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虽然如果卖出去的话只能多得330-360文钱的收入,但对于农家而言,这已经可以每月多吃两次肉了。
自那以后,顾家觉得让顾青云读书真是太明智了!
顾季山见此情况,就乐颠颠地跑去跟顾伯山说起这个情况,还埋怨他怎么没早点告诉他种地还有这么一个方法。
顾伯山也很郁闷,他从不下地,怎么会看那些什么农书?
一怒之下,第二天他就把顾青云带到县城,询问是哪几本农书。
顾青云熟门熟路地在书架上找出《泛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这四本书给他看。
顾伯山赶紧拿出来翻了翻,看了好大一会,还是放弃了,摇头苦笑道:“嗳,大爷爷对这些实在是……”
顾青云咧嘴一笑,拿出一本更厚的农书,笑道:“大爷爷,这本是前朝出的,内容很全面,我说的内容里面就有。”
顾伯山接过来看了看,足有三指厚的书本重量很足,看看价格,呃,还不如不看呢。
两人最后还是没买,虽然知道这书对农业有用,可价格实在是感人,舍不得啊。最后,顾伯山给顾青云买了一刀(100张)的纸,自己也买了两刀。
另一个多出的收入就是出售鸡和鸡蛋的收入了。顾青云并不是那种只顾着读书,其他的事都不管的人。他每天总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喂鸡、给鸡找食物,打扫鸡舍等。基本上,只要是有关鸡的,都是他在干,慢慢的,家里人就默认鸡是他在管了。
刚开始顾季山和老陈氏还不让他干活,但经他劝说后就默认了。这样一来,二叔和二婶对他的意见也没什么大了。
顾青云觉得现阶段还是团结最重要的,家里的劳动力缺乏,10亩水田8亩旱地,三个男性劳动力放在平时还勉强可以,农忙时节就不行了,根本就做不过来,还得家里的女人去帮忙。所以这个时候不能分家,大家有劲往一处使才行。
话说自从顾青云四岁开始喂鸡后,他就一直很注意总结养鸡的经验。刚开始他们家只有7只母鸡2只公鸡,慢慢的,每当母鸡要抱窝的时候,他就会让它抱。
于是,不知不觉的,家里的鸡越来越多。顾青云就让顾大河专门起了一间鸡房。材料不用多好,就是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此时,他放好书本后,没有打扰正在织布的大丫,直接向后院的鸡房走去。今年他家鸡的数量达到了52只,其中就有48只是母鸡,能生蛋的有35只。
鸡房建在后院的竹林处,专门用篱笆墙围起来,让鸡有个活动的地方,也可以到竹子和枸杞、金银花树底下找吃的。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其他季节还好,多的是东西可吃,冬天鸡的食物就少了,为此,顾青云终于下定决心养蚯蚓,所以刚开始不成功,但后来慢慢的总结经验,半年后就养成了。
这样一来,鸡不缺少食物,他们这里地处南方,冬天虽然很湿冷,会下点薄薄的雪,但山上还是充满绿意的,加上特意保存下来的干红薯藤,也可以勉强应付过去了。
走到鸡房就见二丫正在打扫鸡粪,她今年已经12岁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身材非常苗条,只是被晒黑的脸蛋是圆圆的,她有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整个人的气质却看起来非常沉静。
“二姐,你等我来再扫就不行了吗?自己一个人要干多久啊。”顾青云埋怨道,虽然语气急切,步伐还是不急不缓。
这是顾伯山教他的,得保持最基本的风度。毕竟一个书生不可能跟百姓一样急切了就连蹦带跳,拔腿狂奔的。这又不是演电视剧,一个本来风度翩翩的书生突然在大街上使劲地摇晃着扇子,大叫,“哎,我在这呢!”或者直接在街上抓住人家女孩子的手拼命地摇晃。
在这个时代,你试试?
