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倒不是他不信任陈家望,只是,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再加上这个时代对于当官的也没有一个系统的廉政制度去考核,说句不好听的,或许在陈家望看来十分正常的行为,在他的标准里就是不合格!譬如说这个时代攻城时最普遍的屠杀和抢劫行为,就是夏小桥完全无法容忍的。
其实,在这之前,夏小桥已经培训出了一批“训导官”放到新兵营里,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些人的言传身教,让这些还没有变成老兵油子的新兵不要沾染上那些老兵的恶习,从根子上就把“当兵就要学会烧杀抢掠”这个恶习给彻底掐死了。
他也知道,这千百年传下来的恶习一时半会儿肯定没办法彻底根除,可是,让他同流合污变成那样血腥残暴的统治者,他也做不到,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慢慢改变这个现状了。
好在他的这个行为虽然略显“婆妈”,作为得力副手的陈家望却对这个“仁政”表示了赞赏,训导官能顺利入驻军营,也离不开他的一力支持。
然而,即便如此,在攻下青城的时候,一些原先当过兵的,还是忍不住背着训导官,以“保护费”的形式收了城中一些富户的银子,还有几个竟然胆大包天地在收押那些前城主亲眷的时候,收了巨额贿赂,趁着城中大乱的时候偷偷将人放走了……幸亏有樊僵尸带去的那些阴兵暗中监视,不然还真被这些人给逃走了!
要知道,这些年为了在这乱世中安居一隅,这青城的前城主还有他的那些党羽们,为求赤水城那些大势力庇护,可着实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敬献上去,打着“花钱买平安”的名头从老百姓身上搜刮血汗,自己等人也趁着乱世吃的是脑满肠肥,光看着青城内城和外城那天壤之别的生活区,就知道这些人到底有多贪婪了。
陵城军进城的时候,路过外城,有些穷人家里,甚至连简陋的门板都关不严,看到大军进城,这些已经被剥削得麻木了的老百姓们,也只是颤抖着一家人抱在一起,听天由命地缩在破败的茅屋里,在他们看来,不管是青城军还是陵城军,总归是想让他们这些老百姓做什么,他们就得做什么,他们没有信仰,有的只是对生活的麻木和无奈。
陈家望也没有想到,这里的老百姓竟然是这么个鹌鹑性子!他那以工代赈的告示张贴出去整整三天了,过来报名的竟然只有小猫三两只,简直快要气死了。他去看过外城那些穷苦人家,有的家里已经断粮了,只靠着一些树皮草根煮一煮勉强没有饿死,这些人,难道宁愿饿死也不肯来干活吗?
“这些人不是不想吃饭,恐怕是不敢去吃饭吧。”看着陈家望发过来的工作汇报,夏小桥叹息一声,提笔将自己的意见写了上去。
那些老百姓的心思他懂,正如前世那些生活在沦陷区的老百姓一样,哪怕家里还有一丝丝活下去的希望,都不肯去给鬼子打工,有的是因为骨气,有的是因为惧怕。毕竟,在那些青城老百姓眼里,他们这些陵城军才是“侵略军”吧?
接到夏小桥的“指示”,陈家望果断换了个策略,第二天就张贴了新的告示,并且派了新兵去挨家挨户通知,说是新城主要修筑城墙和城外的大营,每家每户根据壮劳力的多寡,需要出一到三人的劳役。
“呼!这就正常了!”原本还内心忐忑的青城百姓顿时放下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就说嘛,新军入城,怎么可能不征发劳役呢?什么出钱让老百姓去帮忙干活,果然都是骗人的吧?
被奴役惯了的老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征发劳役都要自备干粮,这些道理他们都是熟练了的,即便家里已经没有多少存粮了,为了让被征发去干活的亲人能多一丝活下去的希望,他们还是想去寻摸些野菜树根回来,好歹多带点野菜黑面杂粮馒头去,至于里面是不是掺杂了大量的树根和野菜,这些人表示,能拿出这些干粮来,就已经不容易了。
或许是因为陵城军入城的时候没有像以前那些乱军那样大肆烧杀抢掠,因此,新城主宣布招募劳役的时候,底层的老百姓,居然每家每户都老老实实地交了人出来,没几天就凑够了修筑城外大营和城墙工事的劳役。
“给劳役们准备的粮食和工钱都妥当了吧?”郁闷归郁闷,陈家望还是没忘记当初发布告示时候承诺要给的工钱和待遇。
“都安排好了,对了,陈先生,那些违抗法令的士卒军官怎么办?”回话的是陈家望的属下,也就是杜明才的那位“同窗”邹闻道。
“先关着吧!等大人来了,让大人亲自处罚,这帮不知好歹的东西,放着好日子不过,明知道咱们城主大人最厌恶此等烧杀抢掠的行为,还要知法犯法,我看他们是活腻味了!咱们先将军营和城防营造的事儿办好,等恭迎大人入城之后,再看看大人的意思。”陈家望愤懑道。
他也知道这次夏小桥放手让他和樊练搭档来收复青城,是想看一看他们的真本事,原本卯足了劲儿想在城主大人面前好好表现表现,没想到一时不察,竟然让这几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真是气都气死了!
“传令下去,那些关押在大牢里的士卒,每日只准给两顿稀粥,我看他们是饱饭吃的太多太好了,脑子里多了不该有的东西,既然如此,就饿一阵子清清肠胃罢!”陈家望想了想道。
虽然一再告诉自己要善待士卒,可到底被这些人气得半死,这口气不发作出来,只怕他饭也吃不下了。
“是!”邹闻道缩着脑袋下去了。
其实他原本是受了众人委托,想来试探一下看看能不能替那几个人赎罪的。新军入城拿点儿好处,这种潜规则是那些老兵油子都知道的,因此,除了那些刚招募、被训导官洗脑洗的很成功的新兵之外,那些当过兵的都不怎么在乎,只不过,有些为人谨慎的只偷摸着拿了点儿好处,唯有那几个胆大包天的竟然收受巨额贿赂被抓了个现行,因此才被愤怒的军师投入了大牢。
俗话说秦桧也有几个朋友呢,这些人虽然有些贪婪,平日里对同袍倒也不错,因此,他们下狱后,很有一些老兵觉得军师处罚得太严厉了,想来帮着求情的。想来想去,就求到了邹闻道这里。
邹闻道的堂兄是陈家望的至交好友,两家也算是通家之好了,私底下,按照辈分,邹闻道也要唤陈家望一声“陈世兄”的,由他出面,即便不成,也不至于再凭白搭一个人进去不是?
