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宣子君的削藩之策
宣绿华看皇上似乎胃口不佳,便连忙询问,皇上便说这些日子皆是如此,好像没感觉到饥饿,胃口一直不开,可是身子也没什么异常,就连文御医把脉也看不出什么。
宣绿华看皇上似乎瘦了些,有些担心,便道:“皇上就算不想吃,也要强迫自己吃些,毕竟身子是自己的,一直吃不下东西,时间久了,必然伤身,这又不是修仙,哪里吃了什么灵丹妙药,都不用进食了呢?”
皇上顿时笑了起来:“朕还想修仙呢,只是没那个功夫罢了。”
宣绿华和宣子君也笑了。
皇上这才说起了正题。原来,前些日子,文美人告诉皇上一件事,说是剑南王给太后修书一封,其中提及了晋阳郡王的事情,语气中似乎有怨怼之言,颇为不敬,太后气得发昏,一日都没用膳,可又不想皇上担心,便把这事压了下来。
“剑南王为了晋阳郡王的事,已经多次发难了,他在封地,也把朝廷派遣当地的军政长官全部扣为人质,为所欲为。朕觉得文美人说的一个主意很有道理!”皇上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看着宣子君。
宣子君立刻警觉起来,宣绿华却一直垂首不语,就当自己是个局外人。
“削藩!将所有在外的藩王全部调回京城,解散他们的家臣,让他们做个富贵闲人!”皇上下定决心,说出了这个主意。
宣绿华和宣子君皆是大吃一惊。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文美人会给皇上出这么个主意。按道理说,嫔妃干政,是皇上的大忌,可是皇上此刻却能让文美人议论朝政,还对她的主意如此在意,可见皇上有多么信赖文美人。
以往,皇上可从来不会如此偏宠的。宣绿华和宣子君都意识到,皇上变了。
宣绿华不好议论什么,宣子君却不得不说了。
“皇上,削藩是大势所趋,的确应该,但万不可操之过急。历朝历代贸然削藩,引发藩王谋反作乱,殷鉴不远。微臣以为,削藩,要先从收服人心开始,将各藩王封地的军政大权全部收归朝廷,架空众藩王,然后借鉴推恩令,借助藩王们的子嗣一步步肢解其封地,再让他们逐渐搬回京城,集中居住,最后再利用藩王们的错漏之处,逐一剥夺其王爵,如此,才能天下太平。”
皇上自然知道宣子君的法子很好,可是如果采用这个办法,只怕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皇上等不及,因为皇上要面对的,不止是藩王,还有太后,以及朝中的权臣。
按照皇上的想法,要削藩,就要快刀斩乱麻,先从剑南王等几个兵强马壮的藩王入手,以雷霆之势,派兵迅速突入其封地,解除武装,带回京城,严加看管。此后,若是他们安享荣华,自然可以保住性命,若是有异心,便杀无赦。
宣子君只觉得这法子听起来痛快,其实风险极大,还要劝谏,可皇上却不容宣子君再说了。
“此事,朕主意已定,不容更改,朕找你来,就是要你提前做准备。你镇守京城以南,剑南王若是谋反,必须经过你这一关,朕需要你帮朕顶住他的攻势!”
宣子君明白了,既然如此,他便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皇上,剑南王及其相厚的藩王,皆在南方,总兵力加起来,有十五万之众,若是一起进攻京城,微臣管辖的兵力是万不能敌的,只有将他们分化,各个击破,如此,就算剑南王的近十万大军逼近京城,微臣以逸待劳,利用山川之力,与之周旋,也有胜算。”
皇上一听,大喜,立刻就问宣子君的谋划,宣子君趁势,便将自己相熟的几个能人异士推荐给了皇上,建议由这些人分散到各藩王附近,各掌一军,盯住南方众藩王。
宣子君道:“即便如此,微臣以为,若要准备停当,至少也要半年时间,等到秋日方可并部署完成,所以,请皇上不要急着发布削藩的命令,以免被众藩王打个措手不及!”
