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一章 归顺
ps:感谢书友“白笑天”、“陆抗”、“罱啬牖庾”的月票支持,感谢书友“落日的爱情”打赏。
公孙度被徐晃和田豫联手整出的离间计彻底搞懵了,他在等到昌黎城的部队赶来汇合之后,带着自己的儿子和两万多部队,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扶黎,然后头也不回地翻过医巫闾山,向着襄平城方向撤退。
阳仪则从海路行走,带着辽东水师返回房县以南的海区,防止辽西方面从海上再次派出部队前来支援已经上岸的鲜于银。
等到公孙度离去几天之后,徐晃带着兵马轻松进驻扶黎和昌黎,然后派人前往宾徙联络韩忠,告诉韩忠公孙度已经弃他而去,逼迫韩忠率领剩余部队向度辽军投降。
宾徙城内,一位名叫姜定的武将站在韩忠面前,看他神色倒是轻松自若,仿佛这趟前来劝降就像是回一趟自家后院那么简单。
“韩将军,还认识在下么?”
“你是?”韩忠看着面前之人,有些面熟,但却叫不上名字。
“哈哈,韩将军当真是贵人多忘事啊!当年某曾在襄平与将军在同一军中任事,后来某随大军一起前往蓟城助战,而将军却以身体有恙推掉了那次随军出征的机会。”
被人当面掀出了当年的糗事,韩忠面露尴尬之色,终于想起了面前之人。“啊,你是当时的左部姜司马,当时我只听说西征的两万大军全军覆灭,还以为姜兄弟你已经……”
“托太傅大人和公子的福,姜某当时兵败被俘,后来转投度辽军,如今便是度辽军骑兵营内的一名骑都尉。”
“不知姜都尉今日前来是为何事?如今两军交战,韩某私下见你,可是担着干系呢!”
“哈哈。韩将军到现在还是小心翼翼的。你可知晓,公孙度已经将你和王建彻底抛弃了,就连那阳仪也带着水师返回大辽水了!”
“姜都尉休要胡言乱语,若是再有蛊惑动摇吾军之言语,休怪韩某翻脸无情!”
“韩将军,你我都是明白人,何必揣着明白装糊涂呢?若是你不信我所说之言,大可派出忠诚可靠的属下出城打探一番,姜某便在这里候着,如有半句虚言。敢以项上人头赔罪!”
看到姜平如此笃定自信,韩忠心里开始动摇,他立即派出一些哨骑出城四处打探。第二日夜里,派出去的哨骑返回来报告,言称昌黎城和扶黎城已为度辽军所据,辽东方面的部队不见影踪,小凌水入海口至渝水之间看不到水师船只。这下韩忠彻底相信了姜平的话,对姜平的态度愈发的客气谦卑。
“哎呀,还请姜都尉见谅。是某错怪了你。”
“韩将军不必如此客气,事已至此,辽东公孙氏大势已去,在这种紧要时刻。你可得谨慎行事,千万不要做出错误的决定啊!”
“韩某生性驽钝,还请姜都尉不吝明示。”
“某家将军徐公明说了,只要韩将军能够弃暗投明。避免宾徙陷入刀兵之祸,他可在大公子面前替你美言一番,为你谋一份好差事。若是韩将军能够说服王建一起投诚。徐将军可以做主在蓟城之内为你的家人安排一处阔大的院落居住,同时保举将军子嗣进入燕京大学读书。”
徐晃开出的条件足够坦诚和真实,没有虚浮的内容,虽然听起来少了高官厚禄和财帛美姬,但落入韩忠耳中却是那样的真实可信。
“实不相瞒,韩某早已厌倦了汉军之间内斗不休,既然徐将军如此看得起韩某,当年攻破宾徙城时更是手下留情,没有妄杀一个降兵,韩某愿意率众归顺度辽军,从此与公孙氏一刀两断,奉太傅大人和刘世仁公子为主。”
“那么徙河城那边呢?”
“还请姜都尉先与徐将军联络,请徐将军派兵前来接收宾徙城,待到宾徙易帜之后,吾愿随姜都尉一同前往徙河劝降王建!”
“将军如此深明大义,真乃宾徙千万军民之福!”
