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节
但沈砚行最主要的,还是跟道具师一起商量什么怎么做,该注意什么。
比如他现在说的勾栏瓦肆,在宋代勾栏是代指所有表演场所的,“门口要贴有纸榜,上面写着当天演什么戏和名角姓名……”
他正低头指着电脑屏幕上的照片给大家讲着,就听见一阵不大不小的喧闹,他顿了顿,抬起头匆匆看了一眼,就见叶佳妤拎了满手东西从门外走过。
其他人也看见了,但没当回事,只打趣道:“沈老师,有叶老师这么会做饭的女朋友,你是怎么保持身材的?”
“靠忍住嘴。”沈砚行笑笑,也调侃似的应了句,又继续去看电脑屏幕,鼠标一滑就切到了另一张照片。
图片里是一把曲颈、 梨型身、短腹,榫卯结构,面板拱形突出周边,膛内有拱状音樑的四弦琵琶,“宋琵琶为四弦,四相十二品,弹的时候是竖抱,用手指弹,跟现代接近。”
说着他又点出一张琵琶的照片出来,“你们看,这是唐代的五弦琵琶,弹的时候是横抱的,别搞错了,道具上得小心点,古装剧里要是一把全须全尾的琵琶二十来个品会让人笑话。”
此时有人在背后叹了句,“这把唐代琵琶可真好看。”
通体施螺钿装饰,腹面镶嵌一骑驼人抚琵琶的画面,的确很漂亮,沈砚行听了这话就笑了笑,“可这是奈良正仓院藏的传世唐代五弦琵琶,并没有在国内。”
很多的文物都在连年的战争时代远渡重洋,去到邻国甚至更远,终他们这一代的一生,也许都无法见到它们有望能回归的时候。
刚才还赞叹的同事又发出了一声遗憾的叹息,沈砚行又低下头去,指着剧本一处被他圈起来的地方问一旁的编剧,“这里是不是写错字了?”
他指着的是一处男女主角讨论皇帝过寿送什么礼的情节,里头有一句“眼见万寿节就要到了”,“万寿节”三个字被他用红笔圈了起来,一旁备注了一句,“仁宗朝谓乾元节。”
编剧凑过来看了眼,这一集的剧本不是这位编剧写的,不由得也惊讶了一下,因为用万寿节指代皇帝生日已经是明清时候的事了,而在宋朝时,几乎每个皇帝在位都有一个生日的代称,仁宗朝是乾元节,而英宗朝则称寿圣节。
她忙应了声,在自己的电脑文档里做了个批注,留待一会儿和其他的地方一起修改。
他们这边正忙得如火如荼,另一边临时厨房里的叶佳妤也忙得不可开交。
当一个场景需要大量食物又不需要特写时,可以给专业的道具制作公司下订单,批量制作道具,比如路边买早点的小贩蒸笼里的炊饼,还有酒店里用来展示的酒坛子。
但剧本里描写宴请的场景片段有不少,但具体描写的食物也不少,总会有些道具是无法让工厂批量制作的,这时就需要道具师自己出马了。
叶佳妤所要做的就是给道具师提供一个真实的样本,以供她们参考,而她的参考,则是来几本记载了宋代民俗的书籍,包括《吴氏中馈录》等食谱。
在《东京梦华录》中,作者孟元老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汴京的美食,那个时候还没有南渡,饮食和现在的开封有很大的不同,反而有些像江浙一带,据统计,全书共提到了三百种左右的美食。
根据记载,宋朝时的饮食比唐朝更加丰富多样,肉、蛋、禽、豆、内脏、野味、河鲜、海鲜都已经入菜,那些以“假”字开头的菜,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把素菜做出荤菜的味道口感来,烹饪手法也丰富了起来,熘炒煎糟都已经出现,基本和现在没什么两样。
叶佳妤今天上午要整理的主题是宫廷菜,专供皇室宴请,以羊肉为主。
“炙子骨头大概就像烤羊排,炕羊类似新疆烤全羊,鼎煮羊羔应该是炖菜,胡椒醋羊头可能是用白煮的熟羊头肉,蘸胡椒和醋来吃……”叶佳妤一道菜一道菜的和同伴商量。
搭档的道具师是专门给剧组做食物道具的,本身就很有烹饪经验,叶佳妤只要一提,她就能很快想起对应的食物是什么样的,叶佳妤问她:“如果需要拍人物吃的时候,你们都是怎么办的?”
