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
  本不是多大的事情,少微叮嘱了随行的人几句,没有多加责怪。
  少微让桃夭拿了布巾和药膏来,给小家伙净手抹药膏的时候,大概还是有些刺痛,李延悯终归是没忍住,掉了几滴眼泪。少微给他擦了脸,轻声哄着:“不痛了不痛了,悯儿看,这是什么好吃的?”
  香米糕还热着,笼屉一开漫出一股槐花蜜的甜香味,少微掰了一点下来,在李延悯鼻子前面晃了晃,小家伙顿时忘了疼,眼珠子直围着香米糕转,还咂吧咂吧嘴,一副馋得不行的样子。见少微没动作,他很积极地伸伸脖子:“啊——”
  少微喂给他,笑说:“太子哥哥也还饿着呢,分给哥哥一点好不好?”
  传言小皇子护食得很,有什么好吃的,就算自己不吃了,也是不舍得分给别人的,不过显然太子哥哥不是“别人”。
  “好。”李延悯很是大方,他不仅舍得分给少微吃,还要像少微喂他一样,用小手掰一块,再送进少微嘴里,看少微吃下去了,他比自己吃了还满足,“好吃啊。”
  “嗯,好吃。”少微称赞。
  兄弟俩悠哉游哉吃完了早饭,李延悯被带去换了身衣裳。少微本想把他换下来的衣裳给流华宫的侍女带回去,无意间看到那个破了的袖口,眸光微闪,忽而起了兴致,要亲手给他把这破洞给补了。
  他嘴上说是怕弥夫人责怪,还故作严肃地不许他们告状。然而一旁的桃夭见到他再度拿起针线,却是蓦地红了眼。
  这细细密密兜兜转转百针缭乱法,也是好久没见了。
  沈初来的时候,少微还在缝补,抬头知会他一声,让他到暖阁里等一会儿。沈初瞧了瞧他,又与桃夭对视一眼,默默去了暖阁。
  不久赵梓也被遣来了暖阁。
  趁着少微还没来,沈初道:“这回你信了么?”
  赵梓掀了掀眼皮:“信什么?”
  “你不要揣着明白装糊涂。”沈初直言,“殿下怎么待小皇子的,你我都有目共睹。隔三差五就要去照看,还要亲自教养,真是当宝贝在护着。方才你也见到了吧,除了那个人,殿下何曾给谁缝补过衣裳?恐怕殿下是真把小皇子当成了那个人的……哎,也难怪,一个死时一个生,着实巧了点。只是殿下糊涂,我们为人臣子的难道不该劝劝吗?”
  “为什么要劝?”赵梓道,“殿下愿意糊涂,便由着他糊涂吧。”
  “可是……”
  “你还待如何?这话要如何劝?这结要如何解?若是我们能为殿下把人找回来,他自然就不糊涂了。”
  沈初无话可说,只能叹道:“罢了,就这样吧。这几年殿下变了许多,他太辛苦了。”
  此时少微踏进暖阁,两人转身恭迎。
  “在聊什么呢?”少微问。
  “在聊今年的迎春开得早。”沈初圆滑带过,“这暖阁外当真好景致,要是再来一壶明前茶就更好了。”
  “就你最讲究。”少微示意他们落座,同时让桃夭沏一壶新茶来。
  因为沈初之前的话,赵梓不由细看了几眼少微。
  这几年太子身量拔高,越发俊美无俦,褪去了少年人的稚气,举手投足间更显稳重,隐隐带了些王者气度。只是他心思缜密深远,又少与人说,倒是越发难以亲近了,常常让人琢磨不透他的想法。
  的确变了许多,也的确太辛苦了。
  赵梓还记得当年那个洒脱恣意的少年。
  那少年喜欢笑,有时喜欢捉弄人,一双眼多情而温暖,会殷切地望着一个人,毫无保留地信任他。尽管那个人并不是自己,赵梓仍然很怀念那时的太子殿下。
  只可惜,一切都已是过眼云烟。
  “今日叫你们来,是想说说渠凉国质子的事,你们有什么看法?”少微问。
  “这不是渠凉第一次想与我长丰结盟了,只不过相比以往更有诚意些。”沈初道,“好像就是上回来出使的渠凉王次子吧?叫什么来着?”
  “淳于烈。”赵梓接话,“渠凉国二王子,为人直爽磊落,又骁勇善战,在渠凉颇负盛名。渠凉王把他派来做质子,大约不止是想要与我们结盟,还有保这儿子周全的意思在里面。毕竟现下渠凉内有安远侯挟势弄权,外有革朗人虎视眈眈,渠凉王总要留个后手。”
  “还是赵大人看得透彻。”沈初嬉皮笑脸地恭维,“沈某就掰扯不清这里头的弯弯绕。”
  赵梓漠然道:“不敢当,比不得沈大人手脚快,早早就让人去查那位安远侯了,他门下有几个幕僚,有几个近臣,你怕是比渠凉王还清楚。”
  少微很感兴趣:“哦?沈大人如何做到的?”
  沈初哂然:“哪里哪里,都是听语楼倩姑娘的功劳。倩姑娘被渠凉一名富商买去做妾,因思念故土,时常寄信回来,与听语楼的姐妹们拉拉家常,在下不过是凑巧听她们念了几封罢了。”
  “当真是写给姐妹们的,不是写给‘沈三顾’的?”少微调侃,“沈三顾啊沈三顾,你委实厉害,人家都嫁做人妇了,还惦记着给你鸿雁传书呢。是吧,赵大人?”
