赘了老爷上门,才重又撑起门户。可到底得罪了金陵那边,不得不避到这乡下来。可即便如此,这些年太太对金陵那边,也是三节四礼样样周到,可金陵那边,却直到这两年大爷得了官,才肯对咱们客气些。”
“怪不得前儿听门上的陈三说,金陵也跑过好几遭,就这回送二爷去乡试,才得了那边赏的一双新鞋,想必也是看在大爷的面子上了。”
“那倒也不全是。要说咱们二爷读书一向极好,十五岁那年,就中了小三元,满大梁朝都是头一份!偏偏三年后乡试时,被那不长眼的官儿说什么‘轻狂’,生生压了十年。好容易这回换了主考,眼看前途有望了,金陵那边可不就巴结上来了?”
“原来如此。不过若二爷真出息了,二奶奶纵不被休,以后可怎么办?我瞧她,也实在不象个官太太,连辛姨娘也比她强些。”
“哼!她就一商户人家出身,不过是个暴发户,如何比得上辛姨娘正正经经的书香门第?要不是上京选秀又守孝的耽误了青春,人家哪个正房太太做不得,偏来给咱们二爷做小?依我说,咱们二奶奶就很该跟人家掉个个儿……”
忽地一个仆妇威严斥道,“两个小蹄子,不好好在屋里伺候着,嚼舌头根子倒是有劲。既如此,便到外头打两桶水来,把这栏杆上的灰好生擦洗擦洗!”
两个小丫头带着颤音应下走了,宁芳只听外间竹帘一响,一个穿着墨绿褙子,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戴两枝朴素银簪的中年仆妇走了进来,后头还跟着头发花白的大夫,并两个婆子。
直至人撩起粉红纱帐,将雕着玉簪花的银钩挂上,床上的小姑娘才揉着眼睛,装作刚醒来的模样,迷糊问道,“徐妈妈,是下雨了吗?我听到沙沙声了。”
徐妈妈顿时惊喜了,“哎哟我的姐儿,您可算是醒了,余大夫快来瞧瞧!”
因年纪小,也不用避讳什么。老大夫笑呵呵上前,给小姑娘把了个脉,又看看了她的舌苔,便跟徐妈妈道,“姐儿既退了烧,又能认人,便无事了,只要再吃几服药好生养养便是。”
宁芳又问,“那能开窗透透气么?屋子里一股子药味,好苦。”
余大夫忍不住捋须道,“良药苦口,病才好得快。不过今日天气沉闷,开开窗子倒是无妨,只要不吹着人便没事。”
但徐妈妈到底只敢命人开了小半扇窗户,又嘱咐留在屋里的婆子用心伺候,这才送大夫出去抓药,走到窗下才低声道,“家里小丫头不懂事,还请余大夫多多包涵。”
老大夫活一大把年纪,什么内宅阴私没见过?当下便道,“方才那几个小丫头说什么了?老夫耳背,可一字没听清呢。”
“多谢……”
听他们渐行渐远,宁芳服了药,又喝了半碗小丫头端来的米汤,有了些力气,才一个人窝在小被窝里,皱着小眉头想心事。
如今是大梁朝,永泰年间,而她却莫名有着一份来自一百多年后,大粱朝文德年间的记忆。
这世的娘亲夏氏,就三天前撞墙求死的那个夏珍珍,原是她们老夏家的曾姑奶奶。
小时候脑子不好,好多事情记不清。也就是到了最近,宁芳才不知怎么突然开的窍,渐渐记起前生,啊不,应该是后世的事来。
不过在后世里,她的这位娘亲,可是大大的有名。
虽以商户之身,嫁入以书香传家的金陵宁氏,却是深得婆母喜爱。后来还因“贤孝淑德”,替娘家挣回一座牌坊,不仅是老夏家的骄傲,更是无数姑娘们,包括宁芳的偶像!
可这样的人,怎么会被休妻?
而且,她还那么胖!
跟流传下来,被夏家珍藏在祠堂,供夏家后人一年拜见一次的画像上,那个美貌端庄,温柔可亲的女子一比,完全换了个人好么?
而尤为重要的,是家谱上记载,夏珍珍最后长大成人的只有一子二女。
而身为长女的她,是年少早夭的。这,这叫后世也只活了一十六岁的芳姐儿情何以堪!
果然,是她投胎的方式不对,所以注定要做早死鬼么?
