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 以战养战
以战养战。
这是此前苏昊与李贽讨论起出兵草原的话题时,李贽给他的建议。
鞑靼人入侵大明,靠的就是以战养战的法子。他们一路打,一路劫掠,所以打仗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是什么负担,甚至可以说是机会。
明军也不是没有过出兵草原进行反击的时候,但每一次都是劳民伤财,鞑靼军只要远远避开,明军坚持不了多久就只能撤回,原因就在于财力上无法支撑。
到边关之后,苏昊与李贽多次探讨关于大明边防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一味地凭借边墙防守,人力和财力的消耗巨大,最终会导致整个国家都被拖累进去。
要进攻,就必须解决战争经费的问题,李贽提出的方案就是四个字:以战养战。
“可是,那些朝中重臣们反对出兵,理由不仅仅是财力这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道义方面的考虑吧?”苏昊向李贽求证道。
李贽笑道:“改之说的道义,是指什么呢?”
“就是所谓圣贤之道啊,不是说无故兴兵,有违圣贤之道吗?”苏昊说道。他和朝臣打交道的机会不多,但平时听李贽、陈道等人跟他讲朝堂上的事情,也多少知道了一些。在明代,圣贤之道这种说法是非常有市场的,一个人要攻击自己的政敌,最好的武器就是圣贤之道。程栋写檄文批判苏昊,其中也有大量指责他不守圣贤之道的文字,不守圣贤之道,基本上就相当于读书人中的败类,属于人尽可诛之徒。
大明的国力,在当年不仅可以称雄亚洲,甚至放眼全球,也没有可以匹敌的国家。然而,大明非但没有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对于周边的小邦小国都是客客气气,除非别人打到头上来,否则绝对不会主动去欺负对方。对于这种作为,苏昊看到的解释就是圣贤之道。
平白无故去侵略别人,这是有违圣贤之道的。即便你面对的是没事就会来搔扰搔扰你的鞑靼部落,你能做的也仅仅把它们赶出国门,而不能追杀到草原上去,原因无它,圣贤之道耳。
如今,苏昊提出把战火引到草原上去的建议,会不会在朝廷里引发一番争议呢?
苏昊把这个困惑说给李贽听,李贽哈哈大笑,说道:“改之,关于这圣贤之道,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李先生教我。”苏昊倒是足够谦虚,直接就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了。
李贽道:“改之,你想想看,这圣贤之道,可曾教人贪墨公帑?”
“当然不会。”
“那么,可曾教人盘剥百姓?”
“……”
“还有结党营私、溜须拍马、趋炎附势、落井下石……”
“……”苏昊无语了,他知道李贽想说什么。这圣贤之道的确是好东西,而且也是官员们动辄放在嘴边叨叨的大杀器,但落到每个官员自己头上,该做什么还是照旧,在他们贪赃枉法的时候,没一个人会记得圣贤之道的。
“由此可见,这圣贤之道,不过是说说而已。我大明的读书人可一点都不迂腐,谁觉得他们迂腐,那这个人肯定是自己迂腐之至了。”李贽总结道。
苏昊自嘲道:“李先生说的迂腐之人,必是苏昊了。可是,咱们大明对番邦颇为仁义,这总是真的吧?”
大明对周边的小国仁至义尽,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据说,当年周边的小番国但凡来大明朝圣,献上一份礼物,必定能够获得十份的回馈。从常理来说,都是老大接受小弟的孝敬,但在明朝的历史上,却是大明这个老大成天给周围的小弟发红包,可以说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件事情,又当如何解释呢?
