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这世道就如此,你要一开始就被人踩了下来,让别人知晓你是个好欺负的,日后麻烦就得来了。
  温行闵知道太孙是听不进去的,就告辞道:“日头不早,老师也该出宫了。公子将满二九,是该有自己的决断的年纪,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师在这就先恭喜公子了。”
  朝廷里依旧还在争三关大将的归宿,程谨安不可能再让太孙出口,因此便站了出来,舌战群儒。
  也到底是读过书的人,且还读得不少,程谨安的母亲是难得的才女,却也不是只会几首闺阁之诗的一般妇人,她与程谨安也教导许多。
  借着此事,朝廷里反倒是见识了程谨安的厉害之处,能文能武,与他外祖父并不相差多少。
  说是萧安难缠那是爱打架,这位的难缠就是耍嘴皮子了,可没萧安好算计。
  一直到三关终于有了萧安因不能上京献俘的请罪折子到了皇帝的面前,才有人反应过来,程谨安自到京城开始就惹事,真正的意图,应该是在拖延时日。
  如今萧安已醒,请罪折子都上了,就是在告知朝廷的人莫要打三关大将的主意,他们也难打到主意了。
  程谨安功成身退,继续哑巴了,你们爱说萧安怎样就怎样了,反正说了也白说,三关是她守下来的,朝臣们再不要脸,也不敢说要让人给换下来。
  萧安从来都没给过京城人她是个好欺负的印象,如今萧安醒了,还所谓身体转好,再过月余就能上战场,要把这样一个安好的萧安调回京里来,必然要许以高位,这要在朝廷里作妖起来,倒不如继续在三关算了,毕竟眼不见心不烦。
  朝臣的目光,又放在了副将头上。
  萧安举荐的是乌家人,兵部自然也不会没有消息透出来,这再动人心没有了。
  想想萧安打仗再厉害,也是个姑娘,要是能有个身份高一点的去当副将,未必不能把人压下来。
  当然,这个想法极好,不过是在对象上诸臣都有了分歧,这对三关副将的争夺的终于拉了序幕。
  该下场的都下场了,还没下场的不是在背后操纵之人,就是不想多管闲事的人。
  程谨安并不急,他要的并不是哪些朝臣的支持,而是皇帝的意思。
  皇帝在散朝后见程谨安,问乌将军如何。
  程谨安句句实话,“回陛下,乌将军骁勇善战,于军中威望极高,无人能及。当时胡马关突然来袭,若没有乌将军与萧家当机立断带着人前往胡马关镇守,只怕胡马关早就守不住,也等不到永定侯前往。”
  毕竟三关那时候还在内哄,乌将军也未必真比别的将领厉害,但是时势造英雄,他抓住了那个机会,得了先机就比别人要早一步走到更远更高的地方。
  但皇帝面色并看不出什么来,反而道:“朕记得军情有报,当时是你带着萧家军一道去的胡马关。”
  程谨安说了一声是,并未多说。
  乌将军跟程谨安的军功,皇帝在心里都做过比较的,程谨安并不差到哪,唯一比不上的也就是年纪不如他。
  但打仗这种事,向来看的是本事不是年纪,程谨安其实也该在副将选择里面,但是萧安没提,必然是因为两人关系密切,要程谨安避嫌,好安三关众将士的心。
  皇帝的心思其实也很好琢磨,当初他一意孤行,直接在三关里提拔了两人,然后出了事儿,这一回就不想再到三关里提拔了。
  萧安是混六关的,在三关掌军不过是因缘巧合,程谨安也是六关的,也不是没有隐患。
  皇帝就道:“常乐之女常凤如何?”
  程谨安道:“她与萧安及臣自幼一道长大,共同习武,不过她家有慈母,少上战场。”
  皇帝挑眉,“少上战场却能胜,那就是个厉害的了?”
  程谨安对常凤的评价倒是高,“不及永定侯勇猛有谋,却也比其弟果断善战,虽是女子,也未必不如男。若能许以百户千户,不用几年,便可知其可堪一用否。”
  有时候这世道就这么奇怪,这明明是男人们的天下,可总有那么几个女人们比大多男人都要厉害。
  皇帝想起六关的常乐,就道:“常乐也该进京述职了。”
  进京述职,自然也要带家眷进京,能不让家眷留在京城的,在当今这里,唯有当年的魏侯。
  “常凤不过十七,可成亲否?”皇帝又问道。
  程谨安斟酌着回道:“因不想成亲,才上的战场。之前她与臣倒说过,就是当个百户,一月纵然只有一二两银子,也是痛快。”
  皇帝听得大奇,“女子年纪大了自然就得成婚,她又为何不想?只怕是没遇见心动的罢了。”
  程谨安辩驳道:“臣等三人自幼被魏侯教导精忠报国,并无情爱之心。纵是成家,有儿女子孙在堂,若是不成器,也未必不是累赘。”
  这是不只常凤,就是萧安与他都不会成亲了,常凤与萧安还好说,可程谨安有不想成亲的意思,皇帝就得多嘴说一说了,“萧安好说,不过是个混小子,混账得紧,就爱哄姑娘,叫她娶媳妇儿差不多。只是你母亲只得你一人,你若是如此,日后谁与她上香火?你程家血脉如何得以延续?”
  自个儿外家好不容易有个出息的,就是跟母姓,血缘也摆在那,皇帝可不想程谨安真没个后代,要成了亲说不定这个后代就能改回父姓了,自己外家也算是能富贵下去,也算是对得起自己生母临终的意愿。
  被皇帝催婚的程谨安万万没想到皇帝还有做媒的习惯,在皇帝略略提了几家的姑娘温柔娴淑之后,忙说其实已有婚约,只是双方并未交换信物,不过是口头约定,若是成亲必然也要娶之才行,他不愿做失信之人。
  如此品行,只不过是让皇帝更为喜欢,觉得自己外家好歹还是烂竹子里也能出好笋子的,便不再多说,不过让程谨安回边关就成亲的事情还是提一提的。
  程谨安出宫时一身的冷汗,心想皇帝还真信自己是承恩侯那蠢货的儿子,这要哪一日被发现不是,岂不是欺君之罪。
  更别提皇帝这比他自己还操心自己婚事的模样,着实有些让人招架不住。
  程谨安不知的是,皇帝回头就招了承恩侯进宫。
  当年的承恩侯的确是易冲动了些,但到如今,到底是年岁见涨,就越来越沉默起来。
  皇帝看着自己这个小舅舅,心里也叹气,他是不想被外戚拖累的,也防着外戚,可也没想过自家舅舅没本事到这个地步,谁都能骗上一回,忒实诚了一些。
  “我想让程谨安掌军三关为副将,舅舅有何看法?”皇帝问道。
  承恩侯也没能有什么看法,他当年求娶程谨安母亲求娶得也不容易,但两人才不过半年就和离了,到如今过了这么多年,当初的喜爱悸动与愤怒也都快是前尘往事,对当年的事倒是有一二分悔意,“臣对不起他母亲,对国家大事也不明白,还请陛下毋须为我考量。”
  皇帝能为他考量的,也不过是子孙后代的问题,他这一辈子荣华富贵是少不了的,但是儿女不成器,他也不太想管,儿孙自有儿孙福。
  他虽愚笨,但也知道皇帝其实并不想让外家太过厉害,自己儿子必用太出息,只要能混日子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