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多尔衮不淡定了(三更)
为了肃清混入大清的鞑子,多尔衮三路用兵,更准确的说是四路用兵,洪承畴,索尼,岳乐这些能征惯战的大将都派出去了,他自己亲自坐镇盛京的皇城,因为短时间内,他真的无法摸清这次到底混进来多少大明的锦衣卫,他们的真实目的是不是只是为了一个汤若望,还有没有其他预谋,京师重地,作为大清权倾朝野的摄政王,多尔衮真的不能不深层次的考虑。
不算镇守南门的清军,光这三路大军就有好几万人马,有鞑子的八旗精锐,还有新成立不久的绿营兵。而整个京城周围的十几万兵将,也全都做好了准备。
这一下多尔衮觉得万无一失了,在皇城之内听候三路兵马的消息,有人不时的来给他回报着战况,南城门成了战场,听说打得异常激烈,至少有一两千锦衣卫,多尔衮觉得不可思议。居然来了这么多奸细?看来今后,进出京城的人等大商小贩,都必须得严加盘查了。大明的锦衣卫真是无孔不入,大明朝的这个奇葩帝王也真敢想。这一次一定得让他们有来无回,这件事过之后,京师,锦州,宁远,这些军事重地必须得进行清查,肃清所有的奸细。
多尔衮这样想着,几个时辰过去了,皇城果然没有受到什么攻击,但是他们也没有抓住想要的人,杀死的也不少,但是最后还是有不少人跑出了城外,包括他们的活宝贝汤若望。
“这几个笨蛋,告诉洪承畴,索尼,岳乐,这些人如果跑了,汤若望如果丢了,本王唯他们是问,负责教堂的把总,本王再也不想见到他了。”
多尔衮的话现在基本上就等于圣旨。很快负责守卫汤若望教堂的那名鞑子把总混丢了脑袋,不是死在战场上和锦衣卫的刀剑之下,而是被鞑子自己人杀死的。
其实也不怪多尔衮发脾气,在大清的京师,天子脚下,重兵云集。出动了这么多人马和干将,连几个锦衣卫都对付不了,汤若望就这样瞪眼儿就不出来,这还何谈二次入关,打败朱由崧,饮马长江?
洪承畴和索尼很快又派人来向他报告了,说他们斩杀甚众,现在这些贼人残余已经跑进了京师西南面的树林,他们打算围住这片树林,进去搜捕,这些奸细一个也跑不了,肯定能把汤若望救出来的。
这样的周报,多尔衮听着还舒服一点。
接着京营守备岳乐那边也传来消息,他的几万绿营兵已经从南门绕出了西城,也追到了西南部40里处的树林边上。
对这个岳乐,多尔衮看着有些不顺眼,也可能因为他曾是豪格的追随者,豪格和鳌拜虽然都已作古了,但是多尔衮对他还带着几分感情色彩,得知他的几万绿营兵在城内除了挨打,几乎没什么作为,据说绿营兵的伤亡已经超过了3000,这又被双喜他们用火桥滞隔在了城内,眼睁睁看着这些大明锦衣卫和汤若望逃跑,却瞪眼儿没折,飞不过宽宽的护城河,也不敢从火桥上冲过去,只好去绕道西城,不然的话,这几个贼人奸细,早就插翅难飞了。
因此多尔衮这样想着,暗骂岳乐无能,笨得连猪都不如,等回来以后再收拾他。
这时天就黑下来了,多尔衮就等着这几将把这些大明的锦衣卫奸细一网打尽,把汤若望营救回来,但是这样的捷报却迟迟未到。
多尔衮正在着急的时候,报事的跑进来了。
“启禀摄政王爷,大事不好啦,大明的军队从山海关,喜峰口和承德方向的杀过来了,宁远已经受到了猛烈的攻击,另两路人马目标是锦州方向,人数估计在10万左右。”
清军的信息还是比较及时的,四五百里之外的事儿,刚刚发生了几个时辰,便传到了京师。
但是他们的误差比较大,明军这次三路人马总共出动了不到7万人,硬是被他们搞成了10万左右,这一左一右差了3万还多,这是准确数的一半。
不过也不能怪这些打字不识数,主要是朱由崧授意这三路明军,要虚张声势,大张旗鼓的进兵。
因此鞑子们才会有这样的信息误差。
摄政王听了这话,倒吸了一口凉气。他还认为是洪承畴,岳乐和索尼他们的捷报,没想到竟然是大明出兵了!