李贽道:“改之,你还是没想明白。我大明对周边小番赏赐,花的是国家的钱,与官员有何相干?拿国家的钱来显示自己的仁义,这种事情惠而不费,朝臣们当然不会反对。”
“李先生不要把朝臣都说得那么猥琐好不好?”苏昊苦笑道,在内心,他却不得不承认,李贽实在是一个看破了世事的高人,说话已经不能叫作一针见血,简直就是拿锥子在放血了。
“落到出兵草原这件事情上。”李贽把话题引回来,说道:“要想让朝中重臣支持,就要让他们看到好处。这个好处不仅仅是国家的好处,还得是他们个人的好处。有了好处,他们就会支持打仗,这也是以战养战的意思。”
“李先生高明,小子佩服!”苏昊由衷地对李贽表示着崇拜。
想明白了问题的实质,具体该如何做,苏昊就不需要李贽一点一点地教自己了。他也是高智商之人,只是在大智慧上无法与李贽相比,小聪明还是足够用的。
以战养战,这是苏昊与李贽商定的策略。这个策略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要通过战争获得支持战争的资金,也就是让朝廷一分钱都不用花,就能够打赢这场战场。其二,则是要让朝中重臣能够从这场战争中获得好处,这个好处当然也是要用银子来衡量的,也就是说,要让大臣们能够通过战争发财。
两个方面合并起来,都是一回事,那就是要挣钱。草原上有什么能够变成钱的东西,苏昊再清楚不过了,那就是丰富的矿藏。远的不说,从宁夏卫出边墙,西北方向不到200里的巴彦乌拉山地区,就是一个金、银、铅、锌等金属矿富集的地区,有关这一区域的地质普查资料,都在苏昊的脑袋里装着呢,随便指几个矿点出来,也够让朝中的大臣们垂涎三尺了。
“真有这么多的矿,改之,你是如何知晓的?”
苏昊把自己的想法向萧如熏一说,萧如熏也明显地动心了。
“此乃天机,不可泄漏。”苏昊摆出了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从勘测汝箕沟煤矿这件事情上,萧如熏已经见识过苏昊的能耐了。事后,他曾私下找勘舆营的老兵打听过,得到的解释是说苏昊早在入军职之前,就是当地有名的“地师”,打井勘矿啥的,不过就是他的本职而已。苏昊说巴彦乌拉山脉有各种矿产,萧如熏至少相信了一半,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苏昊为什么说进草原打仗不需要花费朝廷分文军费。
作为宁夏总兵官,萧如熏并没有派兵出边墙作战的权力,他要这样做,必须得到朝廷的授权,而且还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手续。对于进草原主要寻敌作战这一点,萧如熏倒是完全赞同苏昊的意见,尤其是在见识了勘舆营火器的威力之后,萧如熏深信,以宁夏卫与勘舆营联手,进草原必定能够大获全胜。
想明白了这些问题,萧如熏马上提笔给兵部写条陈,称哱拜率领几千人逃入草原,是宁夏卫之大患。此患不除,宁夏卫永无宁曰。为了消除这个隐患,宁夏卫请求出兵入草原清剿残敌,同时也请求兵部安排勘舆营配合宁夏卫作战。
在正式的条陈之外,萧如熏又给首辅申时行单独写了一封信,信中把自己与苏昊商议的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说明如果兵部允许宁夏卫出兵作战,宁夏卫可以自己筹集一部分军费,不会增加朝廷的负担。
萧如熏时下正值壮年,正是需要建功立业的时候。入草原出击鞑靼部,如果能够能够成功,对于他来说,是一份非常可观的战绩,能够为他的仕途增加许多亮色。相比之下,钱财反而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他不能直接对兵部说自己可以筹措军费来打仗,因为这是比较犯忌讳的事情。但他可以把这一点通过私信的方式告诉申时行,以求赢得申时行的支持。等到打完仗,军费支出微乎其微这一点,就是他的一个大亮点,这也是能够给他加分的。
条陈写完,萧如熏对苏昊说道:“改之,我的条陈写完了,你来看看,是否有什么不当之处。”
苏昊摇摇头道:“萧大哥的文才胜昊十倍,岂能有什么不当之处,我就不看了吧。”
“嗯,好吧。”萧如熏倒也没有勉强,说道:“反正我写的,都是咱们商议的事情。如果朝廷真的接受了我的意见,咱们两家还是得联手出兵的,到时候功劳是你我二人的,这一点改之尽可放心。”
“萧大哥的人品,小弟岂能不信?”苏昊笑道。
萧如熏道:“改之,这件事情,你是不是也要写封给王大学士,禀报他一声。我听说,他是你的恩主。等你写完信,我让人把这几封信一齐送到驿站去就行了。”
萧如熏说的王大学士,自然就是指王锡爵了。苏昊是王锡爵点名重用的人,这一点萧如熏早就知道。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苏昊如果要与萧如熏联手出兵打仗,事先向王锡爵知会一声是有好处的,到分配功劳的时候,王锡爵自然会替他力争。
苏昊说道:“我会给王大学士写封信的,不过,倒不必通过驿站送去了,显得太生份。我手边就有两位现成的信使,让他们去送信,效果可不同一般哦。”
这是此前苏昊与李贽讨论起出兵草原的话题时,李贽给他的建议。
鞑靼人入侵大明,靠的就是以战养战的法子。他们一路打,一路劫掠,所以打仗对于他们来说根本不是什么负担,甚至可以说是机会。
明军也不是没有过出兵草原进行反击的时候,但每一次都是劳民伤财,鞑靼军只要远远避开,明军坚持不了多久就只能撤回,原因就在于财力上无法支撑。
到边关之后,苏昊与李贽多次探讨关于大明边防的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御,一味地凭借边墙防守,人力和财力的消耗巨大,最终会导致整个国家都被拖累进去。
要进攻,就必须解决战争经费的问题,李贽提出的方案就是四个字:以战养战。
“可是,那些朝中重臣们反对出兵,理由不仅仅是财力这一个方面,还有一个道义方面的考虑吧?”苏昊向李贽求证道。
李贽笑道:“改之说的道义,是指什么呢?”