顾青云对这些都不懂,当然是顾伯山怎么教,他就怎么学了。
“我来做就可以了,刚做完饭食有时间。”二丫擦擦汗水,抿嘴笑笑,“你读书都那么辛苦,我在家有时间,可以多做点。”因为鸡太多了,为了保持清洁,他们一天扫三次鸡粪。
“爹娘和爷爷奶奶他们还没回来?”顾青云转移话题,知道说不动这个勤快的二丫的。
“还在田里呢,今天太阳不大,他们估计是想多干点,准备要插秧了。二叔今天和二婶回娘家了,家里人手不够。”二丫望望天,二婶的四哥生了个儿子,今天满月,把二婶他们一家子请回去了。
顾青云点点头,听二婶昨晚上说起过,本来奶奶也得去的,可是现在是耕地的时候,关系到一个季度的收获,就只让二婶他们一家去了。
“现在是春天,这些鸡怎么样?有没有发鸡瘟?”两人合力把鸡粪扫进茅厕的粪坑,盖上盖子后,顾青云才敢呼吸。
那个味道……不知道能不能把一头大象熏晕?
“没有,我仔细看过了,鸡都很健康。”二丫很是欣喜。
顾青云也很高兴。
养鸡不怕多,最怕的就是瘟疫。要不然村里人都知道鸡蛋可以卖出去,为什么不多养一点?
为了防止瘟疫,顾青云绞尽脑汁回想起前世下乡时去看人家养鸡大户的做法,终于总结了几条经验,并一一实行。
鸡瘟最主要是防疫,在冬春容易发生鸡瘟的季节,顾青云很注意消毒卫生。消毒是不可能做到的,醋的成本太高了,只能要求无关人员不得随便出入饲养场,以防带入病菌。
而无关人员也包括自己的家人。这么多鸡不可能是他一个养,他的最佳帮手就是年龄还小的二丫。大丫要做家务,学针线和织布,二丫的年纪稍小,能做的活少,所以顾青云很早之前就把她带在身边,在他做事的时候也要求她一起做。
一个是因为顾青云本来对这些就不太感兴趣,要不是为了挣钱,他真的想静静地读书,好早日考上功名;二是有人帮忙的话,他会轻松一点。
所以他就选择了二丫。
除了不让人接触外,还要喂鸡吃一点药,主要起到预防的作用。
“开始喂药吧。”顾青云说完后,就和二丫一起把院子里摘的仙人掌捣烂如泥,然后给鸡喂下去。除了仙人掌外,他们还喂薄荷、生姜、大蒜等等,这些都是不花钱的,取材容易的。就这样每日2次,连喂2天至3天。
这就是对于鸡瘟的防疫工作,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反正自从他们做了后,鸡瘟的发生率比村子里其他人家的都低很多。而且一旦左邻右舍的鸡群发生了鸡瘟,他们就立即谢绝发生鸡瘟的邻居过来看,以免把自家的鸡群传染上了。
如果是自家的鸡群发生鸡瘟,就马上进行隔离。病死的鸡他和二丫都会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坚决不吃,即使家人很舍不得,可大家都怕自己染上病,那样的话,花费的银钱就更多了。
除此之外,鸡舍、鸡笼及饲饮具等都会用烧开的开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晒干 ,或者干脆就换新的。
这样的措施下来,他们家的鸡才会越来越多。
喂完药后,顾青云和二丫都松了一口气,药已经吃到第三天了,看来今年可能不会发病了。
“今天鸡下了20个鸡蛋。”二丫指指篮子说道,语气很高兴,“现在天气慢慢暖和了,以后鸡蛋会越来越多,我们也可以开始腌制鸡蛋了。”
春天,鸡蛋丰收,正是腌咸蛋的最好时机。刚开始鸡蛋多,顾家人都很高兴,除了顾青云可以一天两个外,其他人也能隔三差五吃一碗韭菜炒鸡蛋了。可是当鸡群上了二十只后,每天的鸡蛋越来越多,自己吃舍不得,卖了吧?在集市上蹲一天都卖不完,还要浪费一个劳动力。
刚开始顾青云还出主意到县城的酒楼去卖,可人家的酒楼都有自己的进货渠道,根本不要你的。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要的,还没高兴呢,就发现店主把价格压得很低,三个才一文钱。
