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出发前点兵,带的自然是在南边善战的士兵, 当然李老二没傻到不带亲兵, 五百人的李家亲兵一同出发。誓师时,李家男人都去了,包括李老大的米掌柜。从老将军到孩童,除了米掌柜之外, 都是武将的身着, 周身气势逼人。李菻善是李家第三代的头一位,身后嫡庶有别的站了九个男孩, 以后这些人都将成为李家能够顶梁之柱。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气势虽比大人弱了些,但却不可小窥。
前来为士兵壮行的皇上心叹,有李家人在, 朕可安眠。
李老二带着队伍走的那天距离过年还有五天,李菻善担心匆忙离开的王修晋,却也不能在此时赶去梧县。好在在过年前接到王修晋的来信,王修晋在信里写明匆忙离开的原因,大嫂又有了身子,王修晋肯定不会把母亲有身子的乌龙事告诉李菻善。李菻善不相信王修晋只因信上的原因赶回去,但想到王修晋看着小孩子时的眼神,似乎也说得过去。打接了王修晋的信后,就开始想,以后他和王修晋成亲之后,要不要分别从两家各过继俩孩子。
正准备过年的王修晋不知李菻善已经盘算起过继孩子的事,他忙得很,父亲是先生,现在已经有几个孩子考中进士,今年的恩科虽没有人夺魁,却有人进了三甲之列,在村里可谓是风光的很,今年早早便带着年礼到家中谢师恩,父亲如今也可称为名士。听父亲的意思,想要送孩子到学堂来的人家更多了,不过都被他拒了。
兄弟两人都挺奇怪父亲的做法,却没有问,他们一直觉得读不懂父亲。尤其是王修晋,他自认活了两辈子,经历的,看过的要比任何人都多,可是他看不懂父亲。就像是有人曾说过,父亲就像是本书,书里有很多的道理,有很多的告诫,有很多的经历,很多需要铭记,但想要读懂很难,现在的他便有非常深的体会。也许,他从来就没有认真的读过“父亲”,
父亲骨子里有文人的一些东西,却也有着文人所没有的,就像是在知道边陲小城被巫人占了,父亲的气愤堪比武人,若是他被允许上战场,也许会提着菜刀冲去小城,杀上几人解了心中的郁气。得知是李家人为将,以前一位南边的将领为副将,父亲又忧心,李家善平地之战,能夺回城吗?
王修柏轻推了一下弟弟,父亲以前和李家的关系相当不好,这是忧心李家,还是担心抢不回城?王修晋眨了眨眼睛,耸了耸肩,自打被占城的事传到这边,父亲对此事是相当的关心,以前打仗也不见父亲的反应这么大。
两人的疑惑从母亲那里得到答案,打上次李将军来过之后,父亲便想寻一些关于带兵之类的书,可惜一本也没找到,父亲便立志想写一本关于这方面的书同,之后和李将军通信频繁,了解很多关于战争,关于士兵,关于将领,关于必征之地等等的事。王修晋对父亲的想法表示支持,差点就想把三十六计吐出来。
王修柏可没弟弟的支持态度,他觉得带兵之道,可以称之为各武将家私藏,若被父亲公开,他们还怎么带兵。当然王修柏也没直面上反对,而是私下寻父亲点明此事,父亲有时行事冲动,弟弟的性格中就有些受父亲的影响,想一出便弄一出,虽然事前也有计划。
今年王琇芸仍不能归家省亲,刚有了孩子,哪里经得起奔波,且南边被人悄悄占了一座城,天子对北边便更为重视,命四皇子立即将北边的城清查一遍,有没有被人抢去占了的。做为北边驻守之将,宋将军自然不能放松,而身为宋家的长子,宋弘毅非常的忙。也没时间陪媳妇回娘家,更不可能放媳妇带娃回去。
王夫人惦记着女儿,也只能常常写封信过去,若大儿媳妇没有怀孕,她过了年后会京城看看女儿,现在也只能拖上一拖,女儿那边有宋夫人照顾着,宋夫人的为人,她是很信服的,不会亏待女儿。媳妇这儿却是除了她没别人能照顾,便是春夫人想要来照顾,她都不放心把人交给她照顾。心里觉得对不起女儿,也只能是准备了一大堆的女儿爱吃的,喜欢的,用得上的东西,等到年后让王修晋进京时带去。
整个正月里,王修晋不打算出远门,想在家里好好陪陪母亲,和父亲也多聊聊,再逗逗侄子,只是一些旧王氏一族的人,打着拜年的名义,过来求人,让王修晋十分的烦,他们倒不是求再中种蟹田,而是改求去油坊做工。他们觉得油坊是王修晋在管,安排一两人,油坊里也不会有人有意见。
起初王修晋还能见上一见,问个好,毕竟来者是客,可等见到的几个都是同一个意思之后,王修晋便关门谢客,谁来也不见。管家办事利落,以家中有女眷有身子,不便招待访客为由,拒绝了过来的人,而之前过来拜年的人,带着的年礼,管家也巧妙的又能让村里的都知道的情况下退了回去。王修晋对管家的能力直竖大拇指。
王春氏打趣小叔子,打着她的旗号拒绝访客,王修晋忙送珍珠两颗,逗得王春氏合不拢嘴。王智渊见着小小的圆圆的东西好奇得不得了,便吵着问小叔要,王修晋便逗侄子,“那是女人用的东西,你个小汉子要去做什么?”
“啊……”王智渊呆愣了一瞬,然后又快速的反应,掰着手指头一边说一边数,“要三颗,一颗送祖母,一颗送母亲,一颗送姑姑,还要一颗,送给京城陪智渊玩的姐姐。”
“那位也是姑姑。”王修晋被侄子一本正经的说要三颗结果许出去四颗的样子逗笑。“智渊啊,你到底是要几颗啊!”
“三颗。”
“哈哈哈……”屋里的大人都乐了,除了一直给孙子启蒙的王先生,对着孙子吹胡子瞪眼,孙子聪明得很,早早就会背书,居然数不清三还是四。对着孙子瞪完眼,便看向笑得最欢的大儿,轻哼了一声。王修柏立刻收起笑容,眼里的笑意怎么藏也藏不住。
“大哥,快别笑了,侄子不识数都随你。”王修晋翻了个白眼,这般嘲笑亲儿子真的好吗?“嫂子是不知道,当初家里快要掀不开锅的时候,我和大哥去城里卖包子,包子多钱一屉,现在也记不起了,就记得有给了大哥不够买两屉包子的钱,大哥还当对方给多了,找回去了一文。”
“噗。”这次轮到王春氏乐了,没想到夫君还有这样的糗事。
王老爷想到当年刚回村时的事,一时感慨,“当年父亲做得不够,苦了你们了。”兄弟两人被父亲突来的话吓了一跳,一时之间不知当如何接话。王老爷也不在意,而是推着夫人往属于他们的院子走,“最亏欠的便是夫人,若不是因我,夫人也不会受这么多的折难。”
“老夫老妻了,说这些做什么。”王夫人摇头,表示自己并不在意,人活一辈子,哪会儿一点儿波折都没有,虽然身体上受了些罪,可她知足,遥想当年在京城中,夫君拒绝皇上许以公主,那时有人笑夫君傻,可夫君没有后悔过,便是丢官归乡,夫君怨的也只是登基的皇上,而不是后悔当初没尚公主。她虽气夫君的消沉,却也能理解他的失意,便也就默认了夫君的行为,只是苦了孩子们。
兄弟俩互视一眼,然后起身,王修晋准备回院子休息,王修柏带着媳妇和儿子去花园走走。当初真的苦吗?现在想想其实是很好的经历,对为官的王修柏来说,那段经历让他更懂百姓生活的不易,在为官之路上深记百姓,对得起公堂之上的匾额。而对王修晋来说,那段经历比起来末世要好太多,至少还有得东西吃,称不上苦,心中存有的疙瘩也只是父亲不能撑起一片天。
出了正月,王修晋便准备出发进京,此去带的东西非常多,除去给长姐的,还有给春家送的东西。便说家人如何不待见春家,该做的礼节是不能落下的。
一路非常顺利的到达京城,在城门处依旧看到李菻善的身影,王修晋脸上扬起笑容。之前听说去李家为将,去南边收复小城,还以为李菻善也会跟着去,心里一直担忧,正月里驿站连送信的都没有,便也不知李菻善有没有随军出征,这会儿见到人,王修晋非常的开心。人心都是自私的,他明白李家为将,便要听从皇上的调派,可私心仍不希望李菻善处于危险之中,他已经认定了这个人,便不想他出任何的差池,但若是国家需要,他也会为其打点行装,送其上战场。
