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李全一口气说到这里,在张推官的示意下,自己欠身倒了杯茶,一气喝完,缓了口气,唏嘘着道:“我打听到的时候,这孩子在庙里已呆了有大半年了。”
张推官算了算时间,觉得有些不对,打量了一下怀里的幼儿:“这孩子几岁了?”
“三岁半了。”李全回道,“这孩子爹娘都混账,没好生养他,到庙里还好些,只是没荤食吃,所以他显得小,乍一打眼,我也没看出他这么大了。”
张推官怜惜地叹了口气,摸摸幼儿的脸,柔声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幼儿见他说话,倒是看向他,但是不出声。
张推官从见他就没听他出过一声,要说见了生人害怕吧,他又不哭不闹。不由疑问地望向李全:“他可是有什么——?”
李全忙道:“老爷放心,是个健全的孩子,我在庙里听师傅教他念经,他能跟着一句一句学,口齿没问题的,头脑也清楚。现在是才到生地方,他惊恐着才这样。我在船上逗他说话时,他还肯说的。”
张推官点点头:“这便好。我离乡多年,不知族里竟出了丢弃亲子的畜生,跌死了算是他的报应。”他说着有些动气,他想一个儿子多年不可得,别人有了却竟然随便丢掉。
平了一下气息,他才又道,“即便这孩子有什么也无事,总是我们张家的人,我这里缺不了他一口饭吃。”
李全笑道:“老爷仁慈,我正是想着这一点,跟老族长说了后,才直接把人带回来了。老爷若觉得他不足以接承家业,再往应城去另挑一个也行,我临走时才说了替老爷挑选嗣子的事,愿意的人多着呢,船都开了,还有人追上来要找我。”
张推官沉吟片刻,同那幼儿呆愣的黑眼珠对上,心立时软了,道:“你既然说他健全,那便不用了,聪慧有则更好,无则也没什么,他年纪小,我从小教起,品行上正直才是重要的。”
李全道:“老爷说的是,这孩子的近亲都没了,老爷过继了他,免了日后的许多啰嗦,老爷若看着他满意,只要往老族长那里补一份过继文书就行了,我和老族长都说好了——对了,这孩子祖父在时,给他起过一个宝哥儿的小名,但他未记事时,祖父就去了,他爹一心念着寡妇,提起他来都是混叫,所以他自己不认得这个小名,都不知是叫他。庙里的师傅因是在庙门前的松树下捡了他,按辈分,给他起了个觉松的法名,他倒是肯认这个。”
“认得以后也不能叫了。”张推官摇摇头,有些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来,“你这件事办得很好,奔波一路,着实辛苦了,先回去休息罢,放你两日假。我抱着孩子去后院,看看起个什么新名字好。”
李全知道他是要抱去与钟氏看,便笑应了,起身退出。
**
他们关在屋里说了这么好一会的话,李全抱孩子回来的消息已经传遍张宅了,不过因张推官此前从未流露出要另选嗣子的意思,众人皆没朝那个方向想——有亲侄子在,过继别人的做什么呢?
便都一致以为是李全在外面的风流账,二房两口子听了,也没往心里去,他们且正忙着自己的事呢。
☆、第123章
东院。
钟氏正看丫头安排晚饭,忽见张推官抱着个小小和尚进来,她是知道李全往应城去寻访嗣子的,但一时亦没反应过来,诧异道:“老爷,这是哪来的孩子——呦,怎么鞋袜都没穿。”
她女人家,到底细心些,一眼就见到幼儿赤着的脚了,她一说,张推官才发觉,低头看了一眼,道:“大概他的鞋脏了,李全赶着回来,路上不好买就罢了。如今这个天气,几日不穿倒也无妨,你在家里找找,若有萱儿小时候的鞋,先拿来与他凑合一下。我记得月朗会做鞋,明日就替他做起来,再有他的小衣裳之类,也做几身。”
“萱儿小时候都是绣鞋,这是个男娃儿,怎么好穿,去隔壁光哥儿那里找一找还差不多——”钟氏笑着说到一半,忽然明白过来了,目光一下紧盯到幼儿脸上,颤声道,“老爷?”
