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奇袭潼关
这把剑不仅价值千金,而且是秦国青鸾公主所赠。
青鸾公主当年为私放公子回国而自刎。
二人虽然无夫妻之实,在信陵君内心中则已把她视为妻子。
对公主留下的这唯一纪念十分珍爱,今天却毫不犹豫的赠给屈建,岂止仅仅是豪爽?
薛琦、毛远知道此剑对于信陵君具有何等意义,心中十分钦佩。
行动计划迅速制定完毕,黑暗中,信陵君亲自把一碗碗烈酒捧到壮士们的手中。
但是为了保密,送别只是在默默中进行,静悄悄的,却能看到人们眼中喷出的火焰。
屈建举手向信陵君、景阳敬礼后,转身而去,五百壮士也一齐转过身踏上征程……
送走屈建后,景阳就指挥部队向山坡上搬运云梯,准备等屈建摸上城墙后发起进攻。
齐军的统帅邹平是相国后胜的小舅子,二人乃一丘之貉。
出兵助战本是为了表示态度,同时捞好处,对于作战毫无兴趣;
而信陵君认为只要齐国站在自己一边,就具有使秦国完全孤立的意义。
所以并没有指望他在作战中能出多大力。
但今夜的行动仅楚军不够用,必须对潼关附近发动全线攻击,才能牵制住关上的秦军。
使他们无法去援助被屈建攻击的部位。
于是信陵君亲自来找邹平,请他协助作战。
加入联盟就必须接受信陵君的指挥,邹平答应得挺痛快,也按预定进行备战。
只等景阳那边火起,便同时行动。
屈建用青釭剑削断铁链构成一个大洞后,自己先翻越过去。
不料脚刚一触河底,便感到一阵钻心刺痛。
原来秦军也怕有人钻过铁链,就又在近岸河边布下许多带长刺的铁蒺藜。
因为它呈立体三角形,所以无论河水怎样冲涮总有一面尖刺朝上;
而且大多堆集在铁栅栏旁边,谁若要从此通过,必被刺穿手脚。
幸亏屈建的武功很好,刚一发觉痛忙伸手握住上面的横链将身悬起。
猛地一甩,甩掉了脚上的铁蒺藜。
过程虽短,却难免灌了两口河水。
以他的水性,倒也算不了什么,只是必须再扫除这道障碍,否则还是过不去。
回到东边岸上跟弟兄们一说,副手项勇转身从地上拔出一棵小树:
“我去对付它!”
原来此人力大无穷,水性也好。
他钻入河中用小树一顿猛扫,树的枝叶尽失成了根木棍,铁蒺藜也都被扫开,让出一片净土。
这么折腾能不出声响?
须知哗啦啦的河水咆哮奔腾,只要不是人的喧哗,秦军根本不会注意。
屈建和五百壮士终于来到城墙的内侧,找到上墙的马道,悄悄地爬上去。
防守的秦军以为是来换班的,也没理睬他们。
突然,屈建一声呼哨,刀光闪处,秦军倒下一大片。
同时,屈建向墙下甩出一枝响箭,景阳接到信号,立即下令:
“进攻!”
楚军士兵们呐喊着竖起云梯,迅速向上攀登。
深夜里数万人的高喊声可传出十余里,这是向齐军发出的讯号。
按约定,齐军听到喊声后也立刻展开攻势。
但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也听不到他们的回声。
而那边的秦军却飞跑到这边来支援,越来越多……
屈建的突袭,仅能在短时间内给城防造成一段空白。
攻城部队能顺利登城后还要继续扩大战果,就必须得到后继力量的支援。
在这一段时间内,楚军又陆续登上一部分。
只是每张云梯每次只能登一人,几十架梯子瞬间只能登上几十人;
还需城上扩出更大的“占领区域”,才能设立更多的攻击点。
可惜,由于没有受到齐军的牵制,南边大量秦军畅行无阻赶到。
力量相差悬殊,屈建等再勇猛,也无法继续前进,反而被压缩得一步步后退。
同时攻城的楚军也遭到猛烈的打击……
由于齐军的不配合,突袭争得的那点儿宝贵时机丧失殆尽。
在城上的秦军完全控制局势后,景阳望着死伤累累的部下,只得下令收兵;
城上的屈建等人,则永不能归还了,连同那把珍贵的青釭剑,全都葬身于潼关城上。
但四百多年后,此剑又落到曹操手中;
再后来为赵云大战长坂坡时夺得,其间的经历就不得而知了。
那么齐军呢?他们干什么去啦?
