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一章 互助社
让百姓活下去,才是最大的人性!
许多年之后,刘和无意之间发牢骚时说的那句话,被人加上了三个字和两个标点符号,从“活下去才是最大的人性”变成了“让百姓活下去,才是最大的人性!”,然后就成为大汉帝国历代君臣的座右铭,牢牢地刻在了所有人的心头。
为了解决洛阳百姓的吃饭问题,参加议事的众人一起开动脑筋,终于被他们想出了几个主意。
朱儁提议派人前往河东郡和河南郡借粮,等到明年洛阳地区粮食丰收之后归还;卫觊提议派人前往冀州和荆州收购粮食,所需的财物由各县大户集资;田畴提议立即让徐荣率领五千西凉兵北上,减轻洛阳地区粮食供应的压力;李严建议派人向幽州求援,顺便可以运送一批军备物资过来。
一直不怎么说话的郭嘉,给刘和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建议,他说:“当务之急,首先是稳定人心,不能让百姓觉得官府手足无措,无法解决这次缺粮的难题。为此,我觉得不妨先拿出一部分官库余粮在市面上出售,造成一种洛阳市面上不缺粮的错觉。在做这件事情的同时,暗中召集洛阳附近的所有大户,逼他们捐出一部分粮食出来,别看这些大户个个口中喊着缺粮,实际上他们的地窖之中肯定储存着够吃好几年的余粮!”
“如果这些大户不肯捐粮呢?”牵招开口问道。
郭嘉回答:“哼哼,如果他们在这种关键的时候还只顾着一家一户的得失,那就告诉缺粮的百姓,谁家地窖中有粮食,让百姓们自己动手去拿!”
“那些大户家中都有几十甚至是几百凶狠的家兵把守,普通百姓如何进得去?”审配有些不以为然地说道。
田畴面无表情地说道:“这个好办。我们这次从长安带回来许多堳坞中的兵器,现在搁在仓库内也是生锈,直接分发给老百姓们就够了。对了。发放武器的时候,就说是让百姓们防止黑山匪和白波贼的侵袭。老百姓们手中有了刀枪,他们就是第二批申息军,试看哪家大户还敢囤积居奇!”
厅中众人闻听田畴此言,都是一脸的吃惊,忽然想到了申息军的来头。
刘和倒是挺高兴,乐呵呵地看着大家,一点都不为自己当初忽悠丹水的老百姓起来造反觉得难为情。
郭嘉见没有人再反对自己,接着说道:“前面说的这些办法都只能解决燃眉之急,无法从根本上解除粮荒。所以在做这些事的时候,还要派出多路人马,分别前往河东郡、河内郡借粮,前往冀州和荆州购粮,公子如果能够让幽州伸出援手,那就更好了。”
李严补充说:“还可以采取优化配置的思路,先疏散一批最为缺粮的百姓前往勉强够吃的数县就食,另外把今年粮食略有盈余的几个县内的粮食集中起来,作为救济粮。用来在洛阳城附近开设粥棚,救济特别困难的百姓。”
刘和听完大家的意见,心里有了一个大概的方案,他开口说道:“方才大家都提了很好的意见。尤其是奉孝的一揽子方案可行性很高,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实施。我仔细想了一下,洛阳地区现在民心思稳。不宜让穷苦百姓与各县的大户发生激烈对立和冲突,否则容易引起大规模的民变。”
众人对于刘和的这个分析表示认同,纷纷点头同意。
刘和接着说道:“虽然不宜让穷苦百姓跟富户产生对立冲突。但这些富户家中藏储的粮食也是要想办法弄出来的。为此,我决定在河南尹地界上设立‘互助社’这种民间组织,然后由互助社发挥作用,调节富户与穷苦百姓的矛盾冲突,合理配置各种紧缺的资源。”
“公子,请问互助社的运作机制是怎样的?”田畴问了一句很专业的话,不愧是刘和手下第一捧哏高手。
刘和回答说:“互助社,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由地方百姓相互开展救助的组织,具体运作的机制,概括起来就是‘官府监督仲裁,民众自愿参与,紧缺物资共享,劳力畜力共用,按各户投入多少分配劳动成果。’”
“比如说,谷城县下属有十几个乡,可以按照乡为单位,由民众共同推选出一位社长,几位副社长,然后将本乡的各种物资集中起来,帮助民众共度难关。那些拿出物资多的富户,在来年本社粮食收获之后,可以享受到约定的回报,也可以让其他农户通过出劳力的方法偿还。那些缺少粮食的穷苦农户,在困难的时候得到接济和救助,等到生活宽裕之后,则需要向社里多缴纳一些粮食或者多出劳力。”
刘和按照自己的记忆,将后世初级社的一些做法说了出来。在刘和看来,洛阳地区现在不缺少耕地,缺的是劳力和生产资料,因此可以大胆尝试着推行互助组和初级社这种农村集体经济形式。
