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凌鹤年却高深地笑了笑:“等你到了上海,就会明白这个男人对上海滩意味着什么。”
第二章
翌日中午,游轮成功地停靠在黄浦江码头。头等船舱的乘客优先下船,许鹿提着自己的小皮箱,站在岸边等家人来接。
岸上人头攒动,洋楼林立,那些老旧照片里的浮光掠影,一一铺展在眼前。这一带是租界和金融街,本来就十分繁华。岸上停靠着数不清的私家车和黄包车,忙碌的工人埋头搬运货物,来接主家的佣人则挤成堆,翘首望着从游轮上下来的每一个乘客。
许鹿置身在这个陌生又熟悉的世界,心中升起一片茫然的感觉,不知该何去何从。从来到那艘船上,变成冯婉开始,命运已经将她推向一个全然未知的境地,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她看到凌鹤年和田中惠子也下了船,立刻有两个穿着短褂的下人迎上前去,殷勤地接过他们手中的东西。然后他们坐上一辆汽车走了。
“小姐!”身旁有人喊了声,正在出神的许鹿吓了一跳。
一个穿着灰布衫裙的中年女子几步走过来,殷切地望着她。这位是冯夫人的陪嫁,姓包,大家都叫她包妈。而包妈身边站着一个国字脸,和和气气的中年男子,两鬓有些灰白,是冯家的下人,唤作丁叔。
丁叔接过许鹿手里的小皮箱,说道:“小姐怎么瘦了这么多?三年前送您出国的时候,明明还是白白胖胖的。一定吃了很多苦吧?”
这两人都在冯家干了许多年,看着冯婉长大。久别重逢,言谈间分外亲切。但于许鹿而言,他们只是陌生人,故而口气疏离:“读书比较辛苦。”
她随口一说,包妈和丁叔却都沉默了。原本送大小姐出国的时候,老爷手里还有一笔钱,足够供她修完学业。可后来家里越来越不济,连平常的生活费都挤不出来。小姐知道以后,主动写信不让家里再寄钱。
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只身在国外,无依无靠。想想也知道,这日子能好过到哪里去?瘦成这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回去的路上,许鹿听包妈说,冯家已经搬过几回,现在委身在法租界边缘的一个弄堂里。而且纺织厂也已经三个月发不出工资,许多工人都不干了。
这种情况下,冯父病倒,可谓是雪上加霜。
包妈感觉到大小姐的沉默寡言。以前,大小姐跟他们都很亲,现在却像隔着一层似的,让人不敢靠近。不过,在外头留学三年,见过大世面,毕竟跟从前不一样了。
他们走进弄堂,家家户户挨在一起,路上的砖石路坑坑洼洼的,好像阳光都照不到这里。头顶拉起的数根绳子,晒着五颜六色的衣裤,像彩旗一样充满生活气息。有相熟的邻居出来打招呼,说着上海方言,都是包妈代为应了。
许鹿不停地被围观。听说她是留洋回来的,邻里都拉帮结对地出来看她。毕竟像这样的小弄堂,别说是出个留学生了,家里有个住在租界里头的亲戚都是很威风的事情。
冯家在弄堂最里边的地方,两扇老旧的木门,烂得像是老人脸上的褶子。逼仄的天井,站四个人都嫌拥挤。一个瘦弱的妇人坐在竹椅上,穿着一套古旧的蓝色衫裙,愁容满面。
她看到许鹿几个人进来,目光一闪,马上站了起来:“小婉回来了?”
这是冯婉的母亲李氏,出身于苏州的一个书香世家。可惜她只给冯父生了两个女儿,在这样的旧式家庭没什么地位。
许鹿叫了一声:“娘。”
李氏上前用力地抱住她,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来。自冯父出事以后,她独自撑着一个家,身边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日夜担惊受怕。现在大女儿回来,她瞬间有了依靠一样。
许鹿沉默地拍了拍她的背,李氏身上有种母亲特有的温暖和香气,像她在后世的妈妈。包妈在旁边吸了下鼻子,说道:“大小姐回来是件高兴的事情,夫人快别哭了。”
“对,看我高兴的,都糊涂了。”李氏拿出帕子印了印眼角,捧着女儿的脸仔细打量,“你瘦多了。”
许鹿轻笑着摇了摇头,问道:“爹在哪儿?”
