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不是省油的灯
这顿饭花了15块钱,余淳安抢着去付了。等他回来的时候,冯啸辰掏出一张大团结,硬要交给余淳安,说是共同分担饭资。余淳安当然不肯,于是与冯啸辰撕扯起来,场面颇为热闹。
这时候,韩江月不声不响地站起身,走到二人面前。她从冯啸辰手里夺过那张十元钞票,又从自己兜里拿出一张五元的,凑成15块钱,然后不容分说地塞进了余淳安的口袋,说道:
“余科长,这顿饭算我和冯啸辰两个人请大家的,我们俩都是单身汉,自己挣钱自己花。余科长你有一大家子人,请客这种事情,你就别跟我们争了。”
“这怎么能行,小韩,你还没转正,你才挣多少钱……”余淳安脸胀得通红,想把钱掏出来还给二人,冯啸辰及时地按住了他的手,让他无法得逞。
“余科长,你就由他们俩吧。”何桂华发话了,他看出冯、韩二人都是真心想出钱,而且也知道余淳安家里并不宽裕,如果真的花15块钱请大家吃饭,回去之后肯定会被老婆骂上半个月以上,甚至打一架的可能性都有。
解决噪声问题就请大家吃饭这句话,是前些天余淳安一时兴起许的诺,何桂华他们都没当一回事,包括韩江月也只是拿它来当个玩笑逗一逗余淳安而已。今天冯啸辰帮着余淳安解决了问题,韩江月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态,居然逼着余淳安兑现承诺。余淳安是个性格有些偏执的人,被人一激,还真的就请客了。
韩江月在叫余淳安请客的时候,就打着由自己出钱的主意,她看似泼辣,实则内心细腻,知道余淳安以及几位师傅都是有家有口的人,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是要精打细算的,不可能这样挥霍。她是个单身,家里也没有负担,属于挣多少钱就可以花多少钱的单身一族,偶尔潇洒一回是完全可以的。
看到冯啸辰抢着出钱,韩江月心里的好感又多了几分。她在省城里见过一些干部家里的纨绔子弟,那些人花钱倒是颇为大方的,但仅限于是在“哥儿们”面前拔份,或者在女孩子前面显摆。而冯啸辰作为一名处长,愿意掏钱请几位工人吃饭,这就难能可贵了,这说明他对师傅们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同时还说明他似乎是挺有钱的……
啊呸,他有钱没钱,关我啥事?
韩江月在心里高屋建瓴地批判了自己一句,脸不知怎么就有些热了。
争夺结账权的风波最终由何桂华一锤定音了,余淳安不再试图往外掏钱,只是连声地说着不好意思之类的话。众人打着饱嗝出了餐厅的门,几位老师傅还极不斯文地剔着牙,借着几分酒意大声地说着话。由于吃得很饱,大家决定推着车慢慢走,以便消食。冯啸辰和余淳安、何桂华三个人走成了一排,而韩江月等人则跟在后面。
“小冯,你们这次到我们新民厂来,是达到什么目的?”
余淳安开始与冯啸辰谈起了实质性的问题。在此之前,他是站在厂子的角度,把冯啸辰一行当成外人来对待的,所以自然会回避有关冯啸辰此行目的的问题。经过白天的合作,以及刚才这一顿饭,他已经把冯啸辰当成了朋友,开始替冯啸辰着想了。
“12立米挖掘机液压阀漏油,影响了工业实验,我和彭处长到新民厂来,就是希望解决这个问题。”冯啸辰简洁地说道。
“要解决这个问题,倒也不难。”何桂华道,“你们那两个液压阀,主要问题就是压砂没有清理干净,我和老叶、老邹加个班,好好清一清,应当能够搞好的。”
“是啊,其实就是用心不用心的问题,用点心,清砂也不是做不到的。”跟在背后的叶建生附和道。
“光是这两个液压阀,没什么意义。”冯啸辰淡淡地说道,“这一次大家给我小冯面子,多花点工夫把压砂清干净了,以后呢?我们搞12立米挖掘机,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量产,一年几十台的规模,每一台都让大家卖我面子吗?”
