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因为那里是府衙啊!为官者不可是知府一人, 衙门里的盘枝错乱,麻烦事多着呢!不管知府是谁的人,肯定有人惦记着他的位置。有些事,只需要露出那么点意思,就会有许多人帮着办,只需要在家里等,就会有人把想要的结果送上门。”王修晋勾着嘴角冷笑,估计到时候,秋城可就乱了。
李菻善不得不承认,王修晋说得十分有道理,他们过来是办工坊的,有些事自然不能管太多,但是从府衙里面乱起来,就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了,再说,现在藩王都被削了,长公主便是有个公主名头,也没多大的能耐,靠着一个长公主身边丫鬟爬上来的知府,怕是早就有很多人看不顺眼了。
准备身着官服去府衙转转的王修晋,没能付之于行动。
王修晋和李菻善在当地人的指引下去了城里最有名的酒楼,点了几道酒楼里的招牌菜,当然是除了高蛋白的虫子之外的,他可不想倒了胃口。两人边吃边聊,一转头便看到酒楼外有一个十分明显的标签的男人,知府小舅子,而他的标签最大的字却是“伪善”,托着下巴,打量着那个看起来长了一张好人的脸的男人。
“在看什么?”李菻善顺着王修晋的视线往外望,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
“没什么,你说知府的那个小舅子会长什么样?”王修晋收回视线,他突然没了去府衙示威的念头,只要放出个风去,府衙里的大官小官都能整出些事来,足够知府手忙脚乱。收拾知府的事,王修晋没想着借父亲的手,毕竟知府头上没贴“贪”字,但是知府那位小舅子的头上,可是贴有挪用朝廷钱财的标签,这位知府还真是有意思,自己没有贪到钱,他小舅子却捞了不少,是太聪明,还是太蠢。
“给人的第一感觉很奸滑吧!”李菻善十分认真的想了想后,给出答案。
王修晋在心里叹气,在没见到人之前,他也会觉得那位小舅子从长相看,便不是善类的那种,但见着人后,偏偏与想像中的不同,一张老实的好人脸,还真能让人降低提防心,增加好感度。有这么一张脸,骗人什么的还真是容易。“我想,应该是一张欺骗性很强的脸。”
李菻善想想,觉得也有可能。两人便把话题岔开了,只是没一会儿,便听到店小二扬起热情的声音,“杨公子来了,可还是老位置?”正聊天的两人不知怎么着便顺着店小二的声音望了过去,他们是没听懂小二讲的什么,却能从声音里听出过度的热情。看来上来的人,王修晋暗挑了下眉,这位杨公子不就是知府的小舅子,李菻善扫了眼,眯了下眼睛,然后转回头又和王修晋聊了起来。
店小二安排好杨公子,王修晋和李菻善也准备离开,叫来小二结账,两人说话不说京味十足,也却是外地的口音,坐稳的杨公子视线转了过来,打量两人,猜测着两人身份。小二立刻报了价,还没等王修晋拿钱,之前已经坐下的杨公子不知何时飘了过来,向两人拱手,“两位远道而来,到秋城坐客,品尝秋城美味,自当由当地人士宴请才是,不知小弟有没有这个荣幸。”
杨公子觉得这两人很有可能便是从京城来的贵客,便不是皇商,也是皇商一行人之中。杨公子已经听过姐夫见了贵客时说的话,便想寻机会与皇商见上一面,他清楚以他的身份想要见到人是不太可能的,可万万没想到,出来吃个饭,便当真遇到了京城的贵客,若和眼前的两人打好关系,说不定就能见到皇商。
李菻善在杨公子上前时,便把王修晋护在身后,这人面相纯善,可一双眼睛却骗不了人,此人并非给人感觉的那般纯善。
王修晋觉得杨公子表现的太激进了,谁会平白无故的让别人请吃饭,当人都喜欢占小便宜?“先谢过,不过在下不缺银子,也不喜占他人便宜,便不劳烦这位公子了。”说完王修晋便拿出钱,放在桌上,“余下的就当是赏钱。”
店小二并没有美滋滋的收下钱,有些尴尬的看向杨公子,不知道要怎么做。王修晋看着店小二的表情,“怎么,难道在秋城,还有可以吃饭非得让别人请一说?”
“是在下唐突了,两位不要多想。”杨公子再一次拱手,然后一脸抱歉的看向店小二,直说给他添麻烦了,店小二反倒觉得过意不去,差点没红了眼圈,心里还在想两位吃饭的客人也真是的,杨公子想请他们吃饭,他们居然还拒绝了,真不识好人心。
王修晋看着店小二的样子,便不由得在心里叹气,怕是他们不知不觉中做了一回恶人,这感觉,还真是不怎么美妙。
下楼时,王修晋随口问了一句,那位杨公子是什么人,店小二便滔滔不绝的说起杨公子的身份,首先说的便果大善人,原由就是常往吃不饱的人家送东西,给善堂送银子,逢初一十五,就会发粥等等,然后便是杨公子是知府的小舅子,却从来不会用身份压人,不会看不起他们这些做工的人,有一次他被客人欺负了,杨公子还帮他一把。
当听到杨公子是知府小舅子时,李菻善便挑了下眉头,脸色越发的吓人,只不过一直就没啥表情的脸,便是再吓人,也只是气势上变了变。两人出了酒楼,说的第一句话是,“还真是会收卖人心。”说完之后,两人相视一笑,便离开了。第二天,两人便带着几人离开了秋城,没有具体的目标,就是想在四周转转。
王修晋离开时,知府还真没觉得有什么,人家可以有什么事,哪想到了下午,不知从哪里得了歪风,传出皇商可能是回京了,至于离开的原因,大概是因为秋城知府。知府听到传言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他什么也没干,怎么就成了因为他而回京了?难道说,皇商知道了他想要分一份子钱的想法?这么一想,知府冷汗都流出来了,他可不敢得罪皇商啊,不是因为皇商官有多大,而是因为皇商的父亲王大人,多少官员在清账的时候折了进去。
知府忙叫来了小舅子,要和小舅子商量怎么办,他为官多年,可算是爬到了知府的位置,不想丢官啊!