后世华夏国初建的时候,曾经在广大的落后农村之中推行了初级社,而初级社则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将私有土地、耕畜、大型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分社统一经营和使用,按照土地的质量和数量给予适当的土地分红,其他入社的生产资料也付给一定的报酬。
初级社在社员分工和协作的基础上统一组织集体劳动,社员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取得劳动报酬,产品由所在社进行合理的分配。初级社有一定的公共积累,与互助组相比,实行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集中经营,可以积累起一定数目的公共财产,在对抗各种自然灾害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刘和的想法或许有点超前,但他觉得在目前这种无法更糟糕的局面下,为何不尝试一下先进的生产制度呢?就算是失败了,最多重头来过,大不了洛阳百姓逃往各地求生,那也不会比现在差到哪里去。
实际上,在人类历史长河之中。公社这种组织模式曾经长期存在,最典型的就是俄国农村的公社,其存在的时间长达上千年,从奴隶制社会一直持续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由于历史进程的不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农村公社的传统形式长期保存下来,但它不再是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发展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已蜕变为依附于奴隶制或封建农奴制下的公社组织形式。在这种公社里,耕地虽按传统实行定期重新分配,但土地所有权已被奴隶主或封建领主所篡夺。社员以承担各种贡赋或劳役为代价,耕种公社的“份地”。
刘和目前所处的时代,还是封建社会的前期,各地的奴隶制度依然严重存在,而土地兼并问题更是十分严重,所以推行农村公社化生产的社会基础实际存在,只需要有人点拨一下,就有可能实现。
最为关键的是,刘和提出的这个互助社的理念。介于互助组与初级人民公社之间,是来自于后世新华夏建国初期的农村改革经验,并非开历史的倒车,而是推动生产关系向前走了一步。若论先进性。互助社自然是要超过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和俄国的农村公社等体制,关键就是看各级官府如何加以引导和实施监督,防止互助社成为少数富户继续兼并穷苦农民土地的推手。
议事厅中,刘和费了很多的口舌向大家解释什么叫做互助组。什么叫做互助社,到了后来大家总算是完全理解和接受了他的理念。
李严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公子,听起来互助社对于改变洛阳目前的状况很有帮助。但卑职还有一事不明,那就是各县的富户都豢养着大批的家奴和佃户,他们就算不跟穷苦庄户结成互助组,就算不加入互助社,一样可以生存下去,而这些富户在看不到实际好处的情况下,有什么参与的积极性呢?”
刘和点头,回答说:“这正是成立互助社最关键的一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让洛阳附近的富户感觉他们并不是什么都有,而那些穷人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关于如何实现这一点,我也有了主意。具体说来,就是官府对广大农户以借贷的形式进行扶持,向他们提供一批牛马和先进的耕具,供穷苦农户们使用,等到这些农户恢复过来之后,以粮食或者其他财货的方式偿还给官府。”
审配有些疑惑的说:“可是我们哪里有许多牛马和大批的犁铧提供给贫苦百姓呢?”
刘和笑着回答:“这个问题就要靠幽州方面进行增援了。长城以北的鲜卑人、乌桓人养殖了许多的牛马,现在正排着队在边塞互市的地方等着我们去采买呢!至于犁铧嘛,马城和宁城的作坊内经过一年的全力生产,想必比已经积存了不少,正好可以调过来以解燃眉之急。”
卫觊又问:“可是我们拿什么跟鲜卑人和乌桓人交易呢?洛阳的官仓内如今空空如也,天天都有一群老鼠在跑来跑去!”
