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教育(3)
“孙儿是听那张子重说起的这些事情……”刘进轻声答道:“据其所言,国朝在祖父即位以前,匈奴无年不寇,士民死伤者,以百万计……”
“汝不信?”天子奇了:“即使谷梁的君子们不与汝说这些事情,卫家和石家的人,也没有跟汝说过吗?”
刘进摇头。
从来没有人与他说过这些事情。
在他身边,每一个人都告诉他——战争是残酷的,是错误的。
天下的问题,来源于战争。
只要结束战争,天下的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倘若不行,那就烹了桑弘羊!
那么,什么问题都将终结,世界将变得美好起来。
人民安居乐业,边境和睦。
但在现在……
这个曾经美丽的梦幻理想,却出现了裂痕。
刘进发现,那个同龄人没有说错。
和平?
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汉室愿意言和,匈奴人会答应吗?敢答应吗?
“也对,石家、卫家和公孙氏的人,不会与进儿说这些事情的……”苍老的天子,却是忽然坐了下来,神色寂寥:“朕早该知道,他们不会与汝说,也不会与太子说这些事情……”
“为什么?”刘进无法理解,也不能理解!
石家,是汉家名臣,世代忠良。
卫家,是他的舅祖父的家族,皇祖母的外戚。
公孙氏,同样如此。
都是他家最亲最亲的亲人。
就像老师们形容的那样,是骨肉之亲,手足之盟。
但……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还不是因为……彼辈皆五蠹之蠢货!”天子冷笑着把玩着自己手里的书简,杀机四溢:“太子太傅石德和他的父亲石庆,皆是昏聩无能之人……”
“这个家族,从高帝开始,就不是靠才能做官的……”
石家,大汉朝堂上的不倒翁。
历经高帝、吕后、太宗、孝景及至如今,百年不倒,越发显赫。
上一代的石氏家主石庆,甚至官拜丞相,封牧丘候!
但是……
你随便找一个人去问问看,从石奋到石庆乃至于现在的太子太傅石德。
这一百年来,他们做过哪怕任何一件可以称道的事情吗?
没有!
这个家族的人当官,靠的就是清名。
靠的就是守规矩。
靠的就是与皇室的亲密关系。
至于才能和政绩?那是什么?好吃吗?
想当初,石庆担任太仆的时候,某次,自己曾经问他:朕的撵车有几匹马啊?
对方闻言,郑重的拿起马鞭,将撵车前面的马数了好几次,然后才恭敬的回答:六匹……
好嘛,自古天子撵车,不是一直都是六马吗?
其人诚朴至此,让刘彻自己都甚为惊叹。
于是,等到后来赵周获罪下狱后,便让他当了丞相。
其实压根就没指望石庆能做什么事情,当个摆设,做个泥塑的傀儡就好了。
假如说石奋、石庆、石建这两代人,还可以说是君子,几乎不掺和政治纷争,坚守本分,甚至只要有官当就好了。
但到了石德这一代,却是将父祖的精华丢得干干净净,只余下糟糠。
当初,窦太后称赞石奋家族说:万石君不言而躬行。
但石德却是上跳下蹿,积极的参与政治。
但此人眼高手低,才能低下,更无任何实际治国之才。
刘彻曾经尝试让他担任太子家令,让其负责管理划拨给太子的几个个食邑县,结果,被他搞得乌烟瘴气……
他也从此知道了自己的能力,恐怕没办法做什么治世能臣了。
那怎么办呢?
嘴炮吧!嘴炮最好!
于是到处宣扬对匈奴作战的危害,主张恢复和亲。
又跟谷梁学派的人混到了一起,天天在太子耳边怂恿太子。
这些年来更是到处结党营私,以图一家之利。
刘彻很早就想罢免对方,但奈何太子一直维护着他。
“至于卫氏……”刘彻深深叹息了一声:“可怜朕的长平烈候啊,虎父犬子啊!”
当代长平侯卫伉,太初元年,曾经被派去五原屯兵。
结果……
这位长平侯到了五原郡没有半年,就嚷嚷着要回长安了。
他根本就吃不得军旅之苦!