要知道,在集市里卖,一个鸡蛋可以卖一文钱呢,这样一来就不合算了,毕竟从村里到县城,虽然只要走路半个时辰,但那路都是在山中穿行,很狭窄,鸡蛋即使有稻草垫着也有些被磕破。
如果从镇上走到县城,就需要一个时辰了。
说到底,还是觉得价格太低了
第11章 咸蛋
对于这种情况,顾青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没想到在这个时代有东西想卖都卖不出去,说到底还是经济不发达造成的。林山县前朝还是一个镇呢,这几年才升级为县城的,里面的大户人家不是很多,所以还不够繁荣。
别说,在翻越前世的记忆时,顾青云还真想了一个办法。
感谢自己的外婆,她年老后干不了什么农活了,自己又不想闲着,知道城里人喜欢吃土鸡蛋,就自己养了十几只鸡,下蛋后想给他和城里的女儿吃。
可前世他的母亲根本就不领情,于是剩下的鸡蛋就越来越多,吃都吃不完,最后他外婆就指挥他把鸡蛋给腌制了,咸蛋的味道非常好。
现在,他记起来了,于是忙教给家人。
刚开始顾青云说要腌咸蛋的时候,老陈氏她们还不以为然,因为腌咸蛋这活儿村里的婆婆媳妇们大都会,包括她们。可是顾青云觉得她们腌制的咸蛋不好吃,难推销出去,就要求先用自己的法子来腌制。
具体制法是:将新鲜的鸡蛋洗净,晾干(不能放在阳光下晒干),放入坛罐内。然后在锅中,按每五十只鸡蛋用四公斤水的比例,把适量的生姜、八角、花椒放入水中煮。待煮出香味后,加粗盐两斤、少许白糖及白酒或黄酒。等卤水完全冷却后,倒入摆入鲜鸡蛋的坛内,以没过蛋面为宜。将坛加盖,密封,存放二十天左右才可以启封食用。[注]
这个法子比其他人的做法复杂多了,村里人腌制鸡蛋就是放盐,几乎没放其他调料。
刚开始老陈氏还不同意顾青云胡搞,但顾青云为了说服她,说这是从一本发黄的旧书上看到的,估计是秘方呢,结果第二天书就被买走了。
当然,一开始的时候顾青云肯定不会把最适宜的比例说出来,他只是让老陈氏一一来试。最终,少量鸡蛋的实验后,发现有一种办法腌制出来的咸蛋出油非常多,味道还特别香。
顾家人心花怒放,老陈氏一再强调,这是家里的秘方,谁也不能说出去,否则就是家里的罪人。
众人都高兴地点头。
通过实验,大家发现放酒是咸蛋多出油的关键,而且等咸鸡蛋腌制结束后,如果把腌好的咸鸡蛋放在太阳下暴晒半天后,会出更多的油。
有了味道出众的咸鸡蛋后,这次费了一些劲就和一家规模中等的酒楼搭上线了,因为成本较高,所以鸡蛋的价格也跟着提高。和老板讨价还价后,每只鸡蛋可以卖出三文钱。
顾青云不是很满意,可是他们没有人手和时间去散卖,大酒楼也看不上这个鸡蛋,老板又坚决不肯提价,找了几家店主他们出的价格更低。说到底,还是林山县太小了,经济水平不高,没有提价的空间。而且咸鸡蛋又不是什么绝顶美味,有些人还觉得新鲜的鸡蛋更好吃,或者已经吃腻了鸡蛋呢。
这就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了,顾青云暗想。
条件反射的,他赶紧算了下成本。生姜、八角、花椒自家和山上都有,不算钱。盐价现在不算贵,粗盐两斤16文,白糖和酒花费30文,这样腌制50个鸡蛋除去成本比在集市卖生鸡蛋可以多赚54文钱。
相当于每次给酒楼提供50个鸡蛋,他们就有104文钱左右的收入。而酒楼的生意不错,咸鸡蛋的销量也还好,每个月需提供300-400个鸡蛋,相当于每月有600-800文钱的收入。
因为卤水可以多次使用,所以成本又降了一些。
他一算出来了,大家这才真正高兴起来。
于是,后院的鸡场就真正成为了村里人的禁地,一般的人都不会让他们去看。当然,即使他们去看,也看不出个什么所以然来,真正的养鸡秘诀和腌制咸蛋的做法顾青云家人是坚决不吐口的。