“提前去买,买不到就让演员假吃。”道具师笑着给她解释,“而且经常一条不过,要反复的拍,到最后演员吃不下了的都有。”
看来拍戏还是个很难的活计,叶佳妤点点头,开始按照食谱做剧本中出现的炙子骨头。
炙子骨头是北宋时期极负盛名的宫廷烧烤菜肴,曾是徽宗生日宴和南宋末年度宗为太后祝寿时的第二道下酒菜,元明时期通过食谱流传出宫廷,在中原地区长盛不衰。
烤制这道炙子骨头,用的是肉质肥嫩肋骨细小的羊肋骨,取骨头要从腰窝处开始,每扇肋骨只取六到八根,肋骨上要带肥瘦肉两厘米,将每根肋骨从中截开,每节都是十到十二厘米长,还要把每一端的骨膜刮开,使骨骼翘起。
然后将葱白段、姜块、精盐、花椒、料酒、白糖一起拌入羊肋排,腌制一个小时,古代是不是用这些□□不大清楚,但剧本也没有安排角色将这些说明白,只用调料二字一带而过,叶佳妤也就不在意了。
趁着这个时候,叶佳妤把煤炭炉搬到了门外,没错,她为了更好的还原食谱中做法,还特地去买了个烧烤用的煤炭炉。
烧烤叶佳妤吃过不少,可从来都没用过煤炭炉,更别提生炉子,她又不像木子期那样拍田园居式视频,生炉子这事儿还真是头一遭。
她努力的回忆着木子期曾经给她讲过的步骤,点燃火折子后投入煤炭炉,坐在小板凳上用扇子轻轻的扇风,冷不丁就让烟呛了个正着,不由得一阵猛咳。
烟味很快就飘到了沈砚行那边屋子,他皱了皱眉,猜测是叶佳妤那边在生火,正巧他暂时手头没事,便起身寻了过去。
“这是要做什么?”他蹲了下来,接过叶佳妤手里的扇子,一面扇风一面疑惑。
叶佳妤站起身来,抹了把咳出来的眼泪,“炙子骨头啊,得用煤炭炉烧烤。”
“干脆用个烤箱算了。”沈砚行有些无奈,鼓起腮帮子往炉子里吹了几口气,看见煤炭已经有了点若燃若灭的火星子。
叶佳妤又蹲了下来,摇摇头道:“我想试试传统的做法,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沈砚行叹了口气,“照你这样一道道试,半个月哪里能完工。”
“那就晚一点回去啊。”叶佳妤把额头靠在膝盖上,转脸去看他在浓烟里有些雾茫茫的脸,“反正你也在这里,你会陪着我的,对罢?”
沈砚行没有做声,只有一下没一下的扇着风,木炭已经开始燃起来了,烟也慢慢变小。
木炭的烟渐渐停了,抬眼就能看到红通通的碳火,熏得人有些发热,他转身把烤架放上去,转头把扇子稳稳的放在一旁的门槛上,“你都说的是什么傻话,我怎么可能把你一个人扔这里。”
叶佳妤笑了起来,蹲在地上向他伸出手去,他神情似乎有些无奈,摇了摇头才伸手拉住她的一边胳膊把她拉起来,“慢点,蹲久了腿麻不麻?”
她跺了跺脚,摇摇头,“没事,你回去罢,这里我自己来。”
沈砚行点点头,没说什么就转身回了那边屋子,叶佳妤又坐了下来,把腌好的肋条放在炭炉上炙烤,并不断刷上醋和料酒调好的汁。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肋排肉已经烤透,色泽呈现出让人垂涎的红润,她停了下来,将肋排装入甜白瓷的盘内,骨柄向外,一一排列整齐。
烤肋排的香气早就在空气中萦绕不散,肉类经过烤制后的香气很容易就使人觉得腹中饥饿,这是人类不管如何进化都难以剔除的天性和本能。
肋排还没完全烤熟时就已经有人同沈砚行叹气了,“叶老师这样,是存心让我们无心工作啊,天天都要这样好难熬啊!”
