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那伙计此时正在等一个人,没一会儿,果然从东边街道来了一人,也是这铺子里的伙计,来到门口,那匆匆而来的小伙计说道:“李家大哥,老夫子说不来了,咱们商贾之家,不以为伍,很是令人气愤。”
那被唤李家大哥的伙计一脸的愤怒,“怎么,费高价也不来?”
“是的。”伙计很无奈。
乔宝莹当即拉着苏辰往那铺子里头走去,来到铺门口,上前打听,“两位小哥,你们这铺子瞧着也是新开张,怎么也不见贴个对联什么的,瞧着喜气喜气。”
两人往乔宝莹这边看来,听了她这话,叹了口气,说道:“镇上私塾里的老夫子身体不适不愿意来,正愁着这没读书郎帮忙。”
乔宝莹当即看向苏辰,苏辰自然也是听到了的,于是放下担子,乔宝莹说道:“那还找谁去,我家夫君便是童生,练得一手好笔墨,要不让我夫君试试。”
给铺子里写个对联什么的,在这个时代来说,一般的秀才公是不愿意去干这事的,但这新晋的童生,家里穷的还是愿意的,何况先前那老夫子欺负他们商贾之身,既然请不回来了,倒不如让这个人试试,最多也就废些笔墨了。
只是那伙计打量了苏辰一眼,接着就看向他旁边放下的担子,点了点头,“第一次看到读书郎如此没有架子的,将来若是当了官,必定是个好官。”
这话乔宝莹爱听,这伙计怎么瞧着都顺眼。
于是进了屋,那掌柜见没有把镇上的老夫子请来,这会儿请了个年轻小伙子,心里打鼓,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乔宝莹帮忙磨墨,这个她先前在屋里头守着苏辰的时候学过,家里的墨舍不得用呢,磨得稀,这次苏辰提点了她一下,墨汁浓度适宜。
苏辰这个读书郎还真的是没有一点架子,他二话不说一挽袖子,提起笔沾了墨,便开始写了起来。
对联是他刚才进门时乘机做出来的,当真是个学霸,写出来的时候,不仅乔宝莹看呆了,连一旁的掌柜也是惊了一跳。
写完后,掌柜的念了一遍,只觉得这对联对的精功,又把他这铺子里的生意也给说了出来,还有这一手好字,恐怕与那老夫子也差不了多少了。
大门的对联字写得大,笔自然也用得大,小侧门的对联写得小些,苏辰半途换了一支笔,写完对联后他又把笔洗净置于笔架上。
那掌柜的看了一眼,对这个年轻后生越发的赞赏了,这人有才,将来前途无量,且这人没有半点架子,以屈能伸,干起农活来也做得挺顺溜,将来不容小视,倒有心结交一番。
于是那掌柜的上前说道:“这位读书郎倒是有才了,正好我铺子里新出了菜单正缺个写菜单的人,不知道读书郎接不接这活计的?”
瞧两人身上的穿着,一身布衣上有补丁数个,也不是什么富有人家,这人又没有架子,恐怕是接的,那就省了一桩事了。
苏辰应下了,抄书也是抄,抄菜单也是抄,眼下缺的是银两,自然愿意的。
乔宝莹本要拒绝的,见苏辰应下了,又有些心疼他,先前说抄书,怎么说这抄书是巩固自己的知识,可抄菜单就不是个事儿。
乔宝莹看得出来这掌柜对苏辰很欣赏呢,便顺势问道:“掌柜的,你们这铺子里头新开张,不是也需要一些菜农,我今个儿新鲜打的豆腐,若是掌柜的看得上眼,不如买了如何?”