君臣二人,一拍即合。
宣绿华一言不发,她固然理解皇上的心情,他被太后权臣藩王等挤压逼迫,早就心中压抑,不能施展抱负了,如今,太后和权臣的声势不如以往,藩王坐大,皇上想要擒贼先擒王,也可以理解。但真的是太急躁了。
宣绿华担心,却不敢说,只能祈祷宣子君的安排能够帮助皇上达成心愿,否则,一旦剑南王得势,只怕是天翻地覆,众人都性命难保。
用罢膳,皇上看着宣家兄妹,便道:“宣子君,你难得回京一趟,今日便回家去住,明日里再回程,绿华,你去送送你哥哥吧!”
宣子君和宣绿华一时间高兴得有些说不出话来。出了乾元宫,宣绿华似乎有千言万语,却不知该如何说起。
“你回去了,好好陪陪父亲,我虽在京中,却不得出去,母亲走了,父亲孤单。”过了好久,宣绿华才说出这些话。
“我在外听闻了盛华公主谋反之事,你手刃仇敌,大快人心,这一点,我不如你,母亲在天有灵,也会为你高兴的。你就不需要操心父亲了,他好得很,与我书信来往频繁,一心要你成就大事呢!”宣子君说道。
兄妹二人聊着聊着,就来了太极城门口。远处,林长峰已经候着了,远远地朝他们招招手,也不知是在召唤宣子君,还是致意宣绿华。
宣子君也笑着朝林长峰挥手,他们今日是要大喝一场的。
临行前,宣子君叮嘱道:“你在宫里千万小心,提防着贵妃和薛贵人,对太后也要小心,他们在宫外都是有势力的,照顾好自己,还有……替我向沈才人问好!”
宣绿华说道:“沈才人很好,虽然皇上这些年都没怎么见过她,但她无心于恩宠,只是关着门过自己的日子,干干净净,我与她住在一宫,互相扶助,你不必担心。”
宣子君默然,宣绿华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哥哥,你,真的不打算成亲吗?”宣绿华问道。
宣子君低下了头。
宣绿华看皇上似乎瘦了些,有些担心,便道:“皇上就算不想吃,也要强迫自己吃些,毕竟身子是自己的,一直吃不下东西,时间久了,必然伤身,这又不是修仙,哪里吃了什么灵丹妙药,都不用进食了呢?”
皇上顿时笑了起来:“朕还想修仙呢,只是没那个功夫罢了。”
宣绿华和宣子君也笑了。
皇上这才说起了正题。原来,前些日子,文美人告诉皇上一件事,说是剑南王给太后修书一封,其中提及了晋阳郡王的事情,语气中似乎有怨怼之言,颇为不敬,太后气得发昏,一日都没用膳,可又不想皇上担心,便把这事压了下来。
“剑南王为了晋阳郡王的事,已经多次发难了,他在封地,也把朝廷派遣当地的军政长官全部扣为人质,为所欲为。朕觉得文美人说的一个主意很有道理!”皇上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看着宣子君。
宣子君立刻警觉起来,宣绿华却一直垂首不语,就当自己是个局外人。
“削藩!将所有在外的藩王全部调回京城,解散他们的家臣,让他们做个富贵闲人!”皇上下定决心,说出了这个主意。
宣绿华和宣子君皆是大吃一惊。他们怎么也没想到,文美人会给皇上出这么个主意。按道理说,嫔妃干政,是皇上的大忌,可是皇上此刻却能让文美人议论朝政,还对她的主意如此在意,可见皇上有多么信赖文美人。
以往,皇上可从来不会如此偏宠的。宣绿华和宣子君都意识到,皇上变了。
宣绿华不好议论什么,宣子君却不得不说了。
“皇上,削藩是大势所趋,的确应该,但万不可操之过急。历朝历代贸然削藩,引发藩王谋反作乱,殷鉴不远。微臣以为,削藩,要先从收服人心开始,将各藩王封地的军政大权全部收归朝廷,架空众藩王,然后借鉴推恩令,借助藩王们的子嗣一步步肢解其封地,再让他们逐渐搬回京城,集中居住,最后再利用藩王们的错漏之处,逐一剥夺其王爵,如此,才能天下太平。”
皇上自然知道宣子君的法子很好,可是如果采用这个办法,只怕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皇上等不及,因为皇上要面对的,不止是藩王,还有太后,以及朝中的权臣。
按照皇上的想法,要削藩,就要快刀斩乱麻,先从剑南王等几个兵强马壮的藩王入手,以雷霆之势,派兵迅速突入其封地,解除武装,带回京城,严加看管。此后,若是他们安享荣华,自然可以保住性命,若是有异心,便杀无赦。
宣子君只觉得这法子听起来痛快,其实风险极大,还要劝谏,可皇上却不容宣子君再说了。
“此事,朕主意已定,不容更改,朕找你来,就是要你提前做准备。你镇守京城以南,剑南王若是谋反,必须经过你这一关,朕需要你帮朕顶住他的攻势!”
