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小的时候犯错,那是对弟弟拳脚相加,顺带还连累旁人破了相。
  长大了再犯错,出手就想要了人命。
  出事儿的不是已经立为世子的弘明,而是他另一个嫡出的儿子——弘暟。
  这回手段倒是高明的很,不再是直来直去,而是从马匹上做的文章。
  弘暟的爱马,在林子里打猎的时候突然发狂,彼时,弘暟正骑在马背上。
  幸亏弘暟这小子运气好,拳脚功夫练的也好,这才借着手中的长鞭,攀到树上,从马背上脱离开来,而不是跟那匹发了疯的马一样摔到山下。
  此事看起来就不是意外,胤祯亲自和弘明一块查的,查来查去,出手的居然是府上一个妾室,因为对福晋怀恨在心,所以才想着冲福晋的小儿子下手。
  种种证据都指向这人,甚至连同本人都供认不讳。
  若不是胤祯去求了四哥,让粘杆处出手调查,可能还真找不到幕后的真凶。
  此事牵扯到两个人,一个是弘春,一个是弘历,一个图谋的是亲王爵位,打算循序渐进,分两步铲除掉摆在前面的嫡出兄弟,另一个则是想要壮大势力。
  弘历之所以帮着出谋划策,帮着出钱出力,一方面把弘春归在麾下,另一方面,一个亲王庶子,当然是比不过亲王世子。
  再说了,倘若这两个人真能天衣无缝的杀掉胤祯的两个嫡子,将来等到弘春想做亲王的时候,也未必不会对他动手。
  胤祯能想到的事儿,四爷自然不会想不到,原本就打算把人送出去的,如今看来也确实不能再留了,否则还不知道这人能做出什么事儿来。
  他虽然对弘历做继承人不满意,对弘历在家事上的糊涂不满意,但在这件事情之前,四爷没觉得弘历是个心狠手辣之人,如今倒是他高看了弘历。
  弘历在四爷这儿,已经是失望透顶了,弘春就更不用说了,本来就不是个有能力的人,心思还不正,能够对自己的亲兄弟下狠手,这样的人,别说是给一个闲散的爵位了,就算是在朝堂上,他都不想用。
  还不如打发出去,有这样的狠劲儿去冲着别人使,别老搁在自家人身上。
  弘历和弘春以历练的名义,被放出海去了,地方是十四爷和胤祯亲自定的,人员和物资也是他们两个定的,没给太多,就是想让弘历和弘春把在大清的家底都收拾收拾,尽可能的都带出去,也省得之后再费劲儿收拾这些人。
  能带走的家眷也一并都带走,就当是在外头安个家,十几二十几年里都不要惦记着回来了。
  这就相当于另一种形式上的流放,只不过跟流放比起来,足够自由,倘若有能力的话,在外头做个领主也是很有可能的,跟先帝动不动就圈禁的手段比起来,这也算是温和的了。
  第120章 二更
  弘历要出走海外,那是早好几年前就已经定下来的事儿了,弘春这才真正是自己作死。
  更何况,弘历的能力虽然不足以做四哥的继承人,但也绝不是无能之辈,倘若用心的话,只要运气没坏到家,总是可以在外头闯出一番天地的。
  弘春虽然是自个儿的儿子,孔武有力,武学功夫那些年练得不错,但别的方面能力差了些,以前只是瞧着有些蠢,如今除了蠢,还狠。
  这样的人一旦放出去,除非是运气极好,否则很难是有什么建树的。
  “这一处小岛上几乎没多少人家,也都是民风淳朴之人,与其到旁处去,倒不如在这里安家,日后大清的船队出海路过这儿也可以歇歇脚,补充一下物资。弘历那一边你就别跟着去了,别到时候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呢。”胤祯嘱咐道。
  还能怎么样呢,到底是自家儿子,总得要指一条明路吧。
  弘春不是个能受气的人,若是论到心狠,不比弘历差,但是手段就比弘历差太多了,若是跟着弘历,顺利的时候还好,不顺利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会被丢出去挡刀。
  弘春就干不了费脑子的事儿,倒不如找个小地方安安稳稳的呆着,依托着大清也能赚些银子,自由自在,平平安安。
  这是胤祯对自己长子最后的安排了,这也就是自己孩子,换做是旁人的孩子,能干得出这种勾当来,被人当刀使也活该。
  弘春含含糊糊地应了下来,父子俩相顾无言,早些年的父子情深,到了这会儿早就已经荡然无存了。
  弘春也明白自己做了错事,被查出来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家阿玛饶不了自己,就是没想到,阿玛会狠到一点余地都不给他留,直接把他发配出去了。
  不光是把他一脚踢开了,连同弘历这个做皇子的,都未能幸免。