正文 第17章苦中有乐
那掌柜的看向屋里摆着的两个担子,那担子里头瞧着也不轻,这么多豆腐,他这一日未必卖得出去,于是有些为难。
乔宝莹见状,接着说道:“这豆腐做成的菜式我倒是有几道,不如我做出来给掌柜的尝尝。”
那掌柜的眼前一亮同意了。
那掌柜的给苏辰上了茶,就让伙计带着乔宝莹去后院厨房,苏辰担心她,乔宝莹却是对他笑笑,叫他安心。
来到后院,发现是一个四方小院子,中间一口井,水都从这儿来,这店铺的老板还是有钱的,还在院子中打了口井。
乔宝莹想了想,第一道菜她想做泉水豆腐,虽然泉水豆腐用豆浆熬成,显然眼下这么做是不可能了,好在她的豆腐这么嫩便是优势,再加上这时代的水质极好,井水纯净无比,还带着一点儿甜味儿。
一道麻婆豆腐,一道酿豆腐。
做完出来,那掌柜的笑了笑,尝了味道,觉得很是满意,便一口气把他们的豆腐全部买了,说如果两人愿意,以后每隔两日可以按份量送些来,目前不敢订多。
一场送两次,这样的话就好了,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主要是这豆腐生意稳当了,有了固定收入。
至于价钱方面,那掌柜的倒是没有还价,按着乔宝莹出的价便收了。
写对联,对方给了一百文,买豆腐得了三十文,又收了写菜单的笔墨费八十文,不过这八十文笔墨费是要买笔墨纸的。
两人先是去书铺,苏辰接了一笔抄书的活计,再买了纸和笔墨,接下来,乔宝莹想买一台小石磨,这是要时常打豆腐的,没有一台石磨不是个事儿,而石磨不能像王大业家里的那么大,乔宝莹弄不动,很是吃力。
小石磨是最好的,价格也便宜一些。
于是问了那工匠定下了石磨,下次集市便来拿货。
转眼除去笔墨费,只剩下五十文了,这石磨交的是定金。
五十文钱,乔宝莹买了二十文的豆子,还上包子铺里买了三个肉包子,两人便往回走。
来时也是苏辰挑担子,带回去的两斗豆子也是苏辰挑的,两人一人吃了一个肉包子,剩下那个本是给苏辰吃的,苏辰却省着给了乔宝莹。
这么回了村,到村口就撞见了苏家院门里出来的婆母黎氏,黎氏看了两人一眼,连苏辰都没有喊,转身便把门关了。
乔宝莹看了苏辰一眼,苏辰没有说话,脸色有些不好。
回到茅屋里,苏辰进屋温书,乔宝莹去了村里一趟,把先前赊的豆子钱给了王大业,一共是五文钱。
莫氏挺羡慕的,没想到两人出个门就得了银子,听说还在镇上买了豆子,莫氏得知后,便说以后要是买豆子便在她家里买,比镇上便宜两文一斗,乔宝莹听了自是高兴,也免得苏辰挑担子。
接下来送货,乔宝莹依然是王大业家的石磨上磨的,由苏辰天没亮就挑到镇上送给喜迎客。
终于等到集市,两人合伙把石磨给搬了出来,又从王大业家里拿了豆子。
乔宝莹买豆腐的事被村里人传开了,大家伙还不知道乔宝莹这么手巧,会这么一行技术。
不知不觉,远近几个村子但凡遇着喜事都会来乔宝莹这儿称几斤豆腐回去,这村里头要是修房或是农忙之际,也会在她这儿称豆腐,个个都说她打的豆腐嫩,味道好,下料实在。
乔宝莹高兴,给镇上的喜迎客饭馆送了一个月的豆腐后,她终于给苏辰置办了一张好木床,两人终于都各自有床睡了。
乔宝莹站在茅屋前细看,总觉得这茅屋着实小了些,里头除了能睡,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吃饭都是在外头,没有下雨的时候倒是没有问题,一遇到下雨,就只能在后头棚子下吃,那雨水一大,感觉雨点都要滴到菜里来了。
除了这屋子的事,还有苏辰读书的事,他竟然辞了夫子,成日在家里温书不打算找夫子学了。
那被唤李家大哥的伙计一脸的愤怒,“怎么,费高价也不来?”
“是的。”伙计很无奈。
乔宝莹当即拉着苏辰往那铺子里头走去,来到铺门口,上前打听,“两位小哥,你们这铺子瞧着也是新开张,怎么也不见贴个对联什么的,瞧着喜气喜气。”
两人往乔宝莹这边看来,听了她这话,叹了口气,说道:“镇上私塾里的老夫子身体不适不愿意来,正愁着这没读书郎帮忙。”
乔宝莹当即看向苏辰,苏辰自然也是听到了的,于是放下担子,乔宝莹说道:“那还找谁去,我家夫君便是童生,练得一手好笔墨,要不让我夫君试试。”
给铺子里写个对联什么的,在这个时代来说,一般的秀才公是不愿意去干这事的,但这新晋的童生,家里穷的还是愿意的,何况先前那老夫子欺负他们商贾之身,既然请不回来了,倒不如让这个人试试,最多也就废些笔墨了。
只是那伙计打量了苏辰一眼,接着就看向他旁边放下的担子,点了点头,“第一次看到读书郎如此没有架子的,将来若是当了官,必定是个好官。”
这话乔宝莹爱听,这伙计怎么瞧着都顺眼。
于是进了屋,那掌柜见没有把镇上的老夫子请来,这会儿请了个年轻小伙子,心里打鼓,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乔宝莹帮忙磨墨,这个她先前在屋里头守着苏辰的时候学过,家里的墨舍不得用呢,磨得稀,这次苏辰提点了她一下,墨汁浓度适宜。
苏辰这个读书郎还真的是没有一点架子,他二话不说一挽袖子,提起笔沾了墨,便开始写了起来。
对联是他刚才进门时乘机做出来的,当真是个学霸,写出来的时候,不仅乔宝莹看呆了,连一旁的掌柜也是惊了一跳。
写完后,掌柜的念了一遍,只觉得这对联对的精功,又把他这铺子里的生意也给说了出来,还有这一手好字,恐怕与那老夫子也差不了多少了。
大门的对联字写得大,笔自然也用得大,小侧门的对联写得小些,苏辰半途换了一支笔,写完对联后他又把笔洗净置于笔架上。
那掌柜的看了一眼,对这个年轻后生越发的赞赏了,这人有才,将来前途无量,且这人没有半点架子,以屈能伸,干起农活来也做得挺顺溜,将来不容小视,倒有心结交一番。
于是那掌柜的上前说道:“这位读书郎倒是有才了,正好我铺子里新出了菜单正缺个写菜单的人,不知道读书郎接不接这活计的?”