屋里没有外人,只有风清月朗两个心腹丫头在,张推官笑着点头:“李全从老家抱来的,他父母都已不在,从今往后,就是你我的孩儿了。”
这话一说,风清月朗两个都放下了碗碟,欢喜地伸长了脖子望过来。
幼儿光着头,那圆溜溜的大脑袋就最为醒目,风清夸道:“一看就是个聪明哥儿!”
“可不是!对了,我去表少爷那里寻一寻,看可有合适的小鞋子。”月朗一边附和,一边甩手忙出去了。
“太太,你抱一抱。“张推官理解钟氏心情,主动把幼儿递向了她。
钟氏抹了下已经湿掉的眼角,忙伸手把幼儿接了过来,她抱孩子更为熟练,幼儿又不重,她一手就抱稳了,另一只手腾出来摸他的小脸,小手,小脚,简直爱不释手,目光也片刻都移不开来。
张推官在一旁坐下,含笑看着,顺便把孩子的来历说了说。
钟氏听得十分生气:“真是一对畜生——这孩子的生母也太狠心了些。”
不过她也能理解一点孩子生母所嫁非人的痛苦之处,所以只埋怨了一句就罢了,转而哄幼儿道:“好宝贝,往后你跟着娘,再也不用吃苦头了。”
她角色转换得倒快,张推官听得失笑,目光十分柔和地望着妻子和新得的嗣子。
钟氏哄了一刻,想起来问幼儿的名字,张推官抱着幼儿往后院的一路上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此时已有了腹案,道:“这孩子在生身父母上皆无缘分,不必再提,他能活到如今,却是多亏了庙里的和尚师傅,他被丢弃在松树下,和尚给他起了个法名叫觉松;这法名自然再不作数,但这‘松’字倒是个好字——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既可明志,又暗合他的来历,不如就按他的辈分,起名叫做张良松罢,小名就唤他做松哥儿。”
钟氏粗通文墨,听了也觉得好,便道:“就依老爷的,松字是跟佛前结下的缘法,留着这个字,佛祖有灵,保佑他平平安安地长大,再寻不到比这更合适的了。”
他们这里商议定了,月朗也笑嘻嘻地回来了,手里抱着两双半旧的小鞋子,旁边还跟着一个叶明光。
钟氏见了,满面是笑地招呼他:“光哥儿,来瞧瞧,这是你的三表弟。”
叶明光皱皱鼻子:“这么小。”
月朗问他要鞋子时跟他解释了一句,他知道孩子是才抱养来的,也不多问,好奇地走到钟氏面前凑上去看,踮起脚跟摸摸幼儿的光头,道:“大舅母,他怎么一根头发也没有。”
钟氏笑道:“长一阵子就有了。”
候到月朗把鞋子替幼儿穿上,钟氏仍旧不放他下来,抱着他一起入座用饭。
叶明光嘴上嫌他太小,心里其实自然地有种应该要照顾比他小的小孩子的念头,月朗布菜,把一个鸡腿夹给他,他就把鸡腿拿起来放到幼儿嘴边去喂他。
幼儿闻到喷香的肉香,他吃了大半年素了,原来在家时,打祖父母过世后也没吃过什么像样东西,哪里经得起这个诱惑,便做出了进张宅以来第一个主动的动作——把光脑袋一探,啊呜一口去咬那鸡腿,他一口小乳牙倒是出得差不多了,但气力不够,只在鸡腿上留下了半圈浅浅的牙印,却是咬不下来。
逗得张推官和钟氏都笑了,张推官喜他终于露出了点活泼劲儿,就把鸡腿从叶明光手里接过去要撕开了喂他,钟氏忽想起来:“不成,松哥儿吃了这么久素,他小孩儿肠胃弱,一下碰触大荤,恐怕难以克化,要生出病来。”
张推官听着有理,只得罢了,把鸡腿还给了叶明光,新出炉的松哥儿很不舍得,虽则还不出声,黑眼珠却是专注地跟着那鸡腿一路转动。
钟氏又不忍起来,想了想,吩咐月朗道:“你去厨房看一看,还有剩余的鸡肉没有,煮一碗青菜鸡丝粥来,鸡丝少放一点,有个鲜味就行了,循序渐进地来。”
月朗答应着去了。
她这一去厨房,碰上了也在厨房拿饭的二房丫头春草,春草听她跟厨娘说的话奇怪,就探问了一句,月朗懒得理她,随口敷衍过去了。
春草不敢惹大房的丫头,听她不肯说,也不敢追问,只回去摆饭时顺口和马氏说了。
马氏听出不对来了:“怎么,那小和尚还留在东院?”