离开秋城的王修晋和李菻善一行人,心情十分美丽,一路上走走停停的,十分逍遥,真要说有什么美景,还真没啥,就是心情不同,又不是急匆匆的赶路,放松之下,便觉得看哪里都顺眼,王修晋望着远方的高山,心里略怀念后世的相机。
秋城府衙里,除去不安的知府,不少人暗地里开始折腾,给京城送信,递折子,忙得不易乐乎,当然也有人偷偷给知府的夫人递信。跟在长公主身边多年的大丫鬟可不是一般人,只是从嫁了人之后,心也一点点的死了。夫婿可谓是千挑万选出来的,进门时是何等的风光,待知道事实之后,便有多悔恨。
这么个人,为了能娶到长公主身边最得力的丫鬟,不惜将原配变成妾,而这一切只为了往上爬。而这一切,是在她生下儿子之后才知道,而出谋划策的便是外边盛赞的杨善人,而当年,杨善人才多大,便有此等的心机,说什么善人,她只觉得恶心。丫鬟不是没想过和离,只是她舍不下孩子。
“快,帮姐夫想想,要如何请回贵人。”知府见到小舅子之后,一把拉住小舅子的手,也没说个前因后果,便直接让人出主意。知府觉得小舅子非常可靠,这些年若不是有小舅子,他也爬不到如今的位置,眼下仍是要靠小舅子想出好办法。
第197章
秋城里最近的谈资非常多, 也不知哪个把知府的老底抖了出来,什么为了攀高枝把以前的妻子降为妾, 然后抱上了长公主的大腿,一路从小小的县丞升到知府。那个下了台的正室, 说是妾, 和平妻没啥区别, 掌管着家宅大权, 可怜了那位长公主身边得利的丫鬟,直到生下个娃才知之前一直住在家里的女人不是什么大姑子,而是妾,还是个没有卖身契的妾, 妾的弟弟成了正经的小舅子,后入门的正室为了儿子只能隐忍……
传言一出, 秋城里炸开了锅, 一方偷偷的骂知府,可怜后入门的正室。另一方面便是得过知府小舅子好处的一些人,他们替杨公子的鸣不平,杨公子是善人, 有人扬其善, 便有人说其恶,什么善人, 若没有知府,他有什么能耐,别说是施粥, 有没有钱买粥都不知。善与恶争得不可开交,说知府坏话,抓住会受刑,但是杨公子却没事,他可不是朝廷命官。有了争吵,便会有人冲动动起手,先动手的是认定杨公子是大善人的人,将一人打得满脸色,甚是吓人,事情闹到了官府。官府甚是头疼,单是今天就已经有几起因争执而动手的事件发生,再闹下去,怕是要出大事。
发动传言的,和推动的两拔人各有各的盘算,至于无辜受牵连的人,对于他们来说,不算什么。游山玩水的王修晋不知秋城里发生的事,若是知道大概也只能长叹口气,却不会阻止。说他冷血也好,说他无情也罢,他是不会同情为了无关紧要的人干出蠢事的人,至于被打的人,谁敢说他没错,不能因为被打得惨,就觉得他是可怜之人。
京城里,左相似乎感觉到没了希望,便开始咬这个咬那个,咬得最狠的便是右相,他有罪,右相也不干净,还有几个沽名钓誉的御史,真当他们是什么清流?其实都是表面装装清高,背在身后的手,不知拿了别人多少银子。左相的话有几分真,还需要查证,而右相,不论是刑部尚书,还是王涣之都清楚,现在还不是动的时候,刚倒下一个左相,再直接把右相拉下水,到时朝堂还不得乱了,还需要再等等。
皇上想了想,同意了两位大臣的意见,右相可以缓一缓,但是那几位御史却不能留。本就烦时不时跳出来唱反调的,现在有了机会,不除去几个,怎对得起受审的左相。
左相一案又清查了半个月,其间又下狱四位御史,七八位不同衙门的大臣,七八名大臣被缴了钱财之后,并没有定罪,而是发配到了最没有油水的地方,便是这样七八人,也是对着皇宫的方向磕头,万幸的保住了性命。比起去了清水衙门的七八人,被下狱的御史可没这么好的待遇,谁让他们没事喜欢和皇上唱反调。
最近王大人很忙,天天撸袖子和户部尚书对着干,原因便是收缴进国库的银子,户部拒绝再拿出来。王大人本想给户部尚书留几分薄面,没把此事闹到皇上面前,哪想启部尚书油盐不进,他说什么,人家全当没耳背,没听到,气得王大人甩袖子进了宫,户部尚书甚是得意,进了国库的银子想要拿出去,做梦。
户部尚书脑子也是个拎不清的,满朝文武,皇上看中的有几人,他以为打着为皇上着想的名义,就能得到皇上重视,简直是个没脑子的。还在洋洋得意的户部尚书,被请进宫,想着能不能受到皇上的封赏。收上来那么一大笔钱,怎么可能分给那些只会看看账本的官,之前那些小打小闹,他睁只眼闭只眼,也不跟王大人争,但是此次从左相那拉出来的银子,可堆成山,想分,妄想。
皇上见到户部尚书的第一句话,便是让他把钱交出来,户部尚书先是一愣,待反应过来之后,立刻哭穷,说这钱可以用在这,用在那,还喊着军费少多少,总之,不会往出拿。户部尚书这一出,也只是以为皇上没有借口拒绝王大人,心里还在美,看他反应多快,给皇上寻了个完美的借口,国库缺钱,王大人好意思把钱吞下去吗?
“国库这么缺钱,朕怎么不知?”本以为会很容易处理的一件事,皇上没想到户部尚书却要把钱压下,若他没记错,国库便是再不丰,也不至于高喊缺钱。
听着皇上说话的语气,户部尚书一激灵,给道说他想错了?不可能,他怎么可能揣摩错了圣意,户部尚书正想着要如何寻借口,哪想便听到皇上一声大喝,问,可知罪!户部尚书身体一抖,接着便是偷笑,以后皇上吼的是王大人,哪想一物件硬生生的砸到了他的头上,户部尚书懵了。
出宫的时候,户部尚书悔得肠子都快青了,他怎么跟王大人硬磕,他哪里磕得过王大人,他脑子得多不清楚才会干出此等的蠢事,等等,是右相,不对,是右相的学生户部侍郎,若不是听他说了一些不三不四的话,他哪里会觉得自己有本事和王大人硬磕。“王大人……”为了不丢官帽,户部尚书十分痛快的把侍郎给卖了,就差没抽自己一巴掌,直说自己耳根子软,听信了小人之言。
王大人懒得理户部尚书,转身便走,回了都察院后,便让人带着队去把钱搬回来。早就等着分钱的人一阵欢呼,他们差点以为这次的钱不会分了,毕竟数目不小,现在他们觉得便是少分些,也没关系。等到钱搬加回来,大家分到最初算出来的钱数,一个个心里说不出是感觉,比起站队什么的,在都察院办事,更让人劲头十足。
王大人把自己的那份,派人送去户部,他家不缺钱,所以他的捐给朝廷,让户部尚书写明收据。有王大人带头,下面的小兵有样学样的纷纷都有捐,王大人却表示,他们想捐,便随意,不用全捐了,毕竟他们是需要养家,让他们量力而行之后,便挥了挥手,叫他们忙去。王大人背着手,哼着不成调的戏文,心情十分好。
都察院里的人,人人都有几分人脉,当听说户部尚书压钱不还的事后,捐钱的人各个跑去户部,他们的品级不高,不能让尚书亲自写收条,却也跑去膈应一番,寻个心里痛快。之后更是暗戳戳的想着,要不要等左相的事结了后,查查户部尚书。
秋城下属有几处县城,说是县城,更像是寨子,打着游玩的旗号出来的王修晋和李菻善一行人,随着当地人的脚步已经走了不少的地方,对这边也算是有了一些了解,只不过对当地人喜欢用虫子招待人的习惯,让他们非常不能接受。秋城下设的几个县城并不多,别说是和湘城比,便是连边关都无法比,王修晋皱着眉,若把两大工坊建起来,倒是能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可他却担心需要等多久才能收回投资,除去工坊之外,路需要修,而修路的钱,谁出来出?
