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景王妃坐了下来,看了两本账目,才道:“眼下时节,还不知收敛,便让他们忙去吧。”
要不是那是景王府的外家,景王妃还真不介意送他们全家去死一死,免得被人拖累,一个不小心就把景王府赔了进去。
丫鬟在景王妃耳边道:“动哪一位?”
景王妃垂着眼想了想,“逼良为妾那一位吧。要不行,那几个没出息的,一道收拾了。”
丫鬟应声说是,便离了正厅,去将景王妃吩咐的事情做好。
也不过两日,京城里就闹出了大事儿了,淑妃的娘家兄弟的次子,逼良为妾,那受害的姑娘逃出府来,在京都府大门前的石头狮子上一头撞死了。
姑娘家也不是没有人在,仅剩的一个兄弟还在京城的书院读书,得知此事赶往衙门,便将淑妃娘娘的娘家给告了。
读书人总是比一般老百姓要高人一等的,虽是民告官,然而那姑娘的兄弟如今却也是童生,又拜了个还不差的老师,那二十板子,也打不死人。
那童生不死,这状纸京都衙门就得收,而朝廷里的御史们因在平王世子一事上为了小命而憋着的心情也是要抒发一二的。
平王世子之事是要紧的,然而宫里淑妃娘娘的娘家逼死良人,那也是大事儿。
一时间里,京城的老百姓也不关心总拿不出个结果来的平王世子之案了,口耳相传的是淑妃娘家的诸多不法之事。
就是朝廷里也热闹起来,御史台的御史们终于有了干劲儿,使劲的参着淑妃的娘家。
景王都已经死了,景王过继来的儿子还得十多二十年才得长成,就是淑妃娘家只要不是造反的大罪,那也未必牵连得到景王府,得罪到有个妹子在边关当大将的景王妃。
这笔生意,谁都会做。
更何况,官逼民反,在天子脚下,还有人敢剥削百姓,这样的事着实是不能忍。
这是藐视皇权于无物,低贱天下百姓如猪狗啊!
东宫里太孙听到这事儿,也有些好奇,“这姨娘早不闹晚不闹,怎的都进府两年了才闹出来?淑妃娘家好歹也是大家,层层看守,人也在后院里的,怎么就那般容易出了府了?”实在是疑点重重。
单凌倒是不太关心,道:“管他的,至少因淑妃娘娘娘家的事儿,倒是让京城里对世子的事情不那么关注了。这对殿下而言,是好事。”
被人遗忘,总比一直被人念叨着的强,太孙也不可能为了让那些胡乱传谣的人全关进大牢里,毕竟法不责众不说,就是关,那也得京城有地方能关住整个京城的老百姓才行呐。
对东宫而言,这是真大好事!
在别处里,出了个事儿能被人念叨大半年,在乡间被人念叨一两年都可能,然而在京城里,每隔几日就得有新鲜事闹出来,人们忘得就要快一些。
淑妃娘娘简直就是个大好人,眼瞅着京城里的人都在传者太孙的谣言,还舍得自己娘家出来给太孙当个挡箭牌。
太孙想到这个,也觉得好笑,景王跟自己父亲争锋相对的事情他还记得,对淑妃娘娘自也没有好感。
就是景王死了,淑妃也不见消停,太孙倒也跟着有些幸灾乐祸了。
不过太孙笑过也就笑过了,回头却是跟着单凌说正事,“把茹姑带进宫来吧。”
单凌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殿下,如姑再过几日就年满二十三了,宫里的规矩,选入宫为宫女的在年七岁与十一岁之间,年二十五便放出宫去。茹姑现在的年纪,是入不得宫的。”
就是私心里,单凌也不想要茹姑入皇宫里的这个泥潭里来,“何况茹姑要是进了宫,谁给侯爷守着侯府?”
太孙道:“我想要一个大宫女。”
能够听太孙而不是听太子妃的大宫女,这不是不信任亲生母亲,而是作为太孙,不管是在内还是在外,他都需要身边的人都是尽忠于他的,而不是别人。
当然,单凌是萧安送的,太孙这会儿还打着茹姑的主意,茹姑也是萧安的人。
单凌就有些奇怪了,太孙哪来的底气信任萧安?觉得跟着萧安的人就会忠心于他?