不然长房的饭食比二房先拿走,也没听说谁生病,怎么又兴出单独熬粥来。
春草摇头道:“奴婢不知道,问月朗姐姐,月朗姐姐没说。”
马氏白她一眼:“要你有什么用,嘴边的一句话也打听不来。”
春草缩了缩脖子,张芬从里间走出来,道:“娘,你管那些闲事做什么,如今我的事才最要紧。”
马氏见她便笑了:“不错,我的儿,还是你争气,不用求这个求那个的,现成把事成了。”
原来大约两个月前,张芬打苏长越的主意没打成,敲好一气门,人都没见着,臊头臊脸回来了,那之后苏长越住回了客栈,她更没机会,没几天一对新人就往安陆完礼去了。
张芬的终身悬回了半空,马氏怂恿了张兴志再去寻张推官,张推官不但不理,还只是冷笑,态度比先差了几倍不只,张兴志心里也虚着,不敢和做官的哥哥怎么样,只得回来了。
马氏急躁得天天寻隙骂人之际,却是天无绝人之路,曾被马氏骂过“嫌贫爱富背信弃义”的甘修杰有个妻弟,名叫高志柏,和他一样丧了妻,这高志柏不知怎么听说了张芬曾“拒绝”过甘修杰的求亲,落榜还乡后,竟私下托了人求上门来了。
高志柏心胸狭窄,和姐夫一向不怎么对付,年初放榜,甘修杰榜上有名还被吏部侍郎选为快婿,他却只能黯然返家,这对比之下,他更为嫉恨甘修杰,挖空心思想压甘修杰一头。不知他的脑回路怎么转的,总之他认为张芬看不上甘修杰,拒绝了他;那他要是能娶张芬的话,甘修杰求而不得的女子到了他手里,他岂不是就比甘修杰高了一筹?
二房是不知道他这些不可说的心思,从二房的立场来说,张芬的年纪真是拖无可拖了,而张推官又撒了手再不愿管,在此一天比一天要命的形势下,能有个举人来求亲真可谓是瞌睡遇上了枕头——虽然高志柏的条件和先前甘修杰一样,都是丧妻娶填房,但张芬又哪里还有再挑拣的资本?
还能捡着个举人就是她撞大运了,虽然高志柏这科没中,但说不定他下科就中了呢?甘修杰能中,他中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嘛。
这下二房可不敢跟人放什么“再说”的话了,忙不迭地答应了下来,这两日就忙着在家清点张芬的嫁妆,最重要的是琢磨着怎么能从张推官那敲一笔出来。
张兴志对此并不怎么发愁:“你怕什么,都不要大哥费心给芬儿寻人家了,只添一笔嫁妆,不过一句话的事,有什么好担心的,看在良翰良勇的面子上,大哥也不会小气的。”
马氏敏感些:“你想得美,我却觉得,大伯这几年待我们是一年不比一年了,提过继的事,他也总含糊着,你天天只晓得吃酒玩耍,都不上点心,要是出了意外,我看你怎么办。”
“能出什么意外。”张兴志不以为然地嗤笑,“除非大哥这会儿开了窍,往外收两个好生养的丫头来,他这个年纪,想生的话也还能生。不过大哥那个人,你又不是不知道,最是个婆妈,为着当初进学时沾了他岳父家的光,这么多年都没好意思纳妾,有过一个丫头还卖了,现在又能有什么。大哥那份家业,迟早都是良翰良勇的。”
马氏还是不大安心:“还是早敲定了好,乘着这回芬儿出嫁,不如把过继的事一并操办了罢,以后我就安安心心等着给良翰带孙儿,再没得心焦了。”
“那你想定了,就过继良勇?”