在外面转了半个多月,到了秋城,他们自认是低调的回来,哪想刚进城就让人知情,只是一帮子想要见王修晋的人,便是得了他的行踪,也没见到人。马车进奔进了军营,下了马车,王修晋和李菻善见到让两人有些意外的人……宋弘毅。
“姐夫这是完成任务回来了?一路可还顺利?”见到宋弘毅混身透着轻松,王修晋开口问了一句。
“别提了,那女人整个一疯子,从这到北缅也就半个月的事,硬是让她折腾用了一个月。”宋弘毅提起予茵便是一脸的厌恶,“结果到了之后,见着北缅王子后,整个人都变了,就差没直接扑上去,你们是没看到当时那个场面,我都觉得丢人。”
王修晋张了张嘴,半晌没说出话,予茵好歹也是在长公主身边长大的大家小姐,怎么就,怎么就,那么……饥渴,见个男人都想扑。长公主是怎么养的人,若说是遗传了亲娘的基因,可,好歹也是被长公主教大的吧,基因只决定先生,而教育才决定后天如何长。“姐夫准备什么时候回京?”无法评价予茵的行为,反正人送去北缅祸害别人,他们不用再担心这么个人会再出来恶心人,便硬生生的改了口。
“明儿一早就走。”宋弘毅也没比王修晋他们早多少到秋城,在秋城休整一夜就会离开,他还以为见不到小舅子。
“军务在身,理解。”王修晋点点头。“长姐担心得不得了,快些回去也省得她担心。”王修晋想起之前长姐因接到宋弘毅的信后,跑进宫的事,便在心里感叹,谁会想到长姐一番告状反倒得了皇太后的喜爱。
“要不要给家里写封信?”李菻善在一旁提醒王修晋,王修晋点头,他是应该给家里写封信,然后冲着李菻善笑笑,再转头看向宋弘毅,“麻烦姐夫帮忙做回信使。”
第198章
宋弘毅带着王修晋的家信一大早的便带着队离开了, 王修晋和李菻善在军营休息了一晚,便回了租的院子, 整顿一番后,还没等出门, 便有自称是府衙里的人递上了拜贴, 这次王修晋没有立刻见对方, 只是让仆人捎话, 不见。至于拜贴,也原封的送了回去。府衙的人刚走,又一个自称是知府夫人身边人的前来,说是有事相商, 请王修晋到酒楼一聚。这次没用王修晋说话,李菻善直接让人回了, 随后, 李菻善便吩咐仆人,除了军营过来的人外,其他人来都不见,另外派出人看查访现在城中是什么情况。
城里是什么情况?寻到小舅子帮忙的知府并没有因为王修晋的离开而慌乱太久, 小舅子可是说了, 皇商是奉旨来建工坊的,工坊是一定要建, 没开建前,是不会离开的,此时离开不过是做做样子。知府一想, 小舅子说的没错,大不了等皇商回来,他不要分成不就得了。哪想此事刚过,又来了翻旧账的事,知府被打得错手不及。又慌忙的叫来小舅子要怎么办。杨公子也没想到会有人将他们家的底细查的那么清,忧心家事的同时,也不由得担心他几次挪用官府银钱的事,会不会也被人查出。
事情传出之初,杨公子就怀疑是夫人寻人放出的风,可如今藩王已被削,长公主远在京城,夫人的依仗只有姐夫,若不蠢便不会做出此等的事。不过杨公子仍是派人去探过夫人的口风,回来的人报夫人整天呆在院子里看话本,不知外面的风言风语,倒是把话本里的故事讲得清明,讲到一些细节的时候,眼里还带着泪。杨公子虽仍有些疑虑,但想到夫人身边还有个孩子后,便把疑虑抛开,又开始盘算是谁有那么大的能耐。
“姐夫,不如我带着家姐先回老家呆上几日,避避风头,待这边风声过了,再回来。”比起查出了他们家的底细,杨公子更担心的是银子的事,想想这些年他划到手上的银子,杨公子准备甩开蠢笨的姐夫,换个地方换个身份重新开始,便是姐姐,他也没带算带着的。
“不行,不行,绝对不行,你走了,谁帮我出主意。”知府立刻摇头拒绝小舅子离开的请求,他的直觉告诉他,绝对不能放小舅子离开,他也说不清为啥有这种感觉,但他本能的想要遵从。“大不了,我休了夫人,扶正你姐便是。”
“别,万不能这么做。”杨公子在听到知府拒绝时,还以为他的小动作被姐夫发现了,等到姐夫后来的话,杨公子觉得姐夫真是蠢不可及,当真休妻扶正家姐,不正就应了外面的传言。到时,他好不容易积攒出来的好名声可全都臭了。
“那要如何,反正你不能走。”知府说得十分理直气壮,杨公子也只能压下心里的厌烦,他若是能考上功名,有姐夫之前的那些倚仗,这会儿搞不好跟着长公主进了京,哪里还需窝在此地。杨公子自知不是读书的料,嫉妒姐夫能考取个功名的同时却也看不上他的蠢笨,当初若不是他出招,姐夫绝对爬不上如今位置。知府是不知小舅子有什么样的心思,心里还在盘算此次事后,要不要给小舅子在府衙里寻个可以挂职的官当当。
风言风语不见少,反而还引起了事端,待有人因为争执杨公子是不是善人而大打出手,知府十分的着急,而杨公子再次提出要带姐姐回乡避避,知府清楚,小舅子带着人回乡是上策,可他仍没有同意。杨公子被知府连连拒绝,心里也起了怒气,但没有姐夫的准许,他是出不去城的,他可没有皇商的官身,想要出去便能走人,他一小小百姓,只要姐夫下了令,他便走不出城门。思及此,杨公子皱起眉,难不成姐夫发现他挪了官府的银子?这个想法一冒出来,似乎就解释通了为何姐夫不让他离开。杨公子越想越是不安,他必须离开才行。
杨公子如今想出城难,府衙里的人哪个不知杨公子是知府最得力的小舅子,杨公子绝对知道很多不为人知的关于知府的事,没用知府下令,下面的人便吩咐城门口的人,绝对不允许放杨公子出城。于是,带着东西准备不告而别,想要混出城的杨公子被城门口的人拦了下来,杨公子心里那叫一个愤恨,没想到姐夫居然真的在门口留人拦截。杨公子却是真的冤枉知府了,门口拦人的,不过是说府衙派人拦,并没有说是知府大人的命令。
“知府的小舅子失踪了?知府派人满城的寻人?那他还有时间寻上门,不会以为是我们把人藏起来了吧!”王修晋挑了挑眉,他怎么觉得杨公子是畏罪潜逃。
“他小舅子丢了,总不能误了正经的事。建工坊的事,是皇上定的,他哪里敢怠慢。”李菻善不觉得奇怪,“外面关于杨公子是大善人的事,因为人失踪倒是压了下去。”
“这人在城里平白无故的失踪了,倒真是蹊跷,不会是溜出城跑了吧!”王修晋想到杨公子头上标签,觉得相当有可能。
“有人曾见他要出城,却被人拦了下来,之后人就不见了。”李菻善觉得人仍在城里,至于人在哪,搞不好就在知府的眼皮底下,偏偏还是不会想到的地方。
“他在哪跟咱们没关系,知府那边先拖着,靠着长公主上来的人,到底要怎么用还得看皇上的意思。”王修晋不在意那个跟他没啥关系的人,他在考虑要不要先把管事的请了。油坊的管事倒好办,纺织工坊就有些麻烦。在古代,他又不能搞个人才招聘会,从其他地方调人过来,要面临语言和外来人员能不能管好当地人的情况。
“今天要不要出去转转吗?”
“出去。”不论是请人,还是看地,这些都需要往外跑,而不是在院子里坐着就能从天上掉下来。
“去寻官牙?”
“不,就是出去转转。”官牙占着官字,只要去了,官府里的一些人便会猜到他的意图,他可不想应付一帮子各怀心思的官。
送往京城的折子,转到了皇上的手里,皇上看着折子上对秋城知府的评价,想的不是此人为人如何,而是长公主的用意,难不成藩王当真动了谋反的之心,想到一直被他扔到一边没管的藩王,刚刚处决了左相的好心情,消失跆尽。皇上把王大人叫进宫里,意思很明了,他想把王县令调去秋城做知府。
“皇上对王家的恩宠,下官感激不尽,提调长子之事却是不妥,下官在朝为官,幼子又为皇上管着钱袋子,若再提长子之位,难免会使家人心变得浮躁。且长子的性子,为父母之官,仍会心性不定,哪里能为任一方。”王大人虽是清廉的官,却也不是傻子,当真高兴的点头,怕是皇上心里对王家的想法会变,且,也会成为朝堂上的靶子。王家有现在的地位,是皇上给的,他们没有大的权势,只能紧跟着皇上。
“王大人觉得谁去秋城合适。”皇上并没有一定想要调王修柏去做知府的决心,便像王大人心里所想的那样,提议王修柏不过是个试探,皇上被一个左相便吓得不清,想到官里都能被左相伸出手,便觉得毛骨悚然,对谁的信任都少了几分。
“派官之事,下官无能,不能为皇上分忧。”王大人一脸苦恼,拱手向皇上告罪。
皇上挥了挥手,王大人退出御书房,直到出了宫之后,悬起的心才算落下,在心里长叹,当真是伴君如伴虎。皇上对王大人的态度十分满意,想想之前王大人的行为,一直没有出格的,且还把分到的奖赏捐了出来,心里因一时对王大人的猜测而产生愧疚,便派人去赏了不少东西。
去秋城任知府的是四皇子的人,皇上即已经认定了未来大位的人选,便会给儿子培养一些势利,至于儿子能不能抓住这人,便要看他自己。至于秋城的现任知府,待新任知府到后,清明府衙账目,若没有过错,便给安排个无实权的地方,但若是对不上账,直接处置了就是,放着由藩王提拔上来的人为官,皇上还觉得膈应呢!