宣子君明白了,既然如此,他便打开天窗说亮话了。
“皇上,剑南王及其相厚的藩王,皆在南方,总兵力加起来,有十五万之众,若是一起进攻京城,微臣管辖的兵力是万不能敌的,只有将他们分化,各个击破,如此,就算剑南王的近十万大军逼近京城,微臣以逸待劳,利用山川之力,与之周旋,也有胜算。”
皇上一听,大喜,立刻就问宣子君的谋划,宣子君趁势,便将自己相熟的几个能人异士推荐给了皇上,建议由这些人分散到各藩王附近,各掌一军,盯住南方众藩王。
宣子君道:“即便如此,微臣以为,若要准备停当,至少也要半年时间,等到秋日方可并部署完成,所以,请皇上不要急着发布削藩的命令,以免被众藩王打个措手不及!”
君臣二人,一拍即合。
宣绿华一言不发,她固然理解皇上的心情,他被太后权臣藩王等挤压逼迫,早就心中压抑,不能施展抱负了,如今,太后和权臣的声势不如以往,藩王坐大,皇上想要擒贼先擒王,也可以理解。但真的是太急躁了。
宣绿华担心,却不敢说,只能祈祷宣子君的安排能够帮助皇上达成心愿,否则,一旦剑南王得势,只怕是天翻地覆,众人都性命难保。
用罢膳,皇上看着宣家兄妹,便道:“宣子君,你难得回京一趟,今日便回家去住,明日里再回程,绿华,你去送送你哥哥吧!”
宣子君和宣绿华一时间高兴得有些说不出话来。出了乾元宫,宣绿华似乎有千言万语,却不知该如何说起。
“你回去了,好好陪陪父亲,我虽在京中,却不得出去,母亲走了,父亲孤单。”过了好久,宣绿华才说出这些话。
“我在外听闻了盛华公主谋反之事,你手刃仇敌,大快人心,这一点,我不如你,母亲在天有灵,也会为你高兴的。你就不需要操心父亲了,他好得很,与我书信来往频繁,一心要你成就大事呢!”宣子君说道。
兄妹二人聊着聊着,就来了太极城门口。远处,林长峰已经候着了,远远地朝他们招招手,也不知是在召唤宣子君,还是致意宣绿华。
宣子君也笑着朝林长峰挥手,他们今日是要大喝一场的。
临行前,宣子君叮嘱道:“你在宫里千万小心,提防着贵妃和薛贵人,对太后也要小心,他们在宫外都是有势力的,照顾好自己,还有……替我向沈才人问好!”
宣绿华说道:“沈才人很好,虽然皇上这些年都没怎么见过她,但她无心于恩宠,只是关着门过自己的日子,干干净净,我与她住在一宫,互相扶助,你不必担心。”
宣子君默然,宣绿华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哥哥,你,真的不打算成亲吗?”宣绿华问道。
宣子君低下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