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节
傅湉早就料到这情况,所以才暂时没有找那帮假和尚的麻烦, 而是和卫鞅一起,借着假和尚先前的名声, 与灾民们拉近关系。
“我们兄弟听闻普度大师在长流郡救助灾民, 深受感动, 便效仿普度大师来施粥, 望能与各位共度难关。”
卫鞅一张娃娃脸,笑起来毫无威胁感,灾民们再听他们搬出普度大师, 就信了大半,又见前头穿着短打的活计拿着大勺在浓稠的木桶中搅动,闻着大米的香味儿, 灾民们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 纷纷往木桶边围拢过去。
傅湉站上矮凳,大声让他们排好队, 连喊了好几遍人人都有, 急切的灾民们才按捺住渴望, 按照顺序排好队, 眼巴巴的看着木桶中的粥。
城东的灾民不少, 加上消息传出去, 其他不在城东的人家也有拿着瓷碗来排队领粥的,装着浓粥的木桶换了一桶又一桶,直到天色将暗,才终于派完。
灾民实在太多,后来人手不足,傅湉卫鞅他们也卷起袖子帮忙,忙到现在终于能松一口气。
有衣衫褴褛的老人捧着碗蹲在墙根珍惜的喝着碗中的粥,喝了两口就舍不得再喝,将豁了口子的粥碗抵到身边的老伴嘴边,让她多喝一些。
“老伯,我们明天还来。”
傅湉看见这一幕,心中有些酸涩,将木桶中剩下的一些粥盛出来递给他。
老人抬起布满褶皱脸,双眼已经十分浑浊,他颤抖着手接过瓷碗,一个劲儿的道谢,眼泪从浑浊的眼中流出来,在松垮的皮肤上蜿蜒出道道沟壑,“谢谢公子,佛祖会保佑你们的,好人有好报,好人有好报……”
傅湉避开老人家的礼,笑着道:“您慢慢吃,别省着,这粥放到明天吃要坏肚子的,我们明天一定还来。”
老人老泪纵横的点头,埋头大口喝着碗里的粥。
傅湉转过头,忽有所感转头看向后方的普度寺,普度大师站在寺门口,正朝他们这边看来,傅湉眯起眼睛,双手合十一揖,朝他露出个有些冷的笑容。
两人距离有些远,普度大师估计没看清他的表情,假模假样的还了一礼。
次日,傅湉依旧带着人来城东施粥,经过一天的时间,不只是城东的灾民知道,整个长流郡的人家都知道城东有人在施粥,百姓们早早就拿着家里的瓷碗,排起长长的队伍。
施粥一施就是一整天,为了确保人人都能领到,即使有的人吃完了再来排,他也不计较,直到日薄西山才收拾东西回去。
如此一天、两天、三天……傅湉日日带着人来施粥,几日过去,大家就都知道长流郡来了个大善人,日日施粥,吃不上饭的人也不至于担心会被饿死了。
百姓们每日的盼望就是等着傅湉过来施粥,过了几天之后,甚至连普度寺的讲经也不去听了。毕竟满满一碗浓稠的粥饭,可比虚无缥缈的讲经要实惠多了。
去普度寺听讲经的人肉眼可见的少了起来。
如此十天之后,傅家米铺的名声迅速的盖过了普度寺,傅湉跟卫鞅两人更是被百姓称为活菩萨,百姓麻木的眼中泛起希望,死水一样的长流郡总算有了一丝生机。
但是到了第十一日,每日都准时到城东施粥的一行人却迟迟不见踪影,早早就拿着瓷碗来排队的百姓神情惊慌,猜测会不会是今日不来施粥了。
长龙似的队伍闹哄哄的,被抢了几日风头的普度大师趁机出现假意安抚民众,被彻底忽视了几日,他也端不住慈眉善目的面孔,觉得傅湉他们是来跟自己抢“生意”的,于是借着安抚的机会,明里暗里说了傅湉他们不少坏话。