  赵梓冷哼一声。
  沈初忙嘬了口茶:“哎呀,正说着质子呢,怎么扯到倩姑娘身上去了。”
  “好了,言归正传。”少微道,“与渠凉结盟,对我们而言利大于弊,不是亏本买卖。现下渠凉国主动送来质子示好,我们总不能慢待了人家。”
  “殿下说的是,臣会安排妥当。”赵梓道。
  “他要来,我可以带他去烟巷逛逛,保准他乐不思蜀。”沈初提议。
  少微哭笑不得:“喝你的茶去。”
  沈初正色:“臣是说真的,一个寄人篱下的异国王子,沉醉在温柔乡里,总比被某些有心人利用要好。”
  赵梓一愣:“你是说……”
  沈初笑而不语。
  少微吹了吹茶,漫不经心地说:“二弟最近那些小动作,我不是没注意到。卖官的案子与他脱不了干系,没查到底是父皇放他一马。”
  赵梓皱眉:“二皇子还借涿州剿匪,把庄顺的兵权拿去了。”
  “让他拿。”少微道,“他拿的下,也用不惯。”
  “就是。”沈初很是不屑,“谁手上还没几个兵啊,庄顺的剿匪军,比得过咱们殿下的羽林军么?比得过裕国公的护国军么?”
  少微瞟他一眼:“废话少说。所以你是什么意思?你小道消息多,是他最近又玩什么新花样了?跟淳于烈有关?”
  “二皇子派人去了昕州,质子一行人的必经之地。”沈初哼了一声,“他消息挺灵通的么,质子人还没过北峪关呢,他就急着去迎接了,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少微沉吟半晌:“且不管他吧,着人盯着动向即可,料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次日,少微去天德寺为皇帝祈福。
  他虔诚叩首,从袖中拿出一只素色布囊。布囊里装着十颗金豆子,连同他从石板缝里撬出的那颗,一颗不多,一颗不少。
  这是父皇当年赐给他的福气,望他乐天知命,无忧无虑。如今他愿意用这些福气来换,换父皇早日康复,不受病痛之苦,也愿意在此处斋戒数日,诵经礼佛,只求能积累功德,以报答父皇的恩慈。
  诵经之后,少微去了天德塔,那里立着华苍的长生牌位。
  就那么一个方寸之地,长明灯暖黄的光映着他最后的荣耀——武略将军。
  他静静站了一会儿,奉上三炷香。
  后院中的题牌架又换过几轮,少微三年没有来看过了。那时被刺客损毁的佛堂,也早就看不出痕迹。一年又一年的,就这么过去了。
  算圣先生仍然在此地住寺修行,他身为弟子,自当前去拜访。
  老爷子还是那般讽刺的语气:“稀客呀,还以为殿下已经忘记我这个老头子了。”
  少微恭敬奉茶:“是弟子的错,先生莫生气。”
  老爷子接过茶喝了,凝神看他,便仿佛一切过往都只是昨日。
  他问:“功课都做了没有?”
  “弟子……做得不好……”不知为何,在时过境迁、许多人事都已平复之后,少微忽然觉得撕心裂肺,竟是再站不住,伏在先生的膝上,痛哭失声。
  老爷子轻轻抚着他的背,叹息:“傻孩子,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他手边的小架子上,挂着一些刻着佛语的木牌,有一块是他为了这大弟子刻的。
  人呼为牡丹,佛说是花箭。射人入骨髓,死而不知怨。
  作者有话要说:  下章预告:
  那人站在北峪关上,直到日落。
  第39章 昕州行
  淳于烈驱马前行, 晃晃悠悠走了一阵, 忽然意识到什么, 四下看了看, 转头问身边随从:“昭肃去哪儿了?怎么一转眼就不见了?”
  随从回答:“说是要去北峪关上绕一圈, 一会儿就跟上。”
  “哦, 那我们走慢点, 等他一下。”淳于烈道,“反正今日也赶不到昕州了,再走三里路, 扎营休息吧。”
  “是。”
  ……
  一名头戴帷帽的男子来到北峪关城墙下,黑色纱罗垂在帽檐前,严严实实地障蔽了头颈。即便有风吹起纱罗,也难以看清他的样貌, 因为他的下半张脸也被面巾遮住,唯有一双冷厉的眉眼隐在帷帽之后。
  城墙上有巡逻的士兵,也不知这人从哪里钻了空子, 竟登到了城上。
  他自去寻了个隐蔽的角落,就那么抱臂站着,面朝西边。
  北峪关前是一大片平原,远处山脉连绵,却独独在西边留了个空缺, 夕阳沉落之时,万丈霞光从那空缺处铺延开来,将天上的薄云一层层浸染, 从橙红到青黛,又给广阔平原添上一日中最后的艳色,恍若神女为苍生布施的恩泽。
  当真是……美得令人忘言。
  他看得十分入神,似乎看到的不止这落日胜景。
  在他的眼中,远方烟尘翻滚,如同金戈铁马踏血而来,而这城墙上风声呼啸,仿佛昔日英魂徘徊不去。
  天色渐暗,神女将霞帔尽数收拾回去,观景之人也到了该离开的时候。
  不过这回他的运气就没那么好了,还未下得城楼,迎面撞上了巡逻的护国军。
  他装束可疑,立时有两名士兵上前拦住他,喝道:“做什么的!”
  这人用手比划了两下,随后从怀中拿出了一块令牌。
  士兵辨认出这是渠凉的通关信物:“你是质子队伍里的人?”
  他点点头。
  士兵谨慎盘问:“质子早些时候就递交了通关文牒,你为何滞留到现在?”
  他仍是用手比划。
  士兵猜了个大概:“走散了?”
  点头。
  另一个士兵有些不耐:“怎么不说话!遮遮掩掩的,有什么见不得人吗!”
  这人顿了顿,将帷帽摘下,又将面巾扯开,露出脸和脖颈。
  两名士兵仔细看了看,目露了然,其中一个道:“罢了,你等会儿,我去跟我们将军通报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