第136章
此次进京, 王修晋空闲的时候便多了些,和李菻善去空着的宅子看了看, 准备收拾出来后租出去。去年斩的官员太多,连着两年加开恩科, 不少进京的学子需要有落脚之地, 王修晋也没指望靠租房子赚多少钱, 就是想着与人方便。李菻善支持王修晋的做法, 但此事王修晋能做,他却不行。王修晋在收拾房子的时候感叹四皇子不在京城,错失了一大笔的收益。
正在忙着晒盐的四皇子打了个喷嚏,也不知是谁在念叨他。打去年王修晋走后, 四皇子便按着王修晋说的法子晒了次盐,也不知是不是老天看他不顺眼, 他把海水圈到水池中的第二天, 就下雪了,且还连着下了几天,气温也跟着下降,好在边关百姓住的没有土坯房, 要不然估计会出现房子被雪压垮的事。第一次的晒盐以失败告终, 也没有人知道四皇子圈海水要干嘛,猜测最多的便是四皇子想用海水养鱼。
在入夏之前, 皇上收到他特意送到四皇儿身边的亲随送来的信,亲随进京时还有数名护卫一路护送,亲随不敢把信过他人之手, 进宫之后力求亲自把信送到皇上的手上,皇上身边的太监气得不行,但也清楚四皇子命人护送亲随进京送信必是大事,他们也不敢怠慢,不过在心里仍是记上一笔,待日后再寻机会教训。
皇上看完信便惊得站了起来,拿着信在书房里来回的走。后宫的皇后听着身边的人报四皇子派人送信进京,似乎很严重的样子,皇后嘴角泛起冷笑,最好是在边关呆上一辈子别回来,等她的儿子登基之后,便寻个理由扣个罪名。
历代王朝几乎就没有能够控制盐的,盐价的攀升或是降低都有盐商说得算,盐商表面臣服朝廷,但却不归朝廷管控,皇室对盐商恨得咬牙,也只能捏着鼻子给盐商各种好处。如今四皇儿告诉他,他寻到了比盐商制盐更简单的制法,且盐的纯度比盐商的还要好,皇上除了惊讶外,还十分的激动。皇上立刻下旨招四皇儿进京,顺道指派了接替四皇儿的人选,并不是哪位皇儿,而是他的信得过的兄弟。
在兄弟出发前,皇上屏退四周,和兄弟关上门详谈了数个时辰。皇后得知四皇子即将回京的消息,气得眼睛都红了,手握成拳狠狠的瞪向某个方向。
王修晋可不知宫里的风云变幻,去年边关的收成不比整个梧县差,且米的味道比之梧县更好,算着两边的产量,王修晋想着要不要在离京城最近的城开一家分铺。李菻善最近也很忙,二叔的第一封战报传回,已到达离被占的城最近的优势之地,准备将城围了,再派人进城看看里面的情况。打接了信之后,李菻善便被祖父扔进军营,每天被操练到及晚,没有空闲时间出来寻人。
巫人占城之事,本朝将士到了哪里,王修晋没有问过,除了准备分铺事宜,王修晋把京城的油坊加开了一个流水线,以备战争之后无归处的士兵有安身之所。如今朝廷有了律令,对待还乡士兵有诸多的照顾,但是身体上的残缺仍会受到不能一时转变观念的村民,亲人的轻视,这样的轻视会使能在战场上拼杀的汉子失去对生命的渴求。也许有人会说,是他们自己没了求生的本能,与别人如何对待无观,也会有人讲是愚昧,其实在王修晋看来,更多是因为没有心理的输导,他不是什么心理专家,为退下来的受伤将士提供一席之地,便是对他们的一种认同,让他们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些事。
当然,有一点王修晋认同,那便是文化上的差异,这个文化不是指古人的识文断字,而是后世的全科教育。王修晋没有能力搞教育,就算有能力也不会去做,他自认不是教书育人的料,做不来他人之师,让他去搞教育,误人子弟都是轻的。
入秋之时,四皇子回到了京城,与之一起到达京城的还有战报,被巫人所占之城收复,随之而来的还有战损,和当地百姓的缺损之物,粮,衣,还有盐。坐等发战争财的盐商暗戳戳的等着朝廷派人来商谈盐价,哪想等来等去,朝廷派出运送救援的车队出发,也没等到人来。便是这样也没让盐商们着急,互相通了气之后,得知谁也没有见到朝廷派来的人,便稳坐等人,顺道查查运货车队都送了些什么。随着运货车队护送物品被查明,盐商们各个坐不住了,运货的车队中有一整车的盐罐子,里面装满了盐。
盐从哪里来的?盐商们不会想谁弄出来的,大梁的盐不说全都握在几家手中,也相差不远,唯一能够解释得通的就是,有人和朝廷的官员接触,然后将盐卖给朝廷,却没有告知大家,至于不告诉大家的原因也很简单,便是独吞。以往遇到战场之事的盐价,都是大家商定,然后每家都出一些,赚得都差不多,但现在却不同,被一家占了去,是谁背弃了他们的合作。盐商们各个摩拳擦掌准备将背叛者找出来,把钱也吐出来,当然,他们是不会把等价的盐补上,甚至还会强制终止他卖盐的资格,这便是对他的惩罚。
皇上对商盐们的反应只是冷笑,这些盐商太有恃无恐,当真以为朕不能奈何他们?皇上布下针对盐商的陷阱,被历代朝廷养得越来越大胆的盐商们忘记了,他们盐商的身份不是自己赋予的。
王修晋在四皇子进京的第三天便见到了本尊,想起去岁四皇子还在纠结何时能够回京,今年人便回来了,也不知是升职了,还是没治理好边关被皇子拎回来了。后者的可能性不大,四皇子是认真的人,除非遇天灾人祸,不然不太可能会出现治理不好的事。
四皇子比去年见到的时候显得精神了不少,人也胖了一些,身边带着长子。四皇子如今仍住在宫中,不过搬出以前住的院子,搬到了皇上赏的大院,为此惹红了皇后的眼。当然,四皇子对此并不在意,只是进出之时,都会带上儿子,这是他目前唯一的孩子,自当保护好,以免意外出现。
小孩子的成长可以用一天一个样来形容,去年还常缩在父亲怀里的小孩,今年已经成了板着小脸非常有气势的坐在一旁听着大人讲话的……小孩。
王修晋看着四皇子的儿子觉得有趣,四皇子看着长子很是心疼,明明是嫡子,却因受外家之事所累而成了庶子,对孩子而言何其不公。王修晋见到小孩子便想起家中的侄子,便把侄子不识数的糗事道来,听得四皇子大乐,随后开口提出一个让王修晋非常难解的请求,“我想把长子送到王村,由先生启蒙,不知可否。”
当今圣上的孙子,送到王村去,由父亲启蒙,“皇上同意?”那是皇孙,不是普通人家的小孩,便是普通人家的小孩也不会送那么远,只为启蒙。
“还未禀,想来父皇是同意的。”
“可有想过孩子是否愿意离开?”不管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去一个陌生的环境,还没有亲人在身边,对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好事。“千万不要说为了孩子好的话,你也从孩子走过,应该知孩子想要的是什么。”
四皇子无奈的笑了,他小时候盼着的便是能获得父亲的关注,那时父亲还不是皇上,对待后宅的孩子并没有特别喜欢的偏爱,只是和嫡子见面的次数会多一些,而庶子,只能看母亲受不受宠,他母亲去得早,若不是当时的管家心善,对无母的他未有偏颇,他才有幸活到今。
王修晋见四皇子不再提让父亲给孩子启蒙的事,便松了口气,照顾一位成年的皇子,和照顾未成年的皇孙差别不是一星半点,他能留四皇子在家中小住,却不希望皇孙在家中长住,其后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太大。
除去孩子的事,两人便商谈起赚钱的事,王修晋提醒四皇子连着两年的科举,会使得京城的房子上涨,若有空闲可以再弄一片大院。未被授予任何职位的四皇子点头,随便表示王修晋画图纸,他送一成利,外加一套房子。王修晋乐,“我要那么多房子做什么,总不能每天换着地方睡吧!”