原本就焦急的百姓们情绪更激动,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抱怨和谩骂。
都说斗米恩升米仇,傅湉这一阵子免费施粥,许多人都记着他的恩情,可也养刁了一小部分人,这部分人因为失去了固定食物来源,反而开始怨恨起来。
激动过后便是失望,有人提议说不如去傅家米铺问问今日还会不会来施粥,有人踌躇的阻止,两位公子愿意来施粥是他们的心善,但现在的米粮多贵,就是再有钱,这一天天的施粥也要遭不住。
而他们议论中的傅湉,其实早就算好了这一日。
先前他跟卫鞅出面施粥,博取百姓的好感跟信任,秦吏则负责去郡守府跟郡守会面,商议救灾的详细事宜,现在他们在灾民中已经有了一定声望,就要开始实施第二步的计划了。
在一片闹腾之中,傅湉带着两个侍卫出来,面带歉意的拱手,“诸位抱歉,今日来迟了。”
闹哄哄的百姓顿时安静下来,目光落在他空荡荡的身后,有急切的人忍不住问道:“傅公子今日不施粥了吗”
傅湉摇摇头,“今后改为施米,不过要换一个法子。”
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议论声,有人问道:“什么法子。”
傅湉侧脸示意侍卫将之前拟好的章程贴在墙上,因为有人不识字,还让侍卫大声念了两遍。
“城中蝗虫泛滥,我们与郡守商议,希望大家能一起扑捕蝗虫……”
“人都快要饿死了,哪还有力气捉蝗虫,我就说哪有什么大善人,原来又是跟那些狗官同流合污来骗我们的!”傅湉的话没有说完,下面有人大声的骂道。
乌压压的人群又哄得炸开,傅湉脸上神情不变,抬手往下压了压,示意众人安静。
“也不是让大家白出力,十只蝗虫可换一文钱,一百只蝗虫可换一斛米。”
傅湉的声音不算大,可当他的话说完,四周却陡然安静下来,随后便是一阵比先前更大更嘈杂的议论声,显然大家都被这个消息惊呆了,一文钱十只蝗虫,那一百只蝗虫就是十文钱,而现在,一斛米也只要一百只蝗虫,那就是十文钱!
要知道,从旱灾开始之后,粮价就已经涨到了二两多银子,普通人根本就买不起,可是那些黑心的粮商,都约好了似的,价格一个比一个高的离谱,所以才导致了如此多的百姓为了一点口粮倾家荡产。
可现在他却说,一斛米只要十文钱!这可是旱灾之前的价格!
良久才有人颤抖着声音问,“这、这是真的?你没骗我们?”
傅湉肃容,“当然,这是我们与郡守大人商议的结果,各位若是捉了蝗虫可拿去郡守府换银钱或者米粮,银钱跟米粮由傅家米铺来出。”
“谢谢公子!公子可真是活菩萨!”
激动不已的百姓接二连三的跪下来,匍匐着给傅湉磕头,傅湉出声阻止他们,循循劝导道:“朝廷尚在努力救灾,大家不要轻言放弃,同舟共济,天灾很快便会过去。”
百姓们跪在地上,都眼含泪水,等到哭过了,便三三两两的结成队,去城中捕捉蝗虫。
蝗虫四处都是,灾民们也不管死活,全部捉住塞进衣服做成的口袋里,或者从家中寻来的麻袋之中……
普度寺跟普度大师彻底被抛到了脑后,所有灾民都加入了捕蝗的大军之中。
有人不相信有如此的好事,先带着捉的几十只蝗虫去官府换,郡守府大门敞开,门口摆着一张桌子,穿着官服的官员就坐在桌后,见有人来了,便接过口袋清点数量。
“整六十只,一共六文钱。”官员提笔记录姓名、数量还有银钱数量后,从桌肚中的钱袋里拿出六文钱给来兑换的男人。
男人握着六文钱,有些激动也有些不可置信,颤抖着声音又问道:“我不要钱,可、可以换成米吗?”
