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章 鲜卑檀石槐
一提到胡人,公孙瓒刚才的温和忽然便不见了,他怒形于色,挥舞着手臂,几乎要破口大骂:“这些胡狗,天生蛮夷,不识礼义忠信,便是对他们再好,也是白费功夫。这些年不仅是鲜卑人年年入侵,便是得了我大汉无数赈济的乌桓人也不是好东西,一有机会便来劫掠,或是自行,或是与鲜卑人一道,实在是可恶之极,不杀不足以解心中怒气……”
不仅卢敏诧异不己,就连刘备和刘修都有些诧异。公孙瓒在这之前给他们的印象很不错,虽然有些傲气,但总体来说还是知礼的,人又长得漂亮,是个俊朗如玉的年轻人,怎么一提到胡人就这么大的火气,愤怒得象头被人踢了要害部位的公牛?
公孙瓒虽然一提到胡人就愤怒,但是他不仅仅是愤怒而己,很快就让人领教了他的能力。他向卢敏细述了这十年来鲜卑人、乌桓人历次入侵辽西的情况,包括他们的进攻方向、兵力分配,都是些什么人带兵,各人的带兵风格有什么变化,辽西每次有什么损失,都说得清清楚楚,连几年前的事情都如在眼前,好象他眼前有一本帐似的。
刘修等人几乎是瞠目结舌,对公孙瓒的印象大有改观,卢敏的目光中露出了赞赏之色,刘备则近乎崇拜,刘修也感慨不己。他原本觉得公孙瓒是不成器的武夫,不过趁着乱世赌了一把,现在看来,公孙瓒不仅是能带兵打仗,文的方面也有一套,就算是在太平盛世,以他的能力做一任太守也应该不成问题。
成见害死人啊。刘修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有些上了不求甚解的当,庆幸自己没有和公孙瓒交恶。
卢敏细细的听了,最后又问道:“伯珪,在你看来,这鲜卑人如此气焰,究竟是什么原因?”
公孙瓒脱口而出:“还不是那些读书读傻了的书生害的。”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有些尴尬的看着卢敏,掩饰的咳嗽了两声,低下了头。
卢敏不以为然的笑笑,轻声解释道:“你对朝庭的安抚之策有看法?”
“嗯。”公孙瓒点点头,见卢敏没有生气,这才松了口气:“这些胡人生姓野蛮,他们不知道感恩这回事,想要靠仁德感召他们,我觉得收效甚微。前使匈奴中郎将张君然明对他们那么好,他们可曾有所收敛?只不过让他们越发看低了我汉人,更加张狂而己。朝庭派人去和亲,却被那檀石槐羞辱了一番,当年便率大军入塞,大加钞掠。依瓒愚见,朝庭的招抚、通关之策不过是徒耗钱帛,以肉饲狼罢了,白白让这些胡狗取了无数的盐和精铁去,爪牙更锋利了些。”
他停顿了片刻,又瞟了一眼卢敏道:“此外,这几年常有避祸之人逃出塞外,据说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还做了鲜卑人的走狗,教他们兵书战策,告诉他们我汉地的山川河流。有了这些畜生的帮助,鲜卑人更是如鱼得水,难以对付。”
刘修愣了一下,心道这大概便是所谓的汉歼了,原来读圣贤书的人也照样做汉歼啊。他偷偷瞟了一眼卢敏,见卢敏眉头微皱,脸色也不太好。过了片刻,卢敏又问道:“你对那个檀石槐有什么了解?”
