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六章 战争收获
古宁中将也有心展开反击,可是斯曼国民军武器配备十分先进,阵地坚固又有空军助战,撒尔进攻了两次都已失败告终。
十天之后,撒尔军最终弹尽粮绝,古宁中将不得不率领麾下近两万人投降。海军的境况也是一样的,因为无法出港,海军的几艘巡洋舰和驱逐舰最终也被迫投降,撒尔人这一次损失大了。
在伊拉克地区,成建制的撒尔军队消失了,剩下的散兵游勇已经无关大局。伊拉克地区已经没有了撒尔军的立脚点,就算再从埃及或者斋尼抽调军队,也难以发动陆上反攻了。面对必败的局面,就算心不甘情不愿,撒尔人只好坐到了谈判桌前。
刚刚赢得世界大战一年不到的撒尔人,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而且是败在刚刚被战胜的对手面前,个中滋味恐怕只有撒尔人才品尝得出。经过五年的世界大战,撒尔帝国的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巨额的负债让撒尔中央银行不得不以黄金顶账。在这种情况下,撒尔帝国与斯曼共和国的战斗实际上已经是在拼命了,眼看着白鹰国的建设贷款被国会挪到了战争支出上,撒尔帝国显然要背负起更加沉重的债务。
仗打到这个程度,就算撒尔军没有被全歼,他们也没有力量打下去了。无奈之下,撒尔人只能选择谈判。提起谈判,凯末尔将军显然也不是善茬,如今有西部特区在后面撑腰,撒尔人却无力再战,他自然要来个狮子大开口。
双方的谈判进行的很快,仅仅半个月时间就签订了新的条约。新得条约是在撒尔人的无奈之下签订的,其中条款完全对斯曼共和国有利。撒尔帝国首先承认了斯曼共和国的政权合法性,承认其对希腊北部地区的占领,同时将还没捂热乎的新殖民地伊拉克地区交还给对方。
撒尔帝国全面免除斯曼共和国的战争赔款,同时交付一百万撒尔镑用以赎回古宁中将以下的三万多撒尔俘虏,只不过海军的几艘军舰被扣下不予归还了。用凯末尔将军的话说,要这几艘军舰也行,按照撒尔帝国对外出售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原价,以新船的价格将这些军舰重新买走。
撒尔帝国自然不会当这个冤大头,因此这几艘缴获自撒尔帝国的旧式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了新的斯曼共和国舰队。
有了这笔赔款,凯末尔将军终于有钱重新国内工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了。不过他并未忘记给与他大力支持的西部特区,在经过简单协商之后,伊拉克南部地区并入了西部特区阿拉伯省。
对于这位将来的盟友,赵守宏也做出了一些让步,特区只收取了伊拉克南部作为报酬,北部地区依然由斯曼共和国掌控。除此之外,双方也达成了什叶派迁移路线,所有处于红海省的什叶派将会在一年内陆续前往斯曼共和国,他们将在那里重新定居。
斯曼共和国与西部特区的新条约皆大欢喜,双方在暗中结成了准军事同盟关系,接连两国的铁路很快开始修建,未来的贸易活动会更加频繁。凯末尔元帅也并不吃亏,借着将伊拉克南部并入西部特区,他得以封死了南方的海岸线缺口,专心对付来自爱琴海的海上威胁了。只不过元帅算漏了一件事,在特区获得的伊拉克南部地区,有着丰富到令人咋舌的石油矿藏。
此时的赵守宏已经是满心欢喜,籍由这次世界大战中的几次冒险行动,他终于将乌拉尔地区和中大陆南方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产地纳入自己的领土内。等到各国完全进入内燃机时代,他将以石油武器对抗任何世界霸权。
乌拉尔地区和中大陆南方的石油化工基地开始着手建立,等到这些基地建成之后,华兰国内的石油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还能给西部特区增添一个新的出口特产。
如果说这次世界大战最大的赢家,除了赚的盆满钵满的白鹰国之外,第二个就是西部特区了。虽然西部特区因为产能问题,赚取的资金只有白鹰国的一半,但其在领土与资源上的收获却不是对方所能比拟的。
然而赵守宏在这次大战中的最大收获,却不止于此。一直以来制约西部特区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人才的缺口。不光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就连普通的技术工人也极度缺乏。
这次大战之中赵守宏向同盟国输送了超过三百五十万技术工人,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甚至是毕业于突击学习班的工人多半只有理论知识。在条顿国和奥匈帝国的这几年,他们已经完成了从新手到精英的转变,当这些人再次回到国内的时候,他们已经都成了独当一面的老师傅。
除了这些本土人才,在大战的最后时刻,特区从条顿国和奥匈帝国“拐带”出来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也不少,甚至可以说这次在同盟国领地内的搜刮,其他各国的收获总和也不及西部特区的一半。
依靠这么多的人才,西部特区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利用从战争中赚取的巨款,大量工业项目纷纷上马,利用从条顿国获取的各种科学技术(这是在条顿国失败已成必然的情况下,威廉皇储送给赵守宏的礼物),西部特区得以在各行各业全面赶上了世界最高水平。
因为没有老工厂和陈旧设备的掣肘,所有新建的特区工厂都是一水的最新型设备,而安置在光海、雅安和宁远三地的,原条顿帝国的三台万吨级水压机,极大的提高了机械加工精度。新移民来的条顿人才与本土人才合作,在赵守宏海量资金的支持下,利用三台万吨级水压机,开始了新型一万五千吨级水压机的研制工作。