回来后,就跟着石德、公孙氏还有其他人一起唱起了‘和平’的歌。
至于公孙氏家族?
现在的丞相葛绎候公孙贺,哪怕是在他壮年的时候,也只是卫青的跟班而已。
他有过任何军功吗?
没有!
卫青曾经三次提携他,让他单独领军一路,结果却是……每一次都‘没有’遭遇匈奴人……
最夸张的是,元鼎五年的时候,朝廷的细作探知了匈奴右贤王的主力游牧在浮且井地区。
卫青听说了以后,将这个任务从赵破奴手里抢来,硬塞给这个连襟。
亲自帮他制定了进军路线和作战计划。
调拨了国家最精锐的一万五千野战骑兵给他,让他去立功。
结果……
他磨磨蹭蹭,用了两个月才走到浮且井……
那时,匈奴右贤王早就逃之夭夭了。
从那之后,刘彻就明白了。
什么叫做朽木不可雕也。
卫青去世后,这位国家的大将,便再也不提什么出征的事情了。
刘彻明白,公孙贺自己也知道,他不是那块料。
他也打不了什么仗。
让公孙贺来做这个丞相,其实出发点和石庆是一样的。
当个摆设就行了。
并不指望他能做出什么成绩。
经济有桑弘羊,内政有霍光、张安世,军事有李广利。
所以,也不需要他出什么力。
只是……
刘彻万万没有想到,公孙氏当了丞相后,就变得骄奢狂妄,贪婪无度。
公孙贺的儿子太仆公孙敬声,居然还勾搭了他好几个女儿……
直指绣衣使者江充多次报告了公孙敬声的荒淫之举。
国家的太子,社稷的储君的身边,就是这样的一些人。
就是这样的一些家族。
这让他如何放心?
错非念着大将军长平烈候临终的交托。
要不是念在太子是他的冠军侯在世之时,一力扶保的。
他早就想废掉他了!
想到这里,再看着在自己面前的皇长孙。
刘彻忽然有种感觉。
“或许,朕只能将希望寄托于进儿了……”他在心里暗想。
这个孙子与他的父亲,虽然性格类似,但,却要聪明的多。
而且,他还年轻,还有救。
不像太子,中毒太深了……
于是,刘彻看着刘进,问道:“进儿知道,为什么朕讨厌谷梁吗?”
“是因为狄山吗?”刘进小心翼翼的答道。
这是他的老师们告诉他的。
天子之所以恶谷梁,只是因为谷梁学派的博士狄山,曾经直言劝谏。
“狄山?”刘彻听到这个名字,顿时就冷笑起来:“一个腐儒而已,凭什么值得朕去记挂?”
“朕告诉你……”
“朕恶谷梁,是因为……若谷梁坐大,则江山社稷,必坏于彼辈之手!”
“谷梁学派,讲的是什么?进儿应该知道吧?”
“尊尊亲亲……礼法和纲常……”刘进俯首而拜。
这也是谷梁吸引他的地方。
尊尊亲亲,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家族内部相亲相爱。
国家以礼法纲常来治理天下。
这样,犯罪就将被扼杀在家族内部,在君子们的引领下,国家将迎来美好未来。
“可是……吾汉家自高帝以来,就以刑无等级治天下!”天子冷然说着:“虽不能说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但列侯犯法与庶民同刑却是肯定的!”
自高帝至今,犯法的列侯万万千,但被发现犯法后逃脱法律惩罚的是零。
连他的老师魏其候窦婴,他的舅舅武安侯田蚡、盖候王信,也不能逃脱这个铁律。
“且,自高帝以来,吾家便广迁天下豪强于陵邑,断地方豪族之根本……”
“谷梁若坐大,列侯犯法,必定无法与庶民同刑!就连陵邑之制,恐怕也要被废黜……”
这是肯定的,谷梁学派,主张和推崇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
更极为推崇大家族,四世同堂是他们最推崇的社会制度。
“自高帝以来,吾汉家,便是以‘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以治天下!”刘彻看着自己的孙子,沉声说道:“进儿,你要记住:无论什么时候,这一点都决不能改变,此乃国本,社稷之根也!此制若变,则国亡矣,社稷动荡,宗庙倾覆……”
…………………………
刘进走出玉堂的殿门时,整个人都是浑浑噩噩的。
连怎么走下玉堂的都不知道。
他的脑子里,无数个声音此起彼伏。
老师们的谦谦君子形象和谆谆教导,不绝于耳。
“殿下……自古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兵凶战危,苦的只是天下黎庶,得利的不过十余将官,和亲则利天下……”
“桑弘羊用盐铁之事,收天下之利,与民争利,上苍震怒已久,如烹弘羊,则天必嘉以祥瑞!”