单凌抓了抓头,道:“殿下要是不喜欢娘娘送来的人,便去再选一个就是,何必非要茹姑。”
娘的,又不是选奶娘,日后还有出宫之时,太孙要选着茹姑入了宫,怕就是到了二十五也放不出宫去,到时候他跟谁成亲去?
单凌觉得太孙也太不把自己当外人了,只管把萧安的当成他自己的在使唤。
太孙感觉到单凌的抗拒,自然明白单凌的顾虑,道:“只借进宫里两年就差不多了,替我教导出个能使唤的大宫女就好。”
单凌硬着头皮道:“殿下,茹姑已经二十三,用何种名目入宫?陛下与太子殿下恐怕不允。”
这个时候往宫里带人,皇帝跟太子除非是傻了才会同意。
太孙道:“就由景王妃带进宫来就好。”
单凌不得不道:“殿下,就是大宫女,不听话□□得听话就好,何须一定要茹姑进宫。平王世子之事未结,不宜再生是非。”
太孙却是看向单凌,眼底难得有厉色,“平王世子在我眼前眼睁睁地就死了,东宫里的人谁不是父亲、母妃的人,然而出了这样的事,我敢信谁?”
就是茹姑是跟着萧安的,然而此刻对太孙而言,却也比宫里的人要值得信任,宫里的宫女内侍,谁知道他们进宫前还有没有家人,会不会有人通过他们的家人来掌控他们,还是有人替他们改了身份送进宫来,本就是别人的眼线。
单凌抿着嘴,垂着眼不说话。
太孙这是疑上自己的亲弟弟了,想起那个比太孙开朗得多,虽是有些小心思,但也还算得上是明朗的皇孙,单凌心里在想,这个皇宫里到底污成了什么样,才会让亲兄弟都相疑起来。
景王妃与永定侯,跟太孙跟太孙泽,就好像是两个极端一般,单凌在心里想着,再抬起眼之时,就与太孙道:“殿下,茹姑是侯爷的人,我并逼不了她。”
太孙点头,“我知道,你只需带话与她就好。”
单凌不信茹姑会选择进宫,但见太孙执意,便也点头,心中并不以为意。
然而太孙却又加了一句,“有我在一日,便能保永定侯一日太平。”
皇家的话,信了脑子才是有病,然而单凌听到这一句,却又不得不信。
皇宫里的三个大主子。
要不是那是景王府的外家,景王妃还真不介意送他们全家去死一死,免得被人拖累,一个不小心就把景王府赔了进去。
丫鬟在景王妃耳边道:“动哪一位?”
景王妃垂着眼想了想,“逼良为妾那一位吧。要不行,那几个没出息的,一道收拾了。”
丫鬟应声说是,便离了正厅,去将景王妃吩咐的事情做好。
也不过两日,京城里就闹出了大事儿了,淑妃的娘家兄弟的次子,逼良为妾,那受害的姑娘逃出府来,在京都府大门前的石头狮子上一头撞死了。
姑娘家也不是没有人在,仅剩的一个兄弟还在京城的书院读书,得知此事赶往衙门,便将淑妃娘娘的娘家给告了。
读书人总是比一般老百姓要高人一等的,虽是民告官,然而那姑娘的兄弟如今却也是童生,又拜了个还不差的老师,那二十板子,也打不死人。
那童生不死,这状纸京都衙门就得收,而朝廷里的御史们因在平王世子一事上为了小命而憋着的心情也是要抒发一二的。
平王世子之事是要紧的,然而宫里淑妃娘娘的娘家逼死良人,那也是大事儿。
一时间里,京城的老百姓也不关心总拿不出个结果来的平王世子之案了,口耳相传的是淑妃娘家的诸多不法之事。
就是朝廷里也热闹起来,御史台的御史们终于有了干劲儿,使劲的参着淑妃的娘家。
景王都已经死了,景王过继来的儿子还得十多二十年才得长成,就是淑妃娘家只要不是造反的大罪,那也未必牵连得到景王府,得罪到有个妹子在边关当大将的景王妃。
这笔生意,谁都会做。
更何况,官逼民反,在天子脚下,还有人敢剥削百姓,这样的事着实是不能忍。
这是藐视皇权于无物,低贱天下百姓如猪狗啊!