这样一来,本来村里人应该很有意见或说些闲话的,可是顾家的套种技术和山上植被腐烂的黑土可以肥田的消息就是顾家传出去的。为此,顾家在林溪村的威望又提高了一成,即使有人眼红说些酸话,也会有其他人出面维护了。
毕竟,很多人家都有一点属于自己的秘方,如果都逼着别人说出来,那不是想结仇吗?还会成为众矢之的。
顾季山家非常高兴,这年头,农家每个月有超过半两银子的收入那是非常少见的。
顾青云和二丫把后院的鸡都安置好了,就回到厨房帮忙大丫洗菜做饭。
大丫现在15岁了,现在正在相看人家。她相貌清秀,不施粉黛,布裙荆钗,皮肤变白了一点,终于有一点少女的娇媚姿态。
事实上,自从大丫12岁后,就要跟着家里人下地了,风吹日晒之下,皮肤粗糙呈小麦色。一直到了半年前,眼看大丫都要快说亲了,在顾青云的再三劝说下,老陈氏才同意让大丫回家养养身子,最好捂白一点,以后出嫁才好看点。要不然老陈氏才不会理会这些,毕竟家里每个季度抢收水稻的时候,大家都要下地干活,要不然暴雨来临,水稻没来得及收割,这一个季度的收成就不用指望了。
到了这个时候,家里的饭菜就是顾青云和小他两岁的三丫做的,就这还是老陈氏特意给他派的轻活呢。
而且,以前老陈氏唯一的女儿也是如此,一直在田里干活到出嫁前夕,更别提现在隔了一层的孙女儿了。
在林溪村,顾青云从来没见过皮肤白皙娇嫩的女子,无论是妇女还是少女,都是如此。古代乡下的女人青春期实在是太短了,刚刚长到十几岁,才开始有了一丝少女的风韵,出嫁生了孩子后,就快速地凋谢了。
再一次,他庆幸自己穿成了男儿身,起码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不像女人,命运几乎是操控在老天爷和家人手里,有时候真的是半点不由人。
单看顾家对女儿的态度就知道了。在顾家,女儿并不少,虽然不会虐待她们,可也没分多少注意力在她们身上,只是年纪一到就按部就班地教她们生存技能。就这,对比村里其他从早忙到晚的女娃来说,顾家的女儿已经算是境遇比较好的了。
顾青云虽然现在每天起床都会暗示自己现在是男人,但前世身为女儿身,偶尔会有一些感同身受,他有时会劝老陈氏和小陈氏对孙女(女儿)好一点,说这样以后她们嫁出去了,还会顾念着娘家,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可能帮扶家中的兄弟。毕竟,到时帮忙真心与否是很重要的。
这样一来,大丫她们在家中的待遇也好一些。
顾青云洗完菜后就被大丫赶去读书,他很是无奈,天都快黑了,而且他今天的读书任务已经完成了,总不能一天到晚都是看书吧?他又不是机器人。
正说着呢,顾季山他们就扛着锄头回来了。
顾青云和二丫忙给他们端水喝。
顾季山已经瘫在椅子上不想动弹了。
顾青云看着他疲惫的面容,忙端水给他洗脸擦手,之后一边给他按摩肩膀,一边心疼地说道:“爷爷,明天让我下地去吧,我已经长大了,可以帮你干活了。”
顾季山一听,觉得身上的疲惫感似乎也减轻了,笑道:“不用你去,你在家好好读书我就心里高兴了。你还小呢,万一耕地弄伤了身子怎么办?还读不读书了?”
顾大河和小陈氏也猛地点头。
“真的老了,真的老了。”顾季山叹了口气,脸上的皱纹似乎都多了几条。
“你都五十几岁的人了,还以为跟年轻那会一样,也不悠着点,把身子弄坏了,我看你怎么办?肯定连累孩子们。”在前院和二丫整理和清洗农具的老陈氏骂道。
在顾家,身子好就是省钱的一种方式。对此,他们很有体会了。
“爹,你怎么可能老了?我们家还要你掌舵呢,少谁都不能少了你。爹,以后这些重活你就让我和二弟做,你在旁边指点就行。我们栓子还想着以后考上秀才,让你来上香告诉老祖宗的。”顾大河休息了一会,已经缓过神来了。
顾季山一听,刚刚的伤感就立马不翼而飞,笑道:“只要咱们栓子能考上秀才,就是叫我立马去见祖宗我都乐意。”
自那以后,顾家觉得让顾青云读书真是太明智了!