随同新任知府一起出发的还有四皇子的建筑队和清账人员,现在清账的人员一个个底气十足,大臣们见了他们无法生出喜悦之情,谁知道接下来一帮清账的人会寻谁的麻烦。听说清账人员去秋城后,发现与自己无关的大臣们,又伸起脖子人准备看皇帝如何收拾被削藩后入京的长公主的长子。
圣旨要早一步到达秋城,圣旨到达秋城的当天,京城里一些有在秋城里放了眼线的官员也接到了信,看热闹的心更添了几分,也有一些人万分的后悔,怎么没帮自己人争到秋城知府之位。
第199章
圣旨到达秋城, 知府还真没有什么恐惧感,圣旨上说了, 他在交接之后另有重用。知府接了圣旨,先给传旨的亲随塞了个荷包, 然后便开始想交接的事务。府衙里其他人, 有人在等着看热闹, 有人则在等新任知府, 若是同一派,到时拉拉关系,若不是一派,便要想想如何安稳的过了新官的三把火, 顺道若能给对方个下马威也不错。当然也有人心里不满,尤其是在府衙呆了很多年的官员, 好不容易把知府盼走了, 自己却没有机会往上爬,其心情可想而知。
传旨的亲随并没有立刻离开,离开府衙后,便去寻王修晋, 传了句皇上的口谕, 早些把工坊之事落实后,速速回京。王修晋听完口谕后, 颇有些无语。传了口谕后,亲随便笑呵呵的和王修晋扯起闲话,当然他不会说皇宫里的事, 而是讲了讲京城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王大人在忙什么,同时也暗示新来的知府是四皇子身边的人。王修晋听完后,给亲随塞了个荷包。留传旨的亲随在临时租下的小院住了一夜,第二日亲自将人送到了城门处,挥手道别后,王修晋和李菻善一同去了趟军营。
这段时间,王修晋也没闲着,从军营里挖出两个能力还不错的人去做管事,因两人没有官身,李二老爷便同意了。被挑出来的两人对王修晋那叫一个感激,两人是一个村子里出来的,以前读过书,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没能参加科举,抽兵役的时候,就过来服兵役,至于其中是何原由,两人不说,王修晋也不好多问,不过两人头顶上的标签全都是正面的评价,说明现在这人还是不错的,至于以后,只能由时间来考验了。
圣旨到的事,李二老爷也有耳闻,在听说王修晋得了口谕之后,李二老爷也催着两人,当抓紧时间了,总不能拖着在这里过年。
“在此处过年的可能不大,倒是在路上的可能性会更大些。”王修晋眯着眼睛乐,这事还真不能再拖了,入了冬之后,便是南方不下雪,下场雨也会让路变得能走,可有些事得待到新任知府到了之后,与之详谈。
和李二老爷扯了会皮,便把人带走。之前没将人带走,一来是需要办一些手续,两人虽然是小兵,但也是有兵籍的,不可能说带走就带走。二来,王修晋等的便是个变动,说来王修晋上辈子没少和一些部门打交道,可现在似乎习惯了到衙门就会行方便,现在遇个各种让人不顺眼的知府,王修晋心里便不舒服,于是便有消极怠工的行为。说白了就是被惯的,现在又有权有势还有钱,便不想忍,说什么别百姓造福,都是借口。还好王修晋为官不参朝事,若不然,再过个几年,就凭他依心情办事的行为,死都不知怎么死的。王修晋心里明镜的,可还是依着心情办事,他还为自己寻了个借口,人若是十全十美,怕是更容易早死。
带着两人,王修晋十分有耐心,手把手教对方一些管理方面的事,但他说的也只是个大框,里面要如何添,便要看他们自己是如何理解。趁着府衙里的人注意力全都放在还未到的新任知府身上时,王修晋已经带着人在秋城进行了一次标题党仔细的地毯式的了解,最后决定,把纺织工坊建离军营相隔两条巷子的地方,一来是为了避嫌,二来又有个保障,若遇个什么事,现往军营跑也赶趟。
至于油工坊,便没有那么多的考量,油工坊里面哪怕招的是伤残兵,但也是兵,真要是哪个不长眼睛的冲进来,估计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天天跟着王修晋跑的两人学得很快,且比王修晋预想的还要聪明,很多事王修晋估计不提,两人都能想到,对此,王修晋非常的满意。
新任知府到了之后,并没有直接和前任知府办理交接事宜,而是让随同而来的清账人员先进行陈账的盘查,原本打着一些小算盘的人傻眼了,他还打算交出杨公子,在新任知府面前讨个好,哪想会有清账的人。
此时新任知府正坐在王修晋的小院里,对王修晋十分的恭敬,王修晋看着来者,觉得很是头疼,这人王修晋还真熟,以前四皇子的侍卫之一,后来去混建筑队了,哪想现在成了新任的知府。
“四皇子让下官代转句话,李统领入冬后还需随四皇子去边关,秋城不适合游玩,需早些归。”新任知府十分淡定的转完话后,又开口,“王大人和李统领都去了什么地方?对秋城四周可是了解,若是清楚,还请转告下官,下官心里也好有个底。”
接连两次被催,王修晋心里涌出那么一点点羞耻,很快就被抛开了,听到去边关的事,王修晋的心情十分不美丽,却只能在心里腹诽两句,面上却很认真的把秋城下属的几个寨子的情况讲得仔细,新任知府听完之后不停的皱眉,“藩王在任时,没少向朝廷要银子修建,皇上仁慈,没少了藩王的银子,如今下设的县城却如同寨落。”新任知府以为自己接手的城,虽没想过富可敌国,却也没想过如此的穷困。
“首先路必须修,不然货物进出遇了难,便是有工坊也是白搭。”王修晋给新任知府提出几个建议。“其次,要整合,这边边的大小寨子太多,分布太乱,因为少数民族纵多,大寨子为了难够有更多的附属小寨,争夺起来不比打点场面小,小打小闹若不压住了,养大了一些人的野心,到时出个什么事,你担不起。”王修晋见对方点头后,又接着道,“你可以考虑给他们寻些事做,只要人有了事可做,哪里还会扯三捻四,天天累得跟孙子似的,回家就想睡觉,便是有人惦记着占寨子的事,也招不去人支持。”说完之后,王修晋泯了几口茶,话说多了,口干。
“最后呢?”新任知府正听有认真,他觉得王修晋说得十分有道理,等着最后一点,却迟迟不见王修晋再开口。
“最后就是你自己考虑如何做了,我能给你两个意见,便是看在是故人,若换做他人,我连口都不开。”王修晋觉得新任知府太贪,两个意见已然是不错了。
李菻善在王修晋讲完之后,十分认同的点头,他家修晋又不是幕僚。新任知府被李菻善的眼神吓了一跳,心里想着不愧是上过战场杀过人的,光是眼神就能吓死人。不过在新任知府临出门前,李菻善还是好心的让人给新任知府讲了一下秋城的府衙内的一些事,当然,还有上一任知府的小舅子身在何处。
新任知府挑了挑眉,心里立刻明白两人的用意,然后拱手向王修晋和李菻善道谢,转身离去。送走了人,王修晋看向李菻善,“你怎么知道杨公子在哪里?”