马氏不情愿地道:“对!”
虽然仍是不甘心,但她也知道,把长子过继过去不太现实,再者也舍不得,暂且还是便宜那个贱人生的小崽子了。
张芬在旁听他们的话题歪了,忙道:“娘!”
马氏笑揽了她过来:“放心,你的事才在娘的心尖上,这一起提,也是为了你。若给你的添妆不称意,那过继的事上,我们也为难为难长房。明日你大伯休沐,正好找了他去说,管叫你风风光光地出嫁。”
张芬这才低了头,只是心中挥之不去的怅然,让她不怎么笑得出来。
☆、第124章
月朗在窗下的罗汉床上替松哥儿临时整出了副适合孩子睡的铺盖,不过钟氏一直抱着他,临到睡时,也舍不得放过去,索性便直接带着他在床上睡下了。
松哥儿把一碗青菜鸡丝粥吃得干干净净,小娃儿家,肚子填饱了,别的心思就少了,他瘦瘦小小的一只,洗干净了躺在钟氏和张推官中间,没多大功夫就睡着了。
两个大人没这么快入睡,躺在枕上,低声交谈着。
钟氏问道:“老爷,这事预备什么时候在家里说开了?”
“就明日罢,李全抱着孩子光明正大地回来,并没瞒人,与其让别人胡乱猜疑,不如乘早明说。”
钟氏有些忧心地叹了口气:“唉,只怕二弟那里要不消停,老太爷也不知有没有话说。”
张推官未做事前会瞻前顾后,有个难以决断的小毛病,但已经做下,他就不会再犹豫后悔了,淡定道:“我们的孩儿,跟老太爷交代一声也罢了,和二房有多大关系。前儿汪府台给我透了句话,他也到了该动的时候了,派人往吏部里打听活动时,顺带替我问了问,大约我会被调往山西去。”
这是钟氏还不知晓的,声音不由高了点:“山西?”话出口觉得不对,忙小心地转头望了一眼松哥儿,见他还睡得好好的,放松了口气,重新压低了嗓音道,“去那么远?可知是哪个衙门?”
“山西提刑按察使司。”张推官低声道,“不出意外的话,升任按察佥事,只是还不知道届时分巡哪里。”
按察佥事是五品,张推官现是从六品,但他就职于应天府,直隶自与一般省份不同,他越级多升了一品半级的,并不为怪。且张推官现在的职位正与提刑按察使司对口,经他手初判的案件,杖刑以上都当送按察使司复核——不过南直隶情形特殊,不设按察使司,直接由金陵刑部取代了按察使司的职权,所以张推官直接向刑部负责,这又是实际工作中的不同了。
按察使司是实权部门,张推官能升这一步,算是稳扎稳打。
山西虽远,升官总是好事,钟氏就悄声笑道:“恭喜老爷高升。”
“朝廷敕书未下,还做不得十分准。不过,”张推官道,“不管任去何方,肯定不在金陵了,所以临去之前,不如把家里这些事都理清了,免得带去新任上,再叫人看笑话。”
至于此地,反正是要走了,就闹出来也无妨了。
“老爷定了主意,要把二房送回老家去?”
“我在金陵养了他们这些年,无论如何也算对得住他们了。老二已四十多的人,该回乡去自己置办一份家业了,难道还一辈子跟着我在任上胡混不成。”
钟氏作为长嫂,受了二房这些年的烦扰,心底早无一丝好感,只是她身子骨不争气,生不出男嗣来,自家总觉理亏,凡百事情都只得忍耐罢了。此时只有表示赞同的:“老爷这话是正理,是该劝着二房想法自己立起来才行。总像现在这样,以后如何了局。”
张推官应道:“嗯,天晚了,睡罢,养好了精神,明日还有的啰嗦。”
月朗守在外间,听得里面低低的说话声渐渐歇了,蹑手蹑脚地走进来,把桌边的灯吹熄了。
**
翌日一早。
张推官算了算时间,觉得有些不对,打量了一下怀里的幼儿:“这孩子几岁了?”