原来秦国“政治攻击”的第一个目标瞄向的是齐相后胜。
这小子本来已被秦国的金钱喂得相当驯服,一直跟秦国保持友好往来。
有三晋做屏障,任他们打得天翻地覆,他却受不到秦国的一丝威胁。
坐在东海之滨,尽情的横吃螃蟹猛吃虾,享受“渔盐之利”。
当然,这种小人的天性就是反复无常,见利忘义。
在看到秦军大败躲入函谷关后,他认为秦国大势已去,亡在旦夕,就摇身一变,站在“盟军”这边;
急忙派兵参战,以便日后“受降签定仪式”上,自己也能在战胜国中占一席之地。
但来到函谷关后,看到灭秦并非吹气那么容易,便有些后悔。
于是通知邹平取观望态度,不要积极参战。
吕不韦也正是看准了他是“墙头草”,就派人给他又送去一万金和一封信:
“信陵君眼睛里揉不进沙子,对你的一切都了解,即使真的灭秦后,他也不会给你任何好处。
只有跟我们合作,你才能得到无穷的富贵!”
在李斯制订的策略中,除了“利诱”外,对于不肯被收买的,则“利剑刺之”进行暗杀。
齐国的大司马雍门是位态度坚决的“抗秦派”,经常劝谏齐王建:
“三晋,我之屏障也;
秦,乃虎狼之国,尽吞三晋之后,踞坐于齐国门前,我们还能有一日的安宁吗?”
所以他主张援助三晋抗秦,为此与后胜争得面红脖子粗。
只因他也是光复齐国的三朝老臣,“大司马”握有军权;
文官武将中也有不少是他的亲友老部下,形成一定势力。
所以后胜虽然很讨厌他,一时却也没有办法。
想不到,接到秦国金、信的第二天早晨,雍门来上朝时,突然被刺在齐王宫前。
望望那堆令人眼花意乱的灿灿黄金,再看看雍门这惨不忍睹血淋淋的尸体,后胜明白:
这是为自己扫除障碍,也是为自己树立榜样。
不合作,就是这种下场!
利诱威胁双管齐下,使后胜坚定了与秦“友好”的决心。
他向信陵君连招呼都没打,便派人通知邹平:
悄悄撤回。
青鸾公主当年为私放公子回国而自刎。
二人虽然无夫妻之实,在信陵君内心中则已把她视为妻子。
对公主留下的这唯一纪念十分珍爱,今天却毫不犹豫的赠给屈建,岂止仅仅是豪爽?
薛琦、毛远知道此剑对于信陵君具有何等意义,心中十分钦佩。
行动计划迅速制定完毕,黑暗中,信陵君亲自把一碗碗烈酒捧到壮士们的手中。
但是为了保密,送别只是在默默中进行,静悄悄的,却能看到人们眼中喷出的火焰。
屈建举手向信陵君、景阳敬礼后,转身而去,五百壮士也一齐转过身踏上征程……
送走屈建后,景阳就指挥部队向山坡上搬运云梯,准备等屈建摸上城墙后发起进攻。
齐军的统帅邹平是相国后胜的小舅子,二人乃一丘之貉。
出兵助战本是为了表示态度,同时捞好处,对于作战毫无兴趣;
而信陵君认为只要齐国站在自己一边,就具有使秦国完全孤立的意义。
所以并没有指望他在作战中能出多大力。
但今夜的行动仅楚军不够用,必须对潼关附近发动全线攻击,才能牵制住关上的秦军。
使他们无法去援助被屈建攻击的部位。
于是信陵君亲自来找邹平,请他协助作战。
加入联盟就必须接受信陵君的指挥,邹平答应得挺痛快,也按预定进行备战。
只等景阳那边火起,便同时行动。
屈建用青釭剑削断铁链构成一个大洞后,自己先翻越过去。
不料脚刚一触河底,便感到一阵钻心刺痛。
原来秦军也怕有人钻过铁链,就又在近岸河边布下许多带长刺的铁蒺藜。
因为它呈立体三角形,所以无论河水怎样冲涮总有一面尖刺朝上;
而且大多堆集在铁栅栏旁边,谁若要从此通过,必被刺穿手脚。
幸亏屈建的武功很好,刚一发觉痛忙伸手握住上面的横链将身悬起。
猛地一甩,甩掉了脚上的铁蒺藜。
过程虽短,却难免灌了两口河水。
以他的水性,倒也算不了什么,只是必须再扫除这道障碍,否则还是过不去。
回到东边岸上跟弟兄们一说,副手项勇转身从地上拔出一棵小树:
“我去对付它!”