“唉!你们呀,就别想这么多了,这次我那位世兄可是气狠了,必要等到城主大人莅临,亲自审问那些人呢。大伙儿从此以后可长点心吧,咱们城主大人最见不得糟践百姓的,往后大伙儿可别自己作死。”邹闻道无奈地摇摇头。
八月的青城,因为有山有水,温度比下游其他城池舒适许多,可是,即便如此,那些修筑大营和城防的劳役,劳作半天下来,也是累得够呛,又饿又渴。
好不容易等到下工的锣声敲响,众人急忙扛着分发下来的工具躲到了墙根下的阴凉处,擦了擦手,准备从怀里掏出干粮来食用。
“小组长呢?每组派五个人过来领取饭食!”前面吵嚷片刻,一排牛车拉着大桶大桶热腾腾的饭食过来了。
众劳役缩在墙角不敢动弹,他们万万想不到这些热腾腾看起来就非常美味的饭食是为他们这些人准备的。不过,长官们都在旁边看着,小组长们不敢不应,只得硬着头皮带着人过去,木呆呆地从分发饭食的伙头兵那里领取了相应份数的饭食。
夏小桥从来就不会苛待这些穷苦百姓,给陈家望的书信里也特意提到了,前来服劳役的百姓,每人每天确保三顿饱饭,早上每人三个实心的黑面大馒头,一碗白粥,白粥要能立得起筷子,中午每人五个实心的黑面大馒头,外加一碗海带骨头汤,晚上考虑到很多劳役们都是回家休息的,因此命人额外多给了两个,一共七个实心的黑面大馒头,外加白粥一碗。
“这,这真的是给我们吃的?”劳役们不敢置信地看着眼前还冒着热气的黑面大馒头,这些馒头个个都有成人两个拳头那么大,而且还是实心的,连一丁点野菜都没有掺杂,这要在他们家,连过年都舍不得这么奢侈啊。
“废话!快点吃饭!吃完各小组将碗筷收起来洗刷好,放在这里竹筐里。”负责来送饭的伙头兵不耐烦地催促道,这些人真是一点也不爽利,白白浪费了城主大人的一片好心!
众劳役这才相信,这次入城的新军,是真的要给他们这些劳役发粮食的,虽然不是从前那样开仓放粮、给他们分发一些压在仓底的陈粮烂米,可到底这实心的黑面大馒头是没得作假的,因此一个个都吃得脖子都快哽住了,吃完后,再来一碗飘着油花儿的海带骨头汤,整个人都跟重新活过来似得。
然而,更让他们不敢置信的是,到了傍晚下工的时候,原本以为要回家吃糠咽菜了,没想到中午来送饭的伙头兵又来了,照例是赶着牛车,每个劳役都分到了足足七个实心的黑面大馒头,外加白粥一大碗!那白粥也不像是家里的杂粮粥那般稀得能照见人影儿,居然稠得连筷子都竖得起来。
“唉!都带回去吧,加点水放到锅里重新煮一煮,家里的老人孩子都能分着吃一碗,这可是白花花的大米熬出来的呢。”分发饭食的伙头兵里,一个老兵叹息道,他们都是从穷苦人家里出来的,知道这些劳役家里想必已经是家徒四壁了,城主心善,让他们熬稠粥,他们索性多放些白米进去,这样这些劳役带回家,也能和家里人一起吃顿好的。
“多谢!多谢!”这些朴实的劳役也说不出什么讨巧的话儿,只能一遍一遍地感激道。
于是,这天晚上,原本准备好了迎接饿得半死的亲人的劳役家属,惊讶地发现,过了一天,这些去服劳役的亲人不但没有饿得头晕眼花,竟然一个个都精神十足地回来了,个个昂首挺胸,怀里还抱着一个破旧的小包裹,包裹里面是七个实心的黑面大馒头,手里带过去喝水的破碗里也盛了满满一大碗的白粥!
“吃吧,这些都是新城主赏赐的,往后每天都有呢。”这些拿来馒头白粥回来的劳役,也舍不得自己吃,左右自己每天在工地上都有的吃,索性都分给了家人,看到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喝着难得一见的白粥,顿时满足地笑了。
“管事的长官们都说了,让咱们明天早点儿去,工地上每天管三顿饭呢,早上每人还有三个这样的大馒头外加一碗白粥呢,明天早上让老大跟我一起去吧,带着碗,我早上有两个馒头足够了,剩下的粥和馒头,让老大带回来,里面加点野菜,早上也能混个肚饱。中午发饭的时候老大再跑一趟,拿两个大馒头回来。”
然而,更让这些劳役们惊喜的是,做完十天后,他们每个人都从管事的那里领到了三百文到五百文不等的工钱,都是崭新的铜钱!
“都听好了啊,回去和村里人说,咱们这里还要招工,像你们这样的壮劳力,只要肯吃苦,都过来干活,没手艺的劳役,每人每天20文钱,有手艺的,根据做的活计,每人每天30文到50文,每天管三顿饭!愿意的都来!”发完工钱,管事的立刻见缝插针地将招募劳役的告示贴了出来,考虑到许多人不识字,还特意站在一边讲解了一番。
这下子,整个青城的下层老百姓都彻底沸腾了!
尤其是城中的许多穷苦人家,没有田地,以往都是靠打柴打渔为生,乱世中更是失去了维持生计的小生意,现在好了,城主府大量招募劳役,他们,又能靠着自己的双手活下去了!