10万明军进攻这两座城池,多尔衮可不淡定了,锦州和宁远,原本是大明的军事重镇,这几年被他们占据。他们入关再出关,眨眼之间三年了,大明军队没有再来收复这两座城池。
三年来,多尔衮时刻关注着大明的消息,弘光大帝这三年叱咤风云的作为,多尔衮足不出户,在盛京了解的清清楚楚,他一边恨一边怕。
恨的是老天怎么不开眼,崇祯皇帝之后怎么出了这样一个千古帝王?把他们硬生生地从北京又赶出来了,现在大明朝内忧已经解决,连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的流贼都被摆平了,郑芝龙这样的海盗也归顺朝廷了,连海上霸主荷兰红毛子都被他干趴下了。东林党更不敢炸刺儿,党政不再,政通人和,经济复苏,天灾也没有了。经济快速复苏,一句话,现在大明已经远非崇祯时代可比了。
在这种情况下,朱由崧很可能要对他们用兵了,先用大批的锦衣卫渗透京师,然后出动重兵一起攻击这两处军事重镇,这里是我大清京师的屏障,如果宁远和锦州丢了,唇亡齿寒,盛京也就危险了。
这个朱由崧这一招太厉害了!
摄政王多尔衮连夜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宁完我,巩阿岱,锡翰,孝庄皇太后带着十二岁的小顺治子也列席会议。
之所以要请孝庄,不是因为她是皇太后,而是多尔衮知道,这个女人沉稳多谋,有着蒙古雄鹰的血统,目前他们大清正需要这样的人。
多尔衮把刚刚得到了战报讲了,这些人也都露出惊愕的目光,继而他们交流看法,分析问题,最后达成了一致意见。认为不能再抓这几个锦衣卫了的奸细了,这些奸细掠走汤若望肯定是朱由崧的障眼法,故意扰乱他们的视线,打乱他们的阵脚,朱由崧这次的根本目的是在这两座军事重镇,而不是一个在大名呆了一二十年的德国老头,他已经给大明朝造过炮了,在朱由崧的眼里,还能有多大价值?
同样的,汤若望也已经为大清造出了更为先进的火炮,他的价值已经实现了。再者说了,这次能不能活着把这个老头救回来,还是个未知数,不能在这里耽误工夫,浪费军力了。
必须立派重兵敢往锦州和宁远,这两个城池绝对不能有事。
因此,最后多尔衮立即传令,洪承畴,索尼,岳乐三路人马全部撤回。
不算镇守南门的清军,光这三路大军就有好几万人马,有鞑子的八旗精锐,还有新成立不久的绿营兵。而整个京城周围的十几万兵将,也全都做好了准备。
这一下多尔衮觉得万无一失了,在皇城之内听候三路兵马的消息,有人不时的来给他回报着战况,南城门成了战场,听说打得异常激烈,至少有一两千锦衣卫,多尔衮觉得不可思议。居然来了这么多奸细?看来今后,进出京城的人等大商小贩,都必须得严加盘查了。大明的锦衣卫真是无孔不入,大明朝的这个奇葩帝王也真敢想。这一次一定得让他们有来无回,这件事过之后,京师,锦州,宁远,这些军事重地必须得进行清查,肃清所有的奸细。
多尔衮这样想着,几个时辰过去了,皇城果然没有受到什么攻击,但是他们也没有抓住想要的人,杀死的也不少,但是最后还是有不少人跑出了城外,包括他们的活宝贝汤若望。
“这几个笨蛋,告诉洪承畴,索尼,岳乐,这些人如果跑了,汤若望如果丢了,本王唯他们是问,负责教堂的把总,本王再也不想见到他了。”
多尔衮的话现在基本上就等于圣旨。很快负责守卫汤若望教堂的那名鞑子把总混丢了脑袋,不是死在战场上和锦衣卫的刀剑之下,而是被鞑子自己人杀死的。
其实也不怪多尔衮发脾气,在大清的京师,天子脚下,重兵云集。出动了这么多人马和干将,连几个锦衣卫都对付不了,汤若望就这样瞪眼儿就不出来,这还何谈二次入关,打败朱由崧,饮马长江?
