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明月不能久留,他是跟着吴千户出来的,到了点还得回军营去,石桂送他到门边:“你既有事,就赶紧去罢,下回休沐是什么时候?告诉我知道,我做炸丸子。”
明月跟喜子都喜欢吃酥炸小肉丸子,一口一个的那种,鸡肉的猪肉的都爱,喜子被拐的时候天天呆在船上,拐子也不费心去置办吃的,捞起鱼来就当菜,自此就不爱吃鱼虾,石桂还想着都到了穗州,做虾丸子试一试,看他吃不吃这个。
炸丸子要开油锅,又费柴又费油,寻常家里再不会做,明月跟喜子一样犯馋,可听见石桂要做炸丸子,反蹙了眉头:“你别碰那热锅,万一溅着了怎办,外头买就是,我下回来买了一道带过来。”
石桂笑起来,推了他一把:“一样是要定菜谱的,不做怎么知道能不能成,你去罢,替我给吴夫人问好。”
明月点了头,手上拎着两个纸包,里头装着酱肉,来不及做就在外头买的,给他加菜,怕他在营里吃不好,秋娘一心待他,喜子也跟着送到门边,跟着走了一条街,这才转回来,计算着明月回来的日子,头一回拉了石桂的手:“姐姐,我也想读二十篇。”
吃饭的时候明月提起来,喜子就牢牢记住了,他对读书还真没多少心思,字是在认的,大字也在写,可论起喜欢来,真不如打拳,石桂给什么,他就念什么,还从来没自家开口要学什么。
石桂还真不知道二十四篇是什么,去问了叶文心,叶文心笑起来:“兵法二十篇,书柜里就有。”说着翻找出来,递给石桂,薄薄一本册子,里头的字喜子都不定认得全,石桂看过一回:“也好,叫他先多认得几个字。”
拿他感兴趣的东西认字,总好过强塞给他一本弟子规,石桂拿了书,眼睛往叶文心的桌上一扫,铺得满满都是纸,叶文心挑了几篇给她看:“你瞧这些,会不会太深了。”
她最怕的是触及孝道,一个孝字没完没了,这话颜大家说过也写过,说完写完就成了士大夫口中大逆不道,她还姓颜就被口诛笔伐,若是不姓颜,早不知道被踩成什么样子了。
石桂拿起来看一回,叹得一声:“依着我看,已经极好的,若是在上头再画些画,便是不明白写了什么,也大概知道说的是什么。”
石桂努力回想,替叶文心出主意,看她一个绞尽脑汁,想编出一本新教材来,总得帮帮她的忙,绣花纺纱这些实用的东西,是为着招揽学生用的,办女学为的还是开拓眼界,让这些来读书的,因着读了书,日子能过得好上些。
这些话却不是颜大家说的,反是纪夫人说的,叶文心深以为然,觉得自己该过苦日子,那就一辈子都不会去争了。
叶文心倒觉着她这法子很好,可统共三十篇,要刻上画,也太费工本了,在这里头穿插上两三幅倒还成。
她打算完了自家的事,就问石桂的开店的事筹办的如何了:“地方挑好了没有?真个不成,就还往女人街去,我当你的主顾。”
石桂“扑哧”笑出声来:“姑娘要让我有赚头,得有多大的肚皮才成?”跟着却出起神来,也不知道穗州的学馆管不管学生吃饭,若是没有,这算是一笔买卖。
石桂就地拿了笔跟纸,把她想的一桩桩一件件写下来,写完一张,又铺开纸写了另一张,叶文心看她竟还画起图来,画了一辆车,小柜子似的,从上面打开,里头还能放搁架,皱皱眉头道:
“这是什么?不是说赁一间铺子,怎么又要摆摊?可是本金不够?”
叶文心手上能动用的,也有二三千两,可今岁还未过,田庄果园都要打理,大钱拿不出来,小钱却是有的,石桂开个店,二三百两怎么也足够了。
石桂捏着笔杆思忖得会,落笔再写时才答道:“我这买卖没铺面,姑娘不必问,不租铺子,本金尽够了。”不仅够了,而且多了,有宽裕的钱能周转起来,一时倒不怕生意难做。
也不能全听宝芝爹一个,还得找个靠谱的中人,宝芝爹知道房子在哪儿租,却不一定知道厨子在哪儿招得着,要老实勤快肯干的,大锅饭也不必手艺有多精,做的味儿不差就成。
石桂还得自己跑码头,烧香有香头,采茶有茶头,码头工自然也有领头的,先在码头上试卖起来,看看这些工人爱吃什么。
她能想到最好的方案就是大锅饭,这样的饭不必多精,只要量足就成,预备些大海碗,分成小跟大,折算成本材料人工再加上捐耗,才能定价钱。
她想到什么就写上什么,开门七个件事,样样不简单,把叶文心看得呆了,咋着舌头:“这不知道的,还当你真个做过生意呢。”拿在手里反复细看,越发觉着教人读书是件大功德,传万世万代。
石桂原来不过就是个伶俐些的丫头,若是不赎身,怕是能当到管事,可即便是管事,吃得好穿得好,在小丫头跟前有些体面,那就是过得好了?