“第一次没有被工作累死,反而被食物香死。”另一个人也附和道,还顺手就把一把做好的椅子轻轻放到了一旁。
夏明远刚还也在,忍不住笑了声,“要不然我跟郑导给你申请工伤?”
“哎哟,老大,那敢情好。”那人笑嘻嘻的应了声,又回头问沈砚行,“沈老师,要不然你替大家去讨点吃的?”
“急什么,还早着呢,那边肯定还在拍照。”沈砚行也觉得有些饿了,但他一点都不着急,因为他太了解叶佳妤的工作流程了。
此时的叶佳妤果然还在拿着单反上下左右的来回给这盘炙子骨头拍照,然后和两位搭档讨论拍的照片容不容易看清楚。
盘子里的食物已经不是很热了,叶佳妤总算拍好了照片,收起了相机之后,她把所有的肋排都装了起来,又把装了调好的甜面酱的小碟子放在一旁,招呼同伴道:“咱们先尝尝味道。”
炙子骨头成菜色泽红润,入口肥而不腻,嫩香滑美。因为怕第一次做成功不了,叶佳妤特地多买了肋排,此时看看垒得满满当当的盘子,除了刚开始考得那些有些过火,其他的都刚刚好,忍不住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
她啃了一根骨头,想起沈砚行来,蹦跳着去喊他,“沈砚行,有骨头吃,快来呀。”
门边露出个乌鸦鸦的发顶,一张小脸俏生生的,笑容要多甜有多甜,道具组里男人多,见状都忍不住投去目光,但又因为正主在近旁,又都不敢太过明目张胆。
夏明远笑了声问她:“你好意思就叫砚行一个人去开小灶?”
“啊?哦哦,夏总也在啊。”夏明远是总美工师,大家习惯叫他夏总,叶佳妤似乎此时才反应过来,神情有些赧然,“夏总和大家都过来罢,虽然不多,但一人一块尝个鲜还是有的,待会凉了就不够好吃了。”
一群人丢下手里忙活的工作欢呼了一声,呼啦啦的往外跑,叶佳妤却是往里挤,错开众人到了沈砚行的旁边。
“这个是给你的。”叶佳妤拉拉沈砚行的手,让他起身和自己走,又伸出了另一只手,把手里的东西递到他跟前。
沈砚行张开嘴叼了她递过来的那块羊排,“好吃,不枉我给你生了那么久火。”
羊排很好吃,但更让他高兴的,是这块羊排是她亲自喂过来的,这才是开小灶,和别人一起的,就不能叫特殊待遇了。
夏明远走在最后,到了那小房间门前时发觉身后没有人,下意识转身回头看了眼,就见叶佳妤揪着沈砚行的袖子,仰着脸同他说话,笑容甜蜜得像是要溢出来的糖水。
“我觉得我用烤箱能做得更好,以后回去了想吃就给你做。”烤箱的温度是均匀的,比起自己动手,叶佳妤觉得自己更加擅长于借助现代化的烹饪工具。
沈砚行把骨头吐了,伸手揉揉她的发顶,“下午做什么?”
“下午做个甜的。”叶佳妤神秘兮兮,不肯将具体要做什么告诉他。
沈砚行抬起手捧着她的脸用力揉了揉,没忍住,低头用力的咬了一下她的嘴唇,一股烤羊排的味道就这样弥漫在彼此的唇齿之间。
第70章
炙子骨头是宫廷菜的代表,因为宋朝开国初期曾立下一条“御厨止用羊肉”的宫廷规矩, 羊肉多为皇亲国戚垄断使用。
于是叶佳妤调侃大家是享受了一把皇帝的待遇, 但是却不肯告诉大家接着要做什么,她连沈砚行都不肯说, 更何况其他人。
其实也是不知道能不能做成功, 说得太早怕打脸, 所以她索性就不说了。
其实不过是一道叫做冰雪冷元子的消夏甜品,但在做之前,她又想到了另一件事,忙又去找沈砚行了。
“怎么过来了, 有事吩咐我去办?”沈砚行正埋头翻图片,见她过来,忙又扭头去应酬她。
叶佳妤点点头,“我是来提醒你, 记得做一个冰鉴出来。”
她也没有讲冰鉴长什么样,因为料定了沈砚行知道,果然就见他点了点头,“下午是做甜品?”