李氏叹了一声,牵起女儿的手:“跟我进来吧。”
进了不足四平米的堂屋,跨过旁边的一道小木门,光线就更暗了。房间里充斥着一股药味,唯一像样的那个木制架子床上躺着一个男人,眉目之间跟冯婉有几分相似,瘦骨嶙峋,双目紧闭,仿佛只是睡着了。
李氏上前坐在床边,帮他掖了掖被子,轻声念到:“老爷,您最疼爱的小婉回来了。您快睁开眼睛看看啊!”
许鹿虽不是他们亲生的,看到冯家这样的境况,心里也不好过。她站在床前,听李氏絮絮叨叨地说前些天的经历。
“原本你爹住在医院里,日日花钱,把最后的那点积蓄都用光了。医生就建议先回家来养着,能不能好,全凭天意。我每天跟你爹说话,给他擦身子,就盼着有一日他能醒过来……有时我半夜惊醒,都要来探他的鼻息,生怕他熬不过去……”
李氏瘦弱的身影和床上一动不动的冯父,在微弱的光线中,犹如静止的画面。在冯婉的记忆里,三年前的冯家并非如此,他们住在英租界的洋房里,有十几个下人可供驱使。
没想到短短三年,便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夫人!大老爷又来了!”包妈跑到门口,焦急地喊着。
李氏收起伤心的情绪,皱眉道:“他们不是才来过吗?告诉他们,我不在!”
李氏的话音刚落,院子里就响起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五婶,我们知道你在里面,总躲着也不是事,我叔都变成这样了,咱们总得想个办法解决问题是不是?”
这个声音吊儿郎当的,带着几分纨绔子弟的油滑。
李氏抿了下嘴唇,气愤地往外走。
天井里站着几个人,为首的中年男子,穿着精布长褂,戴着眼镜,气质沉稳。这是冯婉的大伯冯先月,冯家大房如今是混得最好的,住在法租界,手下还有一家洋行。
冯先月身边的年轻男子,中等个头,穿着三件套的格子西装,皮鞋擦得锃亮,嘴角挂着一抹假笑。他是冯先月的长子冯祺,远近闻名的花花公子,总是跟些电影明星,唱戏的名伶纠缠不清。
他见李氏和冯婉一起走出来,双手抱在胸前:“哟,这不是我们的大留学生吗?几时回来的?”
许鹿不喜欢这位堂兄,只冷淡地站在李氏身后,并不答话。
“嘿,长脾气了?连你哥说话都不搭理。”冯祺啧啧了两声。
冯先月没有理会两个小辈,推了下眼镜:“弟妹,纺织厂的事情,你考虑得如何了?”
李氏说道:“大哥,纺织厂是爹和老爷的心血。老爷现在这样,我一个妇道人家撑着里外已经很难了。当初分家的时候明明说好,这间纺织厂归我们。你们为何要这样咄咄逼人?”
冯先月也不拐弯抹角,和气地说道:“弟妹,别怪大哥心狠。这厂子在你们手里,注定也是赔钱的。你们家又没有男丁能够支撑家业。这样吧,我给你们一笔钱,你拿去给五弟看病。然后将厂子交给我,如何?”
“爹!”冯祺不满地叫了一声,心里直犯嘀咕。要他拿钱出来,跟要了他的命一样难受。
冯先月抬了下手,耐心地看着李氏。他相信对方会答应的。
李氏其实有点心动了。这个纺织厂到手以后,的确一直在赔钱,现在家徒四壁,如果有了这笔钱,不仅能帮家里度过难关,还能给老爷看病。
她正举棋不定,许鹿却先她一步开口问道:“不知大伯打算给我们多少?”
李氏回过神来,这是个要紧问题,确实得问清楚了。
冯先月终于看向三年未见的侄女,见她目光坚定,李氏也没开口制止,才说:“如今的世道,大家都难。这样吧,我给你们三千元。”
闻言,周围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连冯祺都觉得父亲实在是太大方了,一出手就是三千。但父亲做事一向有他的目的,这回冯祺倒没有质疑,只是对那边的母女俩嚷道:“五婶,这钱可不少了!以后别再到处说我们大房欺负你们!”
许鹿却不买账:“大伯莫非欺负我们几个弱女子不懂行情?纺织厂里的一些机器是进口的,早年就花了不下上万元购置。这些年,与缫丝厂,蚕农,经销商建立的关系,也值不少人情价。三千,恐怕远远不够吧?”