叶文心把那纸又拿在手里细看一回,她没做过生意,连市井也是到了穗州才刚逛过两回,石桂写的她有许多都不知道,想着石桂跟她一样,在宋家时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便是比她听的多些看的多些,来了穗州抬腿自己跑出来的才是经验之谈。
“我每回看你,都觉着我要走的路不会错。”叶文心没头没尾说了这一句,石桂却没听清,她还盯着那摊开的几张纸,也不知道给这小饭馆起个什么名字好。
外送的先雇上两个,小推车也不能做得太大,一辆车里盛上五十人的份,勺子也得是特制的,一勺饭一勺子菜,先简单的卖起来。
还得给这两个送饭的做两身一样的衣裳,后头绣上名字,人要挑精神些的,笑脸迎人,口舌不利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能得罪人。
她脑子里又转上一圈,这才迷迷糊糊道:“姑娘说什么?”
叶文心笑起来:“还叫我姑娘呢,你叫我的字罢,纪夫人也叫我的字,我往后就叫沈兰章了。”她原来闺中玩笑取的字,还刻过章,有一枚芙蓉晶石的小印,抄家的时候早就丢了,那是她早年玩闹时想着往后能见颜大家时要用的字,不意竟真有用的一天。
跟石桂也再没什么丫头姑娘,彼此就叫名字,叶文心道:“你这两天要不要绿萼帮忙,若不用她,我可就用她了。”
绿萼人生得怯弱,许是陈大郎的缘故,她最怕码头工,见着个像的背影,都要打颤,明知此地相隔十万八千里了,也依旧还是忍不住,石桂心里猜测着她怕不止被捶门这么简单,却不能挑明了说,这会儿店还没开起来,也不必绿萼操持什么,大方的把她“借”给了叶文心。
“姑娘要用她,只管去问她就成了,她又不是长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石桂埋头写字,绿萼托了茶来,正听见石桂这一句,叶文心笑起来:“那可好,我这儿还真是少一个理笔墨文章的。”
绿萼想了许久,她从小就想进父亲的书房,摸一摸笔摸一摸纸,原来是无法,不是她想做什么,而是能干什么,陈娘子要她能操持家事,那她就操持家事,如今好容易换了天地,看见叶文心书斋里这许多书,阿珍又不识字,很肯替她收拾书房,几回被叶文心看见了,才有之前那几句问话。
石桂写上几张纸,绿萼就在身边替她磨墨,她又聪明又干,还拜了叶姑娘当师傅,要是她也能拜师,不知能不能跟石桂一样。
石桂把写着的这些重又再归整一回,这才去找秋娘商量菜单子,盖浇饭有饭又有菜,穗州人吃口清淡,可码头工又不一样,做的本来就是体力活,最爱吃的就是最油最盐的,码头上一溜铺子都没有卖馄饨的,就是一碗吃不饱,吃完了又容易饿。
干脆就蒸米饭,菜单她想了两个,红烧肉加百叶结,多放些百叶在里头,味儿烧得浓些,肉汁烧出来,盖在米饭上。
她一路走一路想,想的出神,绿萼在她迈出门边的时候还提醒一声:“小心着门坎。”石桂也只作不闻,一脑门都是主意,在灶间找着宝芝,问她道:“哪儿有便宜的粗陶碗?”
宝芝知道她是要做生意的,没有碗筷怎么做生意,扔下茶杯就带着石桂往外去,秋娘在后头追也没追上。
石桂一路走一路发愁,碗的损耗太大了,瓷器陶器都不经用,这些码头工手脚都重,粗手大脚的,磕了砸了怎么办,再有推车的时候,这些碗还能绑起来不成?
花工本去做木盒子,指不定比瓷器还更贵些,等到了地方问明白了,最便宜的粗瓷碗五文钱一个,若是订的多,还能便宜些,两百个碗就是一两银子,贵倒是不贵,可经不起折腾。
石桂挠了脸发愁,小推车是要走街串巷的,一辆车放两百个碗,一辆车放两个大桶盛饭盛菜,从效率上来说,也还是太低了,难道真要花钱去做木头盒,除了木头盒子,还有什么东西又不容易摔碎又能盛饭菜呢?
☆、第296章 物价
干想也想不出法子来,石桂皱眉头想得会儿,最好是有什么东西能就地取材,实在不成就去买些小木桶,想着就问宝芝,她是本地人,有什么她们不知道的,宝芝总是知道的。
宝芝果然笑起来:“这有什么难的,码头上工人喝水的壶都是竹子做的,上头要运东西下来,都装在竹里,扎起来顺着河往下运,连船都不用。”
石桂见着的竹子都是幽篁里种的那种千姿万态,风一吹动竹叶就沙沙作响,叶文心在里头梵香写字,偶尔也弹一弹琴,再没把这东西跟运送货物联想在一息。
宝芝干脆带着石桂去码头,长竹筒是不随身带着的,指点着小商船上排的三两个长竹筒:“那就是装水用的,热天里头的水也是凉的,乡下农人下田也是拿这个装饭盛菜吃水,比瓷的陶的都好用。”
田间地头农忙时哪里顾得上回家吃饭,俱是带着一道下田,瓦瓯陶器都易碎,只有竹筒串了绳子就能提起来,拎着下田,就搁在田埂上,吃完了便把
大店里的开门迎客自然要用烧好的细瓷,越是讲究的店铺越是如此,穗州南来北往的人多了,淮扬馆子里头做得尤其精细,烧玻璃的烧琉璃的样样都有,摆出来成套十三件才是正经待客的宴席。
可石桂又不是开酒楼,不必做这细功夫,只要好用结实耐得住损耗,竹筒比寻常瓷碗陶碗不知好了多少,那装水的竹筒总有碗口大,取当中一节一节的当碗用,做好的热饭往里盛,上面再盖上浇头,推着就能出来卖,还轻便的多。
宝芝没成想她的主意竟真派上了用场,又带了她往竹店去,本地多产竹,古水一县都是产竹的地方,青竹茶竹篙竹要什么的样都有。
竹子做的各样家具小物,一条街上全是,宝芝带了石桂过去,她一家家的问价,石桂还听不太懂,便只让宝芝问价,她背了手儿各处看一看,几家店转上一圈,有价钱合适能定货的,这才进店去再谈。
竹店一家挨着一家,有的铺面大摆的东西齐全,有些铺面小,东西也少,石桂专挑那些个门面小的,倒更愿意做生意,一问便答,看见是女客,还把老婆叫出来招待。
这一条街上全是竹制品,竹席竹扇竹香子竹篾儿竹篮子,一应俱全,里头还有编出花样来的,也有盛水的竹筒,却没有石桂要的那种能盛饭的大竹筒。
店家听她比划一下,笑起来:“那不就是食盆子,当真要这个?”