官员便一指对面,“换米的去对面。”说着他便朝对面喊了一声,“数好了,六十只。”
男人将布口袋拎过去,神情期待的看着对面,这边的官员身后放着打开的米袋,米袋中放着标了刻度的竹筒,他重新记录一遍后,便让男人拿个装米的口袋来,用竹筒舀了大半斛米进去。
捧着白花花的米粒,男人神情又是高兴又是激动,匆匆将米带回家藏起来,便到城中准备继续捉蝗虫,可是他这一去就傻了眼,大街小巷都是人山人海不说,就说原本天上地下到处都是的蝗虫,竟然没剩下的几只。
第117章
长流郡的灾民不知凡几, 加上原本还能勉强过活的人家也听说一百只蝗虫便能换上一斛米,便都忙不迭带着捕网和麻袋出门。
大街小巷上顿时挤满了人, 男女老少都有,此时他们也不怕这些蝗虫了,看见一只便赶忙用手捂住塞进袋子中。
城中猖狂的蝗虫不过半日,便被捉了个精光,还有没被捉到的, 也都吓得往城外飞去。
于是捕捉蝗虫的百姓便也追着蝗虫往城外萧索的田地赶去。
这些蝗虫除了成群结队的看着吓人些,实际上对人倒是没有什么杀伤力,城外蝗虫成片,啃光了粮食后还在田地间盘旋,大片的百姓涌过来,直接用布口袋一盖,便能捉住一大片。
当天郡守府大门前, 全是排成长队、抱着装满蝗虫的口袋来兑换粮食的百姓, 反倒是对面兑换银钱的桌位人少了许多,对比着对面忙的脚不沾地的同僚,还显出几分萧索来。
贴了公告的第二日,关门许久的傅家米铺宣布重新开张, 大堂内摆满了粮食,粮价与旱灾之前一般无异,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只是为了防止有人恶意囤积米粮, 这次购买米粮需要按户统计, 官府的人拿着人丁册子帮忙记录, 每一户按人头来买粮食,吃完了方才能够再买。
一时间大半个郡县的百姓又都涌到傅家米铺买粮,米铺前排起的队伍不亚于郡守府门口的人。
绝望多时的百姓仿佛重新看到了希望,纷纷精神抖擞的拿着口袋去外面捕捉蝗虫,拿回来换了银钱再到傅家米铺来买米,又或者直接到郡守府去换米粮,反正两边的米价都是一样的。
百姓们欢欣鼓舞,坐地起价指望大赚一笔粮商们却高兴不起来了。
旱灾初始,商人们就敏感的嗅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暂停售卖,等到旱灾真正开始,再相约一起抬高价格,大家一起赚钱。
有人昧着良心挣钱,自然也有人觉得这样太过心黑。
天灾人祸,世道原本就不易,粮商将米价抬得如此高,等于是逼那些买不起米的平民百姓去死。
但是有这样想法的商人是少数,胳膊拧不过打大腿,这些人只能不参与也不出声,关上门默默的过自己的日子。
直到傅家米铺做了这个领头羊,背后还站着郡守府撑腰,先前良心过意不去的两三家米铺也试探着开门,价格跟傅家米铺一样,一时了吸引了许多百姓过去,倒是缓解了傅家米铺的压力,让傅湉他们能缓口气。
新招了三个伙计来帮忙,傅湉将事情交还给王管事,自己则抽出空来,跟卫鞅他们商议这些蝗虫要如何处理。
捉来的蝗虫按原本的计划,是要填入深坑之中,加石灰水碾碎后深埋。
但是前几日卫鞅翻看前人治理蝗灾的书籍,却发现有些书中零星提到,蝗虫可入药或食用。
尤其是其中一本书中还详细记录了蝗虫的食用方法:蝗虫去翅,以盐水洗净,焯水后加入油、盐、姜以及少量白酒,大火烹炒至枣红色,肉质松软鲜嫩,味美似虾。