见她点头,就又道:“我猜猜, 是冰酪,还是冰雪冷元子?”
“先做元子罢,冰酪来得及就做。”还有剧本中提到的其他冷饮, 诸如冰雪甘草汤、生淹水木瓜之类, 也只能是慢慢做了。
叶佳妤交代完这一件事, 转身赶紧就又回自己的那屋子去了,开了火,开始炒黄豆。
沈砚行则坐了下来,找出一张冰鉴的照片,宋代的冰鉴其实就是双层的木桶,下面有基座,上面有盖,中间有夹层,把冰块放到夹层里面,盖上盖,好长时间不会融化,既能做冰箱,放在室内还能降温。
宋朝人用木制冰鉴,造价低,效果又好,是大大改进了早期用青铜铸成的冰很容易融化的冰鉴,不过从前冰是难得的东西,不是大户人家倒也还真的用不起。
沈砚行给大家讲了这个冰鉴具体什么样之后,把制作工作拜托给他们,自己寻了个角落,带上耳塞窝在躺椅里午寐。
等到他休息好了,叶佳妤的黄豆也炒好了。冰雪冷元子的制作材料其实很简单,炒熟的黄豆去壳磨成豆粉,然后用砂糖拌匀,加水团成小团子,也就是冰雪冷元子里的元子,最后把元子浸到冰水里就大功告成了。
不过此时天还没有热到要用冰水的地步,叶佳妤用了矿泉水代替,拍了照之后她突发奇想加了点桂花糖进去,一拌匀就有一股淡淡的桂花香气漂浮过来。
两位搭档也都先后尝过两种口味,意见不一,一位觉得加了桂花糖的更香甜,另一位则觉得原本的更能突出黄豆的香气。
叶佳妤个人更偏爱加了桂花糖的,但每个人口味不同,于是她端着一小锅的冰雪冷元子去沈砚行那边的时候,是把整罐糖桂花也拿了过去的。
“快来吃个甜品歇一下。”叶佳妤把一次性碗和调羹分好,往里面舀冰雪冷元子,“有桂花糖,想加的可以自便。”
“哇,叶老师你真是仙女!”有年轻的道具师欢呼着道,众人都围了过来,有的加桂花糖,有的不爱桂花的味道就只吃原味的,叶佳妤笑着点头,由得他们选择。
但是对上沈砚行,她却没这么好商量,直接将一碗调了桂花糖的递给了他,“我觉得加桂花糖更好吃,你试试?”
沈砚行接过来,白水里躺着三颗黄豆面做的元子,有小小的桂花瓣贴在元子上,即便是装在这么简陋的餐具里也还是很赏心悦目。
“难怪不少史学家都说愿意穿越回去宋代,一个平民小吃就这么好看,那些文人菜得有多雅致。”沈砚行喝了口甜甜的汤,叹了一句。
但夏明远关注的却是另一件事,“照你们俩这样精细的态度,这部剧说不定还真有机会变成一部宋代的百科全书。”
“这样不好么,虽然也是玛丽苏剧情,但起码里面的生活都是真实的,喜欢看的人能够得到一些真正的历史知识,尤其是孩子,她们太容易把电视剧当历史了。”叶佳妤摇摇头,觉得有些可惜。
她的母亲周蕙就是一位历史老师,她从前也是一个文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野史总比正史有趣,而且学校的老师为了考试,讲得都太一板一眼了,学生自然不爱听。
不爱听就记不住,反而看了电视后宁愿相信那些才是真的,古话说读史能让人明智,如今的孩子们却没能读正确的历史。
她叹了一回气,转头笑眯眯的问沈砚行,“好不好吃?”