“了解不多,只是道听途说的一些消息而己,而且大多浮夸不实。”公孙瓒摇摇头,有些不屑的说道:“胡狗不知天高地厚,不过出了一个略有才具的人,便添上无数的虚妄之词,把他夸上了天去,其实以我看来,他最多也就是个当初冒顿、伊稚邪一类的人物,在蛮夷中还算个人才罢了,真要面对我汉人的英雄如卫霍之辈,他也只有望风而逃的份。”
公孙瓒随即说了一些有关这个鲜卑大王檀石槐的事情。此人是个说不清来路的野种,他父亲叫投鹿侯,在匈奴人中做雇佣军三年,回去之后发现自己的老婆生了个不知来历的儿子,当然是暴跳如雷,就把他给扔了。这小子长到十四五处之前一直在放牛放羊,有一次来了一伙马贼,把他的牛羊全抢走了,这小子一气之下,居然追上去将这些马贼全杀了,他老子投鹿侯听了大为惊异,总算认了他。
没过多久,投鹿侯就莫名其妙的死了,檀石槐顺理成章的继承了他的人马,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五六年间就收服了十几个大小部落,做了大王,更在离汉境不到二百里的弹汗山立了王庭,明目张胆的和汉人做对。朝庭不胜其扰,不知道哪个家伙出了个馊主意,又重提和亲之策,要嫁一个公主给檀石槐,希望他能安稳一点,不要年年生事,结果檀石槐把使者羞辱了一顿,反倒抢得更厉害了。
更让人生气的是,强大的汉朝都向他低头,给他带来了更大的名声,不仅鲜卑人越来越多的聚拢在他的帐下,就连匈奴人和乌桓人都和他眉来眼去,暗中沟通。檀石槐势力更大了,越发不可一世,这些年几乎是一年不空,一到冬天就来,而且兵分几路,让人防不胜防。他还把北方辽阔的草原分成了三部分,从右北平以东到辽东为东部,右北平以西到上谷为中部,上谷以西为西部,分别立了一个大王,全部归他统属。
卢敏眉头越发皱得紧了,他虽然是涿郡人,但很早就跟着父亲卢植在外地为官,只知道这些年鲜卑人势大,却没想到事态这么严重。对于公孙瓒十分愤概的读书人出塞帮助鲜卑人的事情,他也有所耳闻,但其中有些原因他不想对公孙瓒说。
光武皇帝中兴以来,标榜名节,鼓励道德,以经取士,读书人扬眉吐气,但是好景不长,从章帝以后,先是外戚掌权,后来又添了宦官,他们之间争权夺利,把本来最应该治国的读书人反而挤到一边去了。读书人当然不满意,抗争不断,但说来惭愧,他们虽然读了一肚子书,这些却不是外戚和宦官的对手,屡屡被打得一败涂地。这十几年更是连走霉运,两次党锢让读书人元气大伤,那些原本意气风发的读书人关的关,死的死,象公孙瓒说的那样逃出关去的也不在少数。
作为读书人中的一份子,卢敏虽然对那些横议朝政,动不动就聚众生事的读书人不喜欢,但是总的来说,对这些年读书人遭到的打击还是报有同情之心的,对那些逃出塞去的读书人也不会象公孙瓒这样恨之入骨。然而对这些人帮助鲜卑人来侵拢汉境的行为,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肯表示容忍的。情有可原,理不可恕。为了保命逃到胡地也就罢了,怎么能反过来帮助胡人杀汉人呢?一想到读书人中的这些败类,卢敏就觉得脸上发烧,浑身不自在。
话题说得太沉重,几个人不约而同的陷入了沉默,好久也没有说话。最后还是卢敏先反应过来,对着公孙瓒表示感谢,最后留下了刘修。
不仅卢敏诧异不己,就连刘备和刘修都有些诧异。公孙瓒在这之前给他们的印象很不错,虽然有些傲气,但总体来说还是知礼的,人又长得漂亮,是个俊朗如玉的年轻人,怎么一提到胡人就这么大的火气,愤怒得象头被人踢了要害部位的公牛?
公孙瓒虽然一提到胡人就愤怒,但是他不仅仅是愤怒而己,很快就让人领教了他的能力。他向卢敏细述了这十年来鲜卑人、乌桓人历次入侵辽西的情况,包括他们的进攻方向、兵力分配,都是些什么人带兵,各人的带兵风格有什么变化,辽西每次有什么损失,都说得清清楚楚,连几年前的事情都如在眼前,好象他眼前有一本帐似的。
刘修等人几乎是瞠目结舌,对公孙瓒的印象大有改观,卢敏的目光中露出了赞赏之色,刘备则近乎崇拜,刘修也感慨不己。他原本觉得公孙瓒是不成器的武夫,不过趁着乱世赌了一把,现在看来,公孙瓒不仅是能带兵打仗,文的方面也有一套,就算是在太平盛世,以他的能力做一任太守也应该不成问题。
成见害死人啊。刘修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有些上了不求甚解的当,庆幸自己没有和公孙瓒交恶。
卢敏细细的听了,最后又问道:“伯珪,在你看来,这鲜卑人如此气焰,究竟是什么原因?”
公孙瓒脱口而出:“还不是那些读书读傻了的书生害的。”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有些尴尬的看着卢敏,掩饰的咳嗽了两声,低下了头。
卢敏不以为然的笑笑,轻声解释道:“你对朝庭的安抚之策有看法?”