石桂点了头:“当真要这个,最好差不多大,太大的不在,太小的也不要。”
竹店老板满面难色:“咱们这儿一根竹子,粗的能做盆,粗的能做竹夫人,按根来算钱,你单要给做碗的,没有这么个卖法。”
只能按一根竹子的价钱来买,算是定做,石桂知道这是看着她是外来的,这才占她的便宜,一根竹子处处是宝,竹叶还能用来晒茶呢,片成丝编成篮子,耗损极小,同她说甚一根一根的卖就是诳人的。
看着宝芝年小,石桂又是外乡人故意骗她的,宝芝还不曾说话,石桂就先笑起来,也不同他再说,脸上再殷勤也是无用,打的就是占便宜的心思。
石桂出了门,后头反而跟着追出来,再让价石桂也不肯光顾他,打着占便宜的心思,总能找到地方扣上几分,拐进另一家里问起价来。
竹子一头粗一头细,除了做碗还能做成杯子,成套的竹件,问了两三家,心里有个底,把竹筒碗定了下来,两百只碗,再加一百只杯子,先给订钱二钱银子,收货的时候再付剩下的。
订下了碗,又往布庄去,要了两匹红布,宝芝还当是石桂做衣裳裙子,看她只管往鲜妍的颜色里头挑,还替她挑了两条绣花腰带,哪知道石桂摇摇头:“这可不是我穿的,给工人穿。”
红布扎眼,等起好了名字,就用黑线绣上字,做上这么两身衣裳,秋娘三四天也就做好了,只那竹筒碗不是现成的,倒要等上十天,石桂算一算找地方雇工人还得寻个木匠造车,件件都要花功夫,十天还真是一天多余的功夫都没有。
回去拿了布给秋娘看,秋娘也当是石桂要裁红裙子,石桂比划给她听:“外头跑堂的,也穿着一样的衣裳,哪一楼哪一家,清清楚楚,咱们这个可是得在外头跑的,更不能少了,余下来的白布,再做一个旗子,别家的幡都要挂在楼上,咱们的幡挂在车上,知道的人更多些。”不独挂幡,还在车上写字儿,漆得漂亮些,推在街上才扎眼。
法子是好的,可眼下要找个好木匠却难,外头倒有推着小车做生意的,多是些馄饨摊子鱼丸摊,那车的大小石桂看过,带得再宽些,一车里能装一百份,推起来要容易,上面还能插旗子,最好还能装雨棚,车上搁一张小杌子,卖饭的还能坐一坐歇歇脚。
碗是买着了,钞锅铁锅这些还不齐全,人手也没招到,还得跑菜场去,看看市场上有什么菜,哪些能用来做竹筒饭,猪肉百叶是秋娘的拿手菜,汤汁拌了饭,喜子一气能吃两碗,刚开始做时也不必日日翻新花样,有四五种轮换着就成。
阿珍做的腊肉饭也好,可好吃是因为用料足,还是得算一算成本是多少,石桂还想往市场去,宝芝已经累得成不动路了,石桂找了个茶铺子,给宝芝买了一碗糖水喝,炖的山芋甜水,糖水甜蜜蜜的,还搁上些冰,宝芝一气儿喝尽了。
不住拿扇子扇着,这才觉得舒服些,宝芝到底年小,捶了腿儿揉着腕子,石桂越发觉着这样不成,必得把本地话学会了,总不能样样靠宝芝,先时还说雇上几日的,这一雇都快半个月了。
石桂既在街上走,也不是样样都不会说,宝芝说着,她也记在心里,回去便拉了阿珍,把她会的,说给阿珍听。
秋娘看她忙碌碌在外头奔波一天,给她炖了汤喝:“这是我跟阿珍娘学的,汤里头古古怪怪也不知摆了多少东西,阿珍娘说看你太忙了,给你补一补,你也别这样打着转的干熬,咱们手上的钱,总还能支应一阵子。”
石桂一刻都歇不得,人自到了穗州已经瘦了一圈,精神头却极好:“我一点都不累,娘不知道,他说了,圣寿节的时候要演武的,码头上搭台子,要用许多工匠,连他们当兵的也得去搭手,早些把这生意做起来,立时就有赚头了。”
秋娘看着她微微笑,生意的事儿她也懂得一些,毕竟是跟绿萼两个摆过摊的,可半点不如女儿有打算,也不知她肚子里是怎么有这许多弯弯绕绕的,没听过没见过的主意,她一个个往外头蹦。
秋娘觉着女儿太辛苦,腰条都细了,里里外外都是她一个人跑,越发过意不去,石桂拉了她的手:“娘要做衣裳,还得想菜单子,哪里就是我一个人忙。”
秋娘替她打了水泡脚,这才几天,脚上就走出一层薄薄的茧子来,石桂怎么肯让秋娘替她洗,赶紧拦了,秋娘怎么也不肯,还给她揉腿,一下一下的按了:“你爹农忙的时候下了地,回来了我就给泡脚,也不知道他这会儿在哪呢。”