第二日上午,姜平前往扶黎向徐晃报告劝降结果,徐晃为了稳妥起见,于是决定亲自率军前往宾徙一趟,以防韩忠来一个诈降之类的把戏。
其实这次韩忠是真的没胆量敢在徐晃面前玩什么把戏,既然公孙度已经舍他而去,趁着自己手下还有一些兵马,能卖点价钱,韩忠那是巴不得赶紧抱上刘和这条大腿。
徐晃率领五千骑兵来到宾徙城外,然后派人入城告诉韩忠,要求韩忠约束手下士兵全部不带任务武器从城内走出来,如此方可算作真心投诚。韩忠一听是徐晃亲自前来受降,哪里还敢讨价还价,急忙传令城内将士,然后老老实实地带着队伍出城投降。
徐晃于是分出两千兵马押着韩忠的部下前往阳乐城,他本人则带着韩忠进入宾徙城内。
驻守阳乐的田豫接住韩忠的部下之后,将这些降兵跟一月之前在柳城抓到的那些初步接受了教导改造的降兵们打乱了混编在一起,这样做的好处是新接收的这些降兵不用害怕他们会被秘密处决,也就不会发生造反作乱的事情。如今徐晃俘虏和接收的降兵越来越多,如何妥善地安置这些士兵显得极为重要,而田豫恰恰是个允文允武之才,正好可以协助徐晃做好这些收尾的事情,好让徐晃可以放心地在前面冲锋陷阵。
宾徙城内,徐晃对于刚刚转投阵营的韩忠并不厌恶苛责,因为两人之间除了当初阵营不同之外,并无任何的私人恩怨。韩忠此人虽然胆小怯弱一些,倒也不是十恶不赦之徒,其实作为对手而言,徐晃倒是希望多遇到一些像韩忠这样的家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无辜的士兵因为主将的勇猛顽强而大量死伤。
还是那句话,辽西与辽东之间的战事,属于大汉内部之间的矛盾,犯不着无限上纲上线,非得拼个你死我活。徐晃今日留下了韩忠和他几千手下,说不定几年之后就会多一批与胡人作战的精锐士兵。
“韩某多谢将军接纳之恩!”
“韩将军不必如此客气,只要今后你愿一心一意地替公子做事,前途一定会比追随公孙度时更加远大光明!”徐晃不轻不重地安慰和提醒了韩忠一句,希望他能看清形势,今后不要首鼠两端。
翌日上午,姜平陪同韩忠一起前往徙河,劝说西线最后一位守将王建转投阵营。
徙河城内,一片愁云惨淡。韩忠未来之前,王建已经听到了许多的风声,而且也派出了大量探马前往昌黎和扶黎打探,因为靠着小凌水和海边,他的手下前几日便悄悄向他报告,说是游弋在海岸附近的船只一夜之间全部消失。王建不傻,他也知道了度辽军乘船从辽东半岛的沓氏一带上岸的消息,所以发现阳仪带着水师从徙河附近撤走之后,当即便联想到了公孙度可能已经撤走。只是,王建想不通的是公孙度既然撤军,为何连自己都不通知一声,难道是想让自己留在徙河傻乎乎地等死么?
随后撒出去的探马全部安然返回徙河,他们带回了让王建沮丧甚至是心惊的消息——公孙度已经撤走五天了,而宾徙守军在韩忠的带领下已经全部投靠了度辽军,如今整个西线只剩下徙河城内一处守军。
孤立无援,强敌环绕!
当韩忠来到时,王建已经明白了这位老兄弟的来意,他有些心灰意冷地对韩忠说道:“韩兄,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咱们会败得如此彻底,如此迅速么?整个西线最初可是有着足足五万兵马呀!徐公明仅凭一万出头的兵力,竟然逼得公孙度仓惶向东,逼得吾等无路可退,只能俯首乞降。”
韩忠理解王建心中的不甘和失落,他拍拍王建的肩膀,若有所思地说道:“若乱谋略眼光和心胸气度,公孙度可能与刘世仁相比?”
王建摇头,表示两人之间差距很大。
“这就对了。公孙度只想割据辽东一隅之地,妄图列土封疆,甚至是称王,他却忘记了辽东之地乃大汉之土,他这么行事,有几人会真心拥戴和支持?反观刘世仁公子,从不穷兵黩武,虽有强兵而能自持,是以幽州军民拥戴支持,将士上阵之时斗志昂扬,信心百倍,所以这次我们败的一点也不冤枉。”
两人一席话说完,王建同意了徐晃开出的条件,打开了徙河城门,带着手下五千士兵徒手出城……
短短不足两月时间,徐晃和田豫仅与辽东公孙度的部队在西线发生了三次小规模的战斗,付出不到两千人伤亡的轻微代价,便一举逼退了公孙度,收降公孙度麾下主将两员,士兵一万五千余人,完全占据了医巫闾山以西的四座城池。
捷报传回令支时,刘和与郭嘉痛饮一场,为徐晃和田豫两人的完美配合深感佩服。
虽然大的策略和步骤是郭嘉、李儒两人制定的,刘和也作出了一些具体指示,但徐晃和田豫远在数百里之外却能相机行事,始终把握着战场节奏,通过谣言、离间、伏击、威慑等各种办法达成一个有一个的战术目标,最终累积出一个战役级别的大胜利,这样的能力,确实值得刘和信任和培养。(未完待续……)
公孙度被徐晃和田豫联手整出的离间计彻底搞懵了,他在等到昌黎城的部队赶来汇合之后,带着自己的儿子和两万多部队,以最快的速度离开了扶黎,然后头也不回地翻过医巫闾山,向着襄平城方向撤退。
阳仪则从海路行走,带着辽东水师返回房县以南的海区,防止辽西方面从海上再次派出部队前来支援已经上岸的鲜于银。
等到公孙度离去几天之后,徐晃带着兵马轻松进驻扶黎和昌黎,然后派人前往宾徙联络韩忠,告诉韩忠公孙度已经弃他而去,逼迫韩忠率领剩余部队向度辽军投降。
宾徙城内,一位名叫姜定的武将站在韩忠面前,看他神色倒是轻松自若,仿佛这趟前来劝降就像是回一趟自家后院那么简单。
“韩将军,还认识在下么?”