李菻善不得不承认,王修晋说得十分有道理,他们过来是办工坊的,有些事自然不能管太多,但是从府衙里面乱起来,就跟他们没什么关系了,再说,现在藩王都被削了,长公主便是有个公主名头,也没多大的能耐,靠着一个长公主身边丫鬟爬上来的知府,怕是早就有很多人看不顺眼了。
准备身着官服去府衙转转的王修晋,没能付之于行动。
王修晋和李菻善在当地人的指引下去了城里最有名的酒楼,点了几道酒楼里的招牌菜,当然是除了高蛋白的虫子之外的,他可不想倒了胃口。两人边吃边聊,一转头便看到酒楼外有一个十分明显的标签的男人,知府小舅子,而他的标签最大的字却是“伪善”,托着下巴,打量着那个看起来长了一张好人的脸的男人。
“在看什么?”李菻善顺着王修晋的视线往外望,并没有看到什么特别的。
“没什么,你说知府的那个小舅子会长什么样?”王修晋收回视线,他突然没了去府衙示威的念头,只要放出个风去,府衙里的大官小官都能整出些事来,足够知府手忙脚乱。收拾知府的事,王修晋没想着借父亲的手,毕竟知府头上没贴“贪”字,但是知府那位小舅子的头上,可是贴有挪用朝廷钱财的标签,这位知府还真是有意思,自己没有贪到钱,他小舅子却捞了不少,是太聪明,还是太蠢。
“给人的第一感觉很奸滑吧!”李菻善十分认真的想了想后,给出答案。
王修晋在心里叹气,在没见到人之前,他也会觉得那位小舅子从长相看,便不是善类的那种,但见着人后,偏偏与想像中的不同,一张老实的好人脸,还真能让人降低提防心,增加好感度。有这么一张脸,骗人什么的还真是容易。“我想,应该是一张欺骗性很强的脸。”
李菻善想想,觉得也有可能。两人便把话题岔开了,只是没一会儿,便听到店小二扬起热情的声音,“杨公子来了,可还是老位置?”正聊天的两人不知怎么着便顺着店小二的声音望了过去,他们是没听懂小二讲的什么,却能从声音里听出过度的热情。看来上来的人,王修晋暗挑了下眉,这位杨公子不就是知府的小舅子,李菻善扫了眼,眯了下眼睛,然后转回头又和王修晋聊了起来。
店小二安排好杨公子,王修晋和李菻善也准备离开,叫来小二结账,两人说话不说京味十足,也却是外地的口音,坐稳的杨公子视线转了过来,打量两人,猜测着两人身份。小二立刻报了价,还没等王修晋拿钱,之前已经坐下的杨公子不知何时飘了过来,向两人拱手,“两位远道而来,到秋城坐客,品尝秋城美味,自当由当地人士宴请才是,不知小弟有没有这个荣幸。”
杨公子觉得这两人很有可能便是从京城来的贵客,便不是皇商,也是皇商一行人之中。杨公子已经听过姐夫见了贵客时说的话,便想寻机会与皇商见上一面,他清楚以他的身份想要见到人是不太可能的,可万万没想到,出来吃个饭,便当真遇到了京城的贵客,若和眼前的两人打好关系,说不定就能见到皇商。
李菻善在杨公子上前时,便把王修晋护在身后,这人面相纯善,可一双眼睛却骗不了人,此人并非给人感觉的那般纯善。
王修晋觉得杨公子表现的太激进了,谁会平白无故的让别人请吃饭,当人都喜欢占小便宜?“先谢过,不过在下不缺银子,也不喜占他人便宜,便不劳烦这位公子了。”说完王修晋便拿出钱,放在桌上,“余下的就当是赏钱。”
店小二并没有美滋滋的收下钱,有些尴尬的看向杨公子,不知道要怎么做。王修晋看着店小二的表情,“怎么,难道在秋城,还有可以吃饭非得让别人请一说?”
“是在下唐突了,两位不要多想。”杨公子再一次拱手,然后一脸抱歉的看向店小二,直说给他添麻烦了,店小二反倒觉得过意不去,差点没红了眼圈,心里还在想两位吃饭的客人也真是的,杨公子想请他们吃饭,他们居然还拒绝了,真不识好人心。
王修晋看着店小二的样子,便不由得在心里叹气,怕是他们不知不觉中做了一回恶人,这感觉,还真是不怎么美妙。
下楼时,王修晋随口问了一句,那位杨公子是什么人,店小二便滔滔不绝的说起杨公子的身份,首先说的便果大善人,原由就是常往吃不饱的人家送东西,给善堂送银子,逢初一十五,就会发粥等等,然后便是杨公子是知府的小舅子,却从来不会用身份压人,不会看不起他们这些做工的人,有一次他被客人欺负了,杨公子还帮他一把。
当听到杨公子是知府小舅子时,李菻善便挑了下眉头,脸色越发的吓人,只不过一直就没啥表情的脸,便是再吓人,也只是气势上变了变。两人出了酒楼,说的第一句话是,“还真是会收卖人心。”说完之后,两人相视一笑,便离开了。第二天,两人便带着几人离开了秋城,没有具体的目标,就是想在四周转转。
王修晋离开时,知府还真没觉得有什么,人家可以有什么事,哪想到了下午,不知从哪里得了歪风,传出皇商可能是回京了,至于离开的原因,大概是因为秋城知府。知府听到传言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他什么也没干,怎么就成了因为他而回京了?难道说,皇商知道了他想要分一份子钱的想法?这么一想,知府冷汗都流出来了,他可不敢得罪皇商啊,不是因为皇商官有多大,而是因为皇商的父亲王大人,多少官员在清账的时候折了进去。
知府忙叫来了小舅子,要和小舅子商量怎么办,他为官多年,可算是爬到了知府的位置,不想丢官啊!