刘和笑眯眯地看着卫觊说:“河东不是有个天下最大的盐池么,可以用盐巴跟鲜卑人和乌桓人进行交易啊。另外,鲜卑人和乌桓人对于光灿灿、亮晶晶的珠宝似乎情有独钟,这玩意我可是从长安运回来不少,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卫觊发现自己被刘和不声不响的算计了,因为河东盐池可是卫家来钱的聚宝盆,但他却不敢出言反对,因为刘和可是说了要把自己手里那些得自堳坞的财宝也用掉呢。
还是田畴最为刘和着想,他皱着眉头说:“公子,若是按照这个路子走,除了河东盐池产的盐巴不是由你提供,其他所有借贷给穷苦百姓的启动资产,其实都是由您个人垫付的,到时候这笔帐该怎么算呢?”
厅中众人也是一起点头,觉得不该让刘和一个人吃这么大的亏。
刘和笑眯眯地说:“还算什么帐呢,解民众倒悬之危乃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实际上,等到洛阳百姓们缓过这口气之后,我还要宣布提供给他们的这些物资都是无息的,只需还本即可!”
“不行!公子万万不可以如此!”好几个人一起反对说道。
“咦,怎么做好事还不行了?”刘和一脸惊奇的看着大家。
郭嘉回答说:“人人皆生而有惰性,若是被百姓们知道可以无偿使用官府提供给他们的各种物资,只怕今后他们就会生出懒惰之心,不再勤奋劳作耕种!”
被郭嘉这么一提醒,刘和忽然想起了后世某次超大地震过后,受灾的人们坐在地震棚里理所当然地搓麻将,接受来自各界的海量援助,口中还抱怨某某牌方便面不好吃,某个牌子的火腿肠淀粉太多,而那些辛苦赶来救援的人却是忙的四脚朝天,连口水都喝不上。
“嗯,奉孝说的有道理。那就这样吧,凡是想要领取救济物资的农户,需要将部分田产地契拿出来进行抵押,如果过几年还无法偿还,这些田产地契就归我所有,大家觉得如何?”
“理当如此!”
“公子仁义!”
厅中所有人都支持刘和这个决定,没有一人觉得刘和这么做有什么不妥……(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书山通幽处”、“l杰”、“紫羽心”的不吝打赏!
许多年之后,刘和无意之间发牢骚时说的那句话,被人加上了三个字和两个标点符号,从“活下去才是最大的人性”变成了“让百姓活下去,才是最大的人性!”,然后就成为大汉帝国历代君臣的座右铭,牢牢地刻在了所有人的心头。
为了解决洛阳百姓的吃饭问题,参加议事的众人一起开动脑筋,终于被他们想出了几个主意。
朱儁提议派人前往河东郡和河南郡借粮,等到明年洛阳地区粮食丰收之后归还;卫觊提议派人前往冀州和荆州收购粮食,所需的财物由各县大户集资;田畴提议立即让徐荣率领五千西凉兵北上,减轻洛阳地区粮食供应的压力;李严建议派人向幽州求援,顺便可以运送一批军备物资过来。
一直不怎么说话的郭嘉,给刘和提出了一个完整的建议,他说:“当务之急,首先是稳定人心,不能让百姓觉得官府手足无措,无法解决这次缺粮的难题。为此,我觉得不妨先拿出一部分官库余粮在市面上出售,造成一种洛阳市面上不缺粮的错觉。在做这件事情的同时,暗中召集洛阳附近的所有大户,逼他们捐出一部分粮食出来,别看这些大户个个口中喊着缺粮,实际上他们的地窖之中肯定储存着够吃好几年的余粮!”
“如果这些大户不肯捐粮呢?”牵招开口问道。
郭嘉回答:“哼哼,如果他们在这种关键的时候还只顾着一家一户的得失,那就告诉缺粮的百姓,谁家地窖中有粮食,让百姓们自己动手去拿!”
“那些大户家中都有几十甚至是几百凶狠的家兵把守,普通百姓如何进得去?”审配有些不以为然地说道。
田畴面无表情地说道:“这个好办。我们这次从长安带回来许多堳坞中的兵器,现在搁在仓库内也是生锈,直接分发给老百姓们就够了。对了。发放武器的时候,就说是让百姓们防止黑山匪和白波贼的侵袭。老百姓们手中有了刀枪,他们就是第二批申息军,试看哪家大户还敢囤积居奇!”