卫鞅将疑将信,便与傅湉又翻阅了许多书籍,发现《本草纲目》中亦有对飞蝗的记载,记录飞蝗能治疗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等各种病症。
为谨慎起见,秦吏还将医馆的大夫请来,确认过这些蝗虫确实无毒无害,且可以入药使用后。才决定将这大批的蝗虫暂时留下来,准备想办法将这些蝗虫变成百姓的口粮,
毕竟国库的存粮早就都用作赈灾,所剩无几,现在百姓用蝗虫兑换的米粮都是傅湉私人出的,但是受蝗灾的郡县除了长流郡还有周边的四五个郡县。
周边郡县在长流郡的方法见效后,一样效仿长流郡开始治理蝗灾,如果单靠傅家米铺囤积的粮食支援各个郡县,很快就会见底,还是要想办法尽快让这些百姓能自给自足。
而蝗虫如果可以食用,倒是确实可以解决粮食紧缺的大问题。
但是怎么让百姓接受就是个大问题。
“如果实在饿得很了。别说蝗虫,就连草根泥土也会吃。”秦吏淡淡开口,他出身寒门,对这些贫苦百姓更加了解,反而不如傅湉他们担心。
“想个法子,找些人带头,自然会有人效仿。”毕竟米粮还需要银钱去买,田地中的蝗虫却不用钱,吃光了作物后的蝗虫只只养的个大肥嫩,比起清淡的白粥,这好歹也算一道肉菜。
傅湉跟卫鞅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便迅速的找来厨子,让厨子按照古籍上的记载,煎炸烹煮做了几盘蝗虫肉出来。
厨子倒是见过世面的,什么稀奇食材没做过,将大只的蝗虫摘掉翅膀四肢,洗净内脏后从中间切开,再以大火烹炒,辛辣的肉香传出来,倒确实有几分诱人。
为了照顾几位少爷,厨子特意将几盘蝗虫做的看不出原来的模样,头翅四肢都去掉后,就是一个看不出原样的长条形状,肉呈枣红色,筷子夹上去软嫩有弹性,还能看见其中吸饱的油汁。
厨子手艺很好,几盘蝗虫做的色香味俱全,要是不去想他们原来的样子话,倒确实是一道美食。
但是偏偏就是他们原来的样子叫人无法接受,傅湉夹着一只大个的蝗虫肉,手动了几次,愣是没能下去嘴。
卫鞅比他也好不到哪去,两人互相对视一眼,又看向筷子上夹的肉,在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
反而是一直不声不响的秦吏淡然夹起一只放进口中,咀嚼片刻夸奖道:“书中记载没有夸大,确实肉松鲜嫩,口感似虾肉,不失为一道美味。”
说完又施施然夹了一只入口。
“……”卫鞅一向爱跟他攀比,见他都吃了,自己却不敢下嘴岂不是很没面子,便咬咬牙,一闭眼吃了一只,待入了口,反而没有方才的不适,浓郁的味道在舌尖爆开,他下意识嚼了嚼咽下去,一张脸要皱不皱,“确实……还不错。”
就剩下没吃的傅湉:“……”
三个人两个都吃了,他也不好意思端着,只能学着卫鞅咬牙闭眼吞下去,结果自然也是神情诧异,他跟卫鞅对视一眼,同时道:“有戏!”
三人慢吞吞的就着酒将几盘蝗虫肉吃干净,过了心里的那道坎后,蝗虫肉确实十分美味,加上厨子的手艺也好,三人吃的十分满足。
吃饱后便招来王管事,让他去将郡守大人请过来商议。
郡守听闻几位大神有请,急急忙忙的赶过来,到了却见卫鞅笑眯眯的对他招了招手,“郡守大人赶紧过来看看。”
郡守听他们这么一说反而迟疑了下来,警惕的挪了过去,小心问道:“不知道侯爷跟两位大人召我来是……?”