沈砚行把最后半颗元子吃进嘴里,点点头,“略加一点桂花糖可以增添风味,但加多了未必就好,桂花香气霸道,容易把豆香掩盖住。”
“七八月份天气热的时候咱们再做,做真正的用冰水做的冰雪冷元子。”叶佳妤拍了拍桌子,下决心道。
沈砚行无可无不可的嗯了声,“还是少吃些,冰的东西对你身体不好。”
比如他现在说的勾栏瓦肆,在宋代勾栏是代指所有表演场所的,“门口要贴有纸榜,上面写着当天演什么戏和名角姓名……”
他正低头指着电脑屏幕上的照片给大家讲着,就听见一阵不大不小的喧闹,他顿了顿,抬起头匆匆看了一眼,就见叶佳妤拎了满手东西从门外走过。
其他人也看见了,但没当回事,只打趣道:“沈老师,有叶老师这么会做饭的女朋友,你是怎么保持身材的?”
“靠忍住嘴。”沈砚行笑笑,也调侃似的应了句,又继续去看电脑屏幕,鼠标一滑就切到了另一张照片。
图片里是一把曲颈、 梨型身、短腹,榫卯结构,面板拱形突出周边,膛内有拱状音樑的四弦琵琶,“宋琵琶为四弦,四相十二品,弹的时候是竖抱,用手指弹,跟现代接近。”
说着他又点出一张琵琶的照片出来,“你们看,这是唐代的五弦琵琶,弹的时候是横抱的,别搞错了,道具上得小心点,古装剧里要是一把全须全尾的琵琶二十来个品会让人笑话。”
此时有人在背后叹了句,“这把唐代琵琶可真好看。”
通体施螺钿装饰,腹面镶嵌一骑驼人抚琵琶的画面,的确很漂亮,沈砚行听了这话就笑了笑,“可这是奈良正仓院藏的传世唐代五弦琵琶,并没有在国内。”
很多的文物都在连年的战争时代远渡重洋,去到邻国甚至更远,终他们这一代的一生,也许都无法见到它们有望能回归的时候。
刚才还赞叹的同事又发出了一声遗憾的叹息,沈砚行又低下头去,指着剧本一处被他圈起来的地方问一旁的编剧,“这里是不是写错字了?”
他指着的是一处男女主角讨论皇帝过寿送什么礼的情节,里头有一句“眼见万寿节就要到了”,“万寿节”三个字被他用红笔圈了起来,一旁备注了一句,“仁宗朝谓乾元节。”
编剧凑过来看了眼,这一集的剧本不是这位编剧写的,不由得也惊讶了一下,因为用万寿节指代皇帝生日已经是明清时候的事了,而在宋朝时,几乎每个皇帝在位都有一个生日的代称,仁宗朝是乾元节,而英宗朝则称寿圣节。
她忙应了声,在自己的电脑文档里做了个批注,留待一会儿和其他的地方一起修改。
他们这边正忙得如火如荼,另一边临时厨房里的叶佳妤也忙得不可开交。
当一个场景需要大量食物又不需要特写时,可以给专业的道具制作公司下订单,批量制作道具,比如路边买早点的小贩蒸笼里的炊饼,还有酒店里用来展示的酒坛子。
但剧本里描写宴请的场景片段有不少,但具体描写的食物也不少,总会有些道具是无法让工厂批量制作的,这时就需要道具师自己出马了。
叶佳妤所要做的就是给道具师提供一个真实的样本,以供她们参考,而她的参考,则是来几本记载了宋代民俗的书籍,包括《吴氏中馈录》等食谱。
在《东京梦华录》中,作者孟元老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汴京的美食,那个时候还没有南渡,饮食和现在的开封有很大的不同,反而有些像江浙一带,据统计,全书共提到了三百种左右的美食。
根据记载,宋朝时的饮食比唐朝更加丰富多样,肉、蛋、禽、豆、内脏、野味、河鲜、海鲜都已经入菜,那些以“假”字开头的菜,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把素菜做出荤菜的味道口感来,烹饪手法也丰富了起来,熘炒煎糟都已经出现,基本和现在没什么两样。
叶佳妤今天上午要整理的主题是宫廷菜,专供皇室宴请,以羊肉为主。
“炙子骨头大概就像烤羊排,炕羊类似新疆烤全羊,鼎煮羊羔应该是炖菜,胡椒醋羊头可能是用白煮的熟羊头肉,蘸胡椒和醋来吃……”叶佳妤一道菜一道菜的和同伴商量。
搭档的道具师是专门给剧组做食物道具的,本身就很有烹饪经验,叶佳妤只要一提,她就能很快想起对应的食物是什么样的,叶佳妤问她:“如果需要拍人物吃的时候,你们都是怎么办的?”