  这些个偏心眼的阿玛,确实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
  弘春不后悔动手,要后悔也是后悔事情没再做得更缜密一些,本以为天衣无缝的,谁能想到弘历那边儿早早的就被皇上监视了,以至于顺藤摸瓜,把事情查得一清二楚。
  弘春是怀着愤恨离开的,不过他也确实听了自家阿玛的安排,而没有接受弘历的招揽,谁让胳膊拧不过大腿呢,弘历自己都沦落到这般地步,可见也不是个多厉害的。
  至于弘历,他倒是真的后悔了,若不是为皇阿玛抓到了证据,而且又是谋害堂弟这种事情,朝堂上的反对声不至于才这么一点儿,皇阿玛也不能这么轻而易举的就把他扔出来。
  他说是没有去拉拢弘春,在朝堂上循序渐进,也是很有可能得到那个位置的,皇阿玛虽然精明,但毕竟已经老了,弘昭再是出身高贵,再是聪明,可却足足小了他十五岁。
  这中间的时间差,原是他最好的机会,可一旦到了海外,那就鞭长莫及了,不知道这机会将来是便宜了三哥,还是便宜了五弟。
  甭管怎么着,随着弘历的出海,朝堂上一部分人也跟着收了心,皇上子嗣少,能折腾的也就这么一个。
  二皇子与世无争,又因为破了相,早早就跟大位无缘了。
  三皇子性子活泛,常常有出人意料之举,说好听点儿是不拘一格,说难听点就是个人来疯,不稳重,也不聪明。
  至于中宫所出的嫡公主弘昭,这位虽然没上朝,但存在感一直都不给,有理亲王府立世女的先例在,难保皇上不会起同样的心思。
  而且这位公主名声在外,光是给她启蒙的那几位先生,用来给正儿八经的太子启蒙,都会让人觉得过于郑重,给一位公主启蒙,就更是不寻常了。
  大概是因为大家都有了这个心理准备吧,所以才能接受这位公主十二岁入朝参政。
  彼时,理亲王已经告老致仕了,虽然爵位还在他自个儿身上,但上朝的事儿已经是他女儿的了。
  九贝勒是被自家福晋给‘迂回包抄’了,本来是没起那个心思的,硬生生也被逼着当了一回新潮人士,跟着立了世女。
  他这个女儿也确实争气,皇室头一个参加科举的女子,也是第一个科举入仕的女子,虽然官阶还不够参加大朝会,但在刑部已经有了一席之地。
  不只是这两位的女儿,宗氏家的、臣子家的,这几年陆陆续续也都有女子出头了,就连民间也受到了影响,办了几处女学院。
  只是于天下女子而言,这几处学院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能当官儿的、能办差的、能读书的,都是极少数人。
  胤祯在弘昭入了朝堂之后,便起了要告老的念头,她这具身体的年纪是不大,但架不住他心理年龄的,累加起来,他可是活了一百多岁的老人家了,早就该颐养天年才对。
  弘昭既是能入朝堂,那做皇太女的阻力也就不会很大了,人的底线本来就是被一点点拉低的。
  胤祯不喜欢处理朝堂上的杂事,也不喜欢侍弄花草,这辈子养老的时候,他就把能玩的全玩了,这辈子打算换换花样,带几个侍卫,满大清走走,甚至去边界上走一走、看一看。
  好歹也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写游记的能力还是有的,届时根据当地的人情地貌,根据他寻访过的真实经历,写上几本儿游记。
  放到后世,那肯定是史学家研究历史的珍贵材料,也算是给后人做贡献了,顺便也在小范围内出出名。
  他都已经想好了,走之前就把爵位交给弘明,再把家给几个孩子分了,不同母的兄弟最好是分开住,各自奉养各自的额娘,没有生养过的妾室,也能分得些财产,日后还住在亲王府,每个月有月银拿,也有人照顾。
  虽然不能尽如人意,但胤祯已经尽可能照顾所有人了,这样自个儿才能痛痛快快得的出去玩儿。
  第121章 完结章
  培养培养后生晚辈,再确定一下后续发展的方向,最后交接一下手里头的差事,如此一整套下来,胤祯准备写告老折子的时候,朝堂上就已经开始为立皇太女这事儿争论了。
  就算是已经不在朝堂上了,胤祯也肯定会为这事儿出手的,何况如今他只是准备告老,毕竟还没离开朝堂不是。
  无论是作为四哥的兄弟,还是作为弘昭的启蒙先生,就算是作为普通的臣子,他都会支持这事儿。
  胤祯甚至都已经做好了,在朝堂上跟人撸袖子干仗的准备,不过事情比他想象的要顺利,四哥对朝堂的掌控力比他想象的还要厉害,至于弘昭,在朝堂上才呆了两三年,但已经有不少追随者,其人品和能力,也得到了大多数臣子的认同。