但更多的却是他的祖父的话。
“自高帝以来,吾汉家,便是以‘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以治天下,临元元……”
“谷梁若坐大,列侯犯法,必定无法与庶民同刑……”
那个同龄人说过的话,也在脑海里乱窜。
“王兄以为,匈奴靠仁义道德可以感化乎?”
“自高帝至先帝,凡六十年,匈奴入寇大小百余次……”
“什么叫士?数始于一,终于十,推十合一者谓之士……”
“士以事事为要……”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处庙堂之中,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国……”
渐渐的,脑海中,就只余那个同龄人的声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站在壁门之前,刘进忽然大声喊道:“吾今立誓,以此为志,人神共鉴之!”
周围卫士、侍从却都被吓了一跳。
听着皇长孙的誓言,无数文官侍从,纷纷恭身敬拜:“殿下志向高远,臣等谨为天下贺……”
更有武官闻之,大赞,道:“皇长孙殿下,果然天授之啊……”
不久,便有人将此事禀告天子。
彼时,天子刘彻正捧着那卷竹简,细细阅读。
听闻此事,满脸的不可思议与震惊。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把玩良久,脸上终于露出一个欣慰和赞赏的笑容:“真吾孙也,有此大志,朕百年后或可托宗庙之重……”
周围群臣,听了以后,纷纷面面相觑。
天子要托宗庙于长孙?
那太子咋办?
要知道,在汉室,宗庙重于一切,甚至重于天子!
历代天子即位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谒庙,去见高庙、太庙、惠庙、文庙、景庙。
没有见过这些历代先帝的天子,只是一个准天子。
没有号令天下,执掌乾坤的大权!
“汝不信?”天子奇了:“即使谷梁的君子们不与汝说这些事情,卫家和石家的人,也没有跟汝说过吗?”
刘进摇头。
从来没有人与他说过这些事情。
在他身边,每一个人都告诉他——战争是残酷的,是错误的。
天下的问题,来源于战争。
只要结束战争,天下的问题就得到解决了。
倘若不行,那就烹了桑弘羊!
那么,什么问题都将终结,世界将变得美好起来。
人民安居乐业,边境和睦。
但在现在……
这个曾经美丽的梦幻理想,却出现了裂痕。
刘进发现,那个同龄人没有说错。
和平?
只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汉室愿意言和,匈奴人会答应吗?敢答应吗?
“也对,石家、卫家和公孙氏的人,不会与进儿说这些事情的……”苍老的天子,却是忽然坐了下来,神色寂寥:“朕早该知道,他们不会与汝说,也不会与太子说这些事情……”
“为什么?”刘进无法理解,也不能理解!
石家,是汉家名臣,世代忠良。
卫家,是他的舅祖父的家族,皇祖母的外戚。
公孙氏,同样如此。
都是他家最亲最亲的亲人。
就像老师们形容的那样,是骨肉之亲,手足之盟。
但……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
“还不是因为……彼辈皆五蠹之蠢货!”天子冷笑着把玩着自己手里的书简,杀机四溢:“太子太傅石德和他的父亲石庆,皆是昏聩无能之人……”
“这个家族,从高帝开始,就不是靠才能做官的……”
石家,大汉朝堂上的不倒翁。
历经高帝、吕后、太宗、孝景及至如今,百年不倒,越发显赫。
上一代的石氏家主石庆,甚至官拜丞相,封牧丘候!
但是……
你随便找一个人去问问看,从石奋到石庆乃至于现在的太子太傅石德。
这一百年来,他们做过哪怕任何一件可以称道的事情吗?
没有!
这个家族的人当官,靠的就是清名。
靠的就是守规矩。
靠的就是与皇室的亲密关系。
至于才能和政绩?那是什么?好吃吗?
