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调整
中华地域之广阔,文化之博大,英才之辈出,用一省之才,统一省之兵,足以霸天下,无分南北地域,只要善于调教应用,均是霸业之资。某一时段,某省人才特别出众,乃该省出一超世之杰,如刘邦、朱元璋、曾国藩等,将同乡提携而已,不足证明该省为全国英华所聚。
而说到地域对军略的影响,朱永兴心中虽也有些偏向,但却不会进行明显的地域歧视。
举例来讲:历史上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独步天下,天下大员,湘省其半,似可证明湖南人才特别出众;但李鸿章主政北洋,国务尽托淮系老乡,北洋人才之盛,不下湘系把持的南洋;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高级要员,均出袁氏小站练兵旧部,人才也不输湘、淮两系。
再放到更远的历史上去,刘项班底,均是楚人,刘秀又以南阳士人起家,唐文皇用垄右班底,朱洪武用淮西土著,以上帝王,文治武功,彪炳史册。
江南土著不适合当兵,这便属于典型的地域歧视。江南人天性温良,不好与人争斗,只能说明其文雅,并不能证明其懦弱。
湘军的精神祖师戚继光的部队,招自浙江义乌,精锐为明军之冠;清军八旗入关,北方明军纷纷瓦解,皆莫能当,倒是江南一小小典史阎应元率民众杀敌数万,战果超过整个北方。士兵的战斗力,主要在于将领调教是否得当,武器装备、军心士气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却与南人北人似无多大关系。
“步兵多招自广西,这确实是孤说过的,但要拘泥于此。我军如何能够壮大,难道凭一省之兵便能兴复华夏了?”朱永兴停下笔想了想,又继续写道:“兵之强,在于将领指挥,在于武器装备,在于军心士气。广东人口数倍于广西。除水师招募外,陆军也足够补充。以后我军尚要招募闽兵、浙兵、湘兵、黔兵……聚全民之力,集全国之兵,荡涤腥膻,中兴大明。”
放下笔检查了一遍,朱永兴觉得没有毛病了,这才装进信封,插进案头的文件档里。然后,这封信和其他的信件会被送到机要室。加密之后再行发出。对于保密工作,朱永兴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要重视,不仅是他的信件,军队之间的联络通信,现在也已经全部实现了密码化。可能是简单一些,但这也与这个时代的解密水平有很大关系。
昆明的政府还未迁来,朱永兴只能在府中通过书信进行指导安排。政务上的麻烦不多,军事上的才是他最关心的。
马宝亲率大军攻克闽省门户龙岩。将东征的战线再度前推。而郑军攻取漳浦,进逼漳州。似乎是与明军呼应,但郑家的不确定性,却使朱永兴不敢掉以轻心。
同时,因为机会不想错过,明军改变了原定的作战计划,由以逸待劳变成了主动迎战。这其中需要调整的不仅仅是武器弹药的倾斜供应。更有整个战略的改变,影响到的甚至有政府的搬迁。
这极有可能变成江南地区提前的决战,朱永兴是这样判断的。吴三桂不敢异动,尚可喜兵败身亡,江南最有战斗力的便属耿精忠所部的藩兵。以及南下的满蒙八旗。说实话,对于这场提前到来的决战,朱永兴是有些缺乏心理准备的。
按照原来的战略设想,明军应该在梅、潮二州构筑防线,消耗满蒙八旗后,再图反攻。而长江水师也应该在之前便由海军配合、护送,进入长江展开牵制行动。然后,长江水师与十三家会合,水陆协同作战,作出威胁漕运的态势,使清军的注意力不得不转移。
但现在,长江水师因为弹药不足而暂缓出发,梅、潮二州的兵力要再度增加,以确保广东的绝对安全。对郑家,朱永兴也不得不放低姿态,使其能够保持在闽省的兵力,尽量多地牵制闽省清军,以减轻马宝所率明军的压力。
如果明军和郑军能够协调行动,精诚合作,那战胜耿藩和满蒙八旗的把握是非常大的。可郑家内讧,或者郑经的优柔善变,却使这个盟友充满了不确定,也使大战变得并不那么乐观。
但事已至此,朱永兴也没法再作退缩,只能是全力以赴,以求胜利。当然,他也作了一旦战败的准备。滇、桂两省的兵力要加强,以防吴三桂、孙延龄的异动反扑;梅、潮二州的防御要牢固,即便在闽省战败,明军也有后退之路,有整顿反攻之基;又从晋世子李嗣兴的北路兵团调出魏君重所率的精锐部队,增援闽省战场。
而水师在接到了澳门枪炮厂赶工制造的炮弹、火药后,也很快便要出发,与郑家水师会合后,将对海澄、漳州、泉州等闽省沿海港口进行猛烈打击,争取打残或消灭清军的最后一支水师部队。
从两家联合的实力来看,已经大大超过清军的福建水师。而且,福建水师这个具有统一指挥的军队建制尚未成立,同安总兵施琅、海澄公黄梧等人,各有水师部队,却是互不统属,给联军造成了个个击破的可能。
没有了福建水师,也就没有了水师提督施琅。对于这个劲敌,朱永兴与郑家都欲除之而后快,而历史的改变,也将逐渐压缩施琅的施展空间,使他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越来越小。
希望郑家内乱能够来得稍晚一些,起码也要在联合行动取得成功之后。朱永兴之前是唯恐郑家不乱,想借此大肆招揽壮大自身的水师力量。但基于目前的现实考虑,他开始希望郑家的内乱可千万别在关键的时候爆发,以致于失去了牵制作用。