“也有道理,都在京城之中,在哪住都不如在住习惯的地方睡舒服。以后若有机会在别的城建房,每一处都送你一套。以后你去哪里都有落脚的地方,不用去客栈与人抢。”
“我能出去几回,要那么多房子做什么。”王修晋无奈,不论是什么时候,人们似乎对房子都非常的在意,认定只要有自己的房子才算有了家。
第137章
被王修晋拒绝, 四皇子也不在意,房子盖好按着自己的心意留房子就是, 左右也不差一栋房子的地。提到房子,四皇子想到一点, 便和王修晋提了提。在边关建房时, 本着快速安置百姓的心思, 他把房子建得集中, 省出不少可耕地,如果每个村子都这样建,那么省出的地是不是更多?
“按道理讲是省出更多,但实际上, 想要让百姓认同这样的说法不太现实,你去过王村, 每家每户都有小院不说, 单是房子,也可以像衣服打补丁一样,这补一间,那填一房, 谁会同意放弃院落而去住无法改动的屋子。”王修晋摇头, “便是房着以前的院子地方大小给他们做单独的菜园子,他们也不乐意, 主要是人们意识和认知的问题。若朝廷强制,便是有利于百姓,百姓也不见得说好, 若是采取自愿,那么也不见所有人都不同意,可一户两户的,也不值得盖一次房子吧!”
四皇子摸了摸儿子的头发,脸上的表情十分严肃,思考着王修晋的话,最后化成无奈的叹息,让百姓主动的申请集中住处难,此事没得谈,他也不准备和父皇讲,反正他讲与不讲,也会有人向父皇复述。“明儿,你得在饭馆摆桌请我尝尝味道。”
“自然。”王修晋笑着应下,然后非常认真的向小皇孙发出邀请。小孩子被以大人般的邀请而挺了挺胸,然后十分高傲的点头,惹得王修晋差点笑出声,装深沉的小孩子着实可爱。同时,王修晋对小皇孙有一丝的同情,出生皇家,有着高贵的身份,衣食无忧,但这些仅仅是外人所见的,实际上在他看来皇家的小孩子很辛酸,也很凶险,不说九死一生,却也要步步为营,要早熟,聪明,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
分别之后,王修晋便去了饭馆,让刘姐通知明儿不对外营业,招待贵客。接着又和刘姐定了菜单,想了想又加了量。从饭馆出来,王修晋直奔李家,明儿请四皇子吃饭,得寻李菻善坐陪才行。
四皇子带着儿子回宫,并没有命人把孩子送回院子,而是直接带着儿子去寻父皇……要地。四皇子没想在京城内要地,而是想到了城外一处风景不错的地方,左右他们也请人守院,每天都有巡逻之人,便是安置在城外,搬进去住的人也放心,不过,有一点儿让四皇子忧心,若是住在城外,能否赶得上入早朝。
皇上对四皇儿要地,应得痛快,不过仍要四成的利,随后又接道,“别成天只盯着弄地买房子,想想正事。”皇上指的正事是制盐,皇上把亲兄弟坑了,以后制盐的事便扣到了亲兄弟的头上,也避免将四儿推向风口浪尖,作为补偿,盐收益的一半归兄弟,余下的一半的一半入国库,另一半他和四儿分。四皇子没有提王修晋的事,在边关之时,王修晋便在暗中数次提起,四皇子也知盐商难搞,自然不会把王修晋推向前。制盐的盈利不能分给王修晋,四皇子只能从别处寻补偿的机会。
四皇子不觉得制盐还有什么需要想的,制出盐就卖呗,他等着分钱就行。皇上看着四皇儿脸上的表情,气得把笔扔向儿子,哪知他刚举起笔,一直在一边玩的孙儿便冲过来扑到四儿的身前,“皇祖父,不打,父亲。”
皇上看着孙儿身体瑟瑟的,小脸上也带着股惧意,可眼神却透着倔强,心不由得软了。皇上在给四儿选妻的事上,自觉对儿子有所亏欠,便对这个孙儿没啥好感,可今儿孙儿的表现,让皇上另眼相待,是个好样的,便向孙儿招了招手。
四皇子对儿子冲过来的行为觉得好笑又感动,见父皇冲儿子招手,便轻轻的拍了拍儿子的背,示意他过去。小皇孙看了看父亲,又看向皇祖父,一步一步蹭了过去。
皇上把孩子抱起,倒是挺有份量的,又摸了摸孙儿的头,又问了些话,见孙儿虽说话慢了些,但言语清晰,有理有据,感慨儿子把孩子教得很好,只是想到四儿初办事时的实诚,便不由得担心,“把孩子留在朕这儿吧!”此话一出口,不担担是四皇子惊了,连带着御书房里的如同背景板的史官,还有侍候的太监全都惊了,只不过谁也没敢表现出来,除了四皇子。
“父皇……”要说由皇上亲自照看的孩子,对孩子来说是荣耀,同时也是灾难。四皇子打心理并不想同意,可是为了孩子以后,由父皇照顾,显然比由他照顾来得好。
“早晨里给朕送来,晚上你再接回去,你不会以为晚上朕还得给你带孩子吧!”皇上一边摸着孙儿的头,一边打趣儿子。最近宫里一些人的小动作,别以为他不清楚,把孩子养在身边也是警告一些人把伸出来的手缩回去。便是冲着四皇儿,他也会说把孩子接到身边养一段日子,何况努力板着小脸的皇孙看着挺有趣。
四皇子松了口气,再三谢恩之后,带着儿子走了。四皇子没有教儿子去父皇那要如何,只许诺明儿仍会带他出宫吃好吃的。
不多时,皇上把老四的孩子养在身边的事便在皇宫传开,气坏了不少院子里的主子,碎了不少的茶杯。随着而来的是皇上给几个儿子分府之事,成人的可不止四皇子,之前一直没有分府出宫,这会儿突然下了旨,让一些人,尤其是后宫之主恨不得撕了老四,原因无他,她成年的两儿子全都在分府出宫之列,而老四依旧住在皇宫之中,这让她非常的不安,且不甘。
并不是所人都盯着那个位置,老六便对上位无兴趣,反倒是对四哥所说的边关的风光,南方的景象十分好奇,他羡慕四哥能随处走动,如今分了府,他便想四处走走。至于建府之事,老六非常厚脸皮的求上了四哥,让他帮忙建个别样的宅院,他可是听说四哥建的院子非常特别。
宫中涌动离王修晋有些远,在将军府里见到刚受训回来的李菻善,便把明儿请四皇子吃饭的事讲明,李菻善立刻答应陪同之事,便是今日王修晋不来寻他,他也要去寻对方,二叔大捷不日便要回朝,那边后继之事由副将留下处理。李家摆明了姿态,他们对南边没啥心思。在二叔回来之前,他能空闲几天,二叔回来之后,他便要跟在二叔身边一段日子。趁着空闲几日,自然要和王修晋多多相处。
随着李老二搬班回朝的消息传回,盐商们也纷纷开始针对怀疑人选进行一些非常直白的行动,几家互相咬着,互相推脱,互相指责。皇上接到消息只是冷笑,以前容忍他们是因百姓,如今何须再留着他们在他头上撒野。互相攀咬的盐商们没有注意到,他们折腾的欢,却没让盐价有任何的变化。
打那日请四皇子在饭馆吃过一顿之后,四皇子只要出宫便会到饭馆,也不用刘姐给准备小灶,就是粮铺的伙食,给他来一份就成。要说王修晋着实舍得,从油坊到粮铺,伙食比酒楼伙计吃的都好,除了早上没有荤腥外,也不对,早晨每人还有个鸡蛋,余下的两餐顿顿见肉,在他手底下做伙计,不出一个月全都胖上四五斤。
起初四皇子独自过来蹭吃,王修晋还觉得奇怪,他还想着若四皇子出宫带着孩子,他便跟四皇子说说,帮他看上数日,总不能四皇子往工地跑的时候,也带着个孩子去吧!后来听说四皇子出宫之前把孩子送到皇上那,晚上再去接,王修晋第一个反应是,和送幼儿园没啥区别,第二个反应是,区别大了,幼儿园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大牌的老师。
李菻善对四皇子跑到粮铺蹭吃略有微词,只是对方的身份不是他能动的,且听说皇上最近又准备给四皇子指婚,李菻善便淡定了许多,只不过每次四皇子出现,他便会全程视线紧盯,直到人离开才放松。
王修晋早就注意到李菻善的反应,觉得特别有意思,有点像初高中时期早恋的小孩,特别纯。王修晋点过李菻善,他是挺喜欢被人在意的感觉,只不过也得注意一下对方的身份。李菻善表示,他已经注意了,若不是皇子,他早就动手,直接把人拎起来扔出去。
四皇子觉得李菻善最近不太对,可又不能从他脸上看出什么,联想最近发生的事,难道说是因为李将军凯旋?太高兴了?想想李菻善的性子,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估计是太高兴又不知如何和别人分享喜悦,才让人觉得怪怪的,这么一想,自认为寻到真相的四皇子便对李菻善夸赞一番李家,说得李菻善眼里全是疑惑。
第138章