想当初,石庆担任太仆的时候,某次,自己曾经问他:朕的撵车有几匹马啊?
对方闻言,郑重的拿起马鞭,将撵车前面的马数了好几次,然后才恭敬的回答:六匹……
好嘛,自古天子撵车,不是一直都是六马吗?
其人诚朴至此,让刘彻自己都甚为惊叹。
于是,等到后来赵周获罪下狱后,便让他当了丞相。
其实压根就没指望石庆能做什么事情,当个摆设,做个泥塑的傀儡就好了。
假如说石奋、石庆、石建这两代人,还可以说是君子,几乎不掺和政治纷争,坚守本分,甚至只要有官当就好了。
但到了石德这一代,却是将父祖的精华丢得干干净净,只余下糟糠。
当初,窦太后称赞石奋家族说:万石君不言而躬行。
但石德却是上跳下蹿,积极的参与政治。
但此人眼高手低,才能低下,更无任何实际治国之才。
刘彻曾经尝试让他担任太子家令,让其负责管理划拨给太子的几个个食邑县,结果,被他搞得乌烟瘴气……
他也从此知道了自己的能力,恐怕没办法做什么治世能臣了。
那怎么办呢?
嘴炮吧!嘴炮最好!
于是到处宣扬对匈奴作战的危害,主张恢复和亲。
又跟谷梁学派的人混到了一起,天天在太子耳边怂恿太子。
这些年来更是到处结党营私,以图一家之利。
刘彻很早就想罢免对方,但奈何太子一直维护着他。
“至于卫氏……”刘彻深深叹息了一声:“可怜朕的长平烈候啊,虎父犬子啊!”
当代长平侯卫伉,太初元年,曾经被派去五原屯兵。
结果……
这位长平侯到了五原郡没有半年,就嚷嚷着要回长安了。
他根本就吃不得军旅之苦!
回来后,就跟着石德、公孙氏还有其他人一起唱起了‘和平’的歌。
至于公孙氏家族?
现在的丞相葛绎候公孙贺,哪怕是在他壮年的时候,也只是卫青的跟班而已。
他有过任何军功吗?
没有!
卫青曾经三次提携他,让他单独领军一路,结果却是……每一次都‘没有’遭遇匈奴人……
最夸张的是,元鼎五年的时候,朝廷的细作探知了匈奴右贤王的主力游牧在浮且井地区。
卫青听说了以后,将这个任务从赵破奴手里抢来,硬塞给这个连襟。
亲自帮他制定了进军路线和作战计划。
调拨了国家最精锐的一万五千野战骑兵给他,让他去立功。
结果……
他磨磨蹭蹭,用了两个月才走到浮且井……
那时,匈奴右贤王早就逃之夭夭了。
从那之后,刘彻就明白了。
什么叫做朽木不可雕也。
卫青去世后,这位国家的大将,便再也不提什么出征的事情了。
刘彻明白,公孙贺自己也知道,他不是那块料。
他也打不了什么仗。
让公孙贺来做这个丞相,其实出发点和石庆是一样的。
当个摆设就行了。
并不指望他能做出什么成绩。
经济有桑弘羊,内政有霍光、张安世,军事有李广利。
所以,也不需要他出什么力。
只是……
刘彻万万没有想到,公孙氏当了丞相后,就变得骄奢狂妄,贪婪无度。
公孙贺的儿子太仆公孙敬声,居然还勾搭了他好几个女儿……
直指绣衣使者江充多次报告了公孙敬声的荒淫之举。
国家的太子,社稷的储君的身边,就是这样的一些人。
就是这样的一些家族。
这让他如何放心?
错非念着大将军长平烈候临终的交托。
要不是念在太子是他的冠军侯在世之时,一力扶保的。
他早就想废掉他了!
想到这里,再看着在自己面前的皇长孙。
刘彻忽然有种感觉。
“或许,朕只能将希望寄托于进儿了……”他在心里暗想。
这个孙子与他的父亲,虽然性格类似,但,却要聪明的多。
而且,他还年轻,还有救。
不像太子,中毒太深了……
于是,刘彻看着刘进,问道:“进儿知道,为什么朕讨厌谷梁吗?”