当初接过厂子,冯父里外奔忙。很多进口机器上贴的使用说明是洋文,中国的工人不会用,都是做律师的邵伯父手把手教他们的。这些事情李氏可能不清楚,许鹿有冯婉的记忆,却是一清二楚的。
“冯婉,你疯了!”冯祺气急,连名带姓地叫道,“一家倒闭的破厂子,给你们三千已经是看你爹的面子,你别得寸进尺!”
许鹿不客气地说道:“现在是你们要买我们家的厂子,我觉得价格不合适,怎么叫得寸进尺?还是你们想趁火打劫?”
“你这小丫头,几时变得这么伶牙俐齿!看我不……”冯祺卷起袖管,一副要教训人的样子。
冯先月按住冯祺,只看着李氏:“弟妹,你怎么说?”在他眼里,冯婉一个小姑娘家做不了主,他也不用较真。
李氏听到女儿这么说,大体也明白了用三千元交换纺织厂,是桩亏本的买卖。纺织厂是丈夫的心血,就算最难的时候,他都没想过放弃,不能就这样轻易地交出去。
她咬了咬牙说道:“大哥,你听到小婉的话了,她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
冯先月倒没生气,冷笑了一下,带着冯祺等人走了。
第三章
出了弄堂,冯先月要上汽车前,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三年前,这侄女还柔柔弱弱的,说话都不敢大声。三年之后,真是脱胎换骨了。
看来出去留学一趟,还是长进了。
冯祺不甘心地说道:“爹,一群女人,您怎么还怕她们了!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我就不信不能把厂子抢过来。”
冯先月撩起长袍下摆,钻进汽车里,坐好后目视前方:“你知道什么?分家产时,我和其它几房压着老五,才分给他一家厂子,这些事姓邵的都知道。他跟我谈条件,拿了十万去给老五做补偿。人家在香港是挂牌的大律师,你敢来硬的,不怕吃官司?”
邵华不仅是有名的大律师,而且跟政商界很多头头都有往来。若不是因为他的关系,冯先月也不会乖乖拿出十万。
“谁要那个老东西多管闲事!”冯祺踢了一下车上铺着的毡毯,悻悻地说道,“那现在怎么办?长庆百货的绸缎柜台出了问题,眼看要换供应商了。咱们手里没有纺织厂,重办一个少说得花几万,时间上也来不及。”
冯先月冷声道:“走一步算一步。就算把纺织厂拿过来,也未必有资格跟傅亦霆谈。你有空还是多去叶三爷面前走动,他跟傅亦霆关系匪浅,多讨点差事,对咱们家有好处。别没事缠着那些电影明星,不务正业。”
冯祺嘴上应着知道了,心里却不大高兴。
冯先月口中的叶三爷就是如今青帮的当家叶秉添,傅亦霆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傅亦霆在青帮排行第六,所以帮里的人都叫他傅六爷。
青帮在前清时就是个小漕帮,后来码头全被洋人控制,帮众就转行干起了偷鸡摸狗的勾当,臭名远播。直到叶秉添当家,在法租界的巡捕房谋了个差,带着弟兄们发家致富,这才在上海滩站稳了脚跟。
如今青帮的势力渗透到政商两界,是上海响当当的第一大帮派。
但严格算起来,这些人都是不入流的混混出身。冯家虽不算什么名门望族,到底是风光富贵了几代的。如今要冯祺去巴结这些人,他想想就觉得窝火。
可别说他了,多少有权有势的人,在这两位爷面前都得低头装成哈巴狗?不管背地里如何看不起,恨得咬牙切齿,当着面都得恭恭敬敬的,否则就别想在上海混了。
冯先月知道冯祺心里不满,这孩子打小顺风顺水,又被家里宠坏了,总以为靠着祖宗留下的那点老本,便可以做他的大少爷。适时让他栽个跟头,认清现实,也不是坏事。
他淡然地吩咐司机开车,心中却有别的打算。
那辆黑色的福特汽车,缓缓地驶离了破落的弄堂口,只留下了几个在原地议论纷纷的小市民。
冯先月父子离开以后,李氏跟许鹿进了屋子。李氏道:“小婉,你大伯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接下来该怎么办?”