卫鞅按着他坐下,傅湉配合的将一盘爆炒蝗虫肉推到他面前,“我们无意发现一道美食,想到郡守大人为百姓操劳,便请你过来尝一尝。”
“我们兄弟听闻普度大师在长流郡救助灾民, 深受感动, 便效仿普度大师来施粥, 望能与各位共度难关。”
卫鞅一张娃娃脸,笑起来毫无威胁感,灾民们再听他们搬出普度大师, 就信了大半,又见前头穿着短打的活计拿着大勺在浓稠的木桶中搅动,闻着大米的香味儿, 灾民们不自觉的咽了咽口水, 纷纷往木桶边围拢过去。
傅湉站上矮凳,大声让他们排好队, 连喊了好几遍人人都有, 急切的灾民们才按捺住渴望, 按照顺序排好队, 眼巴巴的看着木桶中的粥。
城东的灾民不少, 加上消息传出去, 其他不在城东的人家也有拿着瓷碗来排队领粥的,装着浓粥的木桶换了一桶又一桶,直到天色将暗,才终于派完。
灾民实在太多,后来人手不足,傅湉卫鞅他们也卷起袖子帮忙,忙到现在终于能松一口气。
有衣衫褴褛的老人捧着碗蹲在墙根珍惜的喝着碗中的粥,喝了两口就舍不得再喝,将豁了口子的粥碗抵到身边的老伴嘴边,让她多喝一些。
“老伯,我们明天还来。”
傅湉看见这一幕,心中有些酸涩,将木桶中剩下的一些粥盛出来递给他。
老人抬起布满褶皱脸,双眼已经十分浑浊,他颤抖着手接过瓷碗,一个劲儿的道谢,眼泪从浑浊的眼中流出来,在松垮的皮肤上蜿蜒出道道沟壑,“谢谢公子,佛祖会保佑你们的,好人有好报,好人有好报……”
傅湉避开老人家的礼,笑着道:“您慢慢吃,别省着,这粥放到明天吃要坏肚子的,我们明天一定还来。”
老人老泪纵横的点头,埋头大口喝着碗里的粥。
傅湉转过头,忽有所感转头看向后方的普度寺,普度大师站在寺门口,正朝他们这边看来,傅湉眯起眼睛,双手合十一揖,朝他露出个有些冷的笑容。
两人距离有些远,普度大师估计没看清他的表情,假模假样的还了一礼。
次日,傅湉依旧带着人来城东施粥,经过一天的时间,不只是城东的灾民知道,整个长流郡的人家都知道城东有人在施粥,百姓们早早就拿着家里的瓷碗,排起长长的队伍。
施粥一施就是一整天,为了确保人人都能领到,即使有的人吃完了再来排,他也不计较,直到日薄西山才收拾东西回去。
如此一天、两天、三天……傅湉日日带着人来施粥,几日过去,大家就都知道长流郡来了个大善人,日日施粥,吃不上饭的人也不至于担心会被饿死了。
百姓们每日的盼望就是等着傅湉过来施粥,过了几天之后,甚至连普度寺的讲经也不去听了。毕竟满满一碗浓稠的粥饭,可比虚无缥缈的讲经要实惠多了。
去普度寺听讲经的人肉眼可见的少了起来。
如此十天之后,傅家米铺的名声迅速的盖过了普度寺,傅湉跟卫鞅两人更是被百姓称为活菩萨,百姓麻木的眼中泛起希望,死水一样的长流郡总算有了一丝生机。
但是到了第十一日,每日都准时到城东施粥的一行人却迟迟不见踪影,早早就拿着瓷碗来排队的百姓神情惊慌,猜测会不会是今日不来施粥了。
长龙似的队伍闹哄哄的,被抢了几日风头的普度大师趁机出现假意安抚民众,被彻底忽视了几日,他也端不住慈眉善目的面孔,觉得傅湉他们是来跟自己抢“生意”的,于是借着安抚的机会,明里暗里说了傅湉他们不少坏话。
原本就焦急的百姓们情绪更激动,甚至已经有人开始抱怨和谩骂。