厅中众人闻听田畴此言,都是一脸的吃惊,忽然想到了申息军的来头。
刘和倒是挺高兴,乐呵呵地看着大家,一点都不为自己当初忽悠丹水的老百姓起来造反觉得难为情。
郭嘉见没有人再反对自己,接着说道:“前面说的这些办法都只能解决燃眉之急,无法从根本上解除粮荒。所以在做这些事的时候,还要派出多路人马,分别前往河东郡、河内郡借粮,前往冀州和荆州购粮,公子如果能够让幽州伸出援手,那就更好了。”
李严补充说:“还可以采取优化配置的思路,先疏散一批最为缺粮的百姓前往勉强够吃的数县就食,另外把今年粮食略有盈余的几个县内的粮食集中起来,作为救济粮。用来在洛阳城附近开设粥棚,救济特别困难的百姓。”
刘和听完大家的意见,心里有了一个大概的方案,他开口说道:“方才大家都提了很好的意见。尤其是奉孝的一揽子方案可行性很高,稍微调整一下,就可以实施。我仔细想了一下,洛阳地区现在民心思稳。不宜让穷苦百姓与各县的大户发生激烈对立和冲突,否则容易引起大规模的民变。”
众人对于刘和的这个分析表示认同,纷纷点头同意。
刘和接着说道:“虽然不宜让穷苦百姓跟富户产生对立冲突。但这些富户家中藏储的粮食也是要想办法弄出来的。为此,我决定在河南尹地界上设立‘互助社’这种民间组织,然后由互助社发挥作用,调节富户与穷苦百姓的矛盾冲突,合理配置各种紧缺的资源。”
“公子,请问互助社的运作机制是怎样的?”田畴问了一句很专业的话,不愧是刘和手下第一捧哏高手。
刘和回答说:“互助社,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由地方百姓相互开展救助的组织,具体运作的机制,概括起来就是‘官府监督仲裁,民众自愿参与,紧缺物资共享,劳力畜力共用,按各户投入多少分配劳动成果。’”
“比如说,谷城县下属有十几个乡,可以按照乡为单位,由民众共同推选出一位社长,几位副社长,然后将本乡的各种物资集中起来,帮助民众共度难关。那些拿出物资多的富户,在来年本社粮食收获之后,可以享受到约定的回报,也可以让其他农户通过出劳力的方法偿还。那些缺少粮食的穷苦农户,在困难的时候得到接济和救助,等到生活宽裕之后,则需要向社里多缴纳一些粮食或者多出劳力。”
刘和按照自己的记忆,将后世初级社的一些做法说了出来。在刘和看来,洛阳地区现在不缺少耕地,缺的是劳力和生产资料,因此可以大胆尝试着推行互助组和初级社这种农村集体经济形式。
后世华夏国初建的时候,曾经在广大的落后农村之中推行了初级社,而初级社则是在互助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特点是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将私有土地、耕畜、大型农具等主要生产资料分社统一经营和使用,按照土地的质量和数量给予适当的土地分红,其他入社的生产资料也付给一定的报酬。
初级社在社员分工和协作的基础上统一组织集体劳动,社员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取得劳动报酬,产品由所在社进行合理的分配。初级社有一定的公共积累,与互助组相比,实行了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集中经营,可以积累起一定数目的公共财产,在对抗各种自然灾害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刘和的想法或许有点超前,但他觉得在目前这种无法更糟糕的局面下,为何不尝试一下先进的生产制度呢?就算是失败了,最多重头来过,大不了洛阳百姓逃往各地求生,那也不会比现在差到哪里去。
实际上,在人类历史长河之中。公社这种组织模式曾经长期存在,最典型的就是俄国农村的公社,其存在的时间长达上千年,从奴隶制社会一直持续到了资本主义社会。
由于历史进程的不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农村公社的传统形式长期保存下来,但它不再是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发展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已蜕变为依附于奴隶制或封建农奴制下的公社组织形式。在这种公社里,耕地虽按传统实行定期重新分配,但土地所有权已被奴隶主或封建领主所篡夺。社员以承担各种贡赋或劳役为代价,耕种公社的“份地”。
刘和目前所处的时代,还是封建社会的前期,各地的奴隶制度依然严重存在,而土地兼并问题更是十分严重,所以推行农村公社化生产的社会基础实际存在,只需要有人点拨一下,就有可能实现。
最为关键的是,刘和提出的这个互助社的理念。介于互助组与初级人民公社之间,是来自于后世新华夏建国初期的农村改革经验,并非开历史的倒车,而是推动生产关系向前走了一步。若论先进性。互助社自然是要超过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和俄国的农村公社等体制,关键就是看各级官府如何加以引导和实施监督,防止互助社成为少数富户继续兼并穷苦农民土地的推手。
议事厅中,刘和费了很多的口舌向大家解释什么叫做互助组。什么叫做互助社,到了后来大家总算是完全理解和接受了他的理念。
李严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公子,听起来互助社对于改变洛阳目前的状况很有帮助。但卑职还有一事不明,那就是各县的富户都豢养着大批的家奴和佃户,他们就算不跟穷苦庄户结成互助组,就算不加入互助社,一样可以生存下去,而这些富户在看不到实际好处的情况下,有什么参与的积极性呢?”