没办法呀,只能是暂时牵就,不加深矛盾,维持住郑家这个不太靠谱的盟友了。朱永兴很是不甘心地书写谕令,一一批准了郑家报上来的新占领地区的官员。(未完待续……)
而说到地域对军略的影响,朱永兴心中虽也有些偏向,但却不会进行明显的地域歧视。
举例来讲:历史上湘军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独步天下,天下大员,湘省其半,似可证明湖南人才特别出众;但李鸿章主政北洋,国务尽托淮系老乡,北洋人才之盛,不下湘系把持的南洋;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高级要员,均出袁氏小站练兵旧部,人才也不输湘、淮两系。
再放到更远的历史上去,刘项班底,均是楚人,刘秀又以南阳士人起家,唐文皇用垄右班底,朱洪武用淮西土著,以上帝王,文治武功,彪炳史册。
江南土著不适合当兵,这便属于典型的地域歧视。江南人天性温良,不好与人争斗,只能说明其文雅,并不能证明其懦弱。
湘军的精神祖师戚继光的部队,招自浙江义乌,精锐为明军之冠;清军八旗入关,北方明军纷纷瓦解,皆莫能当,倒是江南一小小典史阎应元率民众杀敌数万,战果超过整个北方。士兵的战斗力,主要在于将领调教是否得当,武器装备、军心士气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却与南人北人似无多大关系。
“步兵多招自广西,这确实是孤说过的,但要拘泥于此。我军如何能够壮大,难道凭一省之兵便能兴复华夏了?”朱永兴停下笔想了想,又继续写道:“兵之强,在于将领指挥,在于武器装备,在于军心士气。广东人口数倍于广西。除水师招募外,陆军也足够补充。以后我军尚要招募闽兵、浙兵、湘兵、黔兵……聚全民之力,集全国之兵,荡涤腥膻,中兴大明。”
放下笔检查了一遍,朱永兴觉得没有毛病了,这才装进信封,插进案头的文件档里。然后,这封信和其他的信件会被送到机要室。加密之后再行发出。对于保密工作,朱永兴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要重视,不仅是他的信件,军队之间的联络通信,现在也已经全部实现了密码化。可能是简单一些,但这也与这个时代的解密水平有很大关系。
昆明的政府还未迁来,朱永兴只能在府中通过书信进行指导安排。政务上的麻烦不多,军事上的才是他最关心的。
马宝亲率大军攻克闽省门户龙岩。将东征的战线再度前推。而郑军攻取漳浦,进逼漳州。似乎是与明军呼应,但郑家的不确定性,却使朱永兴不敢掉以轻心。
同时,因为机会不想错过,明军改变了原定的作战计划,由以逸待劳变成了主动迎战。这其中需要调整的不仅仅是武器弹药的倾斜供应。更有整个战略的改变,影响到的甚至有政府的搬迁。
这极有可能变成江南地区提前的决战,朱永兴是这样判断的。吴三桂不敢异动,尚可喜兵败身亡,江南最有战斗力的便属耿精忠所部的藩兵。以及南下的满蒙八旗。说实话,对于这场提前到来的决战,朱永兴是有些缺乏心理准备的。
按照原来的战略设想,明军应该在梅、潮二州构筑防线,消耗满蒙八旗后,再图反攻。而长江水师也应该在之前便由海军配合、护送,进入长江展开牵制行动。然后,长江水师与十三家会合,水陆协同作战,作出威胁漕运的态势,使清军的注意力不得不转移。
但现在,长江水师因为弹药不足而暂缓出发,梅、潮二州的兵力要再度增加,以确保广东的绝对安全。对郑家,朱永兴也不得不放低姿态,使其能够保持在闽省的兵力,尽量多地牵制闽省清军,以减轻马宝所率明军的压力。
如果明军和郑军能够协调行动,精诚合作,那战胜耿藩和满蒙八旗的把握是非常大的。可郑家内讧,或者郑经的优柔善变,却使这个盟友充满了不确定,也使大战变得并不那么乐观。
但事已至此,朱永兴也没法再作退缩,只能是全力以赴,以求胜利。当然,他也作了一旦战败的准备。滇、桂两省的兵力要加强,以防吴三桂、孙延龄的异动反扑;梅、潮二州的防御要牢固,即便在闽省战败,明军也有后退之路,有整顿反攻之基;又从晋世子李嗣兴的北路兵团调出魏君重所率的精锐部队,增援闽省战场。
而水师在接到了澳门枪炮厂赶工制造的炮弹、火药后,也很快便要出发,与郑家水师会合后,将对海澄、漳州、泉州等闽省沿海港口进行猛烈打击,争取打残或消灭清军的最后一支水师部队。
从两家联合的实力来看,已经大大超过清军的福建水师。而且,福建水师这个具有统一指挥的军队建制尚未成立,同安总兵施琅、海澄公黄梧等人,各有水师部队,却是互不统属,给联军造成了个个击破的可能。
没有了福建水师,也就没有了水师提督施琅。对于这个劲敌,朱永兴与郑家都欲除之而后快,而历史的改变,也将逐渐压缩施琅的施展空间,使他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越来越小。
希望郑家内乱能够来得稍晚一些,起码也要在联合行动取得成功之后。朱永兴之前是唯恐郑家不乱,想借此大肆招揽壮大自身的水师力量。但基于目前的现实考虑,他开始希望郑家的内乱可千万别在关键的时候爆发,以致于失去了牵制作用。
没办法呀,只能是暂时牵就,不加深矛盾,维持住郑家这个不太靠谱的盟友了。朱永兴很是不甘心地书写谕令,一一批准了郑家报上来的新占领地区的官员。(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