“你是?”韩忠看着面前之人,有些面熟,但却叫不上名字。
“哈哈,韩将军当真是贵人多忘事啊!当年某曾在襄平与将军在同一军中任事,后来某随大军一起前往蓟城助战,而将军却以身体有恙推掉了那次随军出征的机会。”
被人当面掀出了当年的糗事,韩忠面露尴尬之色,终于想起了面前之人。“啊,你是当时的左部姜司马,当时我只听说西征的两万大军全军覆灭,还以为姜兄弟你已经……”
“托太傅大人和公子的福,姜某当时兵败被俘,后来转投度辽军,如今便是度辽军骑兵营内的一名骑都尉。”
“不知姜都尉今日前来是为何事?如今两军交战,韩某私下见你,可是担着干系呢!”
“哈哈。韩将军到现在还是小心翼翼的。你可知晓,公孙度已经将你和王建彻底抛弃了,就连那阳仪也带着水师返回大辽水了!”
“姜都尉休要胡言乱语,若是再有蛊惑动摇吾军之言语,休怪韩某翻脸无情!”
“韩将军,你我都是明白人,何必揣着明白装糊涂呢?若是你不信我所说之言,大可派出忠诚可靠的属下出城打探一番,姜某便在这里候着,如有半句虚言。敢以项上人头赔罪!”
看到姜平如此笃定自信,韩忠心里开始动摇,他立即派出一些哨骑出城四处打探。第二日夜里,派出去的哨骑返回来报告,言称昌黎城和扶黎城已为度辽军所据,辽东方面的部队不见影踪,小凌水入海口至渝水之间看不到水师船只。这下韩忠彻底相信了姜平的话,对姜平的态度愈发的客气谦卑。
“哎呀,还请姜都尉见谅。是某错怪了你。”
“韩将军不必如此客气,事已至此,辽东公孙氏大势已去,在这种紧要时刻。你可得谨慎行事,千万不要做出错误的决定啊!”
“韩某生性驽钝,还请姜都尉不吝明示。”
“某家将军徐公明说了,只要韩将军能够弃暗投明。避免宾徙陷入刀兵之祸,他可在大公子面前替你美言一番,为你谋一份好差事。若是韩将军能够说服王建一起投诚。徐将军可以做主在蓟城之内为你的家人安排一处阔大的院落居住,同时保举将军子嗣进入燕京大学读书。”
徐晃开出的条件足够坦诚和真实,没有虚浮的内容,虽然听起来少了高官厚禄和财帛美姬,但落入韩忠耳中却是那样的真实可信。
“实不相瞒,韩某早已厌倦了汉军之间内斗不休,既然徐将军如此看得起韩某,当年攻破宾徙城时更是手下留情,没有妄杀一个降兵,韩某愿意率众归顺度辽军,从此与公孙氏一刀两断,奉太傅大人和刘世仁公子为主。”
“那么徙河城那边呢?”
“还请姜都尉先与徐将军联络,请徐将军派兵前来接收宾徙城,待到宾徙易帜之后,吾愿随姜都尉一同前往徙河劝降王建!”
“将军如此深明大义,真乃宾徙千万军民之福!”