被四皇子误解为和二叔仍有心结, 李菻善没有解释,总不能说因为四皇子频繁蹭饭, 他觉得不舒服。他若是敢把这话说出来,估计明儿皇上就能把他派去守边关。王修晋看着李菻善眼里的郁闷, 表面不显, 心里却是偷乐, 觉得特别有趣, 偷偷的扯了扯李菻善的手,手上布满了茧子。
李菻善被王修晋的动作弄得愣住,木着的脸上看不出心里的反而,但眼底的喜悦却是骗不了人。王修晋的手比大家公子显得糙很多, 虽说王修晋并没有做多久的农活,却常与算盘打交道, 他有见过王修晋速度非常快的打着笨重的黑珠, 那样的速度,不知练了多久。
李菻善心疼王修晋,如果那时他再大一些,是不是就能把他留在京城?答案是否定的, 新皇登基, 而李王两家那时并不和睦,祖父绝对不会同意他留人, 家里人巴不得先皇玩笑般的指婚就此掀过。如果那时他……不管他那时如何,都不会留下人。握紧王修晋的手,李菻善清楚权利是多么的重要, 他需要更加强大,才能护住身边的人。
日子在李菻善吃醋中过得特别快,似乎没有过几天李老二便带着队伍回京了。李菻善开始忙了起来,每天都跟在二叔身边,以求把在南边运用的战术全都学到。李菻善开始忙,王修晋也没闲着,安排归来的伤残士兵。油坊里安排的人有数,归来的伤兵却不少,这些人脸上没有丧气,有些人的脸上还带着笑意,他们清楚便是受伤了,也有安身之处,对未来没有绝望。这些人身上给人的感觉绝对比他最早见到那批伤兵要乐观。
伤兵的安置工作由四皇子牵头,王修晋为辅,皇上还特意给王修晋封了个没等级的官,便是言官不满也没人敢参本,毕竟没品级。安排在油坊的人,休息几日之后便开始上工,而余下没有安排的人,四皇子和王修晋商量之后,便安置在了还未建完的大院,这些人以后从事安保和物业的工作。
忙完了伤兵的事,王修晋和四皇子坐下就日后如何安排伤兵的事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没有人能保证日后没有战争,也没有人可以说现在大梁的伤兵都有过得很好,那么以后如何安置,不是多开几家油坊就能解决的问题,还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如何参与,还有参与后的监督等问题都需要一个具体的章程。
王修晋提意,为伤残士兵建立特殊的户籍,户籍采用两份式,一份在官府留档,一份由本人持有。士兵外出做工,便由两份的户籍上都要明确标记,做工的地方,和做什么工。但凡收伤残士兵做工的地方,可以给予一定的减免赋税,前提是伤残士兵自愿在此处做工,且受到的待遇与其他伙计平等,不存在差异。不做工的士兵,伤残十分严肃者,可由朝廷每年发一些粮食做为补贴。便是刻薄的人家,为了每年额外的粮食也需要善待几分。当然,也可以请当地文武官员在发放补贴之前进行一次走访。
四皇子听完王修晋的提意,直道,“善,大善。”接着四皇子又补充了一些,“可以设有专门的走访衙门,由文武官员共同担任,不论是做工的地方,还是留在家中的,但凡出现虐待伤残士兵之事,便可就地进行处置。由两边的官员共同担任,也可以避免贪私。”
王修晋对四皇子反应之快十分意外,不过想想四皇子到底在边关历练了几年,考虑事情自然会周全。之后伤兵的事,王修晋便没再问过,别看他能随时做甩手掌柜,但是要做的事也不少,能空出一段时间做安置工作,已属不易。
四皇子把王修晋提意的事写成折子,送到御案前,皇上看得认真,但想到从他上位之后到现在斩杀的贪官,皇上便对折子中的提意摇了摇头,不是提意不好,而是对官员,皇上稍感失望。提意之事,也不是没通过,皇上对两份户籍登记的事非常有兴趣,两份户籍不单单可用在伤残士兵上,也可用在普通百姓身上,这样也可知大梁有多少人口。至于伤兵的事,目前仍是以油坊为主,同时皇上还给四皇子一些便利,可在大梁繁华之城建房,这样也可安置一些伤残士兵。
四皇子非常忙,王修晋也没闲着,边关和梧县两地的蟹田,除去送进宫里的,自家留用的,余下蟹稻无法满足将粮铺开遍大梁,那么就需要再挑选合适的地方种植蟹稻。要王修晋选地方,他仍想选东北那边地,只是那边的开荒仍是慢了些,不是什么人都能适应北边的寒冷。便是朝廷给了很多的优惠,过去的人们基本上都是在以前的地方完全没有生存希望的人,还有就是被村里驱逐之人。北边,可以说是鱼龙混杂。
东北不能选,王修晋只能选择心中排行第二的地方,带着仆人和四皇子送的侍卫,王修晋便直奔凉州。凉州如今换了知府,官场进行了大清洗,粮仓仍未满,不过变化却十分大。知府是一位看起来很严肃的人,从下级官员口中得知王修晋到凉州的目的之后,立刻要见上一面。
能不能顺利的在凉州找到愿意种蟹田的地方,还得靠官衙出面,对知府的招见,王修晋没有拒绝,带上薄礼便去见知府。知府并未收礼,而是非常直接的开口问王修晋,需要在凉州用多大的地方种蟹田,能不能多找几个村,最好能像湘城那样,用一个县。
王修晋反应慢了半拍,这么直接的官员,似乎让人觉得有些怪。“知府大人舍了一个城,想要换什么?”不怪王修晋把人想歪,他只是先行小人之事而已。若对方狮子大开口,也不是一定要在凉州弄蟹田种植地,大梁的面积可不小。
“本官只为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知府想起上任之初去湘城梧县见到的景像,便也想打造特色的粮食种植,让凉州百姓过上富足的日子。他曾派人去梧县学习经验,只是梧县的几个村,没有一人向外传授经验,便是拿钱买,也没有理会。知府心急,想要让百姓自行摸索,可想到那空着的粮仓,知府便只能长叹,不敢轻言摸索,只能等着将粮仓补满后,再做打算。却是不想上天待他不薄,让他偶听到两位衙役的对话,便忙让人去请。
王修晋听着知府给的答案,第一反应是好冠冕堂皇,只是观察对方的表情和眼神之后,王修晋得知个结论,便是对方讲的是真心话,而非虚伪的寻个理由。“知府大人一心为民,在下十分敬佩,只是选在哪里,还需要看过才知道,且还需要当地的村民愿意才是。”
在凉州转了一圈,王修晋并没有一上来便圈了一个县城,而是圈了三个村,与三个村里的村民签了契书之后,便告知大家明年开春之前,他便会派人过来教大家如何弄。王修晋和这三村签的契书可不是一年的,而是十年为一期,期限内若发现有人私将种出来的蟹稻卖与其他粮铺,便将终止契约,对方赔偿二十年期的金额,且还不是一人赔偿,而三个村都要赔。
王修晋想到此法也是无奈,梧县可以说是他的地盘,县令是长兄能为他撑腰,让一些有小心思的人不敢妄为。而边关,凭着他和四皇子的关系,自然也不用担心,凉州即不是自己的地方,也没有信得过的人在,他也只能出此看起来挺损的招,由村民之间互相监督,若不是想跟着陪大笔的钱,就要看住了同村的人,以免受牵连。
前来为士兵壮行的皇上心叹,有李家人在, 朕可安眠。
李老二带着队伍走的那天距离过年还有五天,李菻善担心匆忙离开的王修晋,却也不能在此时赶去梧县。好在在过年前接到王修晋的来信,王修晋在信里写明匆忙离开的原因,大嫂又有了身子,王修晋肯定不会把母亲有身子的乌龙事告诉李菻善。李菻善不相信王修晋只因信上的原因赶回去,但想到王修晋看着小孩子时的眼神,似乎也说得过去。打接了王修晋的信后,就开始想,以后他和王修晋成亲之后,要不要分别从两家各过继俩孩子。
正准备过年的王修晋不知李菻善已经盘算起过继孩子的事,他忙得很,父亲是先生,现在已经有几个孩子考中进士,今年的恩科虽没有人夺魁,却有人进了三甲之列,在村里可谓是风光的很,今年早早便带着年礼到家中谢师恩,父亲如今也可称为名士。听父亲的意思,想要送孩子到学堂来的人家更多了,不过都被他拒了。
兄弟两人都挺奇怪父亲的做法,却没有问,他们一直觉得读不懂父亲。尤其是王修晋,他自认活了两辈子,经历的,看过的要比任何人都多,可是他看不懂父亲。就像是有人曾说过,父亲就像是本书,书里有很多的道理,有很多的告诫,有很多的经历,很多需要铭记,但想要读懂很难,现在的他便有非常深的体会。也许,他从来就没有认真的读过“父亲”,
父亲骨子里有文人的一些东西,却也有着文人所没有的,就像是在知道边陲小城被巫人占了,父亲的气愤堪比武人,若是他被允许上战场,也许会提着菜刀冲去小城,杀上几人解了心中的郁气。得知是李家人为将,以前一位南边的将领为副将,父亲又忧心,李家善平地之战,能夺回城吗?