在李氏眼里,女儿是留过洋的,在家中学历最高,当然要问她的意思。
许鹿想了想说道:“娘,我觉得这件事有点蹊跷。他们大房向来一毛不拔,突然要拿钱换一间快倒闭的厂子,必定是有用处的。先弄清楚他们要干什么,再做打算。”
李氏也觉得有道理:“这厂子是个烫手山芋,接过去也不可能马上赚钱。这样吧,明天我让老丁出去打听打听,他有个拉黄包车的朋友,消息还蛮灵通的。”
冯家没闲钱定报纸,住在这样的地方,消息也闭塞,外头发生了什么大事也很难知道。
许鹿点了点头,又与李氏闲聊几句,就回自己的房间里了。
她的房间很小,天花板低矮,有一股腐朽木头的味道。除了一张挂着蚊帐的木板床,一张老旧的桌子和一个放洗脸盆的架子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许鹿坐在床边发呆,她要帮助冯家摆脱眼前的困境,当然也是帮她自己在这个世界好好地生存下去。可如今纺织厂半死不活的,如何才能让它起死回生?
刚才闲聊时,她向李氏问起冯父多年的至交邵华大律师。他长期居住在香港,现在手头有件大案在忙,连冯父病倒这么大的事,李氏都没敢告诉他,怕麻烦人家。
这条路显然不通,得再想别的法子。可她一时也没有新的头绪。
李氏敲了敲门,手中端着一碗鸡汤进来,腋下还夹着一个生锈的铁盒子。
她坐到许鹿身边,先把鸡汤递过去,说道:“快喝些。瞧你瘦的,只剩下骨头了。”
许鹿也有些饿了,三两下就喝完了鸡汤,用筷子夹出里面的鸡肉来吃:“娘,这鸡汤是哪来的?”
李氏温和地说道:“我给邻里做了点活换来的。你慢点喝,若是不够,锅里还有的。”
以冯家目前的境况,这碗鸡汤肯定来之不易。许鹿把碗放下来,皱着眉道:“娘,你怎么能给人干活……?”
李氏摸着她的头,不在意地笑道:“你别担心,就是些缝缝补补的事情,累不着的。倒是你头发几时剪得这么短了?还是长头发时的模样好看。”
许鹿知道冯婉是为了凑生活费,才把头发剪了卖钱。她不欲多言,看向李氏放在腿上的铁盒子,问道:“这是什么?”
第二章
翌日中午,游轮成功地停靠在黄浦江码头。头等船舱的乘客优先下船,许鹿提着自己的小皮箱,站在岸边等家人来接。
岸上人头攒动,洋楼林立,那些老旧照片里的浮光掠影,一一铺展在眼前。这一带是租界和金融街,本来就十分繁华。岸上停靠着数不清的私家车和黄包车,忙碌的工人埋头搬运货物,来接主家的佣人则挤成堆,翘首望着从游轮上下来的每一个乘客。
许鹿置身在这个陌生又熟悉的世界,心中升起一片茫然的感觉,不知该何去何从。从来到那艘船上,变成冯婉开始,命运已经将她推向一个全然未知的境地,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她看到凌鹤年和田中惠子也下了船,立刻有两个穿着短褂的下人迎上前去,殷勤地接过他们手中的东西。然后他们坐上一辆汽车走了。
“小姐!”身旁有人喊了声,正在出神的许鹿吓了一跳。
一个穿着灰布衫裙的中年女子几步走过来,殷切地望着她。这位是冯夫人的陪嫁,姓包,大家都叫她包妈。而包妈身边站着一个国字脸,和和气气的中年男子,两鬓有些灰白,是冯家的下人,唤作丁叔。
丁叔接过许鹿手里的小皮箱,说道:“小姐怎么瘦了这么多?三年前送您出国的时候,明明还是白白胖胖的。一定吃了很多苦吧?”
