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人之上_第40章
备考时间确实要给,朕点头。
“敢问陛下可有题目了?”杜见知又问。
“不管是时务对策,还是诗赋文章,皆有可能。”朕不由一笑,“端得看朕到时候会想到什么了。”
杜见知不傻,知道朕这话是要保密的意思,便自觉不再问。
朕忽而又想到一事。“今年的新科进士宴何时举办?”
“回陛下,今年定在上巳之日,曲江池畔。臣以为,届时百姓尽皆郊游,正可以令他们一睹将来朝廷栋梁的风采。”
“如此安排甚佳。”朕颔首,想了想又补充,“朕不能亲临,实在遗憾。不若如此,宴上新科进士每人赐一碟御园樱桃,再赐一盒糖酪,权做朕的贺礼。”
糖酪不算贵重,然而皇宫里的的东西总归更好。樱桃时令新熟,但是稀少,基本上有价无市,更别提皇家樱桃园出产的了。
杜见知这才有点惊讶。“臣领命。陛下厚恩,臣先替诸位新科进士谢过陛下。”
等他退下,朕忍不住翘了翘嘴角。朕说不去、还赐了吃食,所有人都会以为朕真的不去;上巳那天,就不会有人猜到朕要悄悄地去了!
但很显然,这一波烟雾|弹能挡住其他人,却挡不住知道朕爱微服出巡的谢镜愚。这不,杜见知刚把朕的口谕传下去,他就知道了——
谢镜愚原本是来和朕汇报永济渠的新进度。尚书省总理六部,诸事繁忙,他总是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可这次,他多问了一句:“陛下,上巳将至,您打算去曲江池么?”
这一听就是心知肚明,朕不由一笑。“怎么,谢相想尝尝朕的樱桃?”
“若是陛下愿赐,臣自然是感恩不尽的。”谢镜愚接道,话题却没被朕带走,“上巳日,曲江池畔必定游人如织,陛下还需谨慎行事。”
就你话多,和个老妈子似的……朕第一百零一次腹诽。“谢相近日案牍劳形,寒食几日都休息不得,怕是上巳也如此?”
节假日当工作日用,听起来就很惨,然而谢镜愚毫无怨言。“陛下有重托,臣当先为陛下尽力,再言己身。”
朕素来知道他是个工作狂,但如今朕都要看不过去了。“朕之所托,固然重要,然而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谢相还是要注意劳逸结合;若是把自己累坏,那可不值当。”朕苦口婆心,就差和他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了。
谢镜愚的回答是深深地看了朕一眼。“臣明白,臣谢陛下体恤。”他张了张嘴,迟疑一瞬,道:“尚书省还有未处理的事务,臣先告退了。”
这……
朕不得不准,而后自己干瞪眼。朕上次是不是一次性布置了太多事情?应该不至于,其他大臣、还有朕自己,感觉都还行啊……难道王若钧当甩手掌柜、以致谢镜愚忙得要命?亦或者就如谢镜愚所说,为了把朕交代的事情做到最好,他也要做到他认为的最好?
考虑到谢镜愚的性格,后一种可能性非常大。
朕一时间无话可说。先把朕撩起来,而后自己跑去专心工作,还美其名曰都是为了朕……
谢镜愚这坑爹家伙!
就在朕暗自生闷气的时候,周不比来了。他每日都要到朕这儿来听命拟诏,今天也一样。“陛下,”他刚行过礼就说,“臣刚刚在千步廊上看见谢相了。”
朕点了点头,没心情答话。
周不比瞧着朕的面色,再开口时小心了些:“谢相近日委实太忙。他已经有好些日子没有回府,换洗衣物都是下人送到尚书省去的。”
什么?!
朕一听就瞪了眼。怪不得谢镜愚只说要朕在上巳时小心呢,原来他自己过得更糊弄!“这事儿怎么朕现在才知道?”
“因为其余人等可能也不知道。”周不比说得更加小心,“臣前几日值宿,换班后又多待了两刻,离开的路上偶然碰到谢相府中下人,这才知晓。那人还苦苦哀求,让臣不要将这件事说出去。”
这一听,朕真是服了谢镜愚。
日日加班还要避着同事,他哪儿来那么多精力?而后朕忽又想起,他说过他已经看过户部这几年的账……当时朕只当他看了总账,可照现在的加班劲头看,他所谓的“看过”很可能是都看了?户部一年的账都是以山计算啊!
朕先是目瞪口呆,而后气打不过一处来。“谁让他这么干的?谁许他这么干了?”
“陛下息怒。”周不比慌忙跪下,“臣思来想去几日,实在觉得此事不能瞒着陛下,这才……”他顿了顿,又道:“谢相应当还不知道臣知道了。”
听到“谢相应当还不知道”,朕愈发怒发冲冠。“胆子肥了啊他!”知道的人知道他自愿,不知道的还以为朕把臣子往死里操呢!估计他就是怕人误解才偷偷摸摸加班;但要是传出去,有几个人信啊?