石桂知道秋娘想着石头爹,她越是空闲的时候多,就越是想个不停,想得会儿道:“娘明儿跟我一道上市集罢,我在宋家也没买过菜,怕叫人坑了去,你跟着我,咱们好讲价。”
秋娘正觉着女儿太辛苦,恨不得能替她多分担些,立时应了:“你哪里跑过菜场鱼场,我跟你一道去。”
石桂笑起来,又想着还有什么能让秋娘来办,从来都怕她太辛苦,想让她好好歇一歇的,不曾想她闲着反而无措,便又把喜子的事拿出来说,宝芝爹还真的着个讲官话的私塾。
那坐馆的先生是个年轻的秀才,若不是会讲官话,也开不了私塾,石桂本来就没想着要喜子去读书考功名,奉上束修,拎上两条腊肉再加一只金陵的桂花咸水鸭,喜子后天就能进学堂了。
两个细细喁喁的说了话,安抚住了秋娘,石桂往灯里添些油,拨亮了灯芯子,拿出炭条来,穗州人多有会画郑笔的,全是跟着六榕寺的拾得师傅学,他不说不听,画画的时候有人愿意看着就看着,也从来不赶人走,可他想画就画,不想画就扔着几天不动笔,肯下功夫跟着他的,才能学到些真本事。
他这几年都呆在六榕寺不曾出过山门,学着一鳞半爪会些皮毛的,再流传出去,因此穗州的山水画也同别处的不一样,不独是山水花鸟技法,连着绣花的图案也大不相同,旁的地方少有卖炭笔的,这儿只要是笔墨铺子里头,就都有售卖。
石桂想画上红烧肉盖饭,自然得用炭笔,在纸上画出碗来,再画上米饭,这些东西容易,可上色却不容易,她多少年没画过,手早就生了,扔下笔想一回,不知道街边有没有替人画画的。
石桂屋里点灯到半夜才歇,第二天一早秋娘打着主意让她多睡一会,不意宝芝却早早上了门,欢欢喜喜的道:“我爹寻个个好地方,让姑娘赶紧看看去呢。”
☆、第297章 买人
石桂头发都不及梳,这才觉着穗州姑娘的打扮清爽便利起来,等闲下来也得做上两件这样式的衣衫,打了两条长辫子,急急跟着宝芝出门去,秋娘赶紧跟在后头,手上拿了两个包子:“肚里总得垫一垫,哪能空着肚皮往外跑呢。”
石桂接过来拿在手里,一路走,一路吃,宝芝捂了嘴儿笑起来,石桂这才恍然,街上就没有一面走一边吃东西的人,便是那做苦力的,要吃饭也都蹲在墙角,吃完了才站起来继续干活。
她也顾不得这许多,两口吃完了,把另一个给了宝芝:“你来的这样早,吃过饭了没有?”宝芝笑一声:“一大早还不及吃。”
跟她呆得久了,石桂也知道宝芝家里就只有她跟她爹,她娘在她小时候就没了,她爹带着她讨生活,这才从小就把她带到码头上,宝芝聪明伶俐能办事,都是跟她爹跑出来的。
石桂给她的,她伸手接过去,也学着石桂的样子一面走一面吃,带着她往小巷子里头拐,沿着海边有许多山路,山上也密密麻麻造着房子,一家一家挨得极近,都是靠海吃海的人家。
宝芝领着石桂上上下下的跑,这还是绕了近路的,石桂这几日走得多了,腿上身上的肉都结实了,可依旧还是跟不上宝芝,走长了还有些喘,走到近海边的地方,一片都是平房,从这儿看过去,离码头说远倒也不远。
宝芝爹早早就在等着,石桂前后一看,地方倒是很清静,渔家妇人坐在门前补网,靠岸边也有几只小船,比不过大商船去,也一样能打鱼,这儿海货多,门前还有晒干贝鱼虾的。
穗州一带的人,只要肯干,就都有生路,靠海又靠山,还有这许多船只,男女都做活,一大早就有小孩拎了篮子去海边,捡那漂亮的贝壳串贝。
远远的山石上还建着一座庙,这地儿石桂没来过,宝芝点一点:“那儿是天后宫,香火极盛的。”庙前香台的火光,这么远也能看得见,初一十五的盛况可想而知。
靠近码头的铺子不好找,这地方又太偏,石桂还真当寻着了好地,这么看着正要皱眉,哪知道再绕过两个弯去,这一片竟热闹起来,一早上赶出海,男人们都出去了,女人们带孩子的带孩子,补鱼网的补鱼网,也有到码头上去赶工的。
里头还有好几个女挑夫,一样穿着短打,手上提着竹扁担,正预备出门揽生意去,看见石桂难免多打量几眼,石桂跟在宝芝后头,到了地方一看,脸上立时有了笑意,怪道宝芝说这是好地儿,果然是个好地方。
在码头的尽头,离得是有些远,可推车出去却很容易,打开门里头有天井还有凉棚,一间屋一间厨房,收拾的也算干净,宝芝爹道:“再远了做生意不合适,依着我看这儿正好。”