王修柏轻推了一下弟弟,父亲以前和李家的关系相当不好,这是忧心李家,还是担心抢不回城?王修晋眨了眨眼睛,耸了耸肩,自打被占城的事传到这边,父亲对此事是相当的关心,以前打仗也不见父亲的反应这么大。
两人的疑惑从母亲那里得到答案,打上次李将军来过之后,父亲便想寻一些关于带兵之类的书,可惜一本也没找到,父亲便立志想写一本关于这方面的书同,之后和李将军通信频繁,了解很多关于战争,关于士兵,关于将领,关于必征之地等等的事。王修晋对父亲的想法表示支持,差点就想把三十六计吐出来。
王修柏可没弟弟的支持态度,他觉得带兵之道,可以称之为各武将家私藏,若被父亲公开,他们还怎么带兵。当然王修柏也没直面上反对,而是私下寻父亲点明此事,父亲有时行事冲动,弟弟的性格中就有些受父亲的影响,想一出便弄一出,虽然事前也有计划。
今年王琇芸仍不能归家省亲,刚有了孩子,哪里经得起奔波,且南边被人悄悄占了一座城,天子对北边便更为重视,命四皇子立即将北边的城清查一遍,有没有被人抢去占了的。做为北边驻守之将,宋将军自然不能放松,而身为宋家的长子,宋弘毅非常的忙。也没时间陪媳妇回娘家,更不可能放媳妇带娃回去。
王夫人惦记着女儿,也只能常常写封信过去,若大儿媳妇没有怀孕,她过了年后会京城看看女儿,现在也只能拖上一拖,女儿那边有宋夫人照顾着,宋夫人的为人,她是很信服的,不会亏待女儿。媳妇这儿却是除了她没别人能照顾,便是春夫人想要来照顾,她都不放心把人交给她照顾。心里觉得对不起女儿,也只能是准备了一大堆的女儿爱吃的,喜欢的,用得上的东西,等到年后让王修晋进京时带去。
整个正月里,王修晋不打算出远门,想在家里好好陪陪母亲,和父亲也多聊聊,再逗逗侄子,只是一些旧王氏一族的人,打着拜年的名义,过来求人,让王修晋十分的烦,他们倒不是求再中种蟹田,而是改求去油坊做工。他们觉得油坊是王修晋在管,安排一两人,油坊里也不会有人有意见。
起初王修晋还能见上一见,问个好,毕竟来者是客,可等见到的几个都是同一个意思之后,王修晋便关门谢客,谁来也不见。管家办事利落,以家中有女眷有身子,不便招待访客为由,拒绝了过来的人,而之前过来拜年的人,带着的年礼,管家也巧妙的又能让村里的都知道的情况下退了回去。王修晋对管家的能力直竖大拇指。
王春氏打趣小叔子,打着她的旗号拒绝访客,王修晋忙送珍珠两颗,逗得王春氏合不拢嘴。王智渊见着小小的圆圆的东西好奇得不得了,便吵着问小叔要,王修晋便逗侄子,“那是女人用的东西,你个小汉子要去做什么?”
“啊……”王智渊呆愣了一瞬,然后又快速的反应,掰着手指头一边说一边数,“要三颗,一颗送祖母,一颗送母亲,一颗送姑姑,还要一颗,送给京城陪智渊玩的姐姐。”
“那位也是姑姑。”王修晋被侄子一本正经的说要三颗结果许出去四颗的样子逗笑。“智渊啊,你到底是要几颗啊!”
“三颗。”
“哈哈哈……”屋里的大人都乐了,除了一直给孙子启蒙的王先生,对着孙子吹胡子瞪眼,孙子聪明得很,早早就会背书,居然数不清三还是四。对着孙子瞪完眼,便看向笑得最欢的大儿,轻哼了一声。王修柏立刻收起笑容,眼里的笑意怎么藏也藏不住。
“大哥,快别笑了,侄子不识数都随你。”王修晋翻了个白眼,这般嘲笑亲儿子真的好吗?“嫂子是不知道,当初家里快要掀不开锅的时候,我和大哥去城里卖包子,包子多钱一屉,现在也记不起了,就记得有给了大哥不够买两屉包子的钱,大哥还当对方给多了,找回去了一文。”
“噗。”这次轮到王春氏乐了,没想到夫君还有这样的糗事。
王老爷想到当年刚回村时的事,一时感慨,“当年父亲做得不够,苦了你们了。”兄弟两人被父亲突来的话吓了一跳,一时之间不知当如何接话。王老爷也不在意,而是推着夫人往属于他们的院子走,“最亏欠的便是夫人,若不是因我,夫人也不会受这么多的折难。”
“老夫老妻了,说这些做什么。”王夫人摇头,表示自己并不在意,人活一辈子,哪会儿一点儿波折都没有,虽然身体上受了些罪,可她知足,遥想当年在京城中,夫君拒绝皇上许以公主,那时有人笑夫君傻,可夫君没有后悔过,便是丢官归乡,夫君怨的也只是登基的皇上,而不是后悔当初没尚公主。她虽气夫君的消沉,却也能理解他的失意,便也就默认了夫君的行为,只是苦了孩子们。
兄弟俩互视一眼,然后起身,王修晋准备回院子休息,王修柏带着媳妇和儿子去花园走走。当初真的苦吗?现在想想其实是很好的经历,对为官的王修柏来说,那段经历让他更懂百姓生活的不易,在为官之路上深记百姓,对得起公堂之上的匾额。而对王修晋来说,那段经历比起来末世要好太多,至少还有得东西吃,称不上苦,心中存有的疙瘩也只是父亲不能撑起一片天。
出了正月,王修晋便准备出发进京,此去带的东西非常多,除去给长姐的,还有给春家送的东西。便说家人如何不待见春家,该做的礼节是不能落下的。
一路非常顺利的到达京城,在城门处依旧看到李菻善的身影,王修晋脸上扬起笑容。之前听说去李家为将,去南边收复小城,还以为李菻善也会跟着去,心里一直担忧,正月里驿站连送信的都没有,便也不知李菻善有没有随军出征,这会儿见到人,王修晋非常的开心。人心都是自私的,他明白李家为将,便要听从皇上的调派,可私心仍不希望李菻善处于危险之中,他已经认定了这个人,便不想他出任何的差池,但若是国家需要,他也会为其打点行装,送其上战场。
第136章
此次进京, 王修晋空闲的时候便多了些,和李菻善去空着的宅子看了看, 准备收拾出来后租出去。去年斩的官员太多,连着两年加开恩科, 不少进京的学子需要有落脚之地, 王修晋也没指望靠租房子赚多少钱, 就是想着与人方便。李菻善支持王修晋的做法, 但此事王修晋能做,他却不行。王修晋在收拾房子的时候感叹四皇子不在京城,错失了一大笔的收益。
正在忙着晒盐的四皇子打了个喷嚏,也不知是谁在念叨他。打去年王修晋走后, 四皇子便按着王修晋说的法子晒了次盐,也不知是不是老天看他不顺眼, 他把海水圈到水池中的第二天, 就下雪了,且还连着下了几天,气温也跟着下降,好在边关百姓住的没有土坯房, 要不然估计会出现房子被雪压垮的事。第一次的晒盐以失败告终, 也没有人知道四皇子圈海水要干嘛,猜测最多的便是四皇子想用海水养鱼。