“三岁半了。”李全回道,“这孩子爹娘都混账,没好生养他,到庙里还好些,只是没荤食吃,所以他显得小,乍一打眼,我也没看出他这么大了。”
张推官怜惜地叹了口气,摸摸幼儿的脸,柔声问他:“你叫什么名字?”
幼儿见他说话,倒是看向他,但是不出声。
张推官从见他就没听他出过一声,要说见了生人害怕吧,他又不哭不闹。不由疑问地望向李全:“他可是有什么——?”
李全忙道:“老爷放心,是个健全的孩子,我在庙里听师傅教他念经,他能跟着一句一句学,口齿没问题的,头脑也清楚。现在是才到生地方,他惊恐着才这样。我在船上逗他说话时,他还肯说的。”
张推官点点头:“这便好。我离乡多年,不知族里竟出了丢弃亲子的畜生,跌死了算是他的报应。”他说着有些动气,他想一个儿子多年不可得,别人有了却竟然随便丢掉。
平了一下气息,他才又道,“即便这孩子有什么也无事,总是我们张家的人,我这里缺不了他一口饭吃。”
李全笑道:“老爷仁慈,我正是想着这一点,跟老族长说了后,才直接把人带回来了。老爷若觉得他不足以接承家业,再往应城去另挑一个也行,我临走时才说了替老爷挑选嗣子的事,愿意的人多着呢,船都开了,还有人追上来要找我。”
张推官沉吟片刻,同那幼儿呆愣的黑眼珠对上,心立时软了,道:“你既然说他健全,那便不用了,聪慧有则更好,无则也没什么,他年纪小,我从小教起,品行上正直才是重要的。”
李全道:“老爷说的是,这孩子的近亲都没了,老爷过继了他,免了日后的许多啰嗦,老爷若看着他满意,只要往老族长那里补一份过继文书就行了,我和老族长都说好了——对了,这孩子祖父在时,给他起过一个宝哥儿的小名,但他未记事时,祖父就去了,他爹一心念着寡妇,提起他来都是混叫,所以他自己不认得这个小名,都不知是叫他。庙里的师傅因是在庙门前的松树下捡了他,按辈分,给他起了个觉松的法名,他倒是肯认这个。”
“认得以后也不能叫了。”张推官摇摇头,有些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来,“你这件事办得很好,奔波一路,着实辛苦了,先回去休息罢,放你两日假。我抱着孩子去后院,看看起个什么新名字好。”
李全知道他是要抱去与钟氏看,便笑应了,起身退出。
**
他们关在屋里说了这么好一会的话,李全抱孩子回来的消息已经传遍张宅了,不过因张推官此前从未流露出要另选嗣子的意思,众人皆没朝那个方向想——有亲侄子在,过继别人的做什么呢?
便都一致以为是李全在外面的风流账,二房两口子听了,也没往心里去,他们且正忙着自己的事呢。
☆、第123章
东院。
钟氏正看丫头安排晚饭,忽见张推官抱着个小小和尚进来,她是知道李全往应城去寻访嗣子的,但一时亦没反应过来,诧异道:“老爷,这是哪来的孩子——呦,怎么鞋袜都没穿。”
她女人家,到底细心些,一眼就见到幼儿赤着的脚了,她一说,张推官才发觉,低头看了一眼,道:“大概他的鞋脏了,李全赶着回来,路上不好买就罢了。如今这个天气,几日不穿倒也无妨,你在家里找找,若有萱儿小时候的鞋,先拿来与他凑合一下。我记得月朗会做鞋,明日就替他做起来,再有他的小衣裳之类,也做几身。”
“萱儿小时候都是绣鞋,这是个男娃儿,怎么好穿,去隔壁光哥儿那里找一找还差不多——”钟氏笑着说到一半,忽然明白过来了,目光一下紧盯到幼儿脸上,颤声道,“老爷?”