“就是所谓圣贤之道啊,不是说无故兴兵,有违圣贤之道吗?”苏昊说道。他和朝臣打交道的机会不多,但平时听李贽、陈道等人跟他讲朝堂上的事情,也多少知道了一些。在明代,圣贤之道这种说法是非常有市场的,一个人要攻击自己的政敌,最好的武器就是圣贤之道。程栋写檄文批判苏昊,其中也有大量指责他不守圣贤之道的文字,不守圣贤之道,基本上就相当于读书人中的败类,属于人尽可诛之徒。
大明的国力,在当年不仅可以称雄亚洲,甚至放眼全球,也没有可以匹敌的国家。然而,大明非但没有在世界上称王称霸,对于周边的小邦小国都是客客气气,除非别人打到头上来,否则绝对不会主动去欺负对方。对于这种作为,苏昊看到的解释就是圣贤之道。
平白无故去侵略别人,这是有违圣贤之道的。即便你面对的是没事就会来搔扰搔扰你的鞑靼部落,你能做的也仅仅把它们赶出国门,而不能追杀到草原上去,原因无它,圣贤之道耳。
如今,苏昊提出把战火引到草原上去的建议,会不会在朝廷里引发一番争议呢?
苏昊把这个困惑说给李贽听,李贽哈哈大笑,说道:“改之,关于这圣贤之道,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李先生教我。”苏昊倒是足够谦虚,直接就把自己放到学生的位置上了。
李贽道:“改之,你想想看,这圣贤之道,可曾教人贪墨公帑?”
“当然不会。”
“那么,可曾教人盘剥百姓?”
“……”
“还有结党营私、溜须拍马、趋炎附势、落井下石……”
“……”苏昊无语了,他知道李贽想说什么。这圣贤之道的确是好东西,而且也是官员们动辄放在嘴边叨叨的大杀器,但落到每个官员自己头上,该做什么还是照旧,在他们贪赃枉法的时候,没一个人会记得圣贤之道的。
“由此可见,这圣贤之道,不过是说说而已。我大明的读书人可一点都不迂腐,谁觉得他们迂腐,那这个人肯定是自己迂腐之至了。”李贽总结道。
苏昊自嘲道:“李先生说的迂腐之人,必是苏昊了。可是,咱们大明对番邦颇为仁义,这总是真的吧?”
大明对周边的小国仁至义尽,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据说,当年周边的小番国但凡来大明朝圣,献上一份礼物,必定能够获得十份的回馈。从常理来说,都是老大接受小弟的孝敬,但在明朝的历史上,却是大明这个老大成天给周围的小弟发红包,可以说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件事情,又当如何解释呢?