都说斗米恩升米仇,傅湉这一阵子免费施粥,许多人都记着他的恩情,可也养刁了一小部分人,这部分人因为失去了固定食物来源,反而开始怨恨起来。
激动过后便是失望,有人提议说不如去傅家米铺问问今日还会不会来施粥,有人踌躇的阻止,两位公子愿意来施粥是他们的心善,但现在的米粮多贵,就是再有钱,这一天天的施粥也要遭不住。
而他们议论中的傅湉,其实早就算好了这一日。
先前他跟卫鞅出面施粥,博取百姓的好感跟信任,秦吏则负责去郡守府跟郡守会面,商议救灾的详细事宜,现在他们在灾民中已经有了一定声望,就要开始实施第二步的计划了。
在一片闹腾之中,傅湉带着两个侍卫出来,面带歉意的拱手,“诸位抱歉,今日来迟了。”
闹哄哄的百姓顿时安静下来,目光落在他空荡荡的身后,有急切的人忍不住问道:“傅公子今日不施粥了吗”
傅湉摇摇头,“今后改为施米,不过要换一个法子。”
人群中顿时响起一阵议论声,有人问道:“什么法子。”
傅湉侧脸示意侍卫将之前拟好的章程贴在墙上,因为有人不识字,还让侍卫大声念了两遍。
“城中蝗虫泛滥,我们与郡守商议,希望大家能一起扑捕蝗虫……”
“人都快要饿死了,哪还有力气捉蝗虫,我就说哪有什么大善人,原来又是跟那些狗官同流合污来骗我们的!”傅湉的话没有说完,下面有人大声的骂道。
乌压压的人群又哄得炸开,傅湉脸上神情不变,抬手往下压了压,示意众人安静。
“也不是让大家白出力,十只蝗虫可换一文钱,一百只蝗虫可换一斛米。”
傅湉的声音不算大,可当他的话说完,四周却陡然安静下来,随后便是一阵比先前更大更嘈杂的议论声,显然大家都被这个消息惊呆了,一文钱十只蝗虫,那一百只蝗虫就是十文钱,而现在,一斛米也只要一百只蝗虫,那就是十文钱!
要知道,从旱灾开始之后,粮价就已经涨到了二两多银子,普通人根本就买不起,可是那些黑心的粮商,都约好了似的,价格一个比一个高的离谱,所以才导致了如此多的百姓为了一点口粮倾家荡产。
可现在他却说,一斛米只要十文钱!这可是旱灾之前的价格!
良久才有人颤抖着声音问,“这、这是真的?你没骗我们?”
傅湉肃容,“当然,这是我们与郡守大人商议的结果,各位若是捉了蝗虫可拿去郡守府换银钱或者米粮,银钱跟米粮由傅家米铺来出。”
“谢谢公子!公子可真是活菩萨!”
激动不已的百姓接二连三的跪下来,匍匐着给傅湉磕头,傅湉出声阻止他们,循循劝导道:“朝廷尚在努力救灾,大家不要轻言放弃,同舟共济,天灾很快便会过去。”
百姓们跪在地上,都眼含泪水,等到哭过了,便三三两两的结成队,去城中捕捉蝗虫。
蝗虫四处都是,灾民们也不管死活,全部捉住塞进衣服做成的口袋里,或者从家中寻来的麻袋之中……
普度寺跟普度大师彻底被抛到了脑后,所有灾民都加入了捕蝗的大军之中。
有人不相信有如此的好事,先带着捉的几十只蝗虫去官府换,郡守府大门敞开,门口摆着一张桌子,穿着官服的官员就坐在桌后,见有人来了,便接过口袋清点数量。
“整六十只,一共六文钱。”官员提笔记录姓名、数量还有银钱数量后,从桌肚中的钱袋里拿出六文钱给来兑换的男人。
男人握着六文钱,有些激动也有些不可置信,颤抖着声音又问道:“我不要钱,可、可以换成米吗?”