明月跟喜子都喜欢吃酥炸小肉丸子,一口一个的那种,鸡肉的猪肉的都爱,喜子被拐的时候天天呆在船上,拐子也不费心去置办吃的,捞起鱼来就当菜,自此就不爱吃鱼虾,石桂还想着都到了穗州,做虾丸子试一试,看他吃不吃这个。
炸丸子要开油锅,又费柴又费油,寻常家里再不会做,明月跟喜子一样犯馋,可听见石桂要做炸丸子,反蹙了眉头:“你别碰那热锅,万一溅着了怎办,外头买就是,我下回来买了一道带过来。”
石桂笑起来,推了他一把:“一样是要定菜谱的,不做怎么知道能不能成,你去罢,替我给吴夫人问好。”
明月点了头,手上拎着两个纸包,里头装着酱肉,来不及做就在外头买的,给他加菜,怕他在营里吃不好,秋娘一心待他,喜子也跟着送到门边,跟着走了一条街,这才转回来,计算着明月回来的日子,头一回拉了石桂的手:“姐姐,我也想读二十篇。”
吃饭的时候明月提起来,喜子就牢牢记住了,他对读书还真没多少心思,字是在认的,大字也在写,可论起喜欢来,真不如打拳,石桂给什么,他就念什么,还从来没自家开口要学什么。
石桂还真不知道二十四篇是什么,去问了叶文心,叶文心笑起来:“兵法二十篇,书柜里就有。”说着翻找出来,递给石桂,薄薄一本册子,里头的字喜子都不定认得全,石桂看过一回:“也好,叫他先多认得几个字。”
拿他感兴趣的东西认字,总好过强塞给他一本弟子规,石桂拿了书,眼睛往叶文心的桌上一扫,铺得满满都是纸,叶文心挑了几篇给她看:“你瞧这些,会不会太深了。”
她最怕的是触及孝道,一个孝字没完没了,这话颜大家说过也写过,说完写完就成了士大夫口中大逆不道,她还姓颜就被口诛笔伐,若是不姓颜,早不知道被踩成什么样子了。
石桂拿起来看一回,叹得一声:“依着我看,已经极好的,若是在上头再画些画,便是不明白写了什么,也大概知道说的是什么。”
石桂努力回想,替叶文心出主意,看她一个绞尽脑汁,想编出一本新教材来,总得帮帮她的忙,绣花纺纱这些实用的东西,是为着招揽学生用的,办女学为的还是开拓眼界,让这些来读书的,因着读了书,日子能过得好上些。
这些话却不是颜大家说的,反是纪夫人说的,叶文心深以为然,觉得自己该过苦日子,那就一辈子都不会去争了。
叶文心倒觉着她这法子很好,可统共三十篇,要刻上画,也太费工本了,在这里头穿插上两三幅倒还成。
她打算完了自家的事,就问石桂的开店的事筹办的如何了:“地方挑好了没有?真个不成,就还往女人街去,我当你的主顾。”
石桂“扑哧”笑出声来:“姑娘要让我有赚头,得有多大的肚皮才成?”跟着却出起神来,也不知道穗州的学馆管不管学生吃饭,若是没有,这算是一笔买卖。
石桂就地拿了笔跟纸,把她想的一桩桩一件件写下来,写完一张,又铺开纸写了另一张,叶文心看她竟还画起图来,画了一辆车,小柜子似的,从上面打开,里头还能放搁架,皱皱眉头道:
“这是什么?不是说赁一间铺子,怎么又要摆摊?可是本金不够?”
叶文心手上能动用的,也有二三千两,可今岁还未过,田庄果园都要打理,大钱拿不出来,小钱却是有的,石桂开个店,二三百两怎么也足够了。
石桂捏着笔杆思忖得会,落笔再写时才答道:“我这买卖没铺面,姑娘不必问,不租铺子,本金尽够了。”不仅够了,而且多了,有宽裕的钱能周转起来,一时倒不怕生意难做。
也不能全听宝芝爹一个,还得找个靠谱的中人,宝芝爹知道房子在哪儿租,却不一定知道厨子在哪儿招得着,要老实勤快肯干的,大锅饭也不必手艺有多精,做的味儿不差就成。
石桂还得自己跑码头,烧香有香头,采茶有茶头,码头工自然也有领头的,先在码头上试卖起来,看看这些工人爱吃什么。
她能想到最好的方案就是大锅饭,这样的饭不必多精,只要量足就成,预备些大海碗,分成小跟大,折算成本材料人工再加上捐耗,才能定价钱。
她想到什么就写上什么,开门七个件事,样样不简单,把叶文心看得呆了,咋着舌头:“这不知道的,还当你真个做过生意呢。”拿在手里反复细看,越发觉着教人读书是件大功德,传万世万代。
石桂原来不过就是个伶俐些的丫头,若是不赎身,怕是能当到管事,可即便是管事,吃得好穿得好,在小丫头跟前有些体面,那就是过得好了?