“提前去买,买不到就让演员假吃。”道具师笑着给她解释,“而且经常一条不过,要反复的拍,到最后演员吃不下了的都有。”
看来拍戏还是个很难的活计,叶佳妤点点头,开始按照食谱做剧本中出现的炙子骨头。
炙子骨头是北宋时期极负盛名的宫廷烧烤菜肴,曾是徽宗生日宴和南宋末年度宗为太后祝寿时的第二道下酒菜,元明时期通过食谱流传出宫廷,在中原地区长盛不衰。
烤制这道炙子骨头,用的是肉质肥嫩肋骨细小的羊肋骨,取骨头要从腰窝处开始,每扇肋骨只取六到八根,肋骨上要带肥瘦肉两厘米,将每根肋骨从中截开,每节都是十到十二厘米长,还要把每一端的骨膜刮开,使骨骼翘起。
然后将葱白段、姜块、精盐、花椒、料酒、白糖一起拌入羊肋排,腌制一个小时,古代是不是用这些□□不大清楚,但剧本也没有安排角色将这些说明白,只用调料二字一带而过,叶佳妤也就不在意了。
趁着这个时候,叶佳妤把煤炭炉搬到了门外,没错,她为了更好的还原食谱中做法,还特地去买了个烧烤用的煤炭炉。
烧烤叶佳妤吃过不少,可从来都没用过煤炭炉,更别提生炉子,她又不像木子期那样拍田园居式视频,生炉子这事儿还真是头一遭。
她努力的回忆着木子期曾经给她讲过的步骤,点燃火折子后投入煤炭炉,坐在小板凳上用扇子轻轻的扇风,冷不丁就让烟呛了个正着,不由得一阵猛咳。
烟味很快就飘到了沈砚行那边屋子,他皱了皱眉,猜测是叶佳妤那边在生火,正巧他暂时手头没事,便起身寻了过去。
“这是要做什么?”他蹲了下来,接过叶佳妤手里的扇子,一面扇风一面疑惑。
叶佳妤站起身来,抹了把咳出来的眼泪,“炙子骨头啊,得用煤炭炉烧烤。”
“干脆用个烤箱算了。”沈砚行有些无奈,鼓起腮帮子往炉子里吹了几口气,看见煤炭已经有了点若燃若灭的火星子。
叶佳妤又蹲了下来,摇摇头道:“我想试试传统的做法,看看是什么样子的。”
沈砚行叹了口气,“照你这样一道道试,半个月哪里能完工。”
“那就晚一点回去啊。”叶佳妤把额头靠在膝盖上,转脸去看他在浓烟里有些雾茫茫的脸,“反正你也在这里,你会陪着我的,对罢?”
沈砚行没有做声,只有一下没一下的扇着风,木炭已经开始燃起来了,烟也慢慢变小。
木炭的烟渐渐停了,抬眼就能看到红通通的碳火,熏得人有些发热,他转身把烤架放上去,转头把扇子稳稳的放在一旁的门槛上,“你都说的是什么傻话,我怎么可能把你一个人扔这里。”
叶佳妤笑了起来,蹲在地上向他伸出手去,他神情似乎有些无奈,摇了摇头才伸手拉住她的一边胳膊把她拉起来,“慢点,蹲久了腿麻不麻?”
她跺了跺脚,摇摇头,“没事,你回去罢,这里我自己来。”
沈砚行点点头,没说什么就转身回了那边屋子,叶佳妤又坐了下来,把腌好的肋条放在炭炉上炙烤,并不断刷上醋和料酒调好的汁。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肋排肉已经烤透,色泽呈现出让人垂涎的红润,她停了下来,将肋排装入甜白瓷的盘内,骨柄向外,一一排列整齐。
烤肋排的香气早就在空气中萦绕不散,肉类经过烤制后的香气很容易就使人觉得腹中饥饿,这是人类不管如何进化都难以剔除的天性和本能。
肋排还没完全烤熟时就已经有人同沈砚行叹气了,“叶老师这样,是存心让我们无心工作啊,天天都要这样好难熬啊!”