第133章 迁居青城4
最近,整个青城的老百姓,都变成了他们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新城主的脑残粉,原因无他,自从这位夏城主接管了青城之后,他们全城的老百姓,简直过上了神仙一般的好日子。
别的不说,就说家里有好几个壮劳力的吧,哪怕什么手艺都没有,只要有一把子力气,按照他们城主大人的招工告示里说的,去做个“一级工”,每天三顿饭管饱不说,还有20文钱的工钱,以前一天三顿饭都是发黑面大馒头的,后来听说很多工人将三顿饭的馒头省下来几个带回去给家里人吃,城主府索性又出了新政策,说是晚上那一顿可以折合成黑面,不想要馒头的,可以领二斤黑面回去,这下可好!有了这二斤黑面,家里人再挖点儿野菜,足够晚上做个野菜黑面疙瘩吃了。
再后来,城主府又出了新告示,说是每家每户可以凭借新办的户口本,以户为单位,每家每个月可以平价购买粗盐三斤,黑面一百斤,要知道,现在市场上普通的黑面每斤5文钱,粗盐每斤60文钱,要是按照城主府给的平价购买的话,黑面每斤只需要3文钱,粗盐每斤只需要35文钱,按照一家五口来算的话,一个月光是这两样生活必需品,就能省下好几百文钱呢!
因为这,往日里拖家带口舍不得分家的老头老太太们,一个两个的都忙活着家家里已经成亲的小崽子们分出去单过,好去办个新户口,这样按照城主府的新政策,全家人分家后起码可以额外领取好几份儿“平价”福利呐!
这也是夏小桥最想看到的:将原先抱团守旧的大家族彻底拆开!
倒不是他愤世嫉俗不喜欢大家族住在一起,只是,他听黄狗儿说,当年姜元祯之所以手握兵权还活生生在皇位上累死,就是因为新政策在面对那些大家族的时候特别难推行,不仅如此,在这个年代,许多同姓家族也习惯于聚居在一起,什么张家村李家村的,个个都是土皇帝,几个大姓村子抱成团,朝廷的一些政令根本就推行不下去!
他要想接下来在陵城和青城试点推行新政,只能趁着刚接管青城、老百姓对于他们还有些陌生的畏惧的时候,想办法把那些聚居在一起、连户口本都舍不得拆开的大大小小的家族给拆一拆。至于那些不差钱的富户,夏小桥也早就想好了办法,到时候城主府招募公务员或者官办学堂招生的时候,名额就以户为单位发放,每户一个名额,想多要?行啊,分家吧!
他就不信了!为了孩子们的前途,那些老东西们会不分家,这招要还不行,夏小桥就只能出大招:推行阶梯式税收了!族人越多税越重!当然了,这一招估计阻力较大,目前他还没打算放出来,希望那些老东西们能够识相点,主动拆伙,不然就别怪他不讲情面了,他可不是姜元祯这个爱面子的家伙,还想着和平共处啥的,惹急了,前世那些钓鱼执法啥的贱招,他也不是很抗拒来着。
眼下,最要紧的是先团结那些底层的贫下中农阶层,在详细了解了这个时代对于田地的重视之后,夏小桥并没有立刻就推行什么包产到户,这个时代的老百姓对于土地产权那是看的比命还重,现在包出去了,往后国家有什么变化再要往回收,那可就麻烦了!因此,在青城的军营和城防工事修筑工程快要步入尾声的时候,夏小桥又命陈家望张贴了一个新的告示。
如今,青城城门外那一块足有半面墙那般大的公告栏,可以说是成为整个青城老百姓心目中“圣旨”一般的存在了,全城的老百姓都知道,他们的新城主体恤百姓,但凡有甚么新告示出来,那必定又是给他们老百姓谋福利呐!
因此,这天下工后,发现公告栏又有新告示张贴了出来,下工的人也不急着回家了,一个个安安静静地蹲在城墙底下,一边聊天一边等着城主府的“政策宣讲员”来给他们讲解新告示。
鉴于本城的大多数老百姓都目不识丁,因此,陈家望按照夏小桥的吩咐,在本城的四个城门都安排了专门宣讲各种新政策的宣讲员,这些宣讲员原先大多是本城那些大户人家豢养的门客,新军入城后,这些平日里靠着哄人为生的门客也没了包养的金主,正发愁日子怎么过呢,没想到城主府一声令下,将他们招来做了政策宣讲员,其实就是每天定时到城门边上的告示栏下,用官话向周围的百姓宣读一遍上面的告示,遇到不懂的再解释一下。
原先这些自诩为读书人的门客还觉得此举有失斯文,可是,在屡次接收到目不识丁的老百姓们感激、敬佩、崇拜的眼神后,这些原本靠着坑蒙拐骗混日子的门客们,瞬间觉得自己的新职业各种高大上,每天上工也非常积极,更何况,新城主虽然没有亲自接见过他们,可是,下面的官员对待他们也非常客气,一点也不像从前的旧主子一样颐指气使,拿他们当个小玩意儿。
是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或许,夏小桥给不了他们金银珠宝各种赏赐,可是,这种被尊重被需要的感觉,却让这些人生平第一次觉得,原来他们这样的人,也是可以替天下百姓做点儿事情的。
“朱先生,那告示上面都写的是个啥?烦请您帮忙念念吧?”东门今日值班的宣讲员是胖乎乎的朱崇贤,朱崇贤从前在青城前任城主家当门客的时候,靠着一张胖乎乎的大饼脸,扮个丑角儿讨好城主混口饭吃,自从换了一任城主,他也用不着故意扮丑角混饭吃了,每天穿得干干净净的坐在城门附近的值班房里,到点儿了就摇着一柄羽毛扇站在告示栏下,口齿清晰地给那些乡民讲解新政策,体面斯文不说,还收获了一大帮崇拜者,更有乡民觉得朱崇贤面和心善,特意从家里抓了肥鸡大鸭子求到门上,希望能让家里的孩子拜师学几个字儿。
朱崇贤哪里肯误人子弟?他自己知道自己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儿,拢共认识的几百个字儿,还是为了方便看话本儿哄人用的,哪有这个脸面收徒弟?当下就托辞谢绝了。
听到乡民们的请求,朱崇贤轻咳一声,将羽毛扇子执在手中,点了点刚贴上去、浆糊还散发着一股黑面味儿的新告示慢慢讲解了起来——
“今天这可是大好事儿!大伙儿,家里没田的可都听好咯,咱们夏城主心善,知道大伙儿家里人口多、日子不好过哇,他老人家说了,秋收之后,原先城主府的那些公田,以乡为界,会拿出来一部分租赁给家里土地少或者没有土地的贫困户,大伙儿符合条件的,这几日就可以到城门口的报名处报名啦,十日后截止。”
“这上面还说了,为了照顾贫困家庭,这些公租田的租子,一律比其他私人租赁的土地低三成,税赋也减半。要是家里没钱买种粮,还可以领取城主府提供的种粮呢,不要钱,等到秋收的时候将种粮补上就行了。”
这句话一出来,围观众人立刻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符合条件的欣喜若狂,自觉不符合条件的顿时垂头丧气了起来。不过,也有人不肯死心——
“非要家里田少或者没有田才能申请吗?咱们家里虽然有几亩薄地,可到底也不富裕啊。”
“就是就是!朱先生您再给念念,上面还有别的吗?”