见朕在气头上,周不比识相地保持了沉默。过了一阵子,朕慢慢顺过气,但什么干活的心情都没了。“你先下去吧,朕明日再宣你。”
周不比似乎想要起身,又有些迟疑。
“你还有话说?”朕问。
“臣只是……忽有一谏,”周不比道,“有关此事。”
嗯,有解决办法?朕勉强提起了一点耐心。“说。”
“臣以为,谢相之所以如此废寝忘食,除去谢相本身想为陛下排忧解难,还有个明显的缘故,就是朝中能人不多。这多出来的担子,便压在谢相肩上了。”
这个朕当然知道。若不是如此,朕也用不着叫礼部吏部多干选贤举能的活儿,朕自己也不用那么费劲地给自己找事做。
“臣也知道,陛下扩弘文馆、廷见京官、乃至四月亲面进士,也是为此。”周不比道,“其中进士才是大头。臣以为,此举虽然甚佳,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新科进士即便授官,也是从微末之职做起;真要成独当一面之人,非得三五年历练不可,解不了眼前的燃眉之急。”
“所以?”朕眯起眼,已经大致猜出他想说什么了。谁能比新科进士更快登上更高的位置?谁有这种资格?
答案只有一个——
“亲王。”周不比道,深深俯下身,“臣以为,当可授诸位亲王一官半职,襄助陛下开创盛世。况且,皇亲国戚只食俸禄、却不知劳才有得,只会令他们肆意挥霍、助长奢靡攀比之风。”
朕承认他后面那句说得还挺对的,但前面的还有待校验。“周舍人知道太|祖皇帝为何改号永和,应当也知道永和元年之前发生了什么吧?”
周不比又一叩首。“三王之乱。”
“你既知道,还出此谏?”
“三王犯上作乱,太|祖皇帝皆已平定。”周不比恭声道,“如今诸王,都是陛下的手足,从未有此不韪之举。故而臣以为,三王之乱,祸不及今。现今,陛下又令诸臣荐贤举能。即便陛下不任人唯亲,也不当避之唯恐不及。才行并举,知人善用,才是正途。”
说到这里,周不比的额头已经紧贴着地面,想必知道自己说的正是朕的忌讳。但不管他说得是否有道理,光敢说这一项……
“让朕再想想。”朕摆了摆手。
此事还远远够不上强谏的级别,周不比便依言退下了。朕独自思考了一会儿,愈发觉得头痛。一个两个都不让朕省心……
“敢问陛下可有题目了?”杜见知又问。
“不管是时务对策,还是诗赋文章,皆有可能。”朕不由一笑,“端得看朕到时候会想到什么了。”
杜见知不傻,知道朕这话是要保密的意思,便自觉不再问。
朕忽而又想到一事。“今年的新科进士宴何时举办?”
“回陛下,今年定在上巳之日,曲江池畔。臣以为,届时百姓尽皆郊游,正可以令他们一睹将来朝廷栋梁的风采。”
“如此安排甚佳。”朕颔首,想了想又补充,“朕不能亲临,实在遗憾。不若如此,宴上新科进士每人赐一碟御园樱桃,再赐一盒糖酪,权做朕的贺礼。”
糖酪不算贵重,然而皇宫里的的东西总归更好。樱桃时令新熟,但是稀少,基本上有价无市,更别提皇家樱桃园出产的了。
杜见知这才有点惊讶。“臣领命。陛下厚恩,臣先替诸位新科进士谢过陛下。”
等他退下,朕忍不住翘了翘嘴角。朕说不去、还赐了吃食,所有人都会以为朕真的不去;上巳那天,就不会有人猜到朕要悄悄地去了!
但很显然,这一波烟雾|弹能挡住其他人,却挡不住知道朕爱微服出巡的谢镜愚。这不,杜见知刚把朕的口谕传下去,他就知道了——
谢镜愚原本是来和朕汇报永济渠的新进度。尚书省总理六部,诸事繁忙,他总是匆匆地来又匆匆地走。可这次,他多问了一句:“陛下,上巳将至,您打算去曲江池么?”
这一听就是心知肚明,朕不由一笑。“怎么,谢相想尝尝朕的樱桃?”
“若是陛下愿赐,臣自然是感恩不尽的。”谢镜愚接道,话题却没被朕带走,“上巳日,曲江池畔必定游人如织,陛下还需谨慎行事。”
就你话多,和个老妈子似的……朕第一百零一次腹诽。“谢相近日案牍劳形,寒食几日都休息不得,怕是上巳也如此?”