官员便一指对面,“换米的去对面。”说着他便朝对面喊了一声,“数好了,六十只。”
男人将布口袋拎过去,神情期待的看着对面,这边的官员身后放着打开的米袋,米袋中放着标了刻度的竹筒,他重新记录一遍后,便让男人拿个装米的口袋来,用竹筒舀了大半斛米进去。
捧着白花花的米粒,男人神情又是高兴又是激动,匆匆将米带回家藏起来,便到城中准备继续捉蝗虫,可是他这一去就傻了眼,大街小巷都是人山人海不说,就说原本天上地下到处都是的蝗虫,竟然没剩下的几只。
第117章
长流郡的灾民不知凡几, 加上原本还能勉强过活的人家也听说一百只蝗虫便能换上一斛米,便都忙不迭带着捕网和麻袋出门。
大街小巷上顿时挤满了人, 男女老少都有,此时他们也不怕这些蝗虫了,看见一只便赶忙用手捂住塞进袋子中。
城中猖狂的蝗虫不过半日,便被捉了个精光,还有没被捉到的, 也都吓得往城外飞去。
于是捕捉蝗虫的百姓便也追着蝗虫往城外萧索的田地赶去。
这些蝗虫除了成群结队的看着吓人些,实际上对人倒是没有什么杀伤力,城外蝗虫成片,啃光了粮食后还在田地间盘旋,大片的百姓涌过来,直接用布口袋一盖,便能捉住一大片。
当天郡守府大门前, 全是排成长队、抱着装满蝗虫的口袋来兑换粮食的百姓, 反倒是对面兑换银钱的桌位人少了许多,对比着对面忙的脚不沾地的同僚,还显出几分萧索来。
贴了公告的第二日,关门许久的傅家米铺宣布重新开张, 大堂内摆满了粮食,粮价与旱灾之前一般无异,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只是为了防止有人恶意囤积米粮, 这次购买米粮需要按户统计, 官府的人拿着人丁册子帮忙记录, 每一户按人头来买粮食,吃完了方才能够再买。
一时间大半个郡县的百姓又都涌到傅家米铺买粮,米铺前排起的队伍不亚于郡守府门口的人。
绝望多时的百姓仿佛重新看到了希望,纷纷精神抖擞的拿着口袋去外面捕捉蝗虫,拿回来换了银钱再到傅家米铺来买米,又或者直接到郡守府去换米粮,反正两边的米价都是一样的。
百姓们欢欣鼓舞,坐地起价指望大赚一笔粮商们却高兴不起来了。
旱灾初始,商人们就敏感的嗅到了其中的商机,纷纷暂停售卖,等到旱灾真正开始,再相约一起抬高价格,大家一起赚钱。
有人昧着良心挣钱,自然也有人觉得这样太过心黑。
天灾人祸,世道原本就不易,粮商将米价抬得如此高,等于是逼那些买不起米的平民百姓去死。
但是有这样想法的商人是少数,胳膊拧不过打大腿,这些人只能不参与也不出声,关上门默默的过自己的日子。
直到傅家米铺做了这个领头羊,背后还站着郡守府撑腰,先前良心过意不去的两三家米铺也试探着开门,价格跟傅家米铺一样,一时了吸引了许多百姓过去,倒是缓解了傅家米铺的压力,让傅湉他们能缓口气。
新招了三个伙计来帮忙,傅湉将事情交还给王管事,自己则抽出空来,跟卫鞅他们商议这些蝗虫要如何处理。
捉来的蝗虫按原本的计划,是要填入深坑之中,加石灰水碾碎后深埋。
但是前几日卫鞅翻看前人治理蝗灾的书籍,却发现有些书中零星提到,蝗虫可入药或食用。
尤其是其中一本书中还详细记录了蝗虫的食用方法:蝗虫去翅,以盐水洗净,焯水后加入油、盐、姜以及少量白酒,大火烹炒至枣红色,肉质松软鲜嫩,味美似虾。
卫鞅将疑将信,便与傅湉又翻阅了许多书籍,发现《本草纲目》中亦有对飞蝗的记载,记录飞蝗能治疗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等各种病症。