东宫里太孙听到这事儿,也有些好奇,“这姨娘早不闹晚不闹,怎的都进府两年了才闹出来?淑妃娘家好歹也是大家,层层看守,人也在后院里的,怎么就那般容易出了府了?”实在是疑点重重。
单凌倒是不太关心,道:“管他的,至少因淑妃娘娘娘家的事儿,倒是让京城里对世子的事情不那么关注了。这对殿下而言,是好事。”
被人遗忘,总比一直被人念叨着的强,太孙也不可能为了让那些胡乱传谣的人全关进大牢里,毕竟法不责众不说,就是关,那也得京城有地方能关住整个京城的老百姓才行呐。
对东宫而言,这是真大好事!
在别处里,出了个事儿能被人念叨大半年,在乡间被人念叨一两年都可能,然而在京城里,每隔几日就得有新鲜事闹出来,人们忘得就要快一些。
淑妃娘娘简直就是个大好人,眼瞅着京城里的人都在传者太孙的谣言,还舍得自己娘家出来给太孙当个挡箭牌。
太孙想到这个,也觉得好笑,景王跟自己父亲争锋相对的事情他还记得,对淑妃娘娘自也没有好感。
就是景王死了,淑妃也不见消停,太孙倒也跟着有些幸灾乐祸了。
不过太孙笑过也就笑过了,回头却是跟着单凌说正事,“把茹姑带进宫来吧。”
单凌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殿下,如姑再过几日就年满二十三了,宫里的规矩,选入宫为宫女的在年七岁与十一岁之间,年二十五便放出宫去。茹姑现在的年纪,是入不得宫的。”
就是私心里,单凌也不想要茹姑入皇宫里的这个泥潭里来,“何况茹姑要是进了宫,谁给侯爷守着侯府?”
太孙道:“我想要一个大宫女。”
能够听太孙而不是听太子妃的大宫女,这不是不信任亲生母亲,而是作为太孙,不管是在内还是在外,他都需要身边的人都是尽忠于他的,而不是别人。
当然,单凌是萧安送的,太孙这会儿还打着茹姑的主意,茹姑也是萧安的人。
单凌就有些奇怪了,太孙哪来的底气信任萧安?觉得跟着萧安的人就会忠心于他?
单凌抓了抓头,道:“殿下要是不喜欢娘娘送来的人,便去再选一个就是,何必非要茹姑。”
娘的,又不是选奶娘,日后还有出宫之时,太孙要选着茹姑入了宫,怕就是到了二十五也放不出宫去,到时候他跟谁成亲去?
单凌觉得太孙也太不把自己当外人了,只管把萧安的当成他自己的在使唤。
太孙感觉到单凌的抗拒,自然明白单凌的顾虑,道:“只借进宫里两年就差不多了,替我教导出个能使唤的大宫女就好。”
单凌硬着头皮道:“殿下,茹姑已经二十三,用何种名目入宫?陛下与太子殿下恐怕不允。”
这个时候往宫里带人,皇帝跟太子除非是傻了才会同意。
太孙道:“就由景王妃带进宫来就好。”
单凌不得不道:“殿下,就是大宫女,不听话□□得听话就好,何须一定要茹姑进宫。平王世子之事未结,不宜再生是非。”
太孙却是看向单凌,眼底难得有厉色,“平王世子在我眼前眼睁睁地就死了,东宫里的人谁不是父亲、母妃的人,然而出了这样的事,我敢信谁?”
就是茹姑是跟着萧安的,然而此刻对太孙而言,却也比宫里的人要值得信任,宫里的宫女内侍,谁知道他们进宫前还有没有家人,会不会有人通过他们的家人来掌控他们,还是有人替他们改了身份送进宫来,本就是别人的眼线。
单凌抿着嘴,垂着眼不说话。
太孙这是疑上自己的亲弟弟了,想起那个比太孙开朗得多,虽是有些小心思,但也还算得上是明朗的皇孙,单凌心里在想,这个皇宫里到底污成了什么样,才会让亲兄弟都相疑起来。
景王妃与永定侯,跟太孙跟太孙泽,就好像是两个极端一般,单凌在心里想着,再抬起眼之时,就与太孙道:“殿下,茹姑是侯爷的人,我并逼不了她。”
太孙点头,“我知道,你只需带话与她就好。”
单凌不信茹姑会选择进宫,但见太孙执意,便也点头,心中并不以为意。
然而太孙却又加了一句,“有我在一日,便能保永定侯一日太平。”
皇家的话,信了脑子才是有病,然而单凌听到这一句,却又不得不信。
皇宫里的三个大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