“都安静!安静!听我说完啊,咱们城主可是将你们大家都想到了呢,他老人家说了,不符合条件的,也可以就近领取荒地开荒,能开十亩的就领取十亩,领取的荒地,一年之内必须开垦完,否则今后全家都不许领取荒地开荒!这荒地啊,别看都长着草呢,开出来,卯足了劲伺候几年,可不都是肥田了?”
“咱们城主大人可说了,参与开荒的,前三年一律免税!开出来的荒地都归开荒者自家,只是前面十年出产的粮食,必须按照市场价卖给官府。还有,这下面有一条你们可记牢了,咱们大人说了,要大家伙儿量力而行,就是能耕多少开多少,别开得多了,到时候家里人都忙着种地了,官办作坊招工的时候可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啦。”
“什么官办作坊?”
“我知道我知道!我家里有亲戚是陵城的,听他们说,咱们城主大人在陵城开的官办作坊,都要优先招军属做工呢,别看那些女工在家里只会洗洗涮涮,进了作坊,手脚利索的,一个月足有二三两银子的工钱呢!”
“什么?!”围观群众集体惊呆了。
一个月就有二三两银子的工钱,这,这么多银子,他们全家人辛苦一年都攒不到啊,这陵城的老百姓日子也太富裕了吧?
不过,一想到现在他们也能沐浴在城主大人的恩泽之下,说不定将来和那陵城的老百姓一样,家里的女人们也能一个月拿二三两银子的工钱,还能有自己的几亩地,这些曾经被贫困折磨得近乎麻木的百姓,瞬间心头火热了起来。
“不行!我得赶紧回去和家里人商量商量。”一想到方才朱先生说的,仿佛城主大人有意在他们青城也开官办作坊,还要招人,众人方才对于开荒的热情也稍稍降低了一些,种地收的粮食再多,一个月也不可能有二三两银子的收成啊。
只有一些脑子灵活的青壮年,敏锐地察觉到了朱先生方才言语中提到的“军属”二字,他们这些日子和陵城军负责监工的一些军官也算是混熟了,知道陵城军的福利到底有多好,他们这些只能算是二级军官的,一个月都有二两军饷,军队里不但包吃住包衣服被褥,逢年过节还有各种福利,甚至连军属也会在城主府官办作坊招工的时候优先招募,许多有心想加入新军的青壮年闻言都不由得有些动心。
奈何新军入城后,既没有像从前那些乱军一样胡乱拉人入伍,也没有像一些所谓“正义之师”一样借着征兵的由头敛财……总之,这是一支刷新了他们三观的部队,也是一支让人无端向往的部队。
“朱先生,咱们青城,是不是也要招募新兵了啊?”磨磨蹭蹭着,终于有人问出口了,其他磨蹭着还没走的连忙竖起了耳朵。
“仿佛听说是要招募一批新兵守城……你们想参军啊?那赶紧找那些陵城军的老兵问问啊!我可是听说了,陵城军招兵的时候,那条件要求可是很高的,还要测试体能、眼力什么的,差一点都不肯要呢。”朱崇贤假作鬼祟地低声道。
于是,这天晚上,青城附近的老百姓都没怎么睡好,有的忙着商量租赁公租田的事儿,有的忙着商量到底要开多少荒地,还有一些年轻人趁夜溜出家门,同村的一伙同龄人凑在一起,商量着参军的事儿……
“你这一招也忒绝了。”三日后,看到青城传来的数额惊人的参军报名人数,阿芒叹息道。
“那是,这可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夏小桥嘚瑟道,不就是参军动员和宣传战吗?前世天朝玩儿的不要太熟练,据说最热门的时候,那些想当兵都得走后门呢,他这也算是发扬了老祖宗的智慧结晶不是?
“说真的,你招这么多兵,养得活吗?现在可都快秋收了,再让青城的老百姓抢种也来不及了吧?”
“谁说我要自己养他们啦!放心吧,有人会替我养的!”夏小桥得意地卖了个关子。
很快,阿芒就知道,到底是哪个冤大头要替夏小桥这个贱人养兵了……
这真是一个充满了惊喜(惊吓)的清晨,一大早,阿芒打着哈欠刚起床,迎面一座金灿灿的黄米山赫然出现在他面前!
阿芒使劲儿揉了揉眼睛,睁开眼,黄米山没有消失,不是梦。
第134章 迁居青城5
“阿芒你起来啦?快来看看!咱们的军粮到了!”看到阿芒出来,夏小桥连忙高兴地招呼道。
“不用你提醒,我已经看到了。”阿芒无语地看着眼前金灿灿的一座黄米山,这要都看不到的话,除非他瞎了!
“你老实交代,这些黄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陵城这地方不产黄米的吧?”这么大一堆黄米,起码得有数万斤,看起来还像是刚收割不久的,还没去壳,冒着一丝潮湿的泥土气息呢,说是从外面采购的军粮,打死阿芒都不相信!那些粮商又不是脑残,怎么会收这种还没晒干的黄米?
“这可不是我的功劳,嘿嘿,你不知道,樊练那些手下倒是机灵,我上次不是让他派些人出去查探一下附近都有哪些势力吗?那帮人出去忙活了半个月,不但带回来许多有价值的情报,喏!这些黄米,也是他们顺手带回来的。”
“顺手?”
“哼!这些可都是不义之财!我要不顺手牵羊,那才是对不起天下苍生呢。”夏小桥仿佛想到了什么,冷笑一声道,“你道那赤水城的郑悫为何能养得起那许多的能人异士?那可不是他养的,是赤水城附近数十万百姓的血汗养着的!”