节假日当工作日用,听起来就很惨,然而谢镜愚毫无怨言。“陛下有重托,臣当先为陛下尽力,再言己身。”
朕素来知道他是个工作狂,但如今朕都要看不过去了。“朕之所托,固然重要,然而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谢相还是要注意劳逸结合;若是把自己累坏,那可不值当。”朕苦口婆心,就差和他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了。
谢镜愚的回答是深深地看了朕一眼。“臣明白,臣谢陛下体恤。”他张了张嘴,迟疑一瞬,道:“尚书省还有未处理的事务,臣先告退了。”
这……
朕不得不准,而后自己干瞪眼。朕上次是不是一次性布置了太多事情?应该不至于,其他大臣、还有朕自己,感觉都还行啊……难道王若钧当甩手掌柜、以致谢镜愚忙得要命?亦或者就如谢镜愚所说,为了把朕交代的事情做到最好,他也要做到他认为的最好?
考虑到谢镜愚的性格,后一种可能性非常大。
朕一时间无话可说。先把朕撩起来,而后自己跑去专心工作,还美其名曰都是为了朕……
谢镜愚这坑爹家伙!
就在朕暗自生闷气的时候,周不比来了。他每日都要到朕这儿来听命拟诏,今天也一样。“陛下,”他刚行过礼就说,“臣刚刚在千步廊上看见谢相了。”
朕点了点头,没心情答话。
周不比瞧着朕的面色,再开口时小心了些:“谢相近日委实太忙。他已经有好些日子没有回府,换洗衣物都是下人送到尚书省去的。”
什么?!
朕一听就瞪了眼。怪不得谢镜愚只说要朕在上巳时小心呢,原来他自己过得更糊弄!“这事儿怎么朕现在才知道?”
“因为其余人等可能也不知道。”周不比说得更加小心,“臣前几日值宿,换班后又多待了两刻,离开的路上偶然碰到谢相府中下人,这才知晓。那人还苦苦哀求,让臣不要将这件事说出去。”
这一听,朕真是服了谢镜愚。
日日加班还要避着同事,他哪儿来那么多精力?而后朕忽又想起,他说过他已经看过户部这几年的账……当时朕只当他看了总账,可照现在的加班劲头看,他所谓的“看过”很可能是都看了?户部一年的账都是以山计算啊!
朕先是目瞪口呆,而后气打不过一处来。“谁让他这么干的?谁许他这么干了?”
“陛下息怒。”周不比慌忙跪下,“臣思来想去几日,实在觉得此事不能瞒着陛下,这才……”他顿了顿,又道:“谢相应当还不知道臣知道了。”
听到“谢相应当还不知道”,朕愈发怒发冲冠。“胆子肥了啊他!”知道的人知道他自愿,不知道的还以为朕把臣子往死里操呢!估计他就是怕人误解才偷偷摸摸加班;但要是传出去,有几个人信啊?
见朕在气头上,周不比识相地保持了沉默。过了一阵子,朕慢慢顺过气,但什么干活的心情都没了。“你先下去吧,朕明日再宣你。”
周不比似乎想要起身,又有些迟疑。
“你还有话说?”朕问。
“臣只是……忽有一谏,”周不比道,“有关此事。”
嗯,有解决办法?朕勉强提起了一点耐心。“说。”
“臣以为,谢相之所以如此废寝忘食,除去谢相本身想为陛下排忧解难,还有个明显的缘故,就是朝中能人不多。这多出来的担子,便压在谢相肩上了。”
这个朕当然知道。若不是如此,朕也用不着叫礼部吏部多干选贤举能的活儿,朕自己也不用那么费劲地给自己找事做。
“臣也知道,陛下扩弘文馆、廷见京官、乃至四月亲面进士,也是为此。”周不比道,“其中进士才是大头。臣以为,此举虽然甚佳,却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新科进士即便授官,也是从微末之职做起;真要成独当一面之人,非得三五年历练不可,解不了眼前的燃眉之急。”
“所以?”朕眯起眼,已经大致猜出他想说什么了。谁能比新科进士更快登上更高的位置?谁有这种资格?
答案只有一个——
“亲王。”周不比道,深深俯下身,“臣以为,当可授诸位亲王一官半职,襄助陛下开创盛世。况且,皇亲国戚只食俸禄、却不知劳才有得,只会令他们肆意挥霍、助长奢靡攀比之风。”
朕承认他后面那句说得还挺对的,但前面的还有待校验。“周舍人知道太|祖皇帝为何改号永和,应当也知道永和元年之前发生了什么吧?”
周不比又一叩首。“三王之乱。”
“你既知道,还出此谏?”
“三王犯上作乱,太|祖皇帝皆已平定。”周不比恭声道,“如今诸王,都是陛下的手足,从未有此不韪之举。故而臣以为,三王之乱,祸不及今。现今,陛下又令诸臣荐贤举能。即便陛下不任人唯亲,也不当避之唯恐不及。才行并举,知人善用,才是正途。”
说到这里,周不比的额头已经紧贴着地面,想必知道自己说的正是朕的忌讳。但不管他说得是否有道理,光敢说这一项……
“让朕再想想。”朕摆了摆手。
此事还远远够不上强谏的级别,周不比便依言退下了。朕独自思考了一会儿,愈发觉得头痛。一个两个都不让朕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