“第一次没有被工作累死,反而被食物香死。”另一个人也附和道,还顺手就把一把做好的椅子轻轻放到了一旁。
夏明远刚还也在,忍不住笑了声,“要不然我跟郑导给你申请工伤?”
“哎哟,老大,那敢情好。”那人笑嘻嘻的应了声,又回头问沈砚行,“沈老师,要不然你替大家去讨点吃的?”
“急什么,还早着呢,那边肯定还在拍照。”沈砚行也觉得有些饿了,但他一点都不着急,因为他太了解叶佳妤的工作流程了。
此时的叶佳妤果然还在拿着单反上下左右的来回给这盘炙子骨头拍照,然后和两位搭档讨论拍的照片容不容易看清楚。
盘子里的食物已经不是很热了,叶佳妤总算拍好了照片,收起了相机之后,她把所有的肋排都装了起来,又把装了调好的甜面酱的小碟子放在一旁,招呼同伴道:“咱们先尝尝味道。”
炙子骨头成菜色泽红润,入口肥而不腻,嫩香滑美。因为怕第一次做成功不了,叶佳妤特地多买了肋排,此时看看垒得满满当当的盘子,除了刚开始考得那些有些过火,其他的都刚刚好,忍不住在心里给自己点了个赞。
她啃了一根骨头,想起沈砚行来,蹦跳着去喊他,“沈砚行,有骨头吃,快来呀。”
门边露出个乌鸦鸦的发顶,一张小脸俏生生的,笑容要多甜有多甜,道具组里男人多,见状都忍不住投去目光,但又因为正主在近旁,又都不敢太过明目张胆。
夏明远笑了声问她:“你好意思就叫砚行一个人去开小灶?”
“啊?哦哦,夏总也在啊。”夏明远是总美工师,大家习惯叫他夏总,叶佳妤似乎此时才反应过来,神情有些赧然,“夏总和大家都过来罢,虽然不多,但一人一块尝个鲜还是有的,待会凉了就不够好吃了。”
一群人丢下手里忙活的工作欢呼了一声,呼啦啦的往外跑,叶佳妤却是往里挤,错开众人到了沈砚行的旁边。
“这个是给你的。”叶佳妤拉拉沈砚行的手,让他起身和自己走,又伸出了另一只手,把手里的东西递到他跟前。
沈砚行张开嘴叼了她递过来的那块羊排,“好吃,不枉我给你生了那么久火。”
羊排很好吃,但更让他高兴的,是这块羊排是她亲自喂过来的,这才是开小灶,和别人一起的,就不能叫特殊待遇了。
夏明远走在最后,到了那小房间门前时发觉身后没有人,下意识转身回头看了眼,就见叶佳妤揪着沈砚行的袖子,仰着脸同他说话,笑容甜蜜得像是要溢出来的糖水。
“我觉得我用烤箱能做得更好,以后回去了想吃就给你做。”烤箱的温度是均匀的,比起自己动手,叶佳妤觉得自己更加擅长于借助现代化的烹饪工具。
沈砚行把骨头吐了,伸手揉揉她的发顶,“下午做什么?”
“下午做个甜的。”叶佳妤神秘兮兮,不肯将具体要做什么告诉他。
沈砚行抬起手捧着她的脸用力揉了揉,没忍住,低头用力的咬了一下她的嘴唇,一股烤羊排的味道就这样弥漫在彼此的唇齿之间。
第70章
炙子骨头是宫廷菜的代表,因为宋朝开国初期曾立下一条“御厨止用羊肉”的宫廷规矩, 羊肉多为皇亲国戚垄断使用。
于是叶佳妤调侃大家是享受了一把皇帝的待遇, 但是却不肯告诉大家接着要做什么,她连沈砚行都不肯说, 更何况其他人。
其实也是不知道能不能做成功, 说得太早怕打脸, 所以她索性就不说了。
其实不过是一道叫做冰雪冷元子的消夏甜品,但在做之前,她又想到了另一件事,忙又去找沈砚行了。
“怎么过来了, 有事吩咐我去办?”沈砚行正埋头翻图片,见她过来,忙又扭头去应酬她。
叶佳妤点点头,“我是来提醒你, 记得做一个冰鉴出来。”
她也没有讲冰鉴长什么样,因为料定了沈砚行知道,果然就见他点了点头,“下午是做甜品?”