第二日上午,姜平前往扶黎向徐晃报告劝降结果,徐晃为了稳妥起见,于是决定亲自率军前往宾徙一趟,以防韩忠来一个诈降之类的把戏。
其实这次韩忠是真的没胆量敢在徐晃面前玩什么把戏,既然公孙度已经舍他而去,趁着自己手下还有一些兵马,能卖点价钱,韩忠那是巴不得赶紧抱上刘和这条大腿。
徐晃率领五千骑兵来到宾徙城外,然后派人入城告诉韩忠,要求韩忠约束手下士兵全部不带任务武器从城内走出来,如此方可算作真心投诚。韩忠一听是徐晃亲自前来受降,哪里还敢讨价还价,急忙传令城内将士,然后老老实实地带着队伍出城投降。
徐晃于是分出两千兵马押着韩忠的部下前往阳乐城,他本人则带着韩忠进入宾徙城内。
驻守阳乐的田豫接住韩忠的部下之后,将这些降兵跟一月之前在柳城抓到的那些初步接受了教导改造的降兵们打乱了混编在一起,这样做的好处是新接收的这些降兵不用害怕他们会被秘密处决,也就不会发生造反作乱的事情。如今徐晃俘虏和接收的降兵越来越多,如何妥善地安置这些士兵显得极为重要,而田豫恰恰是个允文允武之才,正好可以协助徐晃做好这些收尾的事情,好让徐晃可以放心地在前面冲锋陷阵。
宾徙城内,徐晃对于刚刚转投阵营的韩忠并不厌恶苛责,因为两人之间除了当初阵营不同之外,并无任何的私人恩怨。韩忠此人虽然胆小怯弱一些,倒也不是十恶不赦之徒,其实作为对手而言,徐晃倒是希望多遇到一些像韩忠这样的家伙,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无辜的士兵因为主将的勇猛顽强而大量死伤。
还是那句话,辽西与辽东之间的战事,属于大汉内部之间的矛盾,犯不着无限上纲上线,非得拼个你死我活。徐晃今日留下了韩忠和他几千手下,说不定几年之后就会多一批与胡人作战的精锐士兵。
“韩某多谢将军接纳之恩!”
“韩将军不必如此客气,只要今后你愿一心一意地替公子做事,前途一定会比追随公孙度时更加远大光明!”徐晃不轻不重地安慰和提醒了韩忠一句,希望他能看清形势,今后不要首鼠两端。
翌日上午,姜平陪同韩忠一起前往徙河,劝说西线最后一位守将王建转投阵营。
徙河城内,一片愁云惨淡。韩忠未来之前,王建已经听到了许多的风声,而且也派出了大量探马前往昌黎和扶黎打探,因为靠着小凌水和海边,他的手下前几日便悄悄向他报告,说是游弋在海岸附近的船只一夜之间全部消失。王建不傻,他也知道了度辽军乘船从辽东半岛的沓氏一带上岸的消息,所以发现阳仪带着水师从徙河附近撤走之后,当即便联想到了公孙度可能已经撤走。只是,王建想不通的是公孙度既然撤军,为何连自己都不通知一声,难道是想让自己留在徙河傻乎乎地等死么?
随后撒出去的探马全部安然返回徙河,他们带回了让王建沮丧甚至是心惊的消息——公孙度已经撤走五天了,而宾徙守军在韩忠的带领下已经全部投靠了度辽军,如今整个西线只剩下徙河城内一处守军。
孤立无援,强敌环绕!
当韩忠来到时,王建已经明白了这位老兄弟的来意,他有些心灰意冷地对韩忠说道:“韩兄,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咱们会败得如此彻底,如此迅速么?整个西线最初可是有着足足五万兵马呀!徐公明仅凭一万出头的兵力,竟然逼得公孙度仓惶向东,逼得吾等无路可退,只能俯首乞降。”
韩忠理解王建心中的不甘和失落,他拍拍王建的肩膀,若有所思地说道:“若乱谋略眼光和心胸气度,公孙度可能与刘世仁相比?”
王建摇头,表示两人之间差距很大。
“这就对了。公孙度只想割据辽东一隅之地,妄图列土封疆,甚至是称王,他却忘记了辽东之地乃大汉之土,他这么行事,有几人会真心拥戴和支持?反观刘世仁公子,从不穷兵黩武,虽有强兵而能自持,是以幽州军民拥戴支持,将士上阵之时斗志昂扬,信心百倍,所以这次我们败的一点也不冤枉。”
两人一席话说完,王建同意了徐晃开出的条件,打开了徙河城门,带着手下五千士兵徒手出城……
短短不足两月时间,徐晃和田豫仅与辽东公孙度的部队在西线发生了三次小规模的战斗,付出不到两千人伤亡的轻微代价,便一举逼退了公孙度,收降公孙度麾下主将两员,士兵一万五千余人,完全占据了医巫闾山以西的四座城池。
捷报传回令支时,刘和与郭嘉痛饮一场,为徐晃和田豫两人的完美配合深感佩服。
虽然大的策略和步骤是郭嘉、李儒两人制定的,刘和也作出了一些具体指示,但徐晃和田豫远在数百里之外却能相机行事,始终把握着战场节奏,通过谣言、离间、伏击、威慑等各种办法达成一个有一个的战术目标,最终累积出一个战役级别的大胜利,这样的能力,确实值得刘和信任和培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