“这个恐怕不容易。”何桂华老老实实地说道,“清砂是个细致活,费工时很多,而且越清到最后,就越费工。一个两个我们可以这样做,如果一年几十个都这样,我们就别干别的事情了。”
“工时费厂里也负担不起。”余淳安补充道,他是生产科的,计算工时是他的本份。
冯啸辰道:“就是这个道理。光凭着这种突击式的方法,就算能够做出一两个优质的产品,也是不长久的。我想,你们新民厂做这两个液压阀的投入,比从国外进口两个花的钱还多吧,而且质量还不一定能够比得上进口货。”
“这有什么办法……”余淳安苦笑了,冯啸辰这话是说到点子上了,以往新民厂做事不外乎就是如此。批量生产的产品质量不过关,遇到诸如12立米挖掘机这种“重点项目”,就搞突击式的会战,拼人力搞出一两个好产品来交差。这种方式是厂领导最喜欢的,对于他这个科班出身的生产科副科长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耻辱。
冯啸辰见火候成熟,便继续说道:
“其实,新民厂的问题岂止是一个清砂的问题,我今天在车间随便转转,看到的问题就数不胜数。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人水平参差不齐,零件的公差大得令人难以忍受,最终只能等着钳工自己去修正。成品搬运没有专用工具,甚至没有规则,一个在磨床上做过精加工的零件,搬到装配车间的过程中却被磕出了几道痕,前面的精加工还有什么意义?装配车间尘土飞扬,我都不知道你们用风枪吹阀体内壁的目的是做清洁还是给工件做旧,吹进去的灰尘比吹出来的还多……,这样做出来的产品不漏油才是怪事。”
冯啸辰掰着手指头说着车间里的问题,余淳安、何桂华等人越听越是尴尬。他们都是做事比较认真的人,自然也知道厂里的情况,而且过去也曾为这些问题而发过牢骚。但家丑不可外扬,听到冯啸辰这个外人如此数落,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应答才好了。
“小冯果然是行家,我就知道你今天说要到车间看看,绝对是……”余淳安讷讷地说道,最后一句话已经不便说出来了。
倒是韩江月明白余淳安的意思,她恨恨地说道:“绝对是没安好心!”
“江月,你不能这样说冯处长。”何桂华道,“冯处长是真正对咱们厂子好,才会看到这些问题。如果他只是要我们弄一个质量好一点的液压阀出来,完全没必要花这么多心思去找我们的毛病。的确,这些毛病不解决,就算我们能够想办法做出一个两个好产品,终归不能长久的。”
“可是,这种事情得领导重视才行。领导不重视,光我们在这里说,有什么用。”邹苏林也参与进来了,但凡有点责任心的人,都不会看不到这些事情,平时大家觉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能过得去。现在有人提个头,他们都觉得心有戚戚。
“我觉得吧,老贺也不是不想管,就是没办法管。”叶建生道,他说的老贺自然是指厂长贺永新,在私下的场合里,工人们说话也不会那么讲究的。叶建生估计属于对贺永新还比较尊重的那一派,所以会出来替他辩解。
“现在哪个厂子不是这个样子?”叶建生道,“过去说抓管理就是搞管、卡、压,这两年不这么提了,开始说要严格管理,可是哪那么容易?大家都散漫惯了,尤其是那些小年轻……,当然,像小韩这种,是很难得的。我是说像吕攀那种人,也不知道老吕平时是怎么教他的,教得这个儿子吊儿郎当的,换成我是老吕,非抽他耳光不可。”
“徐书记倒是想管,可惜根基太浅了,在厂里说话不管用啊。”邹苏林提起了书记徐新坤,这已经是冯啸辰第二次听到他的名字了。
“老徐是个想做事的人,有点军队作风,可是地方上不吃这一套。”何桂华总结道,看他那意思,好像对徐新坤也颇有好感。
“徐书记现在还在厂里吗?”冯啸辰好奇地问道。
“当然在厂里。”何桂华道。
冯啸辰道:“我们那天来的时候,厂领导和我们见面,我没看到徐书记。”
“这也不奇怪,生产上的事情,贺厂长不让他插手。”余淳安道。
“我想见见徐书记,你们说有可能吗?”冯啸辰问道。