为谨慎起见,秦吏还将医馆的大夫请来,确认过这些蝗虫确实无毒无害,且可以入药使用后。才决定将这大批的蝗虫暂时留下来,准备想办法将这些蝗虫变成百姓的口粮,
毕竟国库的存粮早就都用作赈灾,所剩无几,现在百姓用蝗虫兑换的米粮都是傅湉私人出的,但是受蝗灾的郡县除了长流郡还有周边的四五个郡县。
周边郡县在长流郡的方法见效后,一样效仿长流郡开始治理蝗灾,如果单靠傅家米铺囤积的粮食支援各个郡县,很快就会见底,还是要想办法尽快让这些百姓能自给自足。
而蝗虫如果可以食用,倒是确实可以解决粮食紧缺的大问题。
但是怎么让百姓接受就是个大问题。
“如果实在饿得很了。别说蝗虫,就连草根泥土也会吃。”秦吏淡淡开口,他出身寒门,对这些贫苦百姓更加了解,反而不如傅湉他们担心。
“想个法子,找些人带头,自然会有人效仿。”毕竟米粮还需要银钱去买,田地中的蝗虫却不用钱,吃光了作物后的蝗虫只只养的个大肥嫩,比起清淡的白粥,这好歹也算一道肉菜。
傅湉跟卫鞅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便迅速的找来厨子,让厨子按照古籍上的记载,煎炸烹煮做了几盘蝗虫肉出来。
厨子倒是见过世面的,什么稀奇食材没做过,将大只的蝗虫摘掉翅膀四肢,洗净内脏后从中间切开,再以大火烹炒,辛辣的肉香传出来,倒确实有几分诱人。
为了照顾几位少爷,厨子特意将几盘蝗虫做的看不出原来的模样,头翅四肢都去掉后,就是一个看不出原样的长条形状,肉呈枣红色,筷子夹上去软嫩有弹性,还能看见其中吸饱的油汁。
厨子手艺很好,几盘蝗虫做的色香味俱全,要是不去想他们原来的样子话,倒确实是一道美食。
但是偏偏就是他们原来的样子叫人无法接受,傅湉夹着一只大个的蝗虫肉,手动了几次,愣是没能下去嘴。
卫鞅比他也好不到哪去,两人互相对视一眼,又看向筷子上夹的肉,在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
反而是一直不声不响的秦吏淡然夹起一只放进口中,咀嚼片刻夸奖道:“书中记载没有夸大,确实肉松鲜嫩,口感似虾肉,不失为一道美味。”
说完又施施然夹了一只入口。
“……”卫鞅一向爱跟他攀比,见他都吃了,自己却不敢下嘴岂不是很没面子,便咬咬牙,一闭眼吃了一只,待入了口,反而没有方才的不适,浓郁的味道在舌尖爆开,他下意识嚼了嚼咽下去,一张脸要皱不皱,“确实……还不错。”
就剩下没吃的傅湉:“……”
三个人两个都吃了,他也不好意思端着,只能学着卫鞅咬牙闭眼吞下去,结果自然也是神情诧异,他跟卫鞅对视一眼,同时道:“有戏!”
三人慢吞吞的就着酒将几盘蝗虫肉吃干净,过了心里的那道坎后,蝗虫肉确实十分美味,加上厨子的手艺也好,三人吃的十分满足。
吃饱后便招来王管事,让他去将郡守大人请过来商议。
郡守听闻几位大神有请,急急忙忙的赶过来,到了却见卫鞅笑眯眯的对他招了招手,“郡守大人赶紧过来看看。”
郡守听他们这么一说反而迟疑了下来,警惕的挪了过去,小心问道:“不知道侯爷跟两位大人召我来是……?”
卫鞅按着他坐下,傅湉配合的将一盘爆炒蝗虫肉推到他面前,“我们无意发现一道美食,想到郡守大人为百姓操劳,便请你过来尝一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