“嗯。”公孙瓒点点头,见卢敏没有生气,这才松了口气:“这些胡人生姓野蛮,他们不知道感恩这回事,想要靠仁德感召他们,我觉得收效甚微。前使匈奴中郎将张君然明对他们那么好,他们可曾有所收敛?只不过让他们越发看低了我汉人,更加张狂而己。朝庭派人去和亲,却被那檀石槐羞辱了一番,当年便率大军入塞,大加钞掠。依瓒愚见,朝庭的招抚、通关之策不过是徒耗钱帛,以肉饲狼罢了,白白让这些胡狗取了无数的盐和精铁去,爪牙更锋利了些。”
他停顿了片刻,又瞟了一眼卢敏道:“此外,这几年常有避祸之人逃出塞外,据说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私利,还做了鲜卑人的走狗,教他们兵书战策,告诉他们我汉地的山川河流。有了这些畜生的帮助,鲜卑人更是如鱼得水,难以对付。”
刘修愣了一下,心道这大概便是所谓的汉歼了,原来读圣贤书的人也照样做汉歼啊。他偷偷瞟了一眼卢敏,见卢敏眉头微皱,脸色也不太好。过了片刻,卢敏又问道:“你对那个檀石槐有什么了解?”
“了解不多,只是道听途说的一些消息而己,而且大多浮夸不实。”公孙瓒摇摇头,有些不屑的说道:“胡狗不知天高地厚,不过出了一个略有才具的人,便添上无数的虚妄之词,把他夸上了天去,其实以我看来,他最多也就是个当初冒顿、伊稚邪一类的人物,在蛮夷中还算个人才罢了,真要面对我汉人的英雄如卫霍之辈,他也只有望风而逃的份。”
公孙瓒随即说了一些有关这个鲜卑大王檀石槐的事情。此人是个说不清来路的野种,他父亲叫投鹿侯,在匈奴人中做雇佣军三年,回去之后发现自己的老婆生了个不知来历的儿子,当然是暴跳如雷,就把他给扔了。这小子长到十四五处之前一直在放牛放羊,有一次来了一伙马贼,把他的牛羊全抢走了,这小子一气之下,居然追上去将这些马贼全杀了,他老子投鹿侯听了大为惊异,总算认了他。
没过多久,投鹿侯就莫名其妙的死了,檀石槐顺理成章的继承了他的人马,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五六年间就收服了十几个大小部落,做了大王,更在离汉境不到二百里的弹汗山立了王庭,明目张胆的和汉人做对。朝庭不胜其扰,不知道哪个家伙出了个馊主意,又重提和亲之策,要嫁一个公主给檀石槐,希望他能安稳一点,不要年年生事,结果檀石槐把使者羞辱了一顿,反倒抢得更厉害了。
更让人生气的是,强大的汉朝都向他低头,给他带来了更大的名声,不仅鲜卑人越来越多的聚拢在他的帐下,就连匈奴人和乌桓人都和他眉来眼去,暗中沟通。檀石槐势力更大了,越发不可一世,这些年几乎是一年不空,一到冬天就来,而且兵分几路,让人防不胜防。他还把北方辽阔的草原分成了三部分,从右北平以东到辽东为东部,右北平以西到上谷为中部,上谷以西为西部,分别立了一个大王,全部归他统属。
卢敏眉头越发皱得紧了,他虽然是涿郡人,但很早就跟着父亲卢植在外地为官,只知道这些年鲜卑人势大,却没想到事态这么严重。对于公孙瓒十分愤概的读书人出塞帮助鲜卑人的事情,他也有所耳闻,但其中有些原因他不想对公孙瓒说。
光武皇帝中兴以来,标榜名节,鼓励道德,以经取士,读书人扬眉吐气,但是好景不长,从章帝以后,先是外戚掌权,后来又添了宦官,他们之间争权夺利,把本来最应该治国的读书人反而挤到一边去了。读书人当然不满意,抗争不断,但说来惭愧,他们虽然读了一肚子书,这些却不是外戚和宦官的对手,屡屡被打得一败涂地。这十几年更是连走霉运,两次党锢让读书人元气大伤,那些原本意气风发的读书人关的关,死的死,象公孙瓒说的那样逃出关去的也不在少数。
作为读书人中的一份子,卢敏虽然对那些横议朝政,动不动就聚众生事的读书人不喜欢,但是总的来说,对这些年读书人遭到的打击还是报有同情之心的,对那些逃出塞去的读书人也不会象公孙瓒这样恨之入骨。然而对这些人帮助鲜卑人来侵拢汉境的行为,他是无论如何也不肯表示容忍的。情有可原,理不可恕。为了保命逃到胡地也就罢了,怎么能反过来帮助胡人杀汉人呢?一想到读书人中的这些败类,卢敏就觉得脸上发烧,浑身不自在。
话题说得太沉重,几个人不约而同的陷入了沉默,好久也没有说话。最后还是卢敏先反应过来,对着公孙瓒表示感谢,最后留下了刘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