“你见他干什么?”余淳安下意识地问道,他倒也不是怕冯啸辰见徐新坤会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只是好奇这个年轻处长又打算整什么妖蛾子了。想到白天自己陪着冯啸辰在车间里转,冯啸辰一脸人畜无害的样子,暗地里却记了那么多的黑账,余淳安便对他有些忌惮了。
这厮绝对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如果让他见了徐新坤,没准他能把新民厂的天翻过来。
余淳安有了一种不安的预感。
这时候,韩江月不声不响地站起身,走到二人面前。她从冯啸辰手里夺过那张十元钞票,又从自己兜里拿出一张五元的,凑成15块钱,然后不容分说地塞进了余淳安的口袋,说道:
“余科长,这顿饭算我和冯啸辰两个人请大家的,我们俩都是单身汉,自己挣钱自己花。余科长你有一大家子人,请客这种事情,你就别跟我们争了。”
“这怎么能行,小韩,你还没转正,你才挣多少钱……”余淳安脸胀得通红,想把钱掏出来还给二人,冯啸辰及时地按住了他的手,让他无法得逞。
“余科长,你就由他们俩吧。”何桂华发话了,他看出冯、韩二人都是真心想出钱,而且也知道余淳安家里并不宽裕,如果真的花15块钱请大家吃饭,回去之后肯定会被老婆骂上半个月以上,甚至打一架的可能性都有。
解决噪声问题就请大家吃饭这句话,是前些天余淳安一时兴起许的诺,何桂华他们都没当一回事,包括韩江月也只是拿它来当个玩笑逗一逗余淳安而已。今天冯啸辰帮着余淳安解决了问题,韩江月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心态,居然逼着余淳安兑现承诺。余淳安是个性格有些偏执的人,被人一激,还真的就请客了。
韩江月在叫余淳安请客的时候,就打着由自己出钱的主意,她看似泼辣,实则内心细腻,知道余淳安以及几位师傅都是有家有口的人,家里的每一分钱都是要精打细算的,不可能这样挥霍。她是个单身,家里也没有负担,属于挣多少钱就可以花多少钱的单身一族,偶尔潇洒一回是完全可以的。
看到冯啸辰抢着出钱,韩江月心里的好感又多了几分。她在省城里见过一些干部家里的纨绔子弟,那些人花钱倒是颇为大方的,但仅限于是在“哥儿们”面前拔份,或者在女孩子前面显摆。而冯啸辰作为一名处长,愿意掏钱请几位工人吃饭,这就难能可贵了,这说明他对师傅们的尊重是发自内心的,同时还说明他似乎是挺有钱的……
啊呸,他有钱没钱,关我啥事?
韩江月在心里高屋建瓴地批判了自己一句,脸不知怎么就有些热了。
争夺结账权的风波最终由何桂华一锤定音了,余淳安不再试图往外掏钱,只是连声地说着不好意思之类的话。众人打着饱嗝出了餐厅的门,几位老师傅还极不斯文地剔着牙,借着几分酒意大声地说着话。由于吃得很饱,大家决定推着车慢慢走,以便消食。冯啸辰和余淳安、何桂华三个人走成了一排,而韩江月等人则跟在后面。
“小冯,你们这次到我们新民厂来,是达到什么目的?”
余淳安开始与冯啸辰谈起了实质性的问题。在此之前,他是站在厂子的角度,把冯啸辰一行当成外人来对待的,所以自然会回避有关冯啸辰此行目的的问题。经过白天的合作,以及刚才这一顿饭,他已经把冯啸辰当成了朋友,开始替冯啸辰着想了。
“12立米挖掘机液压阀漏油,影响了工业实验,我和彭处长到新民厂来,就是希望解决这个问题。”冯啸辰简洁地说道。
“要解决这个问题,倒也不难。”何桂华道,“你们那两个液压阀,主要问题就是压砂没有清理干净,我和老叶、老邹加个班,好好清一清,应当能够搞好的。”
“是啊,其实就是用心不用心的问题,用点心,清砂也不是做不到的。”跟在背后的叶建生附和道。
“光是这两个液压阀,没什么意义。”冯啸辰淡淡地说道,“这一次大家给我小冯面子,多花点工夫把压砂清干净了,以后呢?我们搞12立米挖掘机,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要量产,一年几十台的规模,每一台都让大家卖我面子吗?”