在入夏之前, 皇上收到他特意送到四皇儿身边的亲随送来的信,亲随进京时还有数名护卫一路护送,亲随不敢把信过他人之手, 进宫之后力求亲自把信送到皇上的手上,皇上身边的太监气得不行,但也清楚四皇子命人护送亲随进京送信必是大事,他们也不敢怠慢,不过在心里仍是记上一笔,待日后再寻机会教训。
皇上看完信便惊得站了起来,拿着信在书房里来回的走。后宫的皇后听着身边的人报四皇子派人送信进京,似乎很严重的样子,皇后嘴角泛起冷笑,最好是在边关呆上一辈子别回来,等她的儿子登基之后,便寻个理由扣个罪名。
历代王朝几乎就没有能够控制盐的,盐价的攀升或是降低都有盐商说得算,盐商表面臣服朝廷,但却不归朝廷管控,皇室对盐商恨得咬牙,也只能捏着鼻子给盐商各种好处。如今四皇儿告诉他,他寻到了比盐商制盐更简单的制法,且盐的纯度比盐商的还要好,皇上除了惊讶外,还十分的激动。皇上立刻下旨招四皇儿进京,顺道指派了接替四皇儿的人选,并不是哪位皇儿,而是他的信得过的兄弟。
在兄弟出发前,皇上屏退四周,和兄弟关上门详谈了数个时辰。皇后得知四皇子即将回京的消息,气得眼睛都红了,手握成拳狠狠的瞪向某个方向。
王修晋可不知宫里的风云变幻,去年边关的收成不比整个梧县差,且米的味道比之梧县更好,算着两边的产量,王修晋想着要不要在离京城最近的城开一家分铺。李菻善最近也很忙,二叔的第一封战报传回,已到达离被占的城最近的优势之地,准备将城围了,再派人进城看看里面的情况。打接了信之后,李菻善便被祖父扔进军营,每天被操练到及晚,没有空闲时间出来寻人。
巫人占城之事,本朝将士到了哪里,王修晋没有问过,除了准备分铺事宜,王修晋把京城的油坊加开了一个流水线,以备战争之后无归处的士兵有安身之所。如今朝廷有了律令,对待还乡士兵有诸多的照顾,但是身体上的残缺仍会受到不能一时转变观念的村民,亲人的轻视,这样的轻视会使能在战场上拼杀的汉子失去对生命的渴求。也许有人会说,是他们自己没了求生的本能,与别人如何对待无观,也会有人讲是愚昧,其实在王修晋看来,更多是因为没有心理的输导,他不是什么心理专家,为退下来的受伤将士提供一席之地,便是对他们的一种认同,让他们知道自己还可以做些事。
当然,有一点王修晋认同,那便是文化上的差异,这个文化不是指古人的识文断字,而是后世的全科教育。王修晋没有能力搞教育,就算有能力也不会去做,他自认不是教书育人的料,做不来他人之师,让他去搞教育,误人子弟都是轻的。
入秋之时,四皇子回到了京城,与之一起到达京城的还有战报,被巫人所占之城收复,随之而来的还有战损,和当地百姓的缺损之物,粮,衣,还有盐。坐等发战争财的盐商暗戳戳的等着朝廷派人来商谈盐价,哪想等来等去,朝廷派出运送救援的车队出发,也没等到人来。便是这样也没让盐商们着急,互相通了气之后,得知谁也没有见到朝廷派来的人,便稳坐等人,顺道查查运货车队都送了些什么。随着运货车队护送物品被查明,盐商们各个坐不住了,运货的车队中有一整车的盐罐子,里面装满了盐。
盐从哪里来的?盐商们不会想谁弄出来的,大梁的盐不说全都握在几家手中,也相差不远,唯一能够解释得通的就是,有人和朝廷的官员接触,然后将盐卖给朝廷,却没有告知大家,至于不告诉大家的原因也很简单,便是独吞。以往遇到战场之事的盐价,都是大家商定,然后每家都出一些,赚得都差不多,但现在却不同,被一家占了去,是谁背弃了他们的合作。盐商们各个摩拳擦掌准备将背叛者找出来,把钱也吐出来,当然,他们是不会把等价的盐补上,甚至还会强制终止他卖盐的资格,这便是对他的惩罚。
皇上对商盐们的反应只是冷笑,这些盐商太有恃无恐,当真以为朕不能奈何他们?皇上布下针对盐商的陷阱,被历代朝廷养得越来越大胆的盐商们忘记了,他们盐商的身份不是自己赋予的。
王修晋在四皇子进京的第三天便见到了本尊,想起去岁四皇子还在纠结何时能够回京,今年人便回来了,也不知是升职了,还是没治理好边关被皇子拎回来了。后者的可能性不大,四皇子是认真的人,除非遇天灾人祸,不然不太可能会出现治理不好的事。
四皇子比去年见到的时候显得精神了不少,人也胖了一些,身边带着长子。四皇子如今仍住在宫中,不过搬出以前住的院子,搬到了皇上赏的大院,为此惹红了皇后的眼。当然,四皇子对此并不在意,只是进出之时,都会带上儿子,这是他目前唯一的孩子,自当保护好,以免意外出现。
小孩子的成长可以用一天一个样来形容,去年还常缩在父亲怀里的小孩,今年已经成了板着小脸非常有气势的坐在一旁听着大人讲话的……小孩。
王修晋看着四皇子的儿子觉得有趣,四皇子看着长子很是心疼,明明是嫡子,却因受外家之事所累而成了庶子,对孩子而言何其不公。王修晋见到小孩子便想起家中的侄子,便把侄子不识数的糗事道来,听得四皇子大乐,随后开口提出一个让王修晋非常难解的请求,“我想把长子送到王村,由先生启蒙,不知可否。”
当今圣上的孙子,送到王村去,由父亲启蒙,“皇上同意?”那是皇孙,不是普通人家的小孩,便是普通人家的小孩也不会送那么远,只为启蒙。
“还未禀,想来父皇是同意的。”
“可有想过孩子是否愿意离开?”不管是什么原因,让孩子去一个陌生的环境,还没有亲人在身边,对孩子的成长并不是好事。“千万不要说为了孩子好的话,你也从孩子走过,应该知孩子想要的是什么。”
四皇子无奈的笑了,他小时候盼着的便是能获得父亲的关注,那时父亲还不是皇上,对待后宅的孩子并没有特别喜欢的偏爱,只是和嫡子见面的次数会多一些,而庶子,只能看母亲受不受宠,他母亲去得早,若不是当时的管家心善,对无母的他未有偏颇,他才有幸活到今。
王修晋见四皇子不再提让父亲给孩子启蒙的事,便松了口气,照顾一位成年的皇子,和照顾未成年的皇孙差别不是一星半点,他能留四皇子在家中小住,却不希望皇孙在家中长住,其后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太大。
除去孩子的事,两人便商谈起赚钱的事,王修晋提醒四皇子连着两年的科举,会使得京城的房子上涨,若有空闲可以再弄一片大院。未被授予任何职位的四皇子点头,随便表示王修晋画图纸,他送一成利,外加一套房子。王修晋乐,“我要那么多房子做什么,总不能每天换着地方睡吧!”