宁芳略忧伤。
第3章家事
秋雨绵软,只下了约摸小半个时辰便停住了。
未浇灭残留的暑气,反把院子里的药气都逼得四散开来,和晚香玉、栀子、茉莉等各种花香一混,越发烘得人头疼。
要说这梁溪县的宁氏老宅并不大,只是一个三进的小巧院落,刚好只够宁四娘小两口居住。后因两个儿子陆续长成,才将东西隔壁分别买下,扩展成一个不规则的t型。
如今府上人嘴里的大爷,庶出的长子宁怀瑜带了妻小赴任,故此他住的东小院一直空着。嫡出的二爷宁怀璧赴金陵赶考未归,西小院的正屋便只住着夏氏,后头抱厦安置了良妾辛氏。
因西小院本就不比东小院宽敞,自这对妻妾前后脚诊出身孕时,为让她们安心养胎,宁四娘便把两个大些的孙女宁芳和宁茵,皆移到自己住的正院来。
如今因夏氏出事,她只得又把才满月的小孙女也挪了过来。唯一的亲孙子,仍搁在素来行事妥当的辛姨娘身边。
也因如此,负责照看几位大小主子的贴身老仆徐妈妈,虽在一府的小小之地,却也来来回回跑得腰腿酸软,浑身汗津津的难受。在安顿好晚饭之后,顾不得擦把汗,她便赶紧往宁四娘所在的正房而来。
离家前,她悄悄把沉甸甸的樟木匣子藏到大娘搁针线的壁橱里,也不知她有没有发现。
如今,大娘该得知她的死讯了吧?也不知会怎样伤心。
唔……也不知官差会不会送她的尸首回乡安葬,就算她是朝廷从民间挑选的秀女,又说要指给个什么王爷的正妻,但毕竟还没成婚,应该还算是娘家人吧?
宁芳还是想叶落归根的。
她虽早早没了爹娘,可她有疼她的大伯大娘,还有一帮子从小就护着她的堂哥堂姐们,倒也不怕死后凄凉。
脑子里正如走马灯般乱七八糟闪过各种画面,忽地听到屋外小丫头低声说话的声音。
“……那太太怎么说?”
“还能怎么说?大夫也说二奶奶确实伤了脑子,如今她说什么都不记得了,不也只得由着她?”
“那还能休了她吗?”
“谁知道呢?我只可怜咱们太太,这些年撑着这个家有多不容易?尤其自从老爷去后,太太脸上的笑就越发少了,偏还接了个油瓶子倒了都不会扶的儿媳妇……盼了十年,好容易盼来一个哥儿还弄得死活不知。还有屋里二姐儿,都昏过去三天了。听老人说,要再这么下去,就勉强留住,也多半跟李家那小儿子似的。”
“若要变成傻子,那我倒情愿死了。否则成天给人欺负,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谁说不是呢?若真有个脑子坏掉的大小姐,还不知要被金陵那边怎么笑话呢!”
“到底都姓宁,不至于这么无情吧?”
“你不是家生子,不知道这里头的情形。咱家这一支,原是正经长房嫡出来着。只可惜时运不济,太太头先几个兄弟,都没留住。等老太爷和老太太一走,便只剩下太太孤零零一个,差点就给其他几房的老太爷们逼着断了香火。亏得太太硬气,才十四五岁的姐儿,守完孝便自己作主,招赘了老爷上门,才重又撑起门户。可到底得罪了金陵那边,不得不避到这乡下来。可即便如此,这些年太太对金陵那边,也是三节四礼样样周到,可金陵那边,却直到这两年大爷得了官,才肯对咱们客气些。”
“怪不得前儿听门上的陈三说,金陵也跑过好几遭,就这回送二爷去乡试,才得了那边赏的一双新鞋,想必也是看在大爷的面子上了。”
“那倒也不全是。要说咱们二爷读书一向极好,十五岁那年,就中了小三元,满大梁朝都是头一份!偏偏三年后乡试时,被那不长眼的官儿说什么‘轻狂’,生生压了十年。好容易这回换了主考,眼看前途有望了,金陵那边可不就巴结上来了?”
“原来如此。不过若二爷真出息了,二奶奶纵不被休,以后可怎么办?我瞧她,也实在不象个官太太,连辛姨娘也比她强些。”
“哼!她就一商户人家出身,不过是个暴发户,如何比得上辛姨娘正正经经的书香门第?要不是上京选秀又守孝的耽误了青春,人家哪个正房太太做不得,偏来给咱们二爷做小?依我说,咱们二奶奶就很该跟人家掉个个儿……”
忽地一个仆妇威严斥道,“两个小蹄子,不好好在屋里伺候着,嚼舌头根子倒是有劲。既如此,便到外头打两桶水来,把这栏杆上的灰好生擦洗擦洗!”