“这个恐怕不容易。”何桂华老老实实地说道,“清砂是个细致活,费工时很多,而且越清到最后,就越费工。一个两个我们可以这样做,如果一年几十个都这样,我们就别干别的事情了。”
“工时费厂里也负担不起。”余淳安补充道,他是生产科的,计算工时是他的本份。
冯啸辰道:“就是这个道理。光凭着这种突击式的方法,就算能够做出一两个优质的产品,也是不长久的。我想,你们新民厂做这两个液压阀的投入,比从国外进口两个花的钱还多吧,而且质量还不一定能够比得上进口货。”
“这有什么办法……”余淳安苦笑了,冯啸辰这话是说到点子上了,以往新民厂做事不外乎就是如此。批量生产的产品质量不过关,遇到诸如12立米挖掘机这种“重点项目”,就搞突击式的会战,拼人力搞出一两个好产品来交差。这种方式是厂领导最喜欢的,对于他这个科班出身的生产科副科长来说,简直就是一种耻辱。
冯啸辰见火候成熟,便继续说道:
“其实,新民厂的问题岂止是一个清砂的问题,我今天在车间随便转转,看到的问题就数不胜数。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人水平参差不齐,零件的公差大得令人难以忍受,最终只能等着钳工自己去修正。成品搬运没有专用工具,甚至没有规则,一个在磨床上做过精加工的零件,搬到装配车间的过程中却被磕出了几道痕,前面的精加工还有什么意义?装配车间尘土飞扬,我都不知道你们用风枪吹阀体内壁的目的是做清洁还是给工件做旧,吹进去的灰尘比吹出来的还多……,这样做出来的产品不漏油才是怪事。”
冯啸辰掰着手指头说着车间里的问题,余淳安、何桂华等人越听越是尴尬。他们都是做事比较认真的人,自然也知道厂里的情况,而且过去也曾为这些问题而发过牢骚。但家丑不可外扬,听到冯啸辰这个外人如此数落,大家都不知道该如何应答才好了。
“小冯果然是行家,我就知道你今天说要到车间看看,绝对是……”余淳安讷讷地说道,最后一句话已经不便说出来了。
倒是韩江月明白余淳安的意思,她恨恨地说道:“绝对是没安好心!”
“江月,你不能这样说冯处长。”何桂华道,“冯处长是真正对咱们厂子好,才会看到这些问题。如果他只是要我们弄一个质量好一点的液压阀出来,完全没必要花这么多心思去找我们的毛病。的确,这些毛病不解决,就算我们能够想办法做出一个两个好产品,终归不能长久的。”
“可是,这种事情得领导重视才行。领导不重视,光我们在这里说,有什么用。”邹苏林也参与进来了,但凡有点责任心的人,都不会看不到这些事情,平时大家觉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能过得去。现在有人提个头,他们都觉得心有戚戚。
“我觉得吧,老贺也不是不想管,就是没办法管。”叶建生道,他说的老贺自然是指厂长贺永新,在私下的场合里,工人们说话也不会那么讲究的。叶建生估计属于对贺永新还比较尊重的那一派,所以会出来替他辩解。
“现在哪个厂子不是这个样子?”叶建生道,“过去说抓管理就是搞管、卡、压,这两年不这么提了,开始说要严格管理,可是哪那么容易?大家都散漫惯了,尤其是那些小年轻……,当然,像小韩这种,是很难得的。我是说像吕攀那种人,也不知道老吕平时是怎么教他的,教得这个儿子吊儿郎当的,换成我是老吕,非抽他耳光不可。”
“徐书记倒是想管,可惜根基太浅了,在厂里说话不管用啊。”邹苏林提起了书记徐新坤,这已经是冯啸辰第二次听到他的名字了。
“老徐是个想做事的人,有点军队作风,可是地方上不吃这一套。”何桂华总结道,看他那意思,好像对徐新坤也颇有好感。
“徐书记现在还在厂里吗?”冯啸辰好奇地问道。
“当然在厂里。”何桂华道。
冯啸辰道:“我们那天来的时候,厂领导和我们见面,我没看到徐书记。”
“这也不奇怪,生产上的事情,贺厂长不让他插手。”余淳安道。
“我想见见徐书记,你们说有可能吗?”冯啸辰问道。
“你见他干什么?”余淳安下意识地问道,他倒也不是怕冯啸辰见徐新坤会有什么不合适的地方,只是好奇这个年轻处长又打算整什么妖蛾子了。想到白天自己陪着冯啸辰在车间里转,冯啸辰一脸人畜无害的样子,暗地里却记了那么多的黑账,余淳安便对他有些忌惮了。
这厮绝对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如果让他见了徐新坤,没准他能把新民厂的天翻过来。
余淳安有了一种不安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