李贽道:“改之,你还是没想明白。我大明对周边小番赏赐,花的是国家的钱,与官员有何相干?拿国家的钱来显示自己的仁义,这种事情惠而不费,朝臣们当然不会反对。”
“李先生不要把朝臣都说得那么猥琐好不好?”苏昊苦笑道,在内心,他却不得不承认,李贽实在是一个看破了世事的高人,说话已经不能叫作一针见血,简直就是拿锥子在放血了。
“落到出兵草原这件事情上。”李贽把话题引回来,说道:“要想让朝中重臣支持,就要让他们看到好处。这个好处不仅仅是国家的好处,还得是他们个人的好处。有了好处,他们就会支持打仗,这也是以战养战的意思。”
“李先生高明,小子佩服!”苏昊由衷地对李贽表示着崇拜。
想明白了问题的实质,具体该如何做,苏昊就不需要李贽一点一点地教自己了。他也是高智商之人,只是在大智慧上无法与李贽相比,小聪明还是足够用的。
以战养战,这是苏昊与李贽商定的策略。这个策略有两个方面,其一,是要通过战争获得支持战争的资金,也就是让朝廷一分钱都不用花,就能够打赢这场战场。其二,则是要让朝中重臣能够从这场战争中获得好处,这个好处当然也是要用银子来衡量的,也就是说,要让大臣们能够通过战争发财。
两个方面合并起来,都是一回事,那就是要挣钱。草原上有什么能够变成钱的东西,苏昊再清楚不过了,那就是丰富的矿藏。远的不说,从宁夏卫出边墙,西北方向不到200里的巴彦乌拉山地区,就是一个金、银、铅、锌等金属矿富集的地区,有关这一区域的地质普查资料,都在苏昊的脑袋里装着呢,随便指几个矿点出来,也够让朝中的大臣们垂涎三尺了。
“真有这么多的矿,改之,你是如何知晓的?”
苏昊把自己的想法向萧如熏一说,萧如熏也明显地动心了。
“此乃天机,不可泄漏。”苏昊摆出了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从勘测汝箕沟煤矿这件事情上,萧如熏已经见识过苏昊的能耐了。事后,他曾私下找勘舆营的老兵打听过,得到的解释是说苏昊早在入军职之前,就是当地有名的“地师”,打井勘矿啥的,不过就是他的本职而已。苏昊说巴彦乌拉山脉有各种矿产,萧如熏至少相信了一半,他一下子就明白了苏昊为什么说进草原打仗不需要花费朝廷分文军费。
作为宁夏总兵官,萧如熏并没有派兵出边墙作战的权力,他要这样做,必须得到朝廷的授权,而且还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手续。对于进草原主要寻敌作战这一点,萧如熏倒是完全赞同苏昊的意见,尤其是在见识了勘舆营火器的威力之后,萧如熏深信,以宁夏卫与勘舆营联手,进草原必定能够大获全胜。
想明白了这些问题,萧如熏马上提笔给兵部写条陈,称哱拜率领几千人逃入草原,是宁夏卫之大患。此患不除,宁夏卫永无宁曰。为了消除这个隐患,宁夏卫请求出兵入草原清剿残敌,同时也请求兵部安排勘舆营配合宁夏卫作战。
在正式的条陈之外,萧如熏又给首辅申时行单独写了一封信,信中把自己与苏昊商议的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说明如果兵部允许宁夏卫出兵作战,宁夏卫可以自己筹集一部分军费,不会增加朝廷的负担。
萧如熏时下正值壮年,正是需要建功立业的时候。入草原出击鞑靼部,如果能够能够成功,对于他来说,是一份非常可观的战绩,能够为他的仕途增加许多亮色。相比之下,钱财反而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他不能直接对兵部说自己可以筹措军费来打仗,因为这是比较犯忌讳的事情。但他可以把这一点通过私信的方式告诉申时行,以求赢得申时行的支持。等到打完仗,军费支出微乎其微这一点,就是他的一个大亮点,这也是能够给他加分的。
条陈写完,萧如熏对苏昊说道:“改之,我的条陈写完了,你来看看,是否有什么不当之处。”
苏昊摇摇头道:“萧大哥的文才胜昊十倍,岂能有什么不当之处,我就不看了吧。”
“嗯,好吧。”萧如熏倒也没有勉强,说道:“反正我写的,都是咱们商议的事情。如果朝廷真的接受了我的意见,咱们两家还是得联手出兵的,到时候功劳是你我二人的,这一点改之尽可放心。”
“萧大哥的人品,小弟岂能不信?”苏昊笑道。
萧如熏道:“改之,这件事情,你是不是也要写封给王大学士,禀报他一声。我听说,他是你的恩主。等你写完信,我让人把这几封信一齐送到驿站去就行了。”
萧如熏说的王大学士,自然就是指王锡爵了。苏昊是王锡爵点名重用的人,这一点萧如熏早就知道。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苏昊如果要与萧如熏联手出兵打仗,事先向王锡爵知会一声是有好处的,到分配功劳的时候,王锡爵自然会替他力争。
苏昊说道:“我会给王大学士写封信的,不过,倒不必通过驿站送去了,显得太生份。我手边就有两位现成的信使,让他们去送信,效果可不同一般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