  更重要的是,除了弘昭,确实也没人可选了。
  弘时就算是没破相,那也不是个能当皇帝的性子,人家自己也早就已经看开了,压根就不掺合这些事儿。
  弘昼也没想着掺和进来。
  不得不说,弘昭的皇太女之位,有很大的运气成分在,若是皇阿玛的女儿,那是绝不可能的。
  多年的准备,一朝成真,但是在册封皇太女的时候,胤祯仍旧觉得有几分恍惚,就像是在做梦一样。
  走的时候,扭头就看见了站在他身后的九哥,脸上也带了几分恍惚,看上去就跟没睡醒的一样。
  胤祯伸手拍了拍自家九哥的肩膀,“回去了。”
  可怜见的,他本以为九哥是个开明之人,但没想到九哥的开明只是一部分,在儿女之事上,九哥还是颇为传统的。
  前段时间九哥家的世女,已经绝对算得上是大龄的未婚侄女儿终于大婚了,不同于旁人家的男娶女嫁,这个侄女儿不是嫁人,是娶人。
  这在皇室也不是先例,二哥家的侄女儿不也是招的上门女婿,既然是顶门立户的继承人,那自然就不能嫁到旁家去了,生下来的儿女也要随母姓。
  但二哥家的侄女儿,上门女婿招的是旗人,而且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四品武将,家世算不上厉害,本人也算不上厉害,资质平庸,相貌普通,配二哥的女儿,在外人看来实在是差了几分。九哥家的侄女儿就不一样了,上门女婿也招的是汉人,虽然出身并不显贵,但人家是正儿八经的状元郎入仕,跟九哥家的侄女还是同年,同年参加的会试。
  能够考上状元,只能说是会读书,但短短五年的时间里,这个小小的状元郎,被破例连升三级,从正六品到从四品,已能称得上是惊才艳艳了。
  在如今这样的大环境里,这般年轻且有能力的人,愿意入赘,绝对是真爱了。
  九哥可就只有一个贝勒的爵位,又不是皇位,没什么能让人家图谋的。
  若不是场合不对,九爷压在嗓子里的那声叹息就得出来了,这世道越发让人看不明白。
  他们家如此,皇上家里也如此,这皇太女都立了,将来是不是还要选皇夫,选秀从来都是女子的事儿,将来总不能让男子也进宫选秀吧。
  这成什么样子了。
  九爷一肚子的牢骚不知该跟谁说,十四弟不行,这人从来都把四哥的话奉为圭臬,四哥的决定,在十四这儿对的不能再对了。
  十弟也不行,压根就不关心这些事儿,孩子们都大了,老十还活得像个孩子一样,没心没肺,无忧无虑。
  至于福晋,这人早已经一心扑在自己闺女身上了,若不是谈正经事儿,他怀疑福晋都不带稀罕理他的。
  他跟八哥的交情没受影响,什么话都能跟八哥说,但八哥实在是太忙了,一个人当成好几个人在用,一年到头都没有清闲的时候,他实在不想去耽搁八哥的功夫。
  无人倾诉,事业心也不是怎么强的九贝勒,干脆把重心放到了自己的生意上,十四把折子递上去没几日,他也跟着写了一封奏折。
  虽说不怎么看得懂这世道,但他确实后继有人,与其两头忙活,倒还不如直接从朝堂上退出去,让自家闺女顶上来,他也好专心于自个儿的生意。
  十四弟比他小那么多,都告老致仕了,他这个做哥哥的,自然也该到年纪了。
  跟前一世差不多,事业心重的兄弟,依旧兢兢业业的奋战在朝堂上,事业心不重的,明明身子骨不错,年纪也轻,可却一个接着一个告老。
  四爷这回是没办法早早的做太上皇了,谁让继承人年纪小呢,他不把路子铺好,免不了会人心浮动,平白让朝堂上出一些乱子。
  所以在胤祯的六本游记都已经出版了,雍正三十年,已经七十四岁的四爷才退位,把皇位交给皇太女,自己则成了太上皇。
  做太上皇,那也是一回生二回熟的事儿,其中的尺度如何把握,四爷已经很有经验了,所以在畅春园住了小半年,趁着自个身子骨还不错,四爷干脆跟着十四弟一块踏上了游玩之路。
  之前只能翻看十四弟写的游记,勾得心痒痒,搀着他还能走得动,当然得要亲自去瞧一瞧了。
  胤祯本来还打算出海的,因着四哥要一块儿去,干脆改了行程,这大清的每一个地方,他几乎都已经走遍了,好玩的、有意思的地方在他的游记里都有出现,但这倒不妨碍他再重新走一遍。
  也让四哥看一看,当政三十年后的大清是什么样的,应当是没有辜负四哥两辈子以来的勤勉。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几篇番外,这个月本书就会完结,感谢大家一直的支持。
  推荐下本要开的新书:我带着大佬穿越了
  某论坛,一个被顶起来的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