离开秋城的王修晋和李菻善一行人,心情十分美丽,一路上走走停停的,十分逍遥,真要说有什么美景,还真没啥,就是心情不同,又不是急匆匆的赶路,放松之下,便觉得看哪里都顺眼,王修晋望着远方的高山,心里略怀念后世的相机。
秋城府衙里,除去不安的知府,不少人暗地里开始折腾,给京城送信,递折子,忙得不易乐乎,当然也有人偷偷给知府的夫人递信。跟在长公主身边多年的大丫鬟可不是一般人,只是从嫁了人之后,心也一点点的死了。夫婿可谓是千挑万选出来的,进门时是何等的风光,待知道事实之后,便有多悔恨。
这么个人,为了能娶到长公主身边最得力的丫鬟,不惜将原配变成妾,而这一切只为了往上爬。而这一切,是在她生下儿子之后才知道,而出谋划策的便是外边盛赞的杨善人,而当年,杨善人才多大,便有此等的心机,说什么善人,她只觉得恶心。丫鬟不是没想过和离,只是她舍不下孩子。
“快,帮姐夫想想,要如何请回贵人。”知府见到小舅子之后,一把拉住小舅子的手,也没说个前因后果,便直接让人出主意。知府觉得小舅子非常可靠,这些年若不是有小舅子,他也爬不到如今的位置,眼下仍是要靠小舅子想出好办法。
第197章
秋城里最近的谈资非常多, 也不知哪个把知府的老底抖了出来,什么为了攀高枝把以前的妻子降为妾, 然后抱上了长公主的大腿,一路从小小的县丞升到知府。那个下了台的正室, 说是妾, 和平妻没啥区别, 掌管着家宅大权, 可怜了那位长公主身边得利的丫鬟,直到生下个娃才知之前一直住在家里的女人不是什么大姑子,而是妾,还是个没有卖身契的妾, 妾的弟弟成了正经的小舅子,后入门的正室为了儿子只能隐忍……
传言一出, 秋城里炸开了锅, 一方偷偷的骂知府,可怜后入门的正室。另一方面便是得过知府小舅子好处的一些人,他们替杨公子的鸣不平,杨公子是善人, 有人扬其善, 便有人说其恶,什么善人, 若没有知府,他有什么能耐,别说是施粥, 有没有钱买粥都不知。善与恶争得不可开交,说知府坏话,抓住会受刑,但是杨公子却没事,他可不是朝廷命官。有了争吵,便会有人冲动动起手,先动手的是认定杨公子是大善人的人,将一人打得满脸色,甚是吓人,事情闹到了官府。官府甚是头疼,单是今天就已经有几起因争执而动手的事件发生,再闹下去,怕是要出大事。
发动传言的,和推动的两拔人各有各的盘算,至于无辜受牵连的人,对于他们来说,不算什么。游山玩水的王修晋不知秋城里发生的事,若是知道大概也只能长叹口气,却不会阻止。说他冷血也好,说他无情也罢,他是不会同情为了无关紧要的人干出蠢事的人,至于被打的人,谁敢说他没错,不能因为被打得惨,就觉得他是可怜之人。
京城里,左相似乎感觉到没了希望,便开始咬这个咬那个,咬得最狠的便是右相,他有罪,右相也不干净,还有几个沽名钓誉的御史,真当他们是什么清流?其实都是表面装装清高,背在身后的手,不知拿了别人多少银子。左相的话有几分真,还需要查证,而右相,不论是刑部尚书,还是王涣之都清楚,现在还不是动的时候,刚倒下一个左相,再直接把右相拉下水,到时朝堂还不得乱了,还需要再等等。
皇上想了想,同意了两位大臣的意见,右相可以缓一缓,但是那几位御史却不能留。本就烦时不时跳出来唱反调的,现在有了机会,不除去几个,怎对得起受审的左相。
左相一案又清查了半个月,其间又下狱四位御史,七八位不同衙门的大臣,七八名大臣被缴了钱财之后,并没有定罪,而是发配到了最没有油水的地方,便是这样七八人,也是对着皇宫的方向磕头,万幸的保住了性命。比起去了清水衙门的七八人,被下狱的御史可没这么好的待遇,谁让他们没事喜欢和皇上唱反调。
最近王大人很忙,天天撸袖子和户部尚书对着干,原因便是收缴进国库的银子,户部拒绝再拿出来。王大人本想给户部尚书留几分薄面,没把此事闹到皇上面前,哪想启部尚书油盐不进,他说什么,人家全当没耳背,没听到,气得王大人甩袖子进了宫,户部尚书甚是得意,进了国库的银子想要拿出去,做梦。
户部尚书脑子也是个拎不清的,满朝文武,皇上看中的有几人,他以为打着为皇上着想的名义,就能得到皇上重视,简直是个没脑子的。还在洋洋得意的户部尚书,被请进宫,想着能不能受到皇上的封赏。收上来那么一大笔钱,怎么可能分给那些只会看看账本的官,之前那些小打小闹,他睁只眼闭只眼,也不跟王大人争,但是此次从左相那拉出来的银子,可堆成山,想分,妄想。
皇上见到户部尚书的第一句话,便是让他把钱交出来,户部尚书先是一愣,待反应过来之后,立刻哭穷,说这钱可以用在这,用在那,还喊着军费少多少,总之,不会往出拿。户部尚书这一出,也只是以为皇上没有借口拒绝王大人,心里还在美,看他反应多快,给皇上寻了个完美的借口,国库缺钱,王大人好意思把钱吞下去吗?
“国库这么缺钱,朕怎么不知?”本以为会很容易处理的一件事,皇上没想到户部尚书却要把钱压下,若他没记错,国库便是再不丰,也不至于高喊缺钱。
听着皇上说话的语气,户部尚书一激灵,给道说他想错了?不可能,他怎么可能揣摩错了圣意,户部尚书正想着要如何寻借口,哪想便听到皇上一声大喝,问,可知罪!户部尚书身体一抖,接着便是偷笑,以后皇上吼的是王大人,哪想一物件硬生生的砸到了他的头上,户部尚书懵了。
出宫的时候,户部尚书悔得肠子都快青了,他怎么跟王大人硬磕,他哪里磕得过王大人,他脑子得多不清楚才会干出此等的蠢事,等等,是右相,不对,是右相的学生户部侍郎,若不是听他说了一些不三不四的话,他哪里会觉得自己有本事和王大人硬磕。“王大人……”为了不丢官帽,户部尚书十分痛快的把侍郎给卖了,就差没抽自己一巴掌,直说自己耳根子软,听信了小人之言。
王大人懒得理户部尚书,转身便走,回了都察院后,便让人带着队去把钱搬回来。早就等着分钱的人一阵欢呼,他们差点以为这次的钱不会分了,毕竟数目不小,现在他们觉得便是少分些,也没关系。等到钱搬加回来,大家分到最初算出来的钱数,一个个心里说不出是感觉,比起站队什么的,在都察院办事,更让人劲头十足。
王大人把自己的那份,派人送去户部,他家不缺钱,所以他的捐给朝廷,让户部尚书写明收据。有王大人带头,下面的小兵有样学样的纷纷都有捐,王大人却表示,他们想捐,便随意,不用全捐了,毕竟他们是需要养家,让他们量力而行之后,便挥了挥手,叫他们忙去。王大人背着手,哼着不成调的戏文,心情十分好。
都察院里的人,人人都有几分人脉,当听说户部尚书压钱不还的事后,捐钱的人各个跑去户部,他们的品级不高,不能让尚书亲自写收条,却也跑去膈应一番,寻个心里痛快。之后更是暗戳戳的想着,要不要等左相的事结了后,查查户部尚书。
秋城下属有几处县城,说是县城,更像是寨子,打着游玩的旗号出来的王修晋和李菻善一行人,随着当地人的脚步已经走了不少的地方,对这边也算是有了一些了解,只不过对当地人喜欢用虫子招待人的习惯,让他们非常不能接受。秋城下设的几个县城并不多,别说是和湘城比,便是连边关都无法比,王修晋皱着眉,若把两大工坊建起来,倒是能为当地创造经济效益,可他却担心需要等多久才能收回投资,除去工坊之外,路需要修,而修路的钱,谁出来出?