这两人都在冯家干了许多年,看着冯婉长大。久别重逢,言谈间分外亲切。但于许鹿而言,他们只是陌生人,故而口气疏离:“读书比较辛苦。”
她随口一说,包妈和丁叔却都沉默了。原本送大小姐出国的时候,老爷手里还有一笔钱,足够供她修完学业。可后来家里越来越不济,连平常的生活费都挤不出来。小姐知道以后,主动写信不让家里再寄钱。
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只身在国外,无依无靠。想想也知道,这日子能好过到哪里去?瘦成这样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回去的路上,许鹿听包妈说,冯家已经搬过几回,现在委身在法租界边缘的一个弄堂里。而且纺织厂也已经三个月发不出工资,许多工人都不干了。
这种情况下,冯父病倒,可谓是雪上加霜。
包妈感觉到大小姐的沉默寡言。以前,大小姐跟他们都很亲,现在却像隔着一层似的,让人不敢靠近。不过,在外头留学三年,见过大世面,毕竟跟从前不一样了。
他们走进弄堂,家家户户挨在一起,路上的砖石路坑坑洼洼的,好像阳光都照不到这里。头顶拉起的数根绳子,晒着五颜六色的衣裤,像彩旗一样充满生活气息。有相熟的邻居出来打招呼,说着上海方言,都是包妈代为应了。
许鹿不停地被围观。听说她是留洋回来的,邻里都拉帮结对地出来看她。毕竟像这样的小弄堂,别说是出个留学生了,家里有个住在租界里头的亲戚都是很威风的事情。
冯家在弄堂最里边的地方,两扇老旧的木门,烂得像是老人脸上的褶子。逼仄的天井,站四个人都嫌拥挤。一个瘦弱的妇人坐在竹椅上,穿着一套古旧的蓝色衫裙,愁容满面。
她看到许鹿几个人进来,目光一闪,马上站了起来:“小婉回来了?”
这是冯婉的母亲李氏,出身于苏州的一个书香世家。可惜她只给冯父生了两个女儿,在这样的旧式家庭没什么地位。
许鹿叫了一声:“娘。”
李氏上前用力地抱住她,眼泪扑簌簌地落下来。自冯父出事以后,她独自撑着一个家,身边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日夜担惊受怕。现在大女儿回来,她瞬间有了依靠一样。
许鹿沉默地拍了拍她的背,李氏身上有种母亲特有的温暖和香气,像她在后世的妈妈。包妈在旁边吸了下鼻子,说道:“大小姐回来是件高兴的事情,夫人快别哭了。”
“对,看我高兴的,都糊涂了。”李氏拿出帕子印了印眼角,捧着女儿的脸仔细打量,“你瘦多了。”
许鹿轻笑着摇了摇头,问道:“爹在哪儿?”
李氏叹了一声,牵起女儿的手:“跟我进来吧。”
进了不足四平米的堂屋,跨过旁边的一道小木门,光线就更暗了。房间里充斥着一股药味,唯一像样的那个木制架子床上躺着一个男人,眉目之间跟冯婉有几分相似,瘦骨嶙峋,双目紧闭,仿佛只是睡着了。
李氏上前坐在床边,帮他掖了掖被子,轻声念到:“老爷,您最疼爱的小婉回来了。您快睁开眼睛看看啊!”
许鹿虽不是他们亲生的,看到冯家这样的境况,心里也不好过。她站在床前,听李氏絮絮叨叨地说前些天的经历。
“原本你爹住在医院里,日日花钱,把最后的那点积蓄都用光了。医生就建议先回家来养着,能不能好,全凭天意。我每天跟你爹说话,给他擦身子,就盼着有一日他能醒过来……有时我半夜惊醒,都要来探他的鼻息,生怕他熬不过去……”
李氏瘦弱的身影和床上一动不动的冯父,在微弱的光线中,犹如静止的画面。在冯婉的记忆里,三年前的冯家并非如此,他们住在英租界的洋房里,有十几个下人可供驱使。
没想到短短三年,便沧海桑田,换了人间。
“夫人!大老爷又来了!”包妈跑到门口,焦急地喊着。
李氏收起伤心的情绪,皱眉道:“他们不是才来过吗?告诉他们,我不在!”
李氏的话音刚落,院子里就响起一个年轻男子的声音:“五婶,我们知道你在里面,总躲着也不是事,我叔都变成这样了,咱们总得想个办法解决问题是不是?”
这个声音吊儿郎当的,带着几分纨绔子弟的油滑。
李氏抿了下嘴唇,气愤地往外走。
天井里站着几个人,为首的中年男子,穿着精布长褂,戴着眼镜,气质沉稳。这是冯婉的大伯冯先月,冯家大房如今是混得最好的,住在法租界,手下还有一家洋行。
冯先月身边的年轻男子,中等个头,穿着三件套的格子西装,皮鞋擦得锃亮,嘴角挂着一抹假笑。他是冯先月的长子冯祺,远近闻名的花花公子,总是跟些电影明星,唱戏的名伶纠缠不清。
他见李氏和冯婉一起走出来,双手抱在胸前:“哟,这不是我们的大留学生吗?几时回来的?”