西部特区的工业化速度犹如火箭般蹿升,赵守宏也不会忘记那些临时搬入特区境内的条顿工厂。这些工厂为了靠近西大陆,都被安置在了阿拉伯省境内,这次对斯曼共和国的帮助中,他们的生产能力居功至伟。
十天之后,撒尔军最终弹尽粮绝,古宁中将不得不率领麾下近两万人投降。海军的境况也是一样的,因为无法出港,海军的几艘巡洋舰和驱逐舰最终也被迫投降,撒尔人这一次损失大了。
在伊拉克地区,成建制的撒尔军队消失了,剩下的散兵游勇已经无关大局。伊拉克地区已经没有了撒尔军的立脚点,就算再从埃及或者斋尼抽调军队,也难以发动陆上反攻了。面对必败的局面,就算心不甘情不愿,撒尔人只好坐到了谈判桌前。
刚刚赢得世界大战一年不到的撒尔人,就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而且是败在刚刚被战胜的对手面前,个中滋味恐怕只有撒尔人才品尝得出。经过五年的世界大战,撒尔帝国的经济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巨额的负债让撒尔中央银行不得不以黄金顶账。在这种情况下,撒尔帝国与斯曼共和国的战斗实际上已经是在拼命了,眼看着白鹰国的建设贷款被国会挪到了战争支出上,撒尔帝国显然要背负起更加沉重的债务。
仗打到这个程度,就算撒尔军没有被全歼,他们也没有力量打下去了。无奈之下,撒尔人只能选择谈判。提起谈判,凯末尔将军显然也不是善茬,如今有西部特区在后面撑腰,撒尔人却无力再战,他自然要来个狮子大开口。
双方的谈判进行的很快,仅仅半个月时间就签订了新的条约。新得条约是在撒尔人的无奈之下签订的,其中条款完全对斯曼共和国有利。撒尔帝国首先承认了斯曼共和国的政权合法性,承认其对希腊北部地区的占领,同时将还没捂热乎的新殖民地伊拉克地区交还给对方。
撒尔帝国全面免除斯曼共和国的战争赔款,同时交付一百万撒尔镑用以赎回古宁中将以下的三万多撒尔俘虏,只不过海军的几艘军舰被扣下不予归还了。用凯末尔将军的话说,要这几艘军舰也行,按照撒尔帝国对外出售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原价,以新船的价格将这些军舰重新买走。
撒尔帝国自然不会当这个冤大头,因此这几艘缴获自撒尔帝国的旧式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了新的斯曼共和国舰队。
有了这笔赔款,凯末尔将军终于有钱重新国内工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了。不过他并未忘记给与他大力支持的西部特区,在经过简单协商之后,伊拉克南部地区并入了西部特区阿拉伯省。
对于这位将来的盟友,赵守宏也做出了一些让步,特区只收取了伊拉克南部作为报酬,北部地区依然由斯曼共和国掌控。除此之外,双方也达成了什叶派迁移路线,所有处于红海省的什叶派将会在一年内陆续前往斯曼共和国,他们将在那里重新定居。
斯曼共和国与西部特区的新条约皆大欢喜,双方在暗中结成了准军事同盟关系,接连两国的铁路很快开始修建,未来的贸易活动会更加频繁。凯末尔元帅也并不吃亏,借着将伊拉克南部并入西部特区,他得以封死了南方的海岸线缺口,专心对付来自爱琴海的海上威胁了。只不过元帅算漏了一件事,在特区获得的伊拉克南部地区,有着丰富到令人咋舌的石油矿藏。
此时的赵守宏已经是满心欢喜,籍由这次世界大战中的几次冒险行动,他终于将乌拉尔地区和中大陆南方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产地纳入自己的领土内。等到各国完全进入内燃机时代,他将以石油武器对抗任何世界霸权。
乌拉尔地区和中大陆南方的石油化工基地开始着手建立,等到这些基地建成之后,华兰国内的石油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还能给西部特区增添一个新的出口特产。
如果说这次世界大战最大的赢家,除了赚的盆满钵满的白鹰国之外,第二个就是西部特区了。虽然西部特区因为产能问题,赚取的资金只有白鹰国的一半,但其在领土与资源上的收获却不是对方所能比拟的。
然而赵守宏在这次大战中的最大收获,却不止于此。一直以来制约西部特区发展的最大瓶颈,就是人才的缺口。不光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就连普通的技术工人也极度缺乏。
这次大战之中赵守宏向同盟国输送了超过三百五十万技术工人,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甚至是毕业于突击学习班的工人多半只有理论知识。在条顿国和奥匈帝国的这几年,他们已经完成了从新手到精英的转变,当这些人再次回到国内的时候,他们已经都成了独当一面的老师傅。
除了这些本土人才,在大战的最后时刻,特区从条顿国和奥匈帝国“拐带”出来的科学家、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也不少,甚至可以说这次在同盟国领地内的搜刮,其他各国的收获总和也不及西部特区的一半。
依靠这么多的人才,西部特区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利用从战争中赚取的巨款,大量工业项目纷纷上马,利用从条顿国获取的各种科学技术(这是在条顿国失败已成必然的情况下,威廉皇储送给赵守宏的礼物),西部特区得以在各行各业全面赶上了世界最高水平。
因为没有老工厂和陈旧设备的掣肘,所有新建的特区工厂都是一水的最新型设备,而安置在光海、雅安和宁远三地的,原条顿帝国的三台万吨级水压机,极大的提高了机械加工精度。新移民来的条顿人才与本土人才合作,在赵守宏海量资金的支持下,利用三台万吨级水压机,开始了新型一万五千吨级水压机的研制工作。
西部特区的工业化速度犹如火箭般蹿升,赵守宏也不会忘记那些临时搬入特区境内的条顿工厂。这些工厂为了靠近西大陆,都被安置在了阿拉伯省境内,这次对斯曼共和国的帮助中,他们的生产能力居功至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