“到底怎么回事?”阿芒皱眉道。
“你自己看看吧!”夏小桥原本就打算去找他的,当下就从袖口抽出一卷奏报,递给阿芒。
其实,在这之前,夏小桥已经培训出了一批“训导官”放到新兵营里,目的就是想通过这些人的言传身教,让这些还没有变成老兵油子的新兵不要沾染上那些老兵的恶习,从根子上就把“当兵就要学会烧杀抢掠”这个恶习给彻底掐死了。
他也知道,这千百年传下来的恶习一时半会儿肯定没办法彻底根除,可是,让他同流合污变成那样血腥残暴的统治者,他也做不到,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慢慢改变这个现状了。
好在他的这个行为虽然略显“婆妈”,作为得力副手的陈家望却对这个“仁政”表示了赞赏,训导官能顺利入驻军营,也离不开他的一力支持。
然而,即便如此,在攻下青城的时候,一些原先当过兵的,还是忍不住背着训导官,以“保护费”的形式收了城中一些富户的银子,还有几个竟然胆大包天地在收押那些前城主亲眷的时候,收了巨额贿赂,趁着城中大乱的时候偷偷将人放走了……幸亏有樊僵尸带去的那些阴兵暗中监视,不然还真被这些人给逃走了!
要知道,这些年为了在这乱世中安居一隅,这青城的前城主还有他的那些党羽们,为求赤水城那些大势力庇护,可着实搜刮了不少民脂民膏敬献上去,打着“花钱买平安”的名头从老百姓身上搜刮血汗,自己等人也趁着乱世吃的是脑满肠肥,光看着青城内城和外城那天壤之别的生活区,就知道这些人到底有多贪婪了。
陵城军进城的时候,路过外城,有些穷人家里,甚至连简陋的门板都关不严,看到大军进城,这些已经被剥削得麻木了的老百姓们,也只是颤抖着一家人抱在一起,听天由命地缩在破败的茅屋里,在他们看来,不管是青城军还是陵城军,总归是想让他们这些老百姓做什么,他们就得做什么,他们没有信仰,有的只是对生活的麻木和无奈。
陈家望也没有想到,这里的老百姓竟然是这么个鹌鹑性子!他那以工代赈的告示张贴出去整整三天了,过来报名的竟然只有小猫三两只,简直快要气死了。他去看过外城那些穷苦人家,有的家里已经断粮了,只靠着一些树皮草根煮一煮勉强没有饿死,这些人,难道宁愿饿死也不肯来干活吗?
“这些人不是不想吃饭,恐怕是不敢去吃饭吧。”看着陈家望发过来的工作汇报,夏小桥叹息一声,提笔将自己的意见写了上去。
那些老百姓的心思他懂,正如前世那些生活在沦陷区的老百姓一样,哪怕家里还有一丝丝活下去的希望,都不肯去给鬼子打工,有的是因为骨气,有的是因为惧怕。毕竟,在那些青城老百姓眼里,他们这些陵城军才是“侵略军”吧?
接到夏小桥的“指示”,陈家望果断换了个策略,第二天就张贴了新的告示,并且派了新兵去挨家挨户通知,说是新城主要修筑城墙和城外的大营,每家每户根据壮劳力的多寡,需要出一到三人的劳役。
“呼!这就正常了!”原本还内心忐忑的青城百姓顿时放下了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就说嘛,新军入城,怎么可能不征发劳役呢?什么出钱让老百姓去帮忙干活,果然都是骗人的吧?
被奴役惯了的老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征发劳役都要自备干粮,这些道理他们都是熟练了的,即便家里已经没有多少存粮了,为了让被征发去干活的亲人能多一丝活下去的希望,他们还是想去寻摸些野菜树根回来,好歹多带点野菜黑面杂粮馒头去,至于里面是不是掺杂了大量的树根和野菜,这些人表示,能拿出这些干粮来,就已经不容易了。
或许是因为陵城军入城的时候没有像以前那些乱军那样大肆烧杀抢掠,因此,新城主宣布招募劳役的时候,底层的老百姓,居然每家每户都老老实实地交了人出来,没几天就凑够了修筑城外大营和城墙工事的劳役。
“给劳役们准备的粮食和工钱都妥当了吧?”郁闷归郁闷,陈家望还是没忘记当初发布告示时候承诺要给的工钱和待遇。
“都安排好了,对了,陈先生,那些违抗法令的士卒军官怎么办?”回话的是陈家望的属下,也就是杜明才的那位“同窗”邹闻道。
“先关着吧!等大人来了,让大人亲自处罚,这帮不知好歹的东西,放着好日子不过,明知道咱们城主大人最厌恶此等烧杀抢掠的行为,还要知法犯法,我看他们是活腻味了!咱们先将军营和城防营造的事儿办好,等恭迎大人入城之后,再看看大人的意思。”陈家望愤懑道。
他也知道这次夏小桥放手让他和樊练搭档来收复青城,是想看一看他们的真本事,原本卯足了劲儿想在城主大人面前好好表现表现,没想到一时不察,竟然让这几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真是气都气死了!
“传令下去,那些关押在大牢里的士卒,每日只准给两顿稀粥,我看他们是饱饭吃的太多太好了,脑子里多了不该有的东西,既然如此,就饿一阵子清清肠胃罢!”陈家望想了想道。
虽然一再告诉自己要善待士卒,可到底被这些人气得半死,这口气不发作出来,只怕他饭也吃不下了。
“是!”邹闻道缩着脑袋下去了。
其实他原本是受了众人委托,想来试探一下看看能不能替那几个人赎罪的。新军入城拿点儿好处,这种潜规则是那些老兵油子都知道的,因此,除了那些刚招募、被训导官洗脑洗的很成功的新兵之外,那些当过兵的都不怎么在乎,只不过,有些为人谨慎的只偷摸着拿了点儿好处,唯有那几个胆大包天的竟然收受巨额贿赂被抓了个现行,因此才被愤怒的军师投入了大牢。
俗话说秦桧也有几个朋友呢,这些人虽然有些贪婪,平日里对同袍倒也不错,因此,他们下狱后,很有一些老兵觉得军师处罚得太严厉了,想来帮着求情的。想来想去,就求到了邹闻道这里。
邹闻道的堂兄是陈家望的至交好友,两家也算是通家之好了,私底下,按照辈分,邹闻道也要唤陈家望一声“陈世兄”的,由他出面,即便不成,也不至于再凭白搭一个人进去不是?