洪承畴和索尼很快又派人来向他报告了,说他们斩杀甚众,现在这些贼人残余已经跑进了京师西南面的树林,他们打算围住这片树林,进去搜捕,这些奸细一个也跑不了,肯定能把汤若望救出来的。
这样的周报,多尔衮听着还舒服一点。
接着京营守备岳乐那边也传来消息,他的几万绿营兵已经从南门绕出了西城,也追到了西南部40里处的树林边上。
对这个岳乐,多尔衮看着有些不顺眼,也可能因为他曾是豪格的追随者,豪格和鳌拜虽然都已作古了,但是多尔衮对他还带着几分感情色彩,得知他的几万绿营兵在城内除了挨打,几乎没什么作为,据说绿营兵的伤亡已经超过了3000,这又被双喜他们用火桥滞隔在了城内,眼睁睁看着这些大明锦衣卫和汤若望逃跑,却瞪眼儿没折,飞不过宽宽的护城河,也不敢从火桥上冲过去,只好去绕道西城,不然的话,这几个贼人奸细,早就插翅难飞了。
因此多尔衮这样想着,暗骂岳乐无能,笨得连猪都不如,等回来以后再收拾他。
这时天就黑下来了,多尔衮就等着这几将把这些大明的锦衣卫奸细一网打尽,把汤若望营救回来,但是这样的捷报却迟迟未到。
多尔衮正在着急的时候,报事的跑进来了。
“启禀摄政王爷,大事不好啦,大明的军队从山海关,喜峰口和承德方向的杀过来了,宁远已经受到了猛烈的攻击,另两路人马目标是锦州方向,人数估计在10万左右。”
清军的信息还是比较及时的,四五百里之外的事儿,刚刚发生了几个时辰,便传到了京师。
但是他们的误差比较大,明军这次三路人马总共出动了不到7万人,硬是被他们搞成了10万左右,这一左一右差了3万还多,这是准确数的一半。
不过也不能怪这些打字不识数,主要是朱由崧授意这三路明军,要虚张声势,大张旗鼓的进兵。
因此鞑子们才会有这样的信息误差。
摄政王听了这话,倒吸了一口凉气。他还认为是洪承畴,岳乐和索尼他们的捷报,没想到竟然是大明出兵了!
10万明军进攻这两座城池,多尔衮可不淡定了,锦州和宁远,原本是大明的军事重镇,这几年被他们占据。他们入关再出关,眨眼之间三年了,大明军队没有再来收复这两座城池。
三年来,多尔衮时刻关注着大明的消息,弘光大帝这三年叱咤风云的作为,多尔衮足不出户,在盛京了解的清清楚楚,他一边恨一边怕。
恨的是老天怎么不开眼,崇祯皇帝之后怎么出了这样一个千古帝王?把他们硬生生地从北京又赶出来了,现在大明朝内忧已经解决,连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的流贼都被摆平了,郑芝龙这样的海盗也归顺朝廷了,连海上霸主荷兰红毛子都被他干趴下了。东林党更不敢炸刺儿,党政不再,政通人和,经济复苏,天灾也没有了。经济快速复苏,一句话,现在大明已经远非崇祯时代可比了。
在这种情况下,朱由崧很可能要对他们用兵了,先用大批的锦衣卫渗透京师,然后出动重兵一起攻击这两处军事重镇,这里是我大清京师的屏障,如果宁远和锦州丢了,唇亡齿寒,盛京也就危险了。
这个朱由崧这一招太厉害了!
摄政王多尔衮连夜召集大臣商议对策,宁完我,巩阿岱,锡翰,孝庄皇太后带着十二岁的小顺治子也列席会议。
之所以要请孝庄,不是因为她是皇太后,而是多尔衮知道,这个女人沉稳多谋,有着蒙古雄鹰的血统,目前他们大清正需要这样的人。
多尔衮把刚刚得到了战报讲了,这些人也都露出惊愕的目光,继而他们交流看法,分析问题,最后达成了一致意见。认为不能再抓这几个锦衣卫了的奸细了,这些奸细掠走汤若望肯定是朱由崧的障眼法,故意扰乱他们的视线,打乱他们的阵脚,朱由崧这次的根本目的是在这两座军事重镇,而不是一个在大名呆了一二十年的德国老头,他已经给大明朝造过炮了,在朱由崧的眼里,还能有多大价值?
同样的,汤若望也已经为大清造出了更为先进的火炮,他的价值已经实现了。再者说了,这次能不能活着把这个老头救回来,还是个未知数,不能在这里耽误工夫,浪费军力了。
必须立派重兵敢往锦州和宁远,这两个城池绝对不能有事。
因此,最后多尔衮立即传令,洪承畴,索尼,岳乐三路人马全部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