“也有道理,都在京城之中,在哪住都不如在住习惯的地方睡舒服。以后若有机会在别的城建房,每一处都送你一套。以后你去哪里都有落脚的地方,不用去客栈与人抢。”
“我能出去几回,要那么多房子做什么。”王修晋无奈,不论是什么时候,人们似乎对房子都非常的在意,认定只要有自己的房子才算有了家。
第137章
被王修晋拒绝, 四皇子也不在意,房子盖好按着自己的心意留房子就是, 左右也不差一栋房子的地。提到房子,四皇子想到一点, 便和王修晋提了提。在边关建房时, 本着快速安置百姓的心思, 他把房子建得集中, 省出不少可耕地,如果每个村子都这样建,那么省出的地是不是更多?
“按道理讲是省出更多,但实际上, 想要让百姓认同这样的说法不太现实,你去过王村, 每家每户都有小院不说, 单是房子,也可以像衣服打补丁一样,这补一间,那填一房, 谁会同意放弃院落而去住无法改动的屋子。”王修晋摇头, “便是房着以前的院子地方大小给他们做单独的菜园子,他们也不乐意, 主要是人们意识和认知的问题。若朝廷强制,便是有利于百姓,百姓也不见得说好, 若是采取自愿,那么也不见所有人都不同意,可一户两户的,也不值得盖一次房子吧!”
四皇子摸了摸儿子的头发,脸上的表情十分严肃,思考着王修晋的话,最后化成无奈的叹息,让百姓主动的申请集中住处难,此事没得谈,他也不准备和父皇讲,反正他讲与不讲,也会有人向父皇复述。“明儿,你得在饭馆摆桌请我尝尝味道。”
“自然。”王修晋笑着应下,然后非常认真的向小皇孙发出邀请。小孩子被以大人般的邀请而挺了挺胸,然后十分高傲的点头,惹得王修晋差点笑出声,装深沉的小孩子着实可爱。同时,王修晋对小皇孙有一丝的同情,出生皇家,有着高贵的身份,衣食无忧,但这些仅仅是外人所见的,实际上在他看来皇家的小孩子很辛酸,也很凶险,不说九死一生,却也要步步为营,要早熟,聪明,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
分别之后,王修晋便去了饭馆,让刘姐通知明儿不对外营业,招待贵客。接着又和刘姐定了菜单,想了想又加了量。从饭馆出来,王修晋直奔李家,明儿请四皇子吃饭,得寻李菻善坐陪才行。
四皇子带着儿子回宫,并没有命人把孩子送回院子,而是直接带着儿子去寻父皇……要地。四皇子没想在京城内要地,而是想到了城外一处风景不错的地方,左右他们也请人守院,每天都有巡逻之人,便是安置在城外,搬进去住的人也放心,不过,有一点儿让四皇子忧心,若是住在城外,能否赶得上入早朝。
皇上对四皇儿要地,应得痛快,不过仍要四成的利,随后又接道,“别成天只盯着弄地买房子,想想正事。”皇上指的正事是制盐,皇上把亲兄弟坑了,以后制盐的事便扣到了亲兄弟的头上,也避免将四儿推向风口浪尖,作为补偿,盐收益的一半归兄弟,余下的一半的一半入国库,另一半他和四儿分。四皇子没有提王修晋的事,在边关之时,王修晋便在暗中数次提起,四皇子也知盐商难搞,自然不会把王修晋推向前。制盐的盈利不能分给王修晋,四皇子只能从别处寻补偿的机会。
四皇子不觉得制盐还有什么需要想的,制出盐就卖呗,他等着分钱就行。皇上看着四皇儿脸上的表情,气得把笔扔向儿子,哪知他刚举起笔,一直在一边玩的孙儿便冲过来扑到四儿的身前,“皇祖父,不打,父亲。”
皇上看着孙儿身体瑟瑟的,小脸上也带着股惧意,可眼神却透着倔强,心不由得软了。皇上在给四儿选妻的事上,自觉对儿子有所亏欠,便对这个孙儿没啥好感,可今儿孙儿的表现,让皇上另眼相待,是个好样的,便向孙儿招了招手。
四皇子对儿子冲过来的行为觉得好笑又感动,见父皇冲儿子招手,便轻轻的拍了拍儿子的背,示意他过去。小皇孙看了看父亲,又看向皇祖父,一步一步蹭了过去。
皇上把孩子抱起,倒是挺有份量的,又摸了摸孙儿的头,又问了些话,见孙儿虽说话慢了些,但言语清晰,有理有据,感慨儿子把孩子教得很好,只是想到四儿初办事时的实诚,便不由得担心,“把孩子留在朕这儿吧!”此话一出口,不担担是四皇子惊了,连带着御书房里的如同背景板的史官,还有侍候的太监全都惊了,只不过谁也没敢表现出来,除了四皇子。
“父皇……”要说由皇上亲自照看的孩子,对孩子来说是荣耀,同时也是灾难。四皇子打心理并不想同意,可是为了孩子以后,由父皇照顾,显然比由他照顾来得好。
“早晨里给朕送来,晚上你再接回去,你不会以为晚上朕还得给你带孩子吧!”皇上一边摸着孙儿的头,一边打趣儿子。最近宫里一些人的小动作,别以为他不清楚,把孩子养在身边也是警告一些人把伸出来的手缩回去。便是冲着四皇儿,他也会说把孩子接到身边养一段日子,何况努力板着小脸的皇孙看着挺有趣。
四皇子松了口气,再三谢恩之后,带着儿子走了。四皇子没有教儿子去父皇那要如何,只许诺明儿仍会带他出宫吃好吃的。
不多时,皇上把老四的孩子养在身边的事便在皇宫传开,气坏了不少院子里的主子,碎了不少的茶杯。随着而来的是皇上给几个儿子分府之事,成人的可不止四皇子,之前一直没有分府出宫,这会儿突然下了旨,让一些人,尤其是后宫之主恨不得撕了老四,原因无他,她成年的两儿子全都在分府出宫之列,而老四依旧住在皇宫之中,这让她非常的不安,且不甘。
并不是所人都盯着那个位置,老六便对上位无兴趣,反倒是对四哥所说的边关的风光,南方的景象十分好奇,他羡慕四哥能随处走动,如今分了府,他便想四处走走。至于建府之事,老六非常厚脸皮的求上了四哥,让他帮忙建个别样的宅院,他可是听说四哥建的院子非常特别。
宫中涌动离王修晋有些远,在将军府里见到刚受训回来的李菻善,便把明儿请四皇子吃饭的事讲明,李菻善立刻答应陪同之事,便是今日王修晋不来寻他,他也要去寻对方,二叔大捷不日便要回朝,那边后继之事由副将留下处理。李家摆明了姿态,他们对南边没啥心思。在二叔回来之前,他能空闲几天,二叔回来之后,他便要跟在二叔身边一段日子。趁着空闲几日,自然要和王修晋多多相处。
随着李老二搬班回朝的消息传回,盐商们也纷纷开始针对怀疑人选进行一些非常直白的行动,几家互相咬着,互相推脱,互相指责。皇上接到消息只是冷笑,以前容忍他们是因百姓,如今何须再留着他们在他头上撒野。互相攀咬的盐商们没有注意到,他们折腾的欢,却没让盐价有任何的变化。
打那日请四皇子在饭馆吃过一顿之后,四皇子只要出宫便会到饭馆,也不用刘姐给准备小灶,就是粮铺的伙食,给他来一份就成。要说王修晋着实舍得,从油坊到粮铺,伙食比酒楼伙计吃的都好,除了早上没有荤腥外,也不对,早晨每人还有个鸡蛋,余下的两餐顿顿见肉,在他手底下做伙计,不出一个月全都胖上四五斤。
起初四皇子独自过来蹭吃,王修晋还觉得奇怪,他还想着若四皇子出宫带着孩子,他便跟四皇子说说,帮他看上数日,总不能四皇子往工地跑的时候,也带着个孩子去吧!后来听说四皇子出宫之前把孩子送到皇上那,晚上再去接,王修晋第一个反应是,和送幼儿园没啥区别,第二个反应是,区别大了,幼儿园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大牌的老师。
李菻善对四皇子跑到粮铺蹭吃略有微词,只是对方的身份不是他能动的,且听说皇上最近又准备给四皇子指婚,李菻善便淡定了许多,只不过每次四皇子出现,他便会全程视线紧盯,直到人离开才放松。
王修晋早就注意到李菻善的反应,觉得特别有意思,有点像初高中时期早恋的小孩,特别纯。王修晋点过李菻善,他是挺喜欢被人在意的感觉,只不过也得注意一下对方的身份。李菻善表示,他已经注意了,若不是皇子,他早就动手,直接把人拎起来扔出去。