“唉!你们呀,就别想这么多了,这次我那位世兄可是气狠了,必要等到城主大人莅临,亲自审问那些人呢。大伙儿从此以后可长点心吧,咱们城主大人最见不得糟践百姓的,往后大伙儿可别自己作死。”邹闻道无奈地摇摇头。
八月的青城,因为有山有水,温度比下游其他城池舒适许多,可是,即便如此,那些修筑大营和城防的劳役,劳作半天下来,也是累得够呛,又饿又渴。
好不容易等到下工的锣声敲响,众人急忙扛着分发下来的工具躲到了墙根下的阴凉处,擦了擦手,准备从怀里掏出干粮来食用。
“小组长呢?每组派五个人过来领取饭食!”前面吵嚷片刻,一排牛车拉着大桶大桶热腾腾的饭食过来了。
众劳役缩在墙角不敢动弹,他们万万想不到这些热腾腾看起来就非常美味的饭食是为他们这些人准备的。不过,长官们都在旁边看着,小组长们不敢不应,只得硬着头皮带着人过去,木呆呆地从分发饭食的伙头兵那里领取了相应份数的饭食。
夏小桥从来就不会苛待这些穷苦百姓,给陈家望的书信里也特意提到了,前来服劳役的百姓,每人每天确保三顿饱饭,早上每人三个实心的黑面大馒头,一碗白粥,白粥要能立得起筷子,中午每人五个实心的黑面大馒头,外加一碗海带骨头汤,晚上考虑到很多劳役们都是回家休息的,因此命人额外多给了两个,一共七个实心的黑面大馒头,外加白粥一碗。
“这,这真的是给我们吃的?”劳役们不敢置信地看着眼前还冒着热气的黑面大馒头,这些馒头个个都有成人两个拳头那么大,而且还是实心的,连一丁点野菜都没有掺杂,这要在他们家,连过年都舍不得这么奢侈啊。
“废话!快点吃饭!吃完各小组将碗筷收起来洗刷好,放在这里竹筐里。”负责来送饭的伙头兵不耐烦地催促道,这些人真是一点也不爽利,白白浪费了城主大人的一片好心!
众劳役这才相信,这次入城的新军,是真的要给他们这些劳役发粮食的,虽然不是从前那样开仓放粮、给他们分发一些压在仓底的陈粮烂米,可到底这实心的黑面大馒头是没得作假的,因此一个个都吃得脖子都快哽住了,吃完后,再来一碗飘着油花儿的海带骨头汤,整个人都跟重新活过来似得。
然而,更让他们不敢置信的是,到了傍晚下工的时候,原本以为要回家吃糠咽菜了,没想到中午来送饭的伙头兵又来了,照例是赶着牛车,每个劳役都分到了足足七个实心的黑面大馒头,外加白粥一大碗!那白粥也不像是家里的杂粮粥那般稀得能照见人影儿,居然稠得连筷子都竖得起来。
“唉!都带回去吧,加点水放到锅里重新煮一煮,家里的老人孩子都能分着吃一碗,这可是白花花的大米熬出来的呢。”分发饭食的伙头兵里,一个老兵叹息道,他们都是从穷苦人家里出来的,知道这些劳役家里想必已经是家徒四壁了,城主心善,让他们熬稠粥,他们索性多放些白米进去,这样这些劳役带回家,也能和家里人一起吃顿好的。
“多谢!多谢!”这些朴实的劳役也说不出什么讨巧的话儿,只能一遍一遍地感激道。
于是,这天晚上,原本准备好了迎接饿得半死的亲人的劳役家属,惊讶地发现,过了一天,这些去服劳役的亲人不但没有饿得头晕眼花,竟然一个个都精神十足地回来了,个个昂首挺胸,怀里还抱着一个破旧的小包裹,包裹里面是七个实心的黑面大馒头,手里带过去喝水的破碗里也盛了满满一大碗的白粥!
“吃吧,这些都是新城主赏赐的,往后每天都有呢。”这些拿来馒头白粥回来的劳役,也舍不得自己吃,左右自己每天在工地上都有的吃,索性都分给了家人,看到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喝着难得一见的白粥,顿时满足地笑了。
“管事的长官们都说了,让咱们明天早点儿去,工地上每天管三顿饭呢,早上每人还有三个这样的大馒头外加一碗白粥呢,明天早上让老大跟我一起去吧,带着碗,我早上有两个馒头足够了,剩下的粥和馒头,让老大带回来,里面加点野菜,早上也能混个肚饱。中午发饭的时候老大再跑一趟,拿两个大馒头回来。”
然而,更让这些劳役们惊喜的是,做完十天后,他们每个人都从管事的那里领到了三百文到五百文不等的工钱,都是崭新的铜钱!
“都听好了啊,回去和村里人说,咱们这里还要招工,像你们这样的壮劳力,只要肯吃苦,都过来干活,没手艺的劳役,每人每天20文钱,有手艺的,根据做的活计,每人每天30文到50文,每天管三顿饭!愿意的都来!”发完工钱,管事的立刻见缝插针地将招募劳役的告示贴了出来,考虑到许多人不识字,还特意站在一边讲解了一番。
这下子,整个青城的下层老百姓都彻底沸腾了!
尤其是城中的许多穷苦人家,没有田地,以往都是靠打柴打渔为生,乱世中更是失去了维持生计的小生意,现在好了,城主府大量招募劳役,他们,又能靠着自己的双手活下去了!
第133章 迁居青城4
最近,整个青城的老百姓,都变成了他们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新城主的脑残粉,原因无他,自从这位夏城主接管了青城之后,他们全城的老百姓,简直过上了神仙一般的好日子。
别的不说,就说家里有好几个壮劳力的吧,哪怕什么手艺都没有,只要有一把子力气,按照他们城主大人的招工告示里说的,去做个“一级工”,每天三顿饭管饱不说,还有20文钱的工钱,以前一天三顿饭都是发黑面大馒头的,后来听说很多工人将三顿饭的馒头省下来几个带回去给家里人吃,城主府索性又出了新政策,说是晚上那一顿可以折合成黑面,不想要馒头的,可以领二斤黑面回去,这下可好!有了这二斤黑面,家里人再挖点儿野菜,足够晚上做个野菜黑面疙瘩吃了。
再后来,城主府又出了新告示,说是每家每户可以凭借新办的户口本,以户为单位,每家每个月可以平价购买粗盐三斤,黑面一百斤,要知道,现在市场上普通的黑面每斤5文钱,粗盐每斤60文钱,要是按照城主府给的平价购买的话,黑面每斤只需要3文钱,粗盐每斤只需要35文钱,按照一家五口来算的话,一个月光是这两样生活必需品,就能省下好几百文钱呢!