顾季山见此情况,就乐颠颠地跑去跟顾伯山说起这个情况,还埋怨他怎么没早点告诉他种地还有这么一个方法。
顾伯山也很郁闷,他从不下地,怎么会看那些什么农书?
一怒之下,第二天他就把顾青云带到县城,询问是哪几本农书。
顾青云熟门熟路地在书架上找出《泛胜之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王祯农书》这四本书给他看。
顾伯山赶紧拿出来翻了翻,看了好大一会,还是放弃了,摇头苦笑道:“嗳,大爷爷对这些实在是……”
顾青云咧嘴一笑,拿出一本更厚的农书,笑道:“大爷爷,这本是前朝出的,内容很全面,我说的内容里面就有。”
顾伯山接过来看了看,足有三指厚的书本重量很足,看看价格,呃,还不如不看呢。
两人最后还是没买,虽然知道这书对农业有用,可价格实在是感人,舍不得啊。最后,顾伯山给顾青云买了一刀(100张)的纸,自己也买了两刀。
另一个多出的收入就是出售鸡和鸡蛋的收入了。顾青云并不是那种只顾着读书,其他的事都不管的人。他每天总会抽出一定的时间喂鸡、给鸡找食物,打扫鸡舍等。基本上,只要是有关鸡的,都是他在干,慢慢的,家里人就默认鸡是他在管了。
刚开始顾季山和老陈氏还不让他干活,但经他劝说后就默认了。这样一来,二叔和二婶对他的意见也没什么大了。
顾青云觉得现阶段还是团结最重要的,家里的劳动力缺乏,10亩水田8亩旱地,三个男性劳动力放在平时还勉强可以,农忙时节就不行了,根本就做不过来,还得家里的女人去帮忙。所以这个时候不能分家,大家有劲往一处使才行。
话说自从顾青云四岁开始喂鸡后,他就一直很注意总结养鸡的经验。刚开始他们家只有7只母鸡2只公鸡,慢慢的,每当母鸡要抱窝的时候,他就会让它抱。
于是,不知不觉的,家里的鸡越来越多。顾青云就让顾大河专门起了一间鸡房。材料不用多好,就是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
此时,他放好书本后,没有打扰正在织布的大丫,直接向后院的鸡房走去。今年他家鸡的数量达到了52只,其中就有48只是母鸡,能生蛋的有35只。
鸡房建在后院的竹林处,专门用篱笆墙围起来,让鸡有个活动的地方,也可以到竹子和枸杞、金银花树底下找吃的。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其他季节还好,多的是东西可吃,冬天鸡的食物就少了,为此,顾青云终于下定决心养蚯蚓,所以刚开始不成功,但后来慢慢的总结经验,半年后就养成了。
这样一来,鸡不缺少食物,他们这里地处南方,冬天虽然很湿冷,会下点薄薄的雪,但山上还是充满绿意的,加上特意保存下来的干红薯藤,也可以勉强应付过去了。
走到鸡房就见二丫正在打扫鸡粪,她今年已经12岁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身材非常苗条,只是被晒黑的脸蛋是圆圆的,她有着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整个人的气质却看起来非常沉静。
“二姐,你等我来再扫就不行了吗?自己一个人要干多久啊。”顾青云埋怨道,虽然语气急切,步伐还是不急不缓。
这是顾伯山教他的,得保持最基本的风度。毕竟一个书生不可能跟百姓一样急切了就连蹦带跳,拔腿狂奔的。这又不是演电视剧,一个本来风度翩翩的书生突然在大街上使劲地摇晃着扇子,大叫,“哎,我在这呢!”或者直接在街上抓住人家女孩子的手拼命地摇晃。
在这个时代,你试试?