“是因为狄山吗?”刘进小心翼翼的答道。
这是他的老师们告诉他的。
天子之所以恶谷梁,只是因为谷梁学派的博士狄山,曾经直言劝谏。
“狄山?”刘彻听到这个名字,顿时就冷笑起来:“一个腐儒而已,凭什么值得朕去记挂?”
“朕告诉你……”
“朕恶谷梁,是因为……若谷梁坐大,则江山社稷,必坏于彼辈之手!”
“谷梁学派,讲的是什么?进儿应该知道吧?”
“尊尊亲亲……礼法和纲常……”刘进俯首而拜。
这也是谷梁吸引他的地方。
尊尊亲亲,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家族内部相亲相爱。
国家以礼法纲常来治理天下。
这样,犯罪就将被扼杀在家族内部,在君子们的引领下,国家将迎来美好未来。
“可是……吾汉家自高帝以来,就以刑无等级治天下!”天子冷然说着:“虽不能说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但列侯犯法与庶民同刑却是肯定的!”
自高帝至今,犯法的列侯万万千,但被发现犯法后逃脱法律惩罚的是零。
连他的老师魏其候窦婴,他的舅舅武安侯田蚡、盖候王信,也不能逃脱这个铁律。
“且,自高帝以来,吾家便广迁天下豪强于陵邑,断地方豪族之根本……”
“谷梁若坐大,列侯犯法,必定无法与庶民同刑!就连陵邑之制,恐怕也要被废黜……”
这是肯定的,谷梁学派,主张和推崇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
更极为推崇大家族,四世同堂是他们最推崇的社会制度。
“自高帝以来,吾汉家,便是以‘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以治天下!”刘彻看着自己的孙子,沉声说道:“进儿,你要记住:无论什么时候,这一点都决不能改变,此乃国本,社稷之根也!此制若变,则国亡矣,社稷动荡,宗庙倾覆……”
…………………………
刘进走出玉堂的殿门时,整个人都是浑浑噩噩的。
连怎么走下玉堂的都不知道。
他的脑子里,无数个声音此起彼伏。
老师们的谦谦君子形象和谆谆教导,不绝于耳。
“殿下……自古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兵凶战危,苦的只是天下黎庶,得利的不过十余将官,和亲则利天下……”
“桑弘羊用盐铁之事,收天下之利,与民争利,上苍震怒已久,如烹弘羊,则天必嘉以祥瑞!”
但更多的却是他的祖父的话。
“自高帝以来,吾汉家,便是以‘一夫狭五口而治百田’以治天下,临元元……”
“谷梁若坐大,列侯犯法,必定无法与庶民同刑……”
那个同龄人说过的话,也在脑海里乱窜。
“王兄以为,匈奴靠仁义道德可以感化乎?”
“自高帝至先帝,凡六十年,匈奴入寇大小百余次……”
“什么叫士?数始于一,终于十,推十合一者谓之士……”
“士以事事为要……”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处庙堂之中,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国……”
渐渐的,脑海中,就只余那个同龄人的声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站在壁门之前,刘进忽然大声喊道:“吾今立誓,以此为志,人神共鉴之!”
周围卫士、侍从却都被吓了一跳。
听着皇长孙的誓言,无数文官侍从,纷纷恭身敬拜:“殿下志向高远,臣等谨为天下贺……”
更有武官闻之,大赞,道:“皇长孙殿下,果然天授之啊……”
不久,便有人将此事禀告天子。
彼时,天子刘彻正捧着那卷竹简,细细阅读。
听闻此事,满脸的不可思议与震惊。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把玩良久,脸上终于露出一个欣慰和赞赏的笑容:“真吾孙也,有此大志,朕百年后或可托宗庙之重……”
周围群臣,听了以后,纷纷面面相觑。
天子要托宗庙于长孙?
那太子咋办?
要知道,在汉室,宗庙重于一切,甚至重于天子!
历代天子即位后,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谒庙,去见高庙、太庙、惠庙、文庙、景庙。
没有见过这些历代先帝的天子,只是一个准天子。
没有号令天下,执掌乾坤的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