叶文心把那纸又拿在手里细看一回,她没做过生意,连市井也是到了穗州才刚逛过两回,石桂写的她有许多都不知道,想着石桂跟她一样,在宋家时也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便是比她听的多些看的多些,来了穗州抬腿自己跑出来的才是经验之谈。
“我每回看你,都觉着我要走的路不会错。”叶文心没头没尾说了这一句,石桂却没听清,她还盯着那摊开的几张纸,也不知道给这小饭馆起个什么名字好。
外送的先雇上两个,小推车也不能做得太大,一辆车里盛上五十人的份,勺子也得是特制的,一勺饭一勺子菜,先简单的卖起来。
还得给这两个送饭的做两身一样的衣裳,后头绣上名字,人要挑精神些的,笑脸迎人,口舌不利不要紧,要紧的是不能得罪人。
她脑子里又转上一圈,这才迷迷糊糊道:“姑娘说什么?”
叶文心笑起来:“还叫我姑娘呢,你叫我的字罢,纪夫人也叫我的字,我往后就叫沈兰章了。”她原来闺中玩笑取的字,还刻过章,有一枚芙蓉晶石的小印,抄家的时候早就丢了,那是她早年玩闹时想着往后能见颜大家时要用的字,不意竟真有用的一天。
跟石桂也再没什么丫头姑娘,彼此就叫名字,叶文心道:“你这两天要不要绿萼帮忙,若不用她,我可就用她了。”
绿萼人生得怯弱,许是陈大郎的缘故,她最怕码头工,见着个像的背影,都要打颤,明知此地相隔十万八千里了,也依旧还是忍不住,石桂心里猜测着她怕不止被捶门这么简单,却不能挑明了说,这会儿店还没开起来,也不必绿萼操持什么,大方的把她“借”给了叶文心。
“姑娘要用她,只管去问她就成了,她又不是长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石桂埋头写字,绿萼托了茶来,正听见石桂这一句,叶文心笑起来:“那可好,我这儿还真是少一个理笔墨文章的。”
绿萼想了许久,她从小就想进父亲的书房,摸一摸笔摸一摸纸,原来是无法,不是她想做什么,而是能干什么,陈娘子要她能操持家事,那她就操持家事,如今好容易换了天地,看见叶文心书斋里这许多书,阿珍又不识字,很肯替她收拾书房,几回被叶文心看见了,才有之前那几句问话。
石桂写上几张纸,绿萼就在身边替她磨墨,她又聪明又干,还拜了叶姑娘当师傅,要是她也能拜师,不知能不能跟石桂一样。
石桂把写着的这些重又再归整一回,这才去找秋娘商量菜单子,盖浇饭有饭又有菜,穗州人吃口清淡,可码头工又不一样,做的本来就是体力活,最爱吃的就是最油最盐的,码头上一溜铺子都没有卖馄饨的,就是一碗吃不饱,吃完了又容易饿。
干脆就蒸米饭,菜单她想了两个,红烧肉加百叶结,多放些百叶在里头,味儿烧得浓些,肉汁烧出来,盖在米饭上。
她一路走一路想,想的出神,绿萼在她迈出门边的时候还提醒一声:“小心着门坎。”石桂也只作不闻,一脑门都是主意,在灶间找着宝芝,问她道:“哪儿有便宜的粗陶碗?”
宝芝知道她是要做生意的,没有碗筷怎么做生意,扔下茶杯就带着石桂往外去,秋娘在后头追也没追上。
石桂一路走一路发愁,碗的损耗太大了,瓷器陶器都不经用,这些码头工手脚都重,粗手大脚的,磕了砸了怎么办,再有推车的时候,这些碗还能绑起来不成?
花工本去做木盒子,指不定比瓷器还更贵些,等到了地方问明白了,最便宜的粗瓷碗五文钱一个,若是订的多,还能便宜些,两百个碗就是一两银子,贵倒是不贵,可经不起折腾。
石桂挠了脸发愁,小推车是要走街串巷的,一辆车放两百个碗,一辆车放两个大桶盛饭盛菜,从效率上来说,也还是太低了,难道真要花钱去做木头盒,除了木头盒子,还有什么东西又不容易摔碎又能盛饭菜呢?
☆、第296章 物价
干想也想不出法子来,石桂皱眉头想得会儿,最好是有什么东西能就地取材,实在不成就去买些小木桶,想着就问宝芝,她是本地人,有什么她们不知道的,宝芝总是知道的。
宝芝果然笑起来:“这有什么难的,码头上工人喝水的壶都是竹子做的,上头要运东西下来,都装在竹里,扎起来顺着河往下运,连船都不用。”
石桂见着的竹子都是幽篁里种的那种千姿万态,风一吹动竹叶就沙沙作响,叶文心在里头梵香写字,偶尔也弹一弹琴,再没把这东西跟运送货物联想在一息。
宝芝干脆带着石桂去码头,长竹筒是不随身带着的,指点着小商船上排的三两个长竹筒:“那就是装水用的,热天里头的水也是凉的,乡下农人下田也是拿这个装饭盛菜吃水,比瓷的陶的都好用。”
田间地头农忙时哪里顾得上回家吃饭,俱是带着一道下田,瓦瓯陶器都易碎,只有竹筒串了绳子就能提起来,拎着下田,就搁在田埂上,吃完了便把
大店里的开门迎客自然要用烧好的细瓷,越是讲究的店铺越是如此,穗州南来北往的人多了,淮扬馆子里头做得尤其精细,烧玻璃的烧琉璃的样样都有,摆出来成套十三件才是正经待客的宴席。
可石桂又不是开酒楼,不必做这细功夫,只要好用结实耐得住损耗,竹筒比寻常瓷碗陶碗不知好了多少,那装水的竹筒总有碗口大,取当中一节一节的当碗用,做好的热饭往里盛,上面再盖上浇头,推着就能出来卖,还轻便的多。
宝芝没成想她的主意竟真派上了用场,又带了她往竹店去,本地多产竹,古水一县都是产竹的地方,青竹茶竹篙竹要什么的样都有。
竹子做的各样家具小物,一条街上全是,宝芝带了石桂过去,她一家家的问价,石桂还听不太懂,便只让宝芝问价,她背了手儿各处看一看,几家店转上一圈,有价钱合适能定货的,这才进店去再谈。
竹店一家挨着一家,有的铺面大摆的东西齐全,有些铺面小,东西也少,石桂专挑那些个门面小的,倒更愿意做生意,一问便答,看见是女客,还把老婆叫出来招待。
这一条街上全是竹制品,竹席竹扇竹香子竹篾儿竹篮子,一应俱全,里头还有编出花样来的,也有盛水的竹筒,却没有石桂要的那种能盛饭的大竹筒。
店家听她比划一下,笑起来:“那不就是食盆子,当真要这个?”