刘和点头,回答说:“这正是成立互助社最关键的一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必要让洛阳附近的富户感觉他们并不是什么都有,而那些穷人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关于如何实现这一点,我也有了主意。具体说来,就是官府对广大农户以借贷的形式进行扶持,向他们提供一批牛马和先进的耕具,供穷苦农户们使用,等到这些农户恢复过来之后,以粮食或者其他财货的方式偿还给官府。”
审配有些疑惑的说:“可是我们哪里有许多牛马和大批的犁铧提供给贫苦百姓呢?”
刘和笑着回答:“这个问题就要靠幽州方面进行增援了。长城以北的鲜卑人、乌桓人养殖了许多的牛马,现在正排着队在边塞互市的地方等着我们去采买呢!至于犁铧嘛,马城和宁城的作坊内经过一年的全力生产,想必比已经积存了不少,正好可以调过来以解燃眉之急。”
卫觊又问:“可是我们拿什么跟鲜卑人和乌桓人交易呢?洛阳的官仓内如今空空如也,天天都有一群老鼠在跑来跑去!”
刘和笑眯眯地看着卫觊说:“河东不是有个天下最大的盐池么,可以用盐巴跟鲜卑人和乌桓人进行交易啊。另外,鲜卑人和乌桓人对于光灿灿、亮晶晶的珠宝似乎情有独钟,这玩意我可是从长安运回来不少,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卫觊发现自己被刘和不声不响的算计了,因为河东盐池可是卫家来钱的聚宝盆,但他却不敢出言反对,因为刘和可是说了要把自己手里那些得自堳坞的财宝也用掉呢。
还是田畴最为刘和着想,他皱着眉头说:“公子,若是按照这个路子走,除了河东盐池产的盐巴不是由你提供,其他所有借贷给穷苦百姓的启动资产,其实都是由您个人垫付的,到时候这笔帐该怎么算呢?”
厅中众人也是一起点头,觉得不该让刘和一个人吃这么大的亏。
刘和笑眯眯地说:“还算什么帐呢,解民众倒悬之危乃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实际上,等到洛阳百姓们缓过这口气之后,我还要宣布提供给他们的这些物资都是无息的,只需还本即可!”
“不行!公子万万不可以如此!”好几个人一起反对说道。
“咦,怎么做好事还不行了?”刘和一脸惊奇的看着大家。
郭嘉回答说:“人人皆生而有惰性,若是被百姓们知道可以无偿使用官府提供给他们的各种物资,只怕今后他们就会生出懒惰之心,不再勤奋劳作耕种!”
被郭嘉这么一提醒,刘和忽然想起了后世某次超大地震过后,受灾的人们坐在地震棚里理所当然地搓麻将,接受来自各界的海量援助,口中还抱怨某某牌方便面不好吃,某个牌子的火腿肠淀粉太多,而那些辛苦赶来救援的人却是忙的四脚朝天,连口水都喝不上。
“嗯,奉孝说的有道理。那就这样吧,凡是想要领取救济物资的农户,需要将部分田产地契拿出来进行抵押,如果过几年还无法偿还,这些田产地契就归我所有,大家觉得如何?”
“理当如此!”
“公子仁义!”
厅中所有人都支持刘和这个决定,没有一人觉得刘和这么做有什么不妥……(未完待续。。)
ps:感谢书友“书山通幽处”、“l杰”、“紫羽心”的不吝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