许鹿不喜欢这位堂兄,只冷淡地站在李氏身后,并不答话。
“嘿,长脾气了?连你哥说话都不搭理。”冯祺啧啧了两声。
冯先月没有理会两个小辈,推了下眼镜:“弟妹,纺织厂的事情,你考虑得如何了?”
李氏说道:“大哥,纺织厂是爹和老爷的心血。老爷现在这样,我一个妇道人家撑着里外已经很难了。当初分家的时候明明说好,这间纺织厂归我们。你们为何要这样咄咄逼人?”
冯先月也不拐弯抹角,和气地说道:“弟妹,别怪大哥心狠。这厂子在你们手里,注定也是赔钱的。你们家又没有男丁能够支撑家业。这样吧,我给你们一笔钱,你拿去给五弟看病。然后将厂子交给我,如何?”
“爹!”冯祺不满地叫了一声,心里直犯嘀咕。要他拿钱出来,跟要了他的命一样难受。
冯先月抬了下手,耐心地看着李氏。他相信对方会答应的。
李氏其实有点心动了。这个纺织厂到手以后,的确一直在赔钱,现在家徒四壁,如果有了这笔钱,不仅能帮家里度过难关,还能给老爷看病。
她正举棋不定,许鹿却先她一步开口问道:“不知大伯打算给我们多少?”
李氏回过神来,这是个要紧问题,确实得问清楚了。
冯先月终于看向三年未见的侄女,见她目光坚定,李氏也没开口制止,才说:“如今的世道,大家都难。这样吧,我给你们三千元。”
闻言,周围的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连冯祺都觉得父亲实在是太大方了,一出手就是三千。但父亲做事一向有他的目的,这回冯祺倒没有质疑,只是对那边的母女俩嚷道:“五婶,这钱可不少了!以后别再到处说我们大房欺负你们!”
许鹿却不买账:“大伯莫非欺负我们几个弱女子不懂行情?纺织厂里的一些机器是进口的,早年就花了不下上万元购置。这些年,与缫丝厂,蚕农,经销商建立的关系,也值不少人情价。三千,恐怕远远不够吧?”
当初接过厂子,冯父里外奔忙。很多进口机器上贴的使用说明是洋文,中国的工人不会用,都是做律师的邵伯父手把手教他们的。这些事情李氏可能不清楚,许鹿有冯婉的记忆,却是一清二楚的。
“冯婉,你疯了!”冯祺气急,连名带姓地叫道,“一家倒闭的破厂子,给你们三千已经是看你爹的面子,你别得寸进尺!”
许鹿不客气地说道:“现在是你们要买我们家的厂子,我觉得价格不合适,怎么叫得寸进尺?还是你们想趁火打劫?”
“你这小丫头,几时变得这么伶牙俐齿!看我不……”冯祺卷起袖管,一副要教训人的样子。
冯先月按住冯祺,只看着李氏:“弟妹,你怎么说?”在他眼里,冯婉一个小姑娘家做不了主,他也不用较真。
李氏听到女儿这么说,大体也明白了用三千元交换纺织厂,是桩亏本的买卖。纺织厂是丈夫的心血,就算最难的时候,他都没想过放弃,不能就这样轻易地交出去。
她咬了咬牙说道:“大哥,你听到小婉的话了,她的意思就是我的意思。”
冯先月倒没生气,冷笑了一下,带着冯祺等人走了。
第三章
出了弄堂,冯先月要上汽车前,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三年前,这侄女还柔柔弱弱的,说话都不敢大声。三年之后,真是脱胎换骨了。
看来出去留学一趟,还是长进了。
冯祺不甘心地说道:“爹,一群女人,您怎么还怕她们了!软的不行就来硬的,我就不信不能把厂子抢过来。”
冯先月撩起长袍下摆,钻进汽车里,坐好后目视前方:“你知道什么?分家产时,我和其它几房压着老五,才分给他一家厂子,这些事姓邵的都知道。他跟我谈条件,拿了十万去给老五做补偿。人家在香港是挂牌的大律师,你敢来硬的,不怕吃官司?”