石桂点了头:“当真要这个,最好差不多大,太大的不在,太小的也不要。”
竹店老板满面难色:“咱们这儿一根竹子,粗的能做盆,粗的能做竹夫人,按根来算钱,你单要给做碗的,没有这么个卖法。”
只能按一根竹子的价钱来买,算是定做,石桂知道这是看着她是外来的,这才占她的便宜,一根竹子处处是宝,竹叶还能用来晒茶呢,片成丝编成篮子,耗损极小,同她说甚一根一根的卖就是诳人的。
看着宝芝年小,石桂又是外乡人故意骗她的,宝芝还不曾说话,石桂就先笑起来,也不同他再说,脸上再殷勤也是无用,打的就是占便宜的心思。
石桂出了门,后头反而跟着追出来,再让价石桂也不肯光顾他,打着占便宜的心思,总能找到地方扣上几分,拐进另一家里问起价来。
竹子一头粗一头细,除了做碗还能做成杯子,成套的竹件,问了两三家,心里有个底,把竹筒碗定了下来,两百只碗,再加一百只杯子,先给订钱二钱银子,收货的时候再付剩下的。
订下了碗,又往布庄去,要了两匹红布,宝芝还当是石桂做衣裳裙子,看她只管往鲜妍的颜色里头挑,还替她挑了两条绣花腰带,哪知道石桂摇摇头:“这可不是我穿的,给工人穿。”
红布扎眼,等起好了名字,就用黑线绣上字,做上这么两身衣裳,秋娘三四天也就做好了,只那竹筒碗不是现成的,倒要等上十天,石桂算一算找地方雇工人还得寻个木匠造车,件件都要花功夫,十天还真是一天多余的功夫都没有。
回去拿了布给秋娘看,秋娘也当是石桂要裁红裙子,石桂比划给她听:“外头跑堂的,也穿着一样的衣裳,哪一楼哪一家,清清楚楚,咱们这个可是得在外头跑的,更不能少了,余下来的白布,再做一个旗子,别家的幡都要挂在楼上,咱们的幡挂在车上,知道的人更多些。”不独挂幡,还在车上写字儿,漆得漂亮些,推在街上才扎眼。
法子是好的,可眼下要找个好木匠却难,外头倒有推着小车做生意的,多是些馄饨摊子鱼丸摊,那车的大小石桂看过,带得再宽些,一车里能装一百份,推起来要容易,上面还能插旗子,最好还能装雨棚,车上搁一张小杌子,卖饭的还能坐一坐歇歇脚。
碗是买着了,钞锅铁锅这些还不齐全,人手也没招到,还得跑菜场去,看看市场上有什么菜,哪些能用来做竹筒饭,猪肉百叶是秋娘的拿手菜,汤汁拌了饭,喜子一气能吃两碗,刚开始做时也不必日日翻新花样,有四五种轮换着就成。
阿珍做的腊肉饭也好,可好吃是因为用料足,还是得算一算成本是多少,石桂还想往市场去,宝芝已经累得成不动路了,石桂找了个茶铺子,给宝芝买了一碗糖水喝,炖的山芋甜水,糖水甜蜜蜜的,还搁上些冰,宝芝一气儿喝尽了。
不住拿扇子扇着,这才觉得舒服些,宝芝到底年小,捶了腿儿揉着腕子,石桂越发觉着这样不成,必得把本地话学会了,总不能样样靠宝芝,先时还说雇上几日的,这一雇都快半个月了。
石桂既在街上走,也不是样样都不会说,宝芝说着,她也记在心里,回去便拉了阿珍,把她会的,说给阿珍听。
秋娘看她忙碌碌在外头奔波一天,给她炖了汤喝:“这是我跟阿珍娘学的,汤里头古古怪怪也不知摆了多少东西,阿珍娘说看你太忙了,给你补一补,你也别这样打着转的干熬,咱们手上的钱,总还能支应一阵子。”
石桂一刻都歇不得,人自到了穗州已经瘦了一圈,精神头却极好:“我一点都不累,娘不知道,他说了,圣寿节的时候要演武的,码头上搭台子,要用许多工匠,连他们当兵的也得去搭手,早些把这生意做起来,立时就有赚头了。”
秋娘看着她微微笑,生意的事儿她也懂得一些,毕竟是跟绿萼两个摆过摊的,可半点不如女儿有打算,也不知她肚子里是怎么有这许多弯弯绕绕的,没听过没见过的主意,她一个个往外头蹦。
秋娘觉着女儿太辛苦,腰条都细了,里里外外都是她一个人跑,越发过意不去,石桂拉了她的手:“娘要做衣裳,还得想菜单子,哪里就是我一个人忙。”
秋娘替她打了水泡脚,这才几天,脚上就走出一层薄薄的茧子来,石桂怎么肯让秋娘替她洗,赶紧拦了,秋娘怎么也不肯,还给她揉腿,一下一下的按了:“你爹农忙的时候下了地,回来了我就给泡脚,也不知道他这会儿在哪呢。”
石桂知道秋娘想着石头爹,她越是空闲的时候多,就越是想个不停,想得会儿道:“娘明儿跟我一道上市集罢,我在宋家也没买过菜,怕叫人坑了去,你跟着我,咱们好讲价。”