瞧两人身上的穿着,一身布衣上有补丁数个,也不是什么富有人家,这人又没有架子,恐怕是接的,那就省了一桩事了。
苏辰应下了,抄书也是抄,抄菜单也是抄,眼下缺的是银两,自然愿意的。
乔宝莹本要拒绝的,见苏辰应下了,又有些心疼他,先前说抄书,怎么说这抄书是巩固自己的知识,可抄菜单就不是个事儿。
乔宝莹看得出来这掌柜对苏辰很欣赏呢,便顺势问道:“掌柜的,你们这铺子里头新开张,不是也需要一些菜农,我今个儿新鲜打的豆腐,若是掌柜的看得上眼,不如买了如何?”
正文 第17章苦中有乐
那掌柜的看向屋里摆着的两个担子,那担子里头瞧着也不轻,这么多豆腐,他这一日未必卖得出去,于是有些为难。
乔宝莹见状,接着说道:“这豆腐做成的菜式我倒是有几道,不如我做出来给掌柜的尝尝。”
那掌柜的眼前一亮同意了。
那掌柜的给苏辰上了茶,就让伙计带着乔宝莹去后院厨房,苏辰担心她,乔宝莹却是对他笑笑,叫他安心。
来到后院,发现是一个四方小院子,中间一口井,水都从这儿来,这店铺的老板还是有钱的,还在院子中打了口井。
乔宝莹想了想,第一道菜她想做泉水豆腐,虽然泉水豆腐用豆浆熬成,显然眼下这么做是不可能了,好在她的豆腐这么嫩便是优势,再加上这时代的水质极好,井水纯净无比,还带着一点儿甜味儿。
一道麻婆豆腐,一道酿豆腐。
做完出来,那掌柜的笑了笑,尝了味道,觉得很是满意,便一口气把他们的豆腐全部买了,说如果两人愿意,以后每隔两日可以按份量送些来,目前不敢订多。
一场送两次,这样的话就好了,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主要是这豆腐生意稳当了,有了固定收入。
至于价钱方面,那掌柜的倒是没有还价,按着乔宝莹出的价便收了。
写对联,对方给了一百文,买豆腐得了三十文,又收了写菜单的笔墨费八十文,不过这八十文笔墨费是要买笔墨纸的。
两人先是去书铺,苏辰接了一笔抄书的活计,再买了纸和笔墨,接下来,乔宝莹想买一台小石磨,这是要时常打豆腐的,没有一台石磨不是个事儿,而石磨不能像王大业家里的那么大,乔宝莹弄不动,很是吃力。
小石磨是最好的,价格也便宜一些。
于是问了那工匠定下了石磨,下次集市便来拿货。
转眼除去笔墨费,只剩下五十文了,这石磨交的是定金。
五十文钱,乔宝莹买了二十文的豆子,还上包子铺里买了三个肉包子,两人便往回走。
来时也是苏辰挑担子,带回去的两斗豆子也是苏辰挑的,两人一人吃了一个肉包子,剩下那个本是给苏辰吃的,苏辰却省着给了乔宝莹。
这么回了村,到村口就撞见了苏家院门里出来的婆母黎氏,黎氏看了两人一眼,连苏辰都没有喊,转身便把门关了。
乔宝莹看了苏辰一眼,苏辰没有说话,脸色有些不好。
回到茅屋里,苏辰进屋温书,乔宝莹去了村里一趟,把先前赊的豆子钱给了王大业,一共是五文钱。
莫氏挺羡慕的,没想到两人出个门就得了银子,听说还在镇上买了豆子,莫氏得知后,便说以后要是买豆子便在她家里买,比镇上便宜两文一斗,乔宝莹听了自是高兴,也免得苏辰挑担子。
接下来送货,乔宝莹依然是王大业家的石磨上磨的,由苏辰天没亮就挑到镇上送给喜迎客。
终于等到集市,两人合伙把石磨给搬了出来,又从王大业家里拿了豆子。
乔宝莹买豆腐的事被村里人传开了,大家伙还不知道乔宝莹这么手巧,会这么一行技术。
不知不觉,远近几个村子但凡遇着喜事都会来乔宝莹这儿称几斤豆腐回去,这村里头要是修房或是农忙之际,也会在她这儿称豆腐,个个都说她打的豆腐嫩,味道好,下料实在。
乔宝莹高兴,给镇上的喜迎客饭馆送了一个月的豆腐后,她终于给苏辰置办了一张好木床,两人终于都各自有床睡了。
乔宝莹站在茅屋前细看,总觉得这茅屋着实小了些,里头除了能睡,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吃饭都是在外头,没有下雨的时候倒是没有问题,一遇到下雨,就只能在后头棚子下吃,那雨水一大,感觉雨点都要滴到菜里来了。
除了这屋子的事,还有苏辰读书的事,他竟然辞了夫子,成日在家里温书不打算找夫子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