四皇子觉得李菻善最近不太对,可又不能从他脸上看出什么,联想最近发生的事,难道说是因为李将军凯旋?太高兴了?想想李菻善的性子,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估计是太高兴又不知如何和别人分享喜悦,才让人觉得怪怪的,这么一想,自认为寻到真相的四皇子便对李菻善夸赞一番李家,说得李菻善眼里全是疑惑。
第138章
被四皇子误解为和二叔仍有心结, 李菻善没有解释,总不能说因为四皇子频繁蹭饭, 他觉得不舒服。他若是敢把这话说出来,估计明儿皇上就能把他派去守边关。王修晋看着李菻善眼里的郁闷, 表面不显, 心里却是偷乐, 觉得特别有趣, 偷偷的扯了扯李菻善的手,手上布满了茧子。
李菻善被王修晋的动作弄得愣住,木着的脸上看不出心里的反而,但眼底的喜悦却是骗不了人。王修晋的手比大家公子显得糙很多, 虽说王修晋并没有做多久的农活,却常与算盘打交道, 他有见过王修晋速度非常快的打着笨重的黑珠, 那样的速度,不知练了多久。
李菻善心疼王修晋,如果那时他再大一些,是不是就能把他留在京城?答案是否定的, 新皇登基, 而李王两家那时并不和睦,祖父绝对不会同意他留人, 家里人巴不得先皇玩笑般的指婚就此掀过。如果那时他……不管他那时如何,都不会留下人。握紧王修晋的手,李菻善清楚权利是多么的重要, 他需要更加强大,才能护住身边的人。
日子在李菻善吃醋中过得特别快,似乎没有过几天李老二便带着队伍回京了。李菻善开始忙了起来,每天都跟在二叔身边,以求把在南边运用的战术全都学到。李菻善开始忙,王修晋也没闲着,安排归来的伤残士兵。油坊里安排的人有数,归来的伤兵却不少,这些人脸上没有丧气,有些人的脸上还带着笑意,他们清楚便是受伤了,也有安身之处,对未来没有绝望。这些人身上给人的感觉绝对比他最早见到那批伤兵要乐观。
伤兵的安置工作由四皇子牵头,王修晋为辅,皇上还特意给王修晋封了个没等级的官,便是言官不满也没人敢参本,毕竟没品级。安排在油坊的人,休息几日之后便开始上工,而余下没有安排的人,四皇子和王修晋商量之后,便安置在了还未建完的大院,这些人以后从事安保和物业的工作。
忙完了伤兵的事,王修晋和四皇子坐下就日后如何安排伤兵的事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谈。没有人能保证日后没有战争,也没有人可以说现在大梁的伤兵都有过得很好,那么以后如何安置,不是多开几家油坊就能解决的问题,还需要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如何参与,还有参与后的监督等问题都需要一个具体的章程。
王修晋提意,为伤残士兵建立特殊的户籍,户籍采用两份式,一份在官府留档,一份由本人持有。士兵外出做工,便由两份的户籍上都要明确标记,做工的地方,和做什么工。但凡收伤残士兵做工的地方,可以给予一定的减免赋税,前提是伤残士兵自愿在此处做工,且受到的待遇与其他伙计平等,不存在差异。不做工的士兵,伤残十分严肃者,可由朝廷每年发一些粮食做为补贴。便是刻薄的人家,为了每年额外的粮食也需要善待几分。当然,也可以请当地文武官员在发放补贴之前进行一次走访。
四皇子听完王修晋的提意,直道,“善,大善。”接着四皇子又补充了一些,“可以设有专门的走访衙门,由文武官员共同担任,不论是做工的地方,还是留在家中的,但凡出现虐待伤残士兵之事,便可就地进行处置。由两边的官员共同担任,也可以避免贪私。”
王修晋对四皇子反应之快十分意外,不过想想四皇子到底在边关历练了几年,考虑事情自然会周全。之后伤兵的事,王修晋便没再问过,别看他能随时做甩手掌柜,但是要做的事也不少,能空出一段时间做安置工作,已属不易。
四皇子把王修晋提意的事写成折子,送到御案前,皇上看得认真,但想到从他上位之后到现在斩杀的贪官,皇上便对折子中的提意摇了摇头,不是提意不好,而是对官员,皇上稍感失望。提意之事,也不是没通过,皇上对两份户籍登记的事非常有兴趣,两份户籍不单单可用在伤残士兵上,也可用在普通百姓身上,这样也可知大梁有多少人口。至于伤兵的事,目前仍是以油坊为主,同时皇上还给四皇子一些便利,可在大梁繁华之城建房,这样也可安置一些伤残士兵。
四皇子非常忙,王修晋也没闲着,边关和梧县两地的蟹田,除去送进宫里的,自家留用的,余下蟹稻无法满足将粮铺开遍大梁,那么就需要再挑选合适的地方种植蟹稻。要王修晋选地方,他仍想选东北那边地,只是那边的开荒仍是慢了些,不是什么人都能适应北边的寒冷。便是朝廷给了很多的优惠,过去的人们基本上都是在以前的地方完全没有生存希望的人,还有就是被村里驱逐之人。北边,可以说是鱼龙混杂。
东北不能选,王修晋只能选择心中排行第二的地方,带着仆人和四皇子送的侍卫,王修晋便直奔凉州。凉州如今换了知府,官场进行了大清洗,粮仓仍未满,不过变化却十分大。知府是一位看起来很严肃的人,从下级官员口中得知王修晋到凉州的目的之后,立刻要见上一面。
能不能顺利的在凉州找到愿意种蟹田的地方,还得靠官衙出面,对知府的招见,王修晋没有拒绝,带上薄礼便去见知府。知府并未收礼,而是非常直接的开口问王修晋,需要在凉州用多大的地方种蟹田,能不能多找几个村,最好能像湘城那样,用一个县。
王修晋反应慢了半拍,这么直接的官员,似乎让人觉得有些怪。“知府大人舍了一个城,想要换什么?”不怪王修晋把人想歪,他只是先行小人之事而已。若对方狮子大开口,也不是一定要在凉州弄蟹田种植地,大梁的面积可不小。
“本官只为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知府想起上任之初去湘城梧县见到的景像,便也想打造特色的粮食种植,让凉州百姓过上富足的日子。他曾派人去梧县学习经验,只是梧县的几个村,没有一人向外传授经验,便是拿钱买,也没有理会。知府心急,想要让百姓自行摸索,可想到那空着的粮仓,知府便只能长叹,不敢轻言摸索,只能等着将粮仓补满后,再做打算。却是不想上天待他不薄,让他偶听到两位衙役的对话,便忙让人去请。
王修晋听着知府给的答案,第一反应是好冠冕堂皇,只是观察对方的表情和眼神之后,王修晋得知个结论,便是对方讲的是真心话,而非虚伪的寻个理由。“知府大人一心为民,在下十分敬佩,只是选在哪里,还需要看过才知道,且还需要当地的村民愿意才是。”
在凉州转了一圈,王修晋并没有一上来便圈了一个县城,而是圈了三个村,与三个村里的村民签了契书之后,便告知大家明年开春之前,他便会派人过来教大家如何弄。王修晋和这三村签的契书可不是一年的,而是十年为一期,期限内若发现有人私将种出来的蟹稻卖与其他粮铺,便将终止契约,对方赔偿二十年期的金额,且还不是一人赔偿,而三个村都要赔。
王修晋想到此法也是无奈,梧县可以说是他的地盘,县令是长兄能为他撑腰,让一些有小心思的人不敢妄为。而边关,凭着他和四皇子的关系,自然也不用担心,凉州即不是自己的地方,也没有信得过的人在,他也只能出此看起来挺损的招,由村民之间互相监督,若不是想跟着陪大笔的钱,就要看住了同村的人,以免受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