邵华不仅是有名的大律师,而且跟政商界很多头头都有往来。若不是因为他的关系,冯先月也不会乖乖拿出十万。
“谁要那个老东西多管闲事!”冯祺踢了一下车上铺着的毡毯,悻悻地说道,“那现在怎么办?长庆百货的绸缎柜台出了问题,眼看要换供应商了。咱们手里没有纺织厂,重办一个少说得花几万,时间上也来不及。”
冯先月冷声道:“走一步算一步。就算把纺织厂拿过来,也未必有资格跟傅亦霆谈。你有空还是多去叶三爷面前走动,他跟傅亦霆关系匪浅,多讨点差事,对咱们家有好处。别没事缠着那些电影明星,不务正业。”
冯祺嘴上应着知道了,心里却不大高兴。
冯先月口中的叶三爷就是如今青帮的当家叶秉添,傅亦霆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傅亦霆在青帮排行第六,所以帮里的人都叫他傅六爷。
青帮在前清时就是个小漕帮,后来码头全被洋人控制,帮众就转行干起了偷鸡摸狗的勾当,臭名远播。直到叶秉添当家,在法租界的巡捕房谋了个差,带着弟兄们发家致富,这才在上海滩站稳了脚跟。
如今青帮的势力渗透到政商两界,是上海响当当的第一大帮派。
但严格算起来,这些人都是不入流的混混出身。冯家虽不算什么名门望族,到底是风光富贵了几代的。如今要冯祺去巴结这些人,他想想就觉得窝火。
可别说他了,多少有权有势的人,在这两位爷面前都得低头装成哈巴狗?不管背地里如何看不起,恨得咬牙切齿,当着面都得恭恭敬敬的,否则就别想在上海混了。
冯先月知道冯祺心里不满,这孩子打小顺风顺水,又被家里宠坏了,总以为靠着祖宗留下的那点老本,便可以做他的大少爷。适时让他栽个跟头,认清现实,也不是坏事。
他淡然地吩咐司机开车,心中却有别的打算。
那辆黑色的福特汽车,缓缓地驶离了破落的弄堂口,只留下了几个在原地议论纷纷的小市民。
冯先月父子离开以后,李氏跟许鹿进了屋子。李氏道:“小婉,你大伯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接下来该怎么办?”
在李氏眼里,女儿是留过洋的,在家中学历最高,当然要问她的意思。
许鹿想了想说道:“娘,我觉得这件事有点蹊跷。他们大房向来一毛不拔,突然要拿钱换一间快倒闭的厂子,必定是有用处的。先弄清楚他们要干什么,再做打算。”
李氏也觉得有道理:“这厂子是个烫手山芋,接过去也不可能马上赚钱。这样吧,明天我让老丁出去打听打听,他有个拉黄包车的朋友,消息还蛮灵通的。”
冯家没闲钱定报纸,住在这样的地方,消息也闭塞,外头发生了什么大事也很难知道。
许鹿点了点头,又与李氏闲聊几句,就回自己的房间里了。
她的房间很小,天花板低矮,有一股腐朽木头的味道。除了一张挂着蚊帐的木板床,一张老旧的桌子和一个放洗脸盆的架子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许鹿坐在床边发呆,她要帮助冯家摆脱眼前的困境,当然也是帮她自己在这个世界好好地生存下去。可如今纺织厂半死不活的,如何才能让它起死回生?
刚才闲聊时,她向李氏问起冯父多年的至交邵华大律师。他长期居住在香港,现在手头有件大案在忙,连冯父病倒这么大的事,李氏都没敢告诉他,怕麻烦人家。
这条路显然不通,得再想别的法子。可她一时也没有新的头绪。
李氏敲了敲门,手中端着一碗鸡汤进来,腋下还夹着一个生锈的铁盒子。
她坐到许鹿身边,先把鸡汤递过去,说道:“快喝些。瞧你瘦的,只剩下骨头了。”
许鹿也有些饿了,三两下就喝完了鸡汤,用筷子夹出里面的鸡肉来吃:“娘,这鸡汤是哪来的?”
李氏温和地说道:“我给邻里做了点活换来的。你慢点喝,若是不够,锅里还有的。”
以冯家目前的境况,这碗鸡汤肯定来之不易。许鹿把碗放下来,皱着眉道:“娘,你怎么能给人干活……?”
李氏摸着她的头,不在意地笑道:“你别担心,就是些缝缝补补的事情,累不着的。倒是你头发几时剪得这么短了?还是长头发时的模样好看。”
许鹿知道冯婉是为了凑生活费,才把头发剪了卖钱。她不欲多言,看向李氏放在腿上的铁盒子,问道:“这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