在外面转了半个多月,到了秋城,他们自认是低调的回来,哪想刚进城就让人知情,只是一帮子想要见王修晋的人,便是得了他的行踪,也没见到人。马车进奔进了军营,下了马车,王修晋和李菻善见到让两人有些意外的人……宋弘毅。
“姐夫这是完成任务回来了?一路可还顺利?”见到宋弘毅混身透着轻松,王修晋开口问了一句。
“别提了,那女人整个一疯子,从这到北缅也就半个月的事,硬是让她折腾用了一个月。”宋弘毅提起予茵便是一脸的厌恶,“结果到了之后,见着北缅王子后,整个人都变了,就差没直接扑上去,你们是没看到当时那个场面,我都觉得丢人。”
王修晋张了张嘴,半晌没说出话,予茵好歹也是在长公主身边长大的大家小姐,怎么就,怎么就,那么……饥渴,见个男人都想扑。长公主是怎么养的人,若说是遗传了亲娘的基因,可,好歹也是被长公主教大的吧,基因只决定先生,而教育才决定后天如何长。“姐夫准备什么时候回京?”无法评价予茵的行为,反正人送去北缅祸害别人,他们不用再担心这么个人会再出来恶心人,便硬生生的改了口。
“明儿一早就走。”宋弘毅也没比王修晋他们早多少到秋城,在秋城休整一夜就会离开,他还以为见不到小舅子。
“军务在身,理解。”王修晋点点头。“长姐担心得不得了,快些回去也省得她担心。”王修晋想起之前长姐因接到宋弘毅的信后,跑进宫的事,便在心里感叹,谁会想到长姐一番告状反倒得了皇太后的喜爱。
“要不要给家里写封信?”李菻善在一旁提醒王修晋,王修晋点头,他是应该给家里写封信,然后冲着李菻善笑笑,再转头看向宋弘毅,“麻烦姐夫帮忙做回信使。”
第198章
宋弘毅带着王修晋的家信一大早的便带着队离开了, 王修晋和李菻善在军营休息了一晚,便回了租的院子, 整顿一番后,还没等出门, 便有自称是府衙里的人递上了拜贴, 这次王修晋没有立刻见对方, 只是让仆人捎话, 不见。至于拜贴,也原封的送了回去。府衙的人刚走,又一个自称是知府夫人身边人的前来,说是有事相商, 请王修晋到酒楼一聚。这次没用王修晋说话,李菻善直接让人回了, 随后, 李菻善便吩咐仆人,除了军营过来的人外,其他人来都不见,另外派出人看查访现在城中是什么情况。
城里是什么情况?寻到小舅子帮忙的知府并没有因为王修晋的离开而慌乱太久, 小舅子可是说了, 皇商是奉旨来建工坊的,工坊是一定要建, 没开建前,是不会离开的,此时离开不过是做做样子。知府一想, 小舅子说的没错,大不了等皇商回来,他不要分成不就得了。哪想此事刚过,又来了翻旧账的事,知府被打得错手不及。又慌忙的叫来小舅子要怎么办。杨公子也没想到会有人将他们家的底细查的那么清,忧心家事的同时,也不由得担心他几次挪用官府银钱的事,会不会也被人查出。
事情传出之初,杨公子就怀疑是夫人寻人放出的风,可如今藩王已被削,长公主远在京城,夫人的依仗只有姐夫,若不蠢便不会做出此等的事。不过杨公子仍是派人去探过夫人的口风,回来的人报夫人整天呆在院子里看话本,不知外面的风言风语,倒是把话本里的故事讲得清明,讲到一些细节的时候,眼里还带着泪。杨公子虽仍有些疑虑,但想到夫人身边还有个孩子后,便把疑虑抛开,又开始盘算是谁有那么大的能耐。
“姐夫,不如我带着家姐先回老家呆上几日,避避风头,待这边风声过了,再回来。”比起查出了他们家的底细,杨公子更担心的是银子的事,想想这些年他划到手上的银子,杨公子准备甩开蠢笨的姐夫,换个地方换个身份重新开始,便是姐姐,他也没带算带着的。
“不行,不行,绝对不行,你走了,谁帮我出主意。”知府立刻摇头拒绝小舅子离开的请求,他的直觉告诉他,绝对不能放小舅子离开,他也说不清为啥有这种感觉,但他本能的想要遵从。“大不了,我休了夫人,扶正你姐便是。”
“别,万不能这么做。”杨公子在听到知府拒绝时,还以为他的小动作被姐夫发现了,等到姐夫后来的话,杨公子觉得姐夫真是蠢不可及,当真休妻扶正家姐,不正就应了外面的传言。到时,他好不容易积攒出来的好名声可全都臭了。
“那要如何,反正你不能走。”知府说得十分理直气壮,杨公子也只能压下心里的厌烦,他若是能考上功名,有姐夫之前的那些倚仗,这会儿搞不好跟着长公主进了京,哪里还需窝在此地。杨公子自知不是读书的料,嫉妒姐夫能考取个功名的同时却也看不上他的蠢笨,当初若不是他出招,姐夫绝对爬不上如今位置。知府是不知小舅子有什么样的心思,心里还在盘算此次事后,要不要给小舅子在府衙里寻个可以挂职的官当当。
风言风语不见少,反而还引起了事端,待有人因为争执杨公子是不是善人而大打出手,知府十分的着急,而杨公子再次提出要带姐姐回乡避避,知府清楚,小舅子带着人回乡是上策,可他仍没有同意。杨公子被知府连连拒绝,心里也起了怒气,但没有姐夫的准许,他是出不去城的,他可没有皇商的官身,想要出去便能走人,他一小小百姓,只要姐夫下了令,他便走不出城门。思及此,杨公子皱起眉,难不成姐夫发现他挪了官府的银子?这个想法一冒出来,似乎就解释通了为何姐夫不让他离开。杨公子越想越是不安,他必须离开才行。
杨公子如今想出城难,府衙里的人哪个不知杨公子是知府最得力的小舅子,杨公子绝对知道很多不为人知的关于知府的事,没用知府下令,下面的人便吩咐城门口的人,绝对不允许放杨公子出城。于是,带着东西准备不告而别,想要混出城的杨公子被城门口的人拦了下来,杨公子心里那叫一个愤恨,没想到姐夫居然真的在门口留人拦截。杨公子却是真的冤枉知府了,门口拦人的,不过是说府衙派人拦,并没有说是知府大人的命令。
“知府的小舅子失踪了?知府派人满城的寻人?那他还有时间寻上门,不会以为是我们把人藏起来了吧!”王修晋挑了挑眉,他怎么觉得杨公子是畏罪潜逃。
“他小舅子丢了,总不能误了正经的事。建工坊的事,是皇上定的,他哪里敢怠慢。”李菻善不觉得奇怪,“外面关于杨公子是大善人的事,因为人失踪倒是压了下去。”
“这人在城里平白无故的失踪了,倒真是蹊跷,不会是溜出城跑了吧!”王修晋想到杨公子头上标签,觉得相当有可能。
“有人曾见他要出城,却被人拦了下来,之后人就不见了。”李菻善觉得人仍在城里,至于人在哪,搞不好就在知府的眼皮底下,偏偏还是不会想到的地方。
“他在哪跟咱们没关系,知府那边先拖着,靠着长公主上来的人,到底要怎么用还得看皇上的意思。”王修晋不在意那个跟他没啥关系的人,他在考虑要不要先把管事的请了。油坊的管事倒好办,纺织工坊就有些麻烦。在古代,他又不能搞个人才招聘会,从其他地方调人过来,要面临语言和外来人员能不能管好当地人的情况。
“今天要不要出去转转吗?”
“出去。”不论是请人,还是看地,这些都需要往外跑,而不是在院子里坐着就能从天上掉下来。
“去寻官牙?”
“不,就是出去转转。”官牙占着官字,只要去了,官府里的一些人便会猜到他的意图,他可不想应付一帮子各怀心思的官。
送往京城的折子,转到了皇上的手里,皇上看着折子上对秋城知府的评价,想的不是此人为人如何,而是长公主的用意,难不成藩王当真动了谋反的之心,想到一直被他扔到一边没管的藩王,刚刚处决了左相的好心情,消失跆尽。皇上把王大人叫进宫里,意思很明了,他想把王县令调去秋城做知府。
“皇上对王家的恩宠,下官感激不尽,提调长子之事却是不妥,下官在朝为官,幼子又为皇上管着钱袋子,若再提长子之位,难免会使家人心变得浮躁。且长子的性子,为父母之官,仍会心性不定,哪里能为任一方。”王大人虽是清廉的官,却也不是傻子,当真高兴的点头,怕是皇上心里对王家的想法会变,且,也会成为朝堂上的靶子。王家有现在的地位,是皇上给的,他们没有大的权势,只能紧跟着皇上。
“王大人觉得谁去秋城合适。”皇上并没有一定想要调王修柏去做知府的决心,便像王大人心里所想的那样,提议王修柏不过是个试探,皇上被一个左相便吓得不清,想到官里都能被左相伸出手,便觉得毛骨悚然,对谁的信任都少了几分。
“派官之事,下官无能,不能为皇上分忧。”王大人一脸苦恼,拱手向皇上告罪。
皇上挥了挥手,王大人退出御书房,直到出了宫之后,悬起的心才算落下,在心里长叹,当真是伴君如伴虎。皇上对王大人的态度十分满意,想想之前王大人的行为,一直没有出格的,且还把分到的奖赏捐了出来,心里因一时对王大人的猜测而产生愧疚,便派人去赏了不少东西。
去秋城任知府的是四皇子的人,皇上即已经认定了未来大位的人选,便会给儿子培养一些势利,至于儿子能不能抓住这人,便要看他自己。至于秋城的现任知府,待新任知府到后,清明府衙账目,若没有过错,便给安排个无实权的地方,但若是对不上账,直接处置了就是,放着由藩王提拔上来的人为官,皇上还觉得膈应呢!