屋里没有外人,只有风清月朗两个心腹丫头在,张推官笑着点头:“李全从老家抱来的,他父母都已不在,从今往后,就是你我的孩儿了。”
这话一说,风清月朗两个都放下了碗碟,欢喜地伸长了脖子望过来。
幼儿光着头,那圆溜溜的大脑袋就最为醒目,风清夸道:“一看就是个聪明哥儿!”
“可不是!对了,我去表少爷那里寻一寻,看可有合适的小鞋子。”月朗一边附和,一边甩手忙出去了。
“太太,你抱一抱。“张推官理解钟氏心情,主动把幼儿递向了她。
钟氏抹了下已经湿掉的眼角,忙伸手把幼儿接了过来,她抱孩子更为熟练,幼儿又不重,她一手就抱稳了,另一只手腾出来摸他的小脸,小手,小脚,简直爱不释手,目光也片刻都移不开来。
张推官在一旁坐下,含笑看着,顺便把孩子的来历说了说。
钟氏听得十分生气:“真是一对畜生——这孩子的生母也太狠心了些。”
不过她也能理解一点孩子生母所嫁非人的痛苦之处,所以只埋怨了一句就罢了,转而哄幼儿道:“好宝贝,往后你跟着娘,再也不用吃苦头了。”
她角色转换得倒快,张推官听得失笑,目光十分柔和地望着妻子和新得的嗣子。
钟氏哄了一刻,想起来问幼儿的名字,张推官抱着幼儿往后院的一路上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此时已有了腹案,道:“这孩子在生身父母上皆无缘分,不必再提,他能活到如今,却是多亏了庙里的和尚师傅,他被丢弃在松树下,和尚给他起了个法名叫觉松;这法名自然再不作数,但这‘松’字倒是个好字——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既可明志,又暗合他的来历,不如就按他的辈分,起名叫做张良松罢,小名就唤他做松哥儿。”
钟氏粗通文墨,听了也觉得好,便道:“就依老爷的,松字是跟佛前结下的缘法,留着这个字,佛祖有灵,保佑他平平安安地长大,再寻不到比这更合适的了。”
他们这里商议定了,月朗也笑嘻嘻地回来了,手里抱着两双半旧的小鞋子,旁边还跟着一个叶明光。
钟氏见了,满面是笑地招呼他:“光哥儿,来瞧瞧,这是你的三表弟。”
叶明光皱皱鼻子:“这么小。”
月朗问他要鞋子时跟他解释了一句,他知道孩子是才抱养来的,也不多问,好奇地走到钟氏面前凑上去看,踮起脚跟摸摸幼儿的光头,道:“大舅母,他怎么一根头发也没有。”
钟氏笑道:“长一阵子就有了。”
候到月朗把鞋子替幼儿穿上,钟氏仍旧不放他下来,抱着他一起入座用饭。
叶明光嘴上嫌他太小,心里其实自然地有种应该要照顾比他小的小孩子的念头,月朗布菜,把一个鸡腿夹给他,他就把鸡腿拿起来放到幼儿嘴边去喂他。
幼儿闻到喷香的肉香,他吃了大半年素了,原来在家时,打祖父母过世后也没吃过什么像样东西,哪里经得起这个诱惑,便做出了进张宅以来第一个主动的动作——把光脑袋一探,啊呜一口去咬那鸡腿,他一口小乳牙倒是出得差不多了,但气力不够,只在鸡腿上留下了半圈浅浅的牙印,却是咬不下来。
逗得张推官和钟氏都笑了,张推官喜他终于露出了点活泼劲儿,就把鸡腿从叶明光手里接过去要撕开了喂他,钟氏忽想起来:“不成,松哥儿吃了这么久素,他小孩儿肠胃弱,一下碰触大荤,恐怕难以克化,要生出病来。”
张推官听着有理,只得罢了,把鸡腿还给了叶明光,新出炉的松哥儿很不舍得,虽则还不出声,黑眼珠却是专注地跟着那鸡腿一路转动。
钟氏又不忍起来,想了想,吩咐月朗道:“你去厨房看一看,还有剩余的鸡肉没有,煮一碗青菜鸡丝粥来,鸡丝少放一点,有个鲜味就行了,循序渐进地来。”
月朗答应着去了。
她这一去厨房,碰上了也在厨房拿饭的二房丫头春草,春草听她跟厨娘说的话奇怪,就探问了一句,月朗懒得理她,随口敷衍过去了。
春草不敢惹大房的丫头,听她不肯说,也不敢追问,只回去摆饭时顺口和马氏说了。
马氏听出不对来了:“怎么,那小和尚还留在东院?”