秋娘正觉着女儿太辛苦,恨不得能替她多分担些,立时应了:“你哪里跑过菜场鱼场,我跟你一道去。”
石桂笑起来,又想着还有什么能让秋娘来办,从来都怕她太辛苦,想让她好好歇一歇的,不曾想她闲着反而无措,便又把喜子的事拿出来说,宝芝爹还真的着个讲官话的私塾。
那坐馆的先生是个年轻的秀才,若不是会讲官话,也开不了私塾,石桂本来就没想着要喜子去读书考功名,奉上束修,拎上两条腊肉再加一只金陵的桂花咸水鸭,喜子后天就能进学堂了。
两个细细喁喁的说了话,安抚住了秋娘,石桂往灯里添些油,拨亮了灯芯子,拿出炭条来,穗州人多有会画郑笔的,全是跟着六榕寺的拾得师傅学,他不说不听,画画的时候有人愿意看着就看着,也从来不赶人走,可他想画就画,不想画就扔着几天不动笔,肯下功夫跟着他的,才能学到些真本事。
他这几年都呆在六榕寺不曾出过山门,学着一鳞半爪会些皮毛的,再流传出去,因此穗州的山水画也同别处的不一样,不独是山水花鸟技法,连着绣花的图案也大不相同,旁的地方少有卖炭笔的,这儿只要是笔墨铺子里头,就都有售卖。
石桂想画上红烧肉盖饭,自然得用炭笔,在纸上画出碗来,再画上米饭,这些东西容易,可上色却不容易,她多少年没画过,手早就生了,扔下笔想一回,不知道街边有没有替人画画的。
石桂屋里点灯到半夜才歇,第二天一早秋娘打着主意让她多睡一会,不意宝芝却早早上了门,欢欢喜喜的道:“我爹寻个个好地方,让姑娘赶紧看看去呢。”
☆、第297章 买人
石桂头发都不及梳,这才觉着穗州姑娘的打扮清爽便利起来,等闲下来也得做上两件这样式的衣衫,打了两条长辫子,急急跟着宝芝出门去,秋娘赶紧跟在后头,手上拿了两个包子:“肚里总得垫一垫,哪能空着肚皮往外跑呢。”
石桂接过来拿在手里,一路走,一路吃,宝芝捂了嘴儿笑起来,石桂这才恍然,街上就没有一面走一边吃东西的人,便是那做苦力的,要吃饭也都蹲在墙角,吃完了才站起来继续干活。
她也顾不得这许多,两口吃完了,把另一个给了宝芝:“你来的这样早,吃过饭了没有?”宝芝笑一声:“一大早还不及吃。”
跟她呆得久了,石桂也知道宝芝家里就只有她跟她爹,她娘在她小时候就没了,她爹带着她讨生活,这才从小就把她带到码头上,宝芝聪明伶俐能办事,都是跟她爹跑出来的。
石桂给她的,她伸手接过去,也学着石桂的样子一面走一面吃,带着她往小巷子里头拐,沿着海边有许多山路,山上也密密麻麻造着房子,一家一家挨得极近,都是靠海吃海的人家。
宝芝领着石桂上上下下的跑,这还是绕了近路的,石桂这几日走得多了,腿上身上的肉都结实了,可依旧还是跟不上宝芝,走长了还有些喘,走到近海边的地方,一片都是平房,从这儿看过去,离码头说远倒也不远。
宝芝爹早早就在等着,石桂前后一看,地方倒是很清静,渔家妇人坐在门前补网,靠岸边也有几只小船,比不过大商船去,也一样能打鱼,这儿海货多,门前还有晒干贝鱼虾的。
穗州一带的人,只要肯干,就都有生路,靠海又靠山,还有这许多船只,男女都做活,一大早就有小孩拎了篮子去海边,捡那漂亮的贝壳串贝。
远远的山石上还建着一座庙,这地儿石桂没来过,宝芝点一点:“那儿是天后宫,香火极盛的。”庙前香台的火光,这么远也能看得见,初一十五的盛况可想而知。
靠近码头的铺子不好找,这地方又太偏,石桂还真当寻着了好地,这么看着正要皱眉,哪知道再绕过两个弯去,这一片竟热闹起来,一早上赶出海,男人们都出去了,女人们带孩子的带孩子,补鱼网的补鱼网,也有到码头上去赶工的。
里头还有好几个女挑夫,一样穿着短打,手上提着竹扁担,正预备出门揽生意去,看见石桂难免多打量几眼,石桂跟在宝芝后头,到了地方一看,脸上立时有了笑意,怪道宝芝说这是好地儿,果然是个好地方。
在码头的尽头,离得是有些远,可推车出去却很容易,打开门里头有天井还有凉棚,一间屋一间厨房,收拾的也算干净,宝芝爹道:“再远了做生意不合适,依着我看这儿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