因为这,往日里拖家带口舍不得分家的老头老太太们,一个两个的都忙活着家家里已经成亲的小崽子们分出去单过,好去办个新户口,这样按照城主府的新政策,全家人分家后起码可以额外领取好几份儿“平价”福利呐!
这也是夏小桥最想看到的:将原先抱团守旧的大家族彻底拆开!
倒不是他愤世嫉俗不喜欢大家族住在一起,只是,他听黄狗儿说,当年姜元祯之所以手握兵权还活生生在皇位上累死,就是因为新政策在面对那些大家族的时候特别难推行,不仅如此,在这个年代,许多同姓家族也习惯于聚居在一起,什么张家村李家村的,个个都是土皇帝,几个大姓村子抱成团,朝廷的一些政令根本就推行不下去!
他要想接下来在陵城和青城试点推行新政,只能趁着刚接管青城、老百姓对于他们还有些陌生的畏惧的时候,想办法把那些聚居在一起、连户口本都舍不得拆开的大大小小的家族给拆一拆。至于那些不差钱的富户,夏小桥也早就想好了办法,到时候城主府招募公务员或者官办学堂招生的时候,名额就以户为单位发放,每户一个名额,想多要?行啊,分家吧!
他就不信了!为了孩子们的前途,那些老东西们会不分家,这招要还不行,夏小桥就只能出大招:推行阶梯式税收了!族人越多税越重!当然了,这一招估计阻力较大,目前他还没打算放出来,希望那些老东西们能够识相点,主动拆伙,不然就别怪他不讲情面了,他可不是姜元祯这个爱面子的家伙,还想着和平共处啥的,惹急了,前世那些钓鱼执法啥的贱招,他也不是很抗拒来着。
眼下,最要紧的是先团结那些底层的贫下中农阶层,在详细了解了这个时代对于田地的重视之后,夏小桥并没有立刻就推行什么包产到户,这个时代的老百姓对于土地产权那是看的比命还重,现在包出去了,往后国家有什么变化再要往回收,那可就麻烦了!因此,在青城的军营和城防工事修筑工程快要步入尾声的时候,夏小桥又命陈家望张贴了一个新的告示。
如今,青城城门外那一块足有半面墙那般大的公告栏,可以说是成为整个青城老百姓心目中“圣旨”一般的存在了,全城的老百姓都知道,他们的新城主体恤百姓,但凡有甚么新告示出来,那必定又是给他们老百姓谋福利呐!
因此,这天下工后,发现公告栏又有新告示张贴了出来,下工的人也不急着回家了,一个个安安静静地蹲在城墙底下,一边聊天一边等着城主府的“政策宣讲员”来给他们讲解新告示。
鉴于本城的大多数老百姓都目不识丁,因此,陈家望按照夏小桥的吩咐,在本城的四个城门都安排了专门宣讲各种新政策的宣讲员,这些宣讲员原先大多是本城那些大户人家豢养的门客,新军入城后,这些平日里靠着哄人为生的门客也没了包养的金主,正发愁日子怎么过呢,没想到城主府一声令下,将他们招来做了政策宣讲员,其实就是每天定时到城门边上的告示栏下,用官话向周围的百姓宣读一遍上面的告示,遇到不懂的再解释一下。
原先这些自诩为读书人的门客还觉得此举有失斯文,可是,在屡次接收到目不识丁的老百姓们感激、敬佩、崇拜的眼神后,这些原本靠着坑蒙拐骗混日子的门客们,瞬间觉得自己的新职业各种高大上,每天上工也非常积极,更何况,新城主虽然没有亲自接见过他们,可是,下面的官员对待他们也非常客气,一点也不像从前的旧主子一样颐指气使,拿他们当个小玩意儿。
是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尊重,或许,夏小桥给不了他们金银珠宝各种赏赐,可是,这种被尊重被需要的感觉,却让这些人生平第一次觉得,原来他们这样的人,也是可以替天下百姓做点儿事情的。
“朱先生,那告示上面都写的是个啥?烦请您帮忙念念吧?”东门今日值班的宣讲员是胖乎乎的朱崇贤,朱崇贤从前在青城前任城主家当门客的时候,靠着一张胖乎乎的大饼脸,扮个丑角儿讨好城主混口饭吃,自从换了一任城主,他也用不着故意扮丑角混饭吃了,每天穿得干干净净的坐在城门附近的值班房里,到点儿了就摇着一柄羽毛扇站在告示栏下,口齿清晰地给那些乡民讲解新政策,体面斯文不说,还收获了一大帮崇拜者,更有乡民觉得朱崇贤面和心善,特意从家里抓了肥鸡大鸭子求到门上,希望能让家里的孩子拜师学几个字儿。
朱崇贤哪里肯误人子弟?他自己知道自己肚子里有多少墨水儿,拢共认识的几百个字儿,还是为了方便看话本儿哄人用的,哪有这个脸面收徒弟?当下就托辞谢绝了。
听到乡民们的请求,朱崇贤轻咳一声,将羽毛扇子执在手中,点了点刚贴上去、浆糊还散发着一股黑面味儿的新告示慢慢讲解了起来——
“今天这可是大好事儿!大伙儿,家里没田的可都听好咯,咱们夏城主心善,知道大伙儿家里人口多、日子不好过哇,他老人家说了,秋收之后,原先城主府的那些公田,以乡为界,会拿出来一部分租赁给家里土地少或者没有土地的贫困户,大伙儿符合条件的,这几日就可以到城门口的报名处报名啦,十日后截止。”
“这上面还说了,为了照顾贫困家庭,这些公租田的租子,一律比其他私人租赁的土地低三成,税赋也减半。要是家里没钱买种粮,还可以领取城主府提供的种粮呢,不要钱,等到秋收的时候将种粮补上就行了。”
这句话一出来,围观众人立刻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符合条件的欣喜若狂,自觉不符合条件的顿时垂头丧气了起来。不过,也有人不肯死心——
“非要家里田少或者没有田才能申请吗?咱们家里虽然有几亩薄地,可到底也不富裕啊。”
“就是就是!朱先生您再给念念,上面还有别的吗?”