不然长房的饭食比二房先拿走,也没听说谁生病,怎么又兴出单独熬粥来。
春草摇头道:“奴婢不知道,问月朗姐姐,月朗姐姐没说。”
马氏白她一眼:“要你有什么用,嘴边的一句话也打听不来。”
春草缩了缩脖子,张芬从里间走出来,道:“娘,你管那些闲事做什么,如今我的事才最要紧。”
马氏见她便笑了:“不错,我的儿,还是你争气,不用求这个求那个的,现成把事成了。”
原来大约两个月前,张芬打苏长越的主意没打成,敲好一气门,人都没见着,臊头臊脸回来了,那之后苏长越住回了客栈,她更没机会,没几天一对新人就往安陆完礼去了。
张芬的终身悬回了半空,马氏怂恿了张兴志再去寻张推官,张推官不但不理,还只是冷笑,态度比先差了几倍不只,张兴志心里也虚着,不敢和做官的哥哥怎么样,只得回来了。
马氏急躁得天天寻隙骂人之际,却是天无绝人之路,曾被马氏骂过“嫌贫爱富背信弃义”的甘修杰有个妻弟,名叫高志柏,和他一样丧了妻,这高志柏不知怎么听说了张芬曾“拒绝”过甘修杰的求亲,落榜还乡后,竟私下托了人求上门来了。
高志柏心胸狭窄,和姐夫一向不怎么对付,年初放榜,甘修杰榜上有名还被吏部侍郎选为快婿,他却只能黯然返家,这对比之下,他更为嫉恨甘修杰,挖空心思想压甘修杰一头。不知他的脑回路怎么转的,总之他认为张芬看不上甘修杰,拒绝了他;那他要是能娶张芬的话,甘修杰求而不得的女子到了他手里,他岂不是就比甘修杰高了一筹?
二房是不知道他这些不可说的心思,从二房的立场来说,张芬的年纪真是拖无可拖了,而张推官又撒了手再不愿管,在此一天比一天要命的形势下,能有个举人来求亲真可谓是瞌睡遇上了枕头——虽然高志柏的条件和先前甘修杰一样,都是丧妻娶填房,但张芬又哪里还有再挑拣的资本?
还能捡着个举人就是她撞大运了,虽然高志柏这科没中,但说不定他下科就中了呢?甘修杰能中,他中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嘛。
这下二房可不敢跟人放什么“再说”的话了,忙不迭地答应了下来,这两日就忙着在家清点张芬的嫁妆,最重要的是琢磨着怎么能从张推官那敲一笔出来。
张兴志对此并不怎么发愁:“你怕什么,都不要大哥费心给芬儿寻人家了,只添一笔嫁妆,不过一句话的事,有什么好担心的,看在良翰良勇的面子上,大哥也不会小气的。”
马氏敏感些:“你想得美,我却觉得,大伯这几年待我们是一年不比一年了,提过继的事,他也总含糊着,你天天只晓得吃酒玩耍,都不上点心,要是出了意外,我看你怎么办。”
“能出什么意外。”张兴志不以为然地嗤笑,“除非大哥这会儿开了窍,往外收两个好生养的丫头来,他这个年纪,想生的话也还能生。不过大哥那个人,你又不是不知道,最是个婆妈,为着当初进学时沾了他岳父家的光,这么多年都没好意思纳妾,有过一个丫头还卖了,现在又能有什么。大哥那份家业,迟早都是良翰良勇的。”
马氏还是不大安心:“还是早敲定了好,乘着这回芬儿出嫁,不如把过继的事一并操办了罢,以后我就安安心心等着给良翰带孙儿,再没得心焦了。”
“那你想定了,就过继良勇?”