见她点头,就又道:“我猜猜, 是冰酪,还是冰雪冷元子?”
“先做元子罢,冰酪来得及就做。”还有剧本中提到的其他冷饮, 诸如冰雪甘草汤、生淹水木瓜之类, 也只能是慢慢做了。
叶佳妤交代完这一件事, 转身赶紧就又回自己的那屋子去了,开了火,开始炒黄豆。
沈砚行则坐了下来,找出一张冰鉴的照片,宋代的冰鉴其实就是双层的木桶,下面有基座,上面有盖,中间有夹层,把冰块放到夹层里面,盖上盖,好长时间不会融化,既能做冰箱,放在室内还能降温。
宋朝人用木制冰鉴,造价低,效果又好,是大大改进了早期用青铜铸成的冰很容易融化的冰鉴,不过从前冰是难得的东西,不是大户人家倒也还真的用不起。
沈砚行给大家讲了这个冰鉴具体什么样之后,把制作工作拜托给他们,自己寻了个角落,带上耳塞窝在躺椅里午寐。
等到他休息好了,叶佳妤的黄豆也炒好了。冰雪冷元子的制作材料其实很简单,炒熟的黄豆去壳磨成豆粉,然后用砂糖拌匀,加水团成小团子,也就是冰雪冷元子里的元子,最后把元子浸到冰水里就大功告成了。
不过此时天还没有热到要用冰水的地步,叶佳妤用了矿泉水代替,拍了照之后她突发奇想加了点桂花糖进去,一拌匀就有一股淡淡的桂花香气漂浮过来。
两位搭档也都先后尝过两种口味,意见不一,一位觉得加了桂花糖的更香甜,另一位则觉得原本的更能突出黄豆的香气。
叶佳妤个人更偏爱加了桂花糖的,但每个人口味不同,于是她端着一小锅的冰雪冷元子去沈砚行那边的时候,是把整罐糖桂花也拿了过去的。
“快来吃个甜品歇一下。”叶佳妤把一次性碗和调羹分好,往里面舀冰雪冷元子,“有桂花糖,想加的可以自便。”
“哇,叶老师你真是仙女!”有年轻的道具师欢呼着道,众人都围了过来,有的加桂花糖,有的不爱桂花的味道就只吃原味的,叶佳妤笑着点头,由得他们选择。
但是对上沈砚行,她却没这么好商量,直接将一碗调了桂花糖的递给了他,“我觉得加桂花糖更好吃,你试试?”
沈砚行接过来,白水里躺着三颗黄豆面做的元子,有小小的桂花瓣贴在元子上,即便是装在这么简陋的餐具里也还是很赏心悦目。
“难怪不少史学家都说愿意穿越回去宋代,一个平民小吃就这么好看,那些文人菜得有多雅致。”沈砚行喝了口甜甜的汤,叹了一句。
但夏明远关注的却是另一件事,“照你们俩这样精细的态度,这部剧说不定还真有机会变成一部宋代的百科全书。”
“这样不好么,虽然也是玛丽苏剧情,但起码里面的生活都是真实的,喜欢看的人能够得到一些真正的历史知识,尤其是孩子,她们太容易把电视剧当历史了。”叶佳妤摇摇头,觉得有些可惜。
她的母亲周蕙就是一位历史老师,她从前也是一个文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野史总比正史有趣,而且学校的老师为了考试,讲得都太一板一眼了,学生自然不爱听。
不爱听就记不住,反而看了电视后宁愿相信那些才是真的,古话说读史能让人明智,如今的孩子们却没能读正确的历史。
她叹了一回气,转头笑眯眯的问沈砚行,“好不好吃?”
沈砚行把最后半颗元子吃进嘴里,点点头,“略加一点桂花糖可以增添风味,但加多了未必就好,桂花香气霸道,容易把豆香掩盖住。”
“七八月份天气热的时候咱们再做,做真正的用冰水做的冰雪冷元子。”叶佳妤拍了拍桌子,下决心道。
沈砚行无可无不可的嗯了声,“还是少吃些,冰的东西对你身体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