随同新任知府一起出发的还有四皇子的建筑队和清账人员,现在清账的人员一个个底气十足,大臣们见了他们无法生出喜悦之情,谁知道接下来一帮清账的人会寻谁的麻烦。听说清账人员去秋城后,发现与自己无关的大臣们,又伸起脖子人准备看皇帝如何收拾被削藩后入京的长公主的长子。
圣旨要早一步到达秋城,圣旨到达秋城的当天,京城里一些有在秋城里放了眼线的官员也接到了信,看热闹的心更添了几分,也有一些人万分的后悔,怎么没帮自己人争到秋城知府之位。
第199章
圣旨到达秋城, 知府还真没有什么恐惧感,圣旨上说了, 他在交接之后另有重用。知府接了圣旨,先给传旨的亲随塞了个荷包, 然后便开始想交接的事务。府衙里其他人, 有人在等着看热闹, 有人则在等新任知府, 若是同一派,到时拉拉关系,若不是一派,便要想想如何安稳的过了新官的三把火, 顺道若能给对方个下马威也不错。当然也有人心里不满,尤其是在府衙呆了很多年的官员, 好不容易把知府盼走了, 自己却没有机会往上爬,其心情可想而知。
传旨的亲随并没有立刻离开,离开府衙后,便去寻王修晋, 传了句皇上的口谕, 早些把工坊之事落实后,速速回京。王修晋听完口谕后, 颇有些无语。传了口谕后,亲随便笑呵呵的和王修晋扯起闲话,当然他不会说皇宫里的事, 而是讲了讲京城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王大人在忙什么,同时也暗示新来的知府是四皇子身边的人。王修晋听完后,给亲随塞了个荷包。留传旨的亲随在临时租下的小院住了一夜,第二日亲自将人送到了城门处,挥手道别后,王修晋和李菻善一同去了趟军营。
这段时间,王修晋也没闲着,从军营里挖出两个能力还不错的人去做管事,因两人没有官身,李二老爷便同意了。被挑出来的两人对王修晋那叫一个感激,两人是一个村子里出来的,以前读过书,后来因为一些原因没能参加科举,抽兵役的时候,就过来服兵役,至于其中是何原由,两人不说,王修晋也不好多问,不过两人头顶上的标签全都是正面的评价,说明现在这人还是不错的,至于以后,只能由时间来考验了。
圣旨到的事,李二老爷也有耳闻,在听说王修晋得了口谕之后,李二老爷也催着两人,当抓紧时间了,总不能拖着在这里过年。
“在此处过年的可能不大,倒是在路上的可能性会更大些。”王修晋眯着眼睛乐,这事还真不能再拖了,入了冬之后,便是南方不下雪,下场雨也会让路变得能走,可有些事得待到新任知府到了之后,与之详谈。
和李二老爷扯了会皮,便把人带走。之前没将人带走,一来是需要办一些手续,两人虽然是小兵,但也是有兵籍的,不可能说带走就带走。二来,王修晋等的便是个变动,说来王修晋上辈子没少和一些部门打交道,可现在似乎习惯了到衙门就会行方便,现在遇个各种让人不顺眼的知府,王修晋心里便不舒服,于是便有消极怠工的行为。说白了就是被惯的,现在又有权有势还有钱,便不想忍,说什么别百姓造福,都是借口。还好王修晋为官不参朝事,若不然,再过个几年,就凭他依心情办事的行为,死都不知怎么死的。王修晋心里明镜的,可还是依着心情办事,他还为自己寻了个借口,人若是十全十美,怕是更容易早死。
带着两人,王修晋十分有耐心,手把手教对方一些管理方面的事,但他说的也只是个大框,里面要如何添,便要看他们自己是如何理解。趁着府衙里的人注意力全都放在还未到的新任知府身上时,王修晋已经带着人在秋城进行了一次标题党仔细的地毯式的了解,最后决定,把纺织工坊建离军营相隔两条巷子的地方,一来是为了避嫌,二来又有个保障,若遇个什么事,现往军营跑也赶趟。
至于油工坊,便没有那么多的考量,油工坊里面哪怕招的是伤残兵,但也是兵,真要是哪个不长眼睛的冲进来,估计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天天跟着王修晋跑的两人学得很快,且比王修晋预想的还要聪明,很多事王修晋估计不提,两人都能想到,对此,王修晋非常的满意。
新任知府到了之后,并没有直接和前任知府办理交接事宜,而是让随同而来的清账人员先进行陈账的盘查,原本打着一些小算盘的人傻眼了,他还打算交出杨公子,在新任知府面前讨个好,哪想会有清账的人。
此时新任知府正坐在王修晋的小院里,对王修晋十分的恭敬,王修晋看着来者,觉得很是头疼,这人王修晋还真熟,以前四皇子的侍卫之一,后来去混建筑队了,哪想现在成了新任的知府。
“四皇子让下官代转句话,李统领入冬后还需随四皇子去边关,秋城不适合游玩,需早些归。”新任知府十分淡定的转完话后,又开口,“王大人和李统领都去了什么地方?对秋城四周可是了解,若是清楚,还请转告下官,下官心里也好有个底。”
接连两次被催,王修晋心里涌出那么一点点羞耻,很快就被抛开了,听到去边关的事,王修晋的心情十分不美丽,却只能在心里腹诽两句,面上却很认真的把秋城下属的几个寨子的情况讲得仔细,新任知府听完之后不停的皱眉,“藩王在任时,没少向朝廷要银子修建,皇上仁慈,没少了藩王的银子,如今下设的县城却如同寨落。”新任知府以为自己接手的城,虽没想过富可敌国,却也没想过如此的穷困。
“首先路必须修,不然货物进出遇了难,便是有工坊也是白搭。”王修晋给新任知府提出几个建议。“其次,要整合,这边边的大小寨子太多,分布太乱,因为少数民族纵多,大寨子为了难够有更多的附属小寨,争夺起来不比打点场面小,小打小闹若不压住了,养大了一些人的野心,到时出个什么事,你担不起。”王修晋见对方点头后,又接着道,“你可以考虑给他们寻些事做,只要人有了事可做,哪里还会扯三捻四,天天累得跟孙子似的,回家就想睡觉,便是有人惦记着占寨子的事,也招不去人支持。”说完之后,王修晋泯了几口茶,话说多了,口干。
“最后呢?”新任知府正听有认真,他觉得王修晋说得十分有道理,等着最后一点,却迟迟不见王修晋再开口。
“最后就是你自己考虑如何做了,我能给你两个意见,便是看在是故人,若换做他人,我连口都不开。”王修晋觉得新任知府太贪,两个意见已然是不错了。
李菻善在王修晋讲完之后,十分认同的点头,他家修晋又不是幕僚。新任知府被李菻善的眼神吓了一跳,心里想着不愧是上过战场杀过人的,光是眼神就能吓死人。不过在新任知府临出门前,李菻善还是好心的让人给新任知府讲了一下秋城的府衙内的一些事,当然,还有上一任知府的小舅子身在何处。
新任知府挑了挑眉,心里立刻明白两人的用意,然后拱手向王修晋和李菻善道谢,转身离去。送走了人,王修晋看向李菻善,“你怎么知道杨公子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