“都安静!安静!听我说完啊,咱们城主可是将你们大家都想到了呢,他老人家说了,不符合条件的,也可以就近领取荒地开荒,能开十亩的就领取十亩,领取的荒地,一年之内必须开垦完,否则今后全家都不许领取荒地开荒!这荒地啊,别看都长着草呢,开出来,卯足了劲伺候几年,可不都是肥田了?”
“咱们城主大人可说了,参与开荒的,前三年一律免税!开出来的荒地都归开荒者自家,只是前面十年出产的粮食,必须按照市场价卖给官府。还有,这下面有一条你们可记牢了,咱们大人说了,要大家伙儿量力而行,就是能耕多少开多少,别开得多了,到时候家里人都忙着种地了,官办作坊招工的时候可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啦。”
“什么官办作坊?”
“我知道我知道!我家里有亲戚是陵城的,听他们说,咱们城主大人在陵城开的官办作坊,都要优先招军属做工呢,别看那些女工在家里只会洗洗涮涮,进了作坊,手脚利索的,一个月足有二三两银子的工钱呢!”
“什么?!”围观群众集体惊呆了。
一个月就有二三两银子的工钱,这,这么多银子,他们全家人辛苦一年都攒不到啊,这陵城的老百姓日子也太富裕了吧?
不过,一想到现在他们也能沐浴在城主大人的恩泽之下,说不定将来和那陵城的老百姓一样,家里的女人们也能一个月拿二三两银子的工钱,还能有自己的几亩地,这些曾经被贫困折磨得近乎麻木的百姓,瞬间心头火热了起来。
“不行!我得赶紧回去和家里人商量商量。”一想到方才朱先生说的,仿佛城主大人有意在他们青城也开官办作坊,还要招人,众人方才对于开荒的热情也稍稍降低了一些,种地收的粮食再多,一个月也不可能有二三两银子的收成啊。
只有一些脑子灵活的青壮年,敏锐地察觉到了朱先生方才言语中提到的“军属”二字,他们这些日子和陵城军负责监工的一些军官也算是混熟了,知道陵城军的福利到底有多好,他们这些只能算是二级军官的,一个月都有二两军饷,军队里不但包吃住包衣服被褥,逢年过节还有各种福利,甚至连军属也会在城主府官办作坊招工的时候优先招募,许多有心想加入新军的青壮年闻言都不由得有些动心。
奈何新军入城后,既没有像从前那些乱军一样胡乱拉人入伍,也没有像一些所谓“正义之师”一样借着征兵的由头敛财……总之,这是一支刷新了他们三观的部队,也是一支让人无端向往的部队。
“朱先生,咱们青城,是不是也要招募新兵了啊?”磨磨蹭蹭着,终于有人问出口了,其他磨蹭着还没走的连忙竖起了耳朵。
“仿佛听说是要招募一批新兵守城……你们想参军啊?那赶紧找那些陵城军的老兵问问啊!我可是听说了,陵城军招兵的时候,那条件要求可是很高的,还要测试体能、眼力什么的,差一点都不肯要呢。”朱崇贤假作鬼祟地低声道。
于是,这天晚上,青城附近的老百姓都没怎么睡好,有的忙着商量租赁公租田的事儿,有的忙着商量到底要开多少荒地,还有一些年轻人趁夜溜出家门,同村的一伙同龄人凑在一起,商量着参军的事儿……
“你这一招也忒绝了。”三日后,看到青城传来的数额惊人的参军报名人数,阿芒叹息道。
“那是,这可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智慧!”夏小桥嘚瑟道,不就是参军动员和宣传战吗?前世天朝玩儿的不要太熟练,据说最热门的时候,那些想当兵都得走后门呢,他这也算是发扬了老祖宗的智慧结晶不是?
“说真的,你招这么多兵,养得活吗?现在可都快秋收了,再让青城的老百姓抢种也来不及了吧?”
“谁说我要自己养他们啦!放心吧,有人会替我养的!”夏小桥得意地卖了个关子。
很快,阿芒就知道,到底是哪个冤大头要替夏小桥这个贱人养兵了……
这真是一个充满了惊喜(惊吓)的清晨,一大早,阿芒打着哈欠刚起床,迎面一座金灿灿的黄米山赫然出现在他面前!
阿芒使劲儿揉了揉眼睛,睁开眼,黄米山没有消失,不是梦。
第134章 迁居青城5
“阿芒你起来啦?快来看看!咱们的军粮到了!”看到阿芒出来,夏小桥连忙高兴地招呼道。
“不用你提醒,我已经看到了。”阿芒无语地看着眼前金灿灿的一座黄米山,这要都看不到的话,除非他瞎了!
“你老实交代,这些黄米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陵城这地方不产黄米的吧?”这么大一堆黄米,起码得有数万斤,看起来还像是刚收割不久的,还没去壳,冒着一丝潮湿的泥土气息呢,说是从外面采购的军粮,打死阿芒都不相信!那些粮商又不是脑残,怎么会收这种还没晒干的黄米?
“这可不是我的功劳,嘿嘿,你不知道,樊练那些手下倒是机灵,我上次不是让他派些人出去查探一下附近都有哪些势力吗?那帮人出去忙活了半个月,不但带回来许多有价值的情报,喏!这些黄米,也是他们顺手带回来的。”
“顺手?”
“哼!这些可都是不义之财!我要不顺手牵羊,那才是对不起天下苍生呢。”夏小桥仿佛想到了什么,冷笑一声道,“你道那赤水城的郑悫为何能养得起那许多的能人异士?那可不是他养的,是赤水城附近数十万百姓的血汗养着的!”
“到底怎么回事?”阿芒皱眉道。
“你自己看看吧!”夏小桥原本就打算去找他的,当下就从袖口抽出一卷奏报,递给阿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