两个小丫头带着颤音应下走了,宁芳只听外间竹帘一响,一个穿着墨绿褙子,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戴两枝朴素银簪的中年仆妇走了进来,后头还跟着头发花白的大夫,并两个婆子。
直至人撩起粉红纱帐,将雕着玉簪花的银钩挂上,床上的小姑娘才揉着眼睛,装作刚醒来的模样,迷糊问道,“徐妈妈,是下雨了吗?我听到沙沙声了。”
徐妈妈顿时惊喜了,“哎哟我的姐儿,您可算是醒了,余大夫快来瞧瞧!”
因年纪小,也不用避讳什么。老大夫笑呵呵上前,给小姑娘把了个脉,又看看了她的舌苔,便跟徐妈妈道,“姐儿既退了烧,又能认人,便无事了,只要再吃几服药好生养养便是。”
宁芳又问,“那能开窗透透气么?屋子里一股子药味,好苦。”
余大夫忍不住捋须道,“良药苦口,病才好得快。不过今日天气沉闷,开开窗子倒是无妨,只要不吹着人便没事。”
但徐妈妈到底只敢命人开了小半扇窗户,又嘱咐留在屋里的婆子用心伺候,这才送大夫出去抓药,走到窗下才低声道,“家里小丫头不懂事,还请余大夫多多包涵。”
老大夫活一大把年纪,什么内宅阴私没见过?当下便道,“方才那几个小丫头说什么了?老夫耳背,可一字没听清呢。”
“多谢……”
听他们渐行渐远,宁芳服了药,又喝了半碗小丫头端来的米汤,有了些力气,才一个人窝在小被窝里,皱着小眉头想心事。
如今是大梁朝,永泰年间,而她却莫名有着一份来自一百多年后,大粱朝文德年间的记忆。
这世的娘亲夏氏,就三天前撞墙求死的那个夏珍珍,原是她们老夏家的曾姑奶奶。
小时候脑子不好,好多事情记不清。也就是到了最近,宁芳才不知怎么突然开的窍,渐渐记起前生,啊不,应该是后世的事来。
不过在后世里,她的这位娘亲,可是大大的有名。
虽以商户之身,嫁入以书香传家的金陵宁氏,却是深得婆母喜爱。后来还因“贤孝淑德”,替娘家挣回一座牌坊,不仅是老夏家的骄傲,更是无数姑娘们,包括宁芳的偶像!
可这样的人,怎么会被休妻?
而且,她还那么胖!
跟流传下来,被夏家珍藏在祠堂,供夏家后人一年拜见一次的画像上,那个美貌端庄,温柔可亲的女子一比,完全换了个人好么?
而尤为重要的,是家谱上记载,夏珍珍最后长大成人的只有一子二女。
而身为长女的她,是年少早夭的。这,这叫后世也只活了一十六岁的芳姐儿情何以堪!
果然,是她投胎的方式不对,所以注定要做早死鬼么?
宁芳略忧伤。
第3章家事
秋雨绵软,只下了约摸小半个时辰便停住了。
未浇灭残留的暑气,反把院子里的药气都逼得四散开来,和晚香玉、栀子、茉莉等各种花香一混,越发烘得人头疼。
要说这梁溪县的宁氏老宅并不大,只是一个三进的小巧院落,刚好只够宁四娘小两口居住。后因两个儿子陆续长成,才将东西隔壁分别买下,扩展成一个不规则的t型。
如今府上人嘴里的大爷,庶出的长子宁怀瑜带了妻小赴任,故此他住的东小院一直空着。嫡出的二爷宁怀璧赴金陵赶考未归,西小院的正屋便只住着夏氏,后头抱厦安置了良妾辛氏。
因西小院本就不比东小院宽敞,自这对妻妾前后脚诊出身孕时,为让她们安心养胎,宁四娘便把两个大些的孙女宁芳和宁茵,皆移到自己住的正院来。
如今因夏氏出事,她只得又把才满月的小孙女也挪了过来。唯一的亲孙子,仍搁在素来行事妥当的辛姨娘身边。
也因如此,负责照看几位大小主子的贴身老仆徐妈妈,虽在一府的小小之地,却也来来回回跑得腰腿酸软,浑身汗津津的难受。在安顿好晚饭之后,顾不得擦把汗,她便赶紧往宁四娘所在的正房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