顾青云对这些都不懂,当然是顾伯山怎么教,他就怎么学了。
“我来做就可以了,刚做完饭食有时间。”二丫擦擦汗水,抿嘴笑笑,“你读书都那么辛苦,我在家有时间,可以多做点。”因为鸡太多了,为了保持清洁,他们一天扫三次鸡粪。
“爹娘和爷爷奶奶他们还没回来?”顾青云转移话题,知道说不动这个勤快的二丫的。
“还在田里呢,今天太阳不大,他们估计是想多干点,准备要插秧了。二叔今天和二婶回娘家了,家里人手不够。”二丫望望天,二婶的四哥生了个儿子,今天满月,把二婶他们一家子请回去了。
顾青云点点头,听二婶昨晚上说起过,本来奶奶也得去的,可是现在是耕地的时候,关系到一个季度的收获,就只让二婶他们一家去了。
“现在是春天,这些鸡怎么样?有没有发鸡瘟?”两人合力把鸡粪扫进茅厕的粪坑,盖上盖子后,顾青云才敢呼吸。
那个味道……不知道能不能把一头大象熏晕?
“没有,我仔细看过了,鸡都很健康。”二丫很是欣喜。
顾青云也很高兴。
养鸡不怕多,最怕的就是瘟疫。要不然村里人都知道鸡蛋可以卖出去,为什么不多养一点?
为了防止瘟疫,顾青云绞尽脑汁回想起前世下乡时去看人家养鸡大户的做法,终于总结了几条经验,并一一实行。
鸡瘟最主要是防疫,在冬春容易发生鸡瘟的季节,顾青云很注意消毒卫生。消毒是不可能做到的,醋的成本太高了,只能要求无关人员不得随便出入饲养场,以防带入病菌。
而无关人员也包括自己的家人。这么多鸡不可能是他一个养,他的最佳帮手就是年龄还小的二丫。大丫要做家务,学针线和织布,二丫的年纪稍小,能做的活少,所以顾青云很早之前就把她带在身边,在他做事的时候也要求她一起做。
一个是因为顾青云本来对这些就不太感兴趣,要不是为了挣钱,他真的想静静地读书,好早日考上功名;二是有人帮忙的话,他会轻松一点。
所以他就选择了二丫。
除了不让人接触外,还要喂鸡吃一点药,主要起到预防的作用。
“开始喂药吧。”顾青云说完后,就和二丫一起把院子里摘的仙人掌捣烂如泥,然后给鸡喂下去。除了仙人掌外,他们还喂薄荷、生姜、大蒜等等,这些都是不花钱的,取材容易的。就这样每日2次,连喂2天至3天。
这就是对于鸡瘟的防疫工作,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反正自从他们做了后,鸡瘟的发生率比村子里其他人家的都低很多。而且一旦左邻右舍的鸡群发生了鸡瘟,他们就立即谢绝发生鸡瘟的邻居过来看,以免把自家的鸡群传染上了。
如果是自家的鸡群发生鸡瘟,就马上进行隔离。病死的鸡他和二丫都会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坚决不吃,即使家人很舍不得,可大家都怕自己染上病,那样的话,花费的银钱就更多了。
除此之外,鸡舍、鸡笼及饲饮具等都会用烧开的开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晒干 ,或者干脆就换新的。
这样的措施下来,他们家的鸡才会越来越多。
喂完药后,顾青云和二丫都松了一口气,药已经吃到第三天了,看来今年可能不会发病了。
“今天鸡下了20个鸡蛋。”二丫指指篮子说道,语气很高兴,“现在天气慢慢暖和了,以后鸡蛋会越来越多,我们也可以开始腌制鸡蛋了。”
春天,鸡蛋丰收,正是腌咸蛋的最好时机。刚开始鸡蛋多,顾家人都很高兴,除了顾青云可以一天两个外,其他人也能隔三差五吃一碗韭菜炒鸡蛋了。可是当鸡群上了二十只后,每天的鸡蛋越来越多,自己吃舍不得,卖了吧?在集市上蹲一天都卖不完,还要浪费一个劳动力。
刚开始顾青云还出主意到县城的酒楼去卖,可人家的酒楼都有自己的进货渠道,根本不要你的。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家要的,还没高兴呢,就发现店主把价格压得很低,三个才一文钱。