原来此人力大无穷,水性也好。
他钻入河中用小树一顿猛扫,树的枝叶尽失成了根木棍,铁蒺藜也都被扫开,让出一片净土。
这么折腾能不出声响?
须知哗啦啦的河水咆哮奔腾,只要不是人的喧哗,秦军根本不会注意。
屈建和五百壮士终于来到城墙的内侧,找到上墙的马道,悄悄地爬上去。
防守的秦军以为是来换班的,也没理睬他们。
突然,屈建一声呼哨,刀光闪处,秦军倒下一大片。
同时,屈建向墙下甩出一枝响箭,景阳接到信号,立即下令:
“进攻!”
楚军士兵们呐喊着竖起云梯,迅速向上攀登。
深夜里数万人的高喊声可传出十余里,这是向齐军发出的讯号。
按约定,齐军听到喊声后也立刻展开攻势。
但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也听不到他们的回声。
而那边的秦军却飞跑到这边来支援,越来越多……
屈建的突袭,仅能在短时间内给城防造成一段空白。
攻城部队能顺利登城后还要继续扩大战果,就必须得到后继力量的支援。
在这一段时间内,楚军又陆续登上一部分。
只是每张云梯每次只能登一人,几十架梯子瞬间只能登上几十人;
还需城上扩出更大的“占领区域”,才能设立更多的攻击点。
可惜,由于没有受到齐军的牵制,南边大量秦军畅行无阻赶到。
力量相差悬殊,屈建等再勇猛,也无法继续前进,反而被压缩得一步步后退。
同时攻城的楚军也遭到猛烈的打击……
由于齐军的不配合,突袭争得的那点儿宝贵时机丧失殆尽。
在城上的秦军完全控制局势后,景阳望着死伤累累的部下,只得下令收兵;
城上的屈建等人,则永不能归还了,连同那把珍贵的青釭剑,全都葬身于潼关城上。
但四百多年后,此剑又落到曹操手中;
再后来为赵云大战长坂坡时夺得,其间的经历就不得而知了。
那么齐军呢?他们干什么去啦?
原来秦国“政治攻击”的第一个目标瞄向的是齐相后胜。
这小子本来已被秦国的金钱喂得相当驯服,一直跟秦国保持友好往来。
有三晋做屏障,任他们打得天翻地覆,他却受不到秦国的一丝威胁。
坐在东海之滨,尽情的横吃螃蟹猛吃虾,享受“渔盐之利”。
当然,这种小人的天性就是反复无常,见利忘义。
在看到秦军大败躲入函谷关后,他认为秦国大势已去,亡在旦夕,就摇身一变,站在“盟军”这边;
急忙派兵参战,以便日后“受降签定仪式”上,自己也能在战胜国中占一席之地。
但来到函谷关后,看到灭秦并非吹气那么容易,便有些后悔。
于是通知邹平取观望态度,不要积极参战。
吕不韦也正是看准了他是“墙头草”,就派人给他又送去一万金和一封信:
“信陵君眼睛里揉不进沙子,对你的一切都了解,即使真的灭秦后,他也不会给你任何好处。
只有跟我们合作,你才能得到无穷的富贵!”
在李斯制订的策略中,除了“利诱”外,对于不肯被收买的,则“利剑刺之”进行暗杀。
齐国的大司马雍门是位态度坚决的“抗秦派”,经常劝谏齐王建:
“三晋,我之屏障也;
秦,乃虎狼之国,尽吞三晋之后,踞坐于齐国门前,我们还能有一日的安宁吗?”
所以他主张援助三晋抗秦,为此与后胜争得面红脖子粗。
只因他也是光复齐国的三朝老臣,“大司马”握有军权;
文官武将中也有不少是他的亲友老部下,形成一定势力。
所以后胜虽然很讨厌他,一时却也没有办法。
想不到,接到秦国金、信的第二天早晨,雍门来上朝时,突然被刺在齐王宫前。
望望那堆令人眼花意乱的灿灿黄金,再看看雍门这惨不忍睹血淋淋的尸体,后胜明白:
这是为自己扫除障碍,也是为自己树立榜样。
不合作,就是这种下场!
利诱威胁双管齐下,使后胜坚定了与秦“友好”的决心。
他向信陵君连招呼都没打,便派人通知邹平:
悄悄撤回。