马氏不情愿地道:“对!”
虽然仍是不甘心,但她也知道,把长子过继过去不太现实,再者也舍不得,暂且还是便宜那个贱人生的小崽子了。
张芬在旁听他们的话题歪了,忙道:“娘!”
马氏笑揽了她过来:“放心,你的事才在娘的心尖上,这一起提,也是为了你。若给你的添妆不称意,那过继的事上,我们也为难为难长房。明日你大伯休沐,正好找了他去说,管叫你风风光光地出嫁。”
张芬这才低了头,只是心中挥之不去的怅然,让她不怎么笑得出来。
☆、第124章
月朗在窗下的罗汉床上替松哥儿临时整出了副适合孩子睡的铺盖,不过钟氏一直抱着他,临到睡时,也舍不得放过去,索性便直接带着他在床上睡下了。
松哥儿把一碗青菜鸡丝粥吃得干干净净,小娃儿家,肚子填饱了,别的心思就少了,他瘦瘦小小的一只,洗干净了躺在钟氏和张推官中间,没多大功夫就睡着了。
两个大人没这么快入睡,躺在枕上,低声交谈着。
钟氏问道:“老爷,这事预备什么时候在家里说开了?”
“就明日罢,李全抱着孩子光明正大地回来,并没瞒人,与其让别人胡乱猜疑,不如乘早明说。”
钟氏有些忧心地叹了口气:“唉,只怕二弟那里要不消停,老太爷也不知有没有话说。”
张推官未做事前会瞻前顾后,有个难以决断的小毛病,但已经做下,他就不会再犹豫后悔了,淡定道:“我们的孩儿,跟老太爷交代一声也罢了,和二房有多大关系。前儿汪府台给我透了句话,他也到了该动的时候了,派人往吏部里打听活动时,顺带替我问了问,大约我会被调往山西去。”
这是钟氏还不知晓的,声音不由高了点:“山西?”话出口觉得不对,忙小心地转头望了一眼松哥儿,见他还睡得好好的,放松了口气,重新压低了嗓音道,“去那么远?可知是哪个衙门?”
“山西提刑按察使司。”张推官低声道,“不出意外的话,升任按察佥事,只是还不知道届时分巡哪里。”
按察佥事是五品,张推官现是从六品,但他就职于应天府,直隶自与一般省份不同,他越级多升了一品半级的,并不为怪。且张推官现在的职位正与提刑按察使司对口,经他手初判的案件,杖刑以上都当送按察使司复核——不过南直隶情形特殊,不设按察使司,直接由金陵刑部取代了按察使司的职权,所以张推官直接向刑部负责,这又是实际工作中的不同了。
按察使司是实权部门,张推官能升这一步,算是稳扎稳打。
山西虽远,升官总是好事,钟氏就悄声笑道:“恭喜老爷高升。”
“朝廷敕书未下,还做不得十分准。不过,”张推官道,“不管任去何方,肯定不在金陵了,所以临去之前,不如把家里这些事都理清了,免得带去新任上,再叫人看笑话。”
至于此地,反正是要走了,就闹出来也无妨了。
“老爷定了主意,要把二房送回老家去?”
“我在金陵养了他们这些年,无论如何也算对得住他们了。老二已四十多的人,该回乡去自己置办一份家业了,难道还一辈子跟着我在任上胡混不成。”
钟氏作为长嫂,受了二房这些年的烦扰,心底早无一丝好感,只是她身子骨不争气,生不出男嗣来,自家总觉理亏,凡百事情都只得忍耐罢了。此时只有表示赞同的:“老爷这话是正理,是该劝着二房想法自己立起来才行。总像现在这样,以后如何了局。”
张推官应道:“嗯,天晚了,睡罢,养好了精神,明日还有的啰嗦。”
月朗守在外间,听得里面低低的说话声渐渐歇了,蹑手蹑脚地走进来,把桌边的灯吹熄了。
**
翌日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