要知道,在集市里卖,一个鸡蛋可以卖一文钱呢,这样一来就不合算了,毕竟从村里到县城,虽然只要走路半个时辰,但那路都是在山中穿行,很狭窄,鸡蛋即使有稻草垫着也有些被磕破。
如果从镇上走到县城,就需要一个时辰了。
说到底,还是觉得价格太低了
第11章 咸蛋
对于这种情况,顾青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没想到在这个时代有东西想卖都卖不出去,说到底还是经济不发达造成的。林山县前朝还是一个镇呢,这几年才升级为县城的,里面的大户人家不是很多,所以还不够繁荣。
别说,在翻越前世的记忆时,顾青云还真想了一个办法。
感谢自己的外婆,她年老后干不了什么农活了,自己又不想闲着,知道城里人喜欢吃土鸡蛋,就自己养了十几只鸡,下蛋后想给他和城里的女儿吃。
可前世他的母亲根本就不领情,于是剩下的鸡蛋就越来越多,吃都吃不完,最后他外婆就指挥他把鸡蛋给腌制了,咸蛋的味道非常好。
现在,他记起来了,于是忙教给家人。
刚开始顾青云说要腌咸蛋的时候,老陈氏她们还不以为然,因为腌咸蛋这活儿村里的婆婆媳妇们大都会,包括她们。可是顾青云觉得她们腌制的咸蛋不好吃,难推销出去,就要求先用自己的法子来腌制。
具体制法是:将新鲜的鸡蛋洗净,晾干(不能放在阳光下晒干),放入坛罐内。然后在锅中,按每五十只鸡蛋用四公斤水的比例,把适量的生姜、八角、花椒放入水中煮。待煮出香味后,加粗盐两斤、少许白糖及白酒或黄酒。等卤水完全冷却后,倒入摆入鲜鸡蛋的坛内,以没过蛋面为宜。将坛加盖,密封,存放二十天左右才可以启封食用。[注]
这个法子比其他人的做法复杂多了,村里人腌制鸡蛋就是放盐,几乎没放其他调料。
刚开始老陈氏还不同意顾青云胡搞,但顾青云为了说服她,说这是从一本发黄的旧书上看到的,估计是秘方呢,结果第二天书就被买走了。
当然,一开始的时候顾青云肯定不会把最适宜的比例说出来,他只是让老陈氏一一来试。最终,少量鸡蛋的实验后,发现有一种办法腌制出来的咸蛋出油非常多,味道还特别香。
顾家人心花怒放,老陈氏一再强调,这是家里的秘方,谁也不能说出去,否则就是家里的罪人。
众人都高兴地点头。
通过实验,大家发现放酒是咸蛋多出油的关键,而且等咸鸡蛋腌制结束后,如果把腌好的咸鸡蛋放在太阳下暴晒半天后,会出更多的油。
有了味道出众的咸鸡蛋后,这次费了一些劲就和一家规模中等的酒楼搭上线了,因为成本较高,所以鸡蛋的价格也跟着提高。和老板讨价还价后,每只鸡蛋可以卖出三文钱。
顾青云不是很满意,可是他们没有人手和时间去散卖,大酒楼也看不上这个鸡蛋,老板又坚决不肯提价,找了几家店主他们出的价格更低。说到底,还是林山县太小了,经济水平不高,没有提价的空间。而且咸鸡蛋又不是什么绝顶美味,有些人还觉得新鲜的鸡蛋更好吃,或者已经吃腻了鸡蛋呢。
这就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了,顾青云暗想。
条件反射的,他赶紧算了下成本。生姜、八角、花椒自家和山上都有,不算钱。盐价现在不算贵,粗盐两斤16文,白糖和酒花费30文,这样腌制50个鸡蛋除去成本比在集市卖生鸡蛋可以多赚54文钱。
相当于每次给酒楼提供50个鸡蛋,他们就有104文钱左右的收入。而酒楼的生意不错,咸鸡蛋的销量也还好,每个月需提供300-400个鸡蛋,相当于每月有600-800文钱的收入。
因为卤水可以多次使用,所以成本又降了一些。
他一算出来了,大家这才真正高兴起来。
于是,后院的鸡场就真正成为了村里人的禁地,一般的人都不会让他们去看。当然,即使他们去看,也看不出个什么所以然来,真正的养鸡秘诀和腌制咸蛋的做法顾青云家人是坚决不吐口的。
这样一来,本来村里人应该很有意见或说些闲话的,可是顾家的套种技术和山上植被腐烂的黑土可以肥田的消息就是顾家传出去的。为此,顾家在林溪村的威望又提高了一成,即使有人眼红说些酸话,也会有其他人出面维护了。
毕竟,很多人家都有一点属于自己的秘方,如果都逼着别人说出来,那不是想结仇吗?还会成为众矢之的。
顾季山家非常高兴,这年头,农家每个月有超过半两银子的收入那是非常少见的。
顾青云和二丫把后院的鸡都安置好了,就回到厨房帮忙大丫洗菜做饭。
大丫现在15岁了,现在正在相看人家。她相貌清秀,不施粉黛,布裙荆钗,皮肤变白了一点,终于有一点少女的娇媚姿态。
事实上,自从大丫12岁后,就要跟着家里人下地了,风吹日晒之下,皮肤粗糙呈小麦色。一直到了半年前,眼看大丫都要快说亲了,在顾青云的再三劝说下,老陈氏才同意让大丫回家养养身子,最好捂白一点,以后出嫁才好看点。要不然老陈氏才不会理会这些,毕竟家里每个季度抢收水稻的时候,大家都要下地干活,要不然暴雨来临,水稻没来得及收割,这一个季度的收成就不用指望了。
到了这个时候,家里的饭菜就是顾青云和小他两岁的三丫做的,就这还是老陈氏特意给他派的轻活呢。
而且,以前老陈氏唯一的女儿也是如此,一直在田里干活到出嫁前夕,更别提现在隔了一层的孙女儿了。
在林溪村,顾青云从来没见过皮肤白皙娇嫩的女子,无论是妇女还是少女,都是如此。古代乡下的女人青春期实在是太短了,刚刚长到十几岁,才开始有了一丝少女的风韵,出嫁生了孩子后,就快速地凋谢了。
再一次,他庆幸自己穿成了男儿身,起码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不像女人,命运几乎是操控在老天爷和家人手里,有时候真的是半点不由人。
单看顾家对女儿的态度就知道了。在顾家,女儿并不少,虽然不会虐待她们,可也没分多少注意力在她们身上,只是年纪一到就按部就班地教她们生存技能。就这,对比村里其他从早忙到晚的女娃来说,顾家的女儿已经算是境遇比较好的了。
顾青云虽然现在每天起床都会暗示自己现在是男人,但前世身为女儿身,偶尔会有一些感同身受,他有时会劝老陈氏和小陈氏对孙女(女儿)好一点,说这样以后她们嫁出去了,还会顾念着娘家,如果有可能的话,还可能帮扶家中的兄弟。毕竟,到时帮忙真心与否是很重要的。
这样一来,大丫她们在家中的待遇也好一些。
顾青云洗完菜后就被大丫赶去读书,他很是无奈,天都快黑了,而且他今天的读书任务已经完成了,总不能一天到晚都是看书吧?他又不是机器人。
正说着呢,顾季山他们就扛着锄头回来了。
顾青云和二丫忙给他们端水喝。
顾季山已经瘫在椅子上不想动弹了。
顾青云看着他疲惫的面容,忙端水给他洗脸擦手,之后一边给他按摩肩膀,一边心疼地说道:“爷爷,明天让我下地去吧,我已经长大了,可以帮你干活了。”
顾季山一听,觉得身上的疲惫感似乎也减轻了,笑道:“不用你去,你在家好好读书我就心里高兴了。你还小呢,万一耕地弄伤了身子怎么办?还读不读书了?”
顾大河和小陈氏也猛地点头。
“真的老了,真的老了。”顾季山叹了口气,脸上的皱纹似乎都多了几条。
“你都五十几岁的人了,还以为跟年轻那会一样,也不悠着点,把身子弄坏了,我看你怎么办?肯定连累孩子们。”在前院和二丫整理和清洗农具的老陈氏骂道。
在顾家,身子好就是省钱的一种方式。对此,他们很有体会了。
“爹,你怎么可能老了?我们家还要你掌舵呢,少谁都不能少了你。爹,以后这些重活你就让我和二弟做,你在旁边指点就行。我们栓子还想着以后考上秀才,让你来上香告诉老祖宗的。”顾大河休息了一会,已经缓过神来了。
顾季山一听,刚刚的伤感就立马不翼而飞,笑道:“只要咱们栓